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热浪随着南风一阵一阵往北三胡同而来,一切依旧井井有条。

顾云锦提着水桶来来回回的,她力气到底小些,也不逞强,只抬她能抬得动的,真跟不上了,才站着稍稍缓口气。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走不开

京城笼罩在夜色之中。

整个工部衙门,灯火通明。

大案上摊着养心宫建造的各种图纸,刘尚书绷着脸,一言不发地看着主位上的蒋慕渊。

蒋慕渊的手上是厚厚一沓用料采买的凭据,他一张张翻,把有关联的都挑出来。

刘尚书没有吭声,底下其他官员们越发不敢说话了,垂着头搓着手,只盼着自个儿负责的工序里,没有能被抓到错处的。

“用作顶梁的木材产自番地,”蒋慕渊抽出一张凭据,拍在大案上,“需三人环抱的黄桧,从明州海运入朝,再沿着运河运到京城,众位大人,这个价,你们怎么敢采用?“

刘尚书汗涔涔。

疆土内不产黄桧,多是从江南一带运进来的海货。

这木材结实又耐虫,用来建大殿是再好不过了的。

若按照行情,价格肯定只高不低,可去岁时正巧就碰上了一批低价货,工部上下以为能捡到宝了,谁知道…

刘尚书清了清嗓子,斟酌着道:“小公爷,我们都是替圣上办事的,我就与您说实话吧。

不是我们工部小气,或是想从中赚些银子,而是建造养心殿,户部总共就拨给我们那么一点儿。

材料、人手,又是西山顶上,哪一样不要钱呐,只能从牙齿缝里一点点扣。

所以,一个不小心,就上当了。”

底下几位大人一应附和:“是啊是啊!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公爷也别去怪户部,他们也捉襟见肘的。”

蒋慕渊揉了揉眉心。

养心宫坍塌,他奉旨去西山上查看,谁能想到,极耐虫蛀的黄桧会被蚁虫蛀得几乎空心。

除了顶梁柱的用料,地基的石料、墙体的泥料,都问题重重。

他赶回京城就入宫面圣,回禀之后来了工部,揪着上上下下的官员一路忙到了半夜三更。

“巧妇?”蒋慕渊叹气,“你们还能称作巧妇?没有合适的米面,就把馊的用上去,这是毒妇了吧?”

刘尚书抹额头,这话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养心宫的事情,哪怕有心往燕清道长的话上推,说养心宫本就无法在西山顶上建成,但工部里头,依旧无法把责任卸干净的。

不管有钱没钱,总归是出事了的。

蒋慕渊扫了众人一眼,心情亦是沉重。

工部的确没有私吞银子,户部也不是故意克扣银钱,讲到底,是国库里的银子就那么多,无法供上养心宫的开销。

蒋慕渊知道这一点,在御书房里也与圣上提了一句,但也只是提一句罢了。

事情出了,总要有人负责,蒋慕渊的长指在大案上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点着,琢磨着最合适的法子。

一时安静下来。

蒋慕渊想得出神,忽然间就嗅到了一股灼烧的味道,皱眉道:“什么东西烧焦了?”

众人跟着深呼吸嗅了嗅。

蒋慕渊起身往外走,站在天井之中,一眼就看到了天边的火光。

着火了!

刘尚书苦着一张脸看火情,这下惨了,养心宫的事儿还没完,京里就走水了,怕是之后一两个月,六部衙门里搭得上边的都要脚不沾地了。

“北一、北二胡同附近吧…”蒋慕渊估计了一番,唤了寒雷上前,道,“使人去城防营报信,去衙门把府尹叫起来,敲北城一带药铺的门,把大夫们都送去,这么大的火,肯定有人受伤,别耽搁救人。”

寒雷应声去了。

刘尚书搓了搓手,道:“小公爷,我们也过去吧。”

蒋慕渊看了眼旗子的,沉声道:“东南风,把北三、北四胡同的百姓也疏散了,动作要快。”

与其在这里战战兢兢等着蒋慕渊发落,不如去救火,一众官员你追我赶地就往北城去。

听风给蒋慕渊牵了马来,急切道:“爷,要是烧到了北三胡同可怎么办?这大半夜的,顾姑娘不晓得要紧不要紧。”

