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舒以为薛睿不知道她替赵慧打官司得罪了纪家的事,然薛睿当天是在衙门外看了明白,因而听她这么讲。清楚她的顾虑,便放下筷子,对她道:“这倒不必担心。纪家在义阳是数一数二,在这安陵城中还排不上什么号。要是他们有人为难你。只管来找我,我会替你打发。”

余舒要的就是薛睿这一句保证,听他开口便放了心,真要是日后纪家寻她晦气,至少她还有个挡箭牌。

至于欠不欠薛睿人情这一点,她已不如之前计较,有道是债多不怕愁。反正她人也不会跑,以后总有机会还他。

“对了,你挑选酒杯那会儿掷铜钱,是占法吗,有什么名堂?”薛睿不以为余舒今天挑中三杯酒,全是靠的运气,一来他所认识的余舒不会做那不靠谱的事,二来就是当时听人提到了什么“六爻”占术。

余舒没像敷衍旁人那样敷衍薛睿,想了想,开口道:“确是一种占法没错。不过之前从未用在占算这种事上,所以能够挑中,应该存了几分侥幸。”

薛睿感兴趣道:“这占法都能算些什么?准头有多高?”

余舒斟酌道:“能问眼前事,能问近日事。能问大事,能问人事,关键在一个‘问’字,若是一无所知,则没有准头,要问的越详细,就算得越准,比如今日六杯酒,我能看到它们各自方位,能知它们是瓷器,知它们属色,知当时时辰,要问凶险,就符了问事的条件,准头在七八之间吧。”

好在薛睿所学广阔,对易学略曾涉猎,听她这么解释,是有些明白,也有些糊涂:“有这等本事,你还要在街边摆摊算卦做什么,为何不去参考大衍?岂不是更有出路?”

能中七八,这是相当高的水准了,京城里的大易师们不过是这个程度。

余舒怅然道:“哪儿那么简单,你是有所不知,我虽然有些奇遇学得了一些本事,但天资是极差的,这门占法是厉害,但碍于根骨天分,所用只限于我一人,用在外人身上,便不做准,今日挑酒时问凶险,我问的也是自己。”

“可惜,”薛睿不无遗憾道:“不然你凭着这一门占法,倒能在易术一科上崭露头角。”

大衍试有诸科分考,当中一门是易术,就是考的各种分门别类的术数方法,比如解梦,测字,数香等等。

余舒不想多在六爻断法这一话题上打转,便换言道:“我所学杂乱,在街边摆摊这些日子,也有好处不少,是能学以致用,整理信闻,问卜的功底要比之前扎实许多。”

薛睿笑道:“看不出来你还是个脚踏实地的人。”

余舒哼了一声,心想,一步登天是好,但不先把脚下垫稳,摔下来的几率太高,没把握的事,她向来想都懒得去想。

两人吃完午饭,薛睿将余舒送回到回兴街,临下马车的时候,叫住她道:“我已经同百川书院的院士知会过,你明日直接带小修过去提我名号就好,我明天还有公务要办,不能陪你一起。”

余舒正愁着让余小修见到了“曹子辛”还要同那孩子解释一番,乐得轻松:“行,你忙你的。”

薛睿道:“事了我再到秋桂坊去找你。”

因这阵子三五不时地碰面,余舒倒是习惯了他时不时找上门,就应了一声,转身沿街离开。

薛睿靠在车窗边上,看她走没了影都没有一次回头,摇头笑笑,为心里那点期待,竟是多少有一些些苦闷。

这丫头对他,还真是半点流连都没有。

余舒从薛睿那里得了二百两银子的“酬劳”,解了手头紧张,路上琢磨着如何分配来用,不想回到家中,会听闻这样一个消息夏江家来了人,夏明明被接走了。

余舒站在夏明明屋门口,看着房里头还未叠起的被子,扭头问余小修:“什么时候走的?”

“就是刚吃完午饭,”余小修面上有些不悦道:“家里忽然来了几个人,有一个自称是什么管家的,丢了些钱给咱们,没说几句话就急匆匆地把人接走了,连件衣裳都没要她收拾。”

余舒狐疑:“钱?”

余小修点点头,拉着她到里屋,果见饭桌上摆着一盘子银锭,上头还卧着一只黄色的,毛茸茸的可疑物体,见人接近,便打滚立起来,呲牙咧嘴地威胁不许人靠近。

余舒面无表情地拎着金宝的尾巴,把这试图蹦起来咬她手指的黄皮小老鼠丢给余小修,点了点银数,约有二百两之多,又抖开下头垫的几张银票,每张一百,共有五张。

要放在往常,余小修见到这么些钱,肯定会激动的脸红,但他这会儿却反常的闷闷不乐,哄也不哄在他膝盖上“唧唧”乱叫打滚撒泼的金宝,显然夏江家这财大气粗,目中无人的做法,惹了他的不快。

余舒这见钱眼开的家伙,看到这一笔横财,倒是觉得高兴,把银票放回去,坐在桌边,倒了口茶喝,扭头看着余小修,道:“明明有留什么话下来吗?”

