遑论任奇鸣和余舒之间还有些嫌隙,早先他对她动用私刑,拧断了她一根小指,再加上他夫人任瑞氏在背后议论她长短,虽算不得仇,却也是结了怨的。

余舒对宗正司的职权早有了解,可以说司天监的权势就是集中在这一司——大到主持皇家祭祀、撰写帝王谱系、掌管宗族名册以及赏罚宗室,小到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嗣袭爵位、拟定封号诸事。

就拿宁王来说,他监国的时候是最风光的时候,孔芪告御状指控他谋害十公主,当时先皇正在华珍园养病不理朝政,这案子大理寺不敢接,宗正司就敢一手包揽,说判你宁王有罪你就是有罪,说关你监禁就关你监禁,一点不带含糊的。

任奇鸣带人将宗正司近来的大小事务向余舒汇报了一通,一板一眼十分规矩,余舒看得出他心里并不服气她坐这个位置,不过因为这是朱慕昭的决定,他才会顺从。于是谈完正事,便留下了他,让其他人都退下了。

“不知大提点还有什么指示?”任奇鸣没有尊称她为“太书”,在他眼里,她尚且配不上这个尊号。

余舒挑眉笑笑,侧过身子换了一个舒服的坐姿,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搁在白玉案头,细细长长的手指灵活地轻叩桌面,她端详了他片刻,不疾不徐地问道:“任少监在司天监待了多少年了?”

任奇鸣低头道:“下官是兆庆三年入仕的。”

“十二年了啊,”余舒感慨一声,“算来本座只够你一个零头。”她是去年七月入得司天监,至今方才一年零三个月不到。

任奇鸣木着脸道:“那您当真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这可不是恭维的话,余舒呵呵一笑,语气漫不经心地问道:“那你可知道,我是凭什么坐上这个位置的?”

任奇鸣闻言,抬头看了她一眼,心思急转,道:“下官不敢非议。”

余舒收起笑脸,冷眼看着他道:“你是不敢非议,不是没有非议。想必你清清楚楚,因为我是破命人,朱公才对我另眼相看,让我接掌司天监,正是因为只有我才有希望寻回《玄女六壬书》,守住大安基业。你既然清楚这些,就更该知道,除了我,没人能坐稳这个位置,我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只警告你一次,也只给你这一次机会,要么,你取信于我,要么,我找人顶替你。”

言下之意,竟是在告诉他:要么服我,要么就滚。

任奇鸣身形一僵,紧咬牙关,先是觉得羞愤,但他对上她盛气凌人的眼神,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他人到中年,早过了意气用事的年纪,若是搁在十年前,听到有人对他这么说话,他一定会转身就走。可是现在,他却反复咀嚼了她这一番冷言冷语,渐渐汗湿了后背。

没人比他更清楚,余舒这个年纪轻轻的女人手中握有多少权柄,不提她的名声与能力,上一代大提点朱慕昭将黑衣卫的指挥权移交到她手上,她又是朱慕昭之外,当世唯一习得“太骨神课”之人,崇贞帝对她青睐有加,当今皇后亦同她关系亲密。诚如她所言,大提点这个位置,除了她,无人可以胜任。

由此看来,她威胁他要找人顶替他的话,不只是说说而已。然而他知道太多朝廷秘辛,每一件都足以致命,如果他就这么离开司天监,她不会放过他,皇帝也不会放过他,最后好不过一具全尸而已。

任奇鸣郁郁不满了几个月,这一刻突然间想通了,他没有别的选择,要么活命,要么找死。

“原是下官糊涂了,”他深深望了一眼余舒,握紧的拳头悄悄松开,提着衣摆的屈膝在地,几乎是俯首帖耳地恭声道:“求太书恕我不敬之罪。”

余舒满意地扬起嘴角,点点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少监起来吧,日后本座需要倚重你的地方还多着呢,你莫要再糊涂了便是。”

她自己就是个硬骨头,对付起来这种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人,自然是得心应手,什么礼贤下士、平易近人都是屁话,只有让他认清现实,他才会乖乖听命。

任奇鸣这才在她面前服了软,接着就向她禀报了一件“趣事”。

“昨夜太史书苑几位院士到我府上求见,见面之后,便旁敲侧击,闻着他们的意思,却是不满您接掌司天监,存心挑拨是非,撺掇我与您争权。”

余舒问他都有谁,他便一一举发,当她听到韩闻广的名字,不由地讥笑出声,眼神一闪,心想到:她上任之初,人心不稳在所难免,正要杀鸡儆猴的时候,就有那自己找死的人送上门来。

任奇鸣倒也知趣,这背后一刀捅得干脆,既撇清了关系,又向她投诚。

余舒于是问他:“你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任奇鸣词严厉色道:“下官看来,几位院士是日子太过清闲,才会心气浮躁,尽打些不该有的主意,若是不加以惩戒,唯恐他们日后更加猖狂。”

“少监所言极是,”余舒想了想,坐正身子,从笔架上摘了一杆湖笔。任奇鸣见状,犹豫了一下子,便上前为她研墨。

余舒晃动着笔杆,念念有词道:“我曾在太史书苑求学数月,发现许多不好的风气,比如某些院士自恃甚高,将苦苦求学的院生拒之门外,也有些院士乘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并不专心教学。这般种种,皆是因为十八院士各自为政,少了一个主持大局的人,司天监又多有放纵,才导致今天。不如从中挑选一位院长,再从司天监派去一位监官,督促太史书苑端正风气。”

此举不止出于私心,太史书苑向来是司天监补录官员的首选之地,不能烂在根上。

第七百八十九章 番外(十三)

