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有什么应对的方法?”康熙想了一会儿,转头问胤禛。胤禛有些迟疑,康熙脸上的神色缓和了很多:“你但说无妨,就是说错了,汗阿玛也不会说你的。”

“那儿臣就斗胆了。”胤禛微微鞠躬行礼:“儿臣原本是想着,将儿臣庄子上的几个人分派到各地,让他们去指导百姓们怎么培育粮种,但是后来想了想,若是百姓们都去培育粮种了,谁来种田?就觉得这方法有些不可靠了。后来就又想到,若是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在每个地方,直接划了一块儿地方培育粮种,那么平摊下来,粮种就不是大问题了。”

康熙是很会举一反三的,瞬间就又想到,若是派去的人都是自己人,那么就相当于在各个地方另外放了一只眼睛。每年卖出去多少粮种,地里会收获多少粮食,这个机构也必定是能算出来个大概的。

若是知府知县想要贪污,那就得掂量着看了。但前提是,这派出去的人,绝对不会和知府知县勾搭起来,要不然,贪污的问题还是没办法解决。

同时,这个机构若是成立起来,六部里面就没一个能单纯的控制这个机构,那就相当于这支人马是全部属于皇上的,也相当于皇上直接恩施于民,不用经过贪官污吏的层层剥削了,也能让皇上对百姓的恩情不打折扣了,更利于他明君仁君的名声。

“朕知道了,这件事情朕自会考虑的,你庄子上的人,过几天朕过去亲自瞧瞧,若是可以,朕就送几个人去向他们取经学习。”康熙沉思了良久,这才抬头对胤禛说道。

胤禛应了,看康熙没什么说了,就告退走人了。他也是很满意的,虽然说将培育粮种的人都送出去了,能给康熙带来很多好处,但他雍亲王研究出来的种子,也绝对是能在百姓里面挂上号了,这才是他争取民心的第一步。

民心所向,才是成君之道。但是在上一个君王还活的好好的时候,这民心就要有技巧的得去才行,太嚣张了,上个君王必定会收拾你,太低调了,百姓们都不知道,谁给你民心?

所以啊,这会儿刚刚好,康熙考虑着自己所能得到的民心,就忽略了胤禛在其中所获得的民心。在康熙的影子下,胤禛慢慢的成长起来,等民心攒够了,影子也就能从康熙的身后站出来了。

只是,得防着这影子在没长成之前,上面的遮挡物被人搬走,或者是有别的光线从另外一个方向射过来。

这边胤禛盘算着自己以后要走的路,毓庆宫里,太子气的眼睛都红了,绷着一张脸问道:“你说的是真的?汗阿玛刚下旨册封胤禛为亲王了?”

“是,奴才刚才见到梁谙达的时候,梁谙达并没有隐瞒。”跪在地上的小太监脑袋都没敢离开地面,声音颤颤的说道:“梁谙达 半个时辰前就是去雍王府宣旨的,这会儿雍王已经进宫谢恩了。”

“可恶!”胤礽猛的摔了手里的茶盏,一脸青色:“好个雍王!孤真是小看了他,原本以为他只是有点儿小聪明,没想到,他倒是背后给孤来了一刀!”

索额图一死,他身边的势力就去了一大半。但他还是太子,汗阿玛还是很宠爱他的,那么假以时日,他必定还能再起来,只要那几个位置他拿到手里,可是现在胤禛插了一手,他倒是成了汗阿玛面前最受宠的人。

那么,那几个位置,就不是他说了算的,就算是为了讨好胤禛,也得均出来一个给胤禛的门人。那个年遐龄,也是胤禛的门下,今年刚回京,若是不出意料,年家是要得到一个位置的。

太子这边火急火燎的想着怎么在胤禛之前将索额图一派留下的空位置重新补上自己的人,而大阿哥那边,也没放松,太子能想到的,大阿哥和他的幕僚也能想到,于是直郡王府里,大阿哥也是一边骂着胤禛,一边赶紧扒拉自己能用的人,不管怎么说,先占两个位置才能继续下一步。

三阿哥府里倒是很平静,胤祉自诩是个读人,干不来摔茶杯骂人的事情,就在心里用不带脏字的话将胤禛给念叨了一遍,然后开始思索,文官武将,自己能沾手哪一个,汗阿玛只说让推荐人,却没说让往哪个位置上推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位置都有可能?