蒋慕渊翻身上马,一夹马肚子,赶往北城。

越前行,火势的状况越清晰。

整条北一胡同都已经被大火包围,小儿啼哭、鸡鸣狗吠,附近百姓提着水与城防营的官兵一道救火,却压不住火势,北二胡同也烧了大半了。

如此下去,只怕真的要继续往北蔓延了。

蒋慕渊在人群之中寻到了绍府尹,他披头散发、衣衫不整,扯着嗓子安排人手。

“听风,”蒋慕渊唤了声,交代道,“我走不开。”

听风机灵极了,只听半截就明白过来,连连点头道:“爷,您只管忙您的,奴才去北三胡同看着,不会让顾姑娘出事的,况且,还有贾大娘在呢,您不用挂心。”

蒋慕渊睨他,等听风一溜烟跑了,这才去找绍府尹。

绍府尹急得头发丝都透着焦味,见了蒋慕渊,跺着脚道:“发现得迟了,近来又干燥,小公爷,这、这…”

眼下不是听理由的时候,蒋慕渊直截了当道:“城防营和府衙各来了多少人手?百姓受伤情况如何?供水的状况呢?”

绍府尹被问得愣怔,却也冷静下来,用力拍了拍脸,一样样回答起来。

北三胡同里,一桶桶的水依旧在往前头送。

黑烟和火光看得久了,顾云锦都有些模糊,弄不清火情与他们是近了些还是远了些。

在院门口把满满一桶水放下,顾云锦甩了甩酸胀的手臂。

听风进了胡同,几户人家门口放满了水桶水盆,他一时有些惊讶。

再往里头去,见顾云锦在其中忙碌,他抬手抓了抓脑袋:“顾姑娘,这是…”

“你怎么…”顾云锦也看到他了。

听风赶忙解释:“我们爷今夜在工部衙门议事,发现起火了就赶过来了,他在北一胡同那儿,让我来这里看看。城防营和府衙都到了,不用担心的。”

顾云锦了然,道:“暂时没有烧到这里,能出的人力都忙着送水到北二胡同,余下的老人孩子都集中在一块,一旦情况不对,立刻就能走,我们还撑得住的。”

粗壮汉子来提水,听顾云锦这么说,咧着嘴笑道:“是,我们还顶得住,我看前头火已经小下去了,我们能把火势拦在北二胡同。”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不人鬼不鬼

顾云锦闻言,眼睛晶亮。

能拦住自然是最好的。

粗壮汉子拍了拍听风的肩膀,道:“小哥,跟官大哥们说一声,让他们只管在北边使劲儿,我们这里自个儿能顾好的。”

说完,汉子提着两桶水就冲回去了。

听风抿着嘴,他是来顾着顾姑娘的,不是来替城防营顾着胡同的状况的啊…

他想给顾云锦解释,扭过头去,顾云锦已经拎着水桶没影了。

呃…

算了,还是别解释了,反正他们爷刚才就没明说过。

天大地大,救火救人最大。

听风撸起袖子,也提水去了。

火渐渐小了,黑烟越发浓烈,熏得人止不住咳嗽。

顾云锦拿湿衣裳围在脖子上,拉起来遮住口鼻,才稍稍舒坦了些。

天边露了鱼肚白,晨光之中,黑色的烟雾张牙舞爪,比半夜里看时还要可怖,但好在,明火已经以肉眼可见的趋势小下去了。

不知不觉间,已然是一夜过去了。

沈嬷嬷拎着空桶从北二胡同回来,依着柱子一面喘气,一面给众人打气:“北二胡同的火差不多都灭了,北一胡同还有些明火,城防营和府衙的人都在灭火,我琢磨着,天大亮后,隔得远些的百姓也会来帮忙,大抵再有半个时辰,烟就能慢慢散了。

我们这儿算好的,屋子都没过火,就是熏得惨了些,北一、北二还伤了好几个人呢。

听说半夜里,好几个大夫就到了,当即就抬出去救。”

席地坐在天井里的邻家七十老妪喘着气,道:“你这么说,我们心里也有底了,别的都好说,一家人齐齐整整地没受伤,可不比什么都要紧?”

