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苦短日高起,李巧慧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胤禛都已经下朝回来了,正坐在外间逗弄两个已经会笑的孩子。

李巧慧梳洗完毕,一边喝粥一边看他们玩闹,等他们精神不济再次睡着了,才起身坐到胤禛旁边:“这几天都很闲?”

“唔,暂时很闲。对了,等七弟大婚之后,汗阿玛要奉皇玛嬷东巡,顺便转到蒙古。”胤禛侧头说道,李巧慧微微皱眉,心里盘算了一下,这会儿,大福晋和三福晋因为有了身子,必然是不能去的,五福晋和七福晋刚刚成亲,原本是有可能去的。

但是好死不死的,七阿哥的侧福晋怀孕了,那嫡福晋就只能留下照顾了,顺便清理后院。她就更不用说了,双胞胎肯定不能被丢下。几个嫡福晋都不能去,皇子身边又不能没人伺候,那肯定是要另外选侧福晋侍妾格格之类的了。

四对一,五福晋孤掌难鸣,就算她能去,为着面子也变成不能去了。于是,这就是一次各家的嫡福晋给各自的爷们安排别的女人伺候的出巡?

留下

更新时间:2012-8-16 17:05:38 本章字数:4458

胤禛说完大半天也不见李巧慧说话,皱皱眉,伸手拍了拍李巧慧的脸颊:“巧慧?”

“唔,我正在想,这次汗阿玛出巡,会带谁去。”李巧慧赶紧回神,看着胤禛说道:“前段时间,二哥也回来了,你不也知道吗?他说他有两个月的探亲假,你要是跟着去的话,就将二哥也带去,一路上也好有个人照应。”

“不用劳烦你二哥了。”胤禛摇摇头说道,见李巧慧不解,就笑着说道:“这次汗阿玛并没有让我跟着去,只让大哥,三哥,五弟,七弟,九弟,十弟,十三弟几个人跟着。留下我帮二哥看守京城,顺便处理一些事情。”

李巧慧眨眨眼,等在脑袋里将这句话给消化了,才有些憋闷,真是的,她操心半天了,结果去出巡根本没胤禛的份儿!真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一番担心!

“那真是可惜了,我听说,这会儿的草原正是最漂亮的时候呢。”李巧慧脸上很真诚的替胤禛可惜,胤禛和她相处了这么多年,哪里会看不出那神色里有一点儿小别扭?根据她往常想问题的思路,立马就知道她之前是在想什么了。

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李巧慧,胤禛也跟着叹气:“那真是可惜了,不过呢,也不用太难过,汗阿玛是经常会出巡的,今年不带我,明年总会有机会的,你也知道,汗阿玛一向公平,他肯定也觉得这次没带上我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李巧慧瞪胤禛,郁闷了半天,凑到胤禛跟前往他脸上啃了一口:“你放心!等明年,元希和宝珠也都一岁了,我就能带着孩子跟去了,好风景嘛,就是要有人一起欣赏才行,若是只有一个人,那就真是太寂寞了啊。”

胤禛被她李巧慧最后那一句拐了十八个弯的话逗的哈哈大笑,美人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十分诱人的,就像这会儿,李巧慧一嗔一怒,脸颊上染着一点点儿粉色,更是漂亮的不得了。

胤禛伸手捏了捏李巧慧的脸颊,轻咳了一声换一个话题:“你外祖那里,最近你去看过没有?”

“没有,可是外祖出了什么事情?”李巧慧摇摇头,疑惑的看着胤禛,胤禛却笑着摇摇头:“不是你外祖,而是你小舅舅张廷玉,这次的科举,他可是榜上有名,汉人学子种的状元郎。”

“真的?”李巧慧大喜,张廷玉和李中淮原本是差不多大的,本来是打算一起科举的。但是谁想到,李中淮考的那一年,张家的老太太过世了,张廷玉守孝三年。中间又因为国丧,科举又被推迟了一年,这才落后了四年。

李巧慧是不知道历史上的张廷玉什么时候中举的,但是她知道,这人是胤禛的心腹大臣,是绝对能干的汉臣,这样的人,若是能站在胤禛这边,必定是一大助力。

想着,李巧慧眯着眼睛笑道:“爷,正好今儿没什么事情,不如我们去外祖家给小舅舅道个喜?”