那自己这边要个武将的位置?索额图的儿子,貌似留下了个侍卫头领的缺吧?还有明珠的儿子,留下的也是侍卫缺,这两个一个是皇宫里的,等级高点儿,一个是兵营里的,实权大些,自己选择哪个比较好?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估算了一下,这个文大约月底会完结,大概只会写到登基,然后来几个番外,亲爱的们收藏一下我的专栏吧,开新文也能早找到开新文的时间应该是这个月哈

128风起

“朕前段时间让你们推荐的几个位置,你们都想好人选了吧?”康熙倚在榻上,漫不经心的问道,下面一溜儿站着几个皇子阿哥,从大阿哥排到十四阿哥,中间突出一个身穿黄色衣服的太子。

后面还另外站了几个身穿石青色朝服的大臣,手里俱都是拿着折子的。胤禛低着头没说话,只等着太子先出头。

果然,太子先递了折子:“回汗阿玛的话,儿臣已经选好了,京官空出来的位置有五个,儿臣推选了苏图录等七人,另外官三个,儿臣推荐了石国柱等六人。”

大阿哥也是不甘落后,等梁九功将胤礽的折子给接过去递给康熙,立马出来将自己的折子也递了过去:“儿臣也选了几个人,都是很有能力的,汗阿玛看看,若是能用,也算是儿臣为汗阿玛分忧的心意了。”

有了这两个带头的,三阿哥也就不磨蹭了,同样是递上了折子。胤禛自然也是准备了几个人选的,但是他准备的可不是自己那边的人,准确的说,他自己除了李家张家等汉官,在满人这边是没有人手的。

可是,有些位置是满人才能担任的,他就从康熙信任的人里面挑选了一些。看过那珠子,他自然是知道后期康熙都会宠信谁的,现在他不过是卖个好而已,一开始可能是显不出来,但是时间长了,这些人就得欠他一个人情了。

“行了,朕都看过了,你们都用心了。”康熙翻看了一下那些折子,眼神很有深意的从几个人身上滑过,另外问后面的人:“你们可有什么推荐人选?”

“奴才推荐石大人家的石满珠,那小子年纪轻轻,却武艺不凡,前段时间刚在镶红旗军队里打了一架,一对五,还半点儿不落下风,奴才觉得此人可用。”佟国纲卖了一个面子给石家,石家自然也是要回一个面子的。

上次索额图的事情,康熙并没有给这两家明面上的赏赐,这次倒是考虑了一下他们推荐上来的人,想着石家和佟家的人确实是不错的,就随意将两个不是太重要,却也有点儿重要的职位给安排下去了。

“朕叫你们过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宣布。”剩下的官位,康熙并没有立马做出决定,而是将折子给放到一边,开口说了另外一件事情:“朕打算在工部下面另外开一司,掌天下粮种,这侍郎的位置,就由张廷玉担任,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张廷玉现在在翰林院已经呆了差不多三年了,这个侍郎的位置应该是能应付的来的。而且,张英是康熙的宠臣,这会儿年纪大了,也要退休了,自己就是看张英的面子,也得先安置一下张廷玉。

几个人都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的,也就没人反对,康熙很是满意,接着说道:“过段时间,朕要去西巡,胤褆胤礽胤祉胤禛和十三十四都跟着去,老八守在京城,若是有什么拿不定的事情,就去找佟大人商量。”

“是,汗阿玛,儿臣一定不负您所托。”胤禩恭敬的上前说道,胤禟本想说什么,被旁边胤誐拽了一下休息,就闭嘴不言了,康熙也不理他,只敲了敲桌子说道:“这次就不用带家眷了。”

