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好酒。”青铮高兴的一喝。

余舒撇嘴,好什么好,一点味道都没有。

青铮从身底下抽了个垫子丢到脚边,“坐着吧,今日高兴,师父与你说说话。”

余舒顺势在藤椅边的地上坐下,手臂垫在座边上,一手枕着下巴,准备听青铮絮叨。

“为师迄今,只收过两个徒弟,上一个是三十年前的事啦,唔,论辈分你该叫他师兄,不过论起资质,你这丫头是不如他一根头发,你师兄人也孝顺,娶妻生子后一样很听为师的话,他”

满耳朵都是师兄长师兄短的,余舒听着听着,脑袋就有些昏沉了,胃里开始发热,眼皮渐渐重了,不停使唤的耷拉下。

青铮讲着讲着,突然停下来了,低头看着趴在他膝上的小徒弟,眼神软和下来,最后轻叹一声,低声道:“徒儿,明天你代为师到孔家易馆去,买两根红绳吧。”

“…唔。”余舒含糊的应了一句,却不知现在醉酒,明日醒了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

青铮抬起手,犹豫的在她头顶上落下,贴上那柔软的头发,轻轻揉了揉,抬起头,看着天上忽明忽灭的星辰,历经了沧桑的眼神中,是洞悉世事的豁达。

“福祸可避,生死难逃,命数周转,天道承负,返朴…归真。”

第八十九章 不欺少年穷

天快亮的时候,余舒是被一声鸡鸣吵醒的,她打了个哈欠,一睁开眼睛,就发现不对,从床上坐起来一瞧,自己正躺在青铮道人平时睡的那张竹床上。

坏了,昨晚上喝醉了没回去!

余舒抹了把脸,匆忙提了鞋子下床,把被子胡乱一叠,到屋外去看,青铮已经离开了,院子里的石桌上只有一只空酒坛。

“没想到这酒味道不如何,后劲儿还挺大的。”余舒把地上的坐垫捡起来,丢在藤椅上,一边绑着头发一边往门外走,天色尚早,巷子里空着,她一路跑回了家,一推门,竟然推开了,想必是昨夜余小修给她留了一夜门。

小院里静悄悄的,鸡舍里的母鸡小鸡都还没起床,余舒轻手轻脚地推开堂屋的门,看见靠墙的床上隆起的人影,暗嘘了一口气,还好,昨夜她一夜未归,赵慧和余小修都没有发现,不然小修怎么可能安稳地在床上睡觉,早满大街地找她去了。

“…姐?”余舒开门的声音虽轻,还是把余小修吵醒了,转过身,从被子里露了头出来,揉着眼睛道,“什么时候了?”

“还早,再睡会儿,等下喊你。”

一夜宿醉,好在没有头疼喉哑,余舒推开卧室门看了看赵慧,就退出去到厨房烧火,准备做早饭,一边添着柴火,一边回忆着昨天青铮对她说过的话。

她之前就猜测过青铮道人会让她帮忙找的东西,肯定不会那么容易得手,没想青铮竟然会让她从司天监的大题点手里抢东西,这不是老虎嘴上拔毛么,《玄女六壬书》那等宝贝,天底下独一份的东西,想到得手真不是一般的难,她得先有个周密的计划才行。

要找玄女六壬书,就要到京城去,赵慧身体没有康复,她肯定不能就这么走,还有余小修,把他一个人留在纪家她不放心,但要带着他一起上京,她又怕自己顾不上他。

“我现在对京城一无所知,晚上回去再找师父商量商量吧,他还没告诉我那本书长什么样子呢。”余舒自语了几句,搅了搅锅里的粥,压压鼻梁,总觉得昨晚上青铮还交待了她什么事,一时被她忘记了。

余舒在泰亨总管待了一个上午,快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才见到了裴敬和行七,她在后院账房里看账本,有下人前来唤她,说是裴总管和行掌柜在外头等她。

余舒收拾了东西便到前院,一穿过厅堂,就听见了行七的大嗓门:“小余,饿了吧,走,带你去吃顿好的。”

裴敬和行七就坐在门口的威虎椅上,前者笑看着她,后者冲她招手,余舒走过去,作揖道:“裴先生,行掌柜。”

“走吧,这万象街上有一家菜馆,做得鲁菜十分味道,带你去尝尝。”裴敬没提昨天下雨的事,带头到外头坐马车。

还是余舒上回坐过裴敬的那辆马车,里头的摆设却换了,红木茶几换成了四足的黄梨木案,茶具也从紫砂换成了一套细腻的青花。

“今天上午做了什么?”裴敬问道。

“对校了几本帐,又把去年淮东的木材生意看了。”余舒道。

裴敬点点头,突然间话题一转,道:“小余,你学易有几年了?”

余舒早想过他今天会问,便不慌不忙地答道:“和算术是同时学的。”

裴敬当然听出来她在同自己打马虎眼,却没有不高兴,反而笑道:“昨天你说,你最拿手就是晴雨的推测是吗?”

