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丧悲痛,哭上一整夜也不稀奇。

以徐氏的身体,还是莫要遭这累的好。

黄阿婆抿唇,道:“神鬼之说,还是要敬重些的,远的不说,近的只看燕清真人,就晓得了。”

顾云锦一怔,这才反应过来黄阿婆的第二重意思。

中元节也是鬼节,那夜不太平,而小儿、体弱多病之人,是最容易冲撞上的。

顾云锦信道,搁在从前,这话她将信将疑的,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可现在,她重活了一次,很多想法又不一样了。

世间大抵真有鬼神吧,若不然,她又算是个什么呢?

顾云锦向黄阿婆道了谢,回去劝徐氏。

徐氏对祭祀一事极其看重,守夜从来不躲懒的,听顾云锦劝说,原是不答应的,直到顾云锦把乌太医搬出来了,她才点了点头。

乌太医忙碌,看在贾妇人的面子上才辛苦来看诊的,做医者的如此尽心,她这个病人又怎么能胡乱糟蹋身体呢。

天黑前,顾云锦先送徐氏到珍珠巷,再回北三胡同。

等回到东街上时,正是热闹时候,不少铺子门口摆着花灯,有百姓买下,带去平湖放河灯。

顾云锦想了想,转身上了素香楼。

她记得,素香楼有一侧雅间,远远是能眺见平湖的。

素香楼的生意依旧不错,只可惜那侧雅间客满,她只好先坐在临街那间,等着对面空出来再挪过去。

念夏坐在窗边看街上,突然眼睛一亮,道:“奴婢好像瞧见大姑娘了。”

顾云锦扑哧笑了:“大姐姐出门肯定带着帷帽,你居高临下看过去,能分得清谁是谁呀?”

念夏又盯着看了会儿,道:“是大姑娘,边上那个是青雾呢,大姑娘那身衣裳是前回跟姑娘一道做的,奴婢认得的。”

这么一说,顾云锦也凑到了窗边,低头往下看。

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姐夫还是我姐夫

徐令意的身边只跟着青雾一人。

傍晚时,徐令婕吵着要放河灯。

许是杨昔豫的事儿已然定下了,杨氏婆家娘家里外不讨好,这口气憋得厉害了,也不管那么多,干脆由着徐令婕。

照杨氏所想,放个灯而已,徐令峥他们兄弟跟着,还看不好徐令婕吗?

徐令意原是不想凑这个热闹的,魏氏劝了她几句,她才应下出门。

刚到东街上,看到陆陆续续往平湖去的百姓,徐令意就有些后悔了。

她和徐令婕商量之后,徐令峥、徐令澜陪着徐令婕去放灯,徐令意就在东街上寻个茶楼等着。

这谁能想到,徐令意和青雾下了马车,还不等走进街边茶楼,她又感觉到了有人盯着她看。

徐令意敏锐,这一次,一下子寻到了目光来源。

她抬头往上看,果不其然,那茶楼二层的窗户边站着一个人,正沉沉看她。

虽然她也不记得那天那位公子的模样,但徐令意觉得,应该是同一人。

人家就在这茶楼里,徐令意哪里还会再往里走。

东街上这么多茶楼,还寻不出一个安静地方吗?

徐令意扭头就走,只是她脚程不快,没走出多远,青雾就白着脸道:“姑娘,那人好像跟上来了。”

深吸了一口气,徐令意又继续往前走。

一面走,徐令意一面盘算着:“这里人多,我们不好跟他起争执,他若是再执意跟着,我们寻个僻静处,我倒要问问他,三番四次的,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青雾闻言,脚下一错,慌得连连摇头:“姑娘,哪能寻僻静处啊!他要是居心不良,奴婢跟您加在一块都不是他的对手。”

这话不是瞎说的。

徐令意暗暗叹气,猛得就想起顾云锦来。

看来,还是蹲马步学些拳脚为好,免得连自保都不行。

早知道当时就日日去兰苑里跟着顾云锦学了,也就无需在此刻苦思冥想怎么甩掉身后人了。

徐令意加紧了步子,经过素香楼时,被人拦了下来,她定睛一看,来人是念夏。

念夏指了指楼上,道:“我们姑娘在上头。”

闻言,青雾长长松了一口气,有人壮胆,那真是强多了。

徐令意跟着念夏上楼,推开雅间大门,就见顾云锦还倚着窗边往下看,她不禁道:“关上吧,有什么好看的。”

顾云锦道:“刚是念夏看到你了,我顺着看了眼,总觉得你心急火燎的,怎么了?又被人跟着了?”

徐令意抿唇没说话。

青雾连连点头,过来指给顾云锦看:“表姑娘,就是那个穿着月白袍子的,他之前在前头茶楼里吃茶,瞧见我们姑娘,就巴巴跟上来了。”

顾云锦顺着青雾的指尖看去。

那月白袍子的少年身形颀长,就这么不疾不徐抬起头来,直直望着她们这一间的窗户。

如此一来,顾云锦和青雾真真切切看到了对方的模样。

剑眉入鬓,凤眼斜长,唇角噙着笑意。

青雾皱眉道:“长得还人模人样的,怎么还做跟着人跑的事儿呢?”

