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在一边安慰道:“皇额娘别担心,有暖轿呢,儿媳已经特意恩准那些奶娘,今儿许她们坐了暖轿过来,再给孩子们裹上厚厚的大毛氅子,里面穿着棉衣,裹的一丝风都不漏,肯定不会有事儿的。”

年秀月也笑着点点头:“皇后娘娘说的是,太后娘娘不用担心,奶娘们都是稳妥的,定然不会让孩子们受凉的。太后娘娘,四阿哥和五阿哥前几天就说了,今儿过年要送给您一份儿新年礼物呢,您是这会儿瞧瞧还是过会儿瞧?”

“真的?哎呀,本宫的小孙孙实在是太孝顺了。”皇太后大喜,连忙搂了寿竹和安竹:“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送给皇玛嬷啊?”

寿竹和安竹笑嘻嘻的倚在皇太后身边,两个人带着暖融融的貂毛帽子,衬的小脸儿越发的粉雕玉琢,看的皇太后心里喜不自禁,笑的也越发的开怀。

“我和弟弟给皇玛嬷雕刻了一个一个观音像,还有给汗玛法的礼物。”寿竹笑嘻嘻的说道,康熙在一边听到,自然是要表示一下好奇的,安竹喊了小太监将东西捧进来。

康熙的是一个龙头拐杖,皇太后的是一个木雕的观音像,礼物虽然粗糙,但都是亲手做的,尤其是皇太后看见两个人手上那伤痕,更是心疼,一叠声的夸赞两个孩子有小心,康熙也是掩不住的高兴。

第138章弘时请命

“汗阿玛,儿臣也有礼物送上。”等康熙乐了一会儿,弘时出列,给上面的人行了礼,笑着说道,“儿臣有心显摆显摆,还请汗阿玛允许。”

上面康熙就微微有些不喜了,寿竹和安竹还是两个孩子,他们的年礼,是之前年秀月准备好了的,这亲手雕刻的东西,则属于额外多出来的。弘时连这个都要攀比一下,心胸就实在是太小了点儿,也不想想,他自己都十三岁了,而寿竹和安竹,一个六岁,一个五岁,他连两个小孩子都容不下,真是气量狭小。

胤禛则是顿了顿,点头应了:“好,苏培盛,去接了三阿哥的礼单,让人将三阿哥的年礼抬上来,让大家都看看。”

苏培盛应了一声,躬身下去。上面的一番动静,自然是瞒不过下面的一群人的,众人的眼神,就都有了些变化。胤褆和胤礽是一脸的幸灾乐祸,看着胤禛挤眉弄眼——你小子得了皇位,可算是得意了,只是,你也不是事事如意的,这孩子才多大,酒气了心思,以后长大了,可不得将你折腾死?

胤禩和胤禟则是有些嘲讽了,看着弘时的眼神还带了几分怜悯——也不想想你汗阿玛是个什么样的人,登基之前可是有冷面王的称号的,那真是冷心冷肝,他这才登基一年多,你就作死的惦记上了他的皇位,只嫌自己死的不早是吧?

胤祥胤祯则是略有些担忧,他们也是了解自家四哥的性子的。被人拂了面子还好,他顶多脸色不好,小心眼的记仇,回头找个机会报了仇就完事儿了。

可是,若非得拗着他的心思来,那可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唯独李氏有些高兴,笑的几乎合不拢嘴。寿竹和安竹年纪小,准备的那东西算什么?不过是普通木头雕刻的小玩意儿,她家儿子聪明的很,送上的年礼,必定会讨老爷子和太后娘娘的欢心的。

到时会就是皇后不喜,也没办法了。

“三阿哥送上年礼:海屋添筹玻璃插屏…”

他念一声,自有小太监将那礼物抬上来,放在台阶下让康熙和胤禛观看。

“鎏金镶嵌集锦宝鼎…”

“法琅四方平安花尊…”

“手抄佛经三十六卷…”

“手抄孝经一百卷…”

“手抄心经一百卷…”

越往后念,众人的脸色越是诡异,送佛经和孝经没什么,一般上康熙过个寿辰什么的,众位阿哥也都亲手抄写个孝经送上去的。但是,前面的数量词,就有点儿太吓人了。

这加起来,就是几百卷的东西,弘时是用了多长时间超写完的?