胤禛瞥她一眼:“你倒是可以去的,虽然你已经是皇家的人了,但毕竟血脉亲情是没办法割断的。昨天的满月宴,张家不也来人了吗?就算是当做回礼,别人看了也不会说什么的。”

李巧慧也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过来了,笑着点头应道:“有爷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现在就让人递帖子过去。不过,外祖真是瞒的紧,小舅舅都中状元了,居然也没派个人来说一声。”

“那会儿你不是正坐月子吗?”胤禛有些不自在,消息是他瞒下来的。因为国丧而取消了一次科举,而今年就加了一次恩科。所以这次考试和以前的不一样,以前都是秋试,考完之后也就八月多了,再颁布名次什么的,拖拖拉拉到十月是很常见的事情。

而这次,从三月到五月,很快就结束了。而名次下来是在六月多,那时候李巧慧刚生了孩子,还是龙凤胎。若是听了这好消息,保不准就要大张旗鼓的往张家送礼去了。

那胤禛可就要跟着遭殃了,虽然他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但就是因为继承权这件事情,他和汉人大臣也不能走的太近,否则就让康熙难看了。张英可不近是汉人大臣,他还是康熙的近臣,太子曾经的师傅,去年还因为乞休而又升官了,简直是比一般的满人大臣都风光,所以张家这边,胤禛实在是不好太亲密了。

而现在让李巧慧过去,一方面是因为张家的风光已经没那么热了,这京城中天天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张家的热闹也就维持一个月而已。第二就是因为康熙要出巡了,将京城的事情交给太子和胤禛了。

这会儿李巧慧光明正大的上门,完全不用害怕别人猜忌。留守京城是大事,张英是太子的师父,两相结合,胤禛这个嫩鸟去向康熙的近臣取取经,这才是正常的事情。

况且,一般妇人的交际,完全可以说是亲戚间的走动,胤禛可完全没参与。

“我知道了,不过,小舅舅中状元毕竟是一件大喜事,他又是文人,我也不好送别的东西,上次去爷的书房,见爷那里有一块儿澄泥砚,这个用来送礼是最好不过了,不知道爷舍不舍得。”

李巧慧瞅着胤禛笑道,胤禛磨磨牙,点头:“自然是舍得的,福晋尽管拿去。既然福晋下午是要去张家的,我左右闲着无事,就到多宝阁找李家三哥聊聊天吧。”

胤禛每次到多宝阁,基本上都不会空手而归的。不是一些小玩意,就是李巧慧的股份银子,这回大出血了,那还不得在李巧慧身上找回来?

李巧慧坐回去,斜了胤禛一眼,转头吩咐人准备午膳。

吃完饭之后,两个人一起午睡了一会儿。李巧慧运转体内的灵气维持低温已经快成为本能了,胤禛一向是个怕热的,又最是严谨,虽然热的要死,却从来都是将衣服穿的规规矩矩遮掩的半分不露,所以一到夏天就难过的要死。

前段时间李巧慧坐月子,胤禛身边没了温度调节器,只好学着自身制造冷气。这会儿温度调节器又回来了,他自然是很欢迎的,完全不嫌热的将李巧慧给抱在怀里睡觉。

睡醒之后,两个人相携去看了元希和宝珠,将他们弄醒又吃了一次奶,逗弄了一会儿,才各自出门去做自己的事情。

张家的老太太没了,李巧慧和张家的走动就少了很多。这会儿出门迎接的是大舅妈和二舅妈,至于小舅舅,前三年守孝,后来又要认真准备科举,定下来的新娘子还没娶进门。

几个人寒暄着进了门,李巧慧是晚辈,倒也没太多的顾忌,去书房给张英行了礼,又分别和大舅二舅小舅舅行了礼,道喜,送礼,一系列事情做完之后,才转身跟着大舅妈和二舅妈去了内院。

