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就发现边上的嚎声停了,接着就是小抢匪可怜兮兮的回答:“我、我阿姐病了,病的很重,快要死了。”

“小弟,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小槐。”

“小槐,你抬起头,让姐姐看看。”车中的小姐温声哄道。

小抢匪挣脱了两下,余舒顺势放开他,让他抹抹泪抬起头,心里好奇那小姐想要干嘛。

路边上的围观者还在窃窃私语,车里的小姐似是盯着那小抢匪看了一会儿,才出声道:“放心吧,你阿姐不会死,她的病会好起来的。”

这温软的语调仿佛能镇定人心,小抢匪擦擦鼻涕,“真的吗?”

“是真的,姐姐会看面相,不会骗你的,姐姐不光看出来你阿姐的病会好,还知道,你其实是个好孩子,不是故意做坏事的对吗?”

小抢匪怯弱地点点头,余舒抖了抖眉毛,看面相,这车里的小姐也是学易的?

不光是余舒有这样的疑惑,周围的路上也都议论起来。

“冬云,取五两银子给这孩子,”车里的小姐发了话,车夫扯着缰绳,一手从怀里抹了一锭银出来,递给小抢匪。

小抢匪看见那白花花五两银就傻了眼,半天不知道伸手,还是车夫硬塞给了他。

“小槐,抢人东西是不对的,能答应姐姐以后不再这么做了吗?”

小抢匪紧搂着手里的钱,使劲儿点了点头,乖得就像是个小狗,哪有方才抢包疯跑时的样子,余舒嘴里轻“啧”,不想那车里的小姐下一个就点了她的名。

“这位公子,你刚才也听到了,这孩子不是故意抢你的包裹,只是迫不得已为之,得饶人处且饶人,还望你原谅他这一回,不要苛责,好吗?”

什么都处理完了才来问她这个“受害者”的意见,她能说不好吗,余舒嗤笑一声,耳朵里听着周围人的窃论,淡淡地望了一眼车内模糊的人影,弯腰捡起来地上的包裹,对那抱着银子傻笑的小抢匪冷声道:“这回算你好运,下次再抢人东西,当心看着点儿路,别钱没抢到,把命搭上,哼。”

说罢,就扭头挤出了人群,满不在乎因她最后那两句“恐吓”,小抢匪吓的脸白,路人见了,不满地对着她的背影指指点点。

车里的小姐看了一眼余舒离开的方向,眼神一疑,正要侧头去问身边人,却看见了车窗栏缝里夹着一个明黄闪闪的东西,伸手过去:“哥你别动。”

“怎么啦?”

她把那小东西拨出来,拿在手里,才发现是一块圆滚滚的石头,玉珠似的漂亮,捏了捏,随手收进了袖子里。

“没事,咱们走吧。”

“好,得快回去,你赶了几天路,昨夜又没休息好,再回去晚了,祖母一心疼,必是要骂我——冬云,驾车。”

“是,少爷。”

人群散开,让了这马车通行,见它走远,才又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那位小姐真是好心人,既帮了这苦命孩子,又教了他正道,不知是哪家的小姐这样大方。”

“没听到她说会看面相么,必是孔刘纪三家里的,瞧这看人断相的本事,莫不是——”

“纪家的四小姐!”

人群哗然,稍后,满街头上,便传开了赞声,用不着多久,这义阳城里的人都会知道,纪家在京城大书苑学易的四小姐回来了,路上救了一个误入歧途的孩子。

第六十九章 我只是在说实话

余舒找到景尘的时候,他正在梅林里一棵树下坐着睡觉,舒舒早就想问一问他,那么坐着怎么能睡得着,可是今天没心情开玩笑,还没走到他跟前,就出声唤道:“景尘大侠。”

闭的细长的眼睫轻颤了一下,景尘睁开眼,仰头看了立在跟前的余舒,站起身,云袖拂过衣摆。

余舒一下子从俯视变得要抬头看他,暗暗不爽,把手里的包裹递给他,道:“给,都洗好了。”

“多谢,”景尘接过包裹,打开一角,看见里面洗白的颜色,点点头,“很干净。”

当然干净了,她搓了好几遍,能不干净么,余舒道:“没事儿我就走了啊,过两天再来看你,有脏衣服就留着,回头我给你洗。”

一回也是洗,两回也是洗,洗都洗了,也不在乎多洗几回,就当是还人情了,反正景尘不知道她是个姑娘,他都不会不好意思,她就更不会了。

景尘目送,不作挽留:“去吧。”

余舒转身离开,走了几步,甩了甩手,轻“嘶”了一声,皱着眉举到眼前,捋开袖子一看,只见整个手腕肿了一圈,暗道一声倒霉,正要放下袖子,就听见背后叫道:“小鱼”

“什么?”她扭头,见景尘离了那棵睡觉的梅树,朝她走过来,几步就到了跟前,低头看着她还托着的手,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抓向了她的手腕,一提一捏一折,林子里顿时响起了余舒杀猪一样的叫声“啊!”

