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头一回恨起了顾云锦那张脸。

杨氏不砸,仙鹤堂里却碎了三只茶碗。

林嬷嬷走时,老太太砸了一只,侯府马车离开时,她又砸了一只。

这还不够,闵老太太偏要让人老老实实告诉她外头是怎么在传的,水琼战战兢兢说了,又哐得碎了一只。

亏得是徐老太爷回来了,闵老太太才没继续发作,要不然,这一整套茶碗都要被砸干净。

徐老太爷这两天胡子都气歪了。

这事儿搁在以前,他还会跟闵老太太说道说道,到了现在,他一句话都懒得说。

闵老太太气不顺,张口要说顾云锦存心让徐家丢人,说杨氏糊弄她才会如此,老太爷根本不耐烦听,一挥袖子走了。

消息一点点传到了魏氏那儿。

她可惜得直摇头。

若是顾云锦还在,宁国公府和平远侯府,能让侍郎府出多大的风头呀!

长了脸,她家令意难道还会找不到一个比王家强的婆家?

现在好了,脸没长,还又丢在地上被踩了两脚。

魏氏看向闷头练字的徐令意,心疼得无以言语。

徐令意练了一整天了。

她原本定了下午去北三胡同的,早上林嬷嬷来了那么一出,她只能罢了。

满京城的目光都盯着侍郎府和北三胡同,她哪里还能出府去?

见魏氏沉闷,徐令意犹豫了一番,还是开解了一句:“母亲,您别担心,云锦喜恶分明,她烦祖母和大伯娘,不会把您一道怨上的。我又不招她不惹她的,她也不会来为难我。”

魏氏还能说什么?她只能默默点头。

夜幕降临,东街上的酒楼又到了一日里最热闹的时候了。

素香楼的后厨里,师傅们忙得脚不沾地,热腾腾的菜一盘一盘往外搬。

咚咚咚——

后院门响了。

小学徒放下手中活计,三步并两步过去开门,在看清外头那人的打扮后,脸上的不耐烦瞬间就消失了。

来人身披黑斗篷,半张脸被蓑帽遮住,露出来的下巴上有一道疤痕,看着怪吓人的。

“您来找东家?我帮您去叫。”小学徒一溜烟去了,之前东家交代过,这位访客绝对不能怠慢。

东家很快就来了,带上后院门,与来人一道走进了楼后的小巷里。

“五爷,”东家拱手道,“您这回又有新鲜消息了?”

五爷面色不变,开口说话的声音很年轻:“京城里的头一份。昨日赏花宴上…”

东家倒吸了一口气,只觉得穿堂风吹在脖子上冷飕飕的。

顾姑娘踢翻了王员外郎家姑娘的椅子,金大人的孙女出言不逊,惹恼了郡主与县主,起因是王家背信,无视与徐家的约定,高攀了金家。

这可真是让人、让人热血沸腾啊!

连穿堂风都暖和了。

东家搓着手,谨慎地问了一句:“五爷,这消息准确的吧?”

五爷哼笑一声:“我给你的消息,什么时候假过?”

东家吞了口唾沫,还真是,五爷给的消息就没错过,徐家的发家史,镇北将军府的往事,杨二公子在自华书社里说过的做过的…

自打他跟五爷买消息,素香楼在整个京城就走在最前头。

依规矩给了银子,东家试探着,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五爷为何挑上我们素香楼呀?”

五爷道:“素香楼的茶博士,故事讲得不错。”

“哎呦,五爷抬举了,能入得了五爷的耳朵,是我们素香楼的大福气。”东家连连拱手。

五爷听他奉承了一番,道:“行了,赶紧让茶博士上新吧。”

商机不能延误,不知道其他酒楼会不会另有渠道收到风声,东家赶忙告罪,先一步回了素香楼,把茶博士叫来嘀嘀咕咕说了一通。

茶博士脑袋灵活,有了雏形,立刻就打好了腹稿。

人声鼎沸的大堂里,他往中间一站,笑眯眯地高声问道:“各位、各位!猜到让顾姑娘出手教训的是哪一位了吗?”

大堂里静了一息,而后立刻就炸开了。

“有消息了?”有人大声问。

茶博士笑得高深莫测,折扇在掌心敲了敲:“这事儿呀,还要从刚过完年说起!”

呦?

从过完年说起?现在都快到五月了,这故事要有多长呀。

来来来,小二哥,再切两盘羊肉来!

素香楼客满,酒续了一壶又一壶,东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别家再跟着他们讲,最热闹的晚饭时间也要过了,今晚上,素香楼盆满钵满!

