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回哥,你说这两句对联是不是字谜啊?”越千玲想了想灵机一动问我。

“绝对不可能!”我摇头很肯定的否决了她的设想。“你想,如果是字谜的话,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能人异士实在太多,恐怕朱元璋都没想到最后破解大爷海明十四陵的人会是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既然我们可以,就还有其他人也能做到。”

“也对,如果是字谜,相当于朱元璋就把明十四陵的线索公之于众了,他绝对不会这样大意。”越千玲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不过你这想法虽然不对,但是从另一面也说明,如果这对联真是明十四陵的线索,那玄机就隐藏在这两句对联的原意之中。”

“第一句还好理解,应该是说朱元璋得到九龙公道杯龙颜大悦,赐封朱爷先祖湖山候爵位。”越千玲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对联上。“可第二句似乎有些突兀了,醉卧六朝莫言愁……我理解的是九龙公道杯就酒具,六朝古都在当时是指朱元璋的帝都金陵,合在一起是君臣在金陵举杯共饮没有任何忧愁。”

我揉着额头来回走了几步,事实上我和越千玲想的一样,第二句怎么看都有些奇怪和说不通的地方,我忽然停在越千玲面前说。

“这两句对联会不会是指的某一处地名?”

“那就更麻烦了,我也有按照这个思路去想过,可是这两句对联里提到了两个地名,一个是湖山,一个是六朝。”越千玲抬头对我说。“六朝好理解就是现在的金陵,湖山我翻查过,在金陵的确有湖山,位于金陵城东大约,由三列山组成。”

“那就不对了,一条线索里面提及两个地名,我们之前破解明十四陵线索时候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而且这两个地方范围都太大,一座城三列山。”我又摇了摇头坐回到越千玲身边。“你既然翻查过资料,这两个地方有什么联系吗?”

“没有,我查过洪武年间所有关于湖山的记载,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在明史里面几乎没有被提及过,而且湖山被挖掘开发过,如果真有明十四陵早就应该被发现了。”

“那就不应该是指的地名,朱元璋也不会简单到把和明十四陵有关的地名直接写出来。”我深吸一口气冥思苦想半天喃喃自语。“这两句话里面又没时间也没地点,朱元璋留下这对联到底是想告诉后世帝王什么呢?”

“还有这横批,天下公道,我的理解是朱元璋借用九龙杯告诫文武百官谦受益,满招损,而公道自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朱元璋写下天下公道。”越千玲心平气和的对我说完后,还是不解的样子。“可是这横批和这对联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不相称啊。”

我们正在为这两句对联焦头烂额的时候,萧连山沉重脸走见来,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看上去比我和越千玲还要烦躁,重重坐在沙发上发呆。

“将军?何事让你如此烦闷不堪?”我全当时苦中作乐,戏谑的笑着问。

“哥,你就别寻我开心了。”萧连山揉着头样子有气无力,像丢了魂似的。

“连山,你怎么了?你不是跟着安琪在做修建墓地宣传的事吗?”越千玲好意的问他。“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她让我回来的,说是宣传的事不用我帮忙,让我以后别再跟着她。”萧连山扬起头靠在沙发上一脸愁容。

“呵呵,我就给你说过,你就是不听。”我摇头苦笑不以为然的说。“你才认识安琪几天啊,她现在和我们走在一起是因为志同道合想阻止魏雍和秋诺,你呢,你天天这样跟着她,白痴也能看出来你在想什么,换了谁也要让你回来。”

“我认识她也有几年了吧,之前她不是这样对我的啊。”萧连山烦躁的说。

“你这话又不对了,是萧连山认识她几年了。”我侧头看看旁边的萧连山笑着说。“你现在可是乔姜俊,在安琪心里,她认识你可没多久啊。”

“连山,你咋就这么笨呢,这是好事啊。”越千玲抿嘴笑着说。

“好事?!这还叫好事,我早就发现了,她天天都有意躲着我,根本不想和我说话,你还说这叫好事。”萧连山重重叹口气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那你好好想想,你之前和安琪在一起的时候是这个样子吗?”越千玲问。

“当然不是,那个时候她有可多话和我说,我虽然笨不过我喜欢听啊,天天和她在一起,她从来也没烦过我。”

“那不就对了,安琪和萧连山在一起的时候会很开心和高兴,现在和你在一起,记住了,你要习惯你现在的身份和样子,你现在是安琪从来没见过的乔姜俊,安琪却故意躲着你,不想和你有任何除了正事以外的纠葛,这说明什么,你好好想想。”我搂着萧连山的肩膀笑意斐然的问。

萧连山的头慢慢抬起来,认真的想了半天,看看我和越千玲,手一摊样子很无辜。

“说明什么?”