姜怀赢拥兵自立,安朝北方多了一个燕国,黎民百姓暂时没有受到影响,只是朝堂上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崇贞帝一天到晚板着脸,文武百官战战兢兢。其余各事按部就班,一派暴风雨前的宁静。

当下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后宫甄选之事,地方上献的秀女尚未选送进京,京城里的官员已经先有了一番动作,不到半个月,坤翎局的秀女名册上便有了百十人登记。

余舒入主太曦楼第三天,便将吕夫人从太史书苑调离,让她官复原职,还任坤翎局右令官,司徒晴岚作为副官,一面听从吕夫人差遣,一面替余舒盯着她的一举一动。是以第一批送进宫中复选的秀女名单刚刚出炉,就到了余舒案头。

余舒只是过目一眼,让人誊抄一份送到夏江皇后手中,并不干预这些杂事。

这天,她把文少安找了过来,问他愿不愿意换个地方,到太史书苑去做学监,官职还是六品不变,乍看是离了司天监,却比他在坤翎局更有实权,明贬实迁。

余舒郑重其事地告诉他:“眼下三司两局之中多得是人不服我,将来我必有一番清洗。你这次到太史书苑去任职,一来是监督院长,肃清不正之风。二来帮我相看人才,培养几个可用之人。你姑且熬上一年半载,我再提拔你到太承司,少卿一职,我给你留着。”

太承司主管易官的考核与审计,主事官是曹左令,副官为少卿,水筠就曾空降这个职位,给余舒找了不少麻烦,险些让她考评都过不去。余舒看重文少安的性情沉稳,颇有些任奇鸣的风范,关键是他对她足够忠心,稍加历练,便可委以重任。

文少安欣然同意了她的安排,回到坤翎局收拾了东西,隔日便到太史书苑上任去了。

正当余舒有条不紊地接管司天监的时候,黑衣卫传来噩耗——朱慕昭一夜之间忽然病倒了,生命垂危。她听到消息,一刻不停地赶往朱家。

朱家号称京城十二府世家之首,因为他们家至今一共出了四位大提点,足以笑傲群雄。朱慕昭兄弟姐妹本来就少,到了他这一辈,膝下便只有一个朱青珏继承香火。

得闻朱慕昭病重,最先赶到的是同样已经致仕的荣恩侯尹天厚,身为两朝相国,尹天厚位极人臣,最后功成身退,堪称天下为官者的楷模。鲜有人知,他和朱慕昭相差了十多岁,在朝中为官时常常政见不合,实则是一对惺惺相惜的忘年之交。

尹天厚坐在床边的椅子上,眼眶泛红地望着气息奄奄的好友,垂泪道:“天问啊,你这到底是怎么了,就连阿珏都瞧不出你是什么症状,说不行就不行了。老哥哥还等着你卸甲归田,同我游山赏水,你别唬我,你心里有什么想不开的,非要一门心思等死呢。”

朱慕昭虚弱地睁着眼,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气若游离道:“我就是觉得太累了,想歇一歇,快别哭了,你这么一大把年纪,也不怕人笑话。”

尹天厚平日也研究些歧黄之术,摸着他脉象极浅,又见他两眼空茫,便知他是真的活不成了,擦擦眼泪,忍住心酸道:“你有什么要交代我的,尽管直说。”

朱慕昭道:“老哥哥自在去吧,莫要再往身上揽麻烦。听我一劝,趁这两年找个清静地方逍遥一番,切不可留在京城,避过这一劫,你方能长命百岁矣,儿孙满堂,善始善终。”

尹天厚含泪点头道:“我听你的,待你事了我便离去。”

正在悲痛,朱青珏领着余舒从外面进来。余舒乍一看见卧床不起的朱慕昭形容枯槁、病入膏肓的样子,心里很是吃了一惊,要知道半个月前,朱慕昭随同圣旨前往司天监宣布她接任时,身体尚且健朗,丝毫看不出病症,怎么这才半个月,就病得不行了呢?

她停下脚步,拽住了朱青珏,后退到门外,低声问他:“朱公究竟是犯了什么病,这样凶险?”

朱青珏满眼沉痛,又有一丝茫然地摇摇头,语气无力道:“我诊断不出。”

余舒看看他胡子拉碴,眼底乌青,方知他也是无能为力,便没再追问下去,这时候,屋里传来尹天厚的叫唤:“阿珏,你爹叫你呢,快进来!”

朱青珏和余舒连忙走进屋内,尹天厚让到一边,朱慕昭费力地抬起手,朱青珏赶紧跪到床边握住了他,凑近说话:“爹,您再忍一忍,药就快煎好了,喝了药您睡一觉,有什么话等您醒了再说。”

朱慕昭轻摇了一下头,抬起眼,隔过他望向余舒,努力看清她的面孔,张张嘴道:“莲房,你来,我有一件事要求你。”

余舒顺从地走到床边,尹天厚见此情形,心知他是在交代后事了,抹了抹眼角,默默地退了出去。

“您说吧,我都听着。”她此刻的心情十分复杂,眼前这个男人,既是薛睿的杀父仇人,又有恩于她,很难说她是希望他好好活着,还是不希望他就这么死了。

她以为他还是要叮嘱她寻回《玄女六壬书》,守住司天监,不想他最后要求她的会是另外一件事——

“我死后,朱家就没什么人可以支撑了,我只有青珏这么一个儿子,怕他守不住家业,你帮我照看他可好?”言下之意,竟是要撮合她和朱青珏。

余舒以为是她听错了,朱青珏也不可置信地叫了一声:“爹?”

