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脸色已经是黑的不能再黑了,李巧慧心里则是苦死了,原本她想着趁机教儿子女儿一些宅斗什么的,万一胤禛以后有了别的女人,孩子们也好不那么伤心,谁知道孩子太小,话还藏不住,然当着胤禛的面说出来了!

好吧,其实她真不应该高看自家儿子和女儿的智商的,虽然这两个小家伙很聪明,但是绝对没有聪明到能像个十几岁的孩子一样思考的,他们的心理年龄最大了也不过是八岁!八岁的小孩子觉得爹爹不爱自己了,可不得说出来要个答案?失策啊失策,她下次一定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儿子,你记错了,额娘当时说的是你们的阿玛就算是去看别人的儿子了,他心里最爱的也永远是你们。你再好好想想,额娘是不是说你们的阿玛是天底下最好的阿玛?”李巧慧冲元希眨眼,她这会儿又开始庆幸了,孩子才好糊弄啊,要不然等再长两年,她也糊弄不住了。

果然就见元希一脸迷茫,看看李巧慧,再看看胤禛,疑惑的问道:“是这样吗?”

“是啊是啊,我真的是这么说的。”李巧慧赶紧点头,她才刚点完头,就见她那二儿子抓着胤禛的衣服站起来了,然后响亮的喊道:“阿玛!”

胤禛大喜:“安康他们都会说话了?来,叫一声阿玛听听。”顺便将安平和安寿也拽过来,等着他们开口。

三个小娃娃先转头看李巧慧,李巧慧赶紧过去扶着孩子,指着胤禛教他们喊,小孩子嫩嫩的声音好听的很,一下子就将胤禛心里的火气给浇灭了,只顾乐呵着哄儿子。

元希和宝珠也挺好哄的,胤禛和李巧慧轮流着掰扯了半天,两个人终于相信,是他们自己记错了,而不是胤禛不喜欢他们了。

当然,因为这个“记错”而让两个人奋发起来,从此刻意的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再也没有遗忘过任何事情的以后,暂时李巧慧是不知道的。

她只是长了心眼,以后再也没打算骗孩子了。不光是孩子不好哄,孩子爹也不好哄啊。

李巧慧偷偷松了一口气,可是,等嬷嬷将孩子们都抱走,屋子里就剩下胤禛和她的时候,她才知道,小心眼的胤禛是多么的记仇。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李巧慧才总算是睁开酸涩的眼睛,扶着动一下就钻心疼的老腰起床,心里自然是恨恨的将胤禛来回的诅咒了好几遍。

125种子

转眼之间,新年就过去了,因为康熙四十二年是康熙的五十整寿,所以从正月开始,京城里就重新热闹起来了,首先是大臣们正月朝拜的时候送上了万寿无疆的屏风,但康熙却以太过浪费的名义拒绝了,仅收下了大臣们联名写下的祝寿折子,表示大家都很衷心,他老人家很高兴。

随后,康熙就领着人继续南巡去了,要巡视黄河,近两年,黄河决堤的情况屡有发生,他还得继续找人修河堤才行。不过,这事情是苦差事,河堤修到哪里,那人就得跟到哪里去的。

他本打算找个皇子跟去,也好将镇压一下沿路的知州知府知县等人,让他们的贪污收敛一些。可是这种事情不光是跟着修河堤的人走就行了的,还时不时得注意着有危险。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黄河会决堤,万一到时候遇上危险了,可是九死一生的,谁傻不啦叽的不愿意在京城享福,非得将这苦差事揽到自己身上?

他家四儿子倒是愿意去,可是去年胤禛刚在广州将一批人给弄掉马,自己也奔波劳累了好几个月。今年再让他出手,估计这黄河走向的一路上,能留下来的官员没几个了,科举暂时还没开始,就算是开始了,距离成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可不保证自己能提供出来那么多的人。

于是,胤禛是首先不被考虑的。

但是这种事情呢,也是有好处的,首先是能捞钱,其次是能赢个好名声。所以大家虽然自己不想去,还是很愿意推荐别人去的。就比如说,太子推荐了一个,大阿哥也推荐了一个,明珠直接上折子推荐了两个,就连胤祉,都能推荐两个出来,相对比较,太子这边还少了一些。

