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北就从怀里的口袋里掏出了怀表,放到苏曼口袋里。

苏曼笑着接过来,“明天回去的时候再给你。”

说完就跑了。

她回来的晚,可李春花他们都没睡觉。等着她回来。

毕竟以前苏曼如果在外面出差不回来住,都是要给厂里电话 。这次没打电话,他们就有些着急。

苏曼敲了敲脑袋,“路上耽误了。对了爹娘,明天崔向北要来咱家给你们见见。”

一听这话,李春花顿时高兴道,“真的,你们这是准备结婚了?”

“不是,我们这不是处很久了吗,总要给你们看看。”

李春花挺失落。两个闺女都这么一把年纪了,都还不结婚。大闺女不用说了,整天人来疯,谁也管不住,小闺女她是管也不敢管。

唯一安慰的是有了个对象,感情还不错。

结果到现在还不准备结婚。

“那咱明天是不是要准备啥,我得回房间去找件新衣服穿。”

说着就起身回屋里去。苏铁山还挺不高兴,“女婿上门,你穿啥新衣服?”

“这不是给你长脸吗?”

苏铁山:“……”

倒是苏秋月第二天一早听说这事儿,立马表示自己中午不回家吃饭,就在食堂吃。

“你们这成双成对的,我一个光棍儿在边上看着,这不是让我不自在吗?”

李春花气的点了点她的脑袋。“你啥时候带一个对象回来才是正事儿。”

“谁说得准呢,快了。”苏秋月笑眯眯说完就跑出去逛街了。

李春花琢磨了一下她这话,心里猜测着自家闺女这不是看上谁了吧。

……

上午,崔向北把自己收拾的好模好样的,就跟着苏曼一起往老苏家来了。

李春花还挺重视,让离得近的老三来家里作陪客,也顺便给自家闺女涨涨威风,让这小子知道,自家闺女是有靠山的人,不是别人能随便欺负的。

苏三柱还准备仗着自己老娘的威风,也给崔向北点颜色瞅瞅。

结果崔向北一进门,老太太就叛变了。

李春花热情的拉着崔向北的手,上下打量。

以前也见过,但是那会儿不是自家人,没啥关系。所以没正眼瞅过。现在仔细一瞧那真是和自家三个蠢儿子不一样。

瞅瞅这眉眼多俊,身材多高大,还是个大学生,听说脑子特别聪明。这要是以后和自家闺女结婚生娃,那娃娃得多好看,多聪明。

“小北,我能这么叫你吧。”

崔向北紧张的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赶紧点头,“能,当然能。我爸妈也这么叫我。”

李春花就更高兴了。这要是成了,以后自己可不就是他娘吗?

好,这小子好。

她这人看人眼光是不会错的。瞅瞅这眼神,那就不是有花花心思的人。真要比起来。

苏三柱有些吃醋了,自己就没得到过亲娘这样温柔的称呼。以前就是老三老三的喊。

于是有些不平衡道,“这也就是现在在县城了,要是以前啊,未来女婿是要给未来丈母娘家里干活的。”

李春花道,“那就是在以前,也不会让小北干活。养你们个三儿是干啥的?还指望你妹子对象给家里干活?”

苏三柱:“……”这娘肯定不是亲的。

崔向北道,“我还是愿意给家里干活的。婶儿,你给我安排任务,我保证完成任务。”

“不需要,我们家曼曼有三个哥呢,咱家有人干活。”自从苏曼当了干部之后,二丫这个称呼就成为过去式了。

苏三柱就拉着苏曼在边上说悄悄话,“这样不成,你看娘太宠着他了,小心给养得蹬鼻子上脸,以后欺负你。”

苏曼道,“宠着他不是应该的吗?我都宠着他呢。哥你也少欺负他。”

苏三柱:“……”他算是知道了,老苏家的女人不是不知道疼人,是不疼老苏家的男人。

等两人回到沙发这边的时候,李春花已经问明白了崔向北家所有情况了。

觉得这条件很好。当爹的是军人,是个正直的人。当娘的在军区医院工作,是个有知识的人。公婆都是好相处的人。这小北还是家里独子,不会有妯娌问题。个人条件又这么优秀。挺好,挺合适。她特别喜欢。

