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兆苗身子一跳,坐到旁边桌子上,多嘴道:“我来的时候,就看她在大理寺外面顶着太阳傻站着,就把她带进来了。”

余舒听他这么说,顿觉尴尬,干咳一声,走上前。

薛睿回神,低头一看自身形状不雅,忙扯过了椅背上的官袍,顾不得热,站起来套在身上,一面整理,一面对余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怎么来了?”

余舒已经走到面前,低头看一眼他桌上凌乱摊开的书目,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顺路就来看看你。”

薛睿虽是高兴看到余舒,但没忘了正事,转头问冯兆苗:“让你查的东西呢?”

冯兆苗一拍脑瓜,从衣袖里夹出一封信,递到他手里,“喏,都在这上头。”

薛睿也不顾忌余舒,拆开扫了一遍那份名单,眉头皱了几下,便又折上,对着眼巴巴等他说话的冯兆苗道:“不错,应该就是这几个人了,查的挺快么。”

冯兆苗明着高兴,却故作不在意地摆摆手,“小事一桩。”

薛睿道:“这里热,你去忘机楼坐坐,吃顿精致的再回营地,让林福给你挑两坛好酒带走。”

冯兆苗乐得应下,就和余舒打了声招呼,一溜烟儿走了。

薛睿打发了冯兆苗,这才专心对起余舒,想她不会无事跑到大理寺来找他,就问:“出了什么事吗?”

余舒正是心虚,翻着桌上书册,闻言闷声道:“没事就不能来看你么,我想你了不行?”

薛睿怔愣,目光温沉下来,抬手按住她在桌上翻弄的手背,不轻不重地捏了一下,笑道:“当然行,许日不见,我也想你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 决心仕途

“我也想你了。”

籍案馆内闷热非常,余舒被薛睿汗热的手掌握着的左手发烫,心里却好像吹进了一阵绵绵的凉风,吹散了来时路上的心烦意乱。

她抬起眼,看着薛睿汗津津的俊脸,心思一动,任由他拉着她左手,另一只手扯出腰间手帕,手指一缠,隔着桌案,探身朝他额头上抹去。

“这么热,亏你坐得住,这要是我啊,早撂摊子了。”

薛睿看她动作,只又将她纤薄的手掌握紧了些,轻轻吸气,闻着她手指软巾上清爽的胰子香气,一动不动地等她擦干他脸上的汗,这才慢慢将她松开。

“这差事是我领的,哪能撒手不干。别站着,过来坐,”薛睿拎开他的椅子,擦了擦让余舒坐着,然后去拿茶壶,想给她倒一杯水,谁知拎了个空,里面水不知何时喝光了。

“你等等,我去外面叫人沏茶。”

“我去吧,你歇一歇,”余舒拦住他,不由分说从他手中拿下茶壶,上下看他一遍,眨眼笑道:“大哥若是热了,不妨脱了官袍凉快,这里没有外人,我又不介意。”

说罢,就抱着茶壶,大步穿过几行书案,朝外走。

薛睿目光追随她走远,才低头看着身上狼狈,哑然失笑,想了想,便重新解下官袍,找到被压在几册案卷底下的扇子,腰倚着桌边,一边摇扇纳风,一边望着门外,嘴角挂着一缕浅笑。

不多时,余舒提了一壶凉茶回来,看到薛睿身上单衣,因为汗湿轻薄,隐约可见布料之下流畅的肌肤线条,胸膛精壮,不由自主多瞄了几眼,但觉热气拂面,面做无知般倒了茶水与他喝。

“我听兆苗说,圣旨下令修律,所以你才这么忙的?”

薛睿连喝两杯水,声音轻快许多:“不只大理寺,六部都要整叠文宗,向文渊阁呈递往年不合之处,以便修撰律令。”

“文渊阁吗?”余舒对政事知之不多,有心多了解薛睿的官场环境,便向他讨教。

薛睿将朝廷中一监两台三寺六部,一一说给她,本以为她是一时好奇,却看她听的正色,不免有些奇怪,讲完问她:“怎么突然想知道朝事?”