余舒把爪子从景尘手里抽出来,苦大仇深地盯着他,八字眉怒道:“干什么你?”

景尘把刚才作案的那只手背到身后:“你左腕脱臼,我帮你正过来,你动一动看。”

余舒半信半疑地转了转左手,果然没了方才的刺痛,只剩下酸麻。

“还疼么?”

“咦,不疼了。”余舒揉着手腕,佩服地瞅着景尘,忘记刚才吼他的那个也是自己,“谢谢啊。”

景尘摇摇头,下巴抬了抬,“怎么弄的?”

余舒正是憋着一肚子火气没处撒,听他问,脸又拉下来,郁闷道:“没什么,路上抓了个抢东西的,不小心伤到了。”

“嗯?”

一个轻飘飘的尾音,带着几分探寻,听在余舒耳朵里,莫名的让她生出倾诉的欲望,再瞧瞧眼前这个小白道士清澈见底的目光,就觉得和他说说也没什么,反正这人孤身一人,找不着翻闲话的,于是就领头往刚才那棵树下去:“走,我们坐着说。”

“嗯”两个人并排在树下坐了,中间隔了一尺距离,坐的虽近,但谁也挨不着耍“我早上拿了衣服来找你,走了一条小路,在巷子里遇上了个小猴儿——”

“猴子?城里也有猴子吗?”景尘问道,他以为只有山林中才有猴子。

余舒被他逗乐了,哈哈笑道,“不是真的猴子,是土话,就是说抢东西的人,猴子不是最爱抢人东西吗?”

景尘点头:“确是如此,我在山中修行时,就曾被猴子夺过干粮,它们很聪明,爪子又锋利,几只猴子凑在一起抢东西,更加麻烦,要不伤到它们,又不受伤,只有一个办法。”

余舒好奇:“什么办法?”

“把东西给它们啊。”景尘一本正经地说。

余舒腮帮子鼓起来,憋住了笑,要不是景尘的表情太过正经,她一定当他是故意在讲冷笑话。

她扭头整理了一下表情,伸展了膝盖,道:“那小猴儿抢了我的包,我就去就追赶他,一追就追出了巷子,到大街上,刚巧就有一辆马车经过,那小猴儿连路都不看,光顾着跑,车子差点就撞到他——”说到这里,余舒阴下脸,没好气道:“然后就遇上了一个多管闲事的人,那小孩儿哭哭啼啼说他借机生了病,没钱治要死了,车里的人就给他相面,是个学易的,说他姐姐死不了,给了他一笔钱叫他回家去给他姐姐看病,劝我得饶人处且饶人,放了他。”

“所以你就放了他?”景尘问道。

“我骂了那猴儿一顿,就走了,”余舒用没伤到的那只手拨着地上的草,想起来街上那一幕,心里就发闷,这么大个人,还管不住脾气,当街骂人,真是有点儿可笑。

“你很生气?”

“嗯。”

“为什么?”

余舒沉默,为什么,她也这么问自己,是恼那小抢匪不长眼睛敢抢她的东西吗?是不爽马车上的人多管闲事吗?还是因为拉了那小孩儿一把,倒霉地伤到手?

她心里清楚的很,这些都不是让她当街发火的原因,让她惊怒的,是那个孩子莽撞草率差点丢胳膊断腿儿掉了小命的举动。

钱财乃是身外物,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你很善良。”

余舒莫名其妙地转过头,神情诡异地看着边上这个夸赞她的年轻道士,伸手指着鼻子,“说我?”

景尘点点头。

“噗——哈哈哈,”余舒拍了一下大腿,爆笑出声,前仰后合,乐不可支。

说她善良,上一世活了半辈子,连于磊都没敢用这个词儿夸过她,真要笑死她了,怎么瞧她都和这个词儿沾不上多大边儿吧,亏得他能想出来。

景尘眼里有些困惑,不知他说了什么让她这么高兴,但见身边这少年眉眼都弯起来,脸上一派晴朗,缺失没有了方才的郁色。

“哈,咳咳,”余舒喘了几口气平复下来,扭头看着景尘看她的目光,始觉得刚才是得意忘形了,不好意思地清了清嗓子,羞怯道:“谢谢啊。”

“谢什么?”景尘依然不解。

“你刚才夸我呗。”

“我只是在说实话。”景尘不觉得自己有夸过她。

余舒简直都要脸红了,生怕景尘再有什么惊人之言,会叫她再笑抽一回,赶紧立起膝盖从地上站起来,后退两步,朝他摆摆手:“我走了啊,过两天再来看你。”

每回道别,她都是这两句话。

景尘依然毫不留恋:“去吧。”

余舒溜着步子高高兴兴地走了,来时的烦闷早不知飞到了哪儿。

就在余舒在河岸上溜达时,城东纪家又是一副景象。

正房大院里,纪老太君坐上,纪家老大,老二都在座,老三缺席,这些长辈面前,纪家三少爷纪崇泽低头立着,时不时抬眼看一看座上正在看信的祖母。

“唰啦”纪老太君将手中几张信纸放下,沉吟了一会儿。

老二纪孝春先坐不住,忧声问道:“母亲,出什么事了,父亲信上怎么说的?”

