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院说:“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可报告,指挥部那边都已报批国|务|院批准,前期资金也到位,原本就能开工建设了,现在出现这个大变动,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今天我和秦总把你们召来开会,就是广泛听取意见,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

赵南箫看着投影在设备上的大桥原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当初是大桥部的团队负责设计的,采用的是三塔混凝土斜拉桥方案。采用这个方案,建成之后,塔墩高达430米,将是世界第一高塔,远超名噪一时的法国米洛大桥343米的悬臂支柱。当时的控股业主方考虑以后的景观效益,追求打响大桥名气,对这个有着“世界第一”的方案十分满意。

而现在,ZJ在经过施工前的详细勘察后,提出新的意见,认为在当地地质条件下,这个430米的塔墩建设难度很大,而且,当地属于地震高强度区。按照这个方案施工,除了获得一个世界第一高墩的称号,并没有别的明显优势,这与ZJ集团一向追求的“务实”理念是相悖的,所以向设计院提出更改设计的要求。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嗡嗡的讨论声。陆续有人提出新的设想。

听完几个发言之后,胡院说:“我给你们看一个方案,你们看看,觉得如何。”

秘书播放PPT。

屏幕墙上现出一幅放大的电脑制作的桥梁建成预想图。

宽阔的谷底上,高高架着一座钢桁架悬索桥,连接两岸峭壁。

赵南箫看着PPT,目光定住了。

胡院说:“本方案为跨径为1300米的双塔单跨钢桁架悬索桥,主梁采用钢桁架加劲梁,东西两塔,高度各200米左右。”

参与过前一个设计方案的大桥部陈工首先肯定这个设计:“悬索桥是世界公认的大跨度桥梁的主要形式之一,桥梁地点的两岸地形陡峭,没有主桥钢箱梁的吊装条件,采用钢桁架加劲梁,这在国内超过千米的大跨径悬索桥实践中虽然不多,但可行性很高。”

二所的黄所长说,这个设计不设中横梁,不但令塔的形状简洁优美,而且也方便施工。

坐赵南箫边上的高所长也发了言,更是高度赞赏:“这个设计比例匀称,主跨突出,尤其是用钢桁架加劲梁的想法,不但因地制宜,比钢箱梁轻,在节省材料降低造价方面有优越性,而且,在峡谷上方一跨如虹,气势磅礴,造型优美,可谓刚柔并济,是功能和美观的高度统一。”

……

一通发言下来,基本都是肯定的意见。

胡院和秦总交换了一个眼神,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进来后就没说过话的赵南箫,笑道:“大家的看法与我和秦总的看法基本一致。这个设计确实有可行性,在造型方面,也有很独到的审美。下面我来介绍下,这是一所老高手下赵南箫的方案。”

胡院话音落下,偌大的会议室顿时陷入沉寂,几十双眼睛全都看向赵南箫,表情无一例外惊诧。

高所长人到中年注重养生,到哪儿都捧着他那个泡着枸杞茶的杯子。胡院说话的时候,他正端着茶杯喝水。突然听到赵南箫的名字,呛住,咳了几声,扭头睁大眼睛看着她。

胡院说:“小赵,你来给大家讲讲,当初你是怎么考虑设计这样一个方案的?”

三年前,院里在刚接触这个项目时,十分重视,曾有过一个征集方案择优组建设计团队的活动。赵南箫当时刚进来一年,初生牛犊不怕虎,怀着激情也报名参加。虽然没条件到实地勘察,但泡图书馆,查地方志,找相关的资料,在阅遍了她能得到的全部资料之后,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构想设计,天天熬到下半夜,终于在截止期前,设计出了这个方案。

交上去后,自然是石沉大海,被吞没在了设计院这艘航母巨无霸前进途中劈出的浪花里。设计院配合当时甲方的理念,采用了目标是世界第一高塔的斜拉桥方案。

这么久了,赵南箫早就忘了自己当初也曾参与过这个项目,刚才突然看到PPT上出现自己的作品,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她对上了胡院和秦总投来的目光,慢慢地从位子上站了起来,说:“这是三年前我参加院里征集活动做的一个设计。之所以做这样一个方案,是查过一些资料,得知当地位于几个地质断裂带的交汇处,属高烈度震区,而且地形变化急剧,属于青藏高原过渡地段,从海拔500米骤然抬升到2000多米,地势陡峭,河谷深切,所以设计的时候,着重考虑抗震,再结合别的因素,出来这个方案。”