另一人道:“就是说嘛!远亲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说的是一点也不错,我们救得及时,大伙儿齐心协力,人保住了,屋子也保住了。”

附和声四起。

虽是一夜未眠,但提心吊胆的时候总算过去了,手上力气不够、没有参与到救火中的妇人们交头接耳了几句,一人过来与顾云锦商量。

“都累了一夜,没喝上水吃上东西,我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给大伙儿备些吃食。”

这话在理,顾云锦点头道:“熏了一整夜,怕是都吃不下油腥,婶子给备些清爽的。”

妇人笑道:“依你说的。”

两三人一块,分别回家取吃的,也彼此有个照应。

顾云锦从厨房里把前几日新腌的酱菜坛子搬出来,吴氏掏了银子给念夏和抚冬,让两人去街上买些馒头包子。

被大火吓了一夜,都没缓过神来,与其费工夫现开火,不如采买。

各家把能填肚子的点心都送来了,各自用了些,也给回来取水的汉子婆子们一人塞上一点。

刚过卯正,烧了一夜的大火终于灭了,翻滚的黑烟散去,除了空气里的焦味还在,再不见昨夜气势汹汹的样子。

绷在嗓子眼里的气歇了,酸胀顺着四肢蔓延,别说是顾云锦,甚至有几位壮汉都一屁股在地上坐下直喘气。

可他们都没有缓太久,又匆匆往家里赶,北三胡同没有过火,但进水的不少,尤其是离北二胡同起火的那几户近的,都要去看看家里受灾的状况。

顾云锦站在胡同里,一面给众人分馒头酱菜,一面听他们说话。

粗壮汉子塞了两口馒头,被烟熏了一夜的眼睛通红,哽咽着道:“多亏顾姑娘提醒了我们,家里收拾收拾还能住人的,要是昨夜都走了,这会儿大概就剩下一堆黑炭了。”

顾云锦笑笑,没有说话,又给汉子拿了个馒头。

胡同口,城防营和衙役各来了几个人,后头跟着大夫,来查看北三胡同的受灾状况。

皆是辛苦了一夜,听了前头受灾百姓撕心裂肺的痛哭,再一看这儿,倒还真有些“世外桃源”的意思了。

打头的衙役扑哧笑了:“呦!能吃馒头,看来都还不错。”

汉子哈哈大笑,指了指身边的顾云锦,道:“都亏了顾姑娘。”

闻言,众人都把目光落在了顾云锦身上。

北三胡同顾姑娘的名号,几乎人人都听过,传言里模样出众的她,这会儿没有戴帷帽,就这么站在他们跟前,却又与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长发随手扎的,脸上深一块浅一块,皆是被黑烟熏出来的,袖子撸起,露出来的半截手腕上也都是黑灰,只有两只手干净些,大抵是为了分馒头才简单冲洗过。

这幅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实在说不上好看不好看。

倒是那双眼睛,炯炯有神,笑盈盈看人,叫人不由就心生好感。

一个姑娘家,一夜之间把自己折腾成了这幅鬼样子,汉子的那句话应该假不了。

念夏买的馒头包子不少,顾云锦招呼来人道:“你们也都吃两个吧,有力气才能做事呀。”

主人家客气,营兵衙役也不矫情,随手拿上一两个,一面吃一面干活。

夏易和两位大夫背着药箱进来,也都是灰头土面的。

顾云锦替他们引路,道:“我们这儿没有人烧伤,只有一个在救火时被砸到了肩膀,可能脱臼了,另有几位老人、小孩吸进了烟,一直喘气。”

胡同里的大小状况,顾云锦都能说得一清二楚,不仅营兵们方便,大夫们看诊也心中有数。

夏易一边听她说,一边仔细打量她——除了狼狈了些,没有外伤,也不见惊恐——他揪了一夜的心放下了。

“顾太太呢?她咳嗽如何?”夏易问道。

提到徐氏的身体,顾云锦皱了皱眉头。

她之前顾不上,徐氏就由翠竹照顾着,可烟实在太大了,徐氏呼吸不好,怎么能不咳嗽呢?