康熙心里暗暗盘算着,这次的机会,是不是要给胤礽。毕竟去年他刚解决了索额图,若是一点儿机会都不给胤礽那边的人,恐怕对胤礽的太子之位很不利。

他这边也不急着做决定,就率先趁着没到下雨的季节,赶紧领着人南巡一遍。南巡要带走的人包括大阿哥太子以及三阿哥,另外还有八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

胤禛是属于留守京城的,他每天规规矩矩的上班,然后下班就回去看李巧慧,等康熙走了大约有五天,李中明才上门,照例先是和李巧慧以及几个孩子们相处一会儿,才跟着胤禛去了房。

“大哥让我告诉你,这段时间我们什么都不做。”李中明在桌子的另一边坐下,一边伸手端茶,一边对胤禛说道。胤禛点点头,随口问道:“你升官了没?”

“升了,现在是绿营兵把总,手里也有一千多人。不过,绿营兵不好控制,万岁爷当年的政策让绿营兵的人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彻底笼络绿营兵,一两年是完全不可能的。”李中明皱着眉说道:“而且,我上面还有总督,那总督的面我现在都没见过,更不好搞定。”

“总督是满人。”胤禛瞥了他一眼说道,李中明叹气:“看吧,说是满汉一家亲,这满人的军队里面,就没汉人的位置,汉人的军队里面,就得是让满人统领着。”

胤禛没说话,李中明也不多说,伸手从袖子里掏出来一张纸塞给胤禛:“挪,你要的东西,我大哥说了,这事情你要是想做,就等过两年,三阿哥现在的势力不足为据,太子还没倒台,三阿哥只能在文人里面蹦跶一会儿,你可以等再过两年将这东西给公布出来。”

胤禛低头看手里的东西,是绢布,上面画着地图,这地图里面隐藏的,可是甲骨文的藏身之地。对于醉心文化的人来说,这可是足够让他们疯狂的东西。他用这个,是准备将来谋逆的时候给自己准备一条后路的。

那珠子里面,雍正皇帝的名声可不就毁在了一干文人手里?倒是没想到,李家会误会了,不过,倒也给自己一点儿提醒,这东西用得好了,他们兄弟说不定都能好好的。

“朝鲜那边…”胤禛没接李中明夫人话茬,将绢布放起来,然后才转头说道。李中明知道他要问什么,直接摇摇头:“没有别的事情发生,你放心吧,中宁年纪虽小,做事情却很周到,更何况后来我大哥也派了人过去,那些东西就算是被人发现了,也是朝鲜的东西,和咱们半分关系也没有。”

“这个我到不担心,你们做事情我放心的很,我是想问,绿营兵再次招人的时候,那边能不能送过来一部分。”胤禛蹙眉问道,李中明想了想点头:“这个我回去问问中宁,你也知道,我们几个的事情是互不干涉的,朝鲜的事情,我也只知道一点儿,太具体的,得让负责人来给你说。”

“嗯,我知道了。”胤禛也没多问,然后李中明又拿出一个名单给胤禛:“这几个,可能三月会进京,到时候你可以先接触一下,另外,今年的科举还请四爷不要插手。”

胤禛略微思索了一下就明白了,因为少了一个索额图,所以今年的科举就有点儿敏感了,各方势力都是要重新找人的,他最好是表现的乖一点儿让皇上看。

这边是决定按兵不动的,但是有人是忍不住要动几下的。很快,康熙南巡回来,立马就摘了明珠的顶戴花翎,罪名是贪污,明珠这一党派,也算是被康熙给拔掉了。

这事情带来的影响就只有大阿哥一个人不高兴,其余的几个都乐的好几天找不到北。再加上科举要到了,几个皇子一天比一天繁忙,已经出宫建府的,比如说三阿哥,时不时的就要举办个诗词聚会什么的。而八阿哥,也慢慢的传出了温润如玉的好名声。

太子着急的不得了,却因为没人能用,最后只好拉胤禛凑数,胤禛却不太会拉拢人,每次有人上门拜访,或者是他遇见了什么人,都只是绷着脸应付,时间一久,也就没人再找胤禛了。

太子是恨铁不成钢,差点儿没咬掉胤禛两口肉。再加上没过多久,裕亲王生病,康熙担忧的不得了,然后京城局面过于混乱,康熙发了好大一顿火,这才让京城里的人都消停了一会儿。