“谢谢胡院秦总还有大家的肯定。”

她的发言简短。

秦总说:“不错。小赵虽然年轻,但很有想法,底子也扎实。ZJ方在提出新要求后,我调阅了这个项目的档案库,发现了这个设计,很有亮点,在和胡院取得一致意见后,今天拿出来和大家探讨。”

他含笑看着赵南箫,带头鼓掌。

会议室里起先只有他的掌声,显得有点单调,在胡院也加入后,很快,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勉励赵南箫。

高所长鼓掌鼓得最起劲,等掌声停了,笑呵呵地说:“院长,秦总,小赵进来后就在我手下做事,我常鼓励她,年轻人只要有想法,放心冲,设计院能为他们这种年轻人提供最广阔的工作舞台!”

院长和秦总笑着表示赞同。院长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院长,秦总,我有个方案,不知道能不能现场演示?”

这时,刚才一直没发言的林洋忽然站了起来说。

“小林啊?当然可以。”胡院长鼓励。

林洋道谢,拿着U盘来到演示台前,播放自己的文件。

墙幕上出现一座连续钢构桥的效果图。

林洋侃侃而谈:“院长,秦总,在设计方案前,我也做过大量的研究。这个地方不但高震,而且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个风场,长年有着风速高、湍流强、风攻角大的特点,在这种大风区,悬索桥的设计如果稍有偏差,就有可能重蹈从前美国旧塔科马悬索桥那样的风毁事故,所以我主张在这里建混凝土连续钢构桥。这种梁式桥是经典,尤其就抗风抗扭性能来说,它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我的这个方案,除了考虑最大的抗风性能,也有着新的创意。因为墩高超过300米,所以,除了常规的双薄壁墩,在墩顶的下部位则采用整体空心墩,以保证桥墩的整体稳固性。这个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在力求最大稳固的前提下,凸显经典和创新的结合。”

他顿了一下,转向赵南箫。

“刚才的悬索桥设计,我也非常认可,但有一点,我想请教下赵工。在这种大风场的环境里,如何消除风力对悬索桥的负面影响?”

会议室里,几十道目光又射向赵南箫。

胡院和秦总也看着赵南箫,似乎在等待她的回应。

赵南箫再次站了起来。

“在座的都是专家和高工,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林工既然问,我就班门弄斧了。塔科马悬索桥倒塌的原因是其桥面厚度设计偏薄,自重不够,强风吹袭引起卡门涡街摆动,继而产生共振引发崩塌。这也是二十世纪最严重的工程设计错误之一。有了前车之鉴,后来人的设计完全可以据此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但林工的顾虑,提的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实上,并不仅仅是在建成后,在施工阶段,大桥的抗风性能更是至关重要,当然,这也需要施工方的配合。概括来说,前期结构动力特性的计算,对大桥桥址风场的分析、主梁三分力试验、节段模型的震颤试验、涡激振试验,全桥气动弹性试验,施工阶段裸塔抗风性能测试,等等手段。就我浅薄的知识而言,近年国内已有专家专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可以参考沈仕儒院士的相关文章。”

林洋仿佛还想反驳,一时却又说不出话来。

胡院和秦总再次对视,点头。

胡院说:“小林,你的这个方案,我和秦总之前也看过,确实有亮点,但造型偏保守,并且,现场混凝土浇筑和施工工作量大,设备投入高,工期长,相对于悬索桥方案,成本过高,经济不占优势。业主方提出的要求是稳固,经济,另外力求美观,毕竟,那一带是以后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大桥也将是标志性的重点景观之一。”

胡院的意思自然是不予考虑。

林洋神色略显沮丧,但很快,掩饰地笑,表示赞同。

胡院站了起来,环顾一圈,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和秦总在商议后,初步决定以小赵的这个悬索桥设计为基础,进行优化设计。因为时间紧,工程重要,就由秦总亲自牵头成立设计组,具体组员名单,定下来后公告通知。今天会议开到这里,散会!”

