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晚上,余舒想了很多,包括下一个法则要针对什么,如何一点点教导余小修现代数学知识,还有…怎么样换一种方式教训纪家。

她不是睚眦必报,却是有仇必还,纪家屡次作难,欺辱摆弄她姐弟,就好像是一根骨头梗在她喉咙上,让她不吐不快,无论如何她这小心眼都咽不下这口气。

打那天余舒从薛家别馆回来,平安无事过去了三天,纪家因为前日遭了贼偷,闯入大院,登堂入室,纪老太君大发雷霆,整个宅子都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

反观别馆那边,动静全无,纪老太君消了火,才猛然想起这件正事,正打算让儿子带着余舒登门去见,薛家却先来了人。

这天早上,徐力亲自带了随仆,登门拜访,消息传到内院,纪老太君忙使唤了在跟前听早训的次子和三子去接待。

怎知道,这头纪老太君喝着茶,眼皮直跳,那边纪孝春纪孝谷见到徐力,对方委婉地表达了自家大少爷同纪家小姐八字不合,命理不称,强求不美之类言谈,听得纪家两位老爷脸色渐变,最后才提出来,早先提议的两家婚事,就此作罢。

第一百零五章 都撵出去

徐力走了,纪孝春和纪孝谷面色沉重地回了后院,纪老太君正等着听好消息,哪想到会是这种情况。

尽管一开始,他们就是存着拖延时间的打算,既不拒绝薛家的订亲提议,也不急将纪星璇嫁过去,京城那里还等着七皇子的消息,可真被薛家一脚踹了,那感觉就另当别论了。

纪老太君听两个儿子将薛家徐总管的原话学了一遍,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忍不住气,拿拐杖敲着地面,气声道:“推辞,分明就是推辞!这薛家,当初说要订亲的是他们,现在反悔的也是他们,是仗着家大业大,就拿我们逗趣吗,我们纪家虽比不上京贵,好歹也是义阳城里头数一数二的人家,哪容他们这样戏弄!”

纪家三位老爷在下头听着纪老太君发火,虽也恼怒,但更多的是无可奈何,三人都知道纪老太君现在说的是气话,薛家门庭的确高,皇亲国戚,能攀上了就是攀上了,攀不上还能真的去找人家评理不成?

纪孝春看纪老太君发泄的差不多,才开口劝道:“母亲,这薛家的亲,不成就不成吧,还省了麻烦呢,我们家星璇是有紫金命相的女儿,该是配上皇子王孙才最合宜,等日后星璇在司天监占得一席,有那薛家后悔的时候。”

“对,”纪老太君握着拐杖,哼声道,“那薛家瞧不起咱们,我还嫌他们家的公子配不上我们家星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七皇子可是赠过星璇玉如意的,孝寒,你这就修书一封给你爹,把这边的事告诉他,免得你爹不知情,再同那薛尚书虚以委蛇。”

“是,母亲,儿子这就去办。”

纪孝谷这边倒是想起来另一件事,看了纪老太君脸色,开口道:“母亲,既是同薛家的亲事免了,余舒那丫头该如何处置,是要继续留她在府里?”

纪老太君皱眉:“你是说那贼丫头?还留她做什么,难不成要当小姐养?直接撵出去,免得坏了我们家的风水。”

纪孝谷迟疑道:“薛家的人还没走,我们就撵走她,万一叫他们听到了什么,会不会让他们多心?”

纪老太君冷哼一声,“那薛家有愧于我们在先,还好意思找我们说理不成,就是让他们知道了又如何?”

纪孝谷虽觉不妥,却不好在纪老太君的气头上和她争辩,应了一句“母亲说的是”,转身出去,到门口,又被纪老太君叫住“等等,她下头不是还有个弟弟,上一回跑出去几天没有回来,既然不愿意呆在纪家,就一起赶走,省得眼烦,身上不流一滴我纪家的血,还白吃着我纪家的米。”

余舒今天早上睡醒,就用六爻给自己卜了两卦,一卦是问她给人做妾之事,从卦象上不同前几日的显示,她猜到薛家今天会来人,一卦是问她离开纪家之事,卦象竟给了个大通,叫她早起就左眼皮直跳,干什么都集中不了精神。

结果太阳升起来后,小院子就来了人,是三老爷院子里的管事,转告了纪孝谷的意思,让他们姐弟两个收拾东西,今天就离开纪家,却不提薛家早上来人退婚。

不同于刘婶的慌张和秋香的无措,余舒和余小修两个人在心里头暗爽,巴不得早点离开这破地方,前者又要考虑另外一件事:“这位管家,我还有事求见三老爷,能不能有劳您带我过去。”

“三老爷事忙,哪有空见你,有什么事就说,我代你转告。”

余舒正色道:“是要紧事,得当面说清楚了,劳烦管家一定带我去一趟。”

这三房里的管事看她神色紧张,稍作迟疑,便示意两个随从留下来,盯着不让余小修乱拿屋里的东西,领着余舒走了。

因为薛家早上来人,纪孝谷今天没有出门,正坐在书房看城里商行的帐本,听到下人禀报,皱了皱眉头,才让人把余舒领进来。

“三老爷。”余舒很能在纪孝谷面前装恭敬,尽管心里头对他这个欺凌弱小的大男人不齿。

“你有什么紧要事?说来我听听。”

余舒低头道:“敢问三老爷,您让人撵我们姐弟两个走,那同薛家的婚事,是不是不作数了?”