而胤禛,则是很悠闲的进了多宝阁,那里的伙计已经认识他了,见他进门,赶紧过来迎接:“四爷,您今儿怎么有空过来?正巧呢,我们三爷前段时间得了个好物,今天本来还打算写帖子请您过来呢。”

“哦,什么好物?”胤禛视线从货架上扫过,漫不经心的问道。那伙计一边领着胤禛往里面走,一边笑着说道:“小的倒是很想见识一下的,只是三爷宝贝的很,小的没那个胆子偷看啊。”

上了二楼,胤禛摆摆手:“你先下去看店吧,等会儿我自己上三楼,让你家爷到三楼找我就行了。”

“好叻,那四爷您慢慢瞧,小的就先下去了。”伙计很干脆的行礼退了出去,将胤禛和另外一个伙计留在了二楼。和一楼口齿伶俐的小伙计相比,二楼的这个,就显得木讷多了。见了胤禛,也只是行了礼问了安,然后就沉默下来了。

不过,这二楼的东西,也确实是不需要太机灵的小伙计。多宝阁的东西,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一楼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西洋货,也有少部分的古董玉石之类的,这些都是需要伙计伶牙俐齿的高价出售的。第二种就是二楼的那些,是李巧慧出创意,李中炳出技术研制出来的各种东西,有玩具有生活用品,价钱是定死了的,绝对不二价。

胤禛站在柜台外面往里面瞅了半天,见角落里多了一样陌生的东西,就忍不住好奇,让伙计拿了出来。就见那东西是钢铁材质的,弄成一圈一圈盘绕着的形状,很是古怪。

“四爷,我家三爷说了,这种东西,叫做弹簧。你用力往下按,它就会缩下去,用的力小,它缩短的距离也小,我家三爷是想着先安装到马车上试试的,若是可以,还有很多地方能应用到。比如说,那个钟表,它摇摆的时间有些人很难看明白,要是有了这个,说不定能将钟表弄成怀表那样,那时候用起来就方便了。”

那伙计按照惯例来给胤禛解释,胤禛微微皱眉,他擅长的不是这些东西,虽然能听个一知半解,但总得来说还是有些迷糊的。不过,既然李中炳说有大用处,那大概就是真有大用处吧。

想着,就点点头说道:“等他弄出来了,先送一个到我府上。”

小伙计赶紧应了,胤禛又看了半天,确定都是自己见过的东西,就转身上了三楼。坐着喝了一杯茶,就听见蹬蹬的上楼声,接着门被推开,李中炳笑的很憨的一张脸就出现了。

武器

更新时间:2012-8-17 17:20:38 本章字数:4713

“见过四爷。”李中炳进门,给胤禛请安,胤禛赶紧拉住他胳膊,没让他拜下去:“我不是早说过了吗?你是巧慧的三哥,我虽然不能叫你一声三哥,却也是将你当家人看待的,你我之间不用如此多礼。”

李中炳笑了一下,有些窘迫:“那个,话是这么说的,只是,无规矩不成方圆,你若是不喜欢我多礼,下次我简化一下就可以了,也不能完全不行礼的。”

胤禛嘴角抽了抽,面无表情的点头:“你说的很对,那下次就简化一下吧。之前我听伙计说,你又有了什么好玩的东西?还有那个弹簧,你若是想要改造马车,恐怕是需要花费一番力气的吧?京城里是很难施展开的,毕竟这会儿的马车大部分都是自家有的,你也不能上门向他们提出改造马车的建议。”

“哦,这个啊,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后来巧慧给我出了主意,我觉得挺有用的,四爷您听听,然后给个建议?”李中炳在一边坐下,将胤禛的空茶杯满上,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抿了一口。

胤禛点头,李中炳才接着说道:“四爷您看这京城里的大街,是不是很热闹?”

