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贵妃被送回了长春宫,太子很快得到消息,匆匆赶了过去。

“母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进屋就看到披头散发的华贵妃,太子大惊。

“你们都出去。”华贵妃道。

长春宫的内侍宫婢们闻言默默退出,朱洪喜带着数人却纹丝不动。

华贵妃眼一瞪:“朱公公,太子来见本宫,是皇上亲口答应的。莫非连我们母子叙话,你也要在一旁听着?”

朱洪喜行了一礼:“奴婢不敢。奴婢在外面候着,娘娘和殿下慢聊。”

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心

室内只剩下华贵妃与太子二人。

太子不明所以,端详着华贵妃脸色问:“母妃,父皇不是说您病重吗?”

华贵妃心乱如麻,掩面泣道:“什么重病,琛儿,你父皇要赐死母妃啊!”

“什么?”太子大惊,想起自己的怪病,赶忙稳定情绪,拉住华贵妃问道,“母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因为太后在寿宴上中毒,父皇就要赐死您?”

华贵妃擦擦眼泪,拉着太子走至床头,压低声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太子愣了好一会儿,才声音打颤问道:“母妃,您是说,皇后当年在关雎宫产下一名男婴,那名男婴只比我大几天?”

华贵妃轻轻点头,想起邓安的叛变,不禁咬牙切齿:“我早该知道邓安那个狗奴才是靠不住的。当年本宫命他监视关雎宫,他就一直没有发现皇后有孕的消息,才让那个孩子生了下来!若不是本宫后来及时发现,琛儿,现在太子到底是谁来当,可就难说了。”

太子浑身发冷,寒气仿佛是从心底丝丝往上涌,让他说话都有些抖了:“母妃,既然邓安靠不住,那他当年真的依着您的吩咐把那个孩子处理掉了吗?”

华贵妃一怔,随后缓缓道:“谅他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藏匿下那个孩子。今日皇上叫邓安前来对质,邓安交代,当年依着本宫的吩咐把那个孩子捂死后悄悄埋了。”

“那就好。”太子只觉心中大石猛然落了地。浑身一松,整个人的反应都显得有些迟钝。

“琛儿,现在你父皇要赐死母妃。母妃百般哀求,才得以见你一面。”

“母妃——”太子心中发苦。

华贵妃紧紧握住太子的手:“琛儿,你父皇是彻底厌弃了我。母妃现在能指望的就只有你了。”

“母妃要我怎么做?”太子怔怔地问。

华贵妃含泪望着太子:“你去求你父皇,就说你不能没有母妃,哪怕把母妃打入冷宫都可以,只要别赐死母妃。”

只要她能活着,冷宫也好。甚至浣衣局都无所谓,熬到太子继位那一日就苦尽甘来了。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到那时,她贵为太后,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而皇上却永远不知道。新君身上流的血是她华家的,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一想到昌庆帝丝毫不念旧情要赐死她,而她的侄子将来要继承昌庆帝的一切,华贵妃就觉得痛快。

听了华贵妃的话,太子不禁沉默。

父皇子嗣不多,以他的了解,父皇对皇子公主们很是宽容慈爱,母妃却杀害了皇后之子,可以想见父皇对母妃有多么恼怒厌恨。

他若是去求情——

想到昌庆帝那些不满的话语。嫌弃的眼神,太子心里一紧。

不成,他若是这个时候撞上去。父皇对他定然会越发不满。

太子看了华贵妃一眼。

他豁出脸面去求情,父皇说不定会开恩留下母妃性命,可只要母妃还活着,父皇的不满就会越积越深。

他是太子没错,可父皇年富力强,等到老去那一日。说不定五弟、六弟早已长大成人了。

纵观历史,年老的帝王往往多疑糊涂。在日积月累的不满之下,他的太子之位焉知就能安稳无忧?

“琛儿?”见太子迟迟不语,华贵妃忍不住唤了一声。

太子缓缓抽回手,忽然跪了下去。

华贵妃大惊:“琛儿,你这是干什么?”

她伸手去拉,太子纹丝不动,仰着头道:“母妃,我知道您一直最疼我,那么现在就多疼疼儿子,别逼我了。儿子前不久才出过丑,去年还因为程三的事闭门思过。若是这个时候去求父皇,他一定会对儿子更加恼怒的,到时候儿子的太子之位保不保得住都难料了。”

“琛儿?”华贵妃喃喃喊着。

太子跪在她面前,她明明居高临下,却有种坠入深渊的错觉。

“琛儿。”华贵妃抬手,落在太子头顶,“你已经做了将近二十年的太子,怎么会这么想?”

太子苦笑:“母妃,父皇可不只我一个儿子,再过十几年五弟、六弟都是二三十岁的人了,难道就没有一争之力?不,父皇对我越发不满的话,说不定他们都不用争,我就要给他们腾位置了!母妃,您想想啊,就算儿子去求情,父皇把您打进冷宫,以后每当父皇看到儿子都会想起您做错的事…”

华贵妃怔怔后退,喃喃问:“做错的事?”

华贵妃几乎想大笑。

她就算做错了多少事,可为的,都是跪在眼前的这个儿子啊。

而他,却在求她去死!