纪孝谷“哼”一声,“不该你问的不要问,你早先不是很有骨气,不愿吃我纪家的白饭么,现在让你走,你还有什么说的。”

抬头观了一眼他眉间气郁,余舒十拿九稳薛家同纪家的婚事告吹了,想到早晨卜那一卦大通,心中有了底气,便道:“既是这样,还请三老爷将我姐弟两个人的户贴归于我,我们既不是这纪家人,当然就不好白挂在纪家名底下,不然日后在外头惹出了什么事,没得给纪家污黑。”

她要走,就得干干净净地走,不能再留下把柄,那户贴就相当于是大安朝百姓的身份证加户口本,有了那东西,才能买房置产,成家立业,不然就是个游民。

今日卦象大通,余舒猜不定纪孝谷的心思,却敢赌一赌运气,此事顺利。

纪孝谷冷眼看着余舒,何尝猜不到她此时几分心思,是想同他们纪家脱个干净,要在平日,他怎能随了她的意,可余舒最后一句话,却是说动了他,眼前这小姑娘,年纪不大,却是个能惹是生非的东西,真叫她在外头胡来,败坏他纪家名声,得不偿失。

反正这姐弟两个离家孤苦,纵是能偷些钱两营生,成不了什么气候,他不需要户帖,他动动手也能拿捏他们。

这么想着,纪孝谷便拿了主意,当即站起身,进到后室,取了藏在书柜里的匣子,从一叠户贴里面,找到了两份,拿出去,丢在余舒面前,不忘警告一番:“从今往后,你们再不是纪家的人,出去说话做事,要敢打着纪家的名头,被我耳闻了,我不会轻饶你们。”

余舒捡起了她和余小修的户贴,确认了上头的名字、花章和手印,心情有些激动,以前她不知道这东西的重要性,被撵出纪家还以为就同纪家没了关系,白叫纪孝谷拿捏她一回,这下可好,不光是她的,连余小修的都一并要了过来,还以为要费一番周折,没想到会这样顺利。

将两张户贴贴身放好,余舒抬头看着坐在书桌后的纪孝谷,道:“三老爷,我同小修离了纪家,心知再难回返,离开之前,想请三老爷叫我们姐弟同娘亲见上一面。”

这句话纯粹是说个场面,余舒压根不相信纪孝谷的为人,因她和余小修之故,翠姨娘肯定会备受冷落,不过这样也好,就翠姨娘那个脑子,实在不适合生活在勾心斗角的后院,让她不得宠,日子过的反而安稳。

纪孝谷尚且有几分假仁义,闻言没做难为,挥手道:“收拾好了东西,就让人带你们去吧。”

余舒和余小修去见过了翠姨娘,母子三个难得同聚一堂,却无亲子之乐,翠姨娘听到了他们要离家的消息,劈头对着余舒就是一阵痛骂,却不敢张口说要挽留余小修。

余舒对她的骂声充耳不闻,等她骂够了,才借口要与生母说私话,把她房里的丫鬟巧穗支出去,转头拿了五十两的银票,递给了翠姨娘,看着她拿着银票目瞪口呆的样子,道:“这是我和小修孝敬娘的,您也别问钱是哪里来的,收好了日后备用,我和小修今日离了纪家,就同这里再没了关系,然娘还是纪家的人,得恪守本分过日子,这里没有外人,我且同娘说了,您心里有数,就莫去三老爷耳边学,当记得上回您被诬陷,差点被赶出家的事——若日后这纪家容不下您,您出来了,找不着我们姐弟,就先寻个落脚之处拿着这笔钱安生过日,我们听到了消息,定会去寻您。”

说罢,就拉着眼红红的余小修给翠姨娘跪下了,磕了几个头,代替前身做孝道,也为安稳余小修的心。

“你们…你们”到这份上,翠姨娘也顾不上骂了,两眼一抹泪,哭哭啼啼地拉住了余小修,对余舒道:“你要好好照顾你弟弟,要敢亏了他,饿着冻着,我都饶不了你。”

余舒头见她露了为人母态,听她说什么就应什么,最后趁她哭得起劲讨了她的生辰八字,一直到外面有人催了,才拉着哽咽的余小修离开。

护院前头带着,余舒搂着余小修肩膀,拿袖子给他抹了抹眼泪,温声道:“日后就跟着姐姐过了。”

余小修哭了十几步路,擦擦鼻涕,使劲儿地“嗯”了一声,抓牢了余舒的手。

其实没什么好收拾的,衣物还是来时穿的那两件,多的就是一兜纸册子,外加金宝一只,护院查查屋里,问过秋香没少什么东西,就遣着他们姐弟俩从后门出去,只有刘婶一个人跟着去送。

六月初里,正午的太阳躲在云后头,姐弟两个手牵着手,带着一只小老鼠,离开了义阳城易学纪世家。

这时候还没有半个人知道,纪家是真正放走了什么东西。

第一百零六章 后患

余舒领着余小修出了纪家的大门,理所当然是先去赵慧家,路上姐弟俩还商量着:“姐,我们上京城去,慧姨和我们同去吗?”

