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副县长道,“这种事儿是无法避免的,不过那时候我们南平还是能找到合适的木料来源的。”

苏曼却凝重的点头,“这确实是个问题,多谢孙厂长提出的宝贵意见,回头我得好好想办法。”

孙厂长看她还真的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顿时噎住了。什么意见啊,听不出来他这是在说风凉话吗?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下午六点见。

☆、第 228 章

看完木材厂, 苏曼和孙厂长上了吉普车里面。

见孙厂长脸色郁郁, 苏曼笑着道,“木材的事情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孙厂长别替我们担心了。

孙厂长心道,他哪里是为了什么木材厂担心,他是替省城家具厂担心。

木材就算出问题, 那也是十来年之后的事儿了。那时候,南平家具厂发展到了多大的规模,谁也说不清楚啊。而省城家具厂,在不在还是一说。要是效益太差,没准到时候家具厂就要被取缔了。改成其他厂子了。

这也不是没有发生的事儿。

苏曼道, “对了孙厂长,不知道如果想在省城那边盖厂房,哪些地区比较合适。”

孙厂长问道, “南平要去省里盖厂?跑那么远去做什么?”

苏曼道,“厂里有计划在那边开个分厂。”

程副县长:“……”小苏这语气让人听着有些熟悉。

孙厂长整个人都不好了。这南平还想进省城?“我看你们南平这地方挺大的,也不至于要去别的地方开厂子吧。”他说这话的时候,面上的客气都有些挂不住了。这南平是不想给他们活路了。偏偏现在个单位之间是兄弟单位,还不能记恨人家。要不然就是思想觉悟低。

苏曼云淡风轻的解释道, “这也是为了以后着想,您也知道,省城那边地理位置好,我们如果在省城那边有分厂,以后一些偏远地区就可以走火车运送了。不像现在这样, 还要颠簸着用车子送。成本太高了。厂子是肯定要建的,迟早的事儿。所以想先打听打听那边的情况。”

孙厂长心里咯噔了一下,觉得今天来这里,真的是啥用处都没有,坏消息倒是听了一堆。他一点也不想帮助南平这边出主意。“我对这方面也不是很熟悉。毕竟省城变化挺大的。”

苏曼也不怪他,笑着道,“那我下次自己过去考察一下。”

回到厂里之后,孙厂长就提出要走了。他不想再看下去了,没意思。

苏曼道,“哎哟,咋这么快就走了。我这还想和孙厂长你合作一把呢。”

孙厂长道,“咱们两家能怎么合作?”

苏曼就笑着道,“孙厂长今天也看到了,咱们厂里实在太忙碌。说是两千工人,可生产车间才一千多人呢,人完全不够用。这阵子大伙儿天天熬夜加班,身体都要熬坏了。我心疼他们,不舍得他们太辛苦了,就像看看能不能请省城家具厂这边帮我们接一部分单子呢。到时候贴我们南平的标志就行了。”

“……还能这样?”孙厂长吃惊道,完全不知道还能有代加工的说法。“可那家具是咱们家具厂生产的,那不是欺骗老百姓吗?”

苏曼摆摆手,“可不能这么说,原材料还是用我们自己厂里的,生产的款式和要求都按照我们厂里来。只是工人用了你们的工人而已。严格上来说,你们的工人都是老师傅,那做工肯定不比我们差。那这和南平的不一样吗?说白了,我们就是借你们一个车间,借你们的工人,帮我们做东西而已。不知道孙厂长能不能帮这个忙。”

孙厂长当然不想帮忙。他觉悟也没这么高。并不想帮助南平家具厂。

可是省城家具厂要效益啊,要是能接一笔单子,就能多赚点钱了。

苏曼道,“工人的工钱,车间和机器设备使用费用,我们都按照厂里的待遇给怎么样?另外我们每个月都会给一些工人发福利,到时候替我们赶工的工人,我们一视同仁。”

那就相当于工人是由着南平家具厂这边养着了,还能赚一笔车间和设备费用。

孙厂长没法不心动。要是以前,他肯定不屑一顾。现在可轮不到他傲气了。

他故意装作认真考虑的样子,片刻之后才开口,“其实我们家具厂也挺忙的。工人们忙的脚不沾地啊。我这次也是忙里偷闲过来的。所以本来这个忙,我们是帮不了的……”

苏曼一听就道,“那我们岂不是还要去外面找家具厂帮忙?”