余舒不好意思地摸摸脖子:“是比较在行这个。”

“最远能算到几日?”

余舒想了想:“三天吧。”她是不清楚易馆里德尔先生能算几日,但大抵是不过五天的,她能算准的最大数便是五日之内,说出来未免有吹牛的嫌疑,还是折中的好。

裴敬点点头,没再问她别的什么,转而同行七谈论起昨天下午谈的那笔买卖,一路上都没提余舒说准昨天下雨的事,好似忘了这一档,行七时不时瞅上余舒一眼,见她面色如常,暗自点头。

说话间马车便到了一家菜馆外头,三个人下车,小二认人,一口一个裴先生,恭敬地请到了二楼上的雅座。

古时候上酒楼下馆子是没有菜单的,收银的地方挂着一串菜牌子,通常客人们坐下后,小二便会介绍招牌菜,或有熟客会自己点菜,裴敬显然属于后者,一口气报了七八道菜名,最后行七有点了一壶酒。

古人云的食不言寝不语,多是文人书生做派,商人常在酒桌上,便不可能守这缛节,行七为人很健谈,裴敬说话精道,余舒在这上,安静地吃她的菜,滴酒不沾,听他们聊,行七问到时候,偶尔发表一两句意见。

到了最后一道汤品上桌的时候,裴敬才对余舒开了口:“小余,我多委派你一件事做如何?”

余舒稍一寻思,就猜到裴敬可能是要她做什么,果然,她点头后,就听裴敬道:“做买卖的,同天气甚有关系,我常会在易馆里请人算卜,那孔家易馆每个月收我二十两银利,昨日却险误了我,我现在把这份子钱发给你,你每个月给我推算晴雨,如何?”

此言一出,余舒和行胖子同是愣了,行七是欲言又止地看着裴敬,眼里有着疑惑和不赞同,裴敬却好似没瞧见他的眼色,等着余舒反应。

二十两可不是个小数,这大易馆真是个黑人的地方,余舒感慨了一下,没忙着应下这好事,而是直言道:“先生就因我昨日说中了一场雨,便将此事委托于我吗,万一我昨天是侥幸蒙中的,您这二十两不是就花错地方了。”

裴敬看着她这时却反过来替他着想,不由失笑:“那你昨天是侥幸蒙中的吗?”

余舒一摇头:“自然不是蒙的。”她费工夫算出来,没什么好谦虚的。

裴敬莞尔:“那这二十两你要不要?”

余舒这回没犹豫:“要。”

为什么不要,她能保证自己比那易馆里头算得还准,裴敬把钱给她,绝对是物超所值。

“哈哈,这小子倒是不客气。”行七端着酒杯指了指余舒,虽不清楚裴敬为何突然做了这决定,却没当着余舒的面询问。

酒足饭饱,裴敬结了帐,三个人走到路边,余舒上车的时候,脚下一磕绊,扶着车门站稳了,余光瞄到车轮上绑着的一圈红丝线,突然想起来早上忘记了的那件事是什么,就对裴敬和行七道:“我打算到东街去买点东西,裴先生和大掌柜先走吧。”

裴敬道:“送送你?”

“不用,走几步路就到了。”余舒后退两步,看着马车转弯离开,才向孔家易馆的方向走去,拍着脑门,口里念叨着:“嘶,到底是买一根还是买两根啊?”

马车上,行七看着气定神闲喝着凉茶的裴敬,苦笑道:“二哥,你就是有心给他封红包,也没必要这样抬举他吧,一个月二十两,给了易馆还和当,给这么个孩子——”

“你知道昨天中午吃完饭,下雨之前,我上哪去了吗?”裴敬出声打断了行七牢骚,“我上孔家易馆去了,又把当日的晴雨问了一遍,你猜他们怎么告诉我?”

“怎么说?”

裴敬笑道:“他们肯定说没有算错,不会有雨,结果才过了半个时辰,雨就下了。”

行七迟疑道:“这天气的事,本来就说不准十成,即便是孔家易馆,偶尔有一次误算也是常情吧。”

裴敬摇摇头,神色耐人寻味:“昨天小余带了伞你没注意到么,早上那么好的天气,他出门却还是带了伞,这说明他是相当肯定当天会下雨,他甚至连鞋子都换了,要是你,不是十拿九稳会下雨,你出门会连鞋子特意换了吗?”

行七脸色古怪地摇摇头。

“这就是了,我头一回见他,他就在赌坊里赌易,后来我跟着他,他竟是去了大易馆的书阁抄书,十两银子一块的书牌子,他那穿戴你看着,像是能浪费这钱的人家吗?刚才吃饭时候你也看到了,我开口给他二十两,他都没有客气一下,你当他是没眼色吗,他那是觉得自己有资格拿那一份钱,换句话说——他是有真本事的。”

“嗬,有那么厉害么?”行七瞪眼道。

裴敬摸着茶杯,道:“小余这孩子有些来路,我派人去查过,他那个生病的亲戚,并不是他本家,他是两个月前才搬到了现在住的地方,一个摆摊卖小食的妇人,有个精算又懂易的侄子,呵呵,你信吗?”