几个被点名的阿哥一起应声,康熙想了想,又说道:“十三听了半年的政了,也应该开始办差了,这样吧,这次西巡的事情,朕已经交给董鄂平都负责了,回头朕和他说一声,将一队侍卫交给你负责。”

十三一脸大喜,赶紧上前谢恩,十四有些羡慕,赶紧问道:“汗阿玛,那我呢?儿臣也听政很长时间了,也能办差为汗阿玛分忧了。”

“你心性未定,平日里还总是惹祸捣乱,这次就没你的事情了。”康熙想了想说道,十四立马不依了,靠着康熙这两年还算是宠爱他,当即撒娇道:“汗阿玛,您小瞧儿臣了,儿臣之前那是没事情做,这才做别的的,若是您给儿臣一点儿差事,儿臣保证好好的完成,绝对不给汗阿玛丢脸。”

康熙不允,十四就缠着康熙非要讨差事,后来倒是胤禩开口了:“汗阿玛,儿臣倒是觉得十四弟已经可以办差了,他和十三是好兄弟,两人一起长大的,十三会的,十四也会,不若汗阿玛给十四一个机会?”

胤禟也跟着大大咧咧的说道:“就是就是,汗阿玛,儿臣也觉得十四挺能干的,上次他还不将教骑射的谙达给打趴下了吗?汗阿玛您就当让他练练手,真不行的话,再磨练两年呗,谁也不是刚开始就一定能办好差事的。”

几个哥哥一起给十四求情,最后康熙迟疑了一下说道:“若是你要办差,就不能跟着出巡了,你选哪一个?”

十四立马为难了,皱着眉想了大半天,才犹犹豫豫的说道:“要不就办差吧,反正汗阿玛每年都是要出巡的,大不了,我就明年去呗。汗阿玛,您明年会带我去的吧?”

康熙瞪他一眼:“明年朕还不一定去不去呢,既然你想办差,朕正好有个差事给你。前段时间,朗卫军里面有个副护军参领被革职了,你去将那一支朗卫军给安抚下来,然后协助护军参领挑选出合适的副护军参领。”

其实这事情应该是护军参领办的,将名单送上来,然后康熙按照他们的履历功劳选拔一个上来就可以了。或者,是大家推选上来的,今天的折子里就有这个副护军参领的一份儿。

现在康熙直接派了相当于监军的十四过去,就是想看镇压一下心里各起的朗卫军,让他们知道自己效忠的是谁。

十四闻言大喜,这可是相当于直接往军权里面参了一下,能不能从里面获取利益,就要看这次的副护军参领是谁了。既然他去了,那选出来的人就说不准是哪一边的了。

就连太子和大阿哥,都对十四投过了一个很复杂的眼神。胤禛到是什么都没说,听康熙说完了事情,解散了之后和众兄弟告别一番,然后就直接回家去了。

胤禛出宫刚回到府上,就见有小厮过来回报:“爷,前厅来了个客人,拿着您的玉佩。福晋已经打发人送了茶水点心,这会儿已经等了一炷香的时间了。”

胤禛顿了顿,问了一下那人的长相,就起身带着苏培盛往外面去了。进门就瞧见有个年轻男人正背着一双手,站在墙壁上挂着的那幅画下面,只看背影,也看不出什么。

那男人也听见了脚步声,转头就看见了胤禛,然后眉毛一挑,露出个似笑非笑的表情,一撩衣袍,给胤禛行了个大礼:“草民戴铎,见过雍亲王。”

“先生快快请起。”胤禛急走两步将戴铎给扶了起来:“先生可是对于我之前的隐瞒生气了?还请先生见谅,胤禛也是迫不得已,并非是有意为之。”

“雍亲王言重了,草民不过是一介白衣,怎敢生王爷的气?”戴铎顺着胤禛的力气起身,只是脸上的表情却不像是他说的那样。胤禛苦笑了一下,冲戴铎抱拳:“可见戴兄是真的生气了,胤禛请罪,还请戴兄消气。”

胤禛这一姿态,可是惊着了戴铎,他赶紧伸手扶了胤禛:“王爷说笑了,在下可受不起这礼。草民来这里可不是为了让王爷请罪的,而是想问问王爷,据闻王爷府上有好茶,不知道能不能舍给草民点儿?”