孙厂长闻言,也不卖关子了,赶紧道,“不不不,我的意思是,就算再忙,咱们两家之间也是兄弟单位。该帮忙的事儿还是要帮忙的。”

苏曼笑着道,“那就好了,我就放心了。那要不孙厂长今天就住厂里了,明天一早咱把这事儿合计好了,你明天直接电话联系省城那边,咱早点定下来,也可以早点加工。这省城太远了,来回不方便。耽误事儿。”

孙厂长赞同的点了点头。

晚上安排孙厂长吃好去休息之后,苏曼就召开了一个厂领导会议。

“订单太多了,工人同志太累了。总不能让他们熬坏了身体。而且我坚信慢工出细活,老百姓既然信任我们,我们也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以后西边的单子就给省城家具厂那边代加工了。等出厂的时候贴我们南平的标志,老陈你安排一个信得过的人过去监督质量,记住,要比在我们厂里的时候更加严格。咱们可是付了钱的,理直气壮点。对了,这个严格的要求只需要对他们领导说就行了,在工人同志面前,尽量温和待人。”

她就是要趁着还不是自己厂里的工人的时候,就可劲儿将人给憋过来。反正到时候被埋怨的也不是自己厂里这边。

陈明华刚要点头,就听苏曼加了一句,“机灵点,嘴要能说的。”

“……”陈明华一脸不解。这搞生产任务,还要嘴能说?“要说啥?”

“当然是可劲儿夸我们厂里的工人福利好,待遇好。厂里工人生活多幸福了。要让省城的同志知道,虽然我们厂子在县里,但是我们的生活档次一点都不比省城低。我们生活的非常幸福。要让省城家具厂的工人羡慕嫉妒。”

蒋晓亮道,“苏厂长,我咋感觉,咱厂里有大动作。”

苏曼笑着道,“事儿没定下来之前,你们自己猜吧。等我交代你们的任务完成了,有了好的效果,我再和你们说。”

万一走漏了风声,让省城家具厂那边有了警惕心,那可就不好办了。

看几人还是一脸好奇的样子,苏曼认真道,“我这是在考验你们应变能力,以及观察风险的能力。你们自己脑子想想,不过我交代你们的事儿,你们自己去做,不要随便往外说。”

苏曼可很少强调保密问题的,这次特意提了,大伙儿就觉得这事儿可能有些大,所以都严肃保证会保密。

第二天一早,苏曼就将要给孙厂长的订单给他看。订单不少,都是西部地区的。那边不能走水运,只能走火车。交给省城家具厂代加工,就能直接运送到火车站去,不用厂里这边搞运输了。

孙厂长挺满意的,有了这笔单子,厂里也能红火一阵子了。就算厂里赚的不多,可是好歹给外人看着,也好看一些了。

他自己满意之后,就用苏曼的办公室电话,给家具厂那边打了电话。将这边的事儿和那边几个副厂长说了一声。

省城家具厂的副厂长可惊呆了。孙厂长这去了一次南平,还搞到了订单?老厂长挺有本事的嘛。

这种事儿当然是同意的。

于是孙厂长坐着车子回省城去的时候,脸上是一脸笑容的回去的。

两天之后,厂里这边用大货车把那些原材料往省城那边拉。跟着一起去的还有陈明华安排的一个质检主任。

这质检主任也是给老师傅,嘴能说,办事也沉稳。他出发的时候,苏曼又特意私下里嘱咐了他几句,可把他激动坏了。觉得自己这次任务是苏厂长亲自交代的,是光荣的任务。必须要圆满完成的。

人和车队走了之后,苏曼就开着自己的吉普车去了县政府。

“赵县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赵县长正在戴着眼镜办公,听这话就道,“南平家具厂好消息还少了?”

苏曼笑着道,“这和您也有点关系。那个孙厂长不是来我们这边考察吗,我寻思着他们也挺艰难的,担心到时候省里那边看他们太艰难了,心软了要帮他们也搞建设咋办呢?所以我就给了一些单子给他们,让他们代加工。”

赵县长好奇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您这不是就可以和地区领导汇报吗,说这是您安排的。那地区领导和省里领导这不是还要夸您一句重情重义吗?”