“那是自然,不光是京城,但凡繁华的城镇,这街道上总是很热闹的。”胤禛点点头说道,他们虽然是坐在三楼,但是两个人的耳力都是很好的,自然能听见下面吵吵嚷嚷的声音。

像是这种京城里主要的街道,除了规定的地点,两边都是不能摆摊的。而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车马行人多了,就难免会出现碰撞的情况。有时候,两个马车也是会撞在一起的,虽然热闹了,但免不了麻烦。

“我们若是将这街道上行走的马车,都控制起来,四爷您觉得怎么样?”李中炳等胤禛想了一会儿,才眼睛闪亮的说道,这么突兀的一句话,胤禛自然是有些不明白的,于是就只皱眉看李中炳。

李中炳从袖口拽出来一张纸,摊开让胤禛瞧:“巧慧的意思是,城东的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去城西,城北的人也不可能一辈子都不去城南,京城地大,不要说这东南西北的来回绕了,光是从这一道街到那一道街,就很有可能要花上大半个时辰。有钱有权的人家自然是不怕的,坐在马车里就行了。但是不少人还是没办法坐马车的,就只能走路。这样一来,大家就变得能不走动就尽量不走动了。”

“她还说,交流才是发展的前提,咳,虽然这句话有点儿太夸张了,但是也确实是有几分道理的。”李中炳握拳,将拳头抵在唇边轻咳了一声,偷瞟了两眼胤禛的神色,见他并没有不悦,才继续往下说。

其实也就是现代交通的那一套,但凡是在大城市里停留过一段时间的,基本上都是能说上几条交通规则的。李巧慧说的是最基本的,也有一部分是李中炳自己补充上来的。

毕竟,这交通规则虽然好,缺页的符合时代的特点才行。现代那红绿灯,能放到这会儿用吗?所以,得让李中炳想个法子代替了才行。

胤禛一开始还没当回事,但是越听,也就越觉得,这事情不光是对百姓有利,还给城镇里的街道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一个国家治理的好不好,可不光是看你的百姓活得好不好的,这百姓的生活是基本的,你能保证你的百姓吃得好睡得好穿得好,只能说明你尽到了一个帝王的责任。

但是,你若是让你的国家变得很美好,但凡来到你国家的人,无一不夸赞你的国家漂亮,那才是流芳百世的明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好像皇上去各地考察,下面的那些官员为什么要打扫街道装饰房屋?

人类可不光是吃吃喝喝睡睡的单细胞动物,他们对于精神的追求,也是要求很高的。所以说,美化街道这种事情,安全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项美差。

“这个事情说起来是很简单的,就是将马车什么的全部都交给朝廷管理,但要真做起来,还是有些难的。虽然不管你去多远,只要一个铜板就行了,可是对不少百姓来说,这一个铜板也是很贵的,所以在初期,不仅是赚不到钱的,还有可能落下不少骂名。”

李中炳将那张纸放到胤禛跟前,上面不光是画了一个简单的样例图,更是写了一些详细的条款。胤禛抿着唇想了一下,将纸折起来塞到自己袖子里:“这事情,我会对汗阿玛说的,不过,我只能说服汗阿玛先在京城做个实验,若是成功了,再往别的地方推广。”

“那是自然的。”李中炳点头笑道:“四爷做事认真,若是这事情由四爷去做,倒是挺好的,只怕四爷没这个时间。不过呢,四爷没空也没关系,太子殿下是个英明神武的,这事情四爷只要对太子殿下分析一番,太子殿下若是同意了,这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半。”

胤禛心里微动,看了一眼李中炳,李中炳还是笑的一脸憨厚。胤禛却对这憨厚下面的精明早有了了解,平时说话总是大大咧咧的不带什么心眼,实际上每次说的话,细细想下来,总是觉得吃亏了。不过,他们李家现在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倒是不用害怕他们坑自己。

“我知道了,等过段时间,汗阿玛不在京城,太子肯定是想要做一番事情的。”胤禛也含糊的笑了笑,好不容易汗阿玛不在京城,太子必然是要拉拢人心的。这种事情,只要他将好处说出来,那太子必然不会放过。他现在完全不用太急着冒头,太能干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他没有继承权了,对兄弟们不会造成什么威胁,但是他若是太能干了,那就成了各方势力忌惮的存在。如果他谁也不偏向,那就可能让他们起了我得不到别人也不能得到的心思,反而会坏事。

“对了,差点儿忘记了,咱们一开始说的是我给四爷带来的好玩意儿。”李中炳忽然一拍脑袋说道,胤禛简直无语了,话题都转了几个弯了,这会儿居然还能转回去啊?

