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沛县发生的钦差无头案,让十一皇子刘翼落马,设计圈套的刘灏也没有得了便宜,因为涉案,被兆庆帝禁足三个月。

这才不到两个月,就被解足,朝中众臣丝毫不觉意外,毕竟兆庆帝偏爱七皇子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于是当天下午,一直闭门谢客的宁王府外就恢复了车来车往,仿佛前面几十天的冷清从没有过。

余舒是从薛睿那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昨晚上在宫里没赶上说话,上午薛睿派了人到司天监捎话,约好两人中午就近找家馆子打发午饭。

“便宜了他。”余舒皱着眉闷了一口酒,沛县那回,刘灏差点阴了薛睿和她两个,杀了一个钦差,就这么让刘翼给他背了黑锅,不痛不痒地关了几天作罢。

秋凉了,薛睿将她面前的凉菜盘子挪走,换上煮的烂烂的熟肉,免得她喝了冷酒胃里没东西垫着到晚上难受。

“说好的要禁他三个月,就这么提前放出来,御史就没什么说的?”

薛睿摇摇头:“眼下人人盯着征讨东瀛一事,国事当前,没谁闲着无事去找宁王的不自在。”

“那他真是赶上好时候,”余舒不想再提宁王这个阴人,转而告诉薛睿她过两天要和景尘一同去安县查探公主墓。

薛睿刚一听完,便出声反对:“不行,我不赞成你去。”

余舒不解:“为什么,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说不定我们真能逮住云华呢?”

薛睿哂道:“景尘能想到的,你以为皇上和大提点想不到吗,若是云华这么容易就被逮到,他早就让人活捉了,还会等到你们想起来吗?你这一去,见不到云华不说,甚有可能给人可趁之机,再害你性命,别忘了宁王虎视眈眈地想要置你于死地。”

余舒也有她的道理:“你说的我都想过,但这回不一样,不是有景尘在吗,景尘回京那么大的动静,云华活着不可能不知道,公主死了二十年,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活在人世,难道他会不想见他一面?在京城森严戒备,他或许不敢露面,到了安县那偏僻的地方,他没准会与景尘相认呢?”

薛睿少有的和她意见不同:“这是你的想法。你不是说过吗,云华极大可能是你师兄,而他在家乡早有妻子,他却抛妻弃子远赴京城,又因企图《玄女六壬书》攀附麓月公主,这样一个薄情之人,你觉得他会为了见儿子一面而冒险吗?”

听完他的分析,余舒顿时郁闷了,虽然薛睿说的都是经过推敲的事实,但她还是难以想象,被青铮道人那样赞誉的大师兄,被世人推崇了二十年的云华易子,会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薄情小人。

“我觉得,他不是你说的那样的人。”余舒瞅瞅薛睿的脸色,有些错觉一向冷静过人的他似乎是对云华产生了偏见,却说不上来这偏见是从哪儿来的。

余舒认识薛睿不是一天两天,很少见过他这样发自主观地评价一个人。

薛睿脸上这会儿没了笑,温沉的眼神一下子变得咄咄逼人起来:“这么说你是非去不可了?”

余舒迟疑了一下,硬着头皮说是。

“那好吧,我与你们同行。”

第六百三十七章 出发

刘昙与夏江敏的大婚也在八月,就在中秋节后,余舒出发去公主墓的前一天,真是多事之秋。

夏江家的根基在南方,婚礼这天女方家的客人来的不多,但也不是没有,京中有几位早年曾在南地任职的老臣,看在夏江家的面子,不是派了长子前来道贺,就是备了一份厚礼,送往敬王府。

余舒虽收到了来自刘昙的请帖,但是作为女方客人出席的,她一大早先去了夏江别馆,赶在夏江敏穿上嫁衣之前见到她一面,之后跟着送亲的队伍前往王府。

这一天热闹非凡,余舒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十里红妆,别看夏江家在京城不显,那在南方却是数一数二的富贵人家,百年的易学世家,积累了数不尽的金银财宝,毫不费力地便给嫁入皇室的小姐攒出一百六十抬嫁妆,每一抬都沉甸甸的需要四个年轻力壮的大男人才搬得动。

有些人就想起来宁王府迎娶新人时候的场景,不免比较起来,宁王妃乃是英武殿大学士崔郑的掌上明珠,典型的书香门第,可夏江家有一位易子老祖宗尚过公主,是天下易客心目中一等一的名门,后人多少留有一丝皇亲国戚的血脉,出身上两位王妃各有胜负。

