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叶一听不禁觉得荒谬又可笑。难道这家伙是个傻的?她忍不住回头又看了李怀远一眼,看他相貌堂堂,神色正常,也不像是个傻的呀。怎么会干出这样不划算的事?难道说,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她跟赵家关系这么好,有了疑问当然要盘查。

于是,杨青叶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两人,开始盘查询问:“请问这位公子贵姓,仙乡何处,来此做什么营生?”

李怀远对答如流:“本人姓李名晃,家住京城,今年十八,尚未娶亲,来此、读书游历。”他故意报大了两岁,原因嘛,就是显出跟她跟相配。

杨青叶又打量李怀远一眼,接着问道:“你家是做什么的?”

李怀远支吾了一下答道:“先父曾在京城做过官。”

杨青叶心道,怪不得这么不把钱当钱。

赵奶奶和赵爷爷一听这人祖上还是个官,更不敢坑人家了。

杨青叶居中调停:“那这样吧,都别争了,这房钱每月二百文。咱们提前说好,他们二老没有进项,你要修房自己修,别想着走时要补偿。我劝你们最好随便修修屋顶就好了。”

李怀远盯着地面,频频点头:“姑娘说得是,那就这样吧。”

杨青叶调停完了就要离开。李怀远眷恋不舍地看着她的背影,想叫住她再说几句,又怕唐突。转念一想,反正以后机会多的是,先装一装,矜持一阵吧。

赵奶奶家的破房子以二百文的高价赁出去了,那人还要自己出钱修房子。

这个消息像风一样吹进了左邻右舍的耳朵眼里。众人都在高谈赵家这是交了鸿运,也有人遗憾为什么这样的傻子自家没碰到。

李怀远初来乍到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很快又有人听说他的一个仆从人书肆里买了几箱子最贵最好的书。原来这是个有钱的书生。怪不得叫书呆子,书读多了就是容易呆,可问题是这人也不像读书读呆的。

李怀远的到来不但引起了众人的瞩目,还引来了猫和狗们的注意。

最先注意他的是小灰。李怀远一看到小灰就笑着打招呼:“小灰小灰,你过来。”小灰好奇地打量了他一眼,觉得此人又装又贱的神情像极了小黄。它顿时来了兴趣,便又过来嗅了嗅,抬头喵喵叫了几声,看它的意思是在向他询问什么。可惜李怀远根本听不懂。

小灰叫了几声无果,便转而去找自己的伙伴们。

它坐在杨家的台阶上召集众猫众狗开始开会。

“本猫告诉你们一个不得了的消息,——小黄成精了,变成人了。”

小虎惊诧地问道:“真的假的?”

小灰斜睨了小虎一眼:“我干嘛骗你?谁骗你谁就是小人。”

大黑凑过来问:“成精的小黄在哪里?”

小灰朝赵家努努猫嘴:“就在他家,就是那个李晃。你们说他怎么堕落成这样子?他变成人的样子好难看,脸上没有一根毛,尾巴也不见了,那身皮毛也不好看。”

接下来,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

街上的猫们狗们排着队走进赵家,挨个去闻李怀远。

李怀远受宠若惊。他已经英俊得引起猫和狗的注意了吗?

金钟和银哨也觉得稀奇,他们同时又想起主人那个诡异的梦境,顿觉得不寒而栗。妈呀,难道,这些狗们替朋友索命来了吗?

它们这些昔日的伙伴都不太确定这个人是不是小黄变的。

只有小灰却十分笃定:“你们不确定很正常,毕竟你们都没我聪明。咱们以后等着瞧。”

赵家的西屋要大修了。众人谁路过都会过去瞄一眼,每人看了都大摇其头,太奢侈了。房顶用的是最好的青砖,屋里的地面用的是最好的水磨青砖,院子里也铺了一条石子路,而且还移植了不少花木,也不管这时节能否种活。李怀远不但把西边的房子修了,顺带着用剩余的东西把东边的两间给修葺了。赵奶奶和赵爷爷十分过意不去,死活不收他第一个月的房钱,李怀远见两人执意如此,也就不推让了。

房子要大修,屋里自然不能呆。赵爷爷便邀请李怀远先去自家呆着。李怀远谢绝了。他说他要读书,要在门前的柳树下读书。

那大柳树下不但是街坊们聊天唠嗑的常驻地,而且还紧临着杨家包子铺,终日闹哄哄的,能是个读书的地方吗?