朱慕昭不理会他,执意地看着余舒,他的确是在请求,而不是要挟。余舒在短暂的惊讶之后,便摇头拒绝了他——“恕我不能答应您。”

朱慕昭不死心道:“我这儿子,也算是一表人才,虽是缺了些上进心,但是他心肠耿直,十分良善。你若答应嫁他,朱家家业便交由你手中,权当聘礼。”

十二府世家之首,累世富贵,朱慕昭所留家产,根本已经到了余舒无法想象的地步。可他更清楚,没有他,朱青珏根本保不住这样的富贵,最后不是落入旁人之手,便是人财两伤。

怎知余舒仍是摇头,却承诺他道:“您放心,就算我不与朱师兄结两姓之好,日后定也护着朱家,直到我护不住那一天。”

朱慕昭固然失望,但他没有强求,确认了她的许诺非假,他累得闭上眼睛,感觉到意识逐渐变得模糊,他的声音变得喃喃不清,朱青珏握紧了他的手,凑近他面前,才听到他说的什么——

“爹,司天监没有毁在我手上,我守住它了……”

朱慕昭权倾朝野十余载,弥留之际,最放不下的是他的独生儿子朱青珏,念念不忘的却是他对先父朱昶的誓言。

朱青珏跪在床头泣不成声,余舒伸手探了探朱慕昭的鼻息,脸色黯然。

一代权臣,就这样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悬在余舒头顶上的那一把利剑终于消失无形,可是她最先感到的不是轻松和畅快,反而是一阵伤怀,说不上来是为什么。

“朱师兄节哀。”她拍拍朱青珏的肩膀,转身到外面去讣告众人。

荣恩侯一大把年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是被尹元戎搀回去的。司天监一众官员先后赶来,任奇鸣带头在院内长跪不起,哭声不止。

余舒没有指摘他们此举不妥,默默地帮着朱青珏料理起朱慕昭的后事,俨然是要借此机会,表示她与朱家亲厚,打消某些人的贪念。

当晚,余舒匆匆带着朱慕昭的讣闻进宫面圣,崇贞帝看起来十分伤心,听她追忆了朱慕昭生平之事,有感而发,当即下达了一道圣旨,追封其为顺昌伯,三代袭爵。

这是余舒所能为朱家争取到的最后一点好处,皇帝实在不是个念旧之人,再过一阵子,要他想起朱慕昭的好处可就难了。

深夜,余舒带着新鲜出炉的圣旨,又匆匆赶回了朱家。死者封爵,朱青珏年纪轻轻就袭了顺昌伯位,却没有分毫喜悦,高兴的也只有那些需要仰仗朱家势力的亲戚。

就这样,余舒早出晚归,一连在朱家逗留了七日。遵照朱慕昭生前遗愿,停灵七日后便入棺出殡,她和荣恩侯一左一右扶棺送葬,步行十里,后成一段佳话。

丧事后,余舒再回到司天监,明显地感觉到底下官员对她的恭敬不似先前流于表面,多了几分真心实意,想想便知是她前阵子为朱慕昭守灵送葬一事,倒是意外收获了几份忠心。

又过三日,朱青珏突然来访,带着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人。

“这是孤鸿,”朱青珏为她介绍,“我也不知道他是我爹从哪儿找来的仆人,我爹死后,他便一直缠着我,不胜其烦。孤鸿武功高强,想来于你有用,我便把人给你送来了,你收留他吧。”

在他身后,站着一个两手抱剑的男子,约莫三十岁,个头瘦高,臭着一张脸,浑身上下写满了“不爽”两个字。

第七百九十章 番外(十四)

由冯啸率领的讨逆大军在定州城外安营扎寨,向北一百里,便是大燕的渔阳郡治下。先行军只有三万人马,不敢冒进,便派出斥候先往渔阳刺探军情,殊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已被探子传回宁冬城。

姜怀赢割据了东北五郡,占六十二县之地,乃大安疆土十分之一。他称帝之前,便有过半州县官员自愿臣服,余下不尊者,皆以武力强占。东北军横扫一片,一夜之间斩首上百朝廷命官,各地沦陷,过万兵马投降,百姓更无抵抗之心,姜怀赢不费吹灰之力便分得江山一隅。

黄袍加身之后,燕帝定都宁冬城,划分出五郡,分派大军驻扎各处险要之地,而后大封亲信,建朝议政。值得一提的是,姜怀赢义弟刘世宁,因早先救助卫太后与长公主脱险有功,随后又献上新政三十六则作为朝纲,燕帝倚重十分,是以封为异姓王侯,一时间风头无两。

得闻朝廷大军抵达定州,燕帝当即召开朝会,商讨应对之策。国师刘雁乃是山野高人,因其神机妙算,平日里为诸将士料卜吉凶,无不应验,所以众人向来信服。他言夜观星象,算出一卦,正是“西有伏狼,南有杀星,潜龙勿用。”

燕帝问其何意,刘世宁代为解答:“西有伏狼,应是蒙古人蠢蠢欲动,不久前,北元后裔帖木儿一统鞑靼与瓦剌两部,气势正盛,他若南下进犯朝廷,必从我燕地借道,或将一战。而南有杀星,应是征讨大军中卧虎藏龙,有一员猛将,主战杀伐,于我军不利。”

就在临时扩建的朝堂上,新晋的文武百官议论声叠起。燕帝皱眉道:“前有狼,后有虎,我大燕岂不是腹背受敌,可有破解之法?”

话毕,众臣纷纷献计,有说先发制人,趁安朝三军未能会和,抢先攻克定州;有说不如同蒙古人结盟,一同对抗朝廷。

燕帝越听越是头疼,最后还是刘世宁开口:“臣倒有一个以逸待劳的办法,只是兵行险招,未知陛下可敢一试?”

