手下领了命令,赶紧出去了。

=====

京城。

宫殿中,群臣正在上朝。

九岁的小皇帝并不在龙椅上,反而战战兢兢地坐在龙椅旁的小板凳上。而金碧辉煌的龙椅上四仰八叉躺着的,赫然是郭金里。

所谓群臣,其实也就是他手下的一群叛军军官。众人站没站相,坐没坐姿,嘻嘻哈哈地汇报着自己近日的丰功伟绩——譬如谁又从国库里翻出什么宝贝来了,譬如谁在城里搜刮了多少美女来,譬如谁把某权贵光着屁股蛋吊在城门上吊了三天等等。

郭金里也听得嘻嘻哈哈。

忽然有人跑上殿来,道:“大将军。”

郭金里懒洋洋道:“什么事儿啊?”

那人不敢当着众人的面说,便凑到郭金里耳边,小声禀报道:“大将军,有人打听到消息,听说广晋府正向各地诸侯广发勤王令,命举国诸侯率军到京城来勤王!”

“勤王?”郭金里莫名其妙地问道,“勤王是谁?我怎么没听说过?”

探子:“……”

“勤王,就是让各地诸侯出兵救驾的意思……”

“呃,这样啊。”郭金里挠挠耳朵,这才明白过来。

“大将军,怎么办?”探子十分紧张。举国诸侯全部出兵,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郭金里倒是不痛不痒,嘟囔道:“出兵救驾?他们想救这小子?救回去有啥用处啊?”一面说,一面往边上的小皇帝看了一眼。

小皇帝明显在偷听,耳朵竖得直直的,脑袋微微倾斜。被郭金里忽然看了一眼,他吓一跳,猛地缩起脖子,瑟瑟发抖。

郭金里嗤了一声。当初他刚进京的时候,其实打算把皇帝杀了,自己坐那皇位。当时被手底下几个难得读过点书的人劝住了,说是杀了皇帝太危险,会触怒天下。不如留着皇帝,没住能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看来,挟天子的用处似乎没有,不过这皇位实际上坐在他屁股底下,舒坦得很,没什么区别。

他不以为意地摆手道:“想救就救吧。老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怕他们这个?等着瞧吧,有老子在,他们这兵保管出不成!”

=====

这一回郭金里的算盘倒是没打成。

经过数月的转圜与沟通,在一轮又一轮的讨价还价后,勤王之事兵没有就此泡汤,反而有了进展。

毕竟事关朝廷脸面,各府同意了加派一定的兵马,终于使勤王军总数凑到了六万有余。这样的人数对付郭金里的叛军,应当有获胜的把握。

出兵时日也终于定下了。今年秋收过后,各府立刻出兵,算上路途最远的,共有一个月的行兵时间。九月中旬各路人马在许州与宋州一带集结,共商讨贼大计。争取速战速决,尽快平定叛军之乱,各府兵还能来得及赶回去春耕播种。

终于将各项条件谈妥,刘松已是心力交瘁,后悔自己当初揽下这差事。为这差事,他头发都掉了半脑袋,脑门也比从前程光瓦亮多了,晚上油灯一照,整个儿屋都跟着亮堂。

而最后的集结令也终于向各地发出……

139、第一百三十九章

灵台县。

当集结令送到灵台县的时候, 谢无疾正在军帐中和尤乾聊天。

蜀商去西凉走商的队伍已经回来了, 这一趟走商收益颇丰, 尤乾也很守信用, 直接带着账目和二成的利润来了军营, 跟谢无疾分成。

“谢将军,”尤乾道,“你瞧瞧这账目,没什么问题吧?”

谢无疾看完,将账目放到一旁,道:“多谢。”

“不客气,不客气。”尤乾道, “这回只是小试牛刀, 效果还不错。往后我还想长期跟西凉通商, 到时候还得多麻烦谢将军了。”

谢无疾道:“两成利润, 不麻烦。”

尤乾呵呵笑了笑:“谢将军, 咱们可是长期合作,你也不看在情分上给我个好价钱?”