这两宗婚事,都是兆庆帝亲选的,很难让人评说他是偏向刘昙多一些,还是重视刘灏多一些。

新人拜堂之后,酒宴开席,刘昙送了夏江敏到新房去,便匆匆赶回前面招待客人。被人劝了几杯酒,就红光满面,长了眼睛的都看得出来他对这桩婚事相当满意。

而新王妃留在婚房,女客们说了吉祥话,一一离开,到最后只剩下余舒作陪。

“阿树,你还在吧?”夏江敏一袭红艳艳的嫁衣。端坐在床沿,龙凤盖头铺面,要等到新郎来揭,从刚才的嬉闹到眼下的安静,让她心里发闷。

“嗯。我没走,”余舒正站在窗前观察那一对描金绘图的红蜡烛,回头便见夏江敏蒙头坐在那儿,白生生的一双小手揪着膝头,一眼就让人看穿她的不安。

余舒走过去,对守在床前的两个侍女道:“去打些热水来给你们王妃擦擦手脚。去一去汗腥。”

两人一看我一眼,我看一眼,站住没动。当中一个个头娇小,眉目十分秀丽的抬头回道:“王爷吩咐了我们守着新王妃,不敢擅自动弹。”

余舒这方看清两人不是夏江家陪嫁过来的屋里人,一时竟叫她使唤不动。

“让你们去就快去。啰嗦什么。”王爷是叫你们守着照顾我,又不是叫你们看犯人。”夏江敏出声不悦。

“奴婢不敢。”两人惶惶告罪,麻溜地往外走,过了屏风,没忘将门带上,吩咐了门外的丫鬟,走远了。才敢小声议论:“什么呀,才刚进府,就摆起王妃的架子来。”

“嘘,萍儿,快别乱说。”

“我哪有——”

“唉,我知道你心里委屈,咱们一样是宫里拨出来伺候王爷的,下场最好不过能给王爷铺床叠被,在王妃跟前千万要温顺,别碍了她的眼,在宫里头待了好些年,你怎么连这点心眼都没有了。”

这边两人私相窃语,屋里头正在忐忑等待洞房花烛夜的夏江敏全然不知刚才出去那两个丫鬟里面,将有一人成为她日后梦魇。

新房里没了闲杂耳目,夏江敏看不见余舒,便想把头上喜帕掀开,被余舒快一步制止了。

“别乱动,等着新郎官回来再掀,留个好兆头。”

说着,余舒坐到床边的绣墩上,拉着夏江敏汗津津的小手,笑话道:“我看你手脚冰凉,是紧张的还是着急的?”

夏江敏回握住她干燥修长的手掌,心中不由得稳当了,就从喜帕底下的缝隙盯着余舒线条笔直的靴子看,嘴硬道:“总有你成亲那一天。”

余舒和她逗了两句嘴,说起正经的:“我有一件要紧事得离京两天,等下就得启程,不能到前头喝你的喜酒了。你大婚之日,我替你欢喜,有些话不该我说的,你只当我多嘴了。”

“我们俩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夏江敏急忙道。

余舒微微一笑,她虽不见,“今时往后,你就是宁王府的女主人了,我观宁王此人,饱有野心,必不甘于做个闲散王侯,将来的事谁都说不准,我只能提醒你,与宁王做夫妻,最好不要有悖逆之事,最要不要有意气之争,最好不要有好胜之心。”

夏江敏听完余舒三个“最好不要”,本来不安的心又蹭地涨高了一截,出嫁前父亲单独与她谈过心,千叮万嘱她要对宁王恭顺,不可以使性子,含含糊糊地告诉她,宁王将来可能大有作为,却不如余舒说来这样深刻。

余舒不见她回应,只当她被自己吓住了,想说几句安慰安慰她,又担心她听不进去自己的劝告,日后吃亏。

关于宁王,余舒自己看到的,从薛睿那里打听到的,绝非是个色令智昏之辈,指望他能做一个儿女情长,宠爱妻子的安朝好男人,这根本不现实。

刘昙年少老成,有忍有谋,被兆庆帝摁到龙虎山养了十年都没能磨掉他的志气,可见不远的未来就能长成一个堪比宁王的狠角色,夏江敏修炼出的那点心计往人跟前一放,完全就是小学没毕业的水平,如何胜任宁王妃这个职位?