科举是要到八月份才举行的,所以这前面的一段时间,康熙就找别的事情去做了。南巡完了,那就西巡吧,中间顺便将胤祉给派出去勘察三门砥柱。转了一圈回来,刚好是科举开始。

不过,这些对胤禛来说都不是太重要的事情,按照他的印象,今年的科举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他忙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关乎于民生大计的事情——杂交水稻。

“这是早稻?”李巧慧看着胤禛拿回来的稻子问道,伸手拿过来一束,从上面拽了几个稻粒,果然很是饱满,就是这稻穗,貌似有些小。

“嗯,快要种晚稻了,这次若是成功了,那我们明年就能培育杂交水稻的种子了。”胤禛一脸严肃的说道,他也是快做了十年的实验了,在什么科技条件都没有的情况下,硬是靠庄子里养着的几个种田好手弄出了差不多的种子来。

虽然,和后世的杂交水稻之父的种子没办法相比,但是和这会儿的种子相比,那是要好很多的。更何况,这次就算是成功了,他也打算继续研究下去的,总有一天,这水稻的种子是会越来越好的。

“唔,这种子有什么优点?”李巧慧抬头问道,胤禛将其余的都放在一边,想了想才回答李巧慧的问题:“产量高,耐寒,耐涝,抗风。不过最重要的是前面那个,我准备明天将这种子的事情写个折子送上去。”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汗阿玛不是看谁都可疑的吗?”李巧慧也将自己手里的稻子放到一边,坐到胤禛身边问道,胤禛伸手揉揉她脑袋:“放心吧,我这折子送上去,汗阿玛不仅不会怀疑我,说不定还会高兴。”

李巧慧眨眨眼表示不明白,胤禛挑眉笑道:“这段时间,朝廷上正是需要好事的时候,这关乎民生大计的,还是好事儿,肯定能让大家将前段时间的索额图案件和明珠案件给忘了。”

平时朝廷上处理官员都是很低调的,但是这索额图和明珠闹的太大,没办法低调处理,又因为这两个人的党羽几乎是占了朝堂上的一大半,所以这两个人一被处置了,朝廷上下就有些慌了。

科举之前的那些个蹦跳的人,不就是冲着索额图和明珠后面没有什么接班人,现在康熙缺少人手用来的吗?能拉拢一个是一个,三五个里面总有一个能用的。

这事情弄的人心慌乱,若是康熙忽然宣布出了新的水稻种子,今年再试种一年明年就能让大家种的粮食翻一番,那可不光是朝堂上下跟着高兴,估计整个大清都要表示一下庆祝的。

最重要的是,今年是康熙的五十整寿,糟心的事情太多了,康熙能不暴躁吗?这会儿上来一个大喜事,就冲着这好兆头,康熙也是得说自己很高兴特别高兴的。

想明白之后,李巧慧忽然就想到一个好主意,抿嘴对胤禛笑了笑说道:“爷,我有个好主意,你若是信得过我呢,咱们就上庄子上住两天,让我看看你那稻种,若是信不过我,那我也就不用说了。”

胤禛挑挑眉,盯着李巧慧的眼睛看了一会儿,见她神色里只有真诚和自信,只是稍作犹豫,就点头应道:“好,那咱们明天就去庄子上,中秋之前赶回来就行了。”

作者有话要说:呜呜,今天查资料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件大事儿…古代的帝王,他们的寿辰都是提前过的,总之不会在自己真正生日的时候过生日,因为担心自己的生辰被人拿去扎小人,所以从来不公布,我前面写的时候,貌似都写康熙的寿诞是在五月啊…抹汗,幸好我当初没查到具体的时间…

126先生

胤禛回来已经有半年多了,孩子们和他又变得十分的亲密了,这次去庄子,自然是要将六个孩子一个不落的全部带上的,幸好这会儿安康他们也准备断奶了,要不然再带上八个奶嬷嬷,那队伍可就不小了。

“给元希找先生的事情,你准备的怎么样了?”等到了庄子上,李巧慧也没急着看稻种的事情,先是问了胤禛关于元希的事情,元希和宝珠的生辰是六月份,这会儿他们已经满六岁了。

元希的大名是三周岁的时候康熙给赐下的,幸好不是叫做弘晖,那个名字太短命了。不仅李巧慧不喜欢,看过那个珠子的胤禛,也是有点儿觉得不太满意的,弘曜这名字好的很,很是和元希般配。