“汗玛法,汗阿玛,儿臣的礼物如何?”弘时就像是没看见下面众人的脸色,只笑着问道。康熙的眉头比之前皱的更紧了,胤禛脸色倒是没什么变化,只微微点了点头:“不错。”

“若是汗玛法和汗阿玛喜欢,儿臣能不能求个恩典?”等看见胤禛点头了,弘时就跪下给胤禛磕了个头:“儿臣想明年跟着十三叔去广东,一来长长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儿臣若是能到外面走走,必定会更有长进的。二来,十三叔是个有本事的,儿臣想跟着十三叔学本事。三来,四弟和五弟日渐长大,儿臣是个没本事的,不愿意挡了弟弟们的路,愿在外为父皇开疆。”

“孽障!你不知道父母在不远游吗?”康熙大怒,随手抓了个茶杯就往弘时头上砸去,若是弘时私底下求了他或者胤禛,指不定他还能答应。

毕竟,男孩子是不能一直困在一个地方的,困着困着,就能将人的志向给困没了,也能将一个好好的男子给困成了懦夫。所以,康熙是很赞成男孩子到外面闯闯的。就像是他的儿子,上朝听政之后,他就会找了外出的差事给他们。

一来是历练一下,二来也是让他们长长见识的。

只是,弘时先是送上了年礼,又在所有人面前提出这个要求,这就不是请求了,而是带着点儿威胁的意思了。况且,他说的那意思,也有点儿暗指胤禛偏宠年秀月。

为君者,最忌讳沉迷女色,其中,又最忌独宠某妃嫔。

胤禛的脸色也有些黑沉,之前他是说过,给弘时两个选择,并且给弘时留出时间慢慢思考。他原以为,等年后,弘时应该就能给出选择了。

却没想到,弘时的行动够迅速,这会儿就做出了选择。只是,说出来的时间和地点,和他之前预料的都不一样。

胤禛侧身给康熙倒了一杯茶:“汗阿玛,消消气儿,弘时年纪还小,您不用和他生气。”

康熙瞪了一眼胤禛,若不是胤禛只能让年秀月一个人生出孩子,早就没这些麻烦的侍寝了。

“弘时,你确定要跟着你十三叔去广东?”胤禛转头,盯着弘时问道,弘时脸上的笑容早就没有了。之前他强撑着,是要给胤禛一个难看,反正,以后他也不用讨胤禛的喜欢了,只要一心一意的在广东呆着就行了。没必要讨好胤禛了,那自然是要在临走前出一口气的。

抛弃妻子,弘时觉得,自己没有一口唾沫吐在胤禛脸上,已经是很客气了。

但是,等实施完了,那点儿因为不忿愤恨而鼓起来的一点儿勇气,也跟着消失了。被康熙一责骂,再被胤禛那眼神盯着,弘时身上就觉得一冷,随后就有些后悔。

没等他说话,李氏就扑出来了:“皇上,您恕罪啊,刚才弘时是傻了,那话不是当真的,他不去广东!皇上,求求您了,妾身就这么一个儿子,您不能让他去广东…”

李氏一边哭一边嚎,还拽着弘时给胤禛磕头。下面也不知道是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胤祥提高声音喊道:“四哥,今儿的晚宴倒是热闹啊,你是打算让我们看到底儿?我觉得,弘时侄子已经大了,不好看了,你还是将小侄子和小侄女儿抱出来让我们瞧瞧吧。”

