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妇人拗不过顾云锦,低声道:“的确不是我的,是小公爷的。

不过,那宅子不记在他的名下,是挂在我家老爷的名字下头的,自打买下来之后就无人住过。

姑娘不用怕有人顺藤摸瓜,就生出些不好的是非流言来。

你不是那性子的,小公爷不是那等不谨慎的人。

即便有人想做文章,那也是我家老爷的宅子,我请了你们住。

你别看大娘生龙活虎的,我也吃不消前头胡同重建的动静的,你就当帮帮大娘,让我也脱离苦海,我们一道搬出去。”

话说到了这里,顾云锦真是哭笑不得。

蒋慕渊前后都替她考虑到了,她若拒绝,是否就太不上道了些?

顾云锦心里是纠结的,偏偏这份纠结还无处说去,只能一个人咬着唇慢慢理。

贾妇人并不催促,她能理解顾云锦的心情。

不管地契写的是谁的名字,但总归是小公爷的,两人认得,平日有些事儿小公爷帮把手也就是帮了,但毕竟非亲非故的,一个姑娘家搬去爷们的宅子住,多少有点…

顾云锦还没打定注意,就听见外头传来拍门声。

很快,念夏惊魂不定地进来,拉着顾云锦道:“大老爷和大太太来了。”

徐砚和杨氏?

顾云锦眉梢一挑,昨儿杨昔豫被黄阿婆骂多管闲事,今日正主就登门了?

她能举着扫帚把杨昔豫打出胡同,能三言两语不给杨氏留情面,但对徐砚,那些招数就要悠着点了。

徐砚背着手走进小院,左右打量了两眼。

地方不大,收拾得却很整齐,要不是墙上那些黑灰银子,倒是个温馨小家的样子。

比侍郎府有人情味多了。

顾云锦走出房间,还没有来得及问安,就被杨氏一把抱进了怀里。

“我的儿啊!你可担心死舅娘了,”杨氏紧紧搂着顾云锦,微红着眼睛,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舅娘昨日得了信,吓得喘不上气,躺了一天下不了地。

我只当你是胡同里受灾,你身边有丫鬟婆子们跟着,能顺当跑出去,哪晓得你,胆儿那么大,还提水救火去了。

哎呦,我的娇娇啊!这些年哪里吃过这种苦头,让舅娘好好看看,没哪儿伤着吧?”

这份哭喊,声嘶力竭,听起来反正是情真意切的,直喊的半个胡同都能听见了。

徐砚显然不适应杨氏这姿态,尴尬地咳了两声,问吴氏道:“你们太太呢?”

吴氏答道:“太太在屋里歇息。”

正说着,徐氏撩了帘子出来,淡淡道:“来了呀?”

说完,又是一阵咳嗽。

徐氏咳起来,可比徐砚厉害多了。

徐砚有些日子没有见过徐氏了,见徐氏病中神色,不由心下一惊:“怎么病得这么厉害?瘦了这么多?”

翠竹在石凳上垫上软垫,徐氏坐下,叹道:“前阵子养回来不少,被大火一搅和,又都还回去了。”

杨氏也在打量徐氏,她送石氏老太太的东西到北三胡同时见过徐氏,当时徐氏虽说也瘦弱,但精神头可比今日好多了。

看来,火情对徐氏的影响真的很大。

杨氏心里有底了,上前与徐氏道:“大姑姐,你的身体是要好好养的呀。”

第一百二十章 两手准备

帕子掩唇,徐氏有一声没一声的,咳嗽几下,视线却凝在杨氏身上,一瞬不瞬的。

这几个月,侍郎府做过些什么,又在打什么主意,徐氏一清二楚,对于杨氏这个一个劲儿算计顾云锦的弟妹,她是半点也不喜欢的。

昨日杨昔豫才来胡同里大呼小叫地请他们搬回去,今日徐砚和杨氏的来意,徐氏不会不明白。

若只有她一人,真闹不过了,去住几个月也就住了。

闵老太太那张脸,徐氏出阁前看了二十余年,早就习惯了。

可她带着顾云锦和吴氏呢。

徐氏不愿意让顾云锦再回去那个事事算计她的地方。

只是,徐氏也明白顾云锦的迟疑,继女在心痛她的身体,但她也心疼继女的立场。

徐氏就着翠竹的手饮了一口茶,道:“我是要养病的,就是个药罐子了。”

杨氏赶忙道:“之后小半年,这儿不适合静养,我和老爷商量了,你们不如搬回侍郎府。府里地方宽敞又清净,都是一家人,也不用顾忌什么。”

徐氏睨她:“你们商量好了?二弟、二弟妹怎么说的?老太太那儿又怎么说的呀?”