“慧姨病情刚好转,不宜舟车,我留下钱两,让胡大婶和贺郎中帮忙照拂,过个一年半载,待她身体好利索了,再看她那时意愿。”

“嗯,贺郎中真是个好人,哦,还有曹大哥,他们都是好人。”

余小修突然提起曹子辛来,余舒愣了愣,沉默下去,没接他的话,抬眼就到了赵慧家门前,余舒上前去敲门,却发现门头上竟然挂着一把锁。

“姐,怎么锁着门啊?”余小修奇怪地扭头问余舒。

余舒摇摇头,面上有些担忧,抬手敲敲门,喊了几声,没听到人应,却把隔壁的人招出来了“小余?”

余舒扭头,就看到胡大婶手拿着菜dao站在门口,见到他们姐弟,很是惊讶,慌张小跑过来,迎面道:“你们这些日子上哪去了,知不知到前几天出了大事,贺郎中打伤了人,被衙们来人抓走了!”

余舒神色一凛,余小修紧张道:“贺、贺郎中被衙门抓了,那我慧姨呢?”

缩在余小修挎包里睡觉的金宝被他们吵醒,不安地抓了抓袋子,却没人理它。

“你们慧姨——唉!”

“胡大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余舒又怕又惊,怕的是赵慧再有什么不测,惊的是她那晚得了祸时法则,明明就拿赵慧的八字推算过,并未得知她近日有灾,为何还是会出事?

“咱们到院子里头说,走。”

中午做饭的时候,巷子里有几家出来倒水,已留意到这边动静,胡大婶拉着余小修,推着余舒进了她家院子,将门一关,背过身来开口道:“前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晒衣裳,就听到隔壁闹哄哄,过去一瞧,你慧姨家门大开着,屋子里正在吵闹,摔桌子砸凳子的,不知发生什么事,过会儿就见贺郎中轰了一男一女出来,那女的凶蛮,上去就抓头发咬手的,贺郎中和那男人打成一团,不知怎么就伤到了人,见了血——当天下午衙门就来人,把贺郎中给抓了,你慧姨跌跌撞撞追去,昏倒在门外头——”

“那她现在人在哪儿?”余舒忍不住插口。

“对啦,正是要和你说这个,”胡大婶把菜刀往竹筐里一放,拉住余舒的手道:“那天衙门来抓人时,巷子里还来了位老爷,在旁看了热闹后,就打听你来着,说是你在外头做活的东家,听闻了你慧姨的事,就把你慧姨带走了,说是怕她孤身一人,有人再寻她麻烦,还要我转告你,等你什么时候回来了,就到那个泰、泰什么商会去找他,哦对,他说他姓裴。”

是裴敬!

余舒心里清楚了个大概,那天闯到赵慧家的定是她以前订婚的那户人家,没想到这群无耻之徒还敢找上门,幸而贺芳芝当时在场,没让赵慧落单,不过他却因伤人被抓,受了无妄之灾。

眉头一紧,余舒对胡大婶道了谢,就拽着余小修匆匆离开。

余舒和余小修在长门铺街上租了辆马车,直接赶到了泰亨商会总馆,一进门就听到行胖子的大嗓门:“哟,这不是阿树吗,这些日子你都跑哪儿去了!”

行七正坐在堂门口喝茶,余舒一进来就瞧见了,抬手冲她招了招,余舒拉着余小修走过去:“行掌柜,裴先生在吗?”

行七见她满头大汗,心中几分了然,便站起身道:“没在着,走,我带你上他家找去,你那位姨母也在那儿。”

看是行七也知道了事情,余舒没多问,就和余小修跟着他在门前等了车,从城北坐到城西裴敬家里。

裴敬家也是一幢大宅子,门前有护院,显然是认得行七,门房没做阻拦,有仆人进去通报裴敬,行七就熟门熟路地带着余舒到前院客厅去等。

裴家是商贾,或许宅子不比纪家大,但这庭院景致却分毫不差,余舒此刻无心欣赏,在客厅里坐了会儿,就干脆走到门前去等。

仆人摆茶上来,不多会儿,余舒就瞧见游廊转角,穿着一身闲散的豆青罩衫的裴敬正往这边走来,还没到跟前,余舒便施礼了:“裴先生。”

裴敬就站在门口,上下打量了余舒一遍,指着屋里道:“先进去去坐把,我有话问你,你姨母正在休息,有我夫人陪着,不打紧。”

“是。”余舒跟着他重进了客厅,行七见他来了,便起身道:“你们慢着说,我回商会去。”

余舒道:“多谢行掌柜送我来。”

行七摆摆手走了,裴敬看看余小修,“这是你弟弟?”

“嗯,他叫小修,”余舒拉过来余小修给裴敬行了礼,裴敬摸摸余小修的脑袋,招了个丫鬟进来,指着门外道:“我同你姐姐有话说,你跟着她上院子里头去玩一会儿,好么?”