行七一惊,忙道:“那我们留着他,会不会有麻烦?二哥你还这样帮衬他,要我看,寻个机会打发他走吧。”

“行七,”裴敬轻轻地唤了他一声,目光沉练:“莫欺少年穷。”

第九十章 哄回去

余舒走到孔家易馆门口,还是没想起来昨晚上青铮让她买一根红绳还是买两根。

“罢了,买两根吧。”

惯例眼红了一下门口投钱的大鼎,余舒抬脚走进易馆大门,左右张望了一下,冲着卖风水摆件的柜台去了,易馆里的人每天都不少,她好不容易寻了个空填上,要了两根红绳,左手伸进怀里,刚掏出钱来,就从肩膀上伸了一只手过来,“唰”地一下就把钱袋子夺走了。

看看空空如也的手上,余舒脸一黑,骂一句的工夫都没有扭头就喊,喊完就追:“抢钱啦!”

易馆里头的众人纷纷扭头,就见一个穿灰褐短袍的少年大喊大叫地追着一个瘦高个子跑了出去。

余舒一路上喊了几声,看着前头不远处行人不但不拦,还纷纷主动让道给那抢钱的,额头上蹦出几条黑线,闭了嘴没再企图求助。

她真怀疑自己是不是长个了挨抢劫的脸,上一次在小巷子里被人抢包就算了,那时候整条巷子就她一个能抢的,没别的人选,可这回易馆里头站着那么多人,怎么还是她中奖!

跑到前头街角,余舒看见那人钻进了一条小巷子,咬牙追上去,跟着他东拐西拐,离开了大街,没了路人,目标更清楚了,可就是隔着一段距离追不上,而那人却还有工夫扭头瞧她,余舒留着一口力气,正打算加速,却在一个转角突然停了下来,脚后跟一顿,狐疑地看了一眼前面空荡无人的巷子,脸色突然一变,后退两步,转过身,拔腿就往回跑!

该死,有人故意在引她!

“站住!停下!”

身后响起的低喝声,夹杂几道串沉重的脚步声,证实了余舒的猜想,来者不善,她哪里会停,喘着粗气寻着到大街上的路,却没看到身后几个追赶的人当中,有一个人向前纵跃,伸手抓向她的衣领。

“哪儿跑!”

余舒被猛一拉扯,被揪了几根头发,整个身子往后倒,左手抓着墙壁,抠下一层墙皮来,指甲刮的生疼,她恼了,反手甩了巴掌,趁对方躲闪之际,一低头从抓她的人手里转了个身,不管衣领还在人家手里,抓了对方领口,抬腿踹向对方鼠蹊“嗷”地一声,巷子里响起一声惨叫,后头几个追赶的人同时脚步一停,脸色发绿地看着前面弯腰捂腿体前屈的同伴。

防狼术,果然是天下武学实用第一!

余舒一击得手,面露狞笑,后退着跑了两步,转身就要蹿,却在三步之后,刹车停下,皱眉看着从巷子口走出来的男人。

怎么是他?

纪孝谷视线越过余舒,看了一眼躺在地上打滚的得力护院,脸色阴沉下来,目光重回到余舒脸上,近处看着她这身男孩子打扮,皱起了眉头:“你这几天跑哪去了,穿成这样是在做什么?”

余舒看见纪孝谷出现在这里,满头的雾水,听到他的话,正要扯谎,又一想,她被纪家赶出来,早不吃他们家那口剩饭,没必要再对他卑颜奴膝,便伸手指了指后面的人,不客气道:“三老爷这是什么意思,让人抢了我的钱,把我哄到这没人的地方来,是打算欺负我一个小孩子吗?”

纪孝谷愣了下,是没料到余舒敢用这种口气和他说话,这方又仔细地看了她,见她脸上全无惊慌,只有嘲讽之色,根本没有在怕他,这叫原本想要冷脸吓唬她的纪孝谷迟疑,下一刻,就变了脸,一副温和之色看着她,苦笑道:“你这孩子,知道家里头找了你多少天吗,不是我恰巧就在孔家易馆做客,还遇不到你,易馆那种地方人多口杂,我派人引走你,不想这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下人会使了这办法,让你受了惊吓,回去我就好好罚他们。”

余舒要真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许就信了他这鬼话,然她本身就是个扯谎的能人,哪会看不出纪孝谷在糊弄她,眼珠子一晃,心里有了怀疑,却不说话,只是露出防备之态。

她心里有盘算,纪家要找她,余小修就在三觉书屋,传个话就是,可纪孝谷口口声称纪家找了她好些天,她却没从余小修那里听说了半句,这里头肯定有什么不对之处,且听听纪孝谷还会说什么。

纪孝谷看她脸色,叹一口气,道:“上一回打了你,撵你出来,是老太君一时之气,现在她老人家气过了,又可怜你孤苦无依,便命我找你回家来,前几日我见了小修,让他转告你,那孩子大概是还在气恼你当日挨打的事,竟是不声不响地跑了。”

余舒这下听出来了,余小修为了不让纪家找到她,这几天竟是没有去上学!真亏他每天早起出门,装模样去上课,这臭小子!

