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意含笑在一旁听着,父母的那些旧事,她知道的自然比顾云锦多。

她能看也能听,魏氏偶尔提起一两段,嬷嬷们时不时回忆些,而更多的是从十几年的耳濡目染里感受到的。

徐令意是真的认为父亲极好,比官运亨通的伯父更好。

魏氏认字的这一段,徐令意小时候就已经听过了,这会儿听来,又是另一番感触。

她猛得就想到了不久前纪致诚问她的“一道念书好不好”,她认真再琢磨了一番,这个提议还是极好的。

念夏捧着一叠话本回来,交给了张嬷嬷。

张嬷嬷道谢着收下。

徐令意的目光落在那一侧的书脊上,虽然都是苍蓝色的封皮,装订的手法也一样,但她就是觉得,中间偏下方的那一本是纪致诚的册子。

那本就混在这一叠话本里,明目张胆。

徐令意抿着唇笑了。

魏氏笑着与顾云锦道:“替我给将军夫人和大姑姐问个安,年节里事情多,我们就不凑上去说场面话了,等三姑娘下个月出阁了之后,府里空闲些,我再过来。”

顾云锦点头应了。

顾云思的生辰是正月初九,因着离出阁近,单氏也没打算折腾,只是自家摆了桌,坐下来饮两杯。

傅太师府送了贺礼来,礼数周全又丰厚,送礼的嬷嬷满面喜悦,先贺了顾云思生辰,说了一通吉祥话,又说婚期近了,府里上上下下都翘首盼着,总算快到了能接姑娘过门的时候了。

从用词到语气,笑容真诚又不谄媚,嬷嬷的话语让人跟着欢喜不已,单氏心花怒放,笑得合不拢嘴,又给了厚厚的红封,送走了傅家的嬷嬷。

单氏笑得有多高兴,夜里席面过后眼泪就落得有多凶猛。

她对庶出的顾云霖也不错,但嫡嫡亲的女儿就只有顾云思一个,眼瞅着好日子近了,单氏是千万分的舍不得。

单氏晓得不该哭的,娶媳妇、嫁女儿,都是天经地义的。

况且她孙子、孙女都在跟前,她这么个当祖母的人还哭得稀里哗啦的,实在说不过去了,可她偏偏就是忍不住。

好在大伙儿都吃完了,也就各自散了,只留下顾云思陪着单氏。

顾云思的眼睛里也全是泪水,挨着单氏吸鼻子。

单氏抹着脸,道:“嫁女儿是真操心,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了,我这心里空落落的。”

顾云思一面忍眼泪,一面逗单氏:“您从葛家、朱家抬回来两个这么好的嫂嫂,嫁我一个出去,不亏的。”

“还有云霖呢!你别觉得云霖小,日子就还早,也就一眨眼的工夫,”单氏叫她说得哭笑不得,“我总共要嫁出去两个,扯平了而已。”

这么一打岔,眼泪渐渐就收了,只剩下说不尽的贴己话。

“往后不管如何,你们嫁出去了总归好一些,”单氏叹道,“云锦也是个好孩子,你们姐妹彼此牵着,我也能放心许多。”

顾云思嗔道:“太师府与我们西林胡同都在京里,轿子走走也不过两刻钟,母亲别说得好像我远嫁一般。”

“是啊,”单氏搂着顾云思,道,“都在京城,你什么时候想见我了,自个儿就能回来,我也能去看你,咱们娘俩近着呢。”

这么说下去,怕是又要哭一场了。

顾云思赶紧深吸了一口气,让叶嬷嬷打了水来,给单氏擦了脸。

上元渐近,城中各处挂起了花灯,货郎们也在扁担上挂上几个,走街串巷时,总有小童被吸引着围上来。

顾家是早就安排好的,顾云思婚期太近,吴氏怀着身孕,街上人多,怕不小心冲撞了,她们就留下来陪单氏和徐氏。

巧姐儿太小,抱去街上不方便,便交由单氏和奶娘带着。

其余晚辈,一道上街看灯去。

用过晚饭,坐马车到了东街上时,已经是灯火通明了。

各式各样的花灯缀满了视线所及的所有地方,一眼望去,明亮极了。

街边也摆了小摊,杂耍的、套环的,卖些小玩意儿的,引得百姓们目不暇接。

丰哥儿叉开腿坐在顾云宴的肩膀上,一会儿指东,一会儿指西,看到什么都叫好。

顾云锦牵着顾云霖的手,紧紧跟着兄嫂们,她虽然也在看灯,但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蒋慕渊来。