胤祯的嗓门更大:“就是,四哥你不能说话不算数,你刚才可是答应了将小侄子和小侄女抱出来让我们看的,这会儿都没抱过来,你是不是打算反悔了?我说,不能这样啊,汗阿玛,您得给我们做主啊,四哥这样不厚道啊。”

胤禛的脸色这才稍微和缓了一下 ,正要说话,就听胤禟说道:“哎,别急啊,小侄子小侄女儿什么时候都能看,等四哥先解决了眼下这事情再说了,弘时好歹也是四哥的儿子,也是咱们的侄子嘛。”

胤禛脸色又黑了黑,这次可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了,看了看那拉氏,那拉氏立马喊了人:“李妃娘娘今儿喝多了酒,这会儿有些胡言乱语,你们将人好好的送到延禧宫。”

当即有四个嬷嬷过来,两个扶了李氏,两个跟在后面,那扶着的人还顺便捂着李氏的嘴巴,转瞬就将李氏给拖出去了。

见此,弘时心里更是懊悔。自己去广东的这些年,额娘是肯定还要留在皇宫里的,汗阿玛之前说的是等自己大婚了才能将额娘给接回来,自己现在得罪了汗阿玛,那额娘在后宫…

越想,弘时就越是后悔,日本那个地方,汗阿玛之前虽然说是给自己的,但若是汗阿玛一生气,不想给了…

“弘时,朕瞧着你今天晚上也喝了不少酒。”胤禛冷冰冰的开口,弘时愣了一下,赶紧磕头:“是,儿臣来之前就喝了一壶酒了,刚才才有些醒酒,若是冒犯了汗阿玛,还请汗阿玛见谅。”

“你下去继续醒酒吧。”胤禛脸色也没什么变化,说了一句,又转头看那拉氏,那拉氏连忙笑道:“皇上,奶嬷嬷已经将小阿哥和小格格抱过来了,您看…”

皇后打了圆场,胤禛的脸色也和缓了一些:“抱上来。”

奶娘缩着身子将两个孩子给抱进来,先是递到了皇太后手里,皇太后瞧了瞧,又递到了康熙手里,康熙看完了递给胤禛,胤禛看完了才又给奶娘。

接下来就是一圈人围观了,这个上来看两眼,那个上来摸两下,或者是要过来抱抱,不管是看看还是摸摸或者是抱抱,都得给见面礼,一会儿工夫两个奶娘就有点儿拿不住了,有小宫女机灵,赶紧送上了托盘。

两个小娃都很给面子,不管谁看都不哭,大约是下午睡多了,这会儿还笑嘻嘻的,更是讨人喜欢,就是几个福晋也都掏了荷包。等两个小孩子被送回到皇后身边,那两个托盘上已经是摆满了东西。当然,压岁钱另算。

“汗阿玛,趁着今儿好日子,不如您给小阿哥和小格格取个名字?”胤禛笑着转头看康熙,康熙摸着胡子问道:“钦天监算过了?”

“是,已经算过八字了,给小阿哥取了几个名字,小格格是命里缺水。”胤禛含糊着说道,示意苏培盛拿了一张纸过来,上面写着几个名字。

康熙动作快的很,扫一眼就圈了两个名字:“小阿哥就叫弘旼,小格格叫弘泉。”虽然女孩子是不能随这个弘字的,但小格格是谁?那可是龙凤胎里面的凤,少了这个凤,那龙凤胎就不是龙凤胎了。

年秀月赶紧起身谢恩,康熙看了她一眼,并未多言。胤禛赶忙给年秀月解围:“这孩子也看了,福气也沾了,咱们是不是该喝酒吃菜了?”