余小修道:“说了,让我转告你,她爹进京了,她得先赶回去见,不能留下来等你回来。”

余舒点点头,能理解夏明明的急切,夏江盈遇害,尚未安葬,好不容易来了个当家做主的,肯定是急着回去商量。

按下这一件,余舒左右看看没见景尘人影,就问余小修。

“你景大哥呢?”

“哦,刚才有人来接明明,景大哥就回屋回避了,现在应该是在睡午觉吧,要不要我去喊他起来?”

余舒有些纳闷,最近景尘好像特别喜欢睡午觉,经常是午饭后就回房休息,一觉睡到黄昏都有,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晚上做什么去了,白天才会一直睡。

“嗯,你去同他说一声,我们要出趟门,买些纸笔衣裳什么的,问他去不去。”

余舒使了余小修去叫景尘,顺道让他把吵吵闹闹的金宝拎走,自己端着那一盘沉甸甸的银子回了屋,把银票同薛睿给的一起折好,收进带锁的柜子底下,取了两锭银用布包起来,放做等下出门买东西用。

除了纸笔,三个人还要各添一身棉衣,余小修要在京城里念书,衣服肯定不能寒酸了,这孩子好不容易被她教的多了几分自信,不然要像在三觉书屋那会儿,旧衣补丁抬不起头,遭人欺负嘲笑,是违背了她的初衷。

放好了钱,余舒又将今天穿过的那套衣裙收进柜子,整理好私物,出去就见景尘站在客厅里,发鬓微微凌乱,额头微红,看上去是刚睡醒的样子。

“要出门吗?”景尘问道。

余舒点点头,“你出去走走不?”

虽说带景尘出门有风险,但总让他待在家里,未免说不过去,她小心一些看着他,还是使得的。

她是打算好,谁想景尘竟然摇头:“我就不去了。”

“啊?你不去?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没有,”景尘不会说谎,但也不好告诉余舒他想趁他们出门在家中练剑,左右想想,勉强找出一个理由:“我不想出门。”

余舒脸色一怪,心说这景尘怎么和余小修染上一个毛病了,不想出门,喜欢待在家里画画,这可是宅男的前兆啊。

不好,这么个侠士人物,都快被她养成宅男了,损不损啊她?

“那你今天就在家吧,等我明天送小修入学,后日就带你上城中道观去转转,看能不能想起来什么。”

其实早就说要带景尘去道观走走,只是她忙着赚钱做生意一直没有时间,现在钱也充足,是时候带他去一趟。

第一百八十三章 都写在上面

余舒带着余小修出门,去了熟悉的秋桂坊,逛了几家店面,寻到一处买成衣的地方,给余小修挑选了一身行头,明天上学穿用,又去绸缎庄找裁缝量身形订做其他衣物。

余小修舍不得钱,看余舒竟挑那些贵的料子,把她拉到角落,悄悄说要她选便宜的,被余舒戳了脑门:“比我还小气,谁要你省钱了。”

余小修闷声道:“又不是赚来的钱,是别人给的。”

余小修什么心思,余舒是很好懂,知他在意夏明明家里丢下那一笔钱,不愿花,她心中不以为然,虽说她当初救下夏明明,包括日后照顾她生活,初衷不是为了得上这么一笔钱,但这不表示这笔钱她不应该得。

在夏江家看来,他们家小姐的性命安全,总要比几百两银子高多了,既然人家送来,她可没那么清高,放着这笔钱不用,或是再给人家送回去。

但对余小修得变着法子讲,不能太直白,太现实,总要给小孩子留点儿纯洁高尚的余地。

“瞎想什么,咱们这又不是白拿,明明在家里住这些日子,吃吃喝喝都是要花钱的,你当她不会不好意思么,你不要只替自己想,也想想人家,这钱我们要是不收下,明明心里能过意的去吗?”

“是、是这样么?”

“当然,不信下回你见到她问问。”

余舒装有一肚子歪理,要哄余小修还不跟喝凉水似的,余小修被她三言两语糊弄,就迷了道。没再闷着个脸,乖乖地由着余舒挑好针好线给他。

余舒打定了主意不让余小修在学里被人小瞧,采买时面面俱到,什么荷包手帕,头巾发带,能挑好的就绝不选次的,来来去去带来的银子花光,才领着晕头转向的余小修满载而归。

十月末这一天。余舒大早起就领着余小修上了城北的百川书院,带着一些礼品,登门拜见了年过半百的宋院士,提起薛睿名号,很快就为余小修办通了入学手续。先交纳了两个月的学费。

宋院士很负责地考校了余小修几个易学上的问题,估摸了他的程度,将他安排到丙字号的班子入学,又让书童去书库取了几本课本给他,领着余小修到后院夫子们休息的额房,亲自关照了几句。