那天,蒋慕渊说过今夜要带寿安出来看灯,会抽出机会来寻她。

可她不晓得蒋慕渊何时会来,来了东街又要怎么寻她,她下意识地左看右看起来。

这一刻,顾云锦有些体会到初六道观里徐令意的心情了,知道那人会来,却不知何时何地出现,原来是这样一种味道。

叫人紧张、牵挂,又满心期待。

好在,满街都是左顾右盼的人,顾云锦这般动作并不惹人眼。

不说顾家三兄弟,姑娘奶奶们都是强身习武的,哪怕拥挤着走了这一路,没有哪个喘气的。

脚劲儿虽好,还是抵不住点心美味的诱惑。

经过素香楼外,一行人也就停了脚步,彼此相视而笑,一块儿往里头走。

素香楼的客人极多,大堂里热闹极了,小二眼尖,赶忙迎了过来。

前次蒋慕渊请顾家兄弟吃酒就是在素香楼,小二自然认住了这三兄弟,赶紧把人往二楼引:“楼上给您几位留了雅间。”

顾云熙闻言笑了起来:“怎么知道我们会过来?”

“小公爷交代了,说是雅间给留着,估摸着用得上。”小二答道。

蒋慕渊如此周全,顾家兄弟自然承情。

朱氏抿着唇对顾云锦笑:“小公爷真是细致,这都考量到了。嫂嫂跟你讲,这姑爷摆平舅哥是门学问,你哥哥就不会,至今没摆平我那两个哥哥。”

这后面半句话一出,顾云锦哪里还会生出半点羞涩心态,只看着顾云熙的背影大笑起来。

顾家一行人多,并上婆子丫鬟的,稍稍有些拥挤,但在人满为患的东街酒楼上,能不等座就有雅间,已经极好了。

热腾腾的点心送上来,并几壶热茶,推开沿街的窗户,把近处远处的灯火都收入眼底,实在是恰意不已。

坐了小一会儿,门外传来不轻不重的敲门声。

守在外头的小厮禀道:“小公爷来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牵着走

顾云锦一直望着窗外的灯火,随着这一声通禀,她不由自主地就身子一僵。

总猜测着蒋慕渊何时会来,真的出现了的时候,实在叫人紧张了一下。

她就这么转过身看着雅间的门,吱呀打开了,那个颀长身影出现在门口,而后他笑着进来了。

顾家兄弟起身与蒋慕渊见礼,顾云锦跟着站了起来,直至此时,她才发现她的心跳里平日里快了些,甚至能听到扑通扑通的。

蒋慕渊认得顾家兄弟,又被顾云齐引着认了两位嫂嫂,顾云霖和丰哥儿不会旁人介绍,他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顾家幼妹与小侄儿,蒋慕渊的见面礼是少不得的。

他来时就有准备,一一拿出来。

给顾云霖的一块比铜钱稍大些的金镶玉,串了链子,平日里不好带,但一旦换了骑装,扣在腰间就格外精神漂亮,是爱骑马的姑娘们最喜欢的配饰了,这个大小,以顾云霖的年纪身高而言最最合适。

给丰哥儿的是一个皮质刀套,亦是比着幼童的身量来的,里头有一柄装饰用的小刀,雕刻精细,刀柄上还有一颗琉璃珠子,在灯光下亮闪闪的。

葛氏一看就笑了,与丰哥儿道:“给你束在小腰包上,肯定神奇。”

丰哥儿的圆眼睛亮晶晶的,仰头给蒋慕渊道了谢,又摆弄他的礼物去了。

使了大力气,丰哥儿都没办法把小刀抽出来,他皱起眉头憋着嘴,问:“为什么不动?”