下面自有应和的,于是,这年宴,总算是顺利进行下去了。

第139章各自忙碌

也不知道胤禛后来和弘时说了什么,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初五一过,胤祥离京返回广东的时候,带上了弘时。而李妃,则是被皇太后拘在了慈宁宫的佛堂,每日里定时定点的去佛堂念经。

也不是折磨李氏,非得跪着念经或者是捡佛豆什么的,那佛堂安排的还挺舒适,有桌子有凳子有软榻,李氏念累了,还能坐下休息一会儿。皇太后的目的也就一个——困住李氏,让她没空去找别人的麻烦。

早先有个武氏是铤而走险了,现在弘时又断了那继位的希望,大家都怕李氏再来个鱼死网破,冲着寿竹和安竹他们下手。所以,只要李氏时时刻刻的呆在皇太后眼皮子底下就行,至于是不是真心念佛的,那就没人关心了。

李氏身边,也被皇太后安排了几个嬷嬷,贴身伺候着李氏,寸步不离。李氏不管做什么,只要不妨碍到皇后和年秀月,以及几个小阿哥,那嬷嬷们就不会出声,还很听李氏的话,但李氏一旦有什么歪心思,那她们就会对李氏不客气了。

不过,李氏到底不是那种十分甘心的,她被困在庄子上好几年,好不容易出来,怎么可能会安安分分的呆在佛堂?那岂不是比以前在庄子上过的更苦?

至少,在庄子上,她自己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于是,李氏就天天闹腾,嬷嬷们将她拽到佛堂,她就在里面又喊又叫。嬷嬷们送她回延禧宫,她就在里面砸东西。走在路上,见谁都往上扑,就说一句话——要见皇上。

皇太后烦不胜烦,就将事情交给了皇后。皇后也搞不定李氏,皇后虽然爽朗大方,但到底是大家闺秀出来的,不屑于玩阴谋,又不愿意随随便便折腾人,就将事情又告诉了胤禛。

最后还是胤禛出马,单独和李氏说了两柱香的话,也不知道说了什么,李氏倒是消停下来了。

虽然没人知道胤禛说了什么,但是聪明点儿都能猜出来——每隔一个月,胤禛会派了苏培盛亲自给李氏送一封信,李氏也会写回信。现在李氏唯一牵挂的,就是弘时了,想也知道胤禛说了什么。

没了李氏和武氏,整个后宫就都安静下来了,众人都有事情做,没有新进宫的傻乎乎的秀女,谁也不会想着去争宠,后宫更是一片和谐。

皇太后整日里领着宜太妃她们打牌,或者是叫了孙子孙女们进宫玩耍,或者是在御花园摆了赏花宴什么的,偶尔康熙也会给面子来一两回,日子别提过的多悠哉了。

那拉氏则是一心发展她的商业,自打胤禛年前问她要了一笔银子去建学堂,她就好像是终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自己独立的又开了一个铺子——这次是专门做胭脂水粉的,里面不少古方还都是宜太妃她们贡献出来的,打上后宫贵人们专用,在外面卖也是有大把的人捧场的。

至于宋氏和耿氏,因着年宴办的十分好,那拉氏更是对她们放心,甚至将后宫的四分之三的权力下放给她们了,光是后宫所有女人的吃喝拉撒,就足够让两个人忙的脚不沾地了。

年秀月也忙,那教科书,只是适合大众的,却不适合以后要当 皇上的寿竹,所以,她还得和胤禛商量着来,为寿竹另外准备一份儿教育计划。

过了正月十五,年秀月编写的教材就送到了康熙的案头。随着教材,还有一份计划表,从小学的课程,一直写到专科,大学,以及最后的研究生。

康熙一开始并不在意,不过是瞧在胤禛和寿竹的面儿上,才答应翻看一下。等几十本书被人抬上来,他先是吃了一惊,随后就有些兴趣了。翻了一下,发现种类还不少,有语文,有算学,有自然科学,有政治,每一科十二本,加起来就是将近五十本了。

看着看着,康熙就让人叫来了胤禛:“朕之前说,要想统治好大清,就得用愚民政策,你只说已经有办法应付了,这思想政治,就是你说的应对方法?”