李怀远又一本正经地说:“这是闹中取静。一个人若是能在纷闹中读书,那还有什么事做不成的。”这话乍一听也十分有理。赵爷爷也不管他了,随他去吧。

早上,杨家包子铺开张了。热腾腾、白胖胖的包子要出锅了。

李怀远吃过三个包子,然后让人搬张桌子,坐在大柳树正襟危坐看书。

杨青叶家的包子卖完了,他的书也读完了。

中午,包子又开卖了,他又开读了。

这天中午,他正好读到《论语》一节。李怀远早上起得太早,此时困意连连。

他念了一句“宰予昼寝”然后头一点一点地,如小鸡啄米似的,嘴里念念有词:“子曰,子曰宰了我也想睡觉。”他真的趴在桌上睡着了。

李怀远睡得正香,突然察觉到有两道含情脉脉地目光在看着自己,他还以为是主人来了。猛然醒来一看却是小灰正趴在桌上斜睨着他。

他睡眼朦胧:“你在这里干什么?”

“喵。”小黄,你装什么装,本猫真懒得瞧你。

李怀远觉得自己似乎读懂了小灰的眼神,他被一只猫给鄙视了。

李怀远觉得自己太没有面子了,于是看着小灰说道:“我告诉你,我现在是王爷了,以后真封你当猫总管。”

小灰眯着眼,尾巴向左摇两下,向右晃两下,好像在说,“你吹吧,你接着吹。”

“你不信是吧。”李怀远愤然说道。

就在这时,他眼睛的余光瞥见主人来了。李怀远这几天就在等这一刻。他早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英俊潇洒迟早会引起主人的注意。他立即正襟危坐。

杨青叶站得远远的,看着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李怀远迫不及待地说道:“你是不是有话要对我说?”你有话就说啊,千万不要害羞。

杨青叶微微叹了口气:“本来我觉得咱们还不熟悉,这些话不方便说,既然你问那我就说了。”

李怀远欣喜若狂:“你说你说。”说什么都行。

杨青叶用怜惜的目光看着桌上的书:“你说书犯了什么错,要被你这样拿来装?不喜欢读就别读了。”

李怀远:“…”

李怀远受到了打击,第二天他没去柳树下读书,第三天也没去,因为下雨了。第四天第五天还在下雨。今年夏天的雨水特别多。赵奶奶和赵爷爷都觉得这房子修得太及时了。

因为总下雨,杨家的包子也不在门口卖了,改在倒坐里卖。

李怀远在门口再也看不见杨青叶了。

门口看不到人,就算买包子也只能一天三回。

最近,他的心情很惆怅。

这一日,雨后天晴。

李怀远在院中百无聊赖,他踮脚也看不到隔壁院里。不过,没关系,他可以踩着凳子看。

李怀远踩着凳子伸长脖子往杨家院子里看去。他果然看到了杨青叶,他就像久旱的苗淋到了雨,岸上的鱼看到了水,心情顿觉大好。

金钟和银哨正站在屋檐下用眼神说闲话。

“你看王爷那样儿,跟从前大不一样。”

“就看这样儿,咱们府里要大变样。”

李怀远正看得入神,却没提放门口站了一个人:“李公子。”

李怀远一惊,险些摔下来。

金钟和银哨疾扑上来,两人情急之声,齐声说道:

“我的王,”

“我的爷。”

赵爷爷有些过意不去,忙说道:“摔着没?我吓着你了。”

李怀远连忙摆手:“没事没事。”

接着他又为自己刚才的行为做了个解释:“我方才正在登高远眺。”

“哦哦。”赵爷爷笑了笑。

金钟也想替王爷打个圆场,便接着说道:“我们公子在家就喜欢这样,有时还爬屋顶登高望远。”王爷在皇宫时还真是这样。

银哨也道:“对对,我们京城的习俗都这样。”

金钟又画蛇添足地问道:“难道你们这里不这样?”

赵爷爷摇头,实话实说道:“我们这一带只有小灰它们喜欢上屋顶登高望远。”

三人都不说话了。

第三十八章 进击的王爷(四)

赵爷爷回家的时候,脸色开始变得严肃。

他的老眼可没昏花,他一眼就看出那小子是在偷窥隔壁,偷窥什么,当然不是可能是看包子,他在偷看青叶。

事关杨青叶,赵爷爷不得不慎重。他回家就跟老伴商量。

赵奶奶一回到,赵爷爷就一脸严肃地说道:“我觉得住咱家的小子没安好心。他刚才踩着凳子偷看隔壁。”

赵奶奶吃了一惊,想了想,说道:“这家伙长得俊,在这一带算是极出挑,看那副样子肯定是养尊处优,家境也不错,这样的男人不缺女人。青叶虽然好看,但也没到那种是个男人就会惦记的地步。这好像也说不通吧。”

赵爷爷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也不一定,你可不知道男人,大鱼大肉吃腻了,兴许是想吃包子呢。”

赵奶奶嘟囔道:“可是我觉得这人不像色中饿鬼啊。”

赵爷爷回答道:“那谁知道,反正感觉也不太正常。”