宝珠嘛,因为和元希是一胞双胎的,所以也顺便跟着蹭了个名字,不过,康熙的思维很是偏实,虽然这个龙凤胎里的孙女让他也很喜欢,但是孙女就是孙女,还是要按照时速成为别人家的媳妇的,这名字就要和女戒什么的沾点儿边,所以最后就变成了善淑。

李巧慧对这名字很不喜欢,不管是家里还是外面,叫宝珠的时候都是叫的小名儿,倒也没让善淑这两个字很频繁的出现,久而久之,府里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大格格还有个大名儿了。

胤禛将桌子上的本整理好,抽空回答李巧慧的问题:“已经派人去找了,若是没什么意外,大约中秋节之后就会请回来,我倒是想问问另外一件事情。”

李巧慧塞了一块儿苹果到胤禛嘴里:“你说。”

“安康他们也两岁了,早先元希他们这个年龄的时候都开始启蒙了。我想问问,这先生到时候是只教导元希一个人,还是顺便给安康他们启蒙?”胤禛咽下苹果,看着李巧慧问道。

李巧慧想了一会儿才犹犹豫豫的问道:“不能再找个先生启蒙吗?我觉得吧,虽然在元希学习的时候,可以让那先生给安康他们启蒙,但安康他们年纪比较太小,坐不住,这么正规的学习,他们耐不住性子,先生若是太看重安康他们呢,就会拖累元希的进度。若是太看重元希呢,就坏了安康他们的启蒙。”

李巧慧她自己是习惯了现代的那种同等进度的学习的,让她将不同等学习进度的孩子交给一个先生领着,难免就要操心的多了。就是胤禛他们那会儿,也是大阿哥三阿哥和胤禛一个师父,十三十四一个师父,五阿哥七阿哥一个师父,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一个师父的,太子永远是例外。

元希和安康他们相差了四岁,这中间的差距有些大,他们的出身,又是没办法让先生不管不顾的体罚的,那肯定会有疏忽的现象啊,不是疏忽这个就是疏忽那个。

对于元希来说,刚进学,若是一开始就疏忽了,日后学习的兴趣就可能要受打击了,也会造成不好的学习态度。对安康他们来说,若是被疏忽了,小孩子的心里都是很敏感的,一开始就让他们觉得自家大哥才是备受宠爱的,自己不如大哥,不受先生喜欢,那就可能会造成心理阴影了。

胤禛倒是不知道李巧慧想那么多的,当年大阿哥比他早入学几年,他们不照样是跟着一个先生学习的吗?只是,现在胤禛的态度就是老子不差钱,老子愿意给儿子请几个先生就能请几个,也省得日后进宫了想请都没得请。

“那就让先生先给元希一个人上课吧,安康他们的启蒙你先照看着,我让人再找一个先生。”胤禛心里盘算着能找的人,他给元希找的师父,是他在珠子里见过的雍正登基前的谋士戴铎。给安康他们找的,就比较麻烦了。

首先,这先生是一定要有才学的,有正经的才能。其次,这先生不能起了和戴铎比拼的心思,大人的态度,是最容易影响孩子的,这会儿又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所以若是这先生和戴铎不和,那还不如让安康他们跟着戴铎启蒙呢。

“这个不着急,我们可以等过两年,元希在他先生那儿站稳了脚跟,再将安康他们送过去。”李巧慧倒是觉得胤禛有些太当一回事了,之前她差点儿让他给绕晕了,安康他们才两岁,就算是启蒙,也得是三岁往上了,那会儿元希都已经能适应上学了,他做先生布置的作业的时候,先生自然是可以去给安康他们讲课的。

“不过,我是不愿意元希只有一个先生的,我说几个方面的,你让人去找,这些东西元希也必须学习。”李巧慧看胤禛皱眉,也不着急,直接换两个话题。

胤禛挑眉:“什么东西?”

“算学,外语,农事,工匠,最重要的是武学。”李巧慧掰着手指数,顺便在心里对应,现在的先生教导的内容是语文和政治以及哲学的综合体,甚至有时候包括了地理和自然。数学对应外语,外语是必须的,就算是不学习英语,也得学习满语和蒙语。

若是元希想当皇上,农事得了解,要不然某天谁对他说,哎呀我的管辖区出现吉兆了,一个麦子上长了两个穗儿,元希还是傻呆呆的高兴,那可就成了傻子。不求他知道粮食怎么种,只让他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赈灾什么时候需要减税什么时候能庆祝丰收就行了。

至于工匠,那是未雨绸缪,万一将来元希是要建个宫殿什么的,被下面的人给忽悠住了,多掏钱了,那岂不是太亏得慌了?