余小修看看余舒,见余舒点头,就拍了拍袋子里乱动的金宝,乖乖跟着那大丫鬟去了。

余舒方才听到裴敬对余小修说话,就知道他发现了自己的女儿身,并未露怯,只在余小修出去后,才对裴敬歉然道:“之前隐瞒裴先生,情非得已,还望先生海海”

裴敬看上去并不生气,很能理解道:“出门在外,有防人之心是对的,何况你未曾骗我什么,反倒是帮了我不少忙。”

余舒见他不计较,就放了心,正打算开口询问,就听裴敬道:“你那慧姨的事,我派人打听过了,多少知道一些内情,她惹上那户人家,是城西已故的窦员外家里,这窦家本身在义阳城算不得什么,可他们同城东易学纪家却是有大关系,那纪家二老爷的夫人,要喊窦员外一声亲舅舅,窦员外早几年去了,留下长女窦虹掌家,她还有个妹妹叫窦露。”

“给你那慧姨看病的郎中,打伤的就是这窦露的夫婿,据说人的腿是断了,昨天递了状子到衙门去告这郎中行凶伤人,衙门开堂审案,那郎中拒不认罪,被打了板子重关进牢里,等着日后再审,像这样的官司,吃到了少说是要判个五年。”

听完裴敬这番讲述,余舒脸色一阵难看,没想到事情会闹到这么大,没想到这里头还会同纪家有关系。

裴敬讲了半天,喝了口茶,叹气道:“按本说我找找门路,好歹能帮他说轻个一年半载,但这窦家同纪家有关系,纪家呢,那马县令的夫人就是纪家小姐,叫我如何去讨人情。”

“先生能将我慧姨带回家中照拂,我已感激不尽。”余舒向来不是得寸进尺之人,裴敬能暂时收留赵慧已是还她人情,没道理再去搭救贺芳芝,但贺芳芝是因赵慧受累,如今吃上了官司,她是不能坐视不理的。

“我把这些都和你说了,是想告诉你,那窦家在外头的名声不怎么好,出了这事,就算把人告进牢里,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若找到你那慧姨,肯定还会为难,你就先在我府上住着,避避风头吧。”

余舒想想,如今也只有先这样,安顿下来,再想办法,救贺芳芝。

裴敬带了余舒去后院找赵慧,刚走到房间门口,余舒就听到里头哭声凄然,正是赵慧“求夫人让我走吧,我待在这里,那孩子肯定是要找过来,我实在是不忍心再拖累她,你不知,我这一条命都是靠她捡回来的,吃药看病花了几百两银子,几百两银子啊!你说她从哪儿弄来,偏还瞒着我,不和我说,再没见过这么情义的孩子,被她知了近日之事,定是不会罢休,要为我强出头,可这哪里是她管得了的事,夫人就让我走吧,求求你”

屋里又有另一道女声在宽慰:

“妹子,你这样子,走了要去哪儿呢?”

“是我祸累郎中,那窦家寡廉鲜耻,当年欺占我家财,如今又逼得我走投无路,牵连旁人,我要去衙门告他们!便是舍了这条命,我也要去讨个公道!”

“哗——”

余舒猛地把门推开,一眼就看到床边下,头缠白纱,清瘦得可怜的赵慧跪坐在地上,面容缟白地拉着一名中年妇人的手哭求着,心下一恸,大步上前去,蹲下身抱住她一身骨头。

“慧姨。”

赵慧有什么错,她勤恳、善良又老实,这么好的人,怎么就没有一条好命!

偏那些无耻之徒,丧尽天良,活的比谁都逍遥自在!

“小、小余?”赵慧呆呆被余舒抱着,过了片刻,才慌忙推开她,手忙脚乱地去擦眼泪,低着头道:“你、你怎么来了?”

余舒看赵慧还想遮掩,心里愈发难受,伸手扶她起来,同一旁的妇人一起,将她缠回到床上坐着,不等赵慧再开口,便先声道:“慧姨,贺郎中的事我都听说了,您别担心,咱们一起想想法子,好吗?”

闻言,赵慧浑身一僵,抬头苦笑道:“你这孩子,说的什么傻话,哪里轮得到你来想法子,你不是回家去了吗,怎么又跑出来了?”

心知她是在转移话题,余舒翻了袖口去擦她眼泪,轻声道:“我又被撵出来了,和小修一起。”

第一百零七章 恩义双全

裴敬和裴夫人体贴地离开,留下余舒和赵慧在房里说话。

余舒给赵慧背后垫了枕头,拉好被子,才握着她的手,开口问道:“慧姨,你仔细和我说说,那天到底是怎么回事,贺郎中到底怎么打伤的人?”

赵慧不想余舒再牵扯进去,便推着她的手道:“你别问了,这事和你没关系,你千万别要惹祸上身。”

“慧姨,”余舒板脸道,“现在不是您出了事,是贺郎中出了事,算起来是我托付他去照顾您的,怎么会同我没关系,您知不知道,这案子要判下来,贺郎中就得被囚上五年,可不是五天,您现在和我说清楚,我才好想尽快想办法啊。”

赵慧一惊,神情变得犹豫不定。

余舒又添一把火:“您要是不和我说,那我现在就出门去找那窦家说理,最好是让他们打上我一顿,我也上衙门告去。”

“别!”赵慧一下坐直了身子,紧张地拉着余舒的手,“小余,你别胡来。”

“那您就快和我说。”

“你”赵慧无奈地看着余舒,把那天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余舒听得冷笑连连。,真不愧是亲戚,这窦家比起纪家的无耻,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个月前赵慧被窦露在街上伤了,对方怕出了人命,就慌张躲回了家里,如今风头过去,出去打听到赵慧没死,就怕赵慧好了以后会去告他们,便先上门去威胁。

“贺郎中刚巧在场,见他们对我言辞羞辱,就与他们争执起来,窦露泼辣,一言不合就要到床边揪扯我,被贺郎中推了一下,摔在地上,她男人就不依了,砸了屋里的桌凳,同贺郎中打起来,郎中怕伤我,就推搡他们出去,等我赶出去的时候,人已见了血,那男人的腿不知怎地就断了——”

“等等,”余舒插话,狐疑道:“为何是不知怎么断了,不是贺郎中打的吗?”