“哎!你怎么就这么笨啊。”越千玲无奈的苦笑。

“……我本来就笨,你们又不是第一天认识我了。”萧连山挠着头急切的问。“别逗我了,赶紧告诉我说明什么啊?”

“这还用想啊,说明安琪心里还有你,装不下其他人,所以才让你以后别跟着她。”越千玲是女生当然很明白顾安琪心里的想法。“你应该高兴才对啊,难道你真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也让安琪对你像之前对萧连山时候一样?”

萧连山木讷的愣了半天,猛的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因为很用力,啪的一声在房间格外的清晰,而且居然是拍在我的腿上,我疼得呲牙咧嘴,却看见萧连山乐呵呵的笑起来。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呵呵,那就好了,我之前还想着这么久没见到她,会不会都忘了之前的事,原来她一直还记得。”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都什么时候了,你小子居然还有闲工夫想这些事。”我揉着被萧连山得意忘形拍疼得大腿没好气的说。“一边自个乐去,别打扰我和千玲想正事。”

“你们在忙活什么呢?”萧连山现在心情尤为的好,嬉皮笑脸的问。

越千玲把我们见朱爷的事前前后后都告诉了萧连山,他把抄在纸上的对联拿到手里看了看,很认真的说。

“这对联说的是一个地名啊。”

我和越千玲一愣,不过很快又平静下来,一个连顾安琪心里想什么都看不出来的人,又怎么敢指望他去破解明十四陵的秘密。

“不是一个地名,这对联上提到了两个地名。”越千玲说。

“别扯了,明明就一个。”萧连山指着对联看看我和越千玲,忽然意味深长的笑起来。“哟,该不会你们两位没看出来吧?”

“一个地名?上面不是有湖山和六朝两个地名吗?你怎么说一个?”我皱着眉头诧异的问。

“哈哈,你们还真不知道啊,不容易啊,一向都是我问你们,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萧连山一脸得意的用胳膊戳我。“想不到我还有机会在你们面前卖弄的时候,哈哈哈。”

“你到底看出是什么地名啊?”越千玲也急了。

“湖山候和莫言愁,连在一起就是湖山莫愁。”

萧连山说到这来停了下来,看我和越千玲都全神贯注的看着他,愣了半天后笑嘻嘻的说。

“别不说话啊,看着我干嘛,你们要问为什么。”

我和越千玲对视一眼哭笑不得,我无力的揉着额头苦笑着问。

“湖山莫愁是什么意思?”

“这个地名其实就是莫愁湖,只不过在六朝的时候莫愁湖叫横塘,因其依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石就是山的意思,所以也叫湖山。”萧连山慢条斯理的对我们说。“这里面有一个传说,讲的的是从前……”

我猛然从沙发上站起来,瞪大眼睛若有所思的在房间里快步走动,萧连山难得在我们面前嘚瑟一下,一个劲在沙发上嚷嚷。

“别走来走去啊,听我把这个故事给你们讲完,难道你们就不想知道莫愁湖名字的由来?”

我没有理会得意洋洋的萧连山,停在他们的面前,嘴角缓缓翘起。

“这对联说的不是地名!我知道朱元璋留下的线索是什么了!”

“是什么?”萧连山条件反射似的问。

“是人名!莫愁湖的主人!”