“现在好了,既然找到了人,你就喝小修一同回家来住吧,我给你们拨了一间小院子,往后会让家里待你们当正经小姐,不会再叫你们受欺负。”纪孝谷诱/哄道。

听着纪孝谷满嘴的鬼话,余舒一时半会儿还真难判断他葫芦里卖的哪种耗子药,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现在跑不了了,前后堵着,她真敢逃,纪孝谷就敢跟她翻脸,万一没逃掉被抓住了,他不一定就是现在这副和颜悦色的嘴脸了。

余舒假装犹豫了一会儿,试探道:“那我过两天就回去吧,我在外头给人干活,好歹要和人家交代一声。”

纪孝谷道:“在什么地方,我派人过去,你就不用去了,我看你在外头吃了不少苦头,赶紧回家去吧,你娘也甚是想念你。”

余舒暗翻白眼,翠姨娘会想她,那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那好吧,我现在就同你回去。”余舒心想,不论如何,先老实配合吧,总好过翻脸被他们扭送走,总之他们想像上回一样白打她,那是门儿都没有的。

纪孝谷松了口气,脸上迟迟露出了喜色,道:“小修是和你在一起吧,他在哪里,我让人去接他。”

余舒哪里会把赵慧的住处说出来,把头一摇,装起哑巴。

纪孝谷又问了几句,看她不说话,便猜到她心思,并不揭穿:“那就走吧。”

“先等等。”余舒转过身,往前走一步,就看见不久前还猛头追她的几个男人防备地后退了,显然是怕了她刚才那一记撩阴脚。

“钱袋还给我!”

纪孝谷找到了人,心情大好,也不计较余舒刚才伤了他一个护卫,手一挥命令道:“还给她。”

余舒扬手接过丢来的钱袋,掂了掂重,重新揣回怀里。

“走。”

一出了巷子,余舒后面就有人跟上,那个倒霉被余舒踹了一脚的护卫被一个同伴搀扶着,脸色发紫地盯着余舒的后脑勺,纪孝谷就走在前头,一前一后,是防着她跑掉。

走到街边,就见到马车,纪孝谷先让她上去,才跟着坐上,马车一行,驶向纪家。

一路无话,马车里,纪孝谷喝茶,余舒玩手指头,各自转着脑弯儿。

余舒回到纪家,连杂院的门都没看见,就被纪孝谷派人领到了南跨院的一个小院子里,一排三间屋,东边拐角还带个小书房,比曹子辛那个院子大上一圈,却远远谈不上什么别致和景观,倒是那墙头的杂草,透出一股冷情的味道。

“秋香,秋香快出来!”

领余舒来的婆子一嗓子喊到,就从书房里头钻出来一个丫鬟,矮头矮脑的,小跑过来。

“这就是你以后要服侍的余小姐,小心伺候了,别让主子落了单。”

“是、是。”

“余小姐,奴婢回去禀报三老爷,您先在这里安心住下,等三老爷上老夫人那里回报了,许会让你去见姨娘。”

“嗯,去吧。”

那婆子一走,余舒便扭头打量跟前这个比自己矮半头的小冬瓜,“你叫秋香?”

小冬瓜抬头,露出一张雀仔脸,唯唯诺诺道:“是…是。”

余舒拍拍她肩膀:“名字起的挺好。”

“谢、谢小姐,夸、夸奖。”秋香结巴道。

余舒脚一转,推开了正中那件屋子,进去找了张床,把鞋子蹬掉躺上去,枕着后脑勺,对跟着她进来的秋香道:“你去给我弄点水喝吧。”

“是、是。”

四周总算静下来,余舒盯着床帐沉思,她这会儿满脑子都盘桓着一个疑问——纪家为什么要费工夫找她回来?

别说是什么纪老太君怜悯,瞧她孤苦可怜,她敢打赌老太太现在都还记恨着她抓了他们家宝贝鱼的事,纪孝谷分明也不喜欢她,然而刚才在马车上,她看他浑身轻松,状似真的为找到她而高兴,不似作假。

明明撵出去了,又厌烦她,偏偏还要想方设法找回来,因为找到她高兴,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了——纪家有事用得着她。

尽管这个猜测有些可笑,但概率那是相当的高。

“会是什么事呢?难道是为了师父么”

余舒一骨碌坐了起来,从腰缝里抠出三枚铜钱,手心里搓了搓,静心凝神,掷在床上,看着两并两反的卦象,捂着脑门道:“搞什么,又给我来这一套,我不是问的姻缘好不好”

第九十一章 好说歹说

纪孝谷一回到家,就去了大院,纪老太君已经听过先前来回报的下人说起,知道余舒被找了回来,看见了三儿子,脸上少了平时的严肃,却还是不苟言笑。

“母亲。”

“人找回来了?”