急老太君看了一眼门口,贴身的丫鬟识相地出去把家丁都撵了,掩上门,守在外面,不让人靠近。

“薛家相中了星璇,有意和我们家结亲。”

纪孝春一愣,“薛家?京城的薛家?”

纪老太君点点头,“是薛尚书的长孙,比星璇虚长几岁,因早年求学,至今未娶,薛尚书有意从太史书苑挑人,星璇有一次巧遇,就得了他青眼,薛尚书不久前先你爹提了出来。”

纪孝春咧开嘴,惊奇地笑道:“母亲,这、这是好事啊!薛家可是京城一等一的人家,您看城中刘家,不就是攀上了薛家这门亲,才在我们三家面前自持高一等,星璇若是嫁给薛尚书的长孙,这——”

纪老太君抬手打断他的话,招了纪崇泽上前:“崇泽,你在京城读书,星璇的事,你最知道,你来说。”

纪崇泽恭声答了是,面向纪孝春,轻声道,“父亲,四妹因同息雯郡主交好,平日和七皇子,十二皇子多有交集,我也得以有幸见过两位殿下,上个月十五,七皇子悄悄送了四妹一把玉如意。”

“啪!”纪孝春手里的茶杯摔落在地上,边上的纪孝寒亦是打了个激灵,两人同时扭脸去看纪老太君脸色。

玉如意!据传当年宁真皇后册封时,安武帝便打造了一把紫金玉如意给她,后来这件事流传下来,就成了大安朝贵族间一项风俗,凡男子中意女子,有意求娶之前,便会先送玉如意试探。

如今这七皇子送了一把玉如意出来,是个什么意思!

“母、母亲。”纪孝春的声音都有点变调了,想到自己的女儿有可能攀上皇亲,眼睛都要红了。

纪老太君见他失态,冷哼一声,道:“你当这是好事吗,京城传,七皇子为人风流,他送给星璇玉如意,许是一时起兴,谁能说准,娘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若七皇子日后能得——若他不是呢?现在薛家等着你爹回复,若拒了他们,必是会惹上这一门亲贵,将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你去哪里后悔?”

纪孝春被纪老太君一席话,说的没了笑,冷汗从额头上冒出来,侧头看看他大哥,也是一脸凝重。

同薛家攀亲,有可能丢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拒了薛家,有可能竹篮打水,这原本一桩好事,竟成进退两难之局!

纪老太君拍拍茶几,叹气道:“你们父亲暂先同薛尚书周旋了,把这件事按了下来,但总压不住多久,事关我们纪家日后,你们兄弟两个回去好好想想主意吧。”

“对了,这事莫在我璇儿面前乱说,扰了她心神,她还不知薛家求娶的事,一个七皇子就够她为难的了,还要躲回家里来小住,都出去吧,我也静一静,想想对策。”

第七十章 你、你不害怕吗?

中午,余舒靠在三觉书屋街对面的树底下,看着大门的方向,一见到有夫子先出来,就站直了身体,不一会儿,三三两两的学生离开,她瞅准了落在人后,独自一个走出来的余小修,正要喊他,就见有人从后面追上了余小修,拍了他一下,却是那个烦人的薛文哲。

余小修大概是不想站在中间档人的路,就和他去到一旁说话,说没几句,就吵了起来,余舒听不清他们在吵什么,但见那薛文哲仗着个高个子,对着比他矮小的余小修凶巴巴的,还动手去抓他肩膀,就断定那小白脸是在欺负她弟弟,皱起眉头,不再观望,喊了一声:“小修!”

余小修听见叫声,左右扭头,看见树底下的余舒,一愣,瞪了一眼薛文哲,拍开他的手,急忙忙跑过来,脸上有点惊喜,又有些局促:“姐,你怎么来啦。”

“接你去慧姨那里吃饭,”余舒伸手拉一拉他被扯皱的衣领,下巴一抬,指着正往这边走的薛文哲道:“他刚才和你吵什么?”

“没什么,”余小修一扭脸看到薛文哲正往这边来,忙拖住余舒的手,“姐咱们快走吧,我饿坏了。”

余舒一看就知道他有事瞒着自己,薛文哲见他们要溜,大步迈上前,伸手挡了他们的路。

“余老鼠!”

余舒按着余小修的肩膀,斜睨着他,等着看他这忘恩负义的小白脸有什么好说的。

薛文哲突然看到余舒,只想着拦下她说话,却没有准备好说辞,被她那么嫌弃的眼神盯着,差点忍不住又来了脾气,一捏拳头,看着余舒男孩子的模样,瓮声道:“你怎么这副打扮,被纪家赶出去是连自己是男是女都分不清楚了吗?”