等她将这些理由给胤禛说了一遍,胤禛嘴角抽了抽,都忍不住想剖开李巧慧的脑袋看看里面塞的都是什么。最终很是无力的问道:“你不觉得有些太多了吗?”

“怎么会多?”李巧慧瞪大眼睛:“汗阿玛可是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都会的,还有各种经史子集声律法诗画,甚至懂医学,汗阿玛难道就没觉得多吗?”

先不说她儿子有没康熙聪明了,只说她儿子的学习条件,那可是比康熙艰难多了。康熙八岁登基,八岁之前要宫斗活下来,八岁之后要斗智收皇权,收完之后得亲征爱民,这学习时间都像是海绵里的水,硬是给挤出来的。

她儿子呢,不用和后宅斗,后宅她是一手遮天的。不用和朝臣斗,他现在完全没资格,怎么就不能学习那么多的东西?就是现代的小学生,也是要学十多门功课的好不好?

“你说的那些,不太好请先生。不如这样吧,一个月里面,让他跟着先生上二十天的课,然后三天去你三哥那儿,三天来庄子上,三天我带他去集市上走走,还有一天你负责给他总结。”胤禛看着李巧慧不依不饶的架势,很是有些头疼。

他现在是总结出来了,李巧慧这女人就属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那种,小事情,还是顺着她心意来比较好。

但是他这么答应了,李巧慧又犹豫了:“可是,一个月学习三十天,元希会不会累坏了?”

胤禛无语了一下,继续解释:“怎么会呢,你想想,这去你三哥那儿也不让他动手什么的,来庄子上也不让他背写字,去集市上也不用他写文章,也能算是休息了。”

“那好吧,就这么安排。”李巧慧想了一会儿,觉得换个学些内容也算是休息,就答应下来了。于是在元希不知道的时候,他的学习生涯就被制定出了计划。

至于宝珠,也是要找先生的,不过找的是女先生。读的虽然也是四,但前面加了个女字,学的虽然也有诗词歌赋,但那是闺阁里的。她也有换脑子的学习内容,那是刺绣。

不过,李巧慧担心养出来个太标准的古代女子,她可不想让女儿和现在的女人一样眼界之后头顶的那一片天。所以,很是想让宝珠和元希一起去上课。

胤禛虽然觉得这不像回事,但好歹宝珠是他的头一个闺女,心里还是很疼爱的,最后也就勉强答应了,还说是先问问先生,若是先生愿意,那就让宝珠跟着去,先生不愿意,那宝珠就不能去。

至于先生会不会答应,李巧慧完全没放在心里,胤禛都开口了,先生不答应的几率会大吗?

“行了行了,先生中秋之后才会过来,你想操心就等那时候再操心,今天时间也不早了,你白天坐了半天马车,下午又在庄子上逛半天,都不累的吗?”

胤禛手里的早就放下来了,一边起身准备回内室,一边对李巧慧说道。李巧慧赶紧拽住他衣服:“别走啊,你忘了我们来是有大事情要做的吗?”

“这会儿?”胤禛顿了一下,转头看李巧慧,眉头蹙起,一脸疑惑的问道。李巧慧笑盈盈的点头:“就是这会儿,趁着人少,我们赶紧先弄出来一半的种子。”

万一她要是失败了,至少还有一半种子。若是她成功了,这一半可就够份量了。

胤禛自然是也是能听出那一半的意思的,当即就有些犹豫了:“你之前不是说很有把握的吗?”

“是啊,但是我怕你的人操作不好啊。”李巧慧很是无辜的说道,胤禛伸手捏住她的脸颊,原本想用力捏一下出出心里的恶气的,但是看到李巧慧大眼睛里的笑意和无辜,那漂亮的脸上一派天真,手下的触觉又十分的细腻温润,就有些下不去手了,最后只好冷哼了一声,率先转身往外走。

李巧慧赶紧跟上,急走两步拽住胤禛的衣袖:“爷,这庄子上的守卫怎么不多?你那种子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大秘密吧?”