赵县长:“……”

“最重要都是,让省里领导看到,咱们南平富裕了,不止是带动南平,也能带动兄弟单位。这样一来,他们对我们以后的帮助就更多了。要是能给咱们在省城那边划一块地方做仓库就更好了。咱厂里现在这个发展,必须要在省城有个大仓库,才能保证正常出货了。地段不用太好,够大就行。”

赵县长咳嗦一声,点头道,“嗯,有道理,别的倒是无所谓,关键是这个仓库是要建的。这样吧,到时候我就和地区那边汇报一下。小苏啊,那给省城家具厂的单子大不大?”

“当然大了,西部那边的都给他们了。咱现在厂里最不缺的就是单子了。都排在年后去了。”

赵县长觉得十分有面子。

等苏曼一走,他就给地区那边打电话了,当然,他还是有些良心的,没一个人独吞好处,而是和苏曼一起平分,说是两人一起合计的,觉得该带动兄弟单位。总不能自己吃肉,连汤也不给人家喝。”

还别说,海书记挺高兴的。毕竟自己管辖区域的单位发展的这么好,这个项目也算是成功了一半了,现在还能带动省里兄弟单位。他们这些当领导的也觉得脸上有光,觉得自豪。

“你们有这个心就很好。咱们共同富裕,就是要不分你我,能帮就帮。”

赵县长道,“对,您说的对。对了海书记,那个仓库的事儿……”

“地区这边会给你们申请一块地的。地段不会太好。毕竟这好地段都被占了。”

赵县长笑着道,“没事儿,小苏说了,地段不重要,够大就行。她是内行人,她这么说那就没错。”

有了帮助兄弟单位这件事情在前面,申请地皮的事儿,自然也顺利许多。省里觉得南平家具之乡果然是有成效的,不止带动了整个南平的县城和农村,现在还能带动省城的兄弟单位。值得表扬和鼓励。而省城的市政府这边也不好不同意这事儿。毕竟省城家具厂使他们市里管辖的单位。现在人家表现的这么友好,自己这边小气了,省里领导只怕还要有意见。觉得他们不近人情。

于是在省政府和省城市政府的同意下,苏曼这边很快就得到了一块在省城的地皮。

拿了地皮之后,苏曼还特意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孙厂长。

孙厂长:“……你们这么快就要建分厂?”

“没呢,就先把地皮拿着。等南平这边再发展一阵子再说。”

孙厂长整个人都紧张起来了,地皮都拿了,那还不是迟早事儿?

这会儿,省城家具厂车间里面,工人们还没上工,正在休息。大伙儿闲着没事儿干,就喜欢听南平来的这个质检主任讲南平的事儿。

他们一开始是有些瞧不起这小县城来的人的。可看人家脚上穿的皮鞋,手上戴着手表,在食堂吃饭,都吃的比别人多,就没人敢瞧不起了。

有人还说蔡主任,这样吃,月底够吃吗?一个主任的工资,能有多少,四十多还是五十?别看不少,可还要养家糊口呢。

蔡主任就道,“我们家全家都是工人,不要我养。我儿子是咱厂里的螺丝工,我爱人是我们食堂里面当临时工。我儿媳妇也是厂里托儿所工作的。”

这可把人羡慕坏了。全家都是工人,省城都没多少这样的家庭。

毕竟人总是比工作岗位多。

一个老师傅就问道,“你是不是和你们厂领导有关系?”

蔡主任道,“啥啊,我们厂里才不搞那一套呢,咱厂里多的是这样的家庭。没办法,谁让咱南平缺人才呢。咱厂里不缺订单,就缺做事的工人,一个月都要招两百多号人呢。”

“哎哟喂。”有人惊呼。

“而且咱厂里待遇也好,咱厂里工人工资和你们差不多,但是每个月都有奖金发。基奔上都有。厂领导说了,对咱高要求,咱做好了,就必须奖励我们。有时候忙的时候,一个月拿的奖金比工资还要多。”

又是一阵惊呼。

“咱厂里经常吃猪肉。咱那边养猪多嘛。厂里领导和公社那边买了猪回来,整只的大肥猪啊。那肉红烧哟,炖汤哟……这些供应都比外面便宜一半。还不要肉票。都是厂里补贴咱的。”

一堆人吸溜口水。“这么吃,厂里舍得吗?”