谢无疾淡淡瞥了他一眼:“你若讲情分,你可以再给我加几成。”

尤乾撇撇嘴。这谢无疾讨价还价的时候都够杀伐决断的,全不给人留余地。

两人正聊着, 外面忽然有人来通报:“将军,有信到。”

谢无疾道:“拿过来。”

不一会儿, 士兵将广晋府的信函送来。谢无疾打开看,尤乾在旁瞄了一眼,就猜到是什么了。

谢无疾看完把信扔回木函里, 尤乾问道:“还是勤王那事儿?是不是要召你们出兵了?”

谢无疾冷笑一声,道:“我还以为他们想等叛军老死京城,就可不战而胜了。”

尤乾没料到一向喜怒淡泊的谢无疾竟然也会说笑,愣了片刻,才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倒也不怪谢无疾这么说,为了协调各方诸侯出兵,这事情实在已经拖得够久了。从乱军进城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一年多了。期间谢无疾想主动出兵,都被沿路的官府再三拖延推拒。好几回这事儿差点都黄了。原本全天下都以为朝廷有难,必会四方来救。可如今这件事情实实在在地扯下了朝廷脸上最后一层遮羞布——其实朝廷,早就只是名义上的朝廷了。早已没有多少人真心尊奉它了。

少顷,谢无疾道:“这回你们朱府尹打算派多少人去?”

尤乾竖起两根手指。

谢无疾有些不可思议:“两……万?”

尤乾摇头:“两千。”

谢无疾怔住。两千人?这……也太少了吧?

=====

蜀中。

朱瑙跟在铁五的身后,在铁冶工坊中巡视。

工坊里热气腾腾,成百上千的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劳作。橙红色的铁浆被灌入模具,冷却后的敲碎模具,便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

铁五拿起一把刚打好的刀刃,递给朱瑙:“府尹,这是你让我改良过的。”

朱瑙接过刀刃看了看。光从外形上也看不出什么,他问铁五:“你试过没有?”

铁五点头:“试过了。这刀比我先前打得还要更硬。不过也脆了不少,大都砍不到百下就断了。”

朱瑙满意地点头:“很好。”

当初朱瑙刚一继任成都府尹,便大力发展蜀中工坊,尤其是织造坊和铁冶坊。铁五便是那时候进献了改良冶铁方法的老铁匠,他打了一辈子铁,找到了强化铁器硬度和韧性的秘诀,于是朱瑙便将他安排到官办的铁冶工坊来做事。

这几年里,朱瑙把铁冶工坊赚的利润大部分又投回了铁冶工坊中,给匠人们很高的俸禄,命匠人大力研究各种改进锻造之法。这使得几年内蜀中的锻造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如今匠人们已有了更成熟更可靠的锻造方法,也能更精准地打造出想要的铁器。

就在不久之前,京城沦陷,朱瑙忽然给铁冶工坊下令,命他们打造一批新的武器。而他对这一批武器的要求是,硬度上尽量加强,武器的耐久性却可以放弃——只要别脆到砍两下就断就成了。

铁五领了他的命令,很快就把他要的这批武器打制出来了。这批武器非常锋利,乍一看绝对是好兵刃,但缺点也非常明显。

铁五担忧道:“府尹,这批兵器虽硬,可既是兵器,太脆也不是好事。将士们战场杀敌,兵器的耗损极大。若几个月就更得换一批,军费支出恐怕很惊人啊。”

坚硬当然是兵器的优点。但其实作为兵器来说,坚硬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就足够了。反倒是耐久性也十分重要。如果兵器几个月就要更换一次,再富裕的官府怕也承受不起这般消耗。他并不懂得朱瑙定制这样一批兵器的理由。

朱瑙却笑道:“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兵器。”

铁五一怔。官府已经富裕到不在乎军费支出的程度了吗?