余舒在他杯中续水,看他关心的神色,似是暗下了什么决心,眉眼认真道:“我决定了将来一定要入仕,不知道这些怎么能行,以前是我太不操心了,以后你多提醒我。”

薛睿面露讶色,半年前他鼓动余舒参加大衍试,过后不时在她面前提起女子入仕之事,每回她都是搪塞,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看上去并非是有多大的心思要入朝做女官,然而今天是她头一回在他面前如此表明。

知她脾气,断不会意气胡说,薛睿意有所动——早在祭祖之前,他就听说司天监有个七品的女官位子要补录,他打听过,很有可能从这次祭祖的人选里提拔。近日他忙的不可开交,回来后倒是没有继续打听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再看余舒的样子,莫非是那个位子被别的人补了?

“司天监有个七品的空缺,你最近听到太史书苑中议论了吗?”薛睿斟酌问道,越想越觉得余舒是被何事影响,才下了决心要入仕。

闻言,余舒靠着桌子,一手垫着下巴,仰头看他,分了一半心神是想,眼前这人是从几时开始对她上心的?貌似她身边的事,就没有几件是他不知情的。

“这个缺已经叫人补了。”余舒语气平淡,听起来事不关己,确实如此,她之前听司徒晴岚提起这个空缺,并没有觊觎之心,只是后来知道湛雪元捡了漏,心里有些不爽罢了。

薛睿心道果然,又问:“是何人?”

“在华珍园丢了石头的女院生你记得吗,司天监前几天下了文书,就是那位江西湛家的小姐了。”

薛睿意外的很,“怎么是她。”

就算不是余舒,太史书苑也该有别的人选才对,那个姓湛的小姑娘,记得只是一个九等的易师,人没有出色之处,关键她是江西赫赫有名的世家子弟,凭这一点,就不该是司天监提拔的对象。

略一作想,他又蹙眉道:“华珍园那件事,我与王大人回京后就回报给司天监,太史书苑后来没有追究那两个闹事之人吗?”

“没有人提起,不了了之了。”余舒摇摇头,早知道以薛睿做事严谨,不会忘了湛雪元和崔芸的事,那么就是司天监方面有人压了下来。

薛睿却比余舒想的多,看她懵懵懂懂,不想她一无所知,沉吟过后,还是决定告诉她一些内政关节“不该如此,司天监素来排外,十成官员里,主事的多是京城十二府,便有三成在外,也居不得高位,尤其不可是京外世家,而女官,亦是先从十二府世家提拔,再来倾向于你这样身无背景却本人出色的年轻人,那湛氏当选,想来是背后另有文章。”

余舒听得惊措,面上闪过几道神色,低声道:“原来如此,就不知她能进太史书苑,仰仗的是什么。”

怕她担心,薛睿就道:“无妨,我打听好再告诉你。”

余舒却摇头,“范不着如此,随她去吧,左右不过是一个不长脑子的人,碍不着我。”

如果湛雪元能有昔日纪星璇一半心机,她便要小心提防了,可惜湛雪元没有,她何必要多疑自累。

两人闲聊了一阵,快到晌午,薛睿的小厮宝德送了茶饭过来,余舒才知道他几天都是从早到晚待在这四面封闭的馆子里。

“你回去吧,我再有两日忙完了去找你。”薛睿虽想多留余舒一刻半刻,但不想她待在这地方同他一起受罪。

余舒看着宝德端出的饭菜量多,足够两人吃的,便捡起一双公筷,对他道:“我也饿了,就在你这儿吃。”

薛睿不好赶她走,只好与她一起吃了午饭。

饭后,宝德拾掇了碗筷离开,余舒摸摸这里,瞧瞧那里,就是没有要走的意思。

薛睿这会儿再察觉不到她心思,便枉费了他聪明,心里十分受用,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也舍不得她走人,便自私了一回,绕回案后坐下,招呼她道:“阿舒,过来帮我磨墨。”

余舒暗笑,干脆地应了一声“好”,走到他身边去。

于是这炎炎夏日,闷热的文馆中,薛大人红袖添香,度过了一个并不悠闲却是自得的下午。

第四百七十七章 心动不已

傍晚,薛睿在余舒的劝说之下,总算是暂时放下了手头未完的公务,陪她回了一趟忘机楼。

两人熬了一个下午,身上汗的不行,各自回房去洗温汤,换上一身清爽,半干着头发坐在一张桌上吃了晚饭,胃口竟比前几日都好。

“难得你轻闲一晚,我就不家去了,咱们到楼上凉快凉快,说说话儿吧。”