“咋舍不得呢,咱厂领导说了,要保证好身体才能干好事儿。不怕咱吃,只要咱肯干活,吃多少厂里都吃的起。厂里宁愿少赚钱,也不让工人饿肚子干活。”

这话可让人感动坏了,这南平的厂领导真是实在人。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晚上九点半见。

☆、第 229 章

按照蔡主任这描述, 省城家具厂的工人觉得自己这日子过的相当寒碜了。

好久没吃肉了, 不是没钱买,是平时压根买不到, 去晚了供销社,压根就买不到肉。厂里这边供应也少。要想吃顿好肉,就要去国营饭店。可国营饭店也太贵了。他们虽然也不差钱花, 可平时也节省。说给家里买大件还成,为了吃肉花这么多钱,可真舍不得。

都是工人,都是搞家具的,这差距是不是也太大了。

车间的工人听完八卦之后, 转身又去和没听过的人吹牛。回家还要和家里人吹牛。说人家日子过的多好多好,咱这省里的还不如人家县城过的舒坦。

还说人家厂里房子住着也舒坦。单身宿舍都是高级配置。人家厂领导特别重视工人,爱护工人。

吹牛的时候都是一阵唏嘘, 吹完牛之后,就忍不住感慨,咋就没这么好的命去南平家具厂的。

还有人找蔡主任打听,说家里有孩子没工作的,要是去南平家具厂, 能不能进。

蔡主任就直截了当道,“那当然不行呀。咱家具厂招人也是有规矩的,要先进木工学校。而木工学校现在只针对我们南平人,或者职工直系家属。这种跨界招工,手续太繁琐了, 县里也不同意的。”

听到这话,大伙儿又是一阵遗憾。还以为说能让自己孩子去南平家具厂当工人。虽然是在县城,可只要过得好,在哪里不都一样吗?

当然,也有人觉得蔡主任在吹牛,觉得南平家具厂就算再好,能考得过钢厂?人家省城钢厂都没那么好的。

蔡主任也没和人争辩。一直等到十一月份,发工资的时候,大伙儿才看出不一样了。

一些工人的工资明显比之前要多。多了好几块呢。这涨工资的事儿也没听人说呀。

有人跑厂里财务部门那边去嚷嚷了。说厂里这是乱来,不尊重集体意见,涨工资都不征求厂里人的意见。

财务部这边头痛的和他们解释,“这是南平家具厂给他们的奖励,他们上个月按要求完成了任务,南平那边给他们发的奖励。”

大伙儿这才注意到,这些工资多发的人,都是参与代加工南平家具厂订单的工人。

蔡主任也说道,“这有什么稀奇的,我早就说了,咱经常发奖金。”

这还不稀奇?

工人们心里一个个的有些不服气了。

之前参加代加工的这些工人被分配任务的时候,他们还觉得这些工人挺艰难。工作任务比平时多,要求还严格,而且还不是给自己厂里做事儿。有些人被分配到了还觉得不公平,有些人没分到,则暗自有些庆幸。

现在发了工资才知道,人家这任务是多了,要求是严格了,可是工资也多了呀。

几块钱能买多少东西啊。上个月才加工了半个多月呢,就给发这么多奖金,那要是一整个月,该有多少呀。

现在大伙儿算是相信蔡主任之前说的那些话了。

南平家具厂工人工资待遇是真的好。

他们是做不了南平家具厂的工人了,可是给南平家具厂干活,总还是可以的。都是省城家具厂的工人,凭啥自己分的任务就不一样呢?

于是有些人就去找厂领导闹了。一个目的,就是要找活干。

“我们要求公平公正。厂里要征求工人意见。凭什么他们能做,我们不能做。我们是比谁差了吗?我们也是做了多年的老工人了。”

孙厂长听到消息的时候,可气坏了。厂里这么多年都很稳定,怎么现在就闹起来了。

他还准备好好发展厂子呢,这些工人怎么在这个时候闹呢?一听还是为了南平那批单子闹,就更郁闷了。

他一心为了厂里发展才接的单子,就是想让工人们多赚点钱,结果这些工人还只为了自己的想法闹。一点不为厂里想。

省城李副厂长就道,“要不这批单子加工完之后,我们还是不要再接加工单子了。最近厂里经常听人提起南平家具厂的事儿,说他们工人过的好。我担心时间长了工人要闹情绪。”

孙厂长道,“现在说不接了,工人知道之后,还不是得全体都闹?”