余小修在生人面前很是腼腆,没说几句话,但这副规矩的样子。反而得长辈喜欢,几位夫子见到是院士亲自引来,又看他穿戴细致,脸盘白净,就存了心日后照顾。

百川书院里有五座讲堂,带有一个宽敞后花园,一个能容纳三五十人的小靶场,规模在这城北虽只是中流。但比起义阳那三觉书屋,档次不知高档上多少。

余小修毕竟是孩子,对新环境十分新奇,被宋院士领着在书院转上一圈,之前残留的抵触情绪,也都不翼而飞了。

“余公子,不知令弟是打算今天就随堂听讲。还是明日再来。”宋院士询问。

余舒道:“既然来了,就让他去上课吧,到下午我再来接他。”

“也好。”

宋院士遂领着他们到丙字号的讲堂去,余舒和余小修走在后头,轻声叮嘱他:“中午吃饭就在后堂。不知道地方就问问别人,饭钱是交过的,下午放了课就在门前等我,今天是头一天,我会来接你,让你认认路,下回就能自己走了。”

余小修点点头,左顾右盼,打量着走廊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能见到的字幅。

把余小修送到讲堂门口,宋院士带人进去,余舒伫足在外面,从半开窗子往里瞧,就见里面能坐下二十人的地方,窗明几净,有十几个总角之年的孩子,每人一张书案短椅,扬着稚气未脱的脸孔,见到了有新同学到来,都是好奇地盯着打望。

看到余小修被安排在第二排一个空位上,在夫子的示意下拿出课本,同其他孩子一起听讲,余舒才放心地扭过头,同宋院士一起离开。

把余小修送入学堂,余舒出了百川书院,一个人漫无目的在街上走了一段路。

立过冬,天转冷,街道上的树叶都凋了,少许能见到的绿色是一些常青的松柏,从谁家屋檐上头冒出,像是昨日去过的定波馆那种满眼是绿,四季如春的景象,属是罕有。

太阳躲在云层里,天气有些阴,看上去是憋了一场雨要下的样子,余舒却知道这一场雨要拖到后天傍晚。

难得有这样的空闲慢悠悠地晃荡,余舒静下心整理近来的情况,为往后打算。

夏明明走了,小修顺利入了学,她在秋桂坊的卦摊生意日日见好,在街道上已经小有了一些名气,钱暂时不用愁,再接下来,她考虑着找一家易馆入内做坐堂的易客,一来能接触到更上一层面的客人,二来能为她将来自己开建易馆积累些经验。

秋桂坊上易馆众多,小点的她肯定不会屈就,太大的施展不开手脚,最好是挑上一家名声好名气却不大的易馆暂留。

这样的易馆余舒就知道两家,一家是位于秋桂坊西街的天星易馆,一家是位于东街的周家易馆,真要从中选一个的话,余舒倾向于后者,不为别的,就因为那周家易馆的大东家同孙记酒馆的孙掌柜相熟,引荐起来更为方便。

余舒决定等明天带景尘去道观一趟,回来就请孙掌柜搭线。

余小修头一天上学,感觉还不错,余舒黄昏前把他从百川书院接走,回去的路上,就听他比手画脚地讲着今天一白天在学堂里的大小事,譬如,夫子讲了什么,同学有几个年纪比他还小的,午饭很好吃,等等。

余舒看的出来他有努力适应新环境,很是欣慰,路过猪肉铺子时候就割买了一斤五花,又在街边称了一条二斤六两的肥鱼,准备着晚上回去给他做顿好的。

两人回到家中,景尘正在院子里打扫,巷子前后长有老树,秋天开始掉叶子,有点风就往他们院子里刮,不打扫的话一天下来就会积的到处都是。

景尘手拄着同人差不多高低的扫把,背后束着散发,额上微微汗湿,是练了一个下午的剑所故,余舒不知,见他这样子,还以为他是干活累的,便从他手里抓过扫帚,道:“院子里每天扫上一回就行了,去洗把脸,我这就做饭。”

“嗯。”

景尘将扫帚给了余舒,去洗了脸出来,余小修在院子里拉住他,捧着今天领到手的几本崭新的课本,不好意思地央求他:“景大哥,你帮我在书页上写下名字吧,我怕写不好把书本弄脏了。”

“好,”景尘带着他回了自己房里,余小修殷勤地站在桌边磨墨,景尘翻了翻书本,了了扫过几页,问他道:“学堂里有趣么?”

余小修听出他话里的关心,就仔细回答道:“人挺多的,夫子脾气好,同学们待我也都客气,唔,就是书上有些地方,我看不大懂。”

景尘问:“哪里?”

余小修放下墨条,擦擦手,翻开今天上课听到的地方,指给他看:“你瞧,这里说,‘《易痉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个‘唯变所适’,是何意思?夫子没讲明白,我便不懂,我还问了我哥,她也不清楚,让我明天去学堂问夫子。”余舒学易不是受的正统教授,对这些书面上的东西,往往一知半解,有古文的地方,更是一窍不通,余小修问她这些,她也是一头雾水,便推到了学堂的夫子身上。

余小修同景尘说这些,倒没指望着景尘能为他解惑,也就是顺带一提,不想景尘盯着那行字看了看,竟然脱口道:“天道运行,唯变所适,世事多变,当顺应以适从。”

“啊?你说什么?”余小修听的糊里糊涂。

景尘面色恍惚了一下,回神指着那书本上头“唯变所适”四字,道:“这里应该是说,事事总有变幻,不应以典章为准,要随机应变,方可大通。”

余小修想了想,拍着巴掌道:“原来是这个意思!”