一听戴铎说这话,胤禛脸上立马露出个笑容,伸手请了一下戴铎:“不管戴兄什么时候来,这好茶总是为戴兄备着的,就连住处,也早已经准备好了,戴兄可先行看一下。”

这戴铎是个有才华的,虽然后来没个好结果,但一来是只适合做谋士,一当官就出错,二来是知道的太多了,所以才不被雍正所容。这次,胤禛可没打算走老路,他是要让戴铎当谋士,但机密的事情,他自己看珠子摸索就行了,戴铎就负责处理一些小事情,顺便给元希上课就成了。

那院子是李巧慧从庄子上回来就找人布置的,就在雍王府的后面,一个二进的宅子。当初胤禛就没打算让戴铎住到自己府上,太显眼了,所以只就能安排到外面。

戴铎也是个有骨气的,住在王府里,那代表着的是属于王府的幕僚,甚至连门人都不如。住在外面,那就相当于是独立的个体了,所以对这院子是很满意的。

“既然说是要拜师,就先让府上的大阿哥出来我瞧瞧吧。”等看完院子回来,戴铎又说了一句,胤禛立马吩咐苏培盛去请,没多久,就领着元希过来了。

“儿子见过阿玛,给阿玛请安。”因为已经六岁了,开始跟着胤禛练武了,所以元希身上的婴儿肥也没有了,看着倒是有些气势了,不像是一般的调皮孩子。

“这是阿玛为你请的先生。”胤禛只是指了一下旁边的戴铎,元希大眼睛转了转,很规矩的给戴铎行礼:“学生见过先生,给先生请安。往后先生就是学生的授业恩师了,子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学生日后必定会好好孝敬先生的。”

戴铎看元希说话清楚,言语有条有理,心里也是满意了几分,让元希站好,然后问道:“既然你要跟着我学习,那么有几点我是要先说清楚的,你若是能做到,咱们等会儿就行拜师礼,若是做不到,咱们就只能有缘无分了。”

当初他遇见胤禛的时候,也并不知道对方就是雍亲王,只当对方是个和自己意气相投的知己。本来今年科举,这京城里来来往往的学子就多,胤禛又很年轻,出门并没有系着黄腰带,也没在脸上写着“我是雍亲王”三个字,他自然是不知道的。

但是没想到,这一次科举他居然落榜了,本来家里就不富足,他想要留在京城里继续读书,就得找个事情做。一般来说,坐馆是读书人最好的工作选择,他想到之前这个知己说的话,就拿着玉佩到雍亲王府找人了。

原先胤禛也没说的太清楚,只说让找一个侍卫,他还以为胤禛的身份就是个王府侍卫,没想到,最终倒是被人领到了王府里面,自己以为的一般旗人家里的孩子的学生,也变成了雍亲王的嫡长子。

不过,戴铎是个骄傲的,自认是有才华的,就算是雍亲王的嫡长子,他也不会耽误了,所以自是没什么推辞。说了自己的要求之后,看元希一一都应了,心里对这个聪敏的小家伙就多了几分喜爱。

当即,又考察了元希的功课,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已经将四书给背完了,心里已经不是几分喜爱了,而是多了几分惊讶和激动。文人嘛,向来是很重视弟子的,能找到这么一个有身份有地位有资质的弟子,他都觉得自己出门前是烧了高香了。

“好好好,这么聪明的孩子,我若是错过了,可就要后悔一辈子了。”戴铎大笑着转头看胤禛,冲胤禛说道:“这孩子资质甚好,王爷看得起草民,草民必将全身所学一一相授。”