一屋子里的人都笑了。

这种小刀都是给小童玩耍的,刀鞘和刀身严丝合缝,并不能拔出来,哪怕一时边上人没有看住,也不用害怕划伤孩子。

丰哥儿不懂这些,他看见过的刀子都是能刷得抽出来的。

蒋慕渊笑着与他道:“等你长大了,我送你一把能抽出来的。”

长大了能一个人骑马,长大了能把木枪换作真枪,丰哥儿听了无数个“长大了”,他已经习以为常,也不会闹,只一本正经点头要跟蒋慕渊拉勾。

蒋慕渊耐心极好,陪着丰哥儿拉了勾,倒是叫葛氏不好意思起来。

顾云锦看着蒋慕渊逗丰哥儿,一大一小两个笑容,叫人心里跟着暖暖的。

朱氏挽着顾云锦,压着声儿跟她咬耳朵:“就冲小公爷这份耐心,将来肯定是个好父亲。”

要说做父亲好,顾家兄弟都不输,可论摆平岳家的本事,朱氏不好说其他兄弟,反正蒋慕渊是把顾云熙从北城门甩到南城门了,顾云熙拍马都追不上。

作为娘家人,能有这么一位身份模样性子态度都挑不出刺儿来的姑爷,实在是太舒心了。

蒋慕渊逗了丰哥儿,这才说了来意,他要请顾云锦一道下楼去看会儿灯。

若是平时夜里,别说顾云齐了,顾云宴都不会答应的。

可今儿是上元,满大街亮得跟白日似的。

蒋慕渊又是安排了雅间,又细心周全地给了见面礼,此刻打马虎拒绝,顾云宴有点开不了口。

“小公爷前回提过,是过了上元就去两湖了吧?”顾云宴寻思着问。

蒋慕渊颔首,笑道:“行李收拾好了,明儿一早就走。”

这话一出,越发不好拦了。

蒋慕渊这一去,除了收拾金培英,还要肃清两湖官场,这活儿不好办,少则两三月,多则半年有余,等他回京时,指不定两家连婚期都已经定下了。

这个当口上东拦西阻的,委实有些没意思。

况且,蒋慕渊客客气气来请,如此坦荡,也不会做出不合适的举动来。

这么一想,思及前回把脚印疑心上蒋慕渊身上,顾云宴就有些愧疚,他清了清嗓子,偏头问顾云锦:“你想去吗?”

顾云锦眨巴眨巴眼睛:“那,去吧。”

葛氏和朱氏两妯娌被这两人的对话逗得合不拢嘴。

哪有做哥哥的这般问妹妹的?岂不是叫人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也就是直白如顾云锦,才张口就来。

这两兄妹,都是一根筋的。

葛氏把帷帽交给顾云锦,道:“你去吧,若是回头我们不在素香楼了,就让小公爷送你回西林胡同。”

顾云锦接过来,起身往外走,走到门边,她突然想起了什么,回过头直直看着顾云齐。

顾云齐绷着嘴,又是无力又是无奈地冲她挥了挥手,一副“眼不见为净”赶她出去的模样,顾云锦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戴上帷帽,顾云锦跟在蒋慕渊后头,从后侧下楼离开,避开了人满为患的大堂。

拐过墙角就是热闹非凡的东街,只这一侧角落,缺了些灯火,丝毫不引人注目。

顾云锦抬头看蒋慕渊,她想问两湖的事儿,可现在显然不是个扫兴的时候,她笑了笑,问起了寿安。

蒋慕渊笑道:“寿安与长平一道看灯去了。”