朱瑙却道:“这些不是给我们自己用的,是打算卖给别人用的。容易坏才好,早点坏了,他们就得早点来买新的。”

铁五:“……”还、还能这样?

朱瑙视察完铁冶工坊,对工坊的进展很是满意。他命铁五继续锻造,在秋收之前务必打造出三千把兵刃来,这才离开。

回到官府中,卫玥和虞长明都在官府里等着他了。

扩军之事已完成得差不多了,官府又新招募了八千人,朱瑙将这八千人分给卫玥和虞长明。两人也已完成对新兵的整编,今日一是来找朱瑙述职;二也是听说广晋府那儿已经发来了集结令,出兵勤王之事已经确定,他们来找朱瑙做出兵前的商议。

虞长明忧心忡忡地问道:“你真要亲自去?真的只打算带两千人么?”

朱瑙道:“足够啦。带得人越多,要准备的粮草就越多。何必劳民伤财呢?”

虞长明和卫玥都知道朱瑙对于勤王这件事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此番去中原,他的目的也不在勤王。他们两人倒也全然不在乎朝廷和皇帝的安危,只是中原混乱,他们难免要担心朱瑙的安危。

虞长明道:“听说中原盗匪流寇横行,动辄就有上千人的反叛军。你这一路出去,只带两千人,万一遇上什么麻烦……”

卫玥道:“盗匪也还算了,他们未必敢向两千人的军队下手。可这回十几路诸侯一起勤王,人人都有自己的算盘,到时候会不会发生什么混乱?会不会有人对我们不利?”

朱瑙不在意地摆手道:“我已经给谢无疾发了信,我带兵出蜀后先去关中,和他一起往中原进发。他这回带八千人出动,有这八千精兵,还有什么好怕的?”

虞长明、卫玥:“……”

谢家军那八千人本身就很吓人好不好!

虞长明道:“你就不怕谢无疾对你不利?”

朱瑙道:“理由?”

虞长明一愣:“什么理由?”

朱瑙道:“他要对我不利,总得有个理由吧。”

虞长明:“……你先前在关中不是坑过他?他就不会趁机公报私仇?”

朱瑙笑呵呵道:“那我也帮了他,他难道不该投桃报李?”

虞长明一时无语。

他只是做好最坏的打算,生怕朱瑙会遇上任何意外。蜀中无论如何也少不了朱瑙。可他也知道朱瑙做事一向胆大,此番又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想是再劝也无用了。

朱瑙对卫玥道:“你尽快将要带的人点好。”

又对虞长明道:“蜀地就交给你了。”

这回出蜀,卫玥会带人跟他同行,虞长明则留在蜀中镇守,好好训练新兵。

卫玥也是头一回出蜀,难免有些兴奋,挺直胸膛道:“放心吧,早就点好了。我手下的精锐这回可全带出去了。”

虞长明则先是叹了口气,又点头道:“路上务必小心,若有任何危险,尽快派人回来报信。”

=====

秋收过后,谢无疾统筹完新收上来的粮食,又从关中、延州等地各抽调了一批兵马,凑成八千人的队伍。等他不紧不慢地整兵完成,蜀军也已翻越大巴山,到达了关中。

两军约定的会师地点在散关附近,谢家军先到两日,第三日,他们便瞧见蜀军的队伍远远地过来了。

谢无疾站在高地上,只见远处旗帜飞扬,蜀军有两面蓝色旗帜,一面写着“成都”二字,一面写着“朱”字。黑压压的队伍在山谷中绵延前行。

午聪站在谢无疾的身旁,与他一起看了一会儿,忍不住疑惑道:“他们怎么带了这么多辎重?”