楼后的窄巷依旧在暗处,前头的热闹传不到这里。

五爷走了半条巷子,脱下了墨黑的斗篷,露出五官来,他长得清俊,只可惜,下巴处有一道伤疤。

他走出窄巷,回到灯火通明之处,七弯八拐的,进了一条不起眼的胡同,走到底,推开了深处的院门。

屋里点上蜡烛,斗篷收好,没多时,访客就到了。

他走出去,对来人道:“小公爷交代的事情都办好了。”

来人正是寒雷。

“辛苦五爷了。”寒雷说完,又取出一封信交给五爷。

五爷接过去,冲他点了点头,等寒雷离开,才拆了火漆看信。

寒雷脚步飞快地出了胡同,与之前的每一次一样。

蒋慕渊时不时会交代五爷做事,事情都写在信里,具体是些什么,寒雷也不清楚。

小公爷做事,一定会有他的道理。

素香楼上雅间里,程晋之正襟危坐,垂着脑袋,没有半点平日里的活跃。

肃宁伯府小伯爷皱着眉头看着程晋之,沉声道:“我们是兄弟吗?”

程晋之一个劲儿点头。

“你这么做兄弟,对吗?”小伯爷又问。

程晋之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小伯爷重重叹了一口气:“你既然都知道不对,为什么不叫上我们?二娘、四娘、五娘都去了,你就把我跟二弟抛下,像话吗?”

程二公子在一旁连连附和,一副被虚假兄弟情伤透了心的模样:“三弟啊,你可是我跟大哥带大的啊!”

第九十二章 爷们粗心

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当年肃宁伯几兄弟在外征战,妯娌几个照顾孩子总有顾此失彼的时候。

程晋之后头还有几个娇滴滴的妹妹,三个臭小子就交给了嬷嬷们。

说明白了,程晋之是嬷嬷养大的,也是哥哥们带大的,带着滚泥潭,带着掏鸟蛋,三四岁的小娃儿跟着一群八九岁的半大小子,愣是把自个儿摔打结实了。

程二公子痛心疾首:“我跟大哥当年可没抛下过你,就为了带你,被人嫌弃多少回呀,可你呢,长大了,就抛下我们了。”

程晋之听得胆战心惊,他太了解两个哥哥了,不立刻提出弥补的法子,他们能说得他悔不当初!

“我错了!”程晋之果断认错,“要不然,先让四娘她们给北三胡同送礼去?”

小伯爷睨他。

程晋之皱着眉头,试探着又道:“只有让四娘她们与顾姑娘处好了,下回才能下帖子,把人请回府里来做客。”

小伯爷咋舌:“请来做什么?让她来府里踢椅子?”

他倒是真想看看顾云锦的出手爽利,从小舞刀弄枪的程家人,最欣赏的就是这份利索。

但肃宁伯府哪有人让她踢呀?

总不能设个鸿门宴,把王玟那样的叫来吧?

程晋之绞尽脑汁:“自华书社!下个月办品字会,让四娘问问她去不去。蒋慕渊认识那个杨昔豫,让他凑个局,把杨昔豫也叫到书社。”

这俩表兄妹跟撕破脸没什么区别的。

能砸书房,也能一言不合就动手。

这个建议听来合适。

再说了,顾姑娘前回砸书房,大抵是没消气的,正好出个气,那么多人看着,拉偏架也不会让顾姑娘吃亏。

小伯爷拍了拍程晋之的肩膀:“哥哥们很欣慰。”

要不是以一敌二打不过,程晋之真想跳起来问问两个哥哥,你们这么欺负弟弟,父亲会欣慰吗?

虽然不在肃宁伯府里摆鸿门宴了,但第二天一早,程家三位姑娘还是送了礼物到北三胡同。

伯府轿子刚走,林尚书和傅太师府上也前后脚来送礼了。

身高体胖的太师府嬷嬷出了顾家院子,见胡同里有邻居打量,她挺直了腰板,高声道:“我们府上要跟将军府做亲家了,往后走动的机会多着呢。对对对,我们大爷要娶顾姑娘的姐姐,已经板上钉钉的事儿了,错不了。”

同去赏花宴却没有送礼的,只剩下了金安菲和王玟了。

赏花宴上的风波,金安菲和王玟一样,一个字都没有跟家里人吐露过。

去赏了花,就得罪了县主和郡主,她们哪里敢说?

昨日宁国公府与平远侯府送东西去北三胡同时,金家太太也备了礼,想紧跟着平远侯府的步子,在侯府那儿讨个好。

金安菲说什么都不同意,老太太也说,因着结亲的事儿已然与侍郎府有些嫌隙了,就别再做落井下石的事情,人家皇亲国戚不怕得罪人,他们这样的,还是算了吧。

金家太太拗不过一老一小,也就作罢了。

到夜里,素香楼里把来龙去脉说得清楚明白,引了无处听客,金家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府里等着放小定的金安雅冲进了妹妹的屋子,把备的礼一股脑儿砸到了金安菲身上:“你嫌我不够丢人是不是?”

