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干什么?”

我们都重新转过头去,刚才挂在闻卓脸上不羁的微笑没有了,如今是一副深思熟虑沉稳的样子,他本来就是聪慧的人,他手中拿着刚才还在叶轻语手中的合玉杯,叶轻语身上还有溅落出来的酒渍,应该是闻卓从她手中突然夺过合玉杯时候留下的。

闻卓一向随心所欲,不过从来没看见他鲁莽的举动,何况是在叶轻语面前,他拿着合玉杯,慢慢把手握到龙耳上,表情有些紧张和疑惑,当他另一只手握到凤耳上的时候,我的嘴慢慢张开,他手中的合玉杯本是用和田玉雕刻而成,白皙温润,可如今那柔和的白玉正在缓缓变化成淡红色。

我惊讶的慢慢从地上站起身,走到闻卓身边看着这奇异的颜色变化,闻卓说刚才叶轻语拿着这合玉杯双耳的时候,他就是发现杯身有颜色变化,他当时也很震惊。

越千玲走过来,突然一本正经的说,合玉杯出土和传世很少,她也是第一次见到过,不过在明代的玉器工艺中,有一种叫辨温的工艺,因为工序及其复杂现在已经失传,据说在玉器制作的过程中,在玉石打磨和雕刻的同时预留出图案,依靠玉器感知温度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颜色,而在这些颜色的渲染中,玉器上的图案会显现出来,她只是在考古文献中见过只言片语,因为这样的工艺必须要求玉器完整,本来就是御用的玉器工艺,传世本身就少,能保存完整的几乎见不到,到至今都没有见到过这样工艺的玉器。

越千玲指着闻卓手中的合玉杯说,难道这杯子所采用的就是这失传已久的辨温工艺。

闻卓一直握着合玉杯的龙凤双耳才出现这样奇异的颜色变化,我之前一直研究杯子上的图案,对于杯身的结构并未在意,叶轻语阴差阳错居然靠她的单纯发现了这个秘密。

越千玲说这工艺会在颜色的变化下出现图案,特别的地方在于,随着温度的不同,所显现出来的图案也不同,一般是御用饮酒助兴之物,变化越多工艺越复杂,这合玉杯即便没承载明十四陵的线索,本身就是一个传世稀有之宝,其价值难以估量堪称贵比连城。

我让闻卓把合玉杯举高,白皙温润的杯身如今变成淡红色,很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全靠闻卓的手中的温度传导进龙凤双耳而产生,想必这合玉杯的关键就是这龙凤双耳,可是看了半天,我们都仔细去分辨图案中任何一处细微的地方,但是除了颜色的改变外,图案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丝毫丁点都没有。

朱元璋选择这样工艺的杯子,看重的就应该是可以隐藏图案的工艺,可为什么颜色改变了,却没有图案出现呢,我皱着眉头细细想了片刻,回头若有所思的问越千玲,杯身上的颜色在什么情况下会改变?

越千玲回答在不同的温度下,听完我让闻卓松开一只手,我握在龙环之上,每一个人的温度是恒定的,我和闻卓的手温应该不一样,想看看在不同温度下这合玉杯有什么变化。

越千玲果真没说错,当我的手握到龙环上片刻,本来的淡红色逐渐变的浓重,最后整个杯身都变成纯粹的血红色,不过,颜色太过浓艳就连原先的图案也被这血红色所覆盖,什么也看不见。

我皱着眉头诧异的松开手,浓厚的血红渐渐又恢复到之前的淡红,原先的图案再次显现出来,我来回走了几步,细细想着既然是靠颜色来显现图案,而颜色又靠温度来决定,到底朱元璋是如何设定这温度。

当我停在叶轻语身边的时候,眼睛忽然一亮,朱元璋可以选择的玉器那么多,为什么非要选一个合玉杯来承载明十四陵线索,叶轻语之前问闻卓合玉杯的用途,是皇室大婚交杯仪式所用之物。

握着合玉杯大婚的是一男一女,合玉即使合欢之意,阴阳合欢!

我连忙让闻卓握住龙环,再让叶轻语去握凤环,当叶轻语的掌心包裹住凤环,一抹绿色从原本的淡红中透出。

红男绿女!

