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看看你手相。”

萧连山不明白方想什么意思,先是回头和我对视,然后茫然的把手递了过去,方想仅仅瞟了一眼很肯定的说。

“你要路引可以,用你的财帛来换。”

☆、第一百一十九章 契约

萧连山的面相老早我就看过,所谓傻人有傻福,他的福气怕是我遇见人里面最好的一个,方想一开口我就知道她在相学方面造诣非浅。

萧连山先是一怔,让后当着方想的面开始掏一兜,全部家当就放在桌上,一推零碎的玩意,唯独没有钱,然后一本正经的说。

“要人有一个,上刀山下火海啥都成,要钱真没有。”

“你现在没有,不代表你将来没有。”方想的目光还落在萧连山的手上,伸出一指很肯定的说。“你掌中有乾坤,金石成山,银纹连绵不断,他日你定当富可敌国。”

“我……”萧连山指着自己鼻子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竟然笑了,然后回头看我。“哥,这方面你在行,呵呵,我富可敌国,哈哈哈。”

萧连山笑到一半就停下来,因为我没有笑,萧连山相信我完全可拖生死,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在里面,不过说到相术上,我说的相信他心里也很清楚,八九不离十。

“还记得赵治吗?”我一本正经的问他。

萧连山点点头,有些疑惑的问和赵治有什么关系。

“你面相富贵双全,而且富可富可敌国,至于贵,你是贵不可言,总之一句话,依你面相日后三代打断手脚都用之不尽,你的手纹奇特,是相书中罕见的龙吸水,山主人丁水主财,你掌中龙纹吞江吸海,说简单点,你手到之处财帛尽归于你。”我很认真的对萧连山说。

萧连山迟疑了半天,重新抬起手看了看,震惊的自言自语。

“龙吸水……我这样子也能富可敌国?不对啊!哥,我现在身上半毛钱都没有,你知道我脑子笨,我这样子怎么可能会是大富大贵的人。”

“龙吸水还需要一个帮你引财的人,赵治是蟾蜍衔金钱,有钱必入他若在你身边你这手纹就相得益彰,赵治早晚都会辅佐你富甲天下,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淡淡一笑心气平和的说。

萧连山似懂非懂的点头,转向方想支支吾吾的说。

“成,你要财帛我就用财帛给你换,不过先说话,我现在是真没有,至于以后……呵呵,随便吧,要怎么换。”

我知道萧连山一定在想,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只要现在不让他拿钱出来就成,何况他本来就不是贪财的人,财帛这东西在他心中的分量极轻。

“一成!我只要你一成家产。”

方想竖起一根指头,样子严肃而认真,萧连山也知道这地方不是闹着玩的,郑重其事的点头,方想接着说。

“我要你四代捐献一成家产,修葺阴庙供奉阴神,不可敷衍也不可搪塞,若是违背你后代断财绝子!”

“修桥建庙是积德的事,这不用你说,我若以后真有钱,莫说一成,只要你给我路引救千玲,你要多少都是你的,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谁稀罕。”

萧连山说完想都没想,把指印按在黄纸上,方想拿起三枚印加盖在上面,萧连山收好路引回来,很仔细的放在身上。

剩下我和古啸天,方想在看我,示意我坐下来,然后把路引推到我面前,我在等她提条件,谁知道她先问我。

“你打算用什么换?”

“什么都可以。”我知道在阴庙是不能随意乱说话的,不过为了救越千玲,我真的什么都不在乎。

方想笑,透着一丝无奈,意味深长的对我说。

“你还真是有恃无恐,你有万世天命,天不收幽冥更不敢收,你和我订立契约,兑不兑现我也那你没办法,你是超三界之外的人,神鬼都拿你没办法,就连九霄三十六天神众见你都要退避三舍,这区区阴庙你又岂会放在眼中。”

“言重了,我是诚心求一道路引,绝对无僭越放肆的意思,你能在阴庙守七世,想必也是宅心仁厚之人,在下一心救人别无他念,要何条件,你尽管开口,做的到的我一定赴汤蹈火,做不到的……翻天覆地我也在所不惜。”

“口说无凭,我这里一纸契约能和任何人订下血誓,想要反悔都不可能,可你不一样,神鬼敬而远之,这契约对你没有任何约束,不是我不相信你,只不过,你也知道,阴庙的规矩,求一事必须还一事,否则就是有违天数,这庙内供奉的无主孤魂都会被牵扯,都是群可怜的人,死后图个安平,我不想因你一人乱了这阴庙的秩序。”