“那就多谢戴兄了。”胤禛也很满意,珠子里,雍正的几个孩子都没能让戴铎指导一下,倒是自己,总算是能捞到一个好先生了。接下来就是那个邬思道了,也不知道田文镜当初是在哪儿将人给挖出来了,找起来多是多了几分难度。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估算了一下,这个文大约月底会完结,大概只会写到登基,然后来几个番外,亲爱的们收藏一下我的专栏吧,开新文也能早找到~~~~开新文的时间应该是这个月哈~~~~~~

129权威

李巧慧知道胤禛就爱那个戴铎给请回来了,就说了宝珠跟着读书的事情。原本戴铎是不太愿意的,但是后来见宝珠的学习进度和元希的差不多,本身也是个聪明剔透的,就答应暂且带一年。

等宝珠七岁之后,就不会再教宝珠念书了。虽然说满人家里没那么多规矩,但戴铎是个汉人,对于七岁不同席这种事情还是很坚持的,哪怕宝珠只不过是个孩子,但两个人并没有亲属关系,所以最好还是避开。

李巧慧对此并没有什么意见,反正她也没打算一直让宝珠跟着念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况且,这年头,女先生也是有的,到时候她给宝珠再找两个就行了。

胤禛将府里的事情安排妥当,就直接跟着康熙去西巡了,这次的西巡是要经过山陕诸省,最后到西安阅兵的。十三是第一次办差,有时候路上有拿不定的事情,也会来找胤禛来商量,胤禛每次总是不吝指教的。

而十四,在京城里也是很努力的办差,一开始倒是有些不顺。毕竟,军营里的人,对于忽然空降下来的身份贵重的人,未免都是有几分看轻的,后来十四挑战了几个比较难控制的刺头,这才算是让士兵们安分下来。

胤禛虽然是不在京城里,心里也是清楚,九龙夺嫡,这会儿才算是真正的拉开序幕。

时间不紧不慢的过着,很快,就是康熙四十三年了。胤禛弄出来的粮种,也确实是长出了稻子。而被李巧慧用药水泡过的,产量居然比没泡过的还要高。胤禛高兴,康熙更高兴,立马就着手开始准备分派粮种的事情。

“胤禛,这事情本来就应该是你负责的。”这差事,康熙是打算给胤禛的,但胤禛并不愿意接,只推辞道:“汗阿玛,并非儿臣不愿意接这差事,只是,儿臣这段时间有另外一个想法了,想要将这想法给完善一下,若是能成,那汗阿玛绝对是历史上文治第一人。”

康熙有些疑惑:“文治第一人?什么想法居然如此重要?”

“儿臣还没具体想好,只是去年儿臣跟着您去西巡,见你在先贤子贡的幕前题贤哲遗休的时候,想到您前段时间让人重修了国子监,所以才有这个想法的。”胤禛略微带着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康熙挑了挑眉,提到国子监了,那就说明,这事情可能是和读书有关系的,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又能往文治第一人上面扯,也应该是比较广泛或者深远的。

反正这粮种的事情,也并非是只有胤禛一个人能用。之前想着用胤禛,是因为这粮种毕竟是他的人研究出来的,自己也不好让另外的人过来分他的功劳,只是胤禛自愿推辞了,那自己就能另外选人了。

“那成,汗阿玛就等着你的折子。那么你给汗阿玛想想,这事情交给谁比较合适。”康熙很爽快的答应了,然后又问胤禛,胤禛略微思索了一下才说道:“儿臣认为,这事情应该交给汉官来办。”

他说完,看了一下康熙的神色,见他并没有生气什么的,就继续说道:“汗阿玛也知道,这种田的百姓,有九成都是汉人,咱们满人一般上是崇尚武力的,他们更适合打猎战争等事情,这种种田的琐事,他们可能会不太明白,若是到时候讲不清楚,脾气上来了,就可能会让两边都不满意。”