两种颜色交汇融合在一起,大有水乳交融之意,最后红色和绿色结合成黄色,越来越明亮纯正,直至变成象征帝皇的明黄色。

“有……有人!图中有人!”萧连山惊讶的指着合玉杯兴奋的大声说。

被闻卓和叶轻语共同举高的合玉杯,在光线的照耀下,原先的图案中慢慢显现出一个人,那行南飞大雁掠过的山巅正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这仙水岩,只不过岩壁上没有刻画出这数以百计的悬棺,下面蜿蜒流动的应该就是泸溪河,这是之前的图案,如今多出的一个人坐在河边旁,一身铠甲手持鱼杆垂钓泸溪河,因为颜色变化的原因,这人身上的铠甲如同黄金甲,就连手中的钓具都金光闪闪,泸溪河如今被勾画的像是有了生气,随着色彩的流动,宛如真有一条河在图中穿流而过,河面如锦缎般光艳照人。

而之前的空旷的山顶上站满了兵甲,密密麻麻数之不清,看的出是在保护河边低垂的那人,因为颜色的作用,所有兵甲都是一身金甲,威风凛凛气势不凡。

朱元璋留下合玉杯,之前的图案是想指出明十四陵的地点,而最后出现的这些画面应该是为了确切的指明明十四陵在这岩壁上所在的方位。

一个低垂的人和漫山护卫的兵甲,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是身穿金甲,除此之外我们再没有找到其他显现出来的变化。

从这图中的场景看,能穿代表帝皇权利的明黄金甲之人,那垂钓的应该就是朱元璋才对,而山巅所站是他的军队,龙虎山是道家祖庭祥和仙灵之地,朱元璋却要大兴兵戈,而自己一人垂钓泸溪河,看着这图案,大家都很茫然的不知所措。

我也实在不明白,朱元璋留下这图案到底想传达什么意思,可惜一个文字都没有,很难领悟图中的含义。

闻卓把萧连山叫过来,举了这么久他说自己手都酸了,等萧连山把合玉杯接过去,闻卓揉着胳臂懒洋洋的坐在一边,拔了一根草根叼在嘴脚漫不经心的对我们说。

“朱元璋也够显摆的,钓个鱼也这么大阵仗,居然还穿一套金甲,可惜终究是凡品,和我的比就差远了,呵呵。”

“金甲……钓鱼……为什么朱元璋要穿着金甲钓鱼?”顾安琪在旁边大为不解的自言自语。

“威风啊,你看他一个人钓鱼这排场,还真别说,我要是有机会也穿一套黄金甲来钓鱼。”萧连山一脸憨笑的回答。

闻卓听完萧连山的话,突然从嘴边把草根拿了下来,口中喃喃自语念着黄金甲三个字,若有所思的说。

“我或许知道这图中的意思了。”

☆、第七十九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们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闻卓身上,他说萧连山的话提醒了他,特别是黄金甲三个字,闻卓一边说一边从旁边摘来一朵黄色野菊,告诉我们,第一次他和我还有萧连山上越人坟山顶,漫山遍野姹紫嫣红开遍野花,但大多都是他手中拿着的这种黄色野菊。

萧连山点点头,问闻卓这和黄金甲有什么关系,闻卓不慌不忙的回答,若是他没估计错,这图案还差文字,闻卓这话也是我一直在想的,没有文字仅仅一幅图根本无从下手,叶轻语说每处地方都找过,一个字都没有。

闻卓翘起嘴角平静的回答,其实是有的,不过是在图案之中,越千玲毕竟是学考古的,听完闻卓的话,很快反应过来眼睛一亮。

“你想到的可是朱元璋的咏菊?”

闻卓笑着点头,朱元璋的咏菊我知道,一想果真是如此,不过其他人对历史方面的事相知没我们这么多,萧连山急着追问咏菊是什么。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朱元璋虽然出身低贱学问也不高,不过看一个人的诗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志向,朱元璋这首咏菊虽然称不上前古绝句,但舍我其谁的帝王之气满满的从字里行间透出来。

朱元璋明是咏菊,实则是以借用菊花标榜自己,诗的原意是,别人意气风发的时候他选择了韬光养晦养精蓄锐,这一段应该是说朱元璋还是无名小卒跟随郭子兴南征北伐的时候,等到一切时机成熟,他便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说朱元璋灭元建立大明。

遍身穿就黄金甲不正是图中朱元璋的穿戴,闻卓说出的咏菊印证了图中人物的衣着,萧连山想了半天,和他一样茫然的还有叶轻语,都异口同声的问,这咏菊和明十四陵有什么关系?