☆、第二十六章 天下公道

越千玲的注意力还在萧连山的身上,很好奇他是怎么会知道这个地名的,萧连山告诉我们,他团长就是金陵人,之前听团长讲过关于家乡的莫愁湖,所以萧连山看见对联能立刻想到莫愁湖。

事实上或许只有他才会想到,因为萧连山这个人简单,我和越千玲一直想着明十四陵如此重要,线索也应该深奥难明才对,却忽略了最直接浅显的东西。

“不对啊,我听团长说莫愁湖就是一个湖,因为莫愁女而得名,但团长没说这莫愁湖还有主人啊。”萧连山抬头问我。

“一笑赐封湖山候,这里说的并不是赏赐朱爷先祖侯爵之位,而是说朱元璋把莫愁湖赏赐给了另一个人,这是一语双关啊。”我笑了笑又重新坐下平静的回答。“莫愁湖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主人的。”

“是徐达!”越千玲在旁边恍然大悟的说。

“对!就是这位出将入相的中山王!”我点点头。

“徐达我倒是知道,我也听团长说过,是朱元璋手下骁勇善战的大将,可徐达和莫愁湖有什么关系?”萧连山问。

“徐达是明朝开国元勋,明太祖评价他为,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我不慌不忙对萧连山说。“徐达除了军事才能非凡外,自小聪明过人,且善于象棋,幼有象棋神童之美誉。”

“徐达和莫愁湖的渊源就和象棋有关,这里面还有一段典故,你也别问雁回哥了,我来告诉你吧。”越千玲接过我的话对萧连山说。“莫愁湖,六朝时称横塘,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金陵后更盛极一时,明太祖和徐达在莫愁湖弈棋,徐达棋艺超群而每与太祖对弈徐恐犯欺君罪,均伴以失子而告终,太祖深知其秘而不责,一日,二人复来此对弈,朱示徐尽使棋艺以决高低。此局自晨弈至午后胜负未决,时太祖连吃徐方二子,自以胜券在握,徐请太祖细看全局,朱元璋至徐达一侧细观,始见徐以棋子巧布万岁两字,至此朱元璋始服徐达棋艺实较已为高,乘兴将莫愁湖赐与徐达。”

“原来徐达就是莫愁湖的主人。”萧连山恍然大悟的说。

本来萧连山误打误撞帮我们解开对联的秘密,我应该高兴才对,可越千玲给萧连山讲这个典故的时候,我一直皱着眉头坐在沙发上默不作声。

“你怎么了?”越千玲说完或许是发现我没声音好奇的问。

“朱元璋留下的线索是徐达,这位中山王一生功勋显赫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朱元璋却偏偏用莫愁湖来暗示徐达,想必明十四陵的线索和徐达以及莫愁湖有关。”我想了想声音低沉的说。“可是唯一能把徐达和莫愁湖连在一起的就只有胜棋楼……”

“胜棋楼又是什么地方?”萧连山问。

“徐达在莫愁湖胜了明太祖,朱元璋将莫愁湖赐给徐达,并在此建一座豪华的亭楼,名胜棋楼。”我若有所思的回答。

“我知道你担忧什么,胜棋楼之前我去金陵的时候去看过,是明清风格的二层楼房,青砖小瓦,洪武年问建,复建于清同治十年,因数度遭洪水与战争以及白蚁蛀蚀损坏,后来重建,不过因为明史里没有相关记载,所以重建的时候无从查证,现在的胜棋楼估计已经不是当年原貌。”越千玲对我说。

我点点头默不作声的叹口气说。

“我的确是担心这个,如果朱元璋要是把线索留在胜棋楼的话,恐怕这条线索就断了,还有另一件事我也想不明白。”

“既然都解开了对联的秘密,你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

“横批那句话,天下公道,就算前面两句指的是徐达和莫愁湖,那横批又是什么意思。”

“哎,你们这样想能有什么用,既然都提示线索在莫愁湖,反正金陵离这里也不远,我们现在就去,或许还能在莫愁湖有所发现呢。”萧连山一本正经的说。

我和越千玲想想也对,顾安琪宣传我们要修墓地的事才十多天,秋诺一时半会儿估计还想不到,这段时间难道空闲,我让越千玲去告诉顾安琪,我们想出去走走,然后第二天就去了金陵。

金陵是六朝古都人文景致和京兆颇有相似,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好好留在这里观赏几天,一到金陵我们就马不停蹄直奔莫愁湖。

莫愁湖在素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秦淮河旁边,是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自古有江南第一名湖之称,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海棠相间,湖水荡漾,碧波照人。