闻言,杨氏面上一晒。

徐驰和魏氏能说什么?

轻风苑一向愿意与顾云锦交好,也想让徐氏归家的。

北三胡同这么几口人,侍郎府又不缺养人的银子,魏氏巴不得能有一个好名声呢。

徐老太爷也不必说,亲生的女儿,平日里看顾不看顾是一回事儿,这个满城人都瞪大眼睛看着的时候,怎么会与杨氏唱反调呢?

只有闵老太太,又是发脾气又是冒酸水的,仿佛徐氏带着两个孩子回去,能把石氏老太太从地底下召回来似的。

可这一次,别说徐砚不顺着老太太,阖府上下,连徐老太爷都不会顺着她。

因为,自从那天被圣上“指名道姓”骂了一通之后,徐砚一直闲赋在家,衙门里停职也停俸,不仅养心宫的事儿插不上手,胡同重建一事更说不上话。

侍郎府不在乎那点儿俸禄,却不能让徐砚一直少了功绩。

若不能回去复职,给圣上分忧,那就只能做一些圣上说的“管束家人”的事情了。

为了名声,为了前程,是务必把北三胡同这三人接回侍郎府的。

杨氏心里透亮,也不跟徐氏说虚的,反正她把老太太夸出花来,这里也没有一个人会信,反而是她会酸得想甩自个儿耳刮子。

“老太太的性子,大姑姐你是知道的,没事都要找些事儿,”杨氏撇嘴,“别理会就行了,你是回府养病的,又不是去给她晨昏定省的,你只管在兰苑住着,她能冲进来找你麻烦不成?”

这话说得不留半点情面,徐砚尴尬得不行,又说不出圆场的话,只能绷着脸不吭声。

徐氏轻轻哼笑了声,对杨氏的说法不置可否。

杨氏试探着道:“大姑姐…”

“太太嗓子不好,奴婢给大太太说说我们太太的意思,”沈嬷嬷插了进来,似笑非笑,“在兰苑住着可不心安的,老太太又不是没有过冲进兰苑找麻烦的前科?不然我们姑娘是怎么从府上回来的?”

杨氏下意识就看向了顾云锦,沈嬷嬷这话直中靶心,让杨氏半边牙根都痛了。

她悔是悔的,当时怎么就没忍住,让徐令婕在闵老太太跟前点火,把老太太激的去兰苑赶人了呢。

“云锦…”杨氏伸手去拉顾云锦,“舅娘知道你们心里都有气,老太太前回做事真是…可再生气,你也别跟你们太太的身体过不去呀。为了跟老太太的一口气,耽误了你们太太养病,那才是得不偿失。”

自从杨氏进来,顾云锦就一直没说话,安安静静地看杨氏唱戏。

看到了现在,心里不由烦闷,恨不能再拿件衣裳去浸了水,挡在口鼻前,让呼吸能顺畅些。

顾云锦回头看了看贾妇人,若说刚才还有犹豫,听了杨氏这场戏,她就下定决心了。

两害相较取其轻,怎么样都比回侍郎府强。

蒋慕渊安排了宅子,让贾妇人来请她们同住,就是已经预见了她会遇上的麻烦了吧?