她喜欢,苏铁山自然也喜欢。

于是崔向北这第一次上门,就得到了对象父母的喜爱。等做饭的时候,她乐滋滋的下厨,给自家未来女婿做好吃的。

苏三柱则偷偷的拉着崔向北,告诉崔向北,“我告诉你,这种事儿我有经验,第一次见女方父母,一定要多吃。把自己吃到撑死为止,丈母娘才会觉得你给面子。”才怪,他上次去老丈人家里,多吃了一碗饭,就被丈母娘甩脸子了。

崔向北虽然在苏曼面前挺纯良,在长辈面前也表现的挺老实,可在舅哥面前,他脑子还是很清醒的。他以一种你觉得我很傻的样子看着苏三柱,“好,我知道了。”

等吃饭的时候,苏三柱就盯着崔向北,准备看崔向北犯傻。结果崔向北吃的慢吞吞的,边吃边夸赞,“婶儿手艺真好,做的菜真好吃,比国营饭店做的都好吃。”

李春花心里乐开了花,“好吃就多吃点。咱家不缺吃的。”又吩咐苏三柱,“老三,去给小北盛饭去。”

“……”苏三柱酸死了,这丈母娘才是亲的,自己遇到的那个肯定是假的。

崔向北给吃撑着了,一直到去赶车的时候,还撑着。

苏曼笑着摸了摸他的肚子,“犯得着吗?”

“犯得着,哄你爹娘开心是应该的。”

苏曼道,“我以后去你们家,可做不来你这样的牺牲。”

崔向北欣喜道,“苏曼,你真愿意去我家见家长吗?你不用学我,我妈肯定喜欢你,我爸……他连我都不大喜欢。”

苏曼笑道,“等以后有机会吧。”

崔向北高兴的又想抱苏曼转圈圈了。可这车站里面总不合适。

苏曼又从兜里掏出昨晚上拿回来的那块表,“拿着吧,以后不用太想我了。”

崔向北细心的放在怀里,心说这种事儿怎么控制得住呢。

等上了车,他还打开窗户看苏曼。觉得这看一眼少一眼。以后又有一阵子不能见面了。

一直到车子开出车站,看不到了,他才叹了口气,靠在椅子上。然后想起了苏曼给他的怀表,习惯性的打开来看了看。

突然就看到了表盖内侧贴着的小照片。

那是一张登记照,短发的苏曼穿着南平家具厂的工装,面上微微带着自信的笑容。

他满足的笑了笑,伸出拇指轻轻的摩挲了一下照片。

……

另外一半,苏三柱正在和对象约会。

他虽然挺忙,但是每周都会有一天时间休息陪对象。特别是今天在家里受到打击之后,他就特别想找对象说道说道。

“哎,你说这丈母娘到底是喜欢能吃的,还是不能吃的?你妈是不是不大喜欢我?”

徐小丽道,“这不一样,你们家条件比我们家好。”

苏三柱道,“可你哥也吃的挺多呀。”条件不好还吃那么多!

其实他那天是真的想表现一下的,结果表出问题来了。所以才会当做馊主意给崔向北。

谁知道人家这待遇完全不同。

苏三柱受到了一万点的打击。“你就老实告诉我吧,你妈是不是不喜欢我?”

“怎么会呢,我妈很喜欢你,经常和人念叨你。”

苏三柱一听,就好奇道,“念叨我啥?”

徐小丽性子弱,是个老实人,也不会哄人,就老老实实学着说道,“念叨你妹妹特别出息,在家具厂当厂长。你们全家人都是工人。还说你人很优秀,在厂里当领导。”

苏三柱:……

☆、第 232 章

十一月份都是个厂子最忙的时候。因为年底都要赶工。这就和写作业一样, 平时总是不紧不慢的工作, 等要交作业了,就熬夜赶工。

不过对于家具厂的人来说, 每天都在赶着交作业。特别是年底的时候,是最忙的时候。

虽然农民同志没啥钱。可自从家具厂推出了农民同志特惠版家具之后,厂里的家具也卖的不错。

所谓的特惠版家具, 都是刚入场的新人做的,做工肯定没那么好,材料也是用的经济实惠的。

光是这一波,也有一定的销售额了。

更不用说城里各个单位下的订单了。很多单位都有新年采购计划。其中就有办公桌椅和宿舍床铺之类的。南平家具全国文明,各类价格都有, 自然成为优选,这又是一大波的订单。

另外就是工人同志们忙了一整年,也要给家里添置点物件。年轻男女趁着年底结婚啥的, 又是一大波。

苏曼就厂领导们商量,今年效益好,年底厂里奖金翻倍。反正这个奖金都是按照加班工资的额度发的。该给工人的。这会儿不流行加班工资,也不能亏待工人 。

其他厂领导当然是没意见的。他们都是从普通工人走上来的,当然也知道给工人谋福利。厂里赚钱为了啥, 还不是为了发展,给工人一个安稳的工作?