我们没在里面湖光山色逗留,直接去了胜棋楼,这栋久负盛名的楼坐北朝南,是一座古朴的两层建筑,楼下陈列着名人字画,楼上悬挂着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达弈棋的画像。

我们围着胜棋楼走了一圈,楼上楼下所有地方都看了一遍,这座明代风格的古楼果然是重建过,之前的原貌已不复存在,不过我想了想,从朱元璋之前留线索的方式来看,他几乎把所有因素都考虑到了,当然这栋胜棋楼或许会毁坏他也应该能想到。

所以我确信线索不应该留在胜棋楼上,可整整大半天我们也没能看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我甚至特意看过这里的风水,但并没什么联系。

从楼上下来越千玲说有些累,我选了胜棋楼旁边湖中一处凉亭坐下来休息。

“又开始了,之前找明十四陵,就因为那些线索,没被少折腾过,这朱重八也太会折磨人。”萧连山擦着额头的汗水说。

“明十四陵对朱元璋来说关系江山社稷,他当然会小心谨慎。”越千玲笑了笑对萧连山说。“要是换了你当皇帝,估计比他还折腾呢。”

“既然这胜棋楼没有什么发现,问题又回到最开始上,朱元璋为什么要在对联里提及徐达和胜棋楼,这一人一楼之前有什么关联呢?”我坐在亭子里看着对面的胜棋楼喃喃自语。

萧连山还在想着越千玲之前的话题,居然还很认真的回答。

“我真要是朱元璋,折不折腾我不知道,不过这个徐达我是非杀不可。”

“啊?!”越千玲和我都没想到萧连山会说出这样的话,都好奇的看着他。“你不是向来尊崇领兵之人嘛,这徐达可是帮朱元璋平定天下之人,能征善战的大将军,你怎么会想着要杀他啊?”

“如果我是朱元璋,徐达明明能赢我,却故意输给我,这样的人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既然要让我赢,就让到底,居然还敢卖弄摆出什么万岁,这说明徐达不但欺君而且犯上,这样的人留着不杀早晚要出事。”萧连山不以为然的说。

“就你这样子和想法千万别当帝王,当了也是昏君,不知道多少忠臣良将要死在你手上,徐达是故意输给朱元璋,那叫谦……”

“杀徐达!”我忽然皱起眉头打断越千玲没说完的话,意味深长的说。“还别说,连山这话真提醒了我。”

“提醒你什么了?”

“朱元璋为什么没杀了徐达?”

“……”越千玲一愣很诧异的看着我惊讶的问。“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徐达啊?”

“其实连山说的还真不全错,我要是朱元璋……徐达这个人留不得。“

“啊!你……你也要杀徐达?!”越千玲更加吃惊的盯着我。

“不是我要杀徐达,这是帝王之术,坐到九五之尊位置上后,很多事已经不是对与错可以解释的,朱元璋夺江山前前后后用了十六年,常年兵戈下来朱元璋身边全是一群骁兵悍将,而徐达能被朱元璋拜大将军,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就不难看出徐达在朱元璋心目中的位置。”我拧开越千玲给我的水不慌不忙的说。

“那也只能说明徐达能力卓越,身边有这样的人才辅助,朱元璋应该高兴才对。”越千玲据理力争。

“你这话也没错,不过要分时间,打天下徐达当然是不可多得的帅才,否则朱元璋也不会称其出将入相,意思就是说徐达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可见徐达文武双全。”我喝了一口水平静的说。“徐达深通谋略,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在朱元璋心目中,当时天下第一是北元名将王保保,可最终徐达是打败了此人。”

“天下第一都让徐达打败了,那就是说其实徐达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啊。”萧连山说。

“打天下的时候身边有一位天下第一的帅才是件美事。”我深吸一口点点头回答。“可是江山平定以后,朱元璋是天下第一人,但有徐达在,他这个九五之尊未必坐得舒坦。”

☆、第二十七章 丹书铁券

“功高盖主。”越千玲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你这样说我有些明白,朱元璋在或许还能压住徐达,但如果他不在了,徐达就变成真正天下第一,他就是想要自立为王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奇怪的是……”我揉了揉额头诧异的说。“朱元璋最后大批诛杀功臣,却唯独没有杀徐达,这是为什么?”