“嗯,一开始还有人好奇,这两年已经没人打探了。”胤禛轻声说道,不过,他也不是傻子,庄子上看着守卫不多,但是放种子的地方,可都是精英守着的。还从李家弄了几个人过来,身上都是佩戴者武器的。

不过这些没必要告诉李巧慧,胤禛让她放轻脚步,两个人一路绕到仓库那边,将看门的小厮叫醒,然后开了门进去,就见屋子里放着好几个粮仓,里面堆着的都是稻种。

李巧慧走过去看了看,每个里面都要伸手抓两把出来仔细瞧。然后对胤禛就很是佩服了,这稻种选的特别好,颗粒饱满,看着品质上佳,她感觉了一下,几乎没有死种,生命里都是特别旺盛的。

“爷,这粮仓里的种子没有什么区别,咱们随意的拿一半出来吧。”李巧慧看完,转头对胤禛说道。胤禛微微点头,对外面说了一声,过了没多久,就有两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小厮进来,也不言语,直接行了礼,然后拿着布袋开始装稻种。

李巧慧知道胤禛都安排好了,也不做声,看着他们装了一半的稻种,然后一袋袋往外面抗。等最后一袋抗完,胤禛才带着她往仓库附近的另外一个院子里去。

那些稻种,都整整齐齐的装在袋子里被放在墙边。李巧慧又让那些人出去抬水,顺便准备三个大木盆,胤禛都没有一点儿反对的让人去做了。

等东西都准备好,也差不多是半夜了,李巧慧打发了屋子里的人,自己拿出来三个小瓷瓶,将里面的液体分别倒在三个木盆里,然后让胤禛将布袋里的种子也倒进去。

“巧慧,这样种子会发芽吧?”胤禛看着那半木盆的水,皱眉问道。李巧慧摇摇头:“不会,你放心吧,泡到后天早上就行了。你若是不相信,明天早上之后,你再弄一把种子试着种出来看看。”

胤禛抿抿唇,站了一会儿,过去将稻种都倒进水盆里。看李巧慧拿着木棍在那里搅拌,自己也去拿了木棍过来,将另外一盆种子给搅拌一下。

两个人平时都挺养尊处优的,这干了大半夜的活,累得要死,回去洗了澡就躺在床上睡死了。

两天的时间,胤禛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去看看那种子,等到了第三天,不用李巧慧提醒,他半夜里就将李巧慧给叫醒,两个人又匆忙的过去将种子给弄了出来。

要控水,晒干,又是两天的时间。转眼就要中秋节了,胤禛不得不带了一把种子回去,心里颇为郁闷,他这边还没做实验呢,回府就要写折子了,万一到时候出现意外了,那自己的折子不就自打嘴巴了吗?

再看李巧慧那没心没肺的样子,胤禛深深的郁闷了。不过,不管他怎么郁闷,这折子还是要写的,这种子也是要试验的。幸好,当时是一半一半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邬思道也是会有的…大家表着急,先让出来一个…

127粮种

原本胤禛估计着康熙看了种子和折子之后,必然是很高兴的,但是他没想到,康熙能高兴到这种地步,听梁九功念完,胤禛才起身恭恭敬敬的接过圣旨,略微带着些担忧的问道:“梁谙达,汗阿玛可有说别的了?”

“恭喜雍亲王。”梁九功先是拱手给胤禛行了一个大大的礼,然后才笑着说道:“皇上看了您呈送上去的水稻和种子,高兴的连午饭都多吃了一大碗,马上就让奴才过来宣旨了,这皇子阿哥里面,您可是头一个被封亲王的。”

胤禛脸颊有些抽,他很不想要这个第一个好不好?你以为第一都是好当的?稍微不注意,那就成了靶子啊。虽然说现在他和那群兄弟没什么争的,但是不管什么时候,皇宠都是争夺的对象好不好?

原本他地位低,就算是被康熙重视,那只是加重了夺位的砝码,让众兄弟更争相拉拢自己,获取更多更实惠的帮助而已。现在呢,自己很可能会影响汗阿玛的决定,这时候,自己就不是砝码了,而是挡路石了。

一个不为自己说话的能影响皇上决定的备受宠爱的人,除掉才是王道啊。宁愿没有这个人,也绝对不能让这人有机会在皇上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是个正常人都会这么决定的。

所以,这会儿这个册封亲王的圣旨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啊。胤禛心里苦闷的很,自上次他穿着汗阿玛的衣服出宫之后,又来了一个烫手山芋,难不成,汗阿玛是终于决定将自己竖在通往皇位的大路上了?