“是。”

“把人看好了,别让她跑掉,再派个人去教教她礼节,免得她在薛家面前丢我纪家的人。”

“儿子知道了。”纪孝谷告退,先回自己院子,去了小西阁找翠姨娘。

“哼。”

余舒正盘腿坐在床上丢铜板,听见一声冷哼,扭头看了,就见门口站了个秀色的妇人,穿着石榴裙,樱桃比甲,鬓角挽着一支翠银的珠花,正拿着一双眼睛瞪她。

余舒见过翠姨娘的次数不超过五根手指头,对她最大的印象,就是这娘当得太理直气壮了,对待亲生女儿像后妈一样,简直是不可思议,要不是刘婶作证,她真一百个怀疑自己不是她亲生的。

踩着鞋子下了床,余舒做不出什么亲切来,就悻悻喊了一声:“娘。”

翠姨娘扭着步子进了屋,扫了一眼屋里头空荡的摆设,又哼了一声,上前一步,伸手戳向余舒脑门,尖声道:“你这死的孩子,跑哪儿去了,让人好找,不省心的东西,瞧瞧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余舒不设防被她戳了一下,指甲盖扎在额头上的感觉可不好受,眼看她又戳过来,忙侧头躲过去:“娘,纪家明明把我撵出去了,还找我回来做什么?”余舒自己想不明白,干脆就问了翠姨娘,多少想从她嘴里套点儿话出来。

翠姨娘没好气道:“老太君开的口,还不是你当初做贼办坏事,不然如何会挨打被赶。”

余舒坐回床上,“那时候我不知道那鱼那样金贵,一条鱼就值一条人命,现在我晓得错了。”

翠姨娘没听出来她的话外之音,心里还在埋怨余舒不懂事,上回闯祸害的她被纪孝谷冷落了好一阵子,近处端详这女儿,只觉得她除了模样还算乖巧,浑身上下就没有一处讨喜的地方,一想到薛家可能相不中她,白丢了一个攀富贵的机会,就一肚子的闷火:“你给我听好,你以前怎么作怪就罢了,从今天起你给我老实守着规矩,不许乱说话,敢跑了这门亲事,你看我怎么修理你!”

闻言,余舒一抬头,警惕道:“亲事?什么亲事?”

说起这个,翠姨娘就有些得意,抬了下巴道:“算你这丫头有运气,京城里的薛尚书家要同我们纪家联亲,看中了二老爷家的四小姐,怎奈四小姐的命格太高,薛家怕反过来不美,就想法子在四小姐嫁过去之前,先从家里头挑个命不好的姑娘,顶替四小姐的八字给那薛大少做个小妾,暂时压一压四小姐的气数,选来选去选中了你。”

“什么?”余舒猛地从床上站起来,两眼一瞪,惊的翠姨娘后退了两步才站稳。

余舒这下明白过来纪孝谷为什么在街上好声好气地把她哄了回来,又觉恼,又觉可笑,这纪家竟是要让她给那宝贝四小姐做替死鬼。

小妾,他们竟好意思把她一个被撵出家的继女送给人家去做小妾,还是个送过去冲喜的,纪家这群无耻之徒,还有什么缺德事是他们干不出来的!

“你大呼小叫什么!”翠姨娘捂着胸口,看着余舒一脸的火光,想起来之前在房里纪孝谷同她说过的担心,不由就变了脸色,狐疑道:“你、你不愿意?”

纪孝谷同她说起时,她还觉得他是白担心,她这个女儿她还是了解的,整整一个好吃懒做又贪慕虚荣的性子,能给那样的人家做小妾,只要她争气讨了那薛大少爷的喜欢,将来就是衣食无忧,荣华富贵,她怎么可能不愿意?

余舒沉了一口气,看着翠姨娘一副“白捡的便宜你不要”的神色,很不想对这身体的生母发脾气,只能耐性道:“娘,你想想看,果真是好事能轮得到我头上吗,且不说那薛家是什么样的人家,那薛大少爷是不是缺胳膊断腿,我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做妾进了他们家门,还是暂时顶替了四小姐的位置,会有多少人看我不过眼,我的日子能好过吗,将来四小姐嫁过去,我又该如何自处?娘,你以为这是福气,这分明就是个火坑没人愿意跳,纪家才推了我出去。”

翠姨娘被她说的一愣一愣,见女儿竟同她讲起道理来,还埋怨起自己,不由就气愤道:“你以为人家愿意挑你,要不是家里头只有你一个人八字贱命,这等好事哪能轮得到你头上!”

“好事?”余舒哭笑不得,看和这头发长见识短的亲娘说不通道理,就把眼一眯,沉声道:“那薛家同纪家联亲关我什么事,他们姓纪,我姓余,要送人做小妾,怎么不送他们自己家里的闺女,这风水摆件谁爱当让谁当去,娘最好是现在就去和三老爷说,让他们省了这个心。”

为了要计划进京去找玄女六壬书,她还有好多事要准备,哪有的闲工夫和纪家虚与委蛇,同偌大一个易学世家对上,她可能在人家眼里连个蚂蚁都不是,但他们真把她当成是任人刀俎的鱼肉,也得看他们吞不吞得下她这块硬骨头。

“你、你——”翠姨娘被她这几句话气的,脸都要歪了,“不识抬举!”