“哥,谁说朱元璋没杀徐达,说书的不是说,徐达背上长了毒疮,忌吃蒸鹅,朱元璋便派人慰问徐达,并且御赐蒸鹅一只,徐达明知道不能吃蒸鹅,但不得不吃,当着使者的面把蒸鹅吃干净,当晚,徐达就毒发而死。”

“这是野史,不过坊间这个版本倒是流传很广。”越千玲说。

“这不可能,都是后世杜撰出来。”我想都没想摇头否定。“一代帝王要杀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必搞这么多花样,这样一来反而让朱元璋背千古杀忠良的骂名,何况朱元璋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胡惟庸和蓝玉一案,朱元璋前前后后杀了十四年,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四万五千余人,朱元璋朱笔下面就四个字,谋逆造反,他真要杀徐达还需要赐鹅。”

萧连山喝了口水,也回头看看胜棋楼大为疑惑的问。

“那就奇怪了,朱元璋诛杀功臣是为后代扫平障碍,可为什么偏偏不杀天下第一的徐达呢?”

徐达谨慎所谓伴君如伴虎,他应该也知道朱元璋的个性,所以在朱元璋面前慎言慎行,到后来甚至连话都不说,因为他深知说多错多的道理。”我指着对面的胜棋楼不慌不忙的说。“可在这莫愁湖,生性沉稳谦卑的徐达也有骄矜的一面,居然摆下万岁局虽是博得太祖龙颜大悦,但不难看出徐达最终还是触及了朱元璋多疑猜忌的底线。

一笑赐封湖山候。

这话真正的意思或许应该是朱元璋已经笑中起杀机,赏赐莫愁湖和胜棋楼只是试探徐达,以徐达的谨慎断不会要,可最终他还是要了,官场如棋局,荣辱祸福,瞬息万变。

棋何能胜,因残棋误投一子,致教此局全输。

徐达赢了棋局,却输了朱元璋对他仅存的信任。

想到这来我重新拿出抄在纸上的对联,目光落在横批的那句话上。

“天下公道……或许朱元璋为什么没杀徐达的原因就在这四个字里面。”

“天下,哥,我想起来了,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在慈恩寺地宫里面,曾经看见过三支箭,当时你告诉我们,这三支箭让朱元璋称帝!没有这三支箭,朱元璋建立不了大明!”

“对啊,那三支箭是兵符,统兵大将正是徐达,朱元璋将手中兵马交予徐达节制,平定天下后,徐达折断三支箭,形同于毁掉兵符,也表示自己并无二心……”我说到这来忽然愣住,再看看手里的横批喃喃自语的说。“这难道就是天下公道的意思?!”

“对啊,九龙公道杯是寓意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徐达折断三支箭形同交出天下,知足者水存所以朱元璋诛杀那么多功臣唯独没杀徐达。”越千玲眼睛一亮很欣喜的说。“而徐达在这莫愁湖一时失态忘了君臣之间的底线,不但骄矜摆下万岁局,而且还接受了莫愁湖和胜棋楼,贪心者水尽……朱元璋对他的信任也到此为止了,这就是天下公道的真正意思。”

到现在我们算是真正解开两句对联和横批的含义,可是我还是不明白朱元璋既然是想留明十四陵的线索,怎么会牵扯到徐达身上,对徐达信任与否又和明十四陵有什么关系?

“如果按照你们这么说,我还是有件事不明白。”萧连山一本正经的样子。

“什么事你不明白?”我喝了一口水问。

“朱元璋诛杀忠臣是因为对他们不放心,既然徐达在莫愁湖赢了棋,输了信任,可为什么朱元璋到最后都没杀他呢?”