倒也不是方想真要难为我,她说的也对,我即便和她定下任何契约,我若反悔她真拿我一定办法都没有,闻卓上去给我担保,说我不是言而无信的人,方想淡淡一笑,只回了他一句,先顾好自己。

方想能在这荒芜的阴庙守七世,再差两世就能功德圆满,她又岂敢和一个超三界之外,被九天神众算计的人订立契约,一旦我反悔她七世功德毁于一旦。

我想了想拿出传国玺,涂抹上朱砂在三尺黄纸上盖下去,拿起来的时候,上面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朱红篆书赫然在目。

“君无戏言,你既然知道我有万世天命,我许你之事定会兑现。”

方想的目光落在黄纸上的朱红字上,那八个字或许远比血契更有说服力,方想抬头看我,沉默了半天后点点头。

“有秦皇这句话足矣,今日给你路引。”

“要何条件交换?”

“秦皇斗天小女子也曾有过耳闻,可惜缘悭一面未曾见过秦皇昔日风采,今日见秦皇有破天之相,想必秦皇再登泰山之日不远,秦皇有万世天命,欲破先要伐天,到时候不知道多少神将陨落尘世,一旦秦皇重上九霄会重封神位。”方想说到这里停顿片刻很认真的看着我。“方想不敢和秦皇谈条件,只有一事相求,倘若秦皇再君临天下三界一统,恳请秦皇加封阴庙众阴神正神之位。”

“你要我封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三界都会在秦皇之手,封神又有何难。”

我深吸一口气和方想对视,好半天才慢慢点头,方想拿着印章在等我回答,持路引之人能通阴阳两界,她能猜出我是谁,也知道我打算重回泰山破去万世天命,只说明一点,方想知道不久以后在泰山之巅会再起血雨腥风。

“我再伐九天是为了破去宿命,三界一统从未想过,你既然让我加封阴神,若是我真坐拥三界,我就如你所愿!”

方想手中的印章稳稳的落下,我拿着路引起身,剩下最后一个古啸天,他的话一如既往的少,步履阑珊的走上前。

“羽了然一身别无他物,权财皆无,不知道还能用什么和你换路引。”

方想的反应和动作让我们所有人都有些吃惊,她甚至都没有去看过古啸天一眼,什么也没问更没有要求半句,在路引上加盖好印章后拖到古啸天面前。

“霸王意气尽,终归赴黄泉,方想今日有幸,得见千古一帝和千古一霸,实则幸事,路引在此,霸王一路走好。”

“……”古啸天伸出手,在灯火下那是一只枯瘦如柴的手,颤巍巍的接过路引诧异的问。“你不是说阴庙有规矩,求一事就要还一事,他们求路引都有条件,为什么……为什么你不和我谈条件?”

“阴庙是阳世中人和亡魂做交易的地方……”

方想答非所问,古啸天迟疑了一下后很快反应过来,很平静的站起身不再多问半句,我看着他落魄的身影难免有些心酸,方想没有正面回答古啸天,不过她话中意思我懂。

阴庙是阳世中人和亡魂做交易的地方!

阳世中人是指的阳寿未尽之人,方想能通阴阳当然清楚,古啸天此去黄泉怕是回不来了,既然一个将死的人早晚都会拿到路引,她不会和亡魂订立契约,在她眼中古啸天已经是一个死人。

把路引给我们后,方想也没有留我们的意思,甚至连和闻卓也没多说一句,第二天离开的时候,我们看见方想一个人跪在蒲团上闭目静心,我们也没打扰她,对于她来说,似乎已经习惯了等待,七世都能等过来,何况是一朝一夕,闻卓早晚都会回来,看的出她并不着急。

离开后我多少对闻卓有些歉意,声音低沉的问他,难道真打算喝孟婆汤?这样一来他将会永远记不起叶轻语,闻卓这次没有笑,拍着我肩膀反而在宽慰我。

“我能过奈何桥除了方想的路引之外,还需要我的金甲,我已经把金甲送给叶轻语,不管我愿不愿意,这一世轮回我怕是过不了奈何桥了,不是方想落井下石逼我喝,她应该清楚我是非喝不可,其实真不关你的事,我守着叶轻语这么久,难道今世和她相认,虽然她现在还没记起我是谁,但至少我和她在一起了。”

闻卓淡淡一笑,样子很轻松和释然,没有丝毫犹豫的往前走。

“说起来还要谢谢你才对,是你成全了我,等帮你做完一切后,就让我和叶轻语安安生生过完这一世。”