“关你什么事。”

薛文哲一咬牙,“你这段日子都住在哪,该不是可怜到流落街头了吧?”

“关你什么事。”

“你!”薛文哲被她轻飘飘两句话气的抖了肩膀,瞪大眼睛道:“上次看你和个不三不四的男人在一起,我是怕你不学好,败坏了纪家的门风!”

要不是站在路边上,余舒肯定要“呸”他一脸,这小子说话就没一句招人待见的,还败坏纪家门风,纪家的门风和她有一毛钱关系,还敢说曹子辛不三不四,也不撒泡尿自己先照照自己什么德性。

余舒尚能镇定,余小修不答应了,气怒地伸手推开薛文哲,伸腿去踹他:“叫你再胡说!叫你再胡乱编排我姐!”

薛文哲踉跄地后退了两步,看到余舒错愕的眼神,恼羞成怒,一把手伸过来,揪住了余小修的领子,正要打,就听余舒低喝道:“薛文哲!”

他拳头停住,一扭头,就对上一双黑的阴测测的眼睛,嵌在那张本来乖巧圆润的脸上,说不出的违和,让他陌生。

“你给我听好了,你再敢找我麻烦,跟个臭婆子一样乱嚼舌根,我就把你被人抓去,剥光了当成猪头摆在祭坛上的丢人事,在这十里八街上好好传一传,让你长个脸,听到了吗?”

薛文哲瞳孔放大,回忆起那一晚的可怖,他醒过来,赤条条地躺在一张桌子上,下着雨,四周地上都是一动不动的“尸体”,阎罗殿一样的场景,成了他每晚的噩梦,不敢和人说,也不敢和人讲,生怕别人嘲笑他,看不起他。

他狠狠打了个冷颤,刚才还气红的脸,唰的就变白了。

余舒见他脸色变化,心里冷哼,这么些日子过去,她多少想明白,薛文哲白捡了一命,却对她这救命恩人这种态度,恐怕是因为那天被扒光了的事丢脸,对她这个知情者,恼羞才成怒,故而总是找自己晦气。

可这事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就因为他受了惊吓,受了羞辱,就要在他们姐弟身上找平衡,找痛快,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儿吗,她心里头还不痛快呢,就这么个忘恩负义的苗子,要不教训,早晚得长歪了。

“听到了还不松手,把我弟放开。”

薛文哲顿了顿,手一松,余小修挣脱开来,又在他小腿上踢了一脚,拉着余舒后退两步,朝薛文哲冷哼一声,拽着她转身离开“你、你不害怕吗?”

一声沙哑的疑问,让余舒停了身形,拽了拽余小修的胳膊,扭过头,就见薛文哲红着眼睛看着她,平日里骄傲又不可一世的眼神,现在就只有恐惧。

余舒磨了磨牙,嗤笑道:“怕?怕什么?怕那些坏人再找上你?”

薛文哲狼狈地低下头,似乎那句标志着胆怯的话一出口,就没什么难启齿:“我…我每晚上都做恶梦,梦见自己躺在死人堆里,什么衣服都没穿,好多人都围着我看,有学里的夫子,同学,还有你”

余舒心里头有些不舒服,沉默了一下,开口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十、十六。”

“我今年十五了,”余舒厚着脸皮谎报“实际”年龄,又把余小修拉到身前,“我弟今年才十一,那天是和你一起被抓过去的,我们两个因为没被下药,清醒地被关在小黑屋里,我弟弟和真正的死人关在一起,待了一个晚上,小修,你告诉他,你当时怕不怕?”

余小修虽不想搭理薛文哲,但还是不情愿地开了口:“当然怕了。”

余舒拍拍他肩膀,又问:“那你现在还怕不怕?”

余小修翻了个白眼:“都过去那么久了,还怕什么。”说完还鄙夷地看了薛文哲一眼,暗道:白长那么大个子,就是个胆小鬼。

“听见了?”余舒看着对面一脸茫然的薛文哲,哂笑道:“不说我,我弟比你小上五岁,经过那事儿,现在都不怕了,你到现在还会做恶梦,说你没出息一点都不冤枉你,我看你别做男孩子,干脆当个小姑娘,躲在家里不要出来好了。”

薛文哲登时又被余舒激怒,脸上红白交错,怒道:“你才是小姑娘呢!”

“我本来就是小姑娘。”余舒耸耸肩膀,年轻就是好啊,可以大言不惭地自称是小姑娘。

“你、你——”

“别你你你的了,不想被人嘲笑,自己先带点儿出息,别整天谁欠你五百两似的,还有,我之前说的话不是吓唬你,再找我们姐弟俩麻烦你就试试。”

余舒拉拉余小修,朝脸上又有了血色的薛文哲道:“太阳老高了,赶紧回家吃饭吧,薛姑娘”

薛文哲脸一红,抻着脖子瞪着余舒的后背,输人不输阵:“余老鼠!你听好了,我可不会怕你,我也不会再怕那些坏人,你不许再喊我薛姑娘!”