不管怎样,他还是叮嘱老伴提醒青叶多多注意。

赵奶奶到底还是委婉地提醒了杨青叶,杨青叶倒不怎么在意。

她对于那个李晃,就只觉得他又蠢又幼稚。看着他就觉得好笑。

赵奶奶语重心长地说道:“青叶啊,你爹娘不在,你得自个操心自个。依我看,那隔壁的小孟和对面的小周都对你有意,两个都不错,你没事好好琢磨琢磨。”

杨青叶点头:“我正琢磨呢。”

杨青叶真的在琢磨自己的婚事,毕竟她都十八了,也该找一个相公了。

说来也奇怪,她的桃花要么不开,要么一起开。如今花开两朵,她戳哪一朵呢。

孟清源,似乎也不错。

周全有,好像也可以。

杨青叶决定抛个铜钱做决定。

正面是孟清源,反面是周全有。

第一次是反面,她又抛一次,这次是正面,可是她似乎还不满意,想再抛,再抛还是这两个。先放放吧。

杨青叶在琢磨这事。孟清源和周全有也在琢磨这件事。

小周很喜欢来杨家借东西,借得勤还得也及时。每次借还东西时逗留的时间都会略长一些,跟杨槐说说话,逗逗长安,再借机跟杨青叶搭几句话才心满意足地回去。

小周如此,小孟则是每日必来买包子,风雨无阻。

他买包子的时间也比别人略长,东拉西扯地跟杨青叶说几句话。

街坊邻居私下里悄悄议论这件事。他们觉得杨青叶选谁都不错,小孟会读书又不死读书,虽然家境清贫,但也只是暂时的。而小周为人热情周到,又勤快能干,将来也错不了。不但街坊邻居如此,就连赵奶奶和赵爷爷民也是这么认为。

当李怀远听到这些话时,气得心火直往外冒。

那个对面的小周不是借东西吗?他也去借。

他家缺什么呢?

李怀远只得询问金钟和银哨。

“你们俩说说,我去找她借什么东西好?”

金钟每次都先回答,每次都是不假思索:“借钱。”

银哨每次都是后发制人,每次都觉得比金钟聪明:“借包子。”

李怀远对这两个蠢奴无言以对。他自己想出了高明的一招,找长安借棋。他一来就开始跟小长安搭讪,但人家不理会他。他想跟他下棋,他也不动。后来才知道,自从小黄死后,长安有好些日子不下棋了。他不禁欷歔感慨,对这个孩子更加心疼和喜欢。

李怀远去杨家借棋,结果是铩羽而归,长安不借。

好吧,不借就不借。反正他也进去溜达了一圈。

这个真的感谢那个周全有,李怀远从此找到了正当的理由进出杨家。但他借的东西十之七八借不到手,这也怪他不会借。

有一次,他本想借盐,结果一看到主人在炒菜,心一慌,便脱口而出说要锅铲,你想人家正炒菜呢,能借给他锅铲吗?

而且他借锅铲干什么?他家连伙都没开。根本不像小周有正当理由。

李怀远借鉴模仿周全有,失败。

接下来,他决定走孟清源的路子。

因为要借鉴模仿人家,他势必要比以前更关注对方。孟清源被以前的事弄得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李怀远多关注他一分,他的怀疑就加深一分。

两个人明明没什么仇怨,但彼此之间的敌意却在莫名地加深。最后连不明真相的路人都感觉到了。

赵奶奶问李怀远:“小晃啊,你跟小孟怎么了?”

李怀远淡淡地说道:“我跟他不熟。”

一连下了几天雨,好容易雨过天晴,人们都忙着晒晒被子席子衣裳,孟清源把书搬出来晒一晒,他的院子小又被树挡了一部分阳光,他没法只得把书搬到院外晒。孟家原先是书香门第,现在穷得只剩下书了。附近的人看到这么多书,忍不住都会放慢脚步多看几眼。

杨青叶干完活也站在那儿看,别人看孟清源没什么反应。杨青叶一看,他就站在一旁跟她说话。

“青叶,我听说你也认得字是吗?”

“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

“这很不错,你想看书,尽管从我这儿借。”

“好的。”

李怀远在一旁听得嗤之以鼻,这两人的手法都太老套了,一个借面,一个借书。

做为一个有情趣有品位的王爷,他才不屑于用这种方法。

他要独辟蹊径,想出一个一鸣惊人的法子引得主人的青睐。

当天下午,在杨家门口,李怀远开始晒东西了。

他让金钟和银哨搬来一张躺椅,躺在阳光下,解开衣服露出上半身在太阳底下曝晒肚皮。

李怀远的奇怪举止果然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很快就有小孩和猫狗围观。

连赵爷爷也好奇地问道:“小晃,你干什么呢?”

李怀远一脸严肃地说道:“我在晒书。”

“晒书?”赵爷爷对于文人的事懂得不多,他在找书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