“小赵,你来下我办公室。”胡院长叫赵南箫。

赵南箫在身后许多目光的注视下,跟着来到院长办公室。

院长叫秘书给她倒茶,让她坐。

“真是没想到,我们院里还有你这样一个出色的年轻人。我看了你的履历,名校毕业,第一名考进来,进来有四年了吧?工作表现非常优异。去年三号跨海桥的航道塔楼形体改良非常好,虽然改动不大,但节省了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工人在海上长时间作业的风险。我本来以为是个集体决议,现在才听说,当时也是基于你在探讨会上提出的点子?”

赵南箫微笑:“谢谢院长鼓励。叫我什么事?”

胡院长说:“还有什么事?自然是秦总亲自点将,让你担任助手,参与金沙特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小赵啊,秦总以前的博导就是你刚才提到的沈院士,和沈老一样,出了名的严格。这回破格点你,是你一个大好机会。我们做设计的,光坐办公室里是做不出好方案的。人员定下后,就由秦总带队,尽快去往实地再次勘察,优化方案,及早施工。ZJ方催得很急,没办法,人家是上帝,有要求,能满足我们都要尽量满足。他们到时候也会派人去现场接洽配合我们工作。这个项目我估计完工要两三年,等你参建完毕,院里会考虑把你从技术岗位晋升到高级管理职位。”

“怎么样,你有没信心?”院长笑呵呵地看着她,等着她惊喜点头。

赵南箫沉默了片刻,说:“谢谢院长和秦总的信任。能不能让我考虑下?”

胡院长一怔:“怎么了?”

赵南箫说:“最近我状态不大好。事关重大,我怕贸然接受,辜负您和秦总期待,也耽误工作。”

胡院长端详了她一眼:“青岭大桥那边就是你去的?听老高说,你回来就申请休假了。”

他沉吟了下。

“也好,你先好好考虑,这几天继续休息。下周一前,给我一个回复。”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出去玩,提早发了,白天没有啦。大家周末愉快。

第 12 章

几天后,外公从外地回京,赵南箫和母亲一道去看他。

外公休息了一晚上,精神看起来很是不错。快中午的时候,母亲到厨房帮阿姨做饭,赵南箫来到书房。

外公快七十了,但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十几年前就开始学习用电脑去处理图纸文件,到了现在,熟练程度完全不在赵南箫之下。

他正坐在电脑前,审阅助手刚发给他的一封邮件,指着打开的文件对外孙女说:“小南,这是这次合龙事故的部分资料,等全部整理好,姥爷也发给你一份,你有空看看。这次的事故虽然是个例,但不表示以后不会再次发生。对你来说,也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赵南箫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轻声说:“姥爷,我要是现在出国再去读书,你会不会反对?”

外公笑着说:“有句话说,造桥技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看美国,六七十年代看欧洲,□□十年代看日本,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看我们中国。我们在桥梁建设方面的速度和技术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展,很多方面,可以不夸张地说是创举和领先。不过,学无止境,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再出去多学习了解一些国外这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也是大有裨益。姥爷支持你。”

赵南箫说:“姥爷,不是读这个。是金融。”

外公握着鼠标的手停住,抬头看她,沉吟了下,摘了眼镜,指了指边上的椅子,问:“怎么突然有改行的想法了?”

赵南箫慢慢地坐下。

“不是突然。这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渐渐觉得我的选择和我当初的设想并不一样,我没有从中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我感到仿徨。姥爷,你一辈子都从事这项事业,到现在还不停。爸爸也是,甚至为它失去了生命……”

“姥爷,您和我父亲是怎么看待你们的事业的?或者说,一直以来,你们就都热爱着你们从事的这个职业?”

外公沉吟了下,说:“小南,姥爷还小的时候,姥爷的父亲曾对姥爷说,我们现在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亲手炸毁自己建造的桥梁了,相信有一天,我们一定也能造出世界上最先进最伟大的桥梁。姥爷到现在还记得他说这句话时的情景。这也是姥爷的心愿。遇到困难,看看老照片,想想当年姥爷父亲那一代的桥梁人,有什么是坚持不下来的?”