接着又把那两句话反复读了几遍,越读越通,转而奇怪起来:“景大哥,你怎么知道是这个意思?”

景尘想了想,便告诉他:“最近时不时会记起些文法,也不知从何而来,做梦也常梦到有人同我说话,不知言语为何,但醒来时,多还记得。”

余小修一听这话,惊讶地张大嘴,把书往桌上一放,便冲到院子里喊叫余舒:“姐、哥,哥!你快来呀,景大哥好像是记起什么了!”

余舒在厨房里听到这声喊叫,便把菜刀往案板上一丢,油手抹在围裙上,匆匆跑进了景尘屋里。

“刚说什么?记起什么了?”

景尘看他们两个神色焦急,便把这阵子记录梦话的纸张从桌屉里找出来,递给余舒,道:“我都写在上面。”

黄昏天暗,余舒拿了纸张退到门口,借着光凑近了去看,只见纸上字体云逸,条条分明,有的是一句话,有的则是一两个词,她看着都陌生不解,直到翻过下一张,见着了打头一行上被重复写了好几遍的三个字——挡厄石。

第一百八十四章 触霉头

夜深了,余舒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便爬起来,轻手轻脚拨亮了油灯,拿着傍晚吃饭前从景尘处得来的几张写着“梦话”的纸张,坐在窗前思索。

景尘能够梦到以前的事,这是个好现象,虽然他依旧记不得什么,但是多了一些线索可寻,糟糕的是他梦到的某些事情,对余舒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说起来要追究到半年前,她和景尘在义阳相遇,他给了她一颗名叫黄霜的石头,被她不小心遗失,在这之前只是觉得可惜,但现在看来,那颗黄不溜秋的小石头,竟不是一般重要的东西,若落在别人手上,反倒成了坏事一件。

那黄霜石又名挡厄石,是景尘师门的宝贝,主要是为同他亲近的人挡灾之用,免得受那计都星祸害,到底还有什么其他别的用处,余舒不清楚,她没有告诉景尘,那枚石头是被用来“防”他的,只提起他当初送给了她,却被她丢失。

到了这会儿,再来抱怨景尘当初随随便便就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她也迟了,“挡厄石”是她弄丢的,她得负主要责任,但事情过去这么久,想要把它找回来真是大海捞针一样难,就那么一颗小石子,谁知道会丢到哪里去呢?

她掏出桌角压的小册子拿出来翻了翻,上头密密麻麻,写的全是这些日子以来,她为身边的人测算的大小祸事,算一算日子,景尘那计都星发作的时间,应该快要到了。这未来几天的麻烦事是一件接着一件,她小心防着,就不知藏有什么大凶大祸在前头。

“唉,要是有法子,能算到那挡厄石现在何处就好了。”

余舒发愁地直叹气,突然冒出这个异想天开的念头,竟抑不住顺着往下想,左右也无睡意。就数了铜板,取了纸笔,掷出那挡厄石同她有关的象数,一一列下,埋在桌上写算。企图找出可寻的迹象。

不知不觉窗外夜幕升落,天色半昏半明,正是人倦梦香不觉醒时,住在西屋的景尘一觉醒来,打算赶在天亮之前,在院子里练上半个时辰的剑,却见大屋窗下亮着灯光,半薄的窗纸上照着个人影。十分讶然。

怎么都这会儿了,还没睡吗?

余舒正绞尽脑汁地同一堆数字为难,头发都揪掉了几撮儿,一时没有听到头顶上窗子被人轻轻叩响,直到景尘的问话声隔着窗户穿进屋里,她才猛地回过神来,抬头一看,天都快亮了。

“小鱼?”

余舒站起身开窗。坐了半夜,腰先受不住嘎吱出响,她小声呻吟了一声,把窗子打开,就见一身皂白中衫的景尘站在窗外,神色略显担忧地看着她:“怎么这个时候还没休息?”

余舒揉着后腰,糊弄道:“睡不着又起来了。”

景尘低头。视线越过窗沿,落在狼藉的桌面上,疑惑道:“你这是做什么?”

余舒打了个哈欠,“我想算算看,有没有法子算到那挡厄石丢哪儿了。”

听她说法。景尘不解地问:“你不是说早就丢了,隔了这么久,如何去找?”