“对,我不识抬举,”余舒弯腰拾起来鞋子,套上脚,站起来整了整衣裳,扫了翠姨娘一眼,就往外走,等她出了屋,翠姨娘才急忙忙追上去“这死丫头,你上哪儿去!”

余舒头也不回道:“纪家早把我赶出来了,我又不是这家人,待在这里做什么,我要回去。”

“你——”

“你怎么不是这家的人?”

后头翠姨娘气急败坏,余舒走到院子门口,却被正往院子里进的纪孝谷拦下了,冷着脸问道。

余舒望着她名义上的继父,冷眼道:“三老爷莫不是忘了,三个月前我偷了老太君的八宝香鲤,被打了三十鞭子,老太君亲自开口把我轰出去,我一个姑娘家,身上带伤,流落街头,若非好心人收留,这条命早就活不下去了,试问你,我同你们纪家还有什么关系?”

听出她满腹怨气,纪孝谷脸寒下来,扫了一眼她身后面战战兢兢的翠姨娘,讥讽道:当初你娘求我将你们姐弟接进纪家,我可怜你们姐弟孤苦无依,就将你们接回来,供你们吃住,让你们去上学,这些好你都不念,只是因为你做错事,打了你一顿,又赶了你几天,你就什么恩情都不顾,还说你不是纪家的人,那纪家是白养了你们那些时日吗?

“三老爷这是要和我清算?”余舒点头,“那好,我与你算算,我和弟弟在纪家的吃住一起,稀汤烙饼,咸菜豆子,一天就算是二十文钱,一个月六百文,我们搬来纪家大半年,就算是一年整好了,这算下来是七千二百文,也就是七两二角钱银子,对吧?”

余舒一边算,一边从怀里掏出了之前被抢过一回的钱袋,在一堆铜板银角里摸出了一张对着的银票,抖开了,递给面色阴沉的纪孝谷,正色道:“您拿好了,这里是十两,多出来的给您当利息,只是您这回得记住了,我同纪家再没有一文钱的关系,我弟弟我自己会照应,从今往后他跟着我过活,不劳你们纪家操心。”

又扭头对惊慌的翠姨娘道:“娘,您要是往后在这里日子过得不合意,纪家容不下您了,就出来找我,您是我亲生母亲,生我养我,这一点是怎么都不能变的,我自当侍奉您终老。”

听这话,看着纪孝谷阴沉的脸色,翠姨娘哪里敢应承她,正要破口去骂,就听见“撕辣一声,纪孝谷把手里头那张银票给撕了,吊角的眼睛里露出让人胆寒的凌厉:“你刚才的话,我就当是没有听见过,你们姐弟两个人的名字都还在我的户籍下,你的婚事自然由我做主,你可以不听话,违背我的意思,不过下场,绝对不是三十鞭子那么轻易。”

说罢,他把手里撕成碎片的银票丢到余舒脸上,伸手指着她对翠姨娘道:“你领着她去一趟杂院看看,小修那孩子不听话,出去乱跑了几天,今天让人在街上遇见,刚才送了回来,我按家法打了他而是鞭子,这孩子不经打,见着血晕过去了,子不教母之过,往后他们两个再有什么差错,我就拿你是问。”

此言一出,翠姨娘和余舒同时变了脸,一个是吓的,一个是怒的。

“老、老爷”

翠姨娘还想同纪孝谷说什么,余舒已经青着脸跑了出去,守在院门口的护卫不需要纪孝谷的吩咐,便跟了一个上去。

纪孝谷看着还傻站在远处的翠姨娘,轻叹一声,脸色缓和,走上前去接了她微微发抖的肩膀,低头哄道:“吓着你了?别害怕,小孩子嘛,就是要教训才会懂事,放心,只要你这女儿老老实实地别给我惹麻烦,我又怎么舍得罚你。”

翠姨娘打了个寒颤,依在纪孝谷胸前,乖乖点了头,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却不敢落下来。

纪孝谷松开她,一出院子,就看见有个仆人匆忙忙跑向这边:“三老爷、三老爷,薛家来人到义阳了,老太君让你快过去商量着拜见呢!”

第九十二章 薛家来人

余舒满头大汗地跑回了杂院,还没进门就听到刘婶的哭声,屋门口站着同院的两个仆妇,悄悄议论着,谁都不敢进去。

余舒拨开她们进了屋,一眼就瞧见刘婶正弯腰在床边给昏昏沉沉的余小修抹药,一边擦,一边掉眼泪,口里“少爷少爷”地喊着,就是不见应。

她走上前,触目是余小修那瘦弱干柴的脊梁上被打的皮开肉绽,一道深一道浅,交错着黏糊糊的血迹,当时就让她气红了眼睛,握起了拳头,牙齿咯咯噔噔地响着。

她挨过这打,当然就清楚这鞭子落在身上的疼,她一个大人尚且疼的哀声求饶,小修一个孩子怎么受得了这毒打?