饭后纳凉,余舒提议到楼上天井小酌,正合薛睿心意。

自从余舒在露台一角布置了风水池,这天井道上的空气到了夜间愈发地清新凉快,点明两盏碧纱罩烛,就在围栏一旁摆着短榻方几。

银颈锡壶里盛的是醴泉酒,绣盘上拼着三色的苏荷吹叶卷,余舒和薛睿面对面坐着,可以赏风赏月,更有檀炉送香。

余舒白日心事,早有预谋,为从薛睿口中套话,好有更多了解,就趁着良辰美酒,正好向正主打听,给他斟上薄酒后,按住他的杯口不让他拿,笑眯眯道:“光是喝酒没意思,大哥,咱们来做个游戏吧。”

薛睿又黑又亮的眸子在她看似乖巧的脸上溜了一圈,点头说“好”。

接着就见她左手一翻,从袖口摸出三枚六个点的酒骰子,丢进一只白碟子中,发出“嗬啷啷”一串响。

“哪儿来的骰子?”薛睿问。

“客人喝酒时候玩儿的,我让贵七找了一副新的。”其实这骰子是她前阵子串好了水晶珠子后心血来潮,弄了几个试运气的。

“你要与我赌骰子喝酒?”薛睿半含着笑意,戏谑她:“依你的手气,只怕这一壶酒还不够你一个人喝的。”

余舒摇摇手指,将那盛骰子的白碟沿着桌面慢慢推到他面前,“酒是助兴,咱们不赌酒,赌别的——掷大小,看点数,输者不必罚酒,就换一句实话如何?”

薛睿顿时有了兴趣,手指拨动着那几粒方骰,“意思是说我若比你的点数大,问你什么你便要老实答我什么?”

余舒白眼道:“谁的点数大听谁的。”

“唔,”薛睿迟疑地抚过下巴,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只是问话,这样还是单调,不如我们再加一样骰令,如何?”

“骰令?”余舒倒是不陌生这个,记得忘机楼开张那一日,与薛睿相熟那一伙王公贵女来捧场子,玩的就是这个,她还因此惹上了那个娇纵的息雯郡主。

所谓“骰令”,是酒席上最简单的玩儿法,即是输的人要乖乖听赢的人吩咐,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怎么,你怯了?”薛睿轻笑,一根手指将那白碟子推了回去,摆明了她不答应,他就不玩了。

就知道他不好糊弄,余舒笑着咬牙,为了钓他上钩,一点头答应了:“就这么招,不过只能二选一,要么问一句实话,要么就行骰令。”

薛睿忍笑:“若是你抵赖呢?”

余舒拿起那一壶醴泉,往案几中间重重一搁,豪气道:“谁抵赖谁就把这一壶酒都干了!”

薛睿手一伸,便将那只白碟子又勾回面前,怕她反悔似的:“我先来。”

一扬手,三粒骰子落地,相碰了几下,停住——…,五点,六点。

“十四点,该你了。”

最大不过十八点,头一回就让他丢了个十四,余舒不得不承认薛睿运气很好,不过她可是留了一手的。

余舒偷抿着嘴角,不着痕迹地拉了一下左袖,盖住那串黄水晶珠子,伸出左手拿了骰子,轻轻一握,抛落白碟。

“嗬啷啷——”

五点、六点…四点。

薛睿面露讶色。

“十五点,哈哈,我大,”余舒没有失手,得意地笑起来,手臂交叠在桌上,探头向前朝薛睿眨眼:“我问你,要说实话啊。”

开局不利,薛睿无奈道:“你问。”

“你儿时是什么样的?”

这话一问出口,薛睿就心知上当,不悦道:“不是说问一句实话吗,这也算是一个问题?”

余舒无赖道:“怎么不算,我是说问你一句实话,却没说只要你一句话就答清楚,我只管问问题,答不清楚就怪你了。”

“你…你这丫头。”薛睿哭笑不得,心里却因为她第一次主动问起他的事而有些高兴,好不容易等到她开了窍,他哪里会反悔,于是就一边眯着眼睛回想,一边慢悠悠告诉她:“我记事起,就在祖父膝下受教养,四岁时启蒙识字,六岁入家学,八岁时通六经大义,九岁时拜了先帝太子少傅王崇安为师,十二岁能做文章,十四岁头年科试。”

余舒正兴致勃勃地听着呢,突然就没了,眼睛往上挑了一下,示意他接着说。

薛睿却摇头:“就这些了。”

这算什么?余舒气结,她要听的是他成长的经历,可不是他如何枯读书的,于是不满道:“你敷衍我,难道你儿时都只是读书做学问吗,还有你爹你母亲呢?”