闻卓一愣,很快摊着手不以为然的说,我只知道朱元璋所提到的黄金甲的诗句,至于和明十四陵有什么关联就不得而知了,我细细推算这诗中每一句话,的确发现似乎和这里龙虎山的悬棺真没有什么联系,我皱着眉头深吸一口气。

顾安琪在这个时候伸手指着掠过山巅的那行大雁问,就算这咏菊和这图案有关,可文字中并没有提到大雁之类的,而且为什么会出现不对称的九只和八只呢,顾安琪还是在纠结这九和八出现在这里的用意。

“九!八……黄金甲!”越千玲慢慢举起手指放在嘴边,想了半天忽然若有所思的问。“朱元璋的诗里只提到遍身穿就黄金甲,可这漫山的金甲护卫却没提及,似乎用咏菊来描述这图案有些牵强附会。”

“那朱元璋还有没有写过其他关于黄金甲的诗?”叶轻语很认真的问。

越千玲摇摇头,闻卓在旁边笑着挑逗叶轻语,朱元璋打天下还成,你让他写诗还不如让他攻城,能写出来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他能写一本太祖诗集……

“九、八……黄金甲。”我重复着之前越千玲说过的话,忽然打断了闻卓的话,来回走了几步后意味深长的说。“朱元璋没写过,可还有其他人写过。”

“写过什么?”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越千玲兴奋异常的大声说。“我怎么忘了还有这个,九和八是日子,也是在用金甲暗示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看来朱元璋也算是豁达,这事他作为君王居然也能承认。”

萧连山问我们这两首诗怎么很像,到底有什么关联,越千玲告诉他,黄巢是唐末义军领袖为一介落第武子,后能创金甲百万之众攻陷唐都,称大齐皇帝,乃是一雄杰也,而朱元璋对此人推崇有加,事实上朱元璋的咏菊完全是借鉴了黄巢的那著名的不第后赋菊,不过算不得是抄袭,因为朱元璋看重的是黄巢的气势和志向,事实上,这两人最后一人登基成为九五之尊,而另一人落草为寇,成王败寇这四个字在这两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朱元璋留在合玉杯上的线索,所需要搭配的文字正是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指的就是图中那上九下八的大雁,大雁南飞正是秋季,和第一句不谋而合,而我们来到这里的时间也刚好是诗中所指的季节。

第二句我花开后百花杀,本来之前我也没想明白这一句的意思,可看到叶轻语的时候突然想起她之前问我们河底是什么的事,这泸溪河因为河讯突至,水位高涨因此淹没原本姹紫嫣红五颜六色的各种野花,也就是之前叶轻语在河边看到泸溪河中好似在流动的色带,至于我花开后,知道应该是野菊。

我正在想着前面的我花开后这几个字的意思,越千玲忽然指着我们不远处的悬壁大声欣喜的让我们看,悬壁下方有一处裂缝,细长延伸,从这些裂缝中盛开着黄色的野菊,因为距离地面也有十几米,想要采摘是不可能的,而上面的山崖向前突起能遮挡风雨,想必这生长在裂缝中茂盛的黄色野菊经久不衰已经盛开了几百年之久。

河边有道士取水经过,见我们手舞足蹈兴奋异常的抬头看着那盛开的野菊,犹如一条黄色的丝带挂在悬壁上格外的醒目,道士以为我们是游山居士,对我们稽礼客气的说,我们所看到的那道裂缝仙人指,远看起还真像是仙人神力在悬壁中划出的指印。

道士说每逢这个季节上旬,只要这仙人指中野菊盛开便是泸溪河涨水奔流之时,高涨的水位会淹没原有草地上的各色野花,唯独剩下仙人指中的野菊独傲群芳,之所以叫仙人指,是说仙人的提点指示,看见悬壁黄花开便要小心泸溪河的水势。

听到这里我淡淡一笑,和第二句我花开后百花杀如出一辙。

至于第三句冲天香阵透长安,前面的意思我到是能理解,冲天香阵无疑就是说这悬壁上茂密的野菊,因为在悬壁上傲放,所以香味四溢下面是闻不到,只会向上散发,也就是冲天的意思。

可透长安这三个字又把我难住,黄巢写这句是暗指剑指大唐都城,有推翻唐朝取而代之的意思,可用在这里的作用我就不得而知,取水的道士礼貌的对我们稽礼后告辞,我忽然叫住他,客气的问,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地方和长安两个字有关?