赵慧摇摇头,脸上亦是迷茫:“他们走后,郎中和我说,他也不知怎么伤到了那人,就把人的腿给打断了。”

余舒皱眉,这事听起来蹊跷,难道是他们诬赖了贺郎中?

“都怪我不好,早知道他们还会找我,就该躲到别处去,郎中就不会为我”赵慧神色黯然道。

余舒没去安慰她,现在这情况,是有口说不清,窦家咬死了是贺郎中行凶伤人,马县令又是他们一伙的,即便贺郎中现在不认罪,怕也会被屈打成招,就像是当年赵慧被冤枉骗婚,那窦家强说她面相和八字不合,还找来易馆作证脑中灵光一闪,余舒摸了摸下巴,正色去问赵慧:“慧姨,你还记不记得,那窦家当年冤枉你时,找的是哪家的易馆作证?”

赵慧看看她,小声道:“是…是纪家。”

“啪”地一声,余舒拍了下大腿,猛地站起来,赵慧被她吓了一跳,紧张问道:“小余,你怎么了?”

余舒道:“我记得您说过,这义阳城里,还有位当年送你到义阳城来的管家,这些年可同他还有联系吗?”

赵慧摇摇头,余舒正要郁闷,就听她接着道:“虽然没有联系,但我知道他就在长门铺后面街上开书铺。”

余舒大喜过望,心里隐约有了一个主意,转过身,搓着手掌来回在屋里走动,攒起眉头,仔细地想着。

裴敬和夫人秦氏回了卧房,已过当午,裴敬素有午休的习惯,今天更没什么精神,秦氏帮他褪下外衫,夫妻两个并肩在床上躺下了。

秦氏见裴敬愁眉不展,就劝道:“你莫要跟着心烦,我晓得你很喜欢那孩子,想多帮衬她一把,但这种私事,我们能帮就帮,帮不了那也没法子不是,难道真还能为了他们,去惹罪不成,那窦家你是不放在眼里,但是他们背后头还有纪家靠着,这事,实在不当我们多管。”

裴敬点点头,道:“夫人说的是,就先让他们在府上住下吧,你回头过去劝一劝那赵慧,叫她看开点,免得阿树跟着她做出什么糊涂事来。”

秦氏喏了一声,转而感慨起来:

“说来,那赵慧也真是够命苦的,好好的一个千金小姐,落难至今,唉。”

“哦?夫人听她说了什么吗?”裴敬只查到赵慧是因为多年前骗婚,同窦家结仇,却没去了解更多。

秦氏道:“那赵慧本是盐州一户商贾之女,早先同窦家订亲,后来她父母早丧,就丢了她一个人下来,临终前托付管家把她送到义阳夫家——”

“嘶,夫人说她是盐州人?”裴敬听秦氏打了个开头,心头一动,想起了什么,打断了她的话。

“是啊,有何不对?”

“无事,夫人继续说。”裴敬心道或许自己多疑了,哪有那么巧的事。

秦氏怪瞧他一眼,继续讲了赵慧的故事,说到那窦家死了兄弟,就无耻地诬告赵慧骗婚,找来易馆证明她议亲时候送去的八字是假,侵占了孤女家财时候,有几分义愤填膺,最后说完,又唏嘘道:“可怜她孤身一人,嫁妆被占,沦落至今,好不容易日子过得安稳些,又生灾祸。”

“个人自有命数罢了。”裴敬伸长手去端茶几上的小壶,给秦氏倒了一杯水。

“是啊,”秦氏将手轻搭在裴敬胸口,道:“敬哥你当年落难异乡,险些一蹶不振,不是得了那好心人救助,怕也没有今天。”

裴敬眼神忽有几分黯然,拍拍她的手,心思一转,随口问道:“那赵慧家乡就再没别的什么亲戚了吗?”

“说是不知,要不你帮着去打听打听,她先父姓赵,老人家据说当年也是一方善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敬称一句‘赵善人’。”

“啪嗒”一声,裴敬手里的被子掉在床槛上,摔在地上碎成了几瓣。

“敬哥,”秦氏惊的忙起身来,就见裴敬两眼通红,嘴唇颤颤,几欲落泪。

赵慧看着余舒在屋里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丢魂一样,足有一刻时候,心里担忧,喊了她几句都不见她反应,不觉放大了音量:“小余!”