“到时候,百姓不高兴,派去的官员也不高兴,倒是辜负了汗阿玛的一番苦心。”胤禛心里也是有私心的,现在汉人这边有一些是已经表态会支持他的,但是更多的是中间派,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

但是,若是让他们去办这差事,到时候宣传出来的功劳,很大程度上是偏向自己这边的。若是换个太子那边,或者大阿哥那边,或者三阿哥那边的人,这功劳就可能成为无名人士的了。

另外,前段时间,康熙表现出来的对他的恩宠实在是太重了,甚至还是兄弟里面第一个封亲王的,这些都很是让他们不平衡了,若是这次的差事再办好了,岂不是让他们更不平衡?

想想之前西巡的时候大阿哥提出的和他比试武功,三阿哥在汗阿玛面前似有似无说的他总是和领兵的头领很亲近之类的话,胤禛深深的觉得,暂时先关门自己过两天清闲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康熙想了想,也听出胤禛隐晦的表达了,若是百姓和满人官员之间发生了冲突,那这件于民有利的事情就很可能是泡汤了,甚至是会引起满汉之争的,重现当年的事情。

一想到当年的事情,康熙心里就有了决定,看着胤禛点点头说道:“朕自有决断,你先回去吧。对了,过几天让你福晋将安康他们送进宫来陪伴皇太后一些时候,朕也是有些想念他们了。”

“是,儿臣回头就让她带着孩子们过来给汗阿玛请安。”胤禛笑着应了,看康熙没有别的事情要说了,就告辞走人了。早点儿回家和孩子联络感情,才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爷你回来了?”胤禛一进门就听到李巧慧的说话声,抬头就瞧见她正抱着宝云在描红,另外一边趴着三个小子,手里都是拿着笔在描红。只是那样子,实在是有点儿不太好看。

老二安康正咬着毛笔上面,一脸仇大苦深。老三安平倒是规矩了,只是脸上的墨水也不少。老四安寿则是很不安分,一会儿要看看安康的字,一会儿要看看安平的字,还要凑过来你和妹妹说几句话,别人都是描了一张了,他面前就两个字。

“嗯,今天的任务都完成了?”胤禛一边应着李巧慧的话,一边问安寿,安寿缩缩脖子:“阿玛,我不想写字了,我想去练武。”

安康也立马丢了手里的毛笔:“我也去,阿玛,我最喜欢练武了,等我长大了,就能和阿玛一起去打猎了,到时候一定能给阿玛打一个白熊,然后做一件披风!”

“阿玛,我想画画。”安平也奶声奶气的跟着要求换内容,不等胤禛回答,李巧慧就瞪着几个皮小子说道:“别想了,今天的任务完不成,谁也不准去做别的!要是晚饭之前都完不成,连晚饭也都不要吃了。”

安康扁扁嘴,很听话的低头去描红了。安平倒是有些郁闷的,却也没敢和李巧慧对着干,安寿则是冲 宝云挤眉弄眼,宝云冲他皱皱小鼻子,继续窝在李巧慧怀里描红。

“今儿怎么回来的这么早?”李巧慧转头看胤禛的时候,脸上立马挂上了笑容,看的安康嘴巴张的大大的。胤禛忍笑在他们几个的脑袋上各自敲了一下,才说道:“也没别的事情,国库最近太充裕了都快装不下钱了,所以汗阿玛要想个办法花钱。”

李巧慧忍不住抽了抽嘴角:“是汗阿玛想办法花钱还是你想办法花钱?”她可是太了解胤禛了,康熙是明君,虽然学识丰富为人开明,但照样是很多东西都想不到的,而胤禛呢,青出于蓝胜于蓝,再加上那个珠子的启发,时不时的就要弄出一些别的事情来。

小的事情,比如说街道上的垃圾桶等东西,他会让别人去提醒康熙。稍微大一些的,比如说建立城市下水道,他会偷偷的去对康熙说。然后不管大的还是小的,通通是忽悠着康熙花钱的。

康熙三十六年之前,国库是很空的,打仗都快没钱了。但是因为海岸的税收以及后来广州十三行的成立,再加上海上贸易的发展,现在国库也算是有钱了,对国家有好处的,基本上康熙都是不会反驳的,也就很大方的给钱了。

所以通常胤禛一说要花钱,那就是有事情要做了。这会儿自然也不例外,李巧慧看着胤禛想了一会儿,才慢吞吞的问道:“这次是什么事情?”