余舒没回头,抬手对后头随便摇了摇,揽着因那句“薛姑娘”闷笑不已的余小修回了家。

薛文哲就站在树底下,看他们走远了,才气喘吁吁地靠在树上,两眼放空,出神地想了一会儿,好半天,眼睛才又亮了,一扫了之前的死气沉沉,抬手摸了摸脸,嘀咕道:“我才不是小姑娘呢,臭老鼠。”

余舒带着余小修,中午在赵慧的小摊上吃了两碗汤面,就打发他回家去做功课了,自己留下来帮赵慧打下手,洗碗端饭擦桌子收钱,有什么干什么,偶尔讲个笑话逗赵慧开心,解闷又解乏。

就这么一直到了黄昏时候,晚上大批量的客人还没上来的时候,赵慧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指着箅子上的馄饨,对余舒叮嘱道:“小余,你看着点儿,我去去就回来。”

“好,”余舒没问她上哪儿,就放下抹布,绕到了热烘烘的炉子后头。

赵慧去了大概有一顿饭的工夫,就拎着一个小包袱高高兴兴回来了,余舒好奇道:“慧姨拿的什么?”

赵慧抿嘴一笑,“晚上回去给你瞧。”

余舒见她卖关子,心里更加好奇:告诉我嘛,还要等到晚上。”

“去去,拿着钱到街头买两个火烧来,吃了饭你赶紧回去看书,又在我这儿耗了一下午。”赵慧抓了一把铜板塞给余舒,撵走她,将那包袱搁置在推车底板下层,烟味熏不着它。

余舒吃了饭,被打发走了,天黑下来,她摇晃到青铮道人的小院子,见门上挂着锁,疑惑地拍了两下门,她便弯腰在门槛缝里找到了钥匙,捅开锁眼,推门进去“师傅、师傅?”

屋前屋后晃了一圈没找到青铮,只在院子里的石桌上看到一张信纸,被一块石头压着,她拿起来读了:“劣徒如唔,为师到邺城访友,替你讨一份好处,七日归还,每日功课不可废,猜子一时观星半时,如有懒惰,归时必罚,师留。”

“怎么说走就走了,”余舒嘀咕一声,捏着信进屋去,找到火折把油灯点着,烧了信,端起桌上的两碗棋子,捡了床上的蒲团出去。

院子里头画有一块圆阵,是青铮半个月前刻上的,没用那奇奇怪怪的颜料,余舒一开始是当老头银子不够,偷工减料,还借机笑话了他两句。

青铮不和她解释,她就没再问,若说她一开始对这猜棋子的效用还抱着期待,那在白抓了两个月后,还是十次九点九不中的情况下,彻底将这门功课当成鸡肋,比照着青铮的年龄,猜测大概自己练个十年八年才有效果。

第七十一章 阿树,阿舒

夜里,余舒回到赵慧家,打水洗了脸,刚烧上热水,就听见赵慧在外头喊门,赶紧放下柴火,跑出去给她把门打开,让她将小摊车推进来。

“慧姨,今晚上生意好么?”

赵慧笑着点点头,“好的,你走以后又卖了二十多碗出去。”

余舒把门关上,估摸了一下,赵慧这小食的买卖从不避她,别看她卖的贵,成本可不便宜,一碗鸡汤云吞要五十文钱,光食材也就差不多了,再加上她也顺道卖些面线素馅,统共一天卖出去八十碗,也才能赚个两角银,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一个月是二两多一些。

这还是赵慧手艺好,馅料包的实诚,才招来这么多客人。

“你去洗手吧,擦擦汗,这儿我来收拾,热水烧上了,等下我给你擦擦背。”余舒接手了车子,往灶房门口推,她知道赵慧在炉子边上站了一整天,汗不知流了多少,肯定不爽利。

“等一下,”赵慧弯腰在车板下头抽了那只小包袱出来,回屋去放下。

余舒在她背后道:“什么好东西还要藏起来?”

赵慧在屋里笑道:“待会儿给你瞧。”

等水烧好,两人关严了门,就在灶房隔间里相互擦了背,用手巾沾着温水清洗了身子,换上干净的里衣,余舒拿扫帚把地上的积水扫到墙角的排水沟,赵慧拿着换下的衣裳泡到大木盆里,就进了屋。

余舒收拾好,关了厨房门免得夜猫半夜溜进去,一进卧房,就见灯底下,赵慧坐在床边上,正在拆那小包袱,见她进来,冲她招手:“小余,你来。”

余舒走过去,看着赵慧抖了一件崭新琅琅的绿襦子在她上身比划了,眉开眼笑地点头,“好瞧,我就知道你趁这莹绿。”

余舒低头看看比在身上的新衣服,有些反应不过来,赵慧就又抖开了一条同色稍深的褶子马面裙围在她腰上,圈了圈大小,站起来,催她道:“你来试试,这裙子不晓得载长了没有,要是长了,明儿我再让人去截,锁个边子。”

余舒傻乎乎道:“给、给我买的?”