纪家!

余舒咬着牙在心里念了,发红的眼睛里闪着森森然的狠戾,她自己唉了打受了辱,尚且能忍下来,但是他们不该动她弟弟,他们不该打余小修,纪家想要这样恐吓她就范,那她绝对会让他们知道后悔。

昏迷中的余小修似是做起了噩梦,紧皱着眉头,汗珠从额头落在眼皮上,一只手揪住了枕头,痛苦地呓出声:“姐”

余舒心里头疼的要死,侧身坐在床边上,一手去摸他发烫的额头,一手拉住他捏死的拳头,垂下眼睛,温声哄着:“小修,姐姐在,别害怕,姐在这里”

黄昏的时候,纪家突然接到了消息,京城里的学家来了人,已经进了义阳城,落脚在城东的一座别馆,薛家只派人把消息送到纪家门房就走了,连来的是什么人都没讲。

薛家比预计中早到了一天,这可让纪家一时手忙脚乱,聚在一起商量着怎么先去拜见一番。

“娘,我们几个兄弟都过去吧,还不知薛家来了什么人,去的人少 了,莫叫人以为怠慢。”老大纪孝寒提议。

纪老太君看看几个儿子,思索道:“这样,快派人去县衙请你们妹夫,老二和老三去,老大…留在家里。”

纪老太君有自己的考量,他们毕竟是义阳城有头有脸的世家,三个儿子全都过去了,未免显得太过矮人,留下长子在家,换了县令女婿去,意思一样到了,却不会觉得窝囊。

“你们两个,有你妹夫在,切莫多说了话,让他察觉什么,还有,薛家人若是问起星璇的事,不要随便答应,过两天我就派人送星璇回京城去。”

纪孝谷道:“娘您放心,我和二哥会仔细。”

“天快黑了,早去吧,我在家里等你们消息。”

* *

紧赶慢赶,纪孝春纪孝故和马县令赶到薛家在义阳城的别馆时,天色还是黑了。

门头上挂着圆滚滚的五福明灯,黑漆漆的大门紧闭着,使小厮上前去敲了门,三个义阳城里跺跺脚就能抖地的人物,如今却站在门外头,有些紧张地等候着里头动静。

过了一晌才有人来应门,听说三人身份,没立刻放他们进,而是又进去禀报了一回,才引他们进门。

这座别馆只有纪宅一个跨院那么大小,却到处都点了灯笼,明晃晃的一条路,屋檐树下,好似蜡烛不要钱一样,路上静悄悄的没有人声,纪孝谷先动了心思,客气地向那引路的仆人打听:“这位小兄弟,请问来的是哪位大人?”

纪家之前做过功课,通过纪老太爷寄回来的书信,对薛尚书府上的人事有一定的了解,在薛家做事的几位总管,身上都有官职,纪孝谷才会有此一问。

仆人不冷不热地答道:“是二总管。”

二总管,纪家两兄弟同时在心里暗叫了一声苦,这薛家二总管,原是薛老尚书带兵时候的一个部下,姓徐名力,现年四十六岁,据说为人严苛,是个软硬不吃的主。

“到了,二总管就在里头等候三位,小的告退。”仆人把他们领到一间屋子门外,就拎着灯笼走了。

三个人整理了衣裳,听到里面一声响,前后脚走进去,屋里明亮,左右都立了银脚高足灯,罩着圆柱形的黄色纱衣,堂上端做着一个中年人,鼻直口方的国字脸,看起来便是那种不好说话的人。

“见过徐总管,”纪孝春先上前开口,作揖见道:“在下纪孝春,乃是纪家行二,这是舍弟孝谷,这是妹婿,也是本城县令,马亭献。”

纪孝谷和马县令上前作揖:“徐总管。”

徐力等他们礼罢,才站起身,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三人,落在了纪孝春身上,“你就是纪家四小姐的生父?”

纪孝春赶忙答道:“是,正是在下。”

徐力道:“听闻纪四小姐一个月前回乡探病,现在可还在府上?”

纪孝春按着事先准备好的话答道:“还在家中逗留,不过她母亲身体已妥,过两日就会送她回京。”

“纪小姐孝心有加,我们老爷最喜孝道之人,”徐力若有所指地夸了一句,又转头面向纪孝谷:“信上说,要先从你们纪家送一位小姐给我们少爷做妾室,为你们四小姐嫁人铺路,便是选的令嫒吗?”

纪孝谷低头道:“正是小女。”

徐力眼里一闪而过嘲色,道:“你们纪家倒是和睦,兄弟之间没有京城那些人家的勾角。” 兄弟两个是都听出他话外之言,只能赔笑,徐力却突然又问道:“令嫒今年几岁?”

“已过十五了。”纪孝谷说的是余舒的年纪。

“比我们大少爷小上四岁,”徐力道,“叫什么名字?”

纪孝谷侧头看了一眼纪孝春,犹豫着回答:“叫…余舒。”

“余舒?纪余舒?”