不仅是为了徐氏安养,也是为了让她摆脱徐家人无休无止的打搅。

哪怕为了养心宫和救灾忙得脚不沾地,蒋慕渊也还记得帮她一把…

思及此处,顾云锦的眉宇间不由舒展了些,微微勾了嘴唇,露出了一个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笑容。

如释重负一般的笑容。

杨氏瞧见了,以为顾云锦是要妥协了,不由心下一喜:“搬家宜早不宜迟,简单收拾些东西,随我一道回去,其余东西,回头我安排车马来运。”

“舅娘,”顾云锦的笑容从唇角漫到了眉梢,整个人都笑盈盈的,“搬回侍郎府,那是不可能的,戴嬷嬷在胡同里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记着呢,老太太愿意自扇耳光,我可不愿意。”

杨氏直愣愣看着顾云锦,不明白她怎么能用这样的笑容说出截然相反的话。

徐砚亦是一言难尽,戴嬷嬷说过些什么,他是清楚的,同样,他也明白,以顾云锦这种一言不合砸整个书房的性子,是不会原谅老太太做过的那些事情的。

“云锦…”徐砚叹了一口气,他必须让她们回去,“舅舅跟你保证,不会让老太太去兰苑打搅你们,你信舅舅一回。”

顾云锦直直看徐砚,依旧笑盈盈的,却不再开口了。

杨氏重重掐了一把掌心,拍了拍徐砚的肩膀,道:“老爷,到底是我们理亏在先,我们先回去,让她们再想想吧。”

说完,杨氏又看向徐氏几人,道:“想通了,随时搬回来。”

徐砚和杨氏依依不舍地出了顾家小院,上马车之前都不住叹气。

顾云锦和吴氏交换了一个眼神,隐约觉得不对劲。

杨氏是这么好说话的一个人?她风风火火地来了,能灰头土脸地就回去了?

果不其然,事情被顾云锦料中了。

杨氏过来,本就做了两手准备。

顾云锦答应了最好,不答应,她也让京中百姓看到了侍郎府的态度和顾云锦的斤斤计较。

第一百二十一章 搬了

杨氏和徐砚前脚离开北三胡同,后脚,京中的茶楼酒馆里就说起了这一桩事儿。

有收了银子的,喝了两口酒,吹着络腮胡高谈阔论:“徐侍郎和夫人亲自去接了,还把人赶出去,不肯搬回去,顾姑娘这心性呦!”

有人唱白脸,自然也有人唱红脸。

圆脸的大娘道:“别这么说人家姑娘,杨家那哥儿纠缠人家多久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呀,避开些哪里有错了?搬回侍郎府,那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多不好不是?”

络腮胡道:“最要紧的难道不是顾太太的身体?养病最要紧,顾姑娘分不清轻重缓急的吗?还是说,后娘就是后娘,总归不是亲生的,没连着心呐!”

三言两语的,顾云锦拒绝回侍郎府,就又成了新罪证一般。

昨日就已经有人拿这事儿说了,只因小王爷和程晋之骂了那齐生瑞一番,这种言论才没掀起风浪来,此刻,添了新料,又有人引导,话里话外的,那些意思就出来了。

听风抱着胳膊站在素香楼的大堂里,面无表情听那些食客的争论。

小公爷昨夜又忙了一整宿,天快亮的时候才在府衙里将就了一夜,没睡一两个时辰,又忙起来了。

虽说年纪轻,身体好,但也不能这么折腾。

睡不好也就罢了,吃起来还不香,中午是随便用的,根本没填饱。

听风便来素香楼,点几样蒋慕渊喜欢的点心,再送去府衙。

绿豆百合糕正好卖完了,新的一笼还在火上,就这么等候的短短工夫里,听风就听了这些言论。

他不由撇了撇嘴,亏的是有先见之明,已经给顾姑娘安排好了,要不然,这些锥心的言论传开去,多叫人伤心呀。

也不知道贾大娘说服顾姑娘没有?

早些搬了,也早些堵上这群人的嘴!

听风犹自想着,突然就见一汉子小跑着进来,与小二说了几句。

那汉子是走街串巷的小贩,时不时给各家酒楼卖些消息,小二兴冲冲给了钱,立刻就去找了茶博士。

茶博士敲了敲扇子,抬声道:“各位、各位!北三胡同里最新的信儿,顾家已经在收拾行李了,说是下午就要搬出去。”

大堂里霎时间静下来,而后又热闹起来。

“搬出去了?搬的哪儿呀?搬回侍郎府吗?”

“刚说顾姑娘不关心继母身体的,出来说句话呀?这是连着心还是没连着心呀?”