赵慧嗔她一眼,“自是,这颜色还能是我这年纪穿的吗,你一个姑娘家,整天打扮成野小子,再不穿穿裙子,真把自己当成男孩子了,快试试看,长了短了我好拿去给你改,后天城南有三清会,慧姨带你去求签,保佑你平平安安,日后找个如意郎君。”

余舒捏着被赵慧塞在怀里的裙子,瞧她灯底下温柔绵软的目光,嗓子眼里紧巴巴的,想说几句话应景,逗她高兴,但平时的伶牙俐齿都丢不见,开了口,却只有一句干巴巴:“谢谢慧姨。”

“好啦,我去洗衣裳,你试一试,等下叫我看。”赵慧站起来,伸手摸摸余舒脑袋,她低着头没有拒绝,十分温顺的模样。

待赵慧出去了了,才抱起那一团衣裳,把头埋进去,站了好一会儿,才笨手笨脚地抖开往身上套。

这衣裳料子不顶好,却是实打实的缎子,皮面光滑,织有浅淡的花纹,衣襟袖口都锁的仔细,最精致的地方是那及臀的绿襦子襟口绣了一对银黄的小鱼儿,系上胸带,就对了嘴,仿佛藏在水草里头亲昵。

余舒把这身襦裙套上,摸下胸口那一对小鱼,心里热热乎乎的,想一想,就把头上的包巾摘了,拿了梳子,将头发一缕缕顺通。

昨晚才洗的头发,现在还很柔顺,白天盘了髻,放下来一卷儿一卷儿的,有些散乱,她干脆在自己的小盒子里翻出来一根发绳,挑了耳鬓两缕头发,扭到后头系着,把剩下的卷发拨来拨去,直到自己觉得好看了,才拍了拍脸颊,让脸蛋红润一些,拎着裙子跑出去,喊道:“慧姨,我——你在和谁说话?”

余舒停在屋门口,一点儿月光看见赵慧正在大门口,和门外的人说话,便出声问道。

门外的人听见声音,下意识地偏了头,往院中看去,却见玉轮下,屋阶上,立着个莹绿绿的人影,乌发素首,蕊颜秀眉,一双灵慧眼,俏生生顾盼,腰肢苗条,仿从碧湖里游出来的巧人儿,惹人心悸。

曹子辛知道在他铺子里做事的小伙计是个姑娘那会儿,是很惊讶,可因余舒一天到晚都是男孩子的爽朗模样,他很难将她当成是娇滴滴的小姑娘来看待,然而此刻,明眼见了,心头软了,才意识到,这比那孩儿还多几分快意的孩子,哪里是个少年——分明就是个妙龄里的姑娘。

赵慧听到余舒问话,扭了头:“是你曹大哥,巷子里有一家遭了贼偷,外头乱着,他来问问,怕那小贼跳到咱们家。”

余舒歪头朝外面瞧了,果见那门口的人影似是曹子辛,便走上前,一边握握拳头道:“曹大哥放心,有我在,那小贼敢来,看我不揍的他满地找牙。”

若她还是白天那神采飞扬的假小子,这话说来还有分量,现在听上去,就像是小女孩儿在逞强,那要强的表情挂在乖乖巧巧的脸上,甚是招人心痒。

昏暗中,曹子辛眼神里跳着光,在余舒走近时,侧头避开了,没有答她话,对赵慧道:“慧姨,我回去了,你们小心,把门窗关好,不要随便开门,一有事就大声喊叫,我睡觉很浅能听到。”

“好,你快回去吧,我和小余作伴没事。”

曹子辛调头离开,走到对面自己家门口,才忍不住转头看上一眼,目等对面关了门,将那绿影抹掉。

他在门口干站了一会儿,一声低笑,带着几分明了,默念道:“阿树,阿舒。”

三清会,是在城中香火旺盛的道观附近发起的集会,形式同庙会差不多,却因大安朝重道,要比庙会热闹许多。

凡有三清会的日子,城里的学堂私塾,多会放一天假,只有商人们最忙碌,要在这一天,到集会上安排摊子,占个好地方,吃喝玩乐,是比寻常日子的生意要番上两番。

这一天,余舒起了个大早,刚穿好衣服,余小修就找了过来,见到余舒穿了一身新裙子,免不了一个劲儿地盯着她瞧。

余舒坐在堂屋门口让赵慧给梳头,见余小修那一脸没见过她的模样,就伸腿去蹬他,威胁道:“你再这么瞧我,我可揍你了啊。”

余小修撇撇嘴,才不信余舒舍得打他,不过也没再那么死盯着她看,而是去和赵慧说话:“慧姨,你那天让我问的我都问好了。”

赵慧高兴道:“问清楚了?”