燕帝坐直道:“二弟但说无妨。”

刘世宁笑里藏刀,只说了八个字:“佯攻诱敌,祸水南引。”

众人有听没懂,有的半知半解,唯有燕帝是领兵出身,本就擅长谋略,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拍案叫绝:“好一个以逸待劳,堪当一试!”

言毕,不管云里雾里的一干臣子,点名叫了几员大将,并刘世宁与刘雁,换到殿后密议。

。……

三日后,昌平王刘世宁亲自领兵,率八千精兵良将,趁夜出发前往蒙古。

帖木儿称雄之后,早有野心扩张领土,却苦于南下进犯,横山断水不利骑兵挺进,若从边城绕道,路途遥远,唯有东取燕地,借道而行,方能沿途补给。

帖木儿先时对姜怀赢颇有忌惮,不敢贸然行事,近来听闻姜怀赢称帝,便蠢蠢欲动,调派了两万骑兵,安扎在燕地西境牧仁河上,一面防止燕军来犯,一面又存着浑水摸鱼的心思。

转眼到了十一月,北方天寒地冻,终于等到河面结冰,蒙古大营向东推进,却在途中被燕军埋伏,双方一触即发,交战半日,燕军人数不敌对方,主将竟被生擒。

大汗帖木儿麾下鞑靼头领哈丹巴特尔抓住了敌将,看是个文弱书生,拷问之下,得知他居然是大燕皇帝的结拜兄弟,连忙快马回报。

帖木儿接到这个意外之喜,毫不犹豫,迅速召集兵马,前往牧仁河与哈丹巴特尔会和。亲自见过刘世宁后,帖木儿识破了对方的诡计。原来燕军冒进,是因为安朝的讨逆大军已经到了定州,燕帝所以一面派兵挑衅蒙古铁骑,引诱他们出兵,一面向讨逆大军示弱,将渔阳拱手让之,介时蒙古铁骑与讨逆大军狭路相逢,必有一战,燕军方可渔翁得利。

帖木儿生性好战,当时便觉得这是个进攻中原的好时机。于是决定将计就计,命哈丹巴特尔率领五千先锋,带着刘世宁这个人质,前往燕地“借道”。

姜怀赢果然看重这个结拜兄弟,答应蒙古大军从上谷借道,直奔渔阳郡,并且提供三城粮草,只求哈丹巴特尔不杀刘世宁。

两军协定,蒙古大军开拔,先抵上谷,一路马不停蹄,休整一夜,三万大军便埋伏在渔阳城北。

腊月上旬,讨逆大元帅冯啸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派一万兵马进攻渔阳,却连城门都没有攻破,便被蒙古大军从两边包抄,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若非先锋大将军尹元戎勇武,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带回三千残兵,这一仗堪称惨败。冯啸方知大燕与蒙古人结盟,震惊之下,当即整顿兵马,形成对峙。

就在蒙古人洋洋得意之际,后方突然传来战鼓滔天,回头四顾,却见大燕旗帜漫天飞舞,高地上惊现了十门笨重的炮车,“轰隆”一声巨响,便是惊天动地,黑雾弥漫,但闻哀嚎遍野,根本看不清刚才发生了什么。

蒙古大军乱作一团,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哈丹巴特尔慌慌张张带兵撤离,竟不知不觉朝着讨逆大军扎营的方向去了。

于是,一切都照着某人的安排进行。三军混战,却换成蒙古大军腹背受敌,燕军与讨逆大军两面夹击,燕军在后方捡够了便宜,这才退回渔阳城,损兵不过百人,便耗废了蒙古大军三万兵力,又借刀杀人,让讨逆大军吃了个哑巴亏。

至于遭人俘虏的刘世宁,早就趁乱逃出敌营,并且夹带回了一个俘虏——炸断半条腿的哈丹巴特尔。

刘世宁退守渔阳城,自此一战成名。不管是蒙古鞑子还是安朝将领,这一役之后,皆都知道了大燕昌平王的大名。

这么一来,便破除了国师刘雁预言中的“蒙古伏狼”,短时间内,帖木儿恐怕是不会卷土重来了,燕军可以专心应战大安朝廷。

渔阳捷报传回大都,燕帝大喜过望,当着朝上文武百官的面,毫不吝啬地夸耀道:“朕得一世宁,便得一半天下矣!”

第七百九十一章 番外(十五)

渔阳城四面戒严,上万燕军入驻城中,昌平王刘世宁手握兵符,身为统帅,理所当然地被当地守备恭恭敬敬地请进郡守府下榻。

蒙古大军溃不成军,狼狈逃往上谷,安朝兵马没有穷追不舍,唯恐再中了燕军的圈套。薛睿也没有派兵去追,上谷的援兵此时已到,收拾鞑子一群残兵败将不在话下。

是夜,郡守府内最宽敞的一间厢房,薛睿打着赤膊坐在矮榻上,脚边的火盆烧地红红旺旺,金柯站在他身后,一边手脚麻利地处理他后背密密麻麻的伤口,一边抱怨道:“我说你真是不要命了么,那会儿兵荒马乱的,逃命都来不及,你还敢掉头去抓那鞑子头领,得亏那一箭射得偏了,不然你这辈子都别想再见到你那情妹妹了。”

薛睿低笑一声,幽深的眸光熠熠闪动,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我怎会不惜命呢,不过是知道大兄在暗中保护我,不会让我出事的。”这一年来,他早就认可了金柯这个侠义心肠的兄弟。