余舒没有婚姻的经历,也不是很懂男人,但是她把王妃当成一个职位来纵观,夏江敏就好像是一个空有学历没有经验的实习生,宁王不是她的合作伙伴而是一个拥有绝对话语权的老板,整件事就好办了,她给出的忠告,同样是她当年在投行给人打工时候总结出来的员工守则——不要试图和你的老板作对,他可以冲动,你不行。

当然,她衷心祝愿夏江敏可以和刘昙日久生情,琴瑟和鸣,而不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阿树,”沉默了一晌的夏江敏突然出声,“我会好好地做我的王妃,你不要为我担心。”

就算是为了她惨遭杀害的四姐,她也要做好宁王的妻子,不会让那些将阴谋诡计打算到他们夏江家头上的人如愿。

“嗯。”余舒抬起手,犹豫了几下,最后还是隔着厚重的媳妇,在她肩上轻拍了两下。

“明明,我走了,你歇一歇。”

夏江敏听着余舒的脚步声离开,默默数着数,约莫她走到门口,忍不住将喜帕掀开一角,抬头便窥见她修长的背影,一袭易师长袍,勒得她背线笔挺。

窗前红烛晃眼,依稀又让她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死里逃生的商船上,救下她的那个少年郎,在昏迷不醒的她耳边不停地呼唤——

明明,明明,醒醒。

早晨踏出家门那一刻都没能掉下的眼泪,这会儿居然心酸地淌了出来,她悄悄地对着那个已经关门离开的背影说道:“阿树,我不想做什么王妃,我宁愿自己只是夏明明。”

她多希望这是一场梦,有人能再次把她唤醒。

***

此去公主墓,至少要赶上一个白天的路程,余舒因为要送夏江敏出嫁,事前和景尘约好了下午再走,薛睿一样不能缺席宁王府的婚礼,两人一个前头喝了喜酒,一个后头嘱咐了闺友,前脚跟后脚离开了王府。

等他们同时骑马赶到城西,景尘已经等候在那里,随行的只有一辆马车,轻装简行。

余舒很惊讶,她以为皇帝和大提点至少会派一队禁军保护景尘的安全,谁想景尘就带来了一个赶马的车夫,难道周围埋伏有高手?

景尘很意外,他没想到薛睿跟来了。

薛睿表现的最为淡定,他点头算是和景尘打过招呼,一个说法都没有,好像他会出现在这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余舒这个中间人略显尴尬,这两个男人说起来一个算是她的前任,一个算是她的现任,夹在前任和现任中间,她之前怎么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被薛睿一通忽悠,就答应让他同行了呢。

“咳,”她清了清嗓子,主动对景尘解释道:“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帮手,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侯,那人即使有孔明之智,我们三个可比寻常人聪明多了。”

景尘能武,是个超级高手,以一敌十不成问题,薛睿聪明绝顶,一叶知秋,她嘛,不要脸地自夸一声智勇双全,每有急智,他们三个凑到一起,只要云华敢露面,还怕让他跑了?

余舒越想越觉得靠谱,当即不能再等,望一望城西日头,对两人道:“我们快出城吧,我看天黑之前是赶不到了,今晚要夜宿,最好赶到附近的村镇上,不要露宿。”

景尘不是婆婆妈妈的男人,薛睿来既来了,哪怕他心里觉得此行和薛睿无关,却不会非要赶他走,让余舒为难。

薛睿同样不是惹是生非的人,没有在景尘面前逞什么口舌之快,两个男人沉默地相视一眼,分别跟上余舒。

早秋灿灿的日头向西边沉落,斜照马背上三道参差的人影,这一去安县探访公主墓,不知是吉是凶。

第六百三十八章 幌子

卫国夫人是七月份进的京,兆庆帝借着皇后的名义把人家娘俩从东北诏过来,对东菁王的忌惮之心可见一斑。

卫国夫人进京,不只为了消除兆庆帝对儿子的疑心,主要是为了给年过三十还打光棍的东菁王挑选正室王妃。

不到一个月里,皇后宣过姜氏母女进了几回宫,当着面就提了几家千金,有书香门第,有名门闺秀,也有京都贵女,无一不是才貌双全、品德兼备的好姑娘,摆明着让卫国夫人从中择选,一拿定就请皇上下旨赐婚。

卫国夫人听着哪个都说好,却没有拍板定下的意思,等回到府里,姜嬅问起,老夫人便冷笑说:“幸好我来了,不然皇帝指不定给你大哥找个什么样的绣花枕头。”