谁想挪开他这个挡路石,谁就是对皇位有想法,除了挡路,还能当个试心石?

“汗阿玛隆恩,我十分感念。梁谙达稍坐,等我换了衣服,就和你一起进宫谢恩。”胤禛脸上一贯冰冷没表情,所以梁九功也没看出这一会儿的功夫胤禛心里就转了几个念头,听了胤禛的话,也只弓着身子说道:“王爷请。”

李巧慧在后面示意了一下建兰,建兰拿了一个荷包塞给梁九功,然后跟着李巧慧进去了。梁九功捏捏那荷包,轻盈盈的,里面像是装了几张纸,肯定是银票。于是,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在苏培盛的带领下,跟着去侧室坐了。

“爷,汗阿玛这是什么意思?”李巧慧看胤禛脸色有些不对,就轻声问道,手里很快的将胤禛原先的郡王礼服给翻出来,就算是封了亲王,亲王的行头也还没送过来,只能先用郡王的。

这礼服前段时间还刚穿着去参加中秋家宴了,所以这会儿并不显得有潮气和放久了的霉味,李巧慧先将胤禛身上的腰带给解开,然后服侍他换衣服。

“放心,就算是个靶子,汗阿玛也绝对不会让人弄死我的。”胤禛走了几步路,已经是分析一遍了。虽然康熙是诚心拿他当试心石的,但在康熙眼里,他必然还是威胁最小的那个,这样的试心石用着才更放心。

若是胤禛也有继承权,康熙是绝对不会用胤禛来试探别的皇子的。那会儿,胤禛可就成了距离皇位最近的人,他最应该防备的,就成了胤禛。

所以,事情得分两面看,利用这种事情,也得看有没有资格,有没有价值。很明显,现在胤禛是很有资格很有价值的,那么胤禛的小命,也是珍贵的很了。

“那太子那边…”李巧慧微微蹙眉,将大礼服给胤禛穿上,太子对胤禛的拉拢,可是京城里的人都知道的,虽然胤禛一直没表态,但是太子吩咐的事情,胤禛从来都是很认真很出色的完成的。

和大阿哥三阿哥他们相比,胤禛和太子的关系,那明显是能划分成一个党派了。

“不用着急,太子若是着急了,才更容易出错,太子出错了,后面的几个也才更容易得意,他们得意了,就会露出尾巴。”胤禛笑了一下说道,自己拿过帽子戴上,将朝珠给挂好。

这礼服上面可是不用佩戴香包之类的东西的,所以胤禛这就算是装扮好了,捏了捏李巧慧的手心算是安慰,转身就出门叫上苏培盛和梁九功进宫去了。

康熙正在乾清宫等着,见了胤禛,自然是要大大的夸奖一番的:“朕知道你一向是个能干务实的,没想到,连户部都放弃多年了,你还坚持着将这东西给研究成了。”

胤禛略微带着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汗阿玛可高看儿臣了,这可不是儿臣研究出来的,儿臣只是将这个成果汗阿玛送过来了。所以汗阿玛的赏赐,儿臣心虚的很。”

“哈哈,不用心虚。你的意思朕明白,你放心,你那庄子上的人,朕是都不会亏待的。”康熙大笑了两声说道:“你回头让他们更精心点儿,等这晚稻收了,就先将京郊的种子给换了,然后慢慢往外扩展,假以时日,大清就都能用上这种子了。”

“其实儿臣还有件事情要和汗阿玛说。”胤禛略微带着些不安,康熙心情好,直接一摆手允许了,胤禛犹豫了一下才说道:“这种子并非是一直这么好的,而是每隔五年,就开始逐渐变的不好,等再过个两三年,就重新变得和以前一样了,所以要想一直有这么好的稻种,就得一直让人培育着。”

这真是个不太好的消息,康熙脸上的笑容收了一些,暗自算了起来,若是每隔五年就换一次种子,也就是说这研究种子的人,势必得一直干下去。大清的耕田共有十万万亩,每亩地至少需要种子半钧,十亩地最少是一石,算下来,至少需要种子一千万石。

而大清每年的田税最多了也就一千四百万石,和粮种差不多一样了,这么多的种子,要从哪儿弄?胤禛的庄子,是绝对没这么多的种子的,就算是整个京城的庄子都用来培育粮种,也绝对供应不上,就算是有了五年的缓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