谢无疾也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蜀军的这支队伍,看起来不太像军队。军队的行列应该是持刀兵卒在首尾两侧,辎重队伍在中间。万一路上碰到打劫和偷袭,两头的士卒可以立刻出战,保卫辎重。而蜀军的这支队伍,更像是一支单纯的辎重队伍,或者说——商队。队伍里几乎人人携带行李,拉车的驴骡简直比人都多。

也因为这个缘故,两千人的人数原本并不算多,却因为大量车马,使队伍绵延得很长。

午聪嘀咕道:“不是说春耕之前打完,还能赶回去耕种么?他们这是打算在中原待多久啊?”

顿了一顿,又恍然开悟:“难不成,这是替我们大军准备的?”

蜀军出人少,所以多出点粮草军备,也算尽力了?

谢无疾疑惑地眯了眯眼。

不多时,大军靠近,他们已能看清骑马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人了——面容清秀,笑容可掬,那不是朱瑙又是谁?

站在谢无疾身旁的惊蛰已是满面惊喜之色。他已经整整两年多没有见到朱瑙了。他看了谢无疾一眼,见谢无疾没有阻拦他的意思,于是他翻身上马,急不可耐地朝着朱瑙的方向疾驰过去。

不多时,他骑到蜀军阵前,翻身跳下马,牵着马走到朱瑙身边,眼神亮得灼人:“公子!”

朱瑙笑了笑,伸手摸摸他的头顶:“又长高了?”

惊蛰赧然道:“高了三寸。已不怎么长了。”

朱瑙道:“够高了,够高了。”

又问道:“在谢将军身边待得如何?”

惊蛰道:“关中多流寇,我们常与他们作战。我这两年学到了不少,我慢慢跟公子说。”

两人一面说,一面往前走,很快,蜀军来到谢家军的阵前。

谢无疾已从高地下来,在军前驻马。他朝着朱瑙遥遥一望,神色平静,眼神却微微闪烁。他缓缓开口:“朱府尹,好久不见。”

朱瑙亦冲他一笑,红口白牙,风光月霁:“谢将军,我们又见面了。”

140、第一百四十章

两军相会后, 即开始调整队形, 准备出发。

谢无疾打量着蜀军长长的车马队伍, 问道:“你的军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车马?你都带了什么东西?”

朱瑙笑呵呵道:“我们蜀人在四塞之地, 出蜀一趟不容易。难得有这的机会, 我便命人多带了些乱七八糟的货物出来,想着若有机会道中原兜售,或许能把路费赚回来。”

谢无疾:“…………”

他的军队出发之前,为了能渐轻士卒负担,加快行军的速度,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他还特意下令士卒除了生活所需外, 不准携带任何赘物。朱瑙倒好, 非但不轻车简行, 还反其道行之, 这还有一点勤王的样子吗?

——不, 朱瑙本就不是为了勤王而去中原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只带两千人。

谢无疾的心情有些复杂。他微蹙双眉,道:“我本以为,你会对这个机会更感兴趣。”

“机会?”朱瑙道, “你是说去中原做生意?”

谢无疾:“……”

谢无疾:“我是说,勤王。”

朱瑙了然。他看了眼谢无疾带出来的军队, 只见八千士卒披甲戴兵,队列齐整,面目肃然。只列队站在那里, 便有气吞河山之势,可以想见,这必然是一支锐不可当的精兵。

勤王有什么机会呢?如今朝廷名存实亡,几近覆灭。一旦救下天子,就等于得到了朝廷,得到了号令天下诸侯的名义。这种机会,千载难逢。

朱瑙笑了一笑。他并没有否认他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但却耸肩道:“力有不逮,何必徒劳。”

谢无疾皱眉。

他逆光而立,白色的阳光从他身后照来,他的脸半沉浸在阴影中,显得颇为肃杀。他淡声道:“你尚未尝试,怎知此事力有不逮?”