金安菲被砸得眼冒金星,听金安雅哭哭啼啼骂了一通,也忍不住了:“我是为了谁呀?我不为了你,我招惹徐令意做什么?我不招惹徐令意,顾云锦能跟我过不去?

你与其来骂我,你怎么不去王家骂王玟啊!

你也就欺负我了,你有本事,等你嫁过去,你折腾死你那丢人的小姑子吧!”

两姐妹的冲突,终是被丫鬟婆子们拉开,但金家丢的脸面,一时半会儿是捡不起来了。

金老爷琢磨求助平远侯府,只要侯府松了口,以后还能走动,那就都能挽回。

本分的金老大人拦了两回,好耐性都磨光了,气得敲了敲拐杖:“都出了五服!你非要去套关系,早该消停了!”

金家里渐渐太平了,王大人府上就没那么好过了。

王玟哭了一整夜。

在满城猜测谁是那个倒霉蛋的时候,她就已经慌了,怕被找出来,惹全城笑话。

很快,侥幸也没了,她的名字出现在茶博士的嘴里,人尽皆知。

王甫安不在府中,王夫人急得团团转,去找王琅商议。

王琅扔了笔,沉声道:“母亲想我做什么?去夸她吗?”

王夫人哑口无言。

一片风波之中,顾云锦却过得恰意。

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侍郎府没有一个人敢来北三胡同跟她胡说八道,她整天与徐氏说笑,跟吴氏拌嘴,打打闹闹开心极了。

唯有一样,叫顾云锦有些为难。

她没有合身的衣服了。

离开侍郎府时,徐家给做的四季衣裳,她一身也没有拿。

这四年间,她住在胡同里的日子屈指可数,近半年又在长个子,翻箱倒柜也没有合适的。

吴氏借了她两身,但姑娘家的款式与妇人总归不同,在家穿着没人瞧见,等要出门就不方便了。

顾云锦倒是想去街上铺子里选些料子做新衣,可满京城都在谈论她,她走出胡同都担心添几句新消息。

吴氏与她道:“再将就两天,等没那么多人瞧着了,我给你去请个裁缝上门来。”

正说着,贾妇人来了。

吴氏迎出去,见贾妇人身边还跟着个婆子,是平日里给贾妇人跑腿的,不是外人。

贾妇人笑容和善,指着那婆子与顾云锦道:“我那天看姑娘就提着三个小包袱,怕是装不了几身衣裳的,你别小看钱妈,做衣裳一等一的好手艺。料子就更别操心了,江南刚送来的新花样,保准漂亮。”

顾云锦弯着眼笑了。

等吴氏走开了,她问贾妇人道:“小公爷交代的?”

“知道你什么事儿都要问个明白,”贾妇人跟着笑了,道,“可我做事,那也是一是一、二是二,说出口的就不虚。

这次还真不是小公爷吩咐的,他们爷们粗心着呢,哪里会想到姑娘家缺不缺首饰衣裳的?

转不过来那个弯的。”

顾云锦笑个不停,一面笑,一面想,蒋慕渊粗心吗?她倒是不觉得呢。

第九十三章 管过两回

在岭北道观替她撑着伞挡风雪的蒋慕渊,会把大半的伞面倾到她这一侧;

让寒雷送她回北三胡同,会叮嘱要远远跟着莫引人注意;

寻她说话时,不仅选了窄巷,还避在了木箱子的豁口处;

她身上那么淡的青梅酒香气,他都闻了出来。

这样的蒋慕渊,怎么会是粗心的人呢。

钱妈替顾云锦量了身量,又商量了款式,贾妇人那儿料子都是现成的,钱妈出手快,赶出一两套换洗的用不了多少工夫。

除此之外,钱妈还仔仔细细替顾云锦做了几套好的。

料子、手艺,都不输京中出名的成衣铺子。

城里的故事说道了三五天,没有新的进展,慢慢也就淡下来了,茶博士们说起了其他时兴的事儿。

又等了两日,徐令意才来了北三胡同。

她是头一次来,四处一打量,不由笑了:“这院子比侍郎府还舒服。”

“可不是!”顾云锦莞尔。

徐令意请她一道去品字会,顾云锦早应蒋慕渊了,自然不会推辞。

到了月底,话题才又渐渐转了回来。

说的倒不是侍郎府与北三胡同,而是金家与王家。

两家放小定,原本该是欢欢喜喜的,却似乎为了赏花宴上的事情起了矛盾,面上闹得不好看。

拼字会定在五月初九。

顾云锦从北三胡同出发,在自华书社外头与徐家姐妹会合,再一道进去。

三人一露面,一下子又成了人群里最瞩目的。

品字会,比的是字,不拘男女。

自华书社占地大,各自占了一角,不用担心冲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