卫国夫人是十多年没回过京,不代表她耳朵就是聋的,瑞皇后说的这些个大家闺秀,她一个都瞧不上,她的长子文成武德,是天下一等一的好儿郎,理当有个配得上他的好女子。

“那娘想给大哥寻个什么样的媳妇儿?”姜嬅一边给她娘揉肩膀,一边好奇问道。

卫国夫人闭着眼睛向后靠:“这性情,不能软和了,做咱们姜家的媳妇,首要得是个刚强的,不然娇滴滴一遇上个风吹雨打就哭哭啼啼,你大哥一准得厌烦。这人才,不能空有一张脸皮,空背一个才名,最重要是能帮得上你大哥的忙,这就要她长有眼界,胸有城府。这家世,也不能太好,不然养出来的姑娘眼高于顶,哪能安安省省地远嫁到咱们宁冬城去过日子,三天两头惦记着京城里的娘家人。早晚都是个胳膊肘往外拐的。”

听说皇帝一度有意将湘王府的小郡主指给她儿子,卫国夫人敬谢不敏,他们姜家不需要一个宗室女来贴金。皇帝的亲侄女在外人眼中千好万好,在她眼里就是个麻烦精。她是给儿子娶媳妇,不是请尊佛回家供着。

好在皇帝不知因何打消了这个馊主意,瑞皇后在她面前提也没提那位息雯郡主的名儿。

姜嬅站在她娘背后眼珠子滴溜乱转,突然笑出声。

卫国夫人被她打断思路,没好气儿地问她:“笑个什么。”

姜嬅凑到她耳朵边去:“娘说的这些条条框框的,我倒真知道有一个人,她啊……”

卫国夫人“嗖”地睁开眼睛。

***

宫里。黄昏时分,兆庆帝和大提点坐在御花园的露台上观赏尖尖染红的枫叶,侍从们都待在楼下,没人敢来打扰他们雅兴。

“景尘他们出京了吧?”

大提点答道:“算算时辰。他们已经走到郊外了。”

楼旁的枫树生的高大,枝叶延伸到露台这边,兆庆帝触手可及,随手摘了一片下来,自言自语道:“朕派了那些死士暗中保护。景尘的身手高绝,倒不怕他们遇上什么危险不能应付。”

本来他不该着急的,大安祸子和破命人都找着了,有这两个人在手里,他大可以采用更稳妥的方法。将那一伙乱臣贼子一个个的揪出来。

但是宫里才出的一桩事情,让他等不下去了,他得尽快将那些碍事的人给解决了,好专心致志地计划他想做的事。

大提点好像没有发现兆庆帝走神,低头喝着他的茶,一口一个滋味。

***

三人一行下午出了城,赶了一个时辰的路程,天色就暗下来。

赶马车的车夫是个哑巴,却很认得路,看着天快黑了,就对景尘比手画脚,指出就近一座村镇的小路,他们紧赶慢赶,在天黑之前落脚。

小镇上人口不足两千,镇上只有一间客栈,客人稀落,二楼客房后头就是牛棚,气味不大好闻,不过他们没什么挑头,总比睡在路边强。

三间客房挨着,余舒睡在中间那屋,万一半夜里有个什么情况,景尘和薛睿都能第一时间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景尘不知怎么说服了兆庆帝,在安陵城里一直跟着余舒的几双眼线,没有追踪他们出城。

余舒睡前又检查了一遍门窗,不放心地在窗缝中间摆了几只茶杯,若是有人想要从窗子偷偷摸进来,杯子摔在地上,就能把她惊醒,她可不想跟那个倒霉钦差一样,梦里叫人进房宰了。

夜半,景尘和衣而卧,听到敲门声,翻身从床上坐起,一声不响地走去开门,看到门口站的人,不问来意,侧身让他进来,再将门掩好。

薛睿将手中蜡烛搁在桌上,坐下来,等景尘关好门在他对面站定,他方抬头端详他神情,张口第一句话即是质问,也是笃定:“你们打算用阿舒来当诱饵?”

景尘沉静的眼中生出少许波动,绵长的呼吸有少顷的停顿,薛睿的质问,让他回想起几日前,大提点夜寻他到太曦楼密谈——

他说,已经在太史书苑发现了逆贼的同伙。

他说,不能打草惊蛇,只能逼他们自投罗网。

他说,若不能尽快抓住这一伙贼人,迟早他们会对余舒下手。

于是,他们做好了安排,让他找借口将余舒带出戒备森严的京城,以此引蛇出洞。

“我会保护好她,不会让她出事。”

听着景尘半是承认的回答,薛睿气笑了:“所以你就骗她,说是要找到公主墓找云华?”