纪家两兄弟互看了一眼,老三苦笑道:“不瞒徐总管,我那女儿是个继收的,因她母亲坚持,我就没有给她改姓,而是随了她生父姓余。”

说完话,三个人就屏气等着徐力发难,不想徐力只是皱了下眉头,“哦”了一声,好似是不是亲生的女儿,并不是那么重要一般。

“老徐,谁来了?”

一道男声在外头响起,纪孝谷三人就见到刚才还对他们不苟言笑的徐力,一偏头就换了神色,额头微低,快步从他们身旁走过去。

“大少爷,是纪家的人,纪家二老爷、三老爷,还有本城的马县令。”

大少爷?薛家大少爷?!

纪孝谷和纪孝春一阵错愕,急忙扭头,就看到门口处,徐力躬着腰,正在同门外一个人说话,因屋里头灯光明亮,外面的灯笼只能照出个模糊的人影,一身月白色的纱衣,背手站在台阶下,正看往屋内,那看不见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叫三个加起来都有百岁的男人莫名地紧张了一下,尤其是他们随即又听到了一声若有似无的冷哼。

“哼。”

“大少爷?”

“赶了几日路,我累了,没什么事就送客,有事就让他们白天再过来。”

“是。”

留下一句话,那台阶下的人影便转身走了,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有和屋里的人打,难为纪孝春和纪孝谷平日受惯了周围的阿谀,这一盏茶的工夫,就连吃了两回瘪,偏因对方的身份,不敢怒也不敢言。

徐力送走来人,转回屋子里对三人道:“天色不早了,三位请先回去吧。”

纪孝春问道:“方才那位便是贵府的大少爷吗?”

徐力点头,又恢复成不苟言笑的样子:“大少爷脾气不好,这几日路上没休息好,三位见谅。”

说着客气话,脸上却一点客气都没有,纪孝谷三人怎会当真,就顺势借了台阶下,纪孝春还想问一问,为什么薛家大少爷会在这里,却被纪孝谷悄悄拉了拉后背,看见徐力一副抬手送客的姿势,就把话咽了回去,引言告辞。

徐力把他们送到院子门口,就让下人领路,自己折了回去。

三人坐到马车上,离开别馆,才露出了不满:“呼,薛家真是好大的气派,外面传说的一点不假,一个总管在妹婿你面前,都端着架子,简直是目中无人。”

听着纪孝春的话,马县令笑笑不语,他身在官场,人情要懂得多得多,因而并不觉得薛家过分,反倒以为正常,果真平易近人,那才叫奇怪。

纪孝谷的主意在另外一件事上,他脸色古怪,还有些未消除的惊讶,“那薛家大少爷怎么会一起来了?”

这一趟薛家来人,是为商谈婚事,据说还带来了相师和易师,来一个总管是应该的,但薛少爷亲自来,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难道是特意跑来看星璇的?”纪孝谷怀疑道,“方才徐总管不是也问了星璇是不是在家。”

“星璇说没见过那薛家大少爷,既然在京城里都没有见,跑到这里来见什么,”纪孝春摇摇头,担心道,“我看那薛少爷对这桩亲事似有不满,莫不是他们看出——”

“咳,”纪孝谷咳嗽一声,打断了他二哥的话,看了一眼马县令,苦笑道:“人家薛家想要娶的是星璇,我们硬是先塞了个人过去给他做妾,还是个贱命的女子,换了是谁怕都不会高兴。”

纪孝春意识到方才差点多说了话,讪讪一笑,闭上了嘴。

第九十三章 权宜之计

余小修挨打后,就发起了热,纪家连个大夫都没有给找,余舒被纪孝谷派人盯着出不去,就使刘婶避开人到长门铺街上去请贺芳芝。

傍晚的时候,贺郎中跟着刘婶赶到了纪家的杂院,因他之前就给重伤的余舒看过病,后来又一直上门为赵慧诊治,故而对余舒姐弟两个的情况有几分明了,如今见到余小修好端端被打成这样,腹中虽有疑问,但还是先看了余小修的伤势,打开随身的药箱给他换了外敷的药膏,又开了内用的药方。

余舒没有多解释余小修挨打的事,让刘婶到门口守着,给贺芳芝鞠了一躬:“贺郎中,我和小修这样,眼下是出不去纪家了,但我慧姨尚在病中,只靠邻人照料,我实难放心,还请您走一趟,帮我向慧姨报个平安,暂代我照拂她一二,余舒不胜感激,来日必报您恩情。”

贺芳芝听闻过余舒的事,知道她同赵慧本无亲戚,却在危难时不舍不弃,对这孩子的重情重义本就欣赏,见状,只是一犹豫,便伸手虚扶她:“快起来,我答应你就是。”

余舒没让贺芳芝告诉赵慧说余小修挨了打,只请他寻个借口,安抚了赵慧,又将身上所剩不多的银两全拿出来相赠,贺芳芝拒不接受,最后余舒只好只给了他这次诊金和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