“喏,四爷,这个可是我好不容易得来的。”李中炳起身,将墙角的盆景搬走,露出下面的空隙,从里面拿出来一个盒子之后,再次将盆景给放回去,完全看不出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李中炳将盒子打开放到胤禛跟前,胤禛实在是忍不住,再次抽了抽嘴角,转头看李中炳:“你一直将东西放在这里?”

“是啊,放在府里有些不太安全,四爷您也知道,皇上现在对这种东西很是不喜欢,万一要是被下人发现了,这可是祸患。”李中炳十分理所当然的说道,胤禛无语,低头将盒子里的东西拿出来。

是一把火铳,和胤禛以前见过的不一样。在戴梓发明出连珠火铳的时候,胤禛也有十来岁了,有佟佳氏撑腰,康熙也算是宠爱胤禛,胤禛也是个小有势力的阿哥,当年跟着康熙见识了不少稀罕东西。

后来,戴梓因为南怀仁的诬告,再加上汗阿玛对这种东西的忌讳,被流放了,而这种东西也成了禁物,胤禛就再也没有见过了。若是没有意外,胤禛大约是一辈子都不会想起这种东西的。

但是意外因为李巧慧出现了,那个珠子,让胤禛大病了一场,然后做出了决定。病一好,胤禛就打算让人去找戴梓,虽然不能将戴梓给带回来,将他的本领给学过来也是大功一件。

而胤禛身边得用的人不多,李家正好能和胤禛拧成一股,而李家三哥又是常年在外奔波的,不光是经常出海往广州那边,甚至更偏远的地方都去过,所以去一次盛京,若是小心了,就完全不用引人注意。

“出自戴梓之手?”胤禛拿着火铳仔细看了一番,侧头问李中炳。李中炳摇摇头:“我只在盛京留下了一个绝对可靠的孩子,让他跟着戴梓学东西。并没有从盛京带东西回来,而且,戴梓自从被流放,心里对…”

看了一眼胤禛,李中淮继续说道:“这几年,他再也没有研究过武器。况且,那种条件,就算是他想研究,也得有机会有材料有条件才行。”

“那这个?”胤禛有些疑惑,这个火铳可是比之前戴梓的那个连珠火铳还强,若不是戴梓研究的,难不成还有另外一个武器专家?

“这是我从洋人那里买回来的。”李中炳撇撇嘴说道:“洋人那里,对这种东西的管制并不是很严格,所以我也是能弄到一两把的,这个是样品,四爷看着差不多了,我就让人多弄一些回来。若是四爷看不上,就当我没说过。”

胤禛脸色一寒,瞬间又变成一片惨白,眼神阴冷的瞪着李中炳,李中炳却恍若未觉,只侧头打量着墙壁上挂着的书画,然后不经意的叹气:“哎,四爷你看那幅画,真是太不美观了,那字写的倒好,潇洒飘逸,写字的人必定是世外高人,有悠然出世之心。那画也是一副好画,极尽奢华灿烂,意境华美尊贵,作画的人要么是身处高位要么就是有封侯拜相之心。两个都是好的,若是分开,必然都是千金难买的精品。”

“哎,只是可惜啊,居然给放到一起了,这可好了,不仅没了之前各自的意境目的,失了原本的优势长处,生生的将自己的好变成了别人眼里的蠢,更是失了自己的领土。这世上,两全其美的好意也变成了镜中月水中花啊。”

李中炳再次摇头叹气,端着茶杯刺溜一口灌下去,转头就对上了胤禛的目光,顿时惊讶非常:“四爷,您看我做什么?难不成我说的不对?四爷,别看我脑袋不聪明,我阿玛可从没耽误过我,书画这种东西我虽然不会做,却也是会鉴赏的。或者四爷您其实是觉得我说的很对?我也觉得吧,我说的是很对的,咱们真有默契!”