余舒回神,转头看到赵慧忧色,忙走过去重在床边坐下了。

赵慧捉住她手:“你刚是怎么了,可别吓我,想不出法子,也别急坏了脑子。”

余舒摇摇头,抿了下嘴唇,道:“救贺郎中的法子,我想是有了。”

赵慧先是一喜,后又疑道:“什么法子,你说。”

“我也不确定这样能不能行,得要再找懂得律法的人问问清楚,唉,”余舒烦闷地抓抓头发,她心里有数,奈何人力微薄:“此事我一个人是做不成的,若是裴先生肯帮我——”

“若是我肯帮你,你当如何?”

门外响起一道人声,余舒和赵慧惊了惊,转过头,就看见门外有道人影,余舒忙起身走到门边,将门拉开一半,就见裴敬站在门外头。

“裴先生?”

裴敬看看她,就站在门外,询问屋里的人:“赵小姐,可否告知在下令尊名讳。”

余舒心头一古怪,觉得有什么不对。

赵慧在屋里听到裴敬声音,顿了顿,便答道:“先父逝名为仁河,赵仁河。”

裴敬闭了下眼睛,吸了口气,才睁开,余舒惊见他眼里竟有泪光:“裴先生,你这是?”

裴敬没有理她,径自对着门内道:

“我亦是商贾之家出身,二十岁便经人推举做了算师,我年轻时眼高于顶,自觉天资纵横,便在先父病中离乡,远赴了京城去参考大衍试,怎想三举不中,名落孙山,终日以酒买醉,在京城流连时,忽日接到家中噩耗,父亲病死。我急忙奔赴回乡,途中却遇凶匪,书童护卫皆被杀害,只我跌到路边草丛,因被过一位路人所救,带回家中养伤,幸免于难。”

“我那段时日浑浑噩噩,几欲轻生,都被他劝下,几番开解,留我在他酒楼中掌台做事,教我商义,三个月后,我终洗心革面,辞别了他回家,我在家中守孝三年,用心苦研,孝期满,就驱车去探望当年恩人,以求报答,不想人去楼空,听闻左邻说恩人一年前便病逝,留下独女变卖了家产外嫁,我心悲戚,便取了他坟上一捧土带回,每年祭拜,不曾想——恩人的遗孤,竟会…沦落至今。枉我每年烧香告慰,不晓他在天有灵,眼睁睁看着女儿落得今日这步田地,会是个怎么地怨苦。”

说到最后,裴敬已是潸然泪下,堂堂一方富贾,就这么泣不成声。

屋里头的赵慧想起亡父,也痛声哭了起来,余舒在旁听得这一场旧缘,百感交集,赵慧父辈亦是行善积德之人,怎就没有个好下场,一个早亡,一个遇人不淑,这善有善报,难道是说假的吗?

两人屋里屋外地哭着,余舒没有出声劝,她很看得出裴敬是个有血性的男人,不然他大可以将这段往事咽回肚里,现在说出来,对赵慧和贺郎中的事,肯定不会再袖手旁观。

果不其然,裴敬流了一阵眼泪,吸着气,脸色一厉,嗡声对屋内道:“你且安心住在我这里,过去的事,我裴某无论如何都会帮你讨个公道!”

第一百零八章 从长计议

赵慧身世孤苦,多年前遭遇夫家侵占家财,多年后被往日小姑重伤街头,险些丧命,近日又惹官司,本是有苦难言,有冤不得伸,走投无路之际,纵是余舒有心义助,然力有不逮,无法同那窦家纪家争长短,谁知道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裴敬昔日承蒙赵父的恩情,今朝还报,当有峰回路转之兆。

余舒帮着赵慧梳洗了一遭,加了件衣裳,扶着她从里屋挪到客厅外,裴敬和秦氏都在。

“天可怜的,妹子,这些年让你受苦了。”秦氏眼里含着泪,上前去挽着赵慧坐到她身旁,不同之前的客气,这一回是真亲近真怜惜,她是裴敬二十多年的发妻,对裴敬此刻心情,感同身受。

赵慧对她摇摇头,扭头看看看敬,哑声道:“如今裴先生提起来,我又有几分记忆,当年先父弥留时,我年岁尚少,是有几回听到过父亲提起一位故人,说半年未闻书信,只怕出了什么事情,还拿了往日寄来的书信给我,让我有空去打听一下,后来先父逝去,我一心伤痛,就将此事忘了,那些书信怕是随着遗物一同入土,想来父亲当时念的,就是裴先生了。”

“必是我无疑,当年我回乡之后便派人寄了平安信给赵叔,后来有半年时间因家业忙得焦头烂额,就断了信件,后来事情处理妥当,就亲身前往,哪想——”哪想人已成古,裴敬苦笑,扶了扶眉心,“赵叔他那时还念着我安危,我真愧受。”

场面黯然了一会儿,裴敬收拾了心情,对赵慧道:“莫唤我裴先生,论年纪,我虚长你许岁,你若不嫌,我愿收你做个义妹,日后替老人家照应你,可好?”

赵慧愣了愣,看向余舒,她现在正是六神无主的时候,比起偶然相认的裴敬,还是更依赖同她患难与共的余舒。

“裴先生,此事先不急吧,”余舒代替赵慧道,“眼下贺郎中还在狱里,那窦家逍遥法外,还一心想要对慧姨赶尽杀绝,还得及早想办法对付他们才是。”

裴敬点点头,道:“贺郎中是必要救的,我现在就到窦家去一趟,要他们撤回诉状。”

余舒见裴敬这么干脆,疑惑道:“您有法子让他们不告郎中?”