胤禛看了一眼康熙手里的书,点了点头:“汗阿玛英明,儿臣就是这么打算的。这只是初步的,想必您也猜出来了,小学总共有六年,我还打算,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慢慢的往上增加,政治书也要跟着来,只要给所有的百姓灌输了保家卫国的概念,他们就只能是大清的子民。”

“你想的倒是容易。”康熙冷笑道:“这种书,也就骗骗小孩子!你该不会真以为百姓们读了这种书,就真的会将这上面的东西当成圣人之言吧?”

胤禛摇摇头,他自然是知道没那么简单的。后世之所以有那个凝聚力,是因为中国有那百年之殇,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屈辱和刻骨铭心的恨,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姓们的心才能拧成一股绳。

新中国的发展,是破而后立,将所有的桎梏都打破了,才能重新站起来。

而现在的大清,虽然不能说是盛世,但除了边关,几乎从未有过大型的战争,更没有外敌入侵直逼京城这种事情,再加上还有前朝余孽蛊惑人心,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各种等级划分,实在不是那么好打翻的。

胤禛要提高商人的地位,朝中就算是九成是他的心腹,也绝对会有九成的人站出来反对。胤禛要摊丁入亩,哪怕是受益的百姓,在初期都可能不会理解他。胤禛要废除贱籍,怕是连平民百姓都会觉得此举不妥。

胤禛要改革,几乎是要和整个大清站在了对立面。

“汗阿玛,儿臣明白您的意思,只是,这条路是儿臣选的。”胤禛看着康熙,眼神坚定,伸手摸了摸那本书:“儿臣想要将大清变成世界上最最强大的国家…”

没等胤禛说完,康熙就冷哼了一声,打断了胤禛的话:“照你这么说,大清现在就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之前朝鲜日本,哪个没送国书过来?还有英吉利等国家,不照样给咱们送礼,求着咱们开了海岸吗?”

胤禛苦笑了一下,康熙的这种想法,可不光是一个人的想法,这朝中有九成九的人,都是这么想的。

“汗阿玛,您稍等。”胤禛转头朝苏培盛吩咐道:“去将朕书房里的那一叠红皮折子送过来。”

康熙不解,胤禛也没有多解释,他是打算用事实来说话的。

“娘娘,咱们不如开个连锁商场吧?”乾清宫里父子两个相对,景仁宫里那拉氏和年秀月也没有闲着:“老规矩,我只出份子钱,娘娘负责这个事情。”

“商场?”那拉氏有些不解,年秀月眼睛发光:“就是卖所有的东西的地方,人们一进去,只要是能想到的,都能找到。”

“杂货铺?”那拉氏挑眉,年秀月嘴角抽了抽:“自然不是,杂货铺那种小店铺,怎么能和商场比?我说的商场,可比这个大多了,对了,咱们那个集巧轩,也要弄个会员制度出来。”

“会员制度?”那拉氏眨眨眼,心里更不明白了,年秀月叽叽咕咕的,又是一番解释,顺便将那商场也解释了一番,只可惜了,这会儿没有电脑,若是有,只一个积分制度,就能让人多多去他们的铺子了,现在这会员制度,也不过是能打个折而已。

正说着话,就见菡萏匆匆进门:“娘娘,八福晋递了觐见的牌子,这会儿人已经在宫门外了。”

“快快请进来。”那拉氏虽然不解,还是赶紧让人去请了八福晋。从宫门口到景仁宫,距离不短,年秀月本以为八福晋是有大事情过来,所以就起身要告辞。

皇后却拉住了她:“你也别急着走,这个八福晋,大约也是为铺子的事情来的,前段时间,我不是宣了九弟妹和十三弟妹还有十四弟妹进宫吗?”