金柯听到他这么信任他,心里受用,嘴上却没放过他:“下回你再以身犯险,我可不陪你胡闹。”

这一回诱兵之计,薛睿为了取信帖木儿,不惜佯作俘虏,又演了一出苦肉计,才骗得蒙古大军踏入燕地,从上谷借道,成了瓮中之鳖。

缠好绷带,薛睿披上衣服,端起桌上酒坛子灌了一大口,烧刀子够劲,辣的他心口一团火热,却刚好缓解了伤口的疼痛,鞑子折磨人的手段虽远远不如他所知的那些酷刑,下手却够狠。

然而,只要想到他离安陵城更近了一步,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你少喝些酒罢。”金柯抢过坛子,不赞同地摇摇头,记不得薛睿几时养成这毛病,只要没有正事在身,手边有酒,他必会喝得烂醉。

“我到别处转转,你赶紧休息,多少天没合眼了,不累么。”金柯说完,抱着酒坛子走了,到门外不忘叮嘱守卫一番,不许他们给薛睿找酒喝。

郡守府修建的很是气派,这东厢连着大花园,出了院子便是一条精致的木雕回廊,金柯走没几步,就见迎面来了几个人,却是渔阳赵守备,身后头出了管事,还跟着两个步态袅袅的姑娘,披着软裘戴着锦帽,朱唇粉腮,姿色不俗。

“啊呀,金教头。”赵守备认得金柯,笑容满面地打着招呼,虽说他官职比金柯高两头,却远不比金柯身在大都,亲近天子,何况金柯还是昌平王的异姓兄弟,自然是得客客气气的。

金柯打量着他身后两个姑娘,停下来问道:“赵大人带着人这是去哪儿啊?”

“哦,我听说王爷受了伤,身边怎么能没人伺候,”赵守备一脸关心道:“我这府上丫鬟都愚笨,唯有两个妾生的闺女倒是温柔可心,送去照顾王爷起居,权当我一片心意。”

金柯暗道:这老小子能厚着脸皮找出这么一个借口,把亲生女儿送去给他兄弟暖床,真以为他看不出来是想攀高枝儿吗?也不去打听打听,昌平王要是个好色之徒,大都的姑娘们早把王府门槛儿踩破了,更别说还有个长公主贼心不死呢。

“我劝赵大人省省吧,”金柯不客气地泼了他一脸冷水,“我兄弟出了名的不近女色,你要想巴结,还不如送几坛美酒实在呢。”

赵守备干笑两声,却没打退堂鼓,侧身让道:“金教头有事忙去吧。”

金柯见他不识好人心,也懒得再拦他,扭头走了,让他自己碰壁去。等到他身影消失在转角,赵守备才收起一脸笑,扭头对两个女儿交待道:“等下见了昌平王,都学机灵点儿,能让他相中你们哪一个,就是你们的造化了。”

大女儿红了脸,小女儿撅嘴道:“爹,你说昌平王是大都一等一的美男子,就连公主都喜欢他,该不是骗我的吧?要是待会儿我见着是个牛头虎脸的丑八怪,我可不答应。”

渔阳当地民风开放,女孩子早早就懂事了,不羞于男婚女嫁。

赵守备乐呵道:“就怕你等下见了人不肯走呢。”

这厢父女三人打着如意算盘,谁想等他们到了东厢,根本连薛睿的面儿都见不着。

冯啸率领的讨逆大军出师不利,头一场就吃了败仗,还是败在鞑子手上,不等冯啸发愁怎么往京城发战报,就又莫名其妙地打了一仗,还是同燕军前后夹击,对付了蒙古大军。

最后胜是胜了,冯啸却憋了一肚子火,概因他事后从俘虏的蒙古将领口中审问得知,他是免费给燕军当了枪使,而这一切都是燕军统帅昌平王刘世宁一手策划的。

冯啸有气没处撒,明知刘世宁退守渔阳城,短日之内,却不敢再派兵前去攻打,只怕另有陷阱。实在是他领兵二十年,都没见过用兵这般诡诈之人。

是以先头吃了败仗的尹元戎请命出战,被他一口驳回了,暂且按兵不动。冯啸转身就写了一封战报外加一本奏折,快马加急送往京城。

。……

三日后,定州捷报传入京城,是说大燕逆贼勾结了蒙古鞑子,同讨逆大军在渔阳郡内交战,结果蒙古大军不敌退败,燕军也退回了渔阳城内,不敢出战。

崇贞帝当朝宣布了这一则捷报,群臣振奋,皆都以为燕地收复在望,只有少数人听出了其中的不妥,却没有当众指出来。

散朝后,崇贞帝点名留下余舒,便往泰安殿去了。余舒顶着一片异样的眼神,默默地跟了上去。等他们一前一后到了书房,崇贞帝的脸色便挂不住了,将冯啸送回京城的战报狠狠地往御案上一摔,又拿起一封奏折丢到余舒面前。

“你看看再说。”

余舒波澜不惊地拾起奏折,翻开看了看内容,当她看到“昌平王刘世宁引诱蒙古大军借道上谷”这一段,微微愣了一下神。

崇贞帝气道:“姜怀赢身边几时多了这一号人物,朕闻所未闻,便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昌平王,将朕的十万讨逆大军玩弄于股掌!”