☆、第一百二十章 城隍庙

凤阳在华夏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因为明太祖朱元璋龙兴凤阳,在这小城赋予更深的含义,从凤阳古城城门上那四个大字就不难看出,凤阳在朱元璋心中举足轻重的位置。

万世根本。

到凤阳已经是七天之后的事,离开独山我们马不停蹄赶到这里,到凤阳先看号称天下第一楼的凤阳鼓楼,鼓楼又称中都谯楼,建于明洪武八年,和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

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是最大的鼓楼台基,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终明一代,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华夏之最。

按照童子钓文砚上的提示,最后一座明十四陵应该和凤阳城中的城隍庙有关,据传朱元璋就是在城隍庙中出生,当时元朝天师算出有真龙将世,举国搜查婴孩,凡是和朱元璋有相同八字的无一幸免,朱元璋母亲因为躲在城隍庙分娩才幸免于难,这也是后来朱元璋称帝后对城隍庙推崇有加的原因。

既然能庇佑帝王降世的城隍庙,想必香火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所以在凤阳城随便问了几个人,我们就很容易的找到这处庙宇。

眼前的这座城隍庙位于凤阳城南边,距今已有六百多年,虽历经沧桑,但宏伟依旧,斗拱出檐,顶覆琉璃瓦,前檐格扇门窗浮雕各种图案花纹,雕工精细,图案精美,殿内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

城隍庙是道教宫观,山门口有座五间大牌坊,重檐歇前带歇山卷棚式屋顶,五架梁结构。屋面为五脊六兽,正中有三行,垂脊两侧各两行及四翼角覆盖筒瓦。

牌坊之上,斗拱重叠,牌坊之下,有铁狮一对,山门内有一条数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直达二门,其间有文昌阁一座。

进入二门有一座精巧绮丽的戏楼,戏楼与大殿南北相对,中间场地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木质牌楼,楼檐有精美彩绘及阴阳太极八卦图案,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正中供奉城隍,两侧配祀判官、牛头马面和黑白无常等鬼卒。

朱元璋在童子钓文砚中就留下四个字,你来了麽,我们在门牌楼背面的匾额上看到同样的字,朱元璋似乎要暗示的就是这个地方,不过这城隍庙虽有名,但并不大,里里外外我来回看了整整一天,也没发现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大隐隐于市,难道朱元璋是这个意思,这城隍庙游客众多车水马龙,若是把明十四陵埋藏在这里倒也说的过去,闻卓走到门牌楼下,看没人注意用石子在漆红大柱上划开一道小口。

“这里是翻修过的,这门牌楼是后世修建,相信这城隍庙也不是原封不动保存下来。”闻卓丢掉手中的石子压低声音说。

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朱元璋留下的那四个字无非有两层意思,要么是说明十四陵的线索就在这城隍庙,要么就是明十四陵就在这里。

不过若要是第一种的话,从之前朱元璋留下的线索看,他是极其慎重的人,绝对不会把线索留在容易销毁的地方,所以即便这里有明十四陵的线索也不会在这城隍庙之中。

至于第二种,若朱元璋就把明十四陵埋在城隍庙下面,那这工程不会太小,这里在凤阳城内,如此大兴土木一定会走漏风声,朱元璋能坑杀修建的徭役,总不能坑杀满城百姓吧,何况他自己都清楚这是他称帝的根本。

我回头发现闻卓带着一女子过来,他这桃花的确开的灿烂,所到之地就没有不妖艳过,女子是向导三言两语就被闻卓带了过来,我问她关于这城隍庙的一些事,得到的回答和我们猜想的一样。

这里是洪武二十七连重新修建的,历代都有修葺和改建,但建筑风格和建筑群体都保持原貌。

“一直都有修葺?”萧连山问。

“在明代这里保存完好,不过后世战火天灾再加上人祸不断,所以城隍庙已经损坏过很多次,如今我们看到的城隍庙是近代才重新修建的,就连原址的地基都重新挖掘过。”女向导耐心的给我们解释。

“地基都挖过?”我追问一句。

女向导点点头,在重修之前城隍庙毁于年久失修,因为后世修葺都采用原来的地基,有几百年历史,数次修葺地基已经不堪重负,所以最后一次修建的时候地基也是重修挖掘的。

我环顾四周很惊讶的加重语气问,当时挖掘地基都挖了多大的范围,女向导的回答让我多少有些失望,以城隍庙为基点,方圆三百米都挖掘过,地基重修挖掘深度达到五米,各别地方为防止渗水挖到十多米。

“有没有……”闻卓脸上挂着让女向导很难抗拒的微笑。“有没有挖出过什么东西?指不定这下面有宝贝呢?”