这消息让厂领导们通知下去之后,厂里的工人们爆发了十分热烈的情绪。各个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即便加班,也依然每天一脸笑容。对厂里没啥怨言。

苏曼这边则是给省城家具厂那边打了个电话, 告诉蔡主任这个好消息,让他好好干。

另外也告诉那些车间的工人,月底奖金也翻倍。

蔡主任接完电话,就兴匆匆地来告诉这些工人们这个好消息。

“还翻倍?”

工人同志们本来还因为南平家具厂要开分厂而郁闷,这会儿听到这消息,又兴奋起来了。

蔡主任笑道,“厂里效益好,厂领导们也大方。说不能让咱们工人白辛苦。”

“你们厂子领导可真好,我们每年很少发奖金。”

为哈呢,因为效益一般。

以前省城家具厂虽然独霸湖江,可厂领导也没啥进取心,按部就班搞生产工作。每年效益虽然不错,但是像南平这样对工人这么大方,那就不可能了。

而且领导们都舍不得,宁愿把钱压着,也不给发。

有人就忍不住道,“蔡主任,要是咱们是一个厂子就好了。”

蔡主任道,“那咋可能呢,咱是南平的,你们是省城家具厂的。不搭噶啊。不过没准我们这边要开分厂,以后我要是留在这边,咱还能经常见面呢。”

听到这事儿,大伙儿又开始郁闷了。

特别是即将拿到翻倍的奖金,可开了分厂之后,就意味着他们拿不到了。

工人们茶余饭后就开始念叨这事儿。还有人念叨着说人家南平家具厂年底全厂子工人都发奖金。不像咱们省城家具厂,就只有那个代加工车间工人发。

这一对比,待遇也差别太大了。咱也不和人家那钢厂比,人家那是大单位,比不了。可南平也是做家具的,之前还是个小厂呢。咋就比不了了?

工人同志有意见了,就去找厂里工会反映,为啥咱待遇就不如人家南平家具厂的。咱厂里的钱哪里去了。

有意见人还挺多。好些人见有人去反映问题,就跟着去凑热闹。一传十十传百的,人还凑合的挺多。

工会这边也不能不重视了。就去找孙厂长反映。

孙厂长气坏了,“钱去哪里了,和他们有什么关系?!这钱都是厂里的流动资金,都是要办大事儿的。还能发给他们?咱们能和南平家具厂比吗,人家财大气粗!”

几个副厂长都头疼。李副厂长道,“这事儿我们怎么办,这会儿年底呢,工人闹意见,回头市里领导又要过问了。”

孙厂长道,“那我们还能真的把钱发出去?这发了第一次是不是还要发第二次?人家南平家具厂为什么发奖金,他们心里没数?那工作量多大啊。你看看那代加工的车间,一天机器都没停过。他们是闲着没事儿干就闹腾。”

李副厂长道,“可工人们可能也愿意多干活多拿钱。”

孙厂长:“……”

想不出好办法了,孙厂长就拿起电话给苏曼打了过去,语气带着点儿商量,“那个奖金还是不要发了吧,现在厂里都闹开了。”

苏曼道,“可是我们这边都通知了呀,再反悔那不就是失信于人吗?这可对我们南平的名声不好。而且那些工人都那么卖力的给咱们干活,咱要是连点奖金都不发,那对不起人。都是替咱南平干活的,咱就得发。”

孙厂长就有些来气了,“那苏厂长你还能给我们整个厂子发?”