余舒却是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位昌平王的真正身份。

“朕早该听你的主意以逸待劳,等着鞑子先和燕贼打起来,”崇贞帝不无后悔道:“如今反被他们利用,除了一患。”

他也不是白读的兵书,事已至此,哪里想不到蒙古人是被朝廷和燕军“联手”打怕了,短时间内是不会卷土重来,先前余舒提议的“以逸待劳”便算是作废了。这也是他为什么单独叫了余舒到御书房来,对着别人难以启齿。

崇贞帝自省,余舒没就傻到跟着他一起后悔,埋怨皇帝的不是,而是劝道:“圣上稍安勿躁,容臣想想对策。”

崇贞帝平复了怒气,坐下喝茶,同时赐了她座儿。

余舒坐想了一刻,便有话说:“兵不厌诈,渔阳一役怪不得冯将军,圣上莫急训斥他,反倒要褒奖一番,先稳定军心。再来蒙古人退败,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样一来,燕军是无法同鞑子结盟,共同对抗朝廷。渔阳城易守难攻,冯啸大军驻扎在定州,眼下不过是在浪费粮草,臣昨日卜来,十日后北方将有一场大雪,恐有雪灾,不利我军征战,不若将十万大军撤离一半,以免损耗。待到来年天暖,再作打算。”

崇贞帝想了想,虽觉得她句句在理,却不甘心对燕贼示弱,一时又陷入为难。

余舒见状,不由地暗叹于心,皇帝也算文武双全,只可惜生了一副优柔寡断的性子,冷血有余,却能伸不能屈。于是她只好继续劝道:“燕军擅长在冰天雪地里作战,我军却畏惧严寒,一旦积雪不化,便成被动,燕军亦无可能主动出击。”既不能攻城,又打不起来,留在那儿干耗么。

“哎,也罢,就依你之见。”

“圣上明断。”

。……

出宫后,余舒便坐在马车上发呆,脑子浮现的尽是“昌平王刘世宁”六个字,这是离别之后,她头一次听闻薛睿的消息,要说她没有一点激动,那是骗人的。

算一算日子,他们分别也快有一年了,她就算没有日夜思念,但始终是惦记着他这个人,记着他当日的承诺。

可那时她尚且是一枚任人捏圆搓扁的棋子,生死不由己,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她却已经站到了司天监的最顶端,渺视众人。

不知他也否听闻了她的消息,又作何感想呢?

余舒摇头笑笑,觉得自己想得远了。

马车停在司天监门外,余舒换乘了一顶软轿,被人抬着往太曦楼去了。她现在在司天监待的时间,多过于在家的时间,倒不是宗正司的公务忙不过来,而是每天都有人求见,大事小事都等着她来做决定。

到了太曦楼,还没上桥,便有黑衣卫向她汇报了一件事:“地牢里那名女犯还是闹着要见您,今早她咬舌自尽了。”

这是说的纪星璇。余舒皱皱眉头,问他:“人死了吗?”

“及时救下了。”

余舒想到被她抱养的小余过,转过身道:“去看看。”

第七百九十二章 番外(十六)

司天监设有地牢,关押的尽是些见不得光的犯人。

湘王为求脱身,用纪星璇母子换来朱慕昭放他一条生路。三个月前,纪星璇被关进地牢,余舒一次也没有去见过她。现在朱慕昭去世了,再没人能约束余舒,她觉得是时候和纪星璇做个了断。

数九寒天,地牢里阴暗湿冷,寒气从脚底板直往脑门上窜。余舒披着一尘不染的雪白貂裘,两手抄在袖套里,怀里怀着一只小巧的手炉,脚上的鹿皮靴子纳着厚厚的棉底,踩在地上没有一点声响。

黑衣卫手里举着火把,一前一后将她护在中间,来到了关押纪星璇的牢房门外。地牢里都是石墙隔间铁牢门,关在这里的犯人们互不相见,终日不见天日,每天送饭的狱卒都是哑巴,时间一长,人就容易憋出毛病来,最后不是疯了,就是受不了自杀。

牢门打开,火把驱散了一室黑暗,照亮了里面的情形,纪星璇就蜷缩在墙角的干草堆里,裹着一条脏兮兮的破棉被发抖,蓬头垢面看不清脸孔,只见她两颊凹陷,瘦得可怜。

她遮了下眼,缓缓抬起头来,看见站在门外的余舒,猛地瞪大了双眼,然后便激动地朝着门口爬过来,却在接近余舒半丈之内,就被黑衣卫抬起一脚踹了回去。

“老实待着!”黑衣卫喝斥道。

纪星璇仰倒在地,身上的棉被散开,露出她骨瘦如柴的身躯,她吃力地坐了起来,手忙脚乱地将棉被裹在身上,仰头盯着余舒,牙齿打颤:“我、我的孩子呢?”

“他很好,好吃好穿,不曾受得半点委屈。”余舒实话实说。她看到纪星璇落到这步田地,已没了落井下石的心情。

“我不信,你有那么好心?”纪星璇声音里带着浓浓的怀疑,她很清楚他们已经知道她的孩子是先皇的骨肉,却不知他们夺走她的孩子要干什么,她最怕就是当今皇帝也知道了这个孩子的存在,不会饶过这个小生命。

余舒反问她:“你难道不希望他好好地活着,竟盼着他出事吗?”

纪星璇表情瞬间狰狞起来:“你们要是害了他,我做鬼也不会饶过你们!”