道士想了想对我摇头,我有些失望的皱着眉头,道士刚走了几步又折了回来,指着仙水岩正中的一处平台让我看,那是在仙水岩中间部位突兀出来的一处并不大的石台,因为居于正中位置,所以也是这仙水岩最陡峭的地方,上不能上,下也不能下。

“居士所问长安一事贫道在龙虎山修道多年也未曾听闻,不过居士所看那处平台,只有仙人能上,坐于其上参悟大道,因此被称为长平久安仙人座,而下面仙人指中盛开的野菊也被称为仙花,是用来供奉仙人座上的仙人。”

长平久安!

我猛然抬起头去看道士所指的仙人座,长平久安取前后两字刚好就是长安,第三句话的意思我顿时明白,冲天香阵透长安,这一句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明十四陵在这悬壁上确切的位置。

正是那突兀出来的仙人座,等道士离开后,大家都兴高采烈的为意外收获高兴,闻卓好半天没有说话,一个人坐在岩石上抬着头漫不经心的问。

“这仙人座估计也就一张椅子大小,你们该不指望明十四陵就在仙人座上吧?”

闻卓的话犹如一盆冷水浇醒了我,根据提示明十四陵的位置就应该是仙人座,可是那里并没有岩洞,一面很平整严实的石壁,我眉头一皱若有所思的说。

“难道……难道明十四陵在这仙水岩的里面?!”

闻卓还是比较认同我这个观点,对于仙人座就是明十四陵确切的位置也肯定我的推断,由此可见明十四陵的确在仙水岩山体之内。

闻卓说到这里沉默了半天,似乎怕打击到我们,一脸放荡不羁的微笑挂在嘴角问,既然找到明十四陵的位置,可怎么进去呢,入口在什么地方,若是在山体之中,那这悬壁上数以百计的悬棺岩洞每一个都有可能是入口,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等于又回到了原点。

再者,还有最后一句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不会前面三句就把所有事情交代完,这最后一句一定还有其他含义。

最后,闻卓指着合玉杯很无奈的笑着问,坐在泸溪河边独钓的朱元璋又是为了说明什么。

闻卓一连问了三个问题,可没有一个我能回答上来,或许是太兴奋,我都忽略了这些事情,虽然找到明十四陵确切的位置,但若是解不开闻卓问的这些问题怕还是进不到里面去。

☆、第八十章 隐藏的入口

不解开合玉杯上所有出现过的信息怕是不会轻易的找到明十四陵的入口,现在的关键不是在那漫山的金甲兵卫身上,我暂时理解成那是为了映衬诗句中最后的一句满城尽带黄金甲,虽然我自己都认为有些牵强附会,不过从图案来看,除了这个解释外,我很难再想到其他的。

真正难住我的是山下泸溪河边垂钓的金甲朱元璋,这应该才是整个图案中最关键的地方,他的身后就是明十四陵所在的仙水岩,他背脊而坐独钩河溪是想传达什么呢?

顾安琪说是不是在提示入口的地点,现在这图案中所有关于明十四陵该出现的东西都有了,差的就是入口的确切位置,而唯一没有破译的就是这垂钓的人,顾安琪大胆的推测,这人垂钓所做的位置会不会就是入口的所在。

我向来喜欢往复杂或则更深的方面去想,顾安琪这个想法我不是没想过,只不过如此简单的留下线索,对于朱元璋来说至关重要的明十四陵似乎有些儿戏了。

不过现在我们都一筹莫展,也没有其他好的主意,就按照顾安琪提出的方向去试试,萧连山看看合玉杯上的图案大为不解的问,这仙水岩周围群山连绵不绝,虽然被称为岩,不过算的上龙虎山九十九峰中出类拔萃的庞大山系,泸溪河蜿蜒而过,可杯上的图案并没有明确表示出钓鱼的地点,如何确定这仙水岩和图案中对应的地方呢?