华贵妃只觉心寒、荒唐、可笑,忍无可忍之下,抬手打了太子一个耳光。

清脆的响声在室内回荡,太子捂着脸站起来,看着华贵妃笑了:“母妃,您别这样,谁没有一死呢,可总要死的有价值不是?现在父皇虽然恼怒,可时日久了,父皇那个人容易心软,一看到儿子想起亲口赐死了您,说不准对儿子还多几分怜惜呢。”

华贵妃圆睁着眼,像是头一次认识太子,指着他冷笑:“好,真好,我没想到熬心熬力二十多载,最后养出一个这样的好儿子来!”

太子拨开华贵妃的手:“母妃,您别这样说,儿子也是为了大家都好。您想想外祖母,想想沐恩伯府吧。”

说到这里,太子上前一步,凑在华贵妃耳边,声如蚊呐:“对吧,姑母。”

华贵妃猛然后退,死死盯着太子良久,颓然道:“太子,你走吧。”

太子跪了下来:“那儿子就告退了,母妃慢走。”

随着太子身影渐渐消失在门口,泪水模糊了华贵妃双眼,后悔、痛恨、不甘,种种情绪涌上心头。

是啊,一切都为了沐恩伯府。

那她呢?她算什么呢?

太子步履沉重走出去,见到停留在台阶上的朱洪喜,脚步一顿。

“太子看过贵妃娘娘了?”

太子缓缓点头,眼圈发红:“本宫都知道了,还望朱公公能让贵妃走得体面些。”

见太子远去了,朱洪喜对几个内侍使了个眼色,几人一起进去。

推开房门,就见华贵妃悬于梁上摇晃着,一只金丝红缎软底绣鞋静悄悄落在纤尘不染的地毯上。

第四百六十六章 民间谣言

朱洪喜等人退至一旁,安安静静等着,直到约莫一盏茶的工夫过去,悬于梁上的华贵妃连摇晃都不再有,这才走上前去,把人小心翼翼放下来。

朱洪喜示意两名内侍上前探查。

其中一名内侍探了探华贵妃鼻息,对朱洪喜道:“贵妃娘娘归天了。”

朱洪喜长叹一声:“你们守着贵妃娘娘,我去禀告皇上。”

长春宫静悄悄的,树上知了叫得越发恼人,朱洪喜顶着明晃晃的日头匆匆往外走,路过那片光秃秃早已被铲除干净的夹竹桃所在,脚步不由一顿,紧跟着又是一声长叹。

今日他奉皇上之命赐死华贵妃,来日太子继位,岂会放过他!

虽说他活了一把年纪,好日子享受了不少,可谁嫌命长呢,就跟没人嫌钱少一个道理。

朱洪喜眯着眼抬头望天。

咳咳,要是有机会,就偷偷踩一脚,万一能把太子踩下去就好了,想必慈宁宫那位也是乐见其成。

太子离开了长春宫,想了想,直奔乾清宫去见昌庆帝。

“皇上,太子殿下正在殿外台阶下跪着。”内侍进来禀告昌庆帝。

昌庆帝赐死华贵妃虽然解恨,心情却不怎么样。

那个女人毕竟是太子的生母,跟了他二十多年。这么多年哪怕是养一条狗都有感情了,何况是曾经宠爱过的女人。

听闻太子来了。昌庆帝头疼之余隐隐松了一口气,开口道:“传太子进来。”

不多时,太子出现在昌庆帝面前。一见面就跪了下来。

昌庆帝问:“见过你母妃了?”

太子浑身一颤,伏地道:“见过了,儿臣有罪。”

昌庆帝挑眉:“太子何罪之有?”

太子垂首道:“儿臣已经听母妃说了原委,不敢求父皇饶恕母妃,只求父皇赐罪儿臣,减轻母妃的罪过。”

太子此举让昌庆帝意外之余多了些宽慰,叹道:“太子。你既然知道你母妃犯了大错,当知道朕不可能不处置。你有这个心是好的。但你除了是你母妃的儿子,还是一国储君,替母担罪这种话不必再说了。对外,你母妃只是病重而亡。朕会以贵妃之礼厚葬她,你亦好自为之吧。”

太子心中一喜。

果然,父皇还是顾及他的脸面的。

“可是儿臣实在不忍心看母妃就这么去了。父皇,您还是把儿臣一并处罚吧,只要能饶过母妃性命,怎么责罚儿臣都行。”

太子摆出一副大孝子的模样替华贵妃求情,朱洪喜匆匆进来:“皇上,贵妃娘娘已经归天了。”

“什么!”太子颓然跌坐在地上,一副大受打击的模样。喃喃道,“怎么会,我明明告诉母妃。让她无论如何等我见过父皇再说的,母妃怎么会这么快去了?”

他猛然看向朱洪喜:“朱公公,是不是母妃不愿,你们硬逼着她——”

“住口!”昌庆帝呵斥一声,想到华贵妃已经归天,对太子不由心软几分。看向朱洪喜。

朱洪喜擦擦汗道:“回皇上,奴婢等人一进门。就发现贵妃娘娘已经投缳了。”

“母妃为何没有等我来找父皇求情?”太子一副大受打击的模样,忽然痛哭流涕,“母妃,儿子对不住您,您一定是为了不让儿子为难——”

噗嗤一声响起,太子像是被卡主了脖子,哭声猛然截断。

室内顿时一静。

太子一脸呆滞。

他刚刚…又虚恭了?

老天爷是不是在耍他,让他莫名其妙患上这种怪病!

太子尴尬非常,表演不下去了。

昌庆帝同样很无语,想要斥责太子失仪,知道他不是有意为之,可刚刚升起的那点怜惜就被那不雅的一声瞬间给折腾没了,只得摆摆手道:