一开始,那拉氏是只看重了九福晋和十三福晋,一个够聪明,一个够衷心。但是,十四福晋也不知道怎么知道了这事情,在慈宁宫里说了起来,皇太后是很疼爱十三四的,一听十四福晋抱怨家里进项不多,十四的衣服都没钱置办,而皇后要赚钱却只带了九福晋和十三福晋,立马就有些不高兴了。

好在那拉氏反应够快,立马就说是要给十四福晋一个惊喜,这才瞒着没说,最后也只好分出了一个位置给十四福晋。

“其他的福晋都还没动静啊…”年秀月嘟囔道,八福晋也未免太心急了点儿吧?

那拉氏摇摇头:“不怪八福晋心急,她来还要找你呢,九福晋前两天生了小阿哥的事情你也知道,胤禩那府里,现在可只有弘旺一个孩子,还不是八福晋生的,八福晋和九福晋可是一样的年纪。”

年秀月立即苦了一张脸:“可是我哪儿会什么生孩子的办法啊,娘娘您也不是不知道,我那时候就纯属胡说的啊,就那什么姿势,我就不信八福晋的娘家没给她找,还有那小日子前后的那个,若是八福晋怀不上,那我岂不是要倒霉了?”

那拉氏笑着捏了捏她的手:“你放心吧,怀不怀的上,可不光是靠这个办法的,八福晋年纪也不小了,真怀不上,她也不能来找你的麻烦。只是,八福晋和胤禩一向感情好,咱们对八福晋好一些,胤禩那里也领情,皇上那里,可是打算重用胤禩的。”

作者有话要说:再有一章完结~~~有番外哟~~~~亲爱的们,快点,不点的话花开就自由发挥了啊~~~~~

第140章 完结

其实那拉氏早就有心将生意做大,现在胤禛改革的事情越多,就越是需要银子。就比如说他打算办的那个学堂,还叫什么义务教育,国库没银子,就只能是胤禛想办法凑,那拉氏能不跟着着急上火吗,

这生意要扩大,就更是需要人手,那拉氏不能经常出宫,就只能是培养更多住在宫外的心腹。就是十四福晋,那拉氏都愿意给她机会,只因为十四福晋虽然人品不好,却也有几分本事。

八福晋主动上门,那拉氏只有高兴的。只是到底不能轻易表现出来,只一脸矜持的让人将八福晋给迎了进来,不冷不热的问了两句。

八福晋有些尴尬,她本性要强,又很是受不得气,受了冷落,面色就有些涨红。年秀月早得了那拉氏的叮嘱,这会儿就赶忙出来打圆场:“八福晋的脸色看着比上次的好多了,可是遇上了什么好事儿?”

“说起来,还真遇见了一件儿好事儿。”八福晋偷偷打量了一眼那拉氏,见那拉氏对年秀月的插嘴并未出声反对,又想起来以前那拉氏就挺照顾年秀月,就顺着年秀月的话往下说了:“我有个远方的表叔,是在山东那边的,最近表叔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是家里孩子多,想要做些小生意,问我能不能合伙儿,我这边将京城的东西送过去,他在山东那边卖,赚了银子平分,我就忽然想到,四嫂之前开过一个玩具铺子?”

到底是习惯了,原本八福晋还打算慢慢来,绕着圈子将这事情提出来呢,结果,没两句话,就又说到了主题,那拉氏笑着点点头:“你记性倒是好,那铺子也是我和年妹妹,还有宋妹妹耿妹妹等人合伙开的,只是,她们几个不愿意管事儿,这事情可不就落到我头上了?我整日里忙的脚不沾地,正打算着找人来帮帮忙呢。”

八福晋眼睛顿时就亮了,年秀月不愿意干坐着在这里听她们说生意经,就起身笑道:“娘娘,我忽然想起来,小阿哥这会儿该喝奶了,我去瞧瞧,省得奶嬷嬷们偷懒。”

那拉氏暗地里瞪她一眼,见她偷偷的给自己作揖,才点头应道:“那你赶紧过去,今儿午膳就在这里用,皇上不是不回去吗?你就带着孩子在这里陪我,省得来回跑了,下午就在书房继续写你的书。”

年秀月笑嘻嘻的点头:“好,那我喜欢吃的东西,娘娘你可忘记让人做了。”