他一从余舒口中听说此事,就把真相猜了个八成,劝她不要去她不听,他只好跟了过来。

“我没有骗她。”景尘声音低沉下来,“我确实是为了寻我父亲而来。”

大提点的话,他不会听信,他们都以为他是个只会听人摆布的傀儡,凭他们说什么,他就相信什么,他们不说的,他就不会怀疑。

那么他就让他们以为他不觉得二十年前父母双亡事有蹊跷,让他们以为他不知道他父亲还活着,让他们以为他没有察觉太史书苑连出命案,幕后凶手可能和他尚在人世的父亲有关。

他没想过要用余舒当诱饵,引出那些逆贼,他只想找到他的父亲云华,问清楚为什么偏偏自己是那个生不由己的大安祸子,问一问他到底什么是假,什么是真。

然后,他会给她一个交待。

薛睿冷声道:“那你就是拿她当幌子,好让皇上放心让你离开京城。”

云华死没死,皇帝最清楚,大提点应该也是知情者,所以他们敢下这么大的饵,把景尘和余舒都推出来,不怕云华不上钩。

景尘一点都不傻,余舒告诉他云华没死,他不露声色,却敢带着余舒冒险前往公主墓求证。

因为没有余舒,他一个人出不了安陵城,没有余舒,云华或许就不会露面。

“你这样利用她,就不会有一点愧疚之心吗?”薛睿看得清景尘的步骤,却不能理解他的作为。

“随你怎么想,”景尘没有辩驳他的话,他转头看向隔壁,慢慢说道:“你可以现在就去告诉她实情,我不会拦你。”

薛睿摇头道:“告诉她,她还是会同你一起去,阿舒这个人,我比你了解得多。”

她或许贪生畏死,但她同时她也敢作敢为,能够冒险一次见到云华,她就算明知道被景尘利用,也不会退却。

所以告诉她与不告诉她,结果是一样的。

景尘回过头望他一眼。

薛睿起身道:“我不会多嘴,你好自为之。”

薛睿走了,景尘全无睡意,吹熄了他留下的白蜡,和衣坐在床边打坐,直到鸡鸣天露白。

。……

天一亮,三个人在小店里简单吃过一顿早点,即刻动身赶路,这一路上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等他们抵达安县,刚巧赶上吃午饭。

到了安县,离公主墓就近了,出城再往北走,顶多半个时辰,骑马还要更快一些。

薛睿选了一座离城门不远的酒楼落脚,存放好马匹,到后院看过房间,他们就到前楼去点菜。

酒楼临街,安县是个人口集中的小县城,城门一带尤其热闹,大白天人来人往,叫卖不绝,街头还有穿的破破烂烂的乞丐,有的就蹲在酒楼对面,伸着脖子嗅着楼里飘出来的酒菜香味,馋得眼睛珠子都要掉出来。

余舒他们出门前都带有备换的衣裳,但就是粗衣布巾,三个人坐在这四面敞光的酒楼子里,也够打眼,实在是小地方没出过这么漂亮的人物,一看他们就不是本地人。

昨晚没有吃好,余舒点了一桌子菜,没有要酒,听小二报菜名,叫了一甜一咸两个汤品,端上来一看,余舒就笑了,指给薛睿道:“这店家真会糊弄人,弄个玉米羹叫做黄金露,调个鸡蛋羹叫做凤丸汤,敢要一两银子一份,害我以为什么好东西是我没尝过,回头也给咱们忘机楼改一改菜单子,多取几个能唬人的菜名儿。”

薛睿还没开口,邻座就有人“噗嗤”一笑,出声接话:“这位小哥一看就是从外地来的客人,不知道这家是方圆五里有名的黑店,遇上你们这样的肥羊,还不痛宰一顿。”

余舒闻声看向那插话的,眼前顿时一亮,那是个一身蚱蜢青短打的少年郎,和她差不多年纪,斜扎着一条马尾辫,说话时嘴角眼角都向上翘,浑身透着一股子蓬勃的朝气。

打量过此人,余舒“呵呵”一笑,转过头去,飞快地与薛睿交换了一记意味深长的眼光。

第六百三十九章 神龙见首

人家酒楼好好地开门做生意,大庭广众之下被人叫做黑店,损及生意,肯定是不依的,正在跑堂的店小二一定是会上前讨个说法:“这位客官怎么说话的,小店做生意向来童叟无欺,明码标价,既不强买又不强卖,怎么到您嘴里就成了黑店了?”

少年郎吊起眼角指着隔壁余舒他们桌子上的两盆汤,道:“一只鸡蛋几个钱,一根玉米棒子值几个钱,就这些点东西煮出来的稀汤寡水,竟好意思收人家二两银子,别以为都不知道恁这酒楼里好些个讹人的菜名儿,专挑着外地人报菜,等到上菜人家眼瞧上了当,你们会不收人钱?”