圆脸的婆子放下筷子,道:“搬回侍郎府,那以后还打不打杨公子?别这打打闹闹吵吵嚷嚷的,最后又亲近上了吧?这事儿要真成了,倒是件趣事儿了。”

来卖消息的小贩只瞧见顾家的箱笼抬出来,并不知道她们搬去哪里。

众人急切地在素香楼里等了一刻钟,才晓得顾家叫了车马行,与邻居贾妇人一道,搬去城西住下。

这准信一来,不由都面面相窥。

贾妇人因前回泼了戴嬷嬷一盆洗菜水,而在素香楼的客人们中间有些名声,这位妇人与顾家交好,且从来不给侍郎府面子。

如今胡同里这状况,贾妇人搬走并不稀奇,可顾家要与她一道搬一道住,这就耐人寻味了。

茶博士嘿嘿笑了笑。

昨日贵客小王爷都站在顾姑娘这边,他靠着素香楼谋生,当然也是偏心顾姑娘的。

扇子刷的打开,茶博士道:“宁可搬去住邻居家的宅子,也不肯回侍郎府,不说顾姑娘与顾太太这继女继母的关系,只说顾太太与侍郎府的老太太,那继母女之间可真是一言难尽喽!”

意有所指的话,让众位客人们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

闵老太太折腾徐氏二十多年,这些传言早就人尽皆知了,摊上这么一位继母,谁愿意回去看脸色?

别是病没养好,反而受一肚子气!

戴嬷嬷登门去骂过一回,但凡有骨气的,都不会低头的。

况且,又不是没处住去。

娘家人不亲,这不是还有邻居亲吗?

听风提着食盒走出素香楼时,心情愉快许多。

昨日得了小公爷应允后,听风安排了人手重新仔仔细细打扫了珍珠巷的宅子,又备了不少东西,想来顾姑娘搬进去之后会满意的。

城西离乌太医府上也近些,回头老太医去看诊就方便多了。

小公爷近来忙碌,作为亲随,听风自认要替自家爷把这些事儿都顾得周全完备。

不能出差池,绝对不能。

府衙里,寒雷给蒋慕渊上了一杯浓茶。

再是精力充沛,接连几日的辛劳还是让蒋慕渊有些疲惫的,他按了按眉心,一面看图纸,一面听工部的官员说重建的安排。

灾后的安置与重建,原本不是难事,可摊到他们这儿,却成了头痛不已的事情。

说到底,还是因为银子。

户部的官员也被叫了来,战战兢兢回话:“实在是不够拨的了,去年,川地、江南的收成就不好,今年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起色。

可眼瞅着北狄又蠢蠢欲动,年内打不打仗都说不好,我们总不能从兵部扣银子吧?

还有两湖呢,再过一两个月,还要防着大汛,万一出现决口,底下到处嗷嗷叫着要银子。

小公爷…”

蒋慕渊敛眉,现状就是如此,他就是把国库整个翻过来,银子也就只有那么点儿。

绍府尹趁人不备,暗悄悄走到蒋慕渊身边,附耳与他道:“小公爷,您又何必趟这浑水,别人躲都来不及,吃力不讨好。”

两人熟悉,绍府尹才有这一句提醒。

“我心里有数。”蒋慕渊微微颔首,沉思一番,与户部官员道,“你留着重建的银子,就够打北狄、防大汛了吗?不够的还是不够。先拿出来重建,反正养心宫一时半会儿建不下去,那边的银子都挪过来。”

一众官员哭丧着脸,他们哪里敢挪养心宫的银子。

蒋慕渊一眼看见听风在外头探头探脑的,干脆扔下了一句“圣上那儿我扛着”,站起身往外走。

听风把点心一一取出来。

蒋慕渊兴致不高,但还是拿了块绿豆糕。

“爷,”听风压着声儿道,“顾姑娘刚刚已经搬过去了。”

蒋慕渊一怔:“搬了?”

见听风点头,蒋慕渊忍不住笑了,他原以为顾云锦要纠结一天呢,没想到这般爽快,说搬就搬。

还是爽快些好,跟议事厅里那群似的,磨磨蹭蹭推推诿诿的,看着就累得慌。

他咬了一口百合绿豆糕,清香四溢,舒心极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就是本人

搬家是费劲儿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