薛睿有一瞬间失神,随即垂下眼睛,浓密的睫毛拦住了眸中幽光,声音平静地像是在说别人家的事:“没有骗你,大约我记事起,父亲就已过世,母亲染疾失明,常年安居在深宅,祖父恐我忧思而荒废功课,偶尔才能见她一面。”

余舒愣住,眼见他话音落下举杯仰尽,脑中联想,浮现出一幅画卷——小小的男孩儿丧了父亲,被严厉的祖父带在身旁,为见母亲一面,从早到晚听话地背书默字,一日复一日,那勤奋读书的身影渐渐拉长,同眼前这温柔俊朗的青年重叠。

恍然回神,她心尖上轻轻颤了一下,鼻子竟有些酸酸的,心中想:都道他是天生富贵、锦衣玉食的薛大公子,怎曾想他孩提时是那样灰色的时光。

她倒不后悔追问他,只是,只是有些心疼罢了。

“大哥,我”

“呵呵,你做什么哭丧着脸,是你要问的,我实话实说不好么,早知道就该说假话哄哄你,”薛睿看出她不自在,便故意逗她。

余舒硬是挤出了一个笑容,声音却难免有一点沙哑,道:“不要,你还是说实话——这次换我先掷骰子。”

她这回换了右手捡起碟子里的骰子,这回没做小动作,撒手丢下去,看到骰子停下的点数,忍不住抖了下眉毛。

…,二点,一点。

好烂的手气。

“哈,”薛睿轻笑一声,伸长手,也是一撒。

五点,…,两点。

“十点,这次是我大,”他手指在平整的酒案上轻叩了两下,目光览过她余韵未褪的脸庞,幽深了几分,忽然侧身,抚平了衣衫,一只手垫着脑侧,一只手拍拍膝盖“你过来,坐到我腿上。”

看他动作,听他无礼要求,余舒脸色一僵,方才对他那点儿心疼瞬间丢到南疆去了。

薛睿见她不动,忍住笑,又轻拍了一下大腿,催促道:“快点儿,莫非你想抵赖?”

“”这逮着便宜就占的家伙。

余舒没好气地瞥他一眼,随即站起身,两步走到他跟前,扶着桌子,沉住气往他腿上一坐。

堪堪挨着他一点衣裳料子,她眼珠子一转,手便撑着桌子,打算站起来,谁知薛睿比她还快一步,手臂一收,勾住她腰肢,稍稍用力,就将她摁在了他腿上。

余舒一慌神,下意识就去挣脱,然而扭动了两下身子,就红起腮帮,呆住。

这天热,两个人傍晚洗过澡,都换上了轻简的衣裳,一层轻罗一层纱,单薄的料子,搁不住她磨蹭两下,就能触觉到他衣下大腿肌肤的紧实与温热。

她轻咬起牙齿,识相地不敢再乱动,就这么一停下,便被薛睿又一手环过了肩膀,带着一点小心翼翼将她半个身子抱在他膝上,俯首贴近她弧度姣好的侧颈,发出满足的低笑声。

“下午在馆中,便想这样抱着你。”

在那闷热难忍的籍案馆里,整个下午,她就安安静静地陪在他身侧,不在乎他那时的不堪,也不嫌枯燥无味,不管他正在做什么,就只是单纯地陪伴着他这个人——一如他少年时最初的寄望。

天晓得,他废了好大耐力,才按捺住没有在察觉到她悄悄落在他身上的视线后,在那种场合中,轻慢了她。

余舒在他的坦白声里,一双杏眼变得软和,临时改了主意,推拒的手抬到一半,轻擦过他肩头,绕到了肩后,慢慢勾住他脖子,十指交缠,鼻尖蹭到他饱满的额头,嗅到了男人独有的温沉气息,心湖里就好像投进了一块发亮的石头,荡起一波波涟漪,眼看着它一点点沉下去。