裴敬冷笑一声,“那窦家不过是个三流的商户,靠着祖业支撑到现在,那窦虹也不是个做生意的材料,若他们不识相,我就捏断了他家的买卖!”

见状,余舒惊了一惊,裴敬待人一向谦和,没想到还有这强横之态,看来他是必要为赵慧出头了。

“裴先生且慢一慢,”余舒道,“恕我直言,您这样做,便是能救得了贺郎中,却是后患无穷,先不说谁对谁错,这事日后传出去,先生难免落个恃强霸道之名,更何况,窦家背后头又有纪家扶靠,若说动纪家为他们出头,不是要横生枝节,没准还会被他们反咬一口,依我看,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她这话头头是道,裴敬未尝不明,只是他之前肝火旺盛,并未思虑太多,一心只想为赵慧出气,经余舒这么一盆冷水浇下来,顿时冷静了几分。

当下对余舒叹道:“你这年轻人,倒比我还沉得住气。”

余舒微微一笑,“我这不是沉得住气,是不想便宜了那群无耻之徒,若要我说,做就要做到底,堂堂正正地为慧姨讨个公道,惩治那些恶人。”

裴敬挑眉道:“莫非你已有了计策?”

“暂不敢称计策,还需要和先生商量一番,才敢定计。”余舒眼光一闪,不把话说满,是因为她对古代社会的法度并不了解,不好一个人妄加揣测。

裴敬点头:“你先说说看。”

余舒看看赵慧秦氏,桌底下,手指在膝上划了划,沉吟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冤有头,债有主,他们告我们,我们就不能告他们了吗?我是这样想的”

一个时辰后,裴敬和秦氏回到房里,裴敬一路都在思考着方才和余舒的谈话,坐下后才发现秦氏脸色不对,关心问道:“夫人这是怎么了?”

秦氏犹犹豫豫,脸色变来变去,迟疑开口:“敬哥,我瞧阿树这孩子,心是不是生的太大。”

裴敬眼皮一抖,轻笑道:“夫人何出此言,我瞧着她是挺好的,有情有义,又有勇有谋,她那法子不是挺好的,比我直接去找窦家要聪明得多,釜底抽薪,围魏救赵,啧,我像她那么大的时候,可没她那种心计。”

听到裴敬还有心情赞叹,秦氏急道:“可是她那法子,不光是要针对窦家,连纪家都算计在了里头,果真成事,那纪家岂会和她善罢甘休?”

“所以才要我暗中相助。”裴敬拉住秦氏的手,温声道,“阿树一个小姑娘,承赵慧几饭之恩,尚且知道涌泉相报,我当年蒙受赵公大恩,如今遭遇他后人,便是天有眼,若不能相助,岂不是还不如个孩子?”

“我哪里说是不要你帮她们,”秦氏嗔道,“我这还不是担心你们,罢了,你不爱听我就不讲了,你要做,我还能拦着你不成。”

“夫人懂我就好,”裴敬拍拍她的手,起身道:“夫人先歇着,我换下衣裳,同阿树出门一趟。”

黄昏时候,余舒和裴敬坐着马车,抵达长门铺街口,两个人下了马车,左右一盼看。这趟出来,余舒和裴敬是为找到当年送赵慧到义阳城的那位管家。

裴敬问道:“是这里吗?”

余舒道:“慧姨说他就在这条街上开书铺,姓黄名舟,我们一家家找过去吧。”

“走吧。”

这条街上的书铺不少,两人从街东找到街西,一家家寻过去,登门询问,却不得其索,姓黄的是有,但不是他们要找的那一个,天色渐暗,正当余舒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地方,裴敬就指着路对面道:“那里还有一家,我们过去看看。”

余舒扭了头,看到路对面的书铺,愣了愣,裴敬已经大步穿街走进了店里,她赶忙跟上去,一进店门,就看见了正坐在柜台后头看书的花甲老人。

心道一声没那么巧吧,便听裴敬问道:“这位老人家,敢问您尊姓?”

老人抬头,眯着眼睛看了下裴敬,一扭头,见到门口的余舒,茫然顿成了惊讶:“小姑娘,你怎么过了这些日子才来,我给你留了好几本识字的书,等着你来拿呢。”

裴敬疑惑地看向余舒,余舒冲老人笑笑,对裴敬道:“我身无长物时,这位老掌柜曾赊书给我。”

老掌柜听他们说话,知道两人认识,不解道:“你们这是?”

“我们想打听个人,”余舒顿了顿,直接问道:“老伯,您是不是姓黄?”

“我不曾和你说过吗?”老掌柜道,“我是姓黄。”

余舒和裴敬对视一眼,后者又问道:“黄掌柜,你早些年是否在盐州一户姓赵的商家做过管事?”