越千玲笑的很轻松,甚至想都没想就指着不远处一座突兀在河边的岩石告诉萧连山,既然朱元璋用了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来作为杯子图案的注解,结合诗中文字,特别是第三句中的冲天香阵透长安,而我们已经推断出仙人指上的长平久安台就是明十四陵的确切位置,那朱元璋又怎么会去其他无关紧要的地方垂钓,他当然是坐在明十四陵的正下方。

对此我和闻卓都点头认同,事实上在仙水岩悬壁下方的河边,正对着长平久安台下方正好有一块平整宽大的山岩,若是用来垂钓恰到好处,我们走了过去,因为这块山岩体型硕大在这河边格外醒目,越千玲毕竟是学考古的,地质方面的知识当然也不会陌生,她触摸岩石后,再用拾起的石子敲碎山岩的表皮,观察半天很肯定的告诉我们,这山岩棱角光滑,应该是长时间受到水流冲击,不像是刻意搬运到此地,而是一直都存在于泸溪河边。

闻卓听完蹲下身子去看岩石下面的泥土,我明白他的意思,若这里是入口,那唯一的可能就应该在这山岩之下,越雷霆说过越千玲和他唯一的区别不过是越千玲是拿着执照挖墓的,如今越千玲很快就给我们展示了她的专业,她让叶轻语把雷影剑借给她,在山岩下面小心翼翼的把剑插入泥土之中,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细碎的石子阻碍,等剑神插入到一半的时候已经变得畅通无阻。

直到越千玲把整把雷影都没入泥土之中,然后再握着剑柄转动了几个圈后把雷影拔了出来,萧连山一脸憨笑说他叫过刘豪用过打洞的器物,不过不是用剑,越千玲告诉他刘豪用的是洛阳铲,是探查土质的工具,不过现在这龙虎山怎么会有这东西,也只能因地制宜。

越千玲举起雷影,用手捏住剑尖上从地底带上来的丁点泥土,放在指头搓揉,再和山岩下的泥土比较后告诉我们,从土质上看这地方应该没被挖掘过,土质的分层有序没有被人为翻动过的痕迹。

叶轻语想了想问,会不会是入口太深,想法雷影太短探查不到入口的位置,越千玲笑着摇头,指着刚才她插入雷影的地方让我们看,之前的剑洞片刻间就涌出河水。

越千玲说不管是古墓还是入口,最看重的就是防水,从现在的情况看,地表下的水很浅,一把雷影就能穿透地表连接到泸溪河,所是入口在山岩下面,怕早就被淹没了。

越千玲的专业毋容置疑,而且有理有据所以大家都打消了图案中钓鱼的地方就是入口的推断,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看见闻卓从旁边的竹林中砍断一截细长的竹竿走过来。

一个人爬到那山岩上,嘴角叼着草根,盘膝坐在上面,手里拿着他刚才砍回来的细竹竿,我从侧面看过去,闻卓如今的样子就如同合玉杯图案上垂钓的朱元璋。

闻卓一边举着竹竿一边自言自语的说,干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钓鱼呢?事实上这也是我一直没想明白的地方,朱元璋不会无缘无故选择这件事,他独钓泸溪河一定有意义。

闻卓再现了图案中的场景,他是想设身处地去想坐在上面到底有什么不同或者特别的地方,闻卓转头从他现在的角度去看四周,好半天后回头对我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萧连山也爬上去看看面前的河水像是想到了什么,大声对我说,他家村边就有一条河,打下就在河里欢腾,潜水摸鱼什么都做过,村里的老人喜欢在河边钓鱼,但每逢河讯村里大人都不让小孩去河边,一是危险,那些喜欢钓鱼的老人也不去,因为水势太大,鱼钩放下去根本钓不到鱼。

我眉头一皱,萧连山这话还提醒了我,按照现在这泸溪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水势,没有谁会选在这里钓鱼,因为即便是坐到海枯石烂也未必能钓上来一条鱼。