朱瑙就只是笑。

小皇帝是个香饽饽,是人人都垂涎的香饽饽。此番各路诸侯齐勤王,心怀叵测者诸多,各家有各家的算盘。人心必然不齐,阻碍必定良多。这些事情谢无疾知道,朱瑙也知道。可两人对于事情的结果显然有不同的看法。

这种区别,在谢无疾看来,是他与朱瑙身份的区别,而不是见地的不同。他是一个武将,而朱瑙的身份是封疆大吏,朱瑙不可能离开蜀地。但他可以。

至于朱瑙怎么想的,他便不清楚了。

朱瑙倒也无意与他分辩,忽然又将话题绕了回去:“对了谢将军,我带出来的货,你要不要瞧瞧你有没有感兴趣的?要是有,咱们在这儿把生意做了,也省了我长路运送的麻烦。”

谢无疾:“……”

站在谢无疾身后的午聪眼皮狂跳。这朱府尹不愧是商人出身,三句话离不开生意!

谢无疾无语了一会儿后,还真问道:“你有什么?”

朱瑙便掰着手指头数起来:“兵器、茶叶、蜀锦、草药、瓷器、牲畜、木材、玉器石料……凡蜀中所产,都带了些出来。到了中原,让各家都瞧瞧。”

谢无疾:“……”

午聪:“……”

还真是够全的!

只可惜谢无疾只是随口问一问,并没有光顾朱瑙生意的打算。他道:“朱府尹,天色不早,我们尽快上路吧。”

朱瑙道:“谢将军没有喜欢的?没有缺的?要买务必趁早。这会儿路途花销不多,成本低廉,以咱们的情谊,我必给你最实惠的价。”

谢无疾嘴角一抽,索性转头整理队伍去了。

朱瑙见他无疑,只能遗憾地耸了耸肩,也传令士卒重新整队,准备出发。

……

谢家军和蜀军花了一些时间,终于将队伍重整。

原本按照道理来说,既然是两军同行,要么一前一后,要么分道而行最是合适。然而蜀军的队伍特殊,整支军队就是一支辎重队,几乎没有作战能力。若让他们独行,路上很可能被小股盗贼滋扰抢掠。

谢无疾倒是可以不管他们的死活,但到底是同盟,双方相处还算融洽,加之万一路上被抢了,双方都没有面子。于是犹豫了一小会儿,他还是选择了让蜀军走在中间,他的军队前后随行,杜绝盗匪的念想。

等队伍整理完毕,大军就向中原的方向进发了。

谢无疾骑在马上,回头看了一眼。

士卒们将辎重队伍保护起来,这感觉就像是他的军队在替蜀商押镖一样——这也是最近他常做的事。

午聪嘀咕道:“各路人马都是去京城勤王的,谁会管他买东西!他带这么多东西,真不知道要卖给谁去。”

谢无疾无语地摇摇头,甩了甩马绳,道:“走吧。”

=====

从散关沿渭水一路向东,数日后便可到达京畿附近。由于大军时日尚且充足,辎重又多,队伍赶路并不着急,每日行几十里路。

行路时,谢无疾有时会骑马巡视全队,有时也会在朱瑙附近与他并行,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说话。

每当行至山谷、林地等人烟稀少的险峻地势,谢无疾会命大军放慢行军速度,同时派出数名探子去附近打探地形。等确定前路的安全,他才会命大军加快速度前行,尽快通过危险地带。

待行至人烟较为密集的城池、田乡附近,朱瑙则会放慢速度,向卫玥吩咐道:“点一支人去附近打探打探消息。”

卫玥领了命令,即刻点了一批人往百姓居住的地方去了。

谢无疾不解地问道:“你是怕有人藏身于民居,伺机对我们不利?”

朱瑙奇道:“会有这种事?”

谢无疾:“……”

谢无疾:“那你派人去打探什么?”

朱瑙笑道:“去瞧瞧这附近都有些什么特产,这里的百姓都缺什么。有好东西就买点,能卖的东西也卖掉点。”

谢无疾再度失语。

少顷,他揉揉额角,骑马向附近高地,看前方地形去了。

……

数日后,大军终于来到汝州一带。

到了汝州,再沿颍水南下,就能到达许州。而许州,正是诸侯约定的驻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