“义务教育。”胤禛很淡定的开口说道,李巧慧惊了一下,抬头看胤禛:“你说的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胤禛点头,戳了一下不认真描红的安寿一下,让他低头写字,接着抬头说道:“前两年汗阿玛让人重修国子监的时候,我就想过这个问题,后来事情太多,也就先放下了。”

“最近你很闲?”李巧慧挑眉问道,大有胤禛点头她就举例说明的架势,幸好胤禛最后摇头了:“虽然不是很闲,但是他们的动作都太小儿科了,我犯不着去和他们斗这个。”

“小儿科?”李巧慧抽了抽嘴角:“去年从西安回来之后,是谁三天两头在咱们府上发现有不明人士混进来?还有上次去庄子上,那马车就是凑巧坏了的吧?夏天的时候,是谁喝了一碗绿豆粥就上吐下泻的?我记得你身子没有那么不好吧?上个月,咱家元希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出府?回头去找不到叫他出府的小厮?前几天,是谁在朝堂上被汗阿玛责骂了一顿?”

胤禛很是严肃:“都是巧合,不管谁问,这些事情都是巧合。对了,明天你就带着安康他们进宫去请安,不要乱说话,今年选秀的事情,皇玛嬷对你是有些不满的,你可小心一点儿,别惹皇玛嬷生气。”

“你太小瞧人了,我又不是傻子。再说了,还有一个八弟妹在我前面杵着呢。”李巧慧撇撇嘴说道,今年选秀,原本皇太后准备给胤禛塞一个过来的,毕竟胤禛是个没妃母的,康熙又一向注重朝政,不太管儿子们的后院,所以身为长辈,皇太后是要有点儿表示的。

说起来事情真是狗血的很,那个要被皇太后送进来的人,居然就是历史上的小纽扣,不管她是不是大清最有福气的老太太,李巧慧都是不会要的。

于是就推辞掉了,很是让老太太觉得没面子。不过呢,老太太是真的聪明,见胤禛没什么表示,也就将这件事情给放到一边去了,反正,这最需要注意的,确实不是胤禛的府上。

就算胤禛只有一个嫡福晋,后院还有一个宋格格,但胤禛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啊,儿女不缺,这后院自然是不用多加关注,而身为胤禛的弟弟,八阿哥胤禩的后院,却连一个孩子都没有。去年好不容易有个侍妾怀上了,结果最后却掉了,这就比胤禛的情况严重多了。

不光是良妃和惠妃盯着胤禩的后院,皇太后更是要问问的,于是,这八福晋就站在四福晋前面了。

“要不你明天进宫的时候,顺便叫一下八弟妹?”胤禛有些放心不下,又问了一句。李巧慧笑道:“得了吧,我要是真去叫了,八弟妹铁定认为我是要让她去丢人的。虽然说现在也看我不顺眼,好歹不会说我心思歹毒什么的。不过,我倒是真有些奇怪,爷,你给解释一下?”

胤禛微微点头,李巧慧看几个儿子都是认真的在描红,就轻声问道:“安郡王不是已经过世了吗?”