顾云锦却在看清的那一瞬就愣在了原地。

眼前这位少年人,虽然她离京之后再未见过,但她的确是认得的。

那是礼部尚书纪大人的孙儿纪致诚,他也是前世徐令婕的丈夫。

顾云锦半晌才回过神来,招呼念夏道:“你来看看,前回守在巷子口的是不是他。”

念夏凑过来看了,颔首道:“就是他!他怎么老是跟着大姑娘呀。”

这个问题,顾云锦也很想知道答案。

她收回了目光,慢慢关上了窗子,带着一言难尽的表情坐回了桌边。

顾云锦对纪致诚的所有印象都来源于徐令婕。

当年这门婚事是门当户对的,徐令婕应归应了,但在杨氏跟前也没少挑剔。

婚后,纪致诚跟着徐令婕到过杨家几次,徐令婕与顾云锦说了不少纪致诚对她不好的地方,可那些烦恼,在跟杨昔豫井水不犯河水的顾云锦耳朵里,更像是撒娇一样了。

看得出来,徐令婕是很粘纪致诚的,反倒是纪致诚,许是男儿的关系,在人前反正不见多少热情。

没想到转过一世,纪致诚竟然会追着人跑了。

而这个人,却是徐令意。

徐令意见顾云锦这幅神情,便问:“你认得他吗?”

顾云锦点头道:“礼部尚书的孙儿纪致诚。”

这个答案,让徐令意也怔住了。

两人正说着话,小二哥来敲门,笑嘻嘻道:“对侧雅间空出来了,两位姑娘要不要挪过去?”

徐令意下意识地想离那窗户远一些,顾云锦原就是想看看平湖,自然应下。

两人跟着小二往对面去,走廊拐角,程晋之迎面而来。

两方打一照面,彼此问了安。

程晋之的身后还跟着程四娘,看起来是兄妹一道来出来的。

两间雅间相邻,程四娘毫不犹豫抛弃了程晋之,来找顾云锦说话。

徐令意绞着帕子心不在焉的出了会儿神,还是下定了决心,与顾云锦道:“还是下去问一问吧。”

之前是不清楚那人身份,担心碰见个说不清的,但既然是礼部尚书家的,纪大人在京城也是数得上号的,不会让孙子胡乱行事。

只要能说理,就一定能说明白。

顾云锦颔首,没有答应让青雾孤身下去,而是附耳与徐令意沟通了两句,等她同意去,才与程四娘简单说了说。

程四娘听得目瞪口呆,但人家告诉她,就是信任之意,她赶忙道:“放心,这事儿我不会说出去的,三哥也不会乱说。”

说完,程四娘去知会了程晋之一声,由程晋之的小厮去找纪致诚。

不管对方什么意思,这样做总归更妥当些。

那小厮很快就回来了,苦哈哈看着三个姑娘,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奴才说了,徐大姑娘跟四姑娘您一道吃茶呢,他要是再鬼鬼祟祟的,我们爷回头要教训他,”小厮道,“他说,他不是鬼鬼祟祟的,他就是想认识徐大姑娘,他中意您…”

这话欠打,小厮都说不下去了,不等程四娘挥手,一溜烟跑了。

徐令意一脸莫名其妙,脸涨的通红,不是羞的,而是气的。

正在吃点心的顾云锦险些噎着,赶忙喝了一口茶,满脑子就剩下了一个念头:我姐夫还是我姐夫…

第一百五十七章 送伞

徐令意气了一阵,缓缓也就顺过来了。

见程四娘尴尬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徐令意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笑了出来:“他跑这么快做什么,我还想问问呢,那纪公子到底是中意我哪儿了。”

程四娘对徐令意的了解不多,不清楚她这话到底几分真几分假,只能下意识去看顾云锦。

顾云锦支着腮帮子打量徐令意,问道:“知道了又如何?你还能改了不成?”

这全然不照常理出牌的应对,让徐令意哭笑不得,轻轻捶了她一下。

程四娘的目光在她们两人之间转了转,猜到人家表姐妹要说话,她一个外人在这儿坐着,哪怕没有出去嚼舌根的意思,也不合适。

“我去看看哥哥,”程四娘通透人,笑盈盈要告辞,“这事儿只管放心,我闭紧嘴巴,谁都不会说的。”

徐令意起身送她,认真道了谢。

谢她让程家的小厮走了这一趟,也谢她肯保密。

徐令意重新坐回桌子边,抿了口茶,道:“你跟姑母说、跟表嫂都行,就千万别让我母亲知道。”

顾云锦睨了她一眼,道:“二舅娘一心想把你的婚事定下来,前回相看那家,她不是挺中意的嘛。你不跟他说纪致诚,她大抵要应下那家了。”

前回那家,徐令意其实是不满意的。

婚姻之事,原是父母之命,轮不到她挑三拣四的,可当日瞧过,看上的就是看上的,不喜的也就是不喜的。

心意一事,哪怕能骗得了对方,也骗不了自己。

徐令意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你意思,我若把纪致诚搬出来,母亲指不定就歇了前回那户人家的心思了。

一个是还在念书的商贾,一个是礼部尚书府上,别说是母亲,但凡有点儿苗头,大伯娘都要撸起袖子替我定下。

可是,你也别忘了,纪致诚一个人昏头昏脑的,纪大人府上难道都昏头了吗?”