余舒摇摇头,面露嘲讽:“你早该知道你生下他,便是给他寻了一条死路,可你还是自私地要了这个孩子,现在你才来担心他的死活,不嫌晚了吗?我实在想不通,以你的聪明,为何会自甘下贱,就因为你那个藏头露尾,你连他的真面目都没有见过的师父?纪星璇,你根本不配为人母。”

纪星璇脸上浮现出懊悔的神情,方才那股狠劲儿不见了,她低下头,发出一连串惨笑。

“呵呵呵……是你把我害得家破人亡无路可走,你却问我为何自甘下贱?换做你,你未必会比我好到哪里去。我知道师父是在利用我,可我若是不听从他的安排,恐怕早就沦为宁王的禁脔,又比现在好到哪儿去?如今想来,我真是一步错,步步错,早在京城与你相遇之时,我就不该贪心你的六爻术,招惹上你这个煞星。”

她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

余舒看着她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心内却激不起一丝波澜,她道:“你也知道你是咎由自取,怪不了别人。”

纪星璇讷讷道:“是啊,要怪就怪我自己技不如人,不如你走运,不如你手段。我费尽心机,没能秉承我祖父的心愿进入司天监,倒是你,短短两年,便已坐到坤翎局主事官的位子。”

她身陷地牢,不知外面何年何月,便也无从得知朱慕昭已死,余舒如今已是司天监之主了。

余舒没有说出来再打击她,而是问她:“你寻死觅活地要见我,就为了说这些废话?”

纪星璇垂下头,凌乱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表情,她语气哀婉:“我知道大提点一定不会放过我,我知道了太多不该我知道的秘密,唯有一死,你们才能心安。我不求你能放我一条生路,但我求你们放过我的孩子,他才那么小,什么都不懂,你们找个偏远的地方将他送走,只要他能活在这世上,我就别无所求了。“说着,她便撑着虚弱的身子,缓缓地跪倒在余舒面前,姿态极尽卑微。

“求求你。”

余舒不为所动,问她道:“你求我有用吗?”

纪星璇道:“只要你肯替我在大提点面前说情,我相信他一定会听你的,毕竟你是——那个人。”

余舒挑挑眉,心道她是猜到了自己破命人的身份。余舒突然有些可怜起纪星璇,为她有这份聪明却一直用错了地方。

“我为什么要帮你说情?”

纪星璇回答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一个你绝对不知道的秘密作为交换。”

余舒有了兴趣,对一旁的黑衣卫摆摆手,让人退下。她往前走了一步,半蹲在纪星璇面前,伸出一只素手,指尖挑起她的下巴,让她看着她的眼:“你先说来听听。”

纪星璇浑身僵硬,没有躲闪,她轻声地说出了那个被她埋藏在最深处的秘密,也是她师父留给她保命的最后一样法宝,不到万不得已,她宁死都不会说出来,眼下为了她的孩子,她愿意冒一次险。

“太子刘昙,并非先皇亲生骨肉,而是薛贵妃和别的男人所孕。”

余舒一直觉得,她混到今天这个位置,再没几件可以让她变脸的事情,然而眼下听到的这句话,着实震惊了她。刘昙已经做了皇帝,现在居然有人告诉她,他不是先皇的种!?

“你再说一遍?”她手上用力,捏紧了纪星璇的下巴,两耳竖起,一双利眼牢牢地擒住她。

“太子刘昙不是先皇的亲骨肉,他是薛贵妃和别人所孕。”

余舒缓慢地吸了一口气,又问她:“和谁?”她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却难以置信。

“我不知道,”纪星璇怕她不信,连忙解释道:“是我师父告诉我的,他说,或有一日我到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时候,就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方能保命。我不求你饶我一命,只求你饶过我的孩子。我发誓我说的都是真话,如果有半句虚言,就让我死后坠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她竖起手指对天发誓,余舒面无表情地看着她,道:“你能发誓你自己说的是真话,可你怎么能保证你师父说的也是真话呢?”

纪星璇狠狠地咬了一下嘴唇,道:“你不信的话,可以去验证,我师父说过,太子刘昙大腿内侧有一块蛇形胎记,他的亲生父亲身上同一个位置也有一模一样的胎记,而先皇没有。你若是能查出薛贵妃嫁人之前同哪个男人有过私情,便能查证我师父告诉我的是真是假。”

余舒闭了闭眼睛,平复心中的惊涛骇浪。她的大洞明术小成,自能分辨出纪星璇说的是真话,而她那位师父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就值得推敲了。

纪星璇死心塌地追随的这个师父,正是湘王本人。而据她所知,湘王和薛太后就曾有过一段私情。这么说来,亲口告诉纪星璇这个秘密的湘王,很有可能就是那个让薛太后珠胎暗结的男人!

可想而知这个秘密如果传了出去,势必会迎来一场大乱。

她放开纪星璇,搓了搓手指,站起身道:“不论这件事是真是假,我都保证那个孩子会好好地活着。”

其实就算纪星璇不求她,她也不会对一个孩子痛下杀手。她会让小余过换一个身份活在这世上,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的亲生爹娘是谁,更不会为了报仇雪恨,毁了他一辈子。

闻言,纪星璇晦暗的眼睛里多了一丝光明,她没有听出余舒这样笃定的语气背后代表着怎样的权力,而是以为她会在大提点面前求情,保住她的孩子。

“多谢你。”作为一个母亲,她这一声道谢发自肺腑。

余舒俯视着纪星璇为了孩子在她面前卑躬屈膝的样子,倒也有了几分释然。她最后看了她一眼,转身离去。往日恩仇,一笔勾销。

看着厚重的牢门重新在她眼前关起,纪星璇松了一大口气,软倒在地,鲜有人知,她生来具有一种天赋,可以分辨旁人对她的善意和恶意,因此避开许多祸事。她能感觉得到,余舒现在对她并没有什么恶意,她是真的答应了要帮她保住孩子。

“宝宝,娘亲对不起你,能为你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但愿你平平安安地长大,做个平凡的人,娘死也瞑目了。”

纪星璇喃喃自语,唯有生过孩子做了母亲的人,方才能够体味这份无私,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保住那个身上流着她血脉的小生命。黑暗中,她突然听到门外不远传来的说话声——

“请太书示下,要如何处置这个女犯人?”