“你想象力太丰富了,不过据传城隍庙下面有宝,一直都是传闻,在重修的时候挖掘地基,但并没有发现过什么。”女向导的回答很肯定。

闻卓看看我,他应该和我想的一样,我们猜想朱元璋把明十四陵墓埋藏在城隍庙看来是错的,若真有挖掘地基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最后的夯土层,若是挖掘到十多米,挖掘起来的土质里面一定会有防水的土层,稍微有点考古常识的人也能知道下面有东西,既然没发现,那只能说明明十四陵没有在下面。

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可能性,朱元璋把明十四陵的线索留在了城隍庙之中,而且还是一处不管怎么样也不会消亡的地方。

但这个想法在几分钟后就被女向导的话所破灭,她告诉我们目前我们看见的城隍庙虽然是按照原貌修建,不过明代之后城隍庙就毁于战火,流传下来的建筑大多在历代或多或少都有些改观,到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在形态上和原貌相似,但具体相差多少,恐怕没有谁能知道。

我忽然发现最后一座明十四陵变成一件很麻烦的事,若是按照女向导的意思,即便我们知道线索在明十四陵也无济于事,说不定留下来的线索早已经销毁,这世上唯一还知道确切地点的恐怕只有一个秦一手,他是不会告诉我的,何况我现在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这是无从下手的事,我茫然的看着面前这气势磅礴的庙宇,有一种无奈的感觉。

“你们是专程来游览凤阳古城的?”女向导分明是在问闻卓一个人。

“听说这城隍庙和朱元璋颇有渊源,所以特意来看看。”闻卓如今已经心不在焉。

“在凤阳有两处寺庙都很有名,一处是明太祖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在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始建于洪武十六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女向导还没看成闻卓的失望好心的说。“又名大龙兴寺,规模宏大,向有僧童骑马关山门之说,寺由中都名匠营建,雕刻精细,规制宏传,等级甚高,是中都城的重要建筑之一。”

我心中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女向导说的话压根也没听进去,闻卓敷衍的笑着,也有些心烦意乱。

“里面最有名的莫过于龙兴晚钟,钟的顶部铸有一对似龙非龙的奇兽,称蒲牢,每当红日西坠或旭日东升,凤岭鸣钟,其声响彻云霄,特别是在夜晚,钟声格外幽清,远传数十里,俗有改朝换代江河变,唯独钟声绕凤阳之说,因此古人把龙兴晚钟,称为凤阳八景之三……”

女向导巨细无遗很热情的给我们介绍景点,闻卓憋了半天还是打断了她的话。

“其他地方我们没多少兴趣,就想看看这城隍庙。”

“那你们就不应该来这里啊。”

“……”我眉头一皱看向女向导,诧异的问。“这里不是城隍庙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们若是想参观城隍庙这里算是一处,不过在凤阳还有另外一处。”

“还……还有另外一处?”我有些惊讶的和闻卓对视一眼,连忙问女向导。“朱元璋加封城隍庙,一地一庙,这凤阳怎么会有两座?”

“一座是原址,一座是你们现在看见的这里。”

“这里不是原址?!”闻卓立马来了精神追问。

“你到底有没有听我的解说,我一开始就告诉过你们,这里的城隍庙修建于洪武二十一年,而你们也知道城隍庙和明太祖朱元璋颇有渊源,据传朱元璋出生在城隍庙,不过都是后世杜撰无从考证,但是若真是这样,那也不应该是在这座城隍庙。”

“还有一座在什么地方?”我焦急的问。

“凤阳城西的卧龙湖。”

卷六 看试手,补天裂。

☆、第一章 追根溯源

卧龙湖这名字会让人浮想翩翩,应该是一处湖光山色诗情画意的地方,凤阳毕竟是帝乡,沾染上龙气的地方难免会让人赋予各种各样的传说和典故。

而这卧龙湖却是例外,女向导本来有心带我们一起来,确切的说是想带闻卓来,毕竟涉及到明十四陵,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回绝了女向导的好意,凤阳城西出城后西行大约三十多公里便是女向导口中提及的卧龙湖。