“找是不好找,但是能算啊。”

一提这个,余舒来了精神,问都没问景尘怎么这个时辰起床,她怕把屋里面睡的余小修吵醒,就飞快地把桌上丢的到处都是的草稿收拢,捞了椅背上的外套,小声对景尘道:“等我下,出去和你说。”

景尘看着眼前窗子从里关上,稍后,就听见大屋门响,扭过头就看到余舒披着衣裳走出来,背掩上门,朝他招招手,景尘会意走上前。

余舒推开了夏明明原先睡的那间屋,点亮了灯,同景尘在四角茶桌边坐下,把灯往手边一放,就捧着那叠拿来演算的稿纸,指着上头向景尘解释道:“你瞧,这是你给我黄霜石的前后日子,这是我大概弄丢它的几天,这石头不是人,没有八字可寻,找起来当然是麻烦,但是它也不会没有腿自己跑了不是,先不说它丢在那里,它是从我身上丢走的这能肯定吧。你知我会用铜钱问卜己事吧,我晚上求了好多遍,先问它遗在何方,卦象十中有八皆是指南,这便是说能从我身上问卜,我又卜它能否找到,卦在五五,这几率就有趣了,若说不能寻,差一点也要是个四六,但”

余舒讲到自己擅长的概率和估算,两只眼睛兴奋地冒绿光,也不管景尘是不是听懂她在说些什么,一股脑儿地把她一夜想到的全都道了出来,其实是想理一理思路,自说自答,连句插话的余地都没给景尘留下。

好在景尘不是喜欢追根知底的人,她的话,听懂就是听懂了,听不懂的就跳过去。

“…所以说,这挡厄石被我弄丢了,不是没处找,就是这样,我说的意思你明白吗?”等余舒好不容易讲痛快了,才给了景尘一句说话的机会。

其实景尘并不很介意那挡厄石能不能找到,毕竟他什么都不记得,只凭梦中言语,无从体会它的重要,但见余舒这么兴致勃勃的样子,便把这些话压下未讲,而是配合地问道:“你是说,你已经有办法了吗?”

这句话倒是问的一针见血,余舒抓了抓耳朵,觉得自己刚才兴奋过了头,不好意思道:“呃,具体的法子我还没想出来,不过你放心,大概的方向我已经掌握了,你再给我一些日子仔细地琢磨琢磨。”

说到底,这些都只是她凭空建立起来的假想,没有验证,就做不得准。

“嗯,你慢慢想,”景尘顿了顿,看着灯下她眼底青涩,料想她是熬了一夜,暗皱眉头,又说不出重话责备,只得放软了口气道:“也不急这一时半刻,似这般占了睡觉的时候,白天你不累么。”

“没事,我身体好着呢,我和你讲啊——唔,”话还没说完,她便打了个哈欠,眼里挤出两泡困泪。

景尘看她这样子,是不知该怎么说她才好,便拉着她手臂,巧劲将她从椅子上拉起来,却不弄疼她,按着她的肩膀轻轻将她往外推,“你快回房去睡吧。”

“歡,我的写的那些底子还没收——”

“我帮你收,去睡吧。”

“那天明了你记得让小修叫我起来,我今天打算带你到城南的道观去转转,可别迟了。”

“嗯,”景尘头一回敷衍地应了余舒,将她推回房门前,看她进了屋,在门外站了一会儿,听到她倒水喝茶,然后脱鞋卧床的声音,才转身回到夏明明房里,收拾那些散乱的纸张。

余舒一觉睡醒过来,已经日上三竿,拢着头发从床上爬起来,余小修已经早早上学去了,对于没人叫醒她,白睡到这会儿,稍感郁闷,在屋里洗了把脸,一出门就看到正在院中清扫落叶的景尘,忍不住取笑:“你倒是找了个正经的活干。”

这小院子里,景尘每天至少要扫上三遍才行,她都要怀疑起他以前在龙虎山做道士,是否就是在人家山门前扫地的。

景尘早听到余舒脚步,正借着扫帚在院中练习剑步的他提前收了势,看起来就同正在扫地无二,没听出她话里的调侃,打量着她恢复过来的气色,道:“睡好了?”

“嗯。”余舒十指交叉举过头顶,结结实实地伸了个懒腰,抬脚跨过门槛,一走进院子里,头顶上便“啪嗒”落了几滴东西,她抬手一抹,拿到眼前瞧了,眼皮直跳。

“嘎、嘎!”

一只乌鸦扑腾腾从屋顶上飞过去,余舒低骂了一句“臭鸟”,甩了甩手上的鸟屎,就要到厨房去打水梳洗,谁想她刚走了两步,头顶便又是“啪嗒”一声,她额头上顿时青筋冒起乌鸦,鸟屎,这大好的天,遇上这大霉的兆头!

景尘站在那里,来不及动,就看那只刚才还老老实实蹲在屋檐上看他扫地的乌鸦突然飞起来,在院子上头转了两圈,在余舒头顶上拉了两泡鸟粪,刚才还神清气爽的余舒下一刻便着了火,上前来夺过他手中的扫帚,对着那半空中飞来飞去的乌鸦猛地一通追打,口里不清不楚地喊着:“我让你随处大小便,我让你随处大小便。”

“嘎嘎!嘎嘎!”