“对啊,封赏莫愁湖给徐达的时候,还没肃清胡惟庸和蓝玉,如果朱元璋已对徐达起了杀心,为什么在后来的胡蓝之狱里并没牵连徐达呢?”越千玲也大为不解的问。

“这个我也想不明白,朱元璋留下线索是让后世帝王明白,徐达是可以杀,但他却没有杀,至于为什么没杀徐达的原因,或许才是明十四陵真正的线索!”我想了想很冷静的说。

“这个徐达还真是命大啊,都这样了朱元璋也没杀他,就他这样就是有免死金牌也保不住啊。”萧连山淡淡一笑说。

“你还别说,徐达还真有免死金牌。”越千玲喝了一口水回答。

“徐达有免死金牌?”萧连山好奇的问。

“明史里记载,洪武二年朱元璋封功臣,定制丹书铁券,其制如瓦,就是说样子像明代的瓦片。”越千玲毕竟是学考古的,对明史看来相当熟悉。“我记的原文是这样说的: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并赐铁券。”

“别文绉绉的,你还是简单点告诉我,这后面几句是什么意思。”萧连山问。

“就是说,丹书铁券的反面铭刻个人生平和功勋,正面铭刻赦免的次数,字体是用纯金漆刻,一共准备了九十七副,分左右两边,左边给有功之臣,右边存在内府,如果需要用的时候,两者合在一起,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功臣,一共三十四赐丹书铁券。”越千玲心平气和的给萧连山解释。

“徐达真有免死金牌!”萧连山很意外的瞪大眼睛。

“他不光是有,而且免死两次,儿子还能免死一次。”越千玲回答。

“有这玩意当然死不了,犯错了把免死金牌拿出来,谁还敢杀啊。”

我淡淡一笑,转头看着萧连山说。

“看来你还是不明白朱元璋赏赐这些丹书铁卷的真正意思。”

“赏赐免死金牌还能有其他意思?”萧连山疑惑的看着我。

“千玲,你对明史应该很了解,你给连山说说,这些拿到免死金牌的功臣最后都是什么结局。”我对越千玲笑了笑。

“李善长,免死铁券2张,己身免死两次,子免死一次,最后全家七十余人同时处死,蓝玉,世袭免死铁券一张,结局是灭门,株连一万五千余人死……”越千玲转头对萧连山很淡定的说。“太多了都不用详说,反正最后就一个字,死,朱元璋一共封赏了三十四家丹书铁券,幸免于难的只有两家。”

“啊,这不是扯淡嘛,给了免死金牌一点用都没有,翻脸照杀无误,这算什么免死金牌啊。”萧连山大吃一惊的说。

“这群功臣平日都是战战兢兢恪尽职守,可一旦有了丹书铁券,就认为有了护身符,不知不觉中会变得的有恃无恐,这就是朱元璋赏赐丹书铁券真正的用意,这群功臣如履薄冰的时候不会犯错,但是松懈下来朱元璋要找一个诛杀的理由就简单多了。”越千玲淡淡一笑回答。

我点点头,正想说话忽然想起刚才越千玲说的一句话,愣了一下皱着眉头说。

“不是两家,是三家!所有得到丹书铁券最后没被诛杀的除了华高和汤和外,还有徐达!”

我连忙走到亭子外看着对面的胜棋楼恍然大悟的说。

“徐达在莫愁湖并不是让朱元璋龙颜大悦,是让朱元璋起了杀心,而朱元璋留下对联是想告诉后世帝王,不杀徐达是因为天下公道,因为徐达有丹书铁券,免其一死。”

“可这和明十四陵有什么关系呢?”越千玲疑惑的问。

“你们怎么还不明白,朱元璋留在对联里关于明十四陵的线索就是赏赐给徐达的丹书铁券!”我兴奋的大声说。

“明十四陵的线索在丹书铁券里……”越千玲刚瞪大眼睛露出欣喜的表情,慢慢又黯然下去。“明代丹书铁券传世极少,而且分左右两边,这都几百年了,不要说找到徐达完整的丹书铁券,就是找到其中一半也不容易啊。”

“不要去找徐达的丹书铁券,朱元璋一定也会想到丹书铁券也有会遗落的可能,所以他不会把线索放在丹书铁券上。”我淡淡一笑胸有成竹的说。

“你刚才还说明十四陵的线索在……”越千玲停顿了一下,恍然大悟的笑起来。“是丹书铁券上的铭文,这些都记录在明史中,会一直流传下去,永远也不会损坏。”

☆、第二十八章 一水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