说着,喜滋滋的冲胤禛抱拳,一双眼睛十分的明亮,特别有诚意的看胤禛,一脸你不用说我完全明白的淡然。

胤禛一口气憋在喉咙里,原先的深沉啊高深啊振聋发聩啊,完全成了浮云。胤禛十分确定,这李中炳就和他那妹妹李巧慧一样,生来就是气自己的!

国书

对着李中炳的那一张脸,胤禛实在是郁闷,看事情也都说完了,马上就起身要走人。*.李中炳也没多留,笑呵呵的将人送出门,就回去继续他的各种研究了。

以他本身的聪明才智,再加上李巧慧时不时的点拨提示,现在李中炳已经算是大物理学家了,甚至比得上发明家了。李中炳也早早的确定了自己要走的路,和兄弟们的都不一样,他是不打算进官场的。

他知道自家大哥李中淮的打算,而李中淮也从没隐瞒过什么。所以李中炳更知道,李中淮走的是权臣路线,李中明要走武将路线,李中宁属于备胎,日后可能就是要走封疆大吏的路线,和李中炳一内一外的互相帮助。

而他,属于李家最后的希望。也就是说,如果李中淮的计划出现错误了,李家人都被陷进去了,他这个“从来都没有受过重视”的庶子,就是李家血脉传承的最终期盼了。

他现在只是专心于各种发明研究,争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无心权力只喜欢一些旁门左道不求上进的庶子。当然,在这过程中,他是不感到委屈的。因为他本身,也是很喜欢这些被世人不看在眼里的东西的。

再说了,流芳百世的也不光是明君清官文人学士,更有不少是在别的方面做出成就的。就像是小妹说的,等日后所有的人说起自己身边的东西,都是由一个叫做李中炳的人发明研究出来的,那么,他李中炳就可以认为,他的成就,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明君。

提起明君,不管他一辈子是为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却只造福了那几十年的百姓。而他的东西,则是造福了百姓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可能是几千年,谁更强大,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

虽然他也知道自家小妹说话总是会夸大几分的,但是这次,他真心觉得小妹说的其实也是很对的。所以,他对自己现在的事业,更是满意上面再加了几分的满意。

想到自己前段时间刚捣鼓出来的东西,李中炳就有些迫不及待了,这个要是能大批量的做出来,那可真是能名垂青史的利国利民的大好东西。

和他这边的兴奋相比,胤禛就显得有些郁闷了,回到府里,刚准备开始考虑写折子的事情,就听苏培盛说,太子派人过来了。作为太子很想拉拢,本身又比较亲近太子的人,胤禛自然是认得胤礽身边的太监的,一边将手边的折子给盖上,一边漫不经心的问道:“太子殿下可有说什么?”

“回雍王爷的话,太子殿下只说,有几件事情他决定不了,请您过去商量一下。”那太监低着身子回胤禛的话 ,眼睛只盯着地面,完全不曾往周围乱看。

胤禛点点头,起身说道:“稍等片刻,容本王去换件衣服。”苏培盛赶紧出来,引了那太监到外面喝茶。胤禛的书房里,可是没有丫鬟伺候的,所以换衣服这种事情,也是胤禛自己来的。

等将身上的便服换成了朝服,胤禛就领着人往宫里去了。太子议政自然是在乾清宫,只是也不能占了康熙的主位,所以就只在侧殿呆着,胤禛进去的时候,侧殿里就胤礽和几个服侍的宫人在。

当即上前行了礼,胤礽笑着起身让胤禛在旁边坐了,然后自己也屈尊降贵的坐在了邻座:“四弟,孤找你过来,是有一件事情决定不了,想要和你商量一下。”

“太子殿下客气了,承蒙太子殿下看得起,只是,臣弟也并没有多少处理政事的经验,小事或可自作聪明,大事的话,太子殿下还是要和汗阿玛商量一下比较稳妥。”胤禛绷着脸客气了两句,太子哈哈大笑:“四弟太谦虚了,不过,这事情也不是什么大事,四弟必定是能给孤一点儿建议的。”