“安郡王虽然过世了,但是安郡王手里的正蓝旗却还没被收回来。”胤禛抿唇,眯着眼睛想了一下:“不过,我倒是小看了佟家,你进宫和皇玛嬷唠唠嗑,看佟贵妃不在的话,就将隆科多那事情说说。最好是趁着太子妃在的时候说,皇太后很少管事,恐怕到时候不起作用。”

“我知道了。”李巧慧想了一下,点头:“据说这段日子石文炳的身子有些不太好,石家是必然很愿意再帮太子一把,给太子妃再谋划一点儿福利的。”

胤禛是半点儿都不可惜的将隆科多给舍掉了,那雍正是真没人用了,佟家那会儿已经全部投靠了胤禩,就连温宪的额驸也是胤禩那边的。而佟家又是康熙的母家,雍正想登基,就算得不到佟家的帮助,也不能让佟家太过于反对了。

而且,雍正爱恨太分明,那会儿是将佟家讨厌到极点了,准备一登基就给佟家一个好看的。可是作为被康熙宠信了一辈子的母家,佟家的势力又太大,雍正就不能将佟家全部给打压下去了。于是就挑一个出来留作棋子,不着调的隆科多就恰好被选中了。

既能拉拢他让他代表佟家的一部分势力,又能留下他当做是对佟家的优待,最后还能因为他的不着调将他给处置了,再没比他更好用的棋子了。

可是这辈子,胤禛不需要佟家的支持,他和雍正走的道路是完全不用的。雍正最后是熬出头了,被康熙给承认了,得到了那个位置,但是雍正的下场好吗?

满人宗室的反对,兄弟们的捣乱,八旗的不平,甚至亲额娘都给落井下石一番,最后累死了,多冤啊。他胤禛这辈子要走的,是很高调的夺位的道路,而不是继承。所以,佟家满人宗室什么的,靠边站吧,不听话就刺啦刺啦的,听话了就重用,反正帝王权威不容置疑,就这么简单。

 

130笑话

老太太一辈子没自己的儿子,但是和康熙的相处是很融洽的,也是真心的将康熙当儿子看,所以对于康熙宠爱的小孙子,她也是很爱屋及乌,十分的喜欢宠爱的。

见到李巧慧将他们都带进来了,当即就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快快快,让嬷嬷去准备奶~子,还有小糖糕,炸尖角,安康喜欢吃饴糖对不对?乌库妈妈让人给你准备,安平喜欢的是银鱼汤吧?乌库妈妈也让人给你准备上。”

“还有安寿喜欢的黄金糕。”安寿站在两个哥哥后面,冲老太太奶声奶气的说道,老太太乐的直点头:“好好好,还有咱们小安寿的黄金糕。来,再看看妹妹想吃什么?”

人心总是有些偏的,老太太虽然是很喜欢很喜欢几个孙子,但更喜欢的,却是这个孙女儿,毕竟,孙子和孙女儿是不一样的,孙子她就只能表示一下疼爱什么的,不能多做表示。而孙女儿,随便疼爱,完全没限度。

“乖乖想乌库妈妈了没有?”老太太将宝云搂在怀里问道,宝云拽着老太太脖子上挂着的东珠,十分认真的点头,仰着小脸看老太太:“想了,宝云很想乌库妈妈,乌库妈妈,您能不能和我额娘说一下,不要让宝云写字了?写字好痛痛,手指头疼的。”

老太太笑着点她额头:“这个可不行,你额娘让你写字是为着你好的,你多多写字,写的好了,乌库妈妈也奖励你,看这个,喜欢不?”

说着拿出来一个莹绿色镂空的小玉球,里面塞着金银两色的铃铛,晃一下小玉球,就有清脆的声音传出来,宝云满脸喜欢,想要伸手去拿,转瞬又想起了什么,就去看李巧慧。

李巧慧赶紧笑道:“皇玛嬷,这么贵重的东西…”

“哪里贵重了,不过小孩子玩耍的东西,我这里多的是,宝云自管拿去。”老太太大方的很,不过也不能太偏心,就让人给安康他们找了九连环拨浪鼓之类的东西来。这皇宫之中,连个拨浪鼓也不是凡品,上面居然镶嵌着各种宝石,让李巧慧大大感慨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