正躺在窗下晒太阳的金宝无辜被牵连,好险没被横来的扫帚扫飞,“唧唧”叫了两声,跃下窗台,几个鼠窜溜到景尘脚边,抱着尾巴,缩在他脚跟后面,探头探脑地看着那捣蛋的黑鸟被余舒打飞不起来,羽毛乱掉,嘎嘎乱叫。

“好了,小鱼,”景尘缓过神来,上前去阻拦,再让她打两下,这只乌鸦往后就只能用走的了。

余舒撒够了气,浑身舒爽许多,顺势把扫帚往景尘怀里一塞,道:“把地上再扫扫,我去擦擦头发,待会儿我们两个出门。”

“都这会儿了,还要出去吗?”景尘看看升到半空中的太阳。

余舒道:“去,小修中午不回来,我们两个在外头吃饭,来回都租车子,天黑前就能赶回来。”

早晚都要走一趟,总不至于因为一只鸟就吓的连门都不敢出。

“嘎嘎!”

这片刻,那只被余舒打的晕头转向的乌鸦重飞起来,尖叫了两声,扑着翅膀跑没了影。

第一百八十五章 观内一见

升云观座落在安陵城南近郊,背后倚水,前有林间,因离较近,香火颇为丰厚,每日来拜仙求愿的香客们,门前来来往往,比起京中几家大易馆都不遑多让。

观内分有前后院,前院宽敞,入门便是一口巨大的香炉摆在道路中间,三足鼎立,袅袅可见青烟,一条甬道直通三清宝殿,随处可见握手虔拜的香客,一些道人们穿着一色的青白长袍,梳着整洁的发冠,袖口洒洒脱脱地行走在观内,神态清高,并不主动与人交谈,是以道观中虽是人多,却难得有几分清静。

余舒还是从薛睿那里打听到这座道观的所在,带景尘来到此地,在院子里转了半圈,才进到宝殿中,一入门,她就被拥挤的香烛味道熏了鼻子,差点打了喷嚏出来,揉揉鼻子,看看身侧的景尘,只见他仰着头,望着高高在座的道祖圣像,俊容恍惚。

余舒跟着他一起望向那几尊硕大的彩绘石像,看了一会儿,没看出什么名堂,便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

殿上从东到西,摆着十几只蒲团,多数正在跪拜的都是女客,有头发花白的老妪,也有年轻的姑娘,闭目祈求,神态虔诚,不知是在为儿女求福,还是在为父母保平安。

余舒本就不是个无神论者,见此情景,心有感触,便想着待会儿也捐几个香钱,上去拜一拜。

“小鱼。”过了好半晌,景尘才将目光从那几尊像上收回,转过头叫了余舒,低下声音,困惑道:“臧好像来过这里。”

“噗,”余舒轻笑一声,招招手,带他到大殿上人少的角落,对他道:“道观差不多都长这个样子,应该是你以前在龙虎山生活的地方同这里相似,所以觉得熟悉,我肯定你没来过这里。”

她还记得,在义阳城相熟,景尘告诉她,他是长这么大头一回下山,山西离京城那么远,又不是出门就到了,他怎会来过这里。

“嗯。”景尘点头,他的事,小鱼知道的比她更清楚,既然她说他没来过,那他一定是没有来过。

“还有没有想起别的?”余舒满脸期待地询问,是打着主意让景尘触景生情后,能有所回忆。

景尘摇头,“没有别的。”

余舒心里失望,但也不想白来一趟,就指了指殿堂通往后院的方向:“要不我们再到那边去转转?”

“好。”

两人于是将这道观前后院转了一个遍,除了不让人进的地方,都留下脚印,可惜的是景尘仍旧没能想起什么,余舒这才死了心,带着他回到宝殿上,让景尘等着,自己去买了一把香烛点燃,排了队伍,到圣祖尊像前跪拜求平安。

难得跪一次,余舒就把能想到的人都求了一遍,余小修、景尘、赵慧、贺郎中、裴敬,翠姨娘,刘婶,就连薛睿同夏明明都算在内,这一把香是烧的十足够本。

余舒在那里默默唧唧地替众人求福,景尘独自站在宝殿门前等候,因他形貌出色,不少人从门前经过,都会再三回顾,一个两个,再多景尘便察觉,看看不远处的余舒没有起身的迹象,约莫还要再有一阵子,欲要到外面去等,半垂着头出了宝殿,正巧同一个入殿的人走了正对面。

两人都想躲让,他往左,那人也往左,他往右,那人也往右,躲不开,便又同时停了下来,抬起头互看,两人打了个照面,皆是一怔。

就在景尘眼前,站着一个半面覆纱的姑娘,只露出一双眼,样貌不清,然不知为何,是让他生出一些与人不同的感觉,真要说是什么,就同他之前看到那三尊祖师像时一样,是一种朦朦胧胧的熟悉。

说是一怔,其实也只是一晃眼,景尘就先退开两步,让对方先行,而那姑娘却未急走开,目光在他脸上滞留片刻,才觉失态,垂下螓首,朝着他委了委身,礼谢他让路,才从他身旁走过,进了三清宝殿。