从作证合玉杯的诗文上看,朱元璋特意提到九月八,应该是深知道每逢这个季节泸溪河水位的变化,朱元璋虽然生性多疑但远不至于愚笨,他能从放牛娃登上九五之尊,足以说明这一点,在一处不可能钓上鱼的地方垂钓,若这不是错误,那就真另有其它意思。

我来回走了几步,一直自言自语的问自己,朱元璋怎么会选这个地方钓鱼,明明是钓不上来的,顾安琪说朱元璋会不会是效仿姜子牙,愿者上钩,闻卓想了想摇摇头否定了顾安琪的说法,朱元璋明知故犯若是为了效仿姜子牙,那这垂钓唯一要反应的就是一个等字。

闻卓说或许在特定的时间里会出现特别的事,不过在图案和文字中都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信息,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之前取水的道士告诉我们,来仙水岩的时间刚刚好,再过几日泸溪河的水位还会上涨,我们所站的位置也会被淹没,道士特意劝诫游历完这里早些返还,以免遭遇危险。

如此可见等是曲解了朱元璋钓鱼的意思,我发现越千玲已经好半天没说话,回头去看她,越千玲一个人咬着指头想着什么,见我看她

忽然若有所思的说。

“或许他钓的不是鱼……”

“独坐河边手持钓具不是钓鱼?那他还能钓什么?”叶轻语疑惑的问。

我笑了笑也对越千玲这个想法很好奇,问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越千玲让叶轻语和萧连山重新拿起合玉杯,随着颜色的变化,图案再次显现,杯中的泸溪河在色带的涌动下,宛如一条金色的玉带在流动,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越千玲指着画面上的泸溪河一本正经的问我们。

“解缙这个人你们知道多少?”

“一门三进士,被誉为大明第一才子的解缙?”我听见越千玲突然提及这一人大为不解的问。

越千玲点点头,或许其他人对解缙了解并不多,不过可能是我从小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秦一手的那些古籍中的缘故,所以对稍微有些名气的古人多少都有些了解,何况解缙的名气谁敢说小。

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其文雅劲奇古,诗豪放羊瞻,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但凡这类年幼就名噪全国的人,骨子里的才气放逸,桀骜不驯,是后天名就者无法接近和比肩的。

但有一点不好,这样的品性,不加自修,很容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的下场就很凄惨。虽然他主持撰修永乐大典名流千古,但最终还是被锦衣卫活埋雪中而死,年仅四十七岁。

我不明白好好的越千玲怎么会突然提及到解缙,越千玲说她曾经在翻阅明野史中,有一段关于解缙的记录,是说他陪朱元璋钓鱼,结果朱元璋一直钓不到,而解缙收获颇丰,见朱元璋郁郁寡欢怕是触怒龙颜,赋诗一首让朱元璋当场龙颜大悦。

越千玲不会无缘无故说起不相关的事,事实上比起史记,我更愿意相信野史,我问越千玲到底解缙写下了什么去迎合朱元璋。

☆、第八十一章 万岁君王只钓龙

越千玲也有些犹豫,毕竟是野史对于一个学考古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异端邪说,若是之前相信她一定会嗤之以鼻,不过或许是这些年的经历,让她和我一样,都应了武则天那句话,历史永远是王者在书写,一纸史书寥寥数笔又能记载下多少真假。

越千玲告诉我们,太祖朱元璋钓不到鱼露出不悦之色,解缙觉察到毕恭毕敬的对朱元璋所,鱼虽小可也懂礼节,朱元璋不解问他何出此言,解缙号称大明第一才子,诗词双绝,从容对答如流。

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一抛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我一愣,和我有同样表情的还有闻卓,他从上面的岩石上跳下来,二话没说直接走到萧连山和叶轻语拿着的合玉杯前,看了片刻嘴角缓缓翘起来。

我也淡淡一笑,终于明白这图案的意思,如此看来这段野史未必是道听途说,数尺丝纶落水中,正如同图案之上随着颜色变化而看似锦缎般流淌的泸溪河。

如今的水势波涛汹涌奔流不息,刚好印证了金钩一抛荡无踪,我们之间一直疑惑在此地垂钓根本没有任何收获,不正好就是第三句中的凡鱼不敢朝天子。

而最后一句万岁君王只钓龙,顾安琪听我解读完前面三句后,抿着嘴不解的问,难道朱元璋在这里是为了钓龙,顾安琪说到这里,其他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越千玲指尖上趾高气昂盘绕着的烛九阴上,我知道他们心有余悸在海底碣石宫所遭遇的一切,指不定这处明十四陵里面还有什么凶险的东西守护着。