这个男人,喜爱她,虽不知缘来为何,却是再真心不过。

薛睿敏锐地发现了她的迎合,心间一悸,将头从她肩上抬起,仰望进她黑白分明的瞳色,在皎白的月下,不掺一丝杂色地看着他,纯粹的,让他心渴。

“阿舒。”

一声低喃,他再难自抑,手上用力,仰头吻上她柔软的嘴唇,起先是略带试探的含弄,发现她并不抗拒后,才慢慢深入,爱怜地舔湿了她轻颤的唇,诱哄着,探进她香濡的口中。

若不品尝,他怎知这口伶牙俐齿,会是这般甜蜜可口。

唇齿相依,余舒被他亲的脑子发热,微微阖着双眸,脸腮浮红,只觉得他舌头在嘴里舔来舔去的磨蹭,便哼咛一声,咬住他乱动的舌尖,使劲儿的吸吮了一口。

这一下可要命,薛睿腰间窜过一阵酥麻,呼吸沉下,夹紧了两腿,免得吓到她,一面又舍不得放开,更加搂紧了一些,硬邦邦的胸膛贴住了她胸前绵软,缓缓厮磨,当中妙处,不可言喻。

昏黄纱灯下,他一双桃花眼亮的勾人,左手顺着她肩膀滑下,隔着薄薄的衣料,轻揉着她柔韧的背脊,一寸寸下移,不知不觉,竟蹭到她腰下,罩住她一片弹软的臀股,心神摇曳,忍不住用力揉了一把。

“嗯”

余舒一下子睁开眼睛,感觉到他在她身后得寸进尺的揉捏,又羞又恼,微微气喘着躲开了薛睿的亲吻,把手绕到背后,抓开他的爪子,用力掐了他一下,免得继续下去,擦枪走火,不好收拾。

“不、不许乱摸。”余舒气短地靠在他肩上,小声训斥,怕招了人来。

薛睿被她一掐,也从情迷中暂缓了精神,虽觉得可惜,却也知足,强压下心中火热,顺势握住了她的手指,拉到面前亲了亲,嗓音低哑地哄着她:“莫生气,我只想亲亲你,阿舒,你真好,大哥心中欢喜极了,你摸摸我胸口,可是跳的厉害。”

饶是余舒平日脸皮厚,于情爱上却没多少经验,被他句句露骨情话说得耳朵烧红,可是尽管羞臊,她还是轻哼一声,一手探向他滚烫左胸,果然发现他怦怦心跳,如雷如鼓。

愣了愣,她不由自主将手贴到自己胸口

片刻后,余舒抿住了嘴唇,不许它咧开,肩膀抖动,眼里却泛滥了笑意,到底忍不住,轻捶了他的胸口,趴在他肩上,吃吃嬉笑起来。

“呵,哈哈”

她和薛睿,差那一点,她总算知道是什么,原来问题不在薛睿,而是在她——她不是担心他不够痴情,却是怕她自己不能够全心全意地待他,负了他的一往情深。

现在,这一点疑虑却没了,因为方才她剧烈的心跳,明明白白地告诉她——她为他心动不已,又岂会辜负。

薛睿虽不知她突然乐个什么,却爱听她笑声,拨弄她肩上散落的发丝,调整了呼吸,待她笑够了,才出声问道:“还要继续玩儿吗?”

这游戏极好,就是有些磨人。

余舒晃晃头,轻戳着他肩膀,笑叹道:“今天就到这儿,改日再来。”

“好吧,听你的。”薛睿在她额角亲了亲,吸了口气,扶她站好,他也坐直了身子,抬手整理她凌乱的衣裳,眉眼温柔道:“这阵子忙乱,顾不得你,你想知道我什么事情,就记在纸上,回头拿给我,我会答复,不必这么费心思套我的话。”

被他说破心思,余舒却是心中一甜,越看他越喜欢,便捧住他俊脸,低头亲了个响儿。

“大哥真好。”

她这番大胆做派,就连薛睿都扛不住,耳尖发热,拉着她的手站起来,送她回房睡觉,却知这一夜,他自己怕是要难熬了。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两榜魁首