说着,他朝余舒三人拱拱手,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几位兄台,今儿算我赵小竹多管闲事,你们这一桌的酒菜,算我请了。”

逢上这等白请客的好事,四周客人望了望余舒他们桌上摆满的酒菜,议论纷纷。

可那名叫赵小竹的少年郎还有后话,他紧接着就要店小二将桌上的两盆挂羊头卖狗肉的汤品退了。

“不把这两道给我退下,今儿这一桌饭钱你们都别想要了,哼。”

这一来,店小二那眼神看着赵小竹,包括余舒他们三个在内,就像是在看一伙“吃霸王餐”的,当即就跑下去找掌柜来出头了。

楼上的客人都不吃饭了,放下筷子,静等着看热闹。

趁这一会儿工夫,赵小竹主动坐了下来,自来熟地招呼余舒他们:“你们吃你们的,不用怕,出了什么事有我兜着。”

余舒看着他一个人唱了半天独角戏,景尘和薛睿都没有接茬的意思,怕他冷了场,于是好心出声道:“这位。赵公子,多谢你方才一片好意,不过这一顿饭钱,我们还是付得起的,毕竟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不麻烦你了。”

谁都听得出她话里的谢绝之意,但是那赵小竹就跟缺根弦似的。大大咧咧冲着余舒一笑,摆手道:“不碍事,我不嫌麻烦,待会儿等那掌柜的来了,我自与他分说。”

话落,刚才去那店小二就领着掌柜的上来了,身后还带着几个人高马大的伙计,个个目露凶相。

“是哪几个想要吃白食?”掌柜上来说话就不客气,一边打量身穿粗布衣裳的赵小竹余舒几人。一边放话:“也不打听打听这是什么地方!”

赵小竹高声应道:“是你小爷我,怎么招?”

掌柜的气笑:“咱们小店开门做生意,来者是客,掏钱的是大爷,就你这穷骚,没银子花使倒来找晦气的。甭怪我不待见——阿虎阿熊,给我把这几位客人‘请’到后头去说道说道!”

话毕,那几个明显充当打手的伙计瓮声应了,撸起袖子就要上前拿人。

景尘放下碗筷,将要起身,就被余舒摁住了手臂,慢上这么一拍。同桌的赵小竹已是拔身而起,一脚踢在一名伙计腰眼上,把人踹了个仰翻。

“唉哟!”

“小子还敢动手!”

“打他!”

掌柜的吆喝了一声,余下几名伙计一拥而上,拳脚无眼,这些人只当余舒他们和赵小竹是一伙的,不由分说抡拳上来,薛睿先一步拉着余舒离开桌面,往后退开几步,下一刻,赵小竹就掀翻了酒桌,汤汤水水的泼下来,周围客人发出几声惊叫。

打起来了。

余舒躲在薛睿后头,景尘挡在最前面,敢有人上来,就被他一掌拂开,无人能够近身。

赵小竹拳脚功夫不弱,以一敌五,一会儿工夫就把人全打趴下了,就连那个开头嚣张后来抱头鼠窜的掌柜都没能幸免,一样躺在地上嚎嚎。

酒楼内一片狼藉,客人跑了大半,还能冷眼旁观的,就只剩下余舒他们三人。

赵小竹打完架,从一张桌子上蹦下来,气喘吁吁地招呼他们:“你们快收拾东西和我走,这地方住不下去了,这家酒楼掌柜的是县太爷家三姨太的小叔子,回头拉到衙门去我们要吃亏,快走快走!”

景尘微微皱眉,余舒绷着脸,转头对薛睿道:“大哥,我和二哥到后头去拿行李。”

说完拽着景尘往后院跑了,留下薛睿应付那路见不平的少年郎。

两人走到后头楼梯上,景尘慢下脚步,叫住了背影雀跃的余舒。

“我们真要同他走?”就在刚刚,单就余舒的反应来看,他也肯定到那赵姓少年来路不对头,恐怕是冲着他们来的,不然照她的脾气,遇上这等讹人敲诈的事体,哪里轮得到旁人为她出头,到最后还得慌张跑路。

再者,刚才打架那会儿他观察了周围,除了他们,也有两桌客人上当点了那鸡蛋汤和玉米羹的,那少年为何偏好挑他们这一桌来行侠仗义?