景尘转过头,又看了那姑娘背影一眼,眉心有一点困惑,但想起余舒说他之前不曾来过京城,便不该认得,想来方才是错觉。

他回身走向外,那一边,纪星璇也回过头,看向门处,抬手拂了拂心口,竟不知刚才那一眼瞧见的心悸,是什么。

两人就这般错身而过,那一头余舒未曾察觉,她烧了半柱香才拜完,上前祭了,转头见景尘不见了,吓了一跳,赶紧跑出去找,看到人在外头,才松了口气。

“都好了吗?”景尘问道。

“嗯,我们回去吧。

就在他们走后不久,一道人影从门后侧站出来,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形,微微蹙起眉头,面纱下的唇线轻动:“怎么又是她。”

走了一趟道观,一无所获,景尘同余舒都觉得失望,不过都没在对方面前表现出来,回到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只是各自心里头都另有了打算。

第二天早起,余舒和余小修一起出了门,没有推摊车,是打算到秋桂坊找一找孙掌柜,看能否和那周家易馆搭上线,从街边摆摊,转到楼里坐堂。

姐弟俩在路上分了头,余舒先去了孙记酒馆,不想那里早有人在等早晨晴朗,薛睿就坐在收银的柜台旁边的一张酒桌上,摆了两碟小菜,同孙掌柜说话,眼看着门的方向,见余舒入内,便朝她抬手示意,面上带着三分如沐春风的笑意,似有什么喜事。

“大早上就喝酒?”余舒走过去,在他对面坐下,孙掌柜见人来,便笑笑起身离桌,去柜台后做他的账。

薛睿掀开酒壶盖子给她看,“哪里是酒,这是掌柜的特意用酒壶沏的提神茶。”

余舒凑过去闻闻,里面放的果然是茶水,好奇地翻了一只干净杯子,倒了一杯尝尝味道,只觉得茶香苦中带一些酒的甘气,是不难喝。

壶身已凉,壶里的茶却还温温适口,看来他是等她有一会儿了。

“今日没有公差?”

“到我轮休,正好来找你,昨天我顺道去了百川书院,听宋院士说你已经把小修送过去,怎么样,他还能习惯吗?”

之前薛睿就是说要亲自领着他们去见那位宋院士,但那两日他正好有事,就余舒自己过去了,现下她听到他事后又跑了一趟,说什么顺道,显然是特意又去关照,见他对小修这样关心,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余舒都不能不谢他:“嗯,他挺喜欢那儿的,真要多谢你找了个这么个好去处,不然我真担心他整天待在家里闷不出去,会捂出什么毛病。”

薛睿听她正经道谢,摆手道:“同我客气什么。”

闻言,余舒肚子里憋了许些时日的话,顺理成章地在这时讲了出来:“我也没有什么好谢你的,若有什么事是我能帮得上忙的,你只管开口。”

她欠薛睿的人情,早不是一件两件,对此她如今已是坦然,反正她人在这里,慢慢还他便是。

薛睿就等她这一句话,放下茶杯,道:“巧,正有一件事要找你帮忙。”

余舒不想他这么快就接话,神情顿促,才出声问道:“什么事?”

“我们换个地方说,”薛睿端起酒壶,指着楼上,对孙掌柜道:“二楼葵香厅有客吗?”

“没有。”

“那我们上楼去坐一坐,待会儿你让小二送茶点来。”

“好的。”

薛睿领着余舒上了楼,进了名叫“葵香厅”的雅间,里面两张酒案,都是长方坐席,地上铺陈着半旧的绒毯,是魏晋时期的样式。

带上门,两人面对面坐下,薛睿便道明了今日来意:“我要在城北开一家大酒楼,楼面、伙计和厨子都已经找好,只差一个做主的管事,你愿不愿意来帮我的忙?”

余舒全没料到他说要她“帮忙”的是这种事,“管事?管事的那不是掌柜吗?你是要我去做账房先生的吧?”

她就说呢,别的她也帮不上他,然而算账这一项,他是知道她底细的,想当初泰亨商会找她去做账房学徒,还是他出面代她同裴敬谈“不一样,掌柜的和账房我都另外找有,请你过去,一是帮我盯着每个月的流水账目不出错,二来我身有公务,总脱不开身,需要有个人代替我管着酒楼那一群人干活不偷懒,出于一些缘故,我不方便在家中找人选,请外人又信不过,想来想去就只有麻烦你了。如何,你若愿意来,每个月除了发给你月钱,酒楼里的盈利我再另外提给你一成,赚多赚少都是你,你不用时常露面亦可,不出事你大可以忙你的事。”

在城北开大酒楼,可是一桩大买卖,一成利,眉毛想想就知道有多多,又是管人的,又不用在柜面上看人脸色。

薛睿三两个诱饵抛出来,余舒已能闻到鱼腥,这事儿听起来是个美差,然而她深知,一旦她答应了,便是同薛睿绑在了一条船上,往后再想要下来,难。

“我——”

“你先别急着拒绝,我那酒楼还在修葺中,要有个把月才能开张,你想好了再答复我,我知道你一心向易,但来帮我的忙,并不影响你学易,接触的人多了,世面宽广,时不时能听到一些稀罕事,反而有助于你日后前途,比起你在街面上摆摊要稳妥,你考虑考虑吧。”