闻卓很轻松的笑了笑,不以为然的反问顾安琪,万岁君王只钓龙,这龙在什么地方,顾安琪不假思索的回答。

“在水下……”

顾安琪只说到一半就停在,口慢慢张开,我看见其他人都和她是一样的反应,然后欣喜若狂的说,我们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悬壁上,想着怎么去悬壁,先入为主的也认为入口也会在悬壁之上。

而最后这一句话刚好告诉了我们入口的位置。

万岁君王只钓龙,龙在深渊所谓潜龙勿用,入口不是在上面,而是在朱元璋垂钓的河下。

若是要钓龙必须先下龙潭,图案中朱元璋独钓泸溪河要传递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这些人里面水性最好的是萧连山,我们还在沉浸在发现入口的喜悦中,回头的时候看见萧连山把衣服和鞋都脱好了。

虽然知道了入口的位置,但是这泸溪河如今河讯让萧连山一个人去我也不放心,萧连山蹲在河边往身上浇水来适应温度,一脸不在乎的说,这泸溪河能有多凶险,再宽再深比这凶险的他都游过,何况道士说再过几天这里会被淹没,现在下去是最好的时机,而且比试也没几天时机了,错过了就没机会了。

萧连山说的这些我都懂,对于危险他总是身先士卒,我亲手把绳子绑在他身上,什么也没有说只拍了拍他的肩膀,其他人都叮嘱萧连山要小心千万别勉强,若是找不到就上来,顾安琪抱着萧连山的衣服,口中虽然没说话不过眼神比我们谁都要担心和紧张。

我把绳子一头固定在岩石上,我和闻卓紧紧拽着绳子,萧连山深吸一口气在我们面前消失在川流不息的泸溪河中,我和闻卓松动着手中的绳子,从长度来看萧连山下潜的深度已经不浅。

在没有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全屏萧连山一口气下去寻找入口,而且这也是我们的推断,至于入口到底是不是在下面,怕只有等到萧连山上来才知道,这么急的水流若是稍有闪失,撞击到水底的岩石上会致命的。

在岸边上的人都没有说话,大家安静的注视着水面,我手中的绳子不再延伸,已经好半天没有动静,我在心里暗暗计算着萧连山下去的时间,若是超过我预先设定好的极限,不管什么结果我都会把他拉上来。

就连一直吊儿郎当的闻卓此刻都是一脸严肃,萧连山已经下去很久,顾安琪早就站立不稳,闻卓发现不对劲,我和他正打算拉动手中的绳子,就看见萧连山从水面探出了头,我闭着眼睛长松了一口气。

萧连山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看见他平安我们大家都高兴,不过到现在没有人说话,既然萧连山安然无恙,我们关心的就是另一件事,都很期待的看着他。

直到萧连山露出憨憨的笑容,指着身下的水说。

“这地方还真奇怪,上面看着水势可凶,潜下去后才发现,下面的水流平滑的很,应该是特意挑选的,我查看过了,在前面水中有一条横石刚好阻挡和延缓了水流……”

“没人问你这些,下面有什么?”闻卓都听的着急,笑着打断萧连山的话。

“有入口!”

很难用言语描绘我们现在的心情,似乎让我想起几年前和大家一起找到大爷海的明十四陵时候一样,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入口果然是在水下面,这到是和朱元璋乖张的性格不谋而合,谁会想到他会把悬壁中明十四陵的入口安排在水下面。

听萧连山的描述似乎水下没我预计的危险,闻卓第二个下去,我让三个女生随后在萧连山的保护下一同潜入的水底,绳子留在岸边我怕引起别人注意,毕竟这明十四陵至关重要,而且这龙虎山上我看不透的人和事太多,何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我又不是没遇到过,所以在我下去之前我解开了固定在岩石上的绳子,等我下去的时候没留下丝毫蛛丝马迹。