余小修低头在随身的布包里翻了翻翻了翻,找出来一张折好的纸,递给她:“我姐的生辰八字,都写在上头。”

赵慧把梳子往余舒头发上一别,伸手去拿,她是识字的,就是不会写。 余舒头发上挂着梳子,不敢乱回头看赵慧,就狐疑地瞅着余小修:“我的生辰八字?”

余小修点点头,扭过屁股出去厨房倒水喝,他起的太早,一路从纪家走过来,连口水都没喝。

“慧姨,你要我的生辰八字干什么啊?”

赵慧把纸张揣怀里收好了,掰正她的脑袋,道:“你好意思问呢,哪有人连自己的生辰八字都不晓得,我问问清楚,今天去了好找先生给你算。”

余舒笑笑:“我自己就是学易的,还用别人算啊,行呐,你把那八字给我瞧瞧,我这就给你算算,看我什么时候能发大财。”

赵慧嗤一声,拧了一下她耳朵,“你才学了几天,尽说大话,三清会上有先生斗易,只这一天不收卜金,平日见不到的都会来,运气好了,能排上个位子,好好给你算一算,有什么灾祸,能避则避。”

赵慧一直都觉得余舒命不好好,随母亲改了嫁,在大户人家做妾女,没有亲故,亲娘都不待见她,之前又是一顿毒打被撵出了家,这些日子过的平顺了,但谁晓得后头还会不会遭难,她早惦记着这日子,能找个先生给余舒瞧一瞧。

余舒不知赵慧心思,却也不想驳了她的好意,开了两句玩笑,就没再说什么。

赵慧给余舒梳好头,又进屋去拿了个新书包给余小修,褐红的书袋子,挎肩的带子扭了皮革,要比余小修那里头破补丁的小包好许多,她是在给余舒裁剪衣服只余,也没有忘记他。

“喜欢么?”赵慧搓着手,有点期待地看着余小修反应。

余舒看着余小修喜欢又不好意思收的模样,按着他的脑袋道:“还不快和慧姨道谢,专门请人给你做的。”

“谢、谢谢慧姨。”余小修脸红红地道了谢,比起余舒这个厚脸皮,他是极易害羞的。

赵慧抬手摸摸他的小脑袋,眼里快要柔出水来,“喜欢就好,喜欢就好。”

余舒看到余小修高兴,心里头对赵慧更感激,她能护着余小修,能照顾余小修,却带不给她这一份长辈似的关怀,这是成长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去对门瞧瞧你曹大哥收拾好没,咱们一道走。”赵慧道,三清会上人多,地皮和无赖也多,专挑妇孺下手坑骗,有个年轻男子陪着,能省去不少麻烦,昨天她就邀了曹子辛,正好他也要到三清会去,就答应一起走。

余舒趁机捏了一把余小修的脸蛋儿,笑嘻嘻地出去,一开门,就见个皂衫藕腰的人影背立在门口,伸手一拍他肩膀,招呼道:“曹大哥。”

曹子辛转过来身,看着面前明眸皓齿的姑娘,眼底晕染了一层浅光,温声道:“阿舒。”

第七十二章 狗屎命

余舒、曹子辛一行人到了城南时候,太阳不过刚冒尖,可四周宽敞的大街上,便已是人来人往,商客满街,卖风水摆设的,络子挂件的,水墨字画的,绣品绣样的,小食香味溜着路边飘散开。

除了长门铺街,余小修是头一次到这么热闹的地方来,一进到人群里,就紧抓着余舒的胳膊,好奇的东张西望,赵慧也拉着余舒一头,曹子辛不紧不慢地跟在他们后头。

穿梭在人堆里,余舒尽闻着吃喝香味了,什么肉丝糕,红豆包儿,笋肉夹儿,葫芦汤,糯米粥,花圆汁儿,义阳城里的小吃,全在这条街上能看到,馋的没吃早点的她胃里咕噜噜地叫,瞅准了一个卖热糕的摊子,拉着赵慧和余小修挤上前。

“多少钱一个?”

“肉丝炸儿十十文一个,萝卜炸儿五文钱一个,小姐您好来两个尝尝?”

瞧瞧锅排上蒸的热丝丝的糕饼,余舒松开赵慧,伸手一比,笑道:“给我拿四个肉的,再来两个萝卜的,九十文对吧?