顾云锦莞尔,以长平那般爱热闹的性子,怎么会错过了上元呢。

蒋慕渊伸出手,摊在顾云锦跟前。

顾云锦一时没有领会,疑惑地看他。

“牵着走,免得挤散了。”蒋慕渊道。

顾云锦已经在街上走过一趟了,她很清楚,若是不牵着拉着,叫人一挤,很容易就失散了的。

虽说人来人往的,她也不是不认路,但走散了总归不好。

不过是牵个手罢了,前回他不就握过嘛。

顾云锦伸出手去,指尖刚刚触及那温热的掌心,就会蒋慕渊一把握住了。

似是怕握得不够紧,蒋慕渊略一动作,变成了十指相扣着,牵着顾云锦往东街上去。

掌心相抵那一刻,顾云锦微微有些失神,但转眼便是各色花灯,耳畔行人笑声不断,一下子就打散了她心底那一丁半点儿的迟疑,叫她整个人都踏实起来。

身边所有人都在看灯,斑驳灯影之中,没有谁会去关注身边擦肩而过的人,即便是十指相扣着,也根本不打眼。

顾云锦被远处敲锣打鼓的舞龙队伍吸引了目光,踮着脚想多看些。

蒋慕渊留心着她的反应,见状,便小心翼翼地拨开前头的行人,领着顾云锦往舞龙那儿去。

第二百八十九章 布老虎

长长的龙身,在左右花灯的映衬下,十分好看。

锣鼓不断,舞龙的汉子们应着拍子,或举或抬或蹲身,引得围观的百姓们欢呼不已。

顾云锦从前是极少见这样的热闹的,目不转睛,看得十分的确。

突然,鼓声一顿,随后突然变了拍子,如响雷一般。

围着的人群渐渐往两侧推开,留出最中间的接到给长龙同行。

不再停留在这一小段街上,龙头转着往前去,引了不少百姓随着一道走。

顾云锦算了算这龙身,道:“能有小半条东街长了。”

蒋慕渊微微侧着头,道:“我在两湖时听人说过,那边上元时,底下一些村子舞的是火龙,龙身上插满了香火,很是好看。”

各处风俗不同,东街上是断断不能舞火龙的,但顾云锦想象了一番,还是十分期待好奇。

她不由问道:“通身满是香火,火星子溅开会不会烫人?舞龙的人会不会被熏着?”

如此细节,蒋慕渊一时也答不上来,便道:“我这次去问问明白,回来了告诉你。”

人声鼎沸,为了能听清楚彼此的说话声,两人挨得极近,顾云锦甚至能感觉到落在耳朵上的呼吸热气,她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有火龙做引子,原本离京之事也没有那般不好开口,可被那热气一烫,顾云锦又止住了话头。

那些话,还是等人少些时、静些时再说吧。

两人继续看灯,偶尔也顿足看街边的杂耍。

走过一处套环的摊子,顾云锦余光瞥见上头的一只布老虎,忍不住就笑出了声:“巧姐儿最喜欢了。”

巧姐儿年小却机灵,她还不懂什么叫属相,奶娘拿着布老虎说她属虎,她就把老虎当做她自己了,虎头鞋、虎头帽,但凡有个虎子的,她都喜欢得不行。

蒋慕渊顺着看过去,也叫那布老虎逗笑了。

那老虎的模样半点不凶,反而十分可爱,额头大大的“王”字,憨态可掬的。

摆摊的小贩眼睛尖,上下一打量就认出了蒋慕渊,忙道:“呦,小公爷,您也看灯呐?”

蒋慕渊颔首。

小贩又把目光落在了顾云锦身上,隔着帷帽看不清楚模样,又因着光线角度,他没有看到那两人扣着的手,便问道:“您边上这一位是郡主,还是顾姑娘呀?”

蒋慕渊没有直接回答,松开了握着顾云锦的手,掏了几个铜板出来,递给小贩:“我来套环的。”

顺着他这一番动作,小贩看清楚了,心里霎时间有了答案。

这肯定就是顾姑娘了,哪有这个年纪的兄妹出门,还这般紧紧牵着的?

小贩正兴高采烈地要仔细打量传言里厉害又好看的顾姑娘,突然被铜板给弄懵了,忙摇头道:“小公爷,俺这是小本生意,您看上哪个了,俺直接拿给您,您的功夫来套环,那不是把俺这一摊子的货都给套没了?”

蒋慕渊哭笑不得。

顾云锦也笑个不停:“那我自个儿套呢?”

小贩下意识还想摇头,东街上谁不晓得呀,顾姑娘手上也是有功夫的,不是寻常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

套环这东西,外行不得门道,内行几乎是一套一个准的,顾姑娘也是个练家子,不好小瞧。

只是,小姑娘脆生生的声音比清泉都好听,小贩迟疑了会儿,终是狠不下心拒绝,搓着手打商量:“那、那姑娘手下留情?”

小贩把五个环儿交给顾云锦,看她比划动作,就晓得这一扔出去,准是八九不离十的。

虽然这笔买卖是纯亏,可是,能亲眼看到顾姑娘套环,似乎也不错?

小贩有些激动,喉头滚了滚,想要吆喝几句。

蒋慕渊看在眼中,笑着止了他:“你可别把人都招引来了,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一会儿我们挤不出去,就只能全给你套走了。”

小贩一听就乐了,也晓得不好引人围观,深吸一口气忍住了。

他心里也有数,这会儿不吆喝,回头能去素香楼里说道说道,还能立块招牌,告诉大伙儿,顾姑娘曾在他这摊子上套过环。

改明儿,他的生意铁定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