等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这个湖字用在这里怕是不是太贴切,并不大的一个水潭,论风景差强人意,论山水毫无可取之处,好在水潭的水清澈见底,这个时节一叶知秋水面多枯叶,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刚好下起小雨,秋雨朦胧山水一片萧瑟。

这里行人渐少,远处是一片田埂,有老汉挑担从湖边而过,萧连山走上前客气的问老汉,传闻中的城隍庙在何处,老汉一身蓑衣斗笠,嘴角叼着烟杆。

“这老黄历翻的远了,听祖辈说这儿曾经的确有座城隍庙,不过我是没见过,你们应该是外乡人吧,好好的这么到这地方折腾。”老汉点燃嘴角的烟杆,辛辣刺鼻的烟味弥漫在空气中。“听说太祖爷就是在那儿出生的,不过多半是瞎传。”

难得遇到一个知情的人,我们站在树下,这里风雨要小些,我笑着问老汉。

“您老懂的多,给说说,怎么会是瞎传?”

“太祖爷念旧,登基称帝免了这老凤阳的赋税,你们来的时候应该看见城门上那万世根本四个字,太祖爷不忘本啊,大明朝那会这凤阳可是好地方,那是沾了龙气风调雨顺,只要是曾经有恩于太祖爷的都是封侯重赏,若太祖爷真是在城隍庙出生,那可是救他命的地方,以太祖爷的性情那还不大兴土木,建一座高殿啊。”

“朱元璋没有在这卧龙湖修葺城隍庙?”萧连山好奇的问。

“太祖爷。”老汉瞟了笑连山一眼,口气有些不舒坦,那是凤阳人根深蒂固的骄傲,这风雨几百年连称谓都透着高高在上的优越。

“听您这么说,太祖爷就没来过这儿?”闻卓要比萧连山机灵的多,连忙改口问。

“没,要真来过,这可是卧龙湖的大事,那还不立牌坊,祠堂里都要烧高香,我都这把年纪了,反正是没听说过,至于老辈口中流传下来的也没提及过。”

“卧龙湖?!这里叫卧龙湖总该有些典故吧,这里好歹也是太祖爷的祖籍所在,这龙字可不是随随便便能用的。”我想了想很认真的问。

“啥卧龙湖,呵呵,其实就是卧牛湖。”老汉吧嗒着嘴角的烟杆笑着。“这儿以前多水草,放牛的娃都在这水潭边放牛,太祖爷据说也来过,还在这儿卧睡,这不,太祖爷当皇帝了,这水潭也跟着沾光,卧牛就变成卧龙湖了。”

问了半天没有丝毫有价值的东西,大多都是传闻到现在也无从考证,我问老汉那城隍庙在什么地方。

“庙就真没有了,反正打我记事起就没看见过。”老汉取下嘴角的烟杆指着前方。“你们沿着卧龙湖往前走,过了前面的土丘,有一处挺宽敞的土坝,村里曾在那儿建过谷仓,据说修建的时候挖出过古砖,后来还来了不少专家,说是明代的不过没啥稀罕的地方,据说那儿曾经是庙宇,推断是一座城隍庙。”

我们谢过老汉,按照他所指示的方向前行,果然在绕过土丘后看见一处宽敞的土坝,上面的建筑是简易的谷仓,不过已经荒废有几个孩童在废弃的谷仓捉迷藏玩耍,秋雨中孩童也不知道秋意冷,远处的大人气急败坏的招呼着他们回去。

很快我们就在一处谷仓里面找到一块裸露在外面残破的土砖,我拿在手中看了半天,是明代烧制的地砖,多用于铺路很寻常的东西,看土质这里曾经被挖掘过,不过没有复原修建,想必这里曾经的古建筑并没有太深远的意义。

“这里曾经的确有一座城隍庙,而且规模及其庞大。”

声音从我身后传来,一路上少言寡语的古啸天沉稳的对我说,我连忙回头看着他,古啸天从地上拾起一块残破的明转感慨万千的说。

“很多年前,很多年……我都已经不记得了,这个地方我随他来过。”

“魏雍曾经也来过这里?!”我吃惊的站起身看着古啸天。

“这里曾经有一座城隍庙,但远不是你们如今看见的这番景象,这里曾经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一晃多年这里也历经沧桑。”

古啸天一边说一边走出谷仓,秋雨滴落在身上萧杀无比,我们跟在古啸天身后,他像是在记忆中追寻过往的点滴,然后停在一处荒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用干瘪的手拨开草丛。