吃到嘴里的肉,谁还乐意吐出来。

李副厂长叹气,“这次接单子,还接了个麻烦回来了。”

为了平息工人们的这次争端,孙厂长不得不亲自出面了。“同志们,之前就是随机安排的,厂里没私心,之前这奖金的事儿,厂里也不清楚。”

蔡主任道,“不是啊孙厂长,我们签协议的时候,有这一条。”

孙厂长:“……我的意思是,是厂里没将这件事情告诉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就是为了保证公平,免得有人有私心。让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系安排工作,才算公平。但是现在大家既然有了意见,这说明这安排还是不合适,不够服众。所这次我们厂里几个领导商量了,就择优安排。大家既然觉得这是个好工作,那就让优秀的人来做。这回大家就没意见来吧。我相信如果是南平服装厂,他们肯定也愿意让更优秀的人来给他们做东西。”

说起来就更气了,这下子自己厂里的优秀工人都替南平家具厂干活了。

这个安排倒是让众人说不出话来了。倒是还有些人有私心,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肯定安排不上,想要闹。但是又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了。

因为全厂的人都盯着,厂里还不能来虚的,经过厂里的层层筛选之后,省城家具厂最优秀的一批老师傅被安排进了这个替南平家具厂代加工的车间里面工作。

蔡主任一看,这些人都四五十岁了,一看就是干了好多年的大师傅。心里也觉得特别满意,还给厂里那边去了个电话,说兄弟单位特别真诚,把最好的工人安排过来给他们加工家具。

苏曼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在准备和崔向北一起出门去吃饭。

这消息可以说让苏曼十分满意了。这证明她的安排见效了。南平家具厂已经是众望所归了。她觉得还可以去见一下孙厂长,再刺激他一下。

苏曼看了看日历。她向来做事儿追求的是事半功倍,所以专门挑了个合适的日子——周六。见完孙厂长之后,还能去看看崔向北。要是人不在,就给他留点东西。事业爱情两不误。

周六这天,苏曼就开着车子去省城了。

每次她开车出门,路上的女工都忍不住一脸神往。原来女同志开车这么俊啊。

到了省城,苏曼就直奔省城家具厂。在门卫室这边登记的时候,人家一听说她是南平家具厂苏厂长,顿时一脸惊叹的看着她。

不怪人家这样,虽然苏曼没咋来省城家具厂。可是这厂里到处流传着她的传说。

门卫这边客客气气的给苏曼带路。一路上还在偷偷打量这个传说中的人物。

想着难怪对工人那么好,这厂长一看就心善。而且人还年轻,肯定思想特别单纯积极,没那么多小心思。知道为工人打算。

等苏曼进了孙厂长办公室之后,这门卫就飞奔出去给其他人报信,说是南平家具厂大厂长来啦。正在孙厂长办公室呢。说不准就是来加订单的。

于是等苏曼和孙厂长聊起来的时候,关于她的话题也在满厂的飞。

苏曼坐在沙发上,一脸感激道,“我是听说厂里安排了好师傅给我们赶工,特意过来道谢的。兄弟单位就是没话说,太照顾我们了。”

孙厂长心里有苦说不出,还要强颜欢笑,“应该的,你们信任我们,我们当然也要拿出最好的来回报你们的信任。”

“孙厂长这样说,我可真是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了。找到你们家具厂加工,真的是太正确了。”

孙厂长却想着,咱真的后悔当初接了这个活。

苏曼又道,“不过我知道,经常占用你们的好师傅,不合适。所以孙厂长你放心,过阵子就不麻烦你们了。”

一听这话,孙厂长心里就乐了,这要是南平家具厂自己不要他们做,那工人们也不能怪厂里了。于是还客气挽留,“没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你们用得上我们,我们还是要帮忙的。”

“不不不,”苏曼摆手,“不能继续麻烦你们了,我这次来就是为了考察我们那块地的。准备动工了。毕竟年底的时候也没那么多忙的事儿,就是忙着赶工,有副厂长办这事儿就成,我就负责搞建设。先来看地形,看怎么建设,开年就动工。”

孙厂长如遭雷劈。

“决定要动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