他顿了一顿,视线落向压在书桌玻璃下的一张老照片。

赵南箫看去。

照片是学生时代的父亲和外公在校园的合影。照片里的父亲儒雅而英俊,面带微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小南,不知道你妈妈有没有和你说起过你父亲早年的事。其实他刚开始是建筑系的高材生,当时国家急需道桥方面的人才,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转入桥梁,这才做了姥爷学生。他当年不少的同学,前段时间还有几个来看我,现在要么成了著名建筑师,要么转入地产金融风生水起。但是我相信,你父亲他一直没有后悔他当初做的选择。确实,真正做这一行的人,要付出很多,从物质上而言,这种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小南你现在有了新的感悟和想法,姥爷尊重你的选择,但如果,与此同时,你也能理解你父亲当年做出这种选择的价值,姥爷会很高兴。”

外公注视着赵南箫,带着微笑。

“同样的,如果你现在重新开始人生规划,实现人生价值,姥爷也会非常高兴。因为这是小南你自己的人生,姥爷相信你会做出你真正想要的抉择。”

赵南箫沉默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小南,你的时代和姥爷,还有你父亲所处的时代都不一样了。姥爷高兴你以前选择了这项事业,但姥爷更希望,如果到了最后,你还是将桥梁作为你的终身事业,那么这个选择,完全是出于你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和认可,而不是因为别的,比如姥爷和你爸爸的缘故。”

外公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头发:“你慢慢想,无论小南你最后怎么决定,姥爷都会支持你的。”

这个晚上,回到家里,赵南箫坐在书房的桌前,望着着面前那一叠旧笔记本。

这是父亲工作多年留下的日志。

她抽出其中一本,一页一页,慢慢地翻,读着父亲留下的仿佛还带着温度的字。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有意义的日子。带着几千人,历时三年的艰苦建设,终于完工。在这个自古就被层层大山道道峡谷与世隔绝的地方,火车通过了连接山谷的大桥,笔直的铁轨,一头来自山外,一头伸向山的深处。庆功宴上,许多当地群众自发送来家酿的酒,自治区区长兴奋地喝醉了酒,被人抬了回去,我也快醉了。躺下去的时候,想到了曼和小南。很愧疚,去年春节也没回家。但很快就能回去见她们了,又兴奋以致无法入眠。能得到了她们无条件的支持和付出,我很幸运。”

赵南箫的眼睛发热,合上了笔记本,灯下的影一动不动。

沈晓曼端着碗点心进来,放在桌上。

“小南,都休假了,大晚上的你还坐这里干什么?不早了,吃了去睡觉!”

赵南箫转身望着她,轻声说:“妈,那天院里开会说的事,我决定还是接了,明天就回复院里。我再继续做两年看看吧。等这个项目做完,要是还找不着感觉,我一定听您的,去读金融或者做别的。”

赵南箫原本有些担心,自己的决定会让母亲无法接受。

“吃吧。吃了睡觉去!”

出乎意料,她竟然没有责备,也没别的意思表示,说完转身出了书房。

赵南箫望着她的背影,心里感觉有点对不起她,愧疚,但又微微松了口气。

再试一试吧,这个晚上,入睡前,她在心里想。

就这样放弃,还是不甘心。毕竟她曾经多么的热爱。最多再过两三年,到了那时候,要是依然患得患失,那就再不用犹豫了,她不适合这个职业,就此告别。

一周的休假很快过去,周二的早上,赵南箫像往常那样来到设计院,一进去,就感觉气氛不对,走廊上遇到的同事,看着自己的眼神和招呼的方式,好像和往常有点不一样。

她起先还觉得自己多心,等进了办公室,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高所长已经来了,正在她所在的这个大办公室里和一个同事说话,转头看见她进来,竟然主动笑眯眯地点头:“小赵,休息好了,回来啦?胡院长说,叫你过来了就去下他那里。”

不是说所长平常高高在上,相反,所长平常很注重在保持权威的前提下和下属打成一片,脸上时常挂着笑容,尤其是安排工作的时候,笑容更加亲切。但像现在这样“无事亲切”,赵南箫还是头回看到。

她应了声,在周围同事的注目下来到自己的座位上,放下东西,去往院长办公室,在走廊的拐角处,听到身后有人叫自己。

“赵小姐!”