昨夜撩香,啃了一通嘴巴,早起余舒用盐水漱齿时,便觉得下嘴唇有些麻麻的,对着镜子照了照,嘴唇果然有点肿了。

她轻摸着下唇,就想起昨夜那个让人发烫的怀抱,心跳一时快了几拍,就听正在给她梳头的小晴夸赞道:“姑娘今日气色瞧着真好,是昨晚睡得好吧。”

余舒瞅着镜子里面色红润的人影,心虚地“唔”了一声。

刚整理好,贵七就在门外请她下楼去吃饭。

。…

饭桌上过显安静,一开始就只有碗筷碰擦声,余舒喝了几口甜粥,忍不住抬头对薛睿道:“你一直看着我做什么,赶紧吃饭,吃完饭上衙门去,不是还有许多事要忙么。”

薛睿对她一笑,抬手夹了一只烧梅卷在她碗里,道:“又不急这一时,尝尝这个,是厨娘新学的江南小食,天气热了,早上可以多吃些米面,这一天才不会乏倦。”

忘机楼的大厨房归厨娘秀青一个人管着,秀青并非是南方人,可是平日再忙,还是要隔三差五要练几道江南菜式,迎合余舒口味。

只是余舒压根不是南方长大的,所以一直没能察觉薛睿这一处用心。

早饭后,余舒同薛睿一起出了门,先将她送回家,他才往大理寺。

余舒进了家门,不过待了一盏茶的工夫,就让刘忠套了马车,又掉头出了门。太史书苑这几天没课,她这是要到城南去找找制扇子的手艺人。

余舒前阵子在城北打听,少说十七八家扇铺子,都不能拿桃木根制扇,所以今儿干脆就换了方向,到人多街乱的城南走走。

不过这城南的市面可不比城北齐铮。

半个时辰,穿了三条街,余舒才打听到一条巷子里,开有一家制扇的老铺子。

马车听在半道上,她走了一段路,摸到了这家名为“百折堂”的狭小店面。

余舒挥了挥额头上的汗,抱着迟疑地态度推开竹帘入内,眼前即是一阵眼晕。只见凹字型的堂屋内,三面墙上挂着满当当的扇子,一面尽是五颜六色的女子团扇,一面尽是松香墨宝的书生折扇,还有一面形形状状各式各样的凉扇,足足百余面。

她站在门口愣神了片刻,便欣喜起来,上前询问正在货架旁边绞铜丝的中年男人。

“掌柜的。”

那人却头都懒抬,只回了一声:“要什么自己墙上挑,看好了过来付钱,弄坏了赔两倍,偷东西送官。”

余舒嘴角一抽,有这么卖东西的么。

“我不是来买扇子的,我是想问问,你们店里的手艺人会用桃木根制扇子吗?”

中年男人手上活计一停,扭头看她,“桃木根?”

“对,就是桃木根,做的了吗?”

“做的了。”

闻言,余舒没忙着高兴,先问仔细了,“我有一块百年的桃木根,想要做一柄男子专用的折扇,扇骨长要九寸五,十六档开阖,双扇面,不易折断,做的了吗?”

“做的了。”

余舒看他面相老实,不似吹牛,心头一喜,忙道:“那我这就回去取木头,然后咱们再商量,银钱方面好说,只是千万不可坏了东西。”

她扭头要走,却听身后一声嗤笑:“我说了能做,有答应要帮你做吗,我这店里只卖扇子,不管订制,墙上那些你爱买不买,慢走不送。”

余舒吃了个瘪,脸色怪异地转过身,看着那个又重新低头去扭铜丝的男人,本来还不大放心他的手艺,这下却能确定这么个傲气的人是有真能耐,她张了张嘴,目光闪闪,硬是摆出一副不屑的嘴脸:“不会做就不会做,你充什么能呢。”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制扇的,她哪里会放过,心想着激他一激,再顺势将人给套了,谁知对方像是闭了耳朵似的,任凭她怎么说,一句话不再搭理她。

余舒说了半天废话,嘴巴干了,无奈打算先回去,等明天再来,她就不信她天天上门,这人会不松口。

她转身走到门口,就见迎面进来一个人。

“五叔,我来——咦,余算子?”

“辛公子?”

余舒没想到会在这儿碰见辛六的五堂兄辛年光,惊讶了一瞬,而后又意识到眼前这个眉目俊秀的少年方才喊的什么。

五叔?