“不必管她,能活几天便让她活几天吧。”

“是。”

纪星璇愣愣地听着那说话声渐渐消失远去了,久久地不能回过神来。

第七百九十三章 番外(十七)

(友情提示:白冉番外)

转眼又到了年关,送年敬的时候。余府门外两条送礼的长龙能从宝昌街头排到街尾,有时要等上一天,才能踏上余家的大门台阶,却没人敢抱怨一句,还得赔着笑脸,一门心思把东西往里抬。

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周虎到今天才品出这句话的味儿来。去年此时是他带人抬着东西到人家府上找脸色看,今年就换作一群人争着抢着看他的脸色了,如今多少人见着他,不得客客气气地喊一声周总管。谁说当奴才就没有翻身的一天,那得看跟了什么样的主子。

太阳落山,余府大门便关了,甭管外头望不见尾的人头,申时一过,统统拒之门外,这是余舒立下的规矩,阖府上下没有人敢阳奉阴违。

周虎袖里揣了零零散散一叠子银票,约莫有三五百两之多,快抵得上他十年的月钱了,都是送礼的人偷偷塞给他的。头两天他被这阵仗吓得都没敢伸手拿,然后不知怎么就被他们家大人知道了,北大厢的鑫儿姑娘过来传话,是这么说的——

“主子说了,给你的就拿着,回头到账房报个帐,交一半,你留一半就是。”

周虎到现在走路都轻飘飘的,他打从娘胎里出来,手头上就没拿过这么多钱,十天下来,他都能在安陵城里寻个地方安置一间宽敞的宅子了。

他走在去往账房的路上,心里合计着晚些时候给一群护院的兄弟们分一分,多了不说,每人匀个几两银子吃酒钱总是有的。要知道府里的护卫,除了管吃管穿,一季两身衣裳。每个月额外能得三两银子月钱,更别说时不时还有主子们的赏钱,若是省着花,过个三年五载,便能攒上一笔老婆本,不必打光棍儿了。

周虎到了账房,看到坐在屋里拨算盘对账的白冉。便凑上前热络道:“白小哥。怎么今天就你一个人,六叔呢?”

原先账房就钱六叔一个管账的,几个月前余舒把白冉也调了过来。说是让他跟着学学算账。但周虎哪儿不明白,别看白冉长得白白净净跟个小姑娘似的,可人家又识字又懂事,他们就家大人是在磨练这小子。嫌他当个伴读可惜了,有心提拔他呢。因此周虎倒没仗着自己做了前院总管。就在白冉跟前拿大,仍同以前一样待人和和气气的。

白冉搁下账册,起身对周虎道:“六叔肚子疼,先回去休息了。周哥是来上账的吧,我给你记下。”说着他便转身到柜子里取了一本红皮的账本,坐回桌前。

周虎将今天私下收的银票和银锭都掏了出来。白冉核对了两遍,这才提笔蘸饱了墨汁。工工整整地记下这一笔,再让周虎在后面写上名字,摁上指印。府里的下人最不济也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每个月发放月钱,都要签了字才能领走。

周虎分得了快二百两银子,笑得合不拢嘴,当即拿了一锭小元宝搁在桌上,大方道:“拿着买些好吃的。”

白冉连忙推拒:“使不得,前天你才给了我两个银锞子呢,我都没处花去,哪儿能再要你的。”他知道周虎得的这笔钱是过了明路的,别人眼红不来,何况周虎一点都不吝啬,每回得了钱,多是给前院那群人分了。

“拿着拿着,见者有份,你不收就是不把哥哥我放在眼里。”周虎板起脸,强塞给他,不等他再推回来,便撒手跑了。

白冉哭笑不得地看着手掌上圆滚滚的银元宝,一双乌明透亮的眼睛渐渐地迷茫起来。

他心想,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辈子好像变得不一样了。哦,对,应该是从他在供人院遇上余舒那天起,他的人生便换了另一副模样。

他记得清楚,上辈子祖父战败,白家抄家后,他就辗转被人送进了供人院,因为长相漂亮又识文断字,被管教看中便没急着卖掉,而是用心栽培他,好将他送进高门大户去当个细作。谁能想到供人院其实是个专门豢养细作安插眼线的地方。

他被精心调养了两年,然后就送去了薛相府。一开始,他就只是大公子院子里一个晒书的小厮,连主子的面都没见过几回,偶然一次机会,他在大公子跟前露了脸,便得了赏识,让他做个跟班,从此便有了接近主子的机会,偷偷摸摸地往供人院传递一些无关紧要的消息。

后来,兆庆皇帝病重,宁王刘灏得了监国之职,却没得意几天,就被人揭发出一桩丑事,踉跄入狱。让众人意想不到的是,老皇帝临死前,竟将皇位传给了和他一母同胞的湘王,此举招来诸多反对,当中以司天监最甚,可争到最后,还是湘王坐上了皇位,始称兆阳皇帝。

兆阳帝登基后,便着手打压司天监,将大提点贬为三品,一干易官皆往下调,然后抄查京城十二府世家,又将先帝所留子嗣一一圈禁。再然后,东菁王叛乱,割据东北对抗朝廷。朝廷派兵镇压未果,京城之中便有人告发薛家大公子同东菁王早有勾结,有书信为证,薛相一怒之下病倒,薛家从此一蹶不振,没过多久,兆阳帝就以薛家通敌谋反的罪名,流放了薛家旁支在内一十七口男丁,女眷则被送往军中充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