“行了行了,我记着呢,你快去吧。”那拉氏摆摆手,示意年秀月赶紧走。等年秀月出了正殿,才又和八福晋说话:“她就是这么个性子,最是惫懒不愿意管事儿了,之前还耐着性子听我说几句,这些年,越发的连听都不想听了,我也不愿意拘束了她,她愿意写书,那我就给她收拾了书房。”

八福晋连忙赞道:“皇后娘娘果然是宽和大方…”

那拉氏笑了笑,又将话题扯到刚才说的那个铺子上了。八福晋本来就是求人来的,自是不会和那拉氏对着干,也跟着将事情绕过去,只说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年秀月回去看了孩子,见小阿哥和小格格吃过奶了,正趴在软榻上玩耍,就陪着玩了一会儿。只是小孩子觉多,没玩多久,小阿哥和小格格就都睡着了。

年秀月就去了书房,她虽然不是那种特别特别聪明的,但是记性好的很,编写的教科书,语文算学什么的,还能自己来,但是思想政治这一类的,就都是默写出来的。

她还得考虑现在大清的状况以及社会制度,然后进行各种改编,势必得让各种思想都符合这个年代的国情。所以,几乎一有时间,她就得将自己关在书房。

也不知道胤禛是怎么和康熙说的,康熙说服不了胤禛,索性就搬到畅春园去住着了。政务上的事情,一概不再理会了。胤禛越发的放开手脚了。

先是废除贱籍,有了废除满汉不联姻的事情在前面挡着,这个废除贱籍,遭受的阻挠一点儿都不大,不过是僵持了小半个月,胤禛就赢得了最后的大胜利。

到了年底,就颁布了圣旨——明年开春,朝廷要在各地建立学堂,只要年满六岁,都可以免费去上学,家里只需要准备笔墨纸砚就可以了。

另外,圣旨里面特别声明,出资建立学堂的,是当今皇后娘娘那拉氏,而出资印刷各种教学书籍的,则是贵妃娘娘年氏——因着生了龙凤胎,年秀月一开春就被提升了位分,这会儿已经是贵妃了。

不管朝堂上是怎么闹腾的,但是,百姓之中,那拉氏和年氏立马就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了。简直比当皇上的胤禛的名声还要响亮。

等学堂建立起来之后,那真是,能不知道皇上胤禛,不会不知道皇后那拉氏和贵妃年氏。

因着怕有人借着这学校弄出什么龌龊事情,让好事儿变成坏事儿,学堂里的先生,都是胤禛特意从国子监里选j□j的,月俸比一般的三品大员都多。

还特意声明了,若是做的好,五年一过,各个学院进行考核,哪个学院的成绩最好,那么管着学院的校长就能直接进翰林院。有着这个大馅饼吊在前面,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是摩拳擦掌。

在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个免费的学堂上面的时候,胤禛立马又安排了胤褆和胤祉走马上任,直接将皇家军校建立到京郊了,那里原本是绿营军的驻扎地,原先的绿营兵,则是成了第一批学生。

所有人上的第一节课,都是胤祉精心准备的思想教育科。第二节,则是胤褆特意准备的战实例课程。

等这两样完成,接着就是科学院的建立,年希尧的身份是镇不住场子的,但是架不住胤禛的兄弟多,直接将老七胤佑给捧上了第一届院长的位置。

这科学院的所有经费,都是从国库里出的。一时之间,朝堂上吵的比当初免费学堂建立的时候还要热闹。一个原因——建立学堂的钱,是皇后那拉氏的,而非国库的。国库里的银子,那是大家的。

胤禛一怒之下罢免了五六个官员,这才算是暂时将事情给按下去。

随后,为了给国库增加收入,胤禛接着走了一步很重要的棋——改革税制。不管什么时候,改革税制都是要伤筋动骨的,朝堂上的反弹更大,差点儿没将屋顶给掀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