辛沥山看到侄子来了,便丢下手上的活儿,走了过来,从辛年光手上接过来两提纸包,扫了一眼余舒,问他侄子:“这聒噪丫头你认得?”

余舒脑门上挤了两条黑线。

辛年光歉意地看了看余舒,对辛沥山道:“五叔,这是今年大衍试上的两榜女算子余姑娘,同六妹妹是好友。”

又好心告诉余舒:“这位是家叔。”

这下余舒就纳闷了,据她所知,辛六她爹不是说兄弟四个吗,哪儿跑来的五叔。

这中年人看上去四十不到,脸皮粗糙,怎像是辛家老爷,可辛年光又称他家叔,分明是父亲的亲兄弟。

奇了怪。

“女算子?”辛沥山又盯着余舒看了几眼,这时神情有了兴趣,“就是不给韩闻广那老东西脸面,强夺了人家几个徒弟号印的那个?”

余舒听他口气,便正经道,“辛五爷说错了,我那不是强夺,是正大光明赢过来的,是他们技不如人。”

“哈,”辛沥山开口一笑,再看余舒就忽然顺眼了些,点点头,就道:“你明儿带了那块桃木根过来我瞧瞧。”

余舒这下子乐了,她还暗想着要通过辛六说和说和,谁知这辛五爷是个喜怒无常的,一句话合了他心意,竟直接答应她的事儿了。

怕他又改主意,余舒连忙口头上谢过,让到一边,向这叔侄两人告辞先离开。

待她走后,辛年光才问起来:“五叔,刚才怎么回事?”

辛沥山就告诉了他余舒要做桃木根扇子的话,然后一脸兴味地评价道:“原当她是有钱人家小姐胡闹,原来还是半个行家,百年的桃木根,我和你讲过,你还记得有什么用吗?”

辛年光想了想,道:“桃木乃是五木之精,而上百年的桃木根,则生有先天阳气,可以镇压百鬼,乃是的世间最克阴邪之物。”

“不错,看来你平时没有偷懒,”辛沥山满意地拍拍侄子肩膀,揽着他就往里走,“走,到后头去,给你看看我刚刚改好的一只风筝,只要放飞六十五尺,就能知道明日天气好坏。”

“五叔先等等,我有样东西要请你掌眼,”辛年光拉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包,打开来,拿出一串晶莹剔透的水珠子。

见那东西,辛沥山眼神一愣,立即接过来,入手沁凉,他闭着眼睛一阵摩挲,倒吸一口气,再睁开眼,却满是兴奋:“这、这珠子上好旺的灵气儿,虽有一分天然,但有九分是人为的,奇了,是你养出来的?好小子,快和我说说。”

心道果然如此,辛年光脸色霎时凝重起来,摇摇头,道:“不是我,是方才那位余姑娘送给六妹妹的生辰礼,因菲菲她戴了几日,说是夜里睡得极好,我便好奇借了过来,果然一夜安眠,第二天精神上佳,我隐隐感觉这手串上的灵气儿多半是养出来,所以外散的厉害,才有如此奇效,不似玉石要经久才能养人。要照五叔的说法,这上面竟有九分是人养,真真稀奇古怪。”

他们辛家乃是风水大族,追溯到六代以前,就有一位老祖宗守着一座玉山,后来几代,摸索着“风水养物,以物利人”的手段,起起落落,到如今一席之地。

可以说,论起养器,他辛家在世俗中当仁不让第一,《奇巧珍物谱》传承了几代,然而最精妙的手段,也不过是将天生灵性十足的玉石再养出八分神气。

这小小一串珠子,却有九分!

当然不能这样比,他辛家养的八分,可以长长久久,这串珠子却顶多兜的住两个月。

但厉害之处,却也在此,因为灵气儿不断外散,便使得贴身佩带者获益十足,且一开始最明显。

“五叔,”辛年光看着若有所思的辛沥山,迟疑道:“你说这件事,要不要告诉家里。”

辛沥山回过神来,瞥他一眼,拨捏着手里的白水晶珠子,慢慢冷笑道:“告诉家里,再让他们威逼利诱套问出人家的养物手段,收为己用,加以利用,好让辛世家的名声在十二府里更上一层楼吗?”

辛年光看出他生气,连忙苦笑,“您别恼,我不说还不成吗?”