“今唯二碑及石人石马仅存而已”。

我们寻声望过去,在草丛中露出一块破缺的石碑,上面的字也残破不齐,依稀能辨认出隍庙两个字,旁边有断头断身的石人石马,看到这里我们都明白,这里曾经果真有座城隍庙,按照古啸天的描述,这里昔日郁葱王气接邱坛,云绕乾坤得大观,该是有多辉煌壮观,而如今此时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马卧幽宫。

看到这里古啸天脸上的表情明显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惆怅,我或许能体会到他现在的心情,放眼望去,这曾经辉煌一时的城隍庙在这秋风细雨中,好象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远处那一簇簇苍松翠柏,野花蔓草,随风雨摇曳,沙沙作响,如述说历史的兴衰,那一对对石人石马、残碑断碣,任风雨侵蚀,潸然泪下,象泣诉悲惨的遭遇。

我本被这秋雨中的颓败之景所感悟,但看了片刻忽然一愣,嘴慢慢张开,秋雨路面泥泞,我茫然的向前走了几步,不下心跌倒在地上,萧连山把我扶起来,我都来不及管沾染在身上的湿泥,抬起手丈量这周围。

“哥……怎么了?”萧连山看我表情突然震惊疑惑,好奇的问。

我没有回答他,转身找了一处较高的谷仓,跌跌撞撞的登上顶端,站在谷仓之上,任凭秋雨淋湿全身,我慢慢移动身体环顾四周。

“我在金陵遇到你的时候,你是因为发现金陵有王气,所以好奇才登船观天象,所以我们不期而遇。”我忽然若有所思的对身后闻卓说。

“对啊……话说起来,若是我不好奇,就不会登上你的船,也不会吃你螃蟹,然后……就没然后了啊。”闻卓翘着嘴角邪笑很无奈的样子。“怎么,你也知道你亏欠我了,呵呵。”

“你说过金陵王气已断千年。”我没时间和闻卓开玩笑,一本正经的问。

闻卓看我表情知道我如今定是想到什么,收起玩世不恭的笑容很认真的回答。

“帝王,你问这话就有些搞笑了,当初可是你派人鞭山断海,灭了这金陵蕴藏的王气,今儿你还问我,呵呵,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

“我真派人……不对,嬴政真派人断了金陵王气?”我皱着眉头诧异的问。

“好好的你怎么问起这个,风水堪舆之术我最不在行,不过关于金陵风水我倒是有些耳闻,金陵,史称六朝古都,旧时也称秣陵,其金陵,秣陵的地名,本身就与风水有关。”闻卓看了看我郑重其事的对我说。“金陵依山傍水,北有长江之险,南有苏杭之富,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历来被传颂为形胜之地。”

“这个我倒是也有耳闻,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这方面的记载,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时候,据说楚威王灭掉了邻近的越国,其后便在如今的紫金山和幕府山中埋下了金子,目的是以镇王气。”我来回走了几步揉着额头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因为紫金山山顶常有紫云萦绕,犹如王者之气,楚威王埋金,就是要镇住这里的王气,从此就有了后来的金陵之称。”

“你的确断过金陵的王气。”古啸天声音很平稳的在一旁说。

我回头去看他,在我们这几个人里面,或许只有他最了解真相,古啸天面无表情心如止水的说下去。

“你曾派人凿通方山,断方垄,再引淮水入长江,泄其旺气,其目的是破掉金陵的王气,这引淮水入长江之举便又引出了一条秦淮河,此后,金陵就又有了秣陵之称。秣即抹,暗示此地曾经的王气被一抹而除。”

“正因为金陵断了王气,所以即便金陵是六朝古都,可没有一个朝代是长命的。”闻卓点点头很肯定的回答。

☆、第二章 华盖三峰

我摇头在秋雨中来回走动,身体已经被秋雨浸透,可一点感觉也没有,皱着眉头自言自语,嬴政当时已经泰山斗天,三界之中除芈子栖无人能敌,他若真醉心权利试问有谁能夺他江山。

金陵王气是祥云拱紫微,大有紫气东来之意,但金陵风水虽佳可并非帝龙之地,所以金陵历代不出帝王,嬴政法力之高又岂会不知,他断金陵王气一定还有其他用意。

“是四方结界!”古啸天重重叹了口气,缓缓的说。“我听魏雍说过,四方结界若有王气蕴集早晚会被冲破,因为安平公主虽冠绝天下,但没帝王之命,若得到王气拱佑会染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