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折子递给胤禛,胤禛看太子的脸色,只是笑盈盈的,连半点儿提示都没有,就低下头看自己手里的那份折子。

剔除掉无关紧要的内容,这份折子总结起来其实就几句话,说的是去年发生的某件事情的结果,以及询问后续处理。若是以前,胤禛必然是要同意这后续处理的,只是凑巧,胤禛今年开春的时候大病了一场,看清楚了不少的东西。

去年年底,朝鲜的国王李焞发来国书,说是朝鲜荒灾,不光是百姓,就是朝中大臣也都快饿死了,所以求大清出手帮忙。大清一向对属国都是很慷慨大方的,尤其是康熙这么个仁君,当即表示,一定会帮忙的。

于是今年刚过了新年,胤禛还卧病在家的时候,钦差带着圣旨前往天津将河南的漕米给截留了,然后用商船出了大沽海口,绕到山东登州,将粮食运往朝鲜了,甚至康熙还颁布帑金,广给运值,缓征盐课,连盛京这老家的存粮,也都平价贸易了,凑齐了二万石的米粮,外加朝廷赏下来的一万石,就这么白白送过了朝鲜。

现在,朝鲜的国王上具了表文感谢大清。这折子则是钦差写来的,写明了赈灾的过程,然后又说粮食有些不够,问朝廷是不是要再拨下来一些。

“太子殿下的决定呢?”胤禛沉思了一会儿,转头问胤礽。胤礽靠在椅子上冷哼了一声:“孤虽然不知道现今粮食的市价是多少,但也知道,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也不过是半年时间,当时汗阿玛估算了,运过去的粮食必定是够的,现在这些庸才却告诉我,粮食不够用,他们是打量着汗阿玛不在京城,孤这个太子就是好糊弄的,才敢这么狮子大张口!”

胤禛心里则是飞快的盘算着,对于朝鲜这个属国,若是以前,他没有看过那个珠子里的东西,或许他会不放在眼里,弹丸之地,就是送点儿救灾粮,也不过是一个上等府的两年税收而已。送过去了,既能表现泱泱大清的雄厚实力,又能展现大清对属国的大气宽容,这可是粮食都买不来的好名声。

但是看过了以后,胤禛对这弹丸之地就有些膈应了。他本身就是小心眼的人,既然看朝鲜不满意了,自然就不是很愿意将粮食给送过去了,甚至,还要想个办法打击一下朝鲜,最好是能将朝鲜彻底的收服了,而不是像现在一个挂着属国的名头,却发展着独立国土的事业。

“太子殿下说的很对,我也觉得,这事情有怪异之处,当初汗阿玛为了一次性将事情解决好,不仅是自己算了,还让户部上了折子,这么多人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没有多大的错误的,就算是有错误,那不是还有一万石的赏粮吗?那些钦差用这些,也能缓燃眉之急了,他们居然得出个粮食不够用的结果,看来,不是朝鲜那边作假了,就是这些大臣们有歪主意了。太子英明,可不能被他们给糊弄了。”

胤禛很是严肃的说道,珠子里对这件事情没有记载,所以胤禛也不清楚这事情到底有没有猫腻,不过,既然自己有机会参与,那自然是不能放过这大好的时机的。

胤礽笑着拍胤禛的肩膀:“四弟和孤想的一模一样,那咱们就给汗阿玛上折子,说这事情有猫腻?”