顾云锦听得心惊胆颤,这些时日由乌太医养回来的身体,仿佛一夜之间由回去了,可除了硬撑着,一时没有办法。

“咳得厉害。”顾云锦叹道。

顾云锦眉宇间的那点儿忧愁落在夏易眼中,不禁让他心里发酸,他接了顾云锦递给他的馒头,宽慰道:“我先去看看,你别担心。”

第一百一十四章 给您也就两馒头(月票450+)

夏易背着药箱进了顾家院子,顾云锦刚想跟进去,一抬头就见听风望着胡同口,他眼睛都亮了起来。

顾云锦顿住脚步,下意识地顺着听风视线的方向,也往胡同口看去。

是蒋慕渊来了。

为了行走方便,蒋慕渊的长袍外衣都扎到了腰间,裤腿收在靴子里,衣衫鞋边都沾染了黑灰,要说狼狈,只怕比北三胡同里的任意一个人都狼狈。

尤其是那张脸,也不知道蹭到了哪儿,右脸颊破了皮,露出红血丝来。

只看他这样子,这一夜间,大抵不止指挥灭火,甚至还提着水往火里冲了。

蒋慕渊大步流星,径直走到顾云锦身前两步才停下。

他原想问问顾云锦状况,看到她脸上那深一块浅一块的,嘴边的话都咽了下去,只余下一阵笑声。

顾云锦本还不觉得什么,被蒋慕渊一笑,想想自个儿模样,也绷不住,扑哧笑出了声:“小公爷笑话我做什么?要不要我打盆水来,你看看你的脸又是什么样子的?”

他的脸吗?

蒋慕渊微微一怔,很快又回过神来,只怕是半斤八两,一样惨不忍睹。

可再惨,眼前的顾云锦依旧笑容明艳,打趣他的话语如清风拂面,一下子就吹散了一整夜萦绕在心头的焦炭气息,让人神清气爽起来。

“还能埋汰我,看来是没受伤,也没吓着。”蒋慕渊道。

“听风说你半夜从工部衙门赶过来的?”顾云锦挑了两个大馒头递给蒋慕渊,转身往院子里去。

蒋慕渊不解地看着她,等她拿了干净碗筷出来,替他夹了酱菜,他才领会过来,失笑道:“没那么讲究。”

习武出身,又在营中操练,跟着宁国公上过战场,虽说出身矜贵,但也绝不是缺了锦衣玉食就过不下去的公子哥儿。

“拿都拿来了,”顾云锦也想转过来,不说那些合不合口味的客套话,只是道,“自家做的,图个爽口。”

蒋慕渊就着酱瓜吃馒头。

酸辣口的,入口有些呛,却是爽快得不得了。

他看向顾云锦,不由想,这小姑娘是不是这口味吃多了,说话做事才那般爽利?还是因为她爽利,才喜欢这样的口味?

在辛劳一夜之后,有这样爽口的吃食,可比山珍海味都好。

“还是你想得周全,”蒋慕渊笑着,叫了听风过来,掏出银子给他,吩咐道,“绍大人那儿只怕还顾不上这些,你去多准备些包子馒头,给北一、北二胡同送去,营兵衙役也好,百姓也罢,都先填了肚子。”

听风飞跑着去了。

顾云锦理着思绪,给蒋慕渊说胡同里的状况。

她知道的,别看眼下火灭了,后续的事情一样十分要紧。

各处受灾情况,灾民的安置,损毁房屋的重建…这都不能马虎,且都需要详细了解现状。

她要把她目前掌握到的情况都给蒋慕渊说明白细致。

蒋慕渊仔细听了,又在胡同四处转了转,也跟顾云锦说了些事情:“火是从北一胡同正中烧起来的,听说那户人家近几日做白事,怕是没顾好火烛。

过火的人家少说也有百来户,轻伤不计,目前救出来的,重伤的还有十二三人,大夫们连夜看了,能不能撑住,一时也说不好。

这会儿大抵在清点人了,上午就能弄明白,还有没有人被困在火里没逃出来。

事后重建修缮,不止北一、北二胡同,你们这里也要修整。”

蒋慕渊指了几处给顾云锦看。

顾云锦顺着看过去,墙面不是浸了水斑斑驳驳,就是被黑烟熏得乌起码黑,虽说还能住,但也要整理一番的,她不禁点头。

城防营的来找蒋慕渊说事情,院子里也有人找顾云锦,便各自散了,先忙碌去了。

夏易找顾云锦说徐氏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