“当然要跟着他走,”余舒转过头,面露狡黠:“说不好待会儿咱们就能见到你想见的人了。”

景尘面色一滞,不由伸手拽住她衣袖,失声道:“你是说,这人是我——”

“嘘,”余舒竖起手指在唇边比划了一下,眼里却藏不住的兴奋,景尘就听她压低了声音道:“你与薛大哥都是练了内家功夫的,不说我大哥,这一路上若是有什么人跟在我们车马后头盯梢,准跑不了被你发觉。你或许没有留意,我们点的菜等了半晌上桌,那会儿这赵小竹桌上的几道热菜都凉透了,说明人家可比我们先到这儿来。”

没有盯梢的,却能提前一步在酒楼守株待兔,这又说明什么?

余舒心头火热,几乎能够预见那赵小竹背后头有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

这一路上她琢磨着几种找出云华下落的可能性,却好险忘了,他们离开戒备重重的安陵城,云华有可能会主动接近他们!

一个活生生的易子,还有谁比他料事如神呢?

余舒没有言尽,但她看着景尘那恍然明亮起来的眼神是明白了,于是催着他回房去拿行李,两个包裹挂在肩头,牵上马匹到前头去与他们会合,留下了那个哑巴车夫。

。……

“薛大哥,余大哥,往这边走,看到前头那条小河了吗,过了河就到我家了,我家空房子多着呢,够你们一人住一间的。”

穿行在郊外的小路上,赵小竹走在前面带路,余舒、薛睿和景尘三个紧随其后,两刻前,他们从安县的酒楼里跑路,跟着赵小竹出了城。

薛睿和赵小竹搭话,轻易套问出他的底细,这年方十五岁的少年自称是个孤儿,五岁时候遇上饥荒,父母带他逃难到京畿,被恶人打死了,幸好他义父从旁路过,救下性命垂危的他,保住一命,抚养他长大成人。

余舒插嘴道:“这么说,你义父是个大侠咯?就不知他高姓大名,我或许曾经听过。”

赵小竹提起伤心旧事,一脸的轻松,笑哈哈地回答道:“这你就猜错了,我义父才不会武功,他连桶水都提不动。”

余舒已经自觉将赵小竹这位义父代入了云华本人,听他这么一打趣,脑中不由出现一副两袖飘飘弱不禁风的中年书生模样。

“叫我糊涂了,不会武功,怎么从恶人手下救你呢?”

赵小竹朝她呲牙一笑,“我还有位义兄呢!”

余舒心有疑惑,正要再问,前面已是到了河边,只见赵小竹翻身下马,将缰绳在手上缠了几圈,大声冲他们道:“要过河了,你们跟紧我些,不要走岔了路,小心掉下去爬不上来。”

余舒抬头望了望,眼前一条河流,东西走向,宽不过三丈,河水清澈,有水岩浮在水面上可以过人,看着不深,水底纵有沟坎,也不至于让人溺水,赵小竹的话听在耳边,倒像是在吓唬人。

她抬脚跟上去,薛睿却轻拉了她一下,道:“我走在前头。”

赵小竹牵马跨过第一块浮岩,扭头瞅了他们一眼,一双吊脚眼里闪着促狭的光。

第六百四十章 雁野先生

赵小竹有言在先,余舒就算不以为然,也没有以身试险的打算,老老实实地走在薛睿后头,景尘垫后,三个人各自牵紧马匹,从一块浮岩跨到另一块上,直到脚踩在河对岸的草地上。

走过一小带乱石滩,眼前挡着一大片树林,余舒举目眺望,没有人烟,别说是赵小竹口中有很多空房的农家小院,连个茅草屋都不见。

“我怎么没看见你家在哪儿?”余舒问道。

赵小竹弯腰薅了一根野草衔在嘴里,指着前面那片茂密的林子:“我家就住在这望西林里,咱们骑上马,不一会儿就看到了,等到了我家,我亲自下灶给你们烧几个下酒菜,嘿,你们有口福了,昨儿我刚逮到一只野兔子。”

他语调欢快地带路往林子里面走,一面自言自语,没发现后面几个人没有立即跟上,而是停足在原地。

景尘回头望着他们刚才走过的河面,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薛睿牵马走近余舒,两人用眼神交流:“继续走?”

他们跟过来是为了一探究竟,再往林子里走,谁也说不准等待着他们的会是什么人。

或许是云华,也或许,是制造太史书苑三起命案的幕后元凶。

余舒摸着低头嚼草的小红,想了想,还是对他点点头。

出行之前,她用六爻和祸时法则分别占过这一行的吉凶,未免不小心落入圈套,单从卦象上推算。不会有性命之忧。

只要不死,那就没啥可怕的。

她转头想要招呼景尘一声,却发现他人已经毫不犹豫地走在前头,跟上了赵小竹。

。……

这片林子比余舒想象的要大的多。且越往里走,树木越加高大粗壮,一根根笔挺地矗立在野地中,根结错落。遮云蔽日,叫人难辨方向,仿佛跌进一座迷宫。

赵小竹所说的“快到了”,就是他们骑着马在林子里东拐西拐走到太阳落山,才听到他在前头大喊一声:“义父,我带朋友回来啦!”