苏曼道,“那肯定不行呀,你们又不是我们的厂子。你们要是我们的厂子,那肯定也是要发的。”

要是成了自己的厂子,那肯定天天加班。加班就要发加班工资。

这话可把孙厂长噎住了。

“要不这样吧,我让蔡主任给同志们解释一下,做一下思想工作。”

孙厂长想着南平这边能帮忙出面解决一下,那肯定是好的。

现在也没好办法了。钱是不能发的,要不然以后工人肯定要经常闹,毕竟一闹就有钱。

这边,蔡主任也接到了苏曼的指示。

苏曼就将自己的意思表达了一下,总结起来重点是要让工人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你们不是南平家具厂的人,南平家具厂也是有心无力,要是你们是分厂的人,那肯定是要一视同仁的。

苏曼还强调,“你要告诉他们,总不能让省城家具厂变成南平家具厂分厂。”

蔡主任觉得苏曼这是想干点啥,但是他脑子就是想不到那个点上面去。他胆子再大,也不会想到苏曼是想吞并省城家具厂这个十多年的老厂。

他是个执行能力不错的人,想不通就不想,赶紧去照着领导吩咐的话去给工人们做思想工作去。

于是拿着厂里的扩音器就站在了人群当中,嘶声高喊,“同志们,不要闹了。刚刚我们南平家具厂的苏厂长打电话过来了。”

一听是苏厂长打电话过来了,大伙儿都想听听苏厂长说啥,都安静下来。

孙厂长在办公室窗户里看到这一幕,顿时气乐了。这苏厂长面子比他这厂长面子大多了。

蔡主任大声道,“同志们,我们苏厂长听说了你们的事情很担心。她是一番好心,但是没想到弄成了这个局面。她让我和你们解释,省城和南平家具厂情况不一样,所以你们不能要求省城家具厂和咱们南平待遇一样。如果你们是南平家具厂的工人,那当然是一视同仁的发。就算以后我们在省城建立分厂,对待分厂的工人,我们也是一样的。可你们不是我们南平的工人,总不能让省城家具厂变成咱们南平家具厂分厂把,这也不可能呀。所以请你们不要以南平的要求来强制省城家具厂,这样对你们的厂领导是不公平的。”

这话就让工人们更气了,他们为什么就不是南平家具厂的人呢?人家一个县城的厂子都发展到了这个规模了,福利待遇远超省城家具厂。

而且人家还要在省城家具厂开分厂。以后那些分厂的工人也比他们待遇好。

都是做家具的,咱手艺还能比人家差了?

省城家具厂搞成这样,还不如给人当个分厂得了。工人还能过的好一些。

“还不如给人当个分厂呢。”

还真有年轻气盛的工人喊出来了。

这一喊,简直就喊出了其他人的心声。

没错啊,这当分厂也不亏啊,福利待遇都能提高了。不比之前单干强?

于是其他工人也跟着喊,“咱给人当分厂得了。”

“这事儿可以让厂领导和南平那边说啊,他们不就是要开分厂吗,干脆让咱们当分厂得了。”

“对呀,大家都省事儿。”

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了,还议论的挺带劲儿。

他们左思右想,给人当分厂简直就是百利无害。反正对于工人来说,给谁干活不是干活呢,都是在厂里。福利待遇还能更好。有个知道对工人好的好厂长。

唯一有要说利益受损的,那还是厂领导。因为以后这话语权就要交到总厂去了。

所以工人同志和中层管理人员都挺支持这事儿,孙厂长几个厂长则气歪了嘴。

“这是在胡闹!咱们省城家具厂搞了多年了,这都是咱们这些老人的心血,哪里能去给人当分厂?!”

几个副厂长当然也不希望给人当下级。可眼下工人们这么闹,也挺麻烦的。特别是厂里工会这边也加入进来了。

工会这边成员大多是各个部门的工人代表,工人代表代表着工人的意见。他们带头闹,就让厂里很被动。工会会申请去市里工会反映情况。

到时候都知道省城家具厂工人闹事了。

出现这种情况,厂里领导到时候可不好受。

他们会觉得厂里领导是无能,还是真的做了啥事儿让工人们这么气愤。

孙厂长忍无可忍了,拿着扩音器就喊道,“别胡闹,分厂这种事儿不是你们说了算的。这都是有计划安排的。南平家具厂有自己的计划,你们要是随便掺和闹事,那就是扰乱生产建设事业,是犯了大错!”

工人们就有些发憷了。

工人代表就紧张道,“就不能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