“全凭太子做主,若有用得着臣弟的地方,还请太子不要客气。”胤禛很严肃的冲胤礽抱拳,胤礽喜滋滋的应了。这事情,其实说起来不是大事,朝中官员贪污,只要不是太过分,基本上康熙也是默许的。更何况,那些钦差从天津到朝鲜,几乎是出去了大半年,康熙体谅他们,自然是愿意给点儿东西慰劳一下的。

若是以往,胤礽也不会在意,反正他也插不上手。可是现在不一样,胤礽要立威,要收服朝堂上的人,他爹好不容易放一次权,他要是还不赶紧趁机打压几个提拔几个,那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但是这事情放大了说,就能说朝鲜有不臣之心,算是特别大的事情了,胤礽一个人的话就有些不太够用了,所以胤礽才要找个帮手,胤禛这个无党派人士,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放心,孤不会和你客气的。”胤礽达到了目的,脸上的笑容更是真诚了几分,胤禛眼神闪了闪,又说道:“太子殿下,既然李焞已经送来了国书,不如咱们仔细看看,说不定能看出些端倪。若是朝鲜的事情,两边的说辞必定是一样的。若是钦差们的事情,那两边说辞就可能有漏洞,咱们仔细找一下,也好对汗阿玛有个交代。”

胤礽想了一下,连连点头:“你说的很对,虽然咱们有理,但说不定会被那起子小人倒打一耙,咱们还是先将他们的把柄给汗阿玛送过去才行。”

说着,就转身吩咐了人,让人将李焞送来的国书给找了过来。胤礽若是诚心办事,也是个十分心细的,不仅是今年的国书,连去年的都要了过来。

胤禛打着找茬的主意,将那国书上下左右仔细的瞧了好几遍,誓要找出几个漏洞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看到其中的某个称呼的时候,胤禛怒了,拍桌子起身:“这朝鲜,果然是有不臣之心!”

胤礽抬头,很迷茫的看胤禛,胤禛手指在那国书上使劲戳,让胤礽看他指着的两处字——一处是需要避讳的玄字,一处是不能避讳的崇字,国书上很大大咧咧的将前者给写出来了,而将后者少写了一笔给避讳过去了。

衡量

不管那个失误是多么的小,胤禛既然是已经决定给朝鲜一个下马威看看了,自然是义愤填膺的使劲夸大了,就差将朝鲜说的明天就要攻打京城了。[].

胤礽一开始只顾着高兴胤禛是和他站在统一战线的了,后来就有些疑惑了,伸手拍了拍胤禛的肩膀皱眉问道:“四弟,你可是被听说了什么消息?”

看胤禛那样子,就好像是和朝鲜有深仇大恨一样。胤禛本身是康熙第二宠爱的皇子,又没怎么出过京城,朝鲜来朝贺的时候,也不是胤禛接待的,也就是说,朝鲜不敢也不可能得罪胤禛,那么既然不是两者结仇,就是胤禛真的知道一些什么内幕?

“没有。”胤禛也反应过来自己说的有些太过了,不过,他反应倒是快,马上就想到之前自己和李中炳说的那个“交通”的事情了,于是身子往胤礽身边侧了侧,悄声说道:“我这里是有一件事情要告诉太子殿下,要是做成了,那可是流传千古的事情,但是前期需要的投入比较大,短时间内也可不能收到什么成效。”

胤礽蹙眉,手指在国书上摩挲了两下。他也是知道一点儿国情的,康熙从来不隐瞒他。看起来,大清是国富民强的,但实际上,盛年美景下面盖着的,是满目苍夷。

从康熙继位开始,要擒鳌拜,除三藩,收复台湾,平定蒙古,对抗沙俄,在康熙三十六年之前,几乎年年有战争。其实战争不是很稀奇的,历史上每一个皇上在位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有战争的。除了大宋朝那个著名的仁君,四十年硬是没发生过任何一次战争。

但是坏就坏在以康熙为首的统治是蛮夷的统治,这些战争,有些能得到汉人的支持,有些则完全和汉人没有任何关系,有些甚至是被汉人反对的。整个国家最多的是汉人,就算满人入关的时候杀烧抢掠的得了不少宝贝,但更大的资源依然是掌握在汉人手里的。

所以,这战争,最后买单的肯定不是汉人,只有康熙这个当皇上的,才是最后付出代价的人。于是,打了多少年的战争,康熙就得出多少年的兵器粮草战袍等东西的钱。再加上八旗的供养,年年都要给出那么一大笔钱,给完连个收据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