顾云锦直直看着徐令意。

她知道徐令意为人冷静,但在真正面临一些问题时,才能感觉到她到底有多冷静。

杨氏替徐令意定下这一点,顾云锦暂时持怀疑态度,毕竟,前世纪致诚是娶了徐令婕的,对杨氏而言,侄女婿远远不如亲女婿。

不过,算算时间,这桩事情应该也和杨氏插一手没什么关系。

从前,徐令意嫁给了王琅。

五月里相看的,两家一拍即合,想快些定下,六月里就放过小定了,而后不紧不慢准备了一年婚事。

等纪致诚认得徐令意时,就已经迟了。

两年后,纪家求娶徐令婕时,徐令意早已经嫁了。

不过,徐令意的话也有在理的地方,纪致诚怎么想的并不重要,关键是纪大人府上的意思。

纪家知道他们的公子哥跟着徐令意跑吗?

他们允许这种事情吗?

虽是堂姐妹,一道长大,但相较于徐令婕,徐令意的出身还是差了一些。

礼部尚书府上从前能挑中徐令婕,未必会满意徐令意。

“你这人…”顾云锦抿了抿唇,打量了她两眼,道,“说来说去,你说的都是人家的事儿,那你呢?你满意纪致诚吗?”

徐令意皱了皱眉头,道:“满意他做什么?只会不远不近跟着我,我看不出他有什么出众的地方。

他要是有胆量有能耐说服了纪大人府上,让家里人正正经经、诚心诚意地来侍郎府商谈,我倒还高看他一眼呢。

要是摆不平他家里人,除了给我添是非,还有什么用呢?”

这几句话,是她的肺腑之言了。

她彼时看不上王琅,当面下王琅的脸,正是因为这一桩。

既然要把“喜欢”搁在嘴边,放在心上,那就要有扛起来的力气。

如她父亲一般,哪怕闵老太太想退亲,徐驰都咬着牙抗住了,把魏氏娶了回来。

之后这十几年间,无论老太太多挑剔魏氏,徐驰依旧替她扛着。

没有勇气抗,没有力气抗的,徐令意瞧不上眼。

顾云锦多少明白她这句话的意思,了然点了点头。

话说到了这儿,顾云锦便道:“你且放宽心,我也不会胡乱说出去的,那纪致诚若真有本事,就走着瞧呗。若是个没本事的,闹起来了,你反倒要受他拖累。”

徐令意颔首。

晓得徐令婕他们去放河灯了,顾云锦估摸着他们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她也不着急走,倚在窗边远远看平湖景致。

东街离平湖还有一小段距离,亏得这一片屋舍都矮,倒显得素香楼鹤立鸡群了一般。

夜色沉沉,京中今夜灯火通明,远处的平湖水面黑漆漆的,只有岸边河灯漂浮处,影影绰绰的。

顾云锦望着那些朦胧河灯,不由思绪万千。

她想到的是蒋慕渊。

从前,就是在平湖的湖心岛上,她第一次遇见了蒋慕渊。

只记得那是夏日里,具体是哪一天,顾云锦早就忘了。

炎炎酷暑,徐令婕却叫着要游湖,兄弟姐妹们一块到了平湖边,才知那日有贵人出游,没有多余的船只给他们了。

徐令婕哪里肯打道回府,干脆沿着堤岸一路往湖心岛走。

湖心岛上的清水观,大夏天的几乎没有香客,只几位道人在清扫而已。

顾云锦倒是挺喜欢这种清净的,与其他人说了声,就带着念夏一人进了观内,在大殿里拜了拜。

刚刚还是骄阳当空,等顾云锦拜完了,天色已然暗了,惊雷落地,下一瞬,豆大的雨点就落下来了。

顾云锦被困在了观内,只好站在长廊下看雨景。

磅礴的雨势遮挡了脚步声,等走得近了,顾云锦才留意到有人来了。

一身锦衣的公子,行色匆匆的,衣摆沾了雨水,他却浑然不觉似的。

两厢打了照面,彼此都很是意外,显然没料到在这里还会遇见人。

见她在此处避雨,那人没有过来,另寻了一路离开了。

没多久,有一亲随装扮之人拿着把伞过来,交给了念夏:“这雨一时大抵不会停,我们爷问道长借了把伞,姑娘将就着用吧。”

念夏犹豫地看向顾云锦。

顾云锦问了,才晓得刚才那位是宁国公府的小公爷,送伞来的是寒雷。

第一百五十八章 飞流直下

正是因为这一次赠伞,在后来遇上蒋慕渊的时候,顾云锦曾向他道谢。

蒋慕渊却说,他只是“借花献佛”,那是道观的伞罢了。

在京中,顾云锦仔细想了想,她当时和蒋慕渊遇见的次数很少,说过的话也不多,再相遇时,就是岭北的白云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