她转头,看见林洋追了上来。

突然听到他这么叫自己,心里那种不对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好像只在以前她刚进设计院的时候,他这么称呼过自己。

“林工你有事吗?”她礼貌而冷淡地问。

林洋快步走来,停在她的面前。

“赵小姐,我对您的外祖父沈院士沈老非常尊敬,更是崇拜,他的全部论文和著作我都读过,从中获益匪浅。一直就想去拜访沈老,又怕他太忙,冒昧打扰。赵小姐能不能帮个忙,代我向沈老致意,顺便问下沈老,他什么时候方便,能否允许我去拜望?”

他面带笑容,语气恳切。

赵南箫诧异万分。

“赵小姐,我是真的非常希望能够去拜望沈老,诚心诚意……”

“你怎么知道我和我外祖父的关系?”她打断了他,问。

林洋略一迟疑:“你不知道吗?昨天你母亲来过院里,找胡院长……”

电光火石之间,赵南箫一下就明白过来了,心“咯噔”一跳,立刻转身。

“赵小姐!你晚上有空吗?我有两张很紧张的原版歌剧《茶花女》的票,是意大利国家……”

赵南箫撇下身后的林洋,快步来到院长办公室。

“赵工你来了?”

张秘书看见她,热情地站了起来,指着里头说:“院长在里头,正好没人。”

赵南箫走了进去,叫了一声。

胡院长正在看着文件,抬头见她进来,脸上露出笑容:“小赵,来了啊?坐。”

赵南箫没坐,说:“院长,我不知道我母亲昨天来过你这里,很抱歉,希望没打扰到你。”

胡院长笑着说:“怎么能说打扰呢?昨天沈女士来的时候,秦总也在,他俩还认识,正好叙旧,挺好的。”

赵南箫忍住立刻回去找母亲的冲动,说:“我不知道我母亲找院长你说过什么,但无论她说什么,她的话不能代替我的决定。”

胡院长脸上的笑容消失,露出为难之色。

他站了起来,亲自走到饮水机前给她倒了杯水,端过来说:“小赵啊,你不要激动,先喝口水。是这样的,院里重新考虑了下,这个项目呢,时间长,地方偏远,条件艰苦,确实不适合你这样的年轻女孩子。要不这次你不用去了?院里有更重要的任务需要你担起来,你看怎么样?”

赵南箫说:“我已经和院长你确认,我决定参加这个项目。如果院长你是因为我的能力将我排除在外,我接受。但如果,是因为我母亲反对的缘故,我自己保证会去说服她。对这件事给您造成的困扰,我向您道歉。”

胡院长看着她,沉吟了下,点头:“好!只要沈女士不再找我谈话表示反对意见,我这里完全没问题。”

“谢谢院长,那我先去了。”

赵南箫出了办公室,也没打电话,立刻回家,进门,沈晓曼坐在她的工作室里正在作画,听见推门的响动,头也没回,说:“小南,我已经找老胡老秦他们谈过了。你不用去了。”

赵南箫说:“不好意思妈,我要去的。”

沈晓曼执着画笔的手停在半空,半晌一动不动,突然将笔一扔,站起来转身。

“那是什么鬼地方?山沟!深谷!悬崖!峭壁!就算安全,你去个男人堆里天天住板房自己烧水洗澡?小南我告诉你,你别和我讲情怀!反正这次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你去的!”

赵南箫说:“妈你别激动,我也不和你吵。姥爷支持我。要是姥爷也让我不要去,我就听你的。不好意思妈,我要收拾东西了。”

她转身去了自己的房间。

沈晓曼气得不行,想跟过去再施压,又知道这个女儿从小看似乖巧,实际非常倔强。

她在原地站了片刻,脱下身上工作服,憋着一口气出了门,来到父亲住的地方,按门铃,阿姨出来开门。

“李阿姨,我爸在家吗?”沈晓曼问。

“教授在家。正好有个年轻人也在,说是来看教授的。”阿姨笑着说。

“谁啊?”

“姓徐,叫徐恕。”

沈晓曼一愣,想了起来。

徐振中的儿子。

女儿当年和叶家的婚事告吹后,记得他很快也出国了,一晃好几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的。

沈晓曼进去,来到书房门口。

书房门没关,她看见父亲坐在窗边的一张老藤椅上,对面是个理着平头显得十分精神的年轻人,桌上一壶茶,冒着袅袅热气。一老一少,言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