“哼,”辛沥山将那串珠子塞回给他,没好气道:“学易之人,最是要心性,我教了你三年,你还是稀里糊涂,真是气死我,拿回去给菲菲,不许多嘴。”

辛年光点点头,又担心道:“要是爹他们自己发现了呢?”

辛沥山嗤一声:“满大宅子,除了你老祖宗,就是你祖父也没有我这个逆子的眼力!”

辛年光语噎,又不能反驳,只能无奈地看着他这位十多年前被逐出家门的五叔,昔日光宗耀祖的两榜魁首。

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易

翌日,余舒一大早到忘机楼去取桃木根,在露台风水池摆了三四天的木头,虽不如水晶珠子变化惊人,表面上看不出什么端倪,但是闻起来却有一丝淡淡的木香之气,她不记得这块百年的桃木根之前有这味道。

找了一块丝绸将它包好,余舒没忙着出门,而是让小晴去把掌柜的林福找了过来。

“姑娘,有什么要吩咐?”

“老林,你是安陵人,对这京城往年的大小事应该听说了不少吧?我向你打听一件事,不知你晓不晓得。”

林福点点头,立在余舒三步远外答话,“小人是薛家家奴,在安陵城住了将近四十年,姑娘有话尽管问。”

余舒摸着放在手边茶几上的丝绸包袱,好奇地问:“十二府世家之一的辛世家,府上有一位五老爷吗?”

“五老爷?”林福一愣,不必余舒细问,便脱口道:“您问的是辛家多年前被逐出门的那一位?”

余舒眼睛一亮,“对,应该就是他,你和我说说这个人。”

“是,”林福见她感兴趣,便回忆了一下,将他所知地说出来:“大概是十几年前,那时候辛家这位五爷在京城里叫一个风光,十二府诸家公子郎,竟无一个人能出其左右,堂堂大衍两榜魁首,二十年不见一人。”

“啧啧,”余舒听着稀奇,想不到扇子铺里那个脾气古怪的掌柜居然是一位三等的大易师。

“还有呢,既然如此本事,为何还会被逐出家门?”

“这…据说是因为不孝,辛五爷曾经当众辱骂其父,以致于辛左判一气之下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当年安陵城因为这件事很是议论了一阵,后来就没听声了,这辛家五爷也不知去了哪里,姑娘怎么好端端问起他来?”

余舒不想解释,便摆手道:“就是随便问问,行了,你去忙吧。”

打发走林福,余舒又坐着思索一阵,才抱着桃木根出了门。

。…

巷子里那一间扇子铺,余舒进来时,看见辛沥山正坐在柜台后面雕一块黑乎乎的木头,先问了一声好:“辛五爷,我来了。”

辛沥山吹着手里的木屑,皱眉道:“叫什么五爷,喊我掌柜的。”

“嗯,辛掌柜,”余舒有求于人,便不在乎他脾气,上前将手里包袱放在他面前,一边解开,一边道:“这是百年的桃木根,我要做扇子的材料,你给看看。”

看到包袱打开,里面乌金色的桃木根露出来,辛沥山就停下手上的事,捧到面前,轻轻摸了一阵,然后连招呼都不和余舒打,就拿刻刀在上面削下两片,凑到鼻尖吸了口气,眯眼道:“好家伙,这是你刚挖出来的,还是拿风水养了?”

看他神情,余舒留了个心眼,含糊道:“是养了一阵。”这话半真半假,她不过把这块木头放在她养水晶石的风水池边,并没有特意照顾。

辛沥山抬起头盯着她看了几眼,突然问:“是谁教的你风水之术?”

余舒眨眨眼睛,“自然是我师父。”

虽然严格说起来,青铮并没有仔细教过她风水玄学,但是那一套《八门生死决》,让她获益匪浅,不仅是让她衍生出了祸时法则,其中更含有风水要领,就连忘机楼露台上的风水池子,都是她采纳《八门生死决》的五行方位摆弄出来的。

辛沥山一脸好奇地追问:“令师是何方高人?”

自从余舒在大衍试上脱颖而出,时常会被人询问到这个问题,所以回答起来十分流利:“家师乃是修道之人,山中一隐士,名号不足外道。”

闻言,辛沥山之前疑惑就有了解释:原来有这么一位隐士道长,难怪能教出这样不同凡响的徒弟,敢和韩闻广叫板,想必那养物的手段,也是她师父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