在重重巨木环绕下,一圈油黄的篱笆围成的院落,藤条扎成的门扉,院中一排四四方方的石屋。梯形的屋顶上爬遍了不知名的蔓芽。一眼看上去就像是盘了一条绿蛟在房顶上。

篱笆墙东角大约是有一块花圃。有几株艳艳的白菊攀过了墙头,尽情舒展着腰身,沐浴在洒沓的斜阳中。一道萧条的人影立在花丛后,斑斑的长发披落满身。手持一柄花匙,点洒菊腮。

那漫不经心的姿态,却又透着一股专注。

余舒三人目光第一时间聚焦在那人身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人回了头,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那是个看上去有些不修边幅的男人,灰蓝的长衣松松垮垮,他身量很高,肤色极白,却有一对乌浓的剑眉,削入斑白的鬓角,这样英挺的眉下,又偏生了一双最是风流桃花眼,当你看着他时,总要忍不住多出几分遐思,仿佛此刻你就在他心上似的。

如果这就是云华,余舒心想,她有些理解为何当年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麓月公主会非君不可。

是有一种男人,只一眼就能让伊误了终身。

眼前这个极大可能会是云华的中年人,三个人的情绪起伏,傻站在篱笆外面,心情最激动的,莫过于景尘。

余舒就走在他边上,一回头,就能看到他睁大的眼睛中写满的期盼,这是她头一回看到他流露出如此迫切的神情。

反观薛睿,因为云华与他并无多大关系,他就显得比他们两个冷静得多,等到赵小竹介绍,他就对着那个正在打量他们的中年男子抱拳问候:“叨扰您了。”

对方微微一笑,眼尾蔓延出岁月的纹路,他摇摇头,便将目光从他们几个身上转开,对着赵小竹伸手比划了几下,便拎着洒水施肥的桶子,转身回了中间一座石屋。

薛睿一愣,就听赵小竹爽声向他们解释道:“我义父不会说话,他要你们别见怪,快请进吧。”

说着他丢开缰绳,在马屁股上轻轻一拍,马儿便乖乖进了院子。

他…是个哑巴?

三个人呆了呆,薛睿最先反应过来,一手拍了拍将所有想法都摆在脸上的景尘,若无其事道:“院子里地方不大,我们把马拴在外面。”

景尘纵有万千疑问憋在当口,但他理智尚存,知道此刻不能冒然上前认人,便沉默着跟他在附近找地方拴马。

余舒看着薛睿给她使了眼色,便将她的小红马交到他手上,跟在赵小竹后头,先进去套一套近乎。

“小竹,”余舒不再客气地唤人赵公子,一边环顾这篱笆围起来的屋舍,一边小声询问赵小竹道:“你义父贵姓,我们应该如何称呼呀?”

赵小竹正蹲在水缸边上舀水洗脸,含糊不清地告诉她:“我义父姓冯,歪号雁野先生,你怎么叫都行,他老人家很和气的。”

姓冯,难道不是该姓云吗?

余舒记得云华易子参加大衍试的本名正是叫做云沐枫。

她跟着弯下腰洗了洗手,继续打听:“我看你们住的地方这么僻静,你义父又爱养花养草,难不成是一位躲起来避世的高人?”

闻言,赵小竹抹了把脸,仰起头,眯着眼睛看着她。

余舒被他这么一阵盯,心里琢磨着——这位雁野先生看样子是不打算表明身份了,那他们也不能急着冲上去认人,万一他不是呢?万一他不肯承认呢?

是与不是,余舒心里猫爪一样,真相就摆在眼前,只差那么一步之遥,叫人心痒难耐。

薛睿将景尘支到篱笆远处,嘱咐道:“你先不要着急,人我们虽然见到了,只是不确定是不是我们想的那一位,稍安勿躁,看一看他引我们来有什么目的再作打算。”

景尘望着石屋的方向,好一会儿,才勉强地点了点头。

薛睿看着他克制的样子,自嘲一笑,莫名道:“至少你知道你爹还活着。”

景尘眨了眨眼睛,回首向他投去一个困惑的眼神,大概是觉得他此刻忽发的感慨有些奇怪。

薛睿没有解释,心中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