“好来,我给您包起来。”

赵慧要去掏钱,被余舒按住了,又一扭头冲正从钱袋里拿出银子的曹子辛道:“不用不用,我来拿,昨天裴总管先支了我半个月的工钱花,有一两呢,我都兑换成零钱了,曹大哥把你的银子收起来吧,这里可使不开。”

说着便松开余小修的手,在随身挂的小包里掏了一串钱,拨拉拨拉去掉十个,给了小贩,越慧没拦她,对曹子辛道:“就让她掏一回吧。“曹子辛见余舒兴致正高,就点点头,随了她的意,把钱袋收了回去。

“小姐您拿好,小心包着别烫了手。““嗯,慧姨、小修给,“余舒一人分了一份,扭头直接给曹子辛手里塞了两,”曹大哥快趁热吃,不够我这个给你留着。“余舒想的简单,曹子辛是个男的,胃口肯定要大,这巴掌大的吃食一个肯定不饱。

曹子辛瞧仆手上的热食,他不习惯在街上吃东西,但见余舒一口一口呼呼咬的得,不时拿眼瞅他一下,似在询问他怎么不吃,犹豫后,全还是低头张了嘴,尝一口其实味道还不错。

街上喧走边吃嘴的人多,四个人捧着热糕并不显眼,余舒一手拖着余小修,一手包着油纸咬着热乎乎的肉丝糕,看到 了对面卖豆腐汁的,“唔唔“两声,又带头挤过去,要了四小碗,就站在小摊边上,和其他买吃食的客人一起喝了个热乎。

吃喝下肚,胃里暖饱,余舒拿手绢给余小修擦擦手,又拉着他跟在赵慧身边,随着人流,往奇云观门口方向涌去。

路上遇见卖簪梳的摊子,赵慧都要停一停,拿着花花绿绿的物件儿往余舒头上比了,觉得合适,就会问余舒“喜不喜欢”,余舒才收了赵慧一身衣裳,哪好意思再叫她破费,不管好不好看都要摇头,再挑一堆毛病出来,闹得小摊贩脸色难看,最后还要赵慧拉着她离开。

赵慧带着余舒逛了半条街,因为她不配合,什么都没有买到,见时候还早,有名望的易客们,都没上街,就干脆先了道观里上得。

奇云观是义阳城中香火最旺盛的道观,供奉着三清祖师爷,供人求神还愿,除此之外 ,还提供求签解签的业务,比起物价昂贵的易馆来说,这里更多来的香客,一把香烛黄纸才十文钱,灵不灵求个心安。

观里这会人还是不很多,赵慧去排除买香火,余舒就站在道场里面,拉着余小修仰望那坐在供奉台上的三座巨型的老人相,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曹子辛就站在身后为他们解释:“三清,是首都尊崇的玉清、上清、太清三大清境,因三清仙境中住有三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首先天尊,便被人供奉为三清祖师爷,你们瞧,那当中就是玉清祖师,左边白眉白发的是太清祖师,右边手持如意的上清祖师。《首先痉第四十二章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而道家有三一学说。”

余舒上一世偶尔会出门旅游,别人四处挑买纪念品的时候,她就喜欢跟着资历老道的导游走,听听故事,长长见识,觉得要比自己一个人傻乎乎地看热闹,有趣得多,现在有曹子辛在旁讲述,合了心意,她不吝夸赞道:“曹大哥,你懂得真多。“曹子辛见她喜欢听,自是开心:“不过是闲时多看了几本书,你若有兴趣,回头我找些文本给你看。““你知道我现在跟着裴掌柜学做账,哪有时间看书啊,“余舒婉拒,比起书本纸上,她更偏好学习实际应用的东西,假使青铮教她时先丢给她几本书背,她未必有耐性每日重复那枯燥的猜子功课。

曹子辛劝道:“若有空,还是多看几本书好。”

余舒对他这句话赞同,却也别有看法,见余小修仰头在看他们对话,沉吟一下,便表达到:“不晓得是曹大哥听没听过一句话,“闲人看书,忙人走路”

曹子辛:“这是何意?”

余舒:“是说,看书做学问的人,是有大把大把空闲的人,你瞧那街头上为生计奔波劳碌的人,他们要养家糊口,或许还要养活看书的闲人,他们有工夫停一停看书吗,比起几页学问,几个铜板现叫人踏实,看书是好,可也因人而异,假使日子都过不下去了,看几本书有什么用,你说不是吗?”

曹子辛被她的言论所吸引,更吸引他的,却是她此刻眼睛明亮,十分有主见的样子,心道这孩子游于市井,出身寡落,竟有一份常人少见的果断利落,虽不免有市侩之嫌,却坦荡的让人无法轻视她。

“照你这么说,你还是个忙人呢。”

“现在是,将来嘛,说不准。”

“那我呢,?”曹子辛很想听听余舒对他的看法。

余舒打量的目光投来,曹子辛站正了身体,背脊挺直,就听她一本正经道:“曹大哥是忙里偷闲的人。”

曹子辛嘴角扬起来,因她这个介乎忙人和闲人的评论,尚且满意。

“姐,我呢?”余小修也来凑热闹。

余舒屈指在他脑门上弹了一下,“你当然是个大闲人,今天玩完了回去就好好做功课,知道吗?”

余小修捂着额头叫屈:“今天学里放假,功课昨天晚上我就写完了,你以为我是你啊,丢三落四的不长记性。”

“哟,还顶嘴,教训起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