老掌柜将手里书放下,来回看看他二人,犹豫着点了头,“没错儿。”

余舒简直想要笑上一声,这世间还就有这么巧的事,什么人都赶到一块儿去了。

找到了黄舟,裴敬和余舒说明了来意,黄掌柜是很愿意替赵慧作证,不需要他们多费口舌,就一口答应了下来,还有一件意外之喜,是他竟还存了一份当年赵慧送到窦家去的嫁妆单子。

“小姐是命苦之人,老爷撒手去时,千叮万嘱叫我把她送到窦家,不想那竟是个狼窟,唉,是我无能,不能护住小姐,让她遭了牢狱之冤,当时我心存畏怯,没能为小姐出头,小姐出了牢狱,也不知所踪,我当她不愿见我,谁知道她就在我眼皮子底下谋生,还落得这步田地。这些年过去,我始终不能释怀,如今我将行朽木,你们既愿替小姐伸张,我这把老骨头,有何不敢的。”

黄舟提起当年事,十分的羞愧,余舒安慰了他几句,又问了他一些旧事,随他回家去取了那张嫁妆单子,便同裴敬离开了。

路上裴敬提出来,问余舒要不要到狱中探一探贺芳芝,被她摇头拒了:“以免打草惊蛇,还是先不要去的好,裴先生切莫以你的名义出头,贺郎中在狱里吃的苦,我们日后会一滴不落地给他找回来。”

“也好,就先委屈了贺郎中,”裴敬看余舒大有主见的样子,不知不觉就忽视了她的年龄,询问道:“你下面打算如何?”

余舒道:“先生和我讲讲公堂上的规矩吧,免得我到时出了纰漏。”

裴敬皱了皱眉,“你、你真要顶替慧娘去击鼓鸣冤?须知道,如此上了公堂,是先要挨上一顿板子才能递状的。”

余舒点点头,神色不变,“马县令和纪家是一家亲,我们若按正常章程,先递状后开堂,难保他们不会事先准备,私下勾结。先生之前也说过了,击鼓喊冤,官必上堂,当堂即要开审,我们要告,就告他们个措手不及。”

裴敬没错漏余舒眼中最后闪那一下狠色,心头跳了跳,总觉有什么把握不住,却抓不到头尾,见她意已决,心知再劝无用,便道:“那还要先瞒着慧娘,不然要她知晓,怎会容你代她受过,唉,板子可不是好挨的。”

余舒不明一笑,鞭子她都挨过,何惧几下板子。

第一百零九章 击鼓上堂

夜里,赵慧焦心地等着余舒回来,余小修也在她房里,没心情逗弄金宝,就把它拴到了桌子底下,丢了它几块点心,金宝有吃的也不叫唤,赵慧心事重重,便没发现屋里多了这小老鼠。

门一响,余小修便站起来,赵慧坐在床上,扭了头看余舒推门进来,忙道:“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是不是没找到人?”

余舒宽慰她道:“人找到了,就在长门铺街上,我和裴先生在外头商量了些事,才晚回来,你们吃过饭了吧?”

余小修道:“吃过了,姐你呢?”

“嗯,在外头用的,”余舒推着余小修坐下,看了一眼在她脚边打转的金宝,拿脚尖蹭了蹭它,走到赵慧床边。

“慧姨你放心,黄老伯愿意给你作证,要不是天晚了,他还要过来看你呢,”余舒掏了从黄舟处得来的嫁妆单子,拿给了赵慧看。

赵慧捧着那泛黄的纸页,轻翻了几面,触见上头样样,思及当年亡父为自己准备嫁妆时的光景,又 一阵鼻酸,“对的,就是这些,没想到他还留着。”

见她要哭,余舒赶忙劝道:“你可不许再掉眼泪了,今晚好好休息,养养神,明天还要出门一趟。”

赵慧道:“要我出门?上哪儿去?”

余舒不怀好意地闪了闪眼睛,“去收集些证据。”

第二天早起,秦氏亲自到赵慧房里给她梳妆,拿了自己新做的衣裳给她换,两人身高相仿,赵慧偏瘦,腰带勒紧一些,倒看不出什么。

赵慧脑袋上的伤口在贺芳芝的细心照料下已经长合了,只是头顶上几处伤痕剃了头发,秦氏手巧,拿假发混在她的真头发里挽成髻,用钗环绢花恰到好处遮住她头上的伤疤,又用脂粉覆面,遮盖了她泛黄的脸色。

换上了绸缎丝衣,戴上金银首饰,镜子前的赵慧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俨然一副富贵态,任谁都想象不出她曾经是在街头上卖馄饨面的大娘。

“慧姨这样穿很好看。”余舒打量着赵慧,真心夸赞,若非命运捉弄,赵慧应该本就是这副样子吧。

秦氏也夸赞:“我那里还有几匹好料子,改日全给妹子裁成新衣。”

赵慧不自在地摸摸耳坠,对余舒和秦氏道:“我还是觉得穿裤子方便一些,这样子走路都迈不开腿。”

多年磨难,独自谋生,赵慧早不是当初那个两手不沾春水的富家 ,由奢入简,再去奢难。

余舒笑道:“先就这么穿着吧,真不舒服,等回来再换下。”

检查了没有不妥,秦氏喊来了一双贴身的丫鬟,送着她们到门口上了车。

余舒和赵慧这一出门,到下午才回来,将面露疲态的赵慧送回房,余舒便召来下人,领她到书房去找裴敬。

“裴先生。”

“进来吧。”

裴敬将手里的账册合上,指着书桌对面备好的椅子让余舒坐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