和萧连山说的一样,水下的水流平缓了很多,感觉不到在水面上铺天盖地的冲击力,可以从容的辨别方向不太费劲的跟随萧连山向水底游去,萧连山拨开一处茂密水草,露出一条幽深的水道,我们穿过水道后一直向前游动,我感觉在慢慢上浮,直到我和萧连山先后露出水面,其他人都等在岸边。

闻卓点燃了火把,这是一处并不大的石洞,我根据之前游动的方向判断,我们如今就在仙水岩之中,入口的设计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先从仙水岩向下以U形挖掘通道,入口和泸溪河相连。

越千玲说这个设计在古墓中经常被采用,主要是为了防盗,不过这处入口的设计远不止我们看见的这么简单,和泸溪河的河讯有莫大的关系,其实在河底被水草所遮挡的入口,周围的岩石是活动的,被机关所牵引,原理如同千斤顶,当河讯没来的时候,机关中没有水渗入,原先的河底入口会被巨大厚重的岩石所封闭,等到河讯一到,水位高涨时,河水流入机关产生的压力会开启原先封闭入口的石门。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久以来,一直没有人发现这隐藏于河底的秘密,没有谁会在河讯的时候下潜,当然也更不会发现被开启的入口。

我恍然大悟的点点头,这也是朱元璋用黄巢的诗文来注解合玉杯上图案的用意,其中第一句待到秋来九月八,实则是要传递开启明十四陵唯一可行的时间。

闻卓手中的火把照亮了这石洞,一行台阶一直向上蔓延,最后消失在黑暗中,仙水岩的地貌是龙虎山典型的丹霞山地貌,挖掘相对比较容易,不过在山中修建这样的工程难度可想而知,除了拥有一切的帝王估计旁人很难做到。

闻卓拿着火把走在最前面,我们都坚信,这台阶的尽头等待着我们的就是期盼已久的另一座明十四陵,我走在最后面,拿着另一个火把,火光中台阶像是没有终点的在延长,不过从陡峭的角度看,是带着我们向长平久安台的方向而去,这说明我们之前的推断是完全正确的。

在这密闭幽暗的空间,时间的概念就慢慢变的模糊,我们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忽然发现我前面的人都停了下来,我知道应该是到了,我有些紧张的登上最后一节台阶。

其他人都站在前面,没有人说话,我慢慢走了出去,这里的空间大的多,以至于我和闻卓手中的火把都难以把这里全部照亮,顾安琪在旁边发现了应该是留下来用于照明的油,我点燃石壁凹槽中的油,随着火光快速的蔓延,我们终于看清楚如今所站的地方。

这是一个更加硕大和空旷的石洞,很明显是精心安排在这里,顶部有白皙的光亮在闪动,让我想起其他人给我描述的秦始皇陵中的宝石为天,这里虽然比不上那样的奢华,但这白色亮闪的顶部仔细一看,竟然是水晶拼接而成。

当火光蔓延到最后,我们大家都瞠目结舌的半天没说出话,在我们对面是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

☆、第八十二章 潜龙勿用

见过烛九阴后,特别是越千玲和顾安琪对于奇异莫测的怪物似乎都拥有了不以为然的免疫力,毕竟在稀奇古怪的神物比起如今还缠绕在越千玲手中的烛九阴难免有些相形见绌。

让我们吃惊的不是对面这条龙有多特别,事实上都不是一条真正的龙,在火光中通体闪耀这白皙的光芒,棱角分明体型巨大,仔细看居然也是用水晶打磨而成。

只不过这条水晶龙太过庞大,而且造型也别有意图,之前消失在我们脚下的台阶,如今出现在龙身之上,一直没入水晶龙张开的巨口之中,显而易见这宽敞的石洞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地。

那巨龙活灵活现如同有灵性般直视着我们,像是静静的守护着这里,不容有任何人侵犯,火光照耀着水晶龙的身躯,通体发光栩栩如生,工艺巧夺天工让我们不由自主叹为观止。

我们离水晶龙的距离大约有二十多米,火光照亮了石洞中的一切,除了顶上的水晶顶和对面的水晶龙之外,石洞中再无其他的东西,萧连山刚想往前走,就被闻卓一把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