薛睿一个软塞子过去,堵住了余舒到嘴边的拒绝,她只好顺势答应他回去以后考虑,其实已有一些意动。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为难

由于薛睿提出的邀请,余舒只得将找易馆谋差的事情暂缓凡目,约好了几日后再给他答复,两人在孙记酒馆门前分别,一个骑马离开,一个绕路去了秋桂坊街上的易馆,是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好好想想,要不要搭上薛睿这条船。

还是早晨,周家易馆没什么人,后堂的书屋里有两个易客在抄书,余舒随手在书架上抽了一本,找了个角落坐下。

进京以后,再遇到薛睿,当时她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想法,谁曾想不但没能离远了,反而会同他交集渐密。

要说去给他打下手,帮着他打点生意,不是不行,但天上哪有免费的午餐,她怕就怕自己一旦入伙,会被卷进不必要的麻烦里,到时候再想抽身已难。

那天在定波馆,她是亲眼看见了,薛睿交往的都是些将臣之后,王孙子弟,那群人随便捡一个出来,都不是好招惹的,薛睿甚至还同一位皇子生有间隙,她虽管着嘴巴没有过多去问他,但不代表她心里不会多想。

为何薛睿好好地会想去开一家酒楼,那薛家三朝为臣,钟鸣鼎食之家,身为长子嫡孙,锦衣玉食,真会差这么一份子盈利吗?

他一定还有别的什么目的在,他要开的那家酒楼,应该不会只是简单卖几桌酒菜那么简单,薛睿对她肯定有所隐瞒。

这她倒是不怪,毕竟他们两个不是掏心掏肺的关系,要什么话都对她说,那才叫可疑。

这便造成她的两相为难,应下这差事,她怕将来不能抽身;拒绝他的邀请,她又不想放掉这么个顺杆子往上爬的机会。

究竟是迎是拒,她竟难下定论。

“唉。”余舒苦恼地揉了揉额头,这姓薛的,可真是给她留了个难题。

余舒在这愁眉苦脸,有这家的易客找书从旁路过见了,只当她对着书上文章发难,便好心问道:“小兄弟这般叹气,是有甚不解?”

余舒飞快地整理了情绪,拿着手上的书,起身对那易客道:“我想买几本道学相关的书类,不知这书屋里可有?”

她今天出门,还有一件正事要办,便是寻一寻道教书籍,买回去给景尘看,这也是她昨天到升云观去后受剿的启发,能让景尘多接触一点熟悉的事物,想来是能刺激他的记忆。

“有的,在那边,且随我来。”

易风盛行,当朝重道,学易之人,必要参阅道家学问,领道教经典,这便使得易馆中,不乏道类书文。

余舒在易馆里翻了个遍,整整买了两摞书,说不心疼钱是假的,好在这些书她有空也能看看。

打包回到家中,已过了午饭的正点,景尘见她迟归,还抱了那么多书回来,好奇地帮忙接过去,要往大屋走去放下,却被余舒叫住:“拿到你房里吧,都是买给你看的。”

“给我买的?”景尘低头看看,就见最上面一本,皮页上印着《老君指归》几字,心下便有些了然。

“嗯,这些都是道教中的篇章,你在山门时候应该学读过,你拿回去翻翻看有没有印象。”余舒交待过景尘,就回屋去洗脸擦汗,把那么一堆书从城北拎回城南,累的她手酸。

将脸盆里的水倒进小菜地里,余舒一边拿手巾擦着脖子,一边走到景尘房门前,往里瞅瞅,见他将那一堆书整齐堆在书桌上,正拿了一本坐在窗前认真翻看,她就没打扰他,转身去厨房拿水桶和扁担,准备到街口井边挑水。

扁担放在门后,余舒仲手取了,一低头,看见屋门后的水缸里,满满当当闪着水光,面露狐疑,她记得早上做饭时,这厨房里的水缸都要见底了,怎么现在又装满了,是小修早上趁她换衣服时候去打水了吗?

不应该啊,那么点时间,小修那点力气,一次只能挑上两个半桶水,至少要来回三趟才能把水缸倾满,平时他们都是挑上半缸水放着,用完再去。

这么说,不是小修,那就是景尘了。

他自己出了门?

余舒顿时皱起眉头,把扁担往墙上一靠,转身便去找景尘,往他屋门里一站,出声问道:“你早上是不是出门了?”

景尘正看书看的专注,忽听余舒质问,抬头看她,顿了顿,才点点头道:“是出去了一趟。”

“我不是让你一个人不要出去吗?”余舒忍不住提高了音量,是不知自己这会儿脸色难看,语气也难掩责备。

景尘看她发了脾气,就从椅子上站起来,放下手里的书,面对她突如其来的恼火,有几分无措,想要解释,却又发现无从可说,因为她确是叮嘱过他不要出门没错。

但是¨.他只是想着能替他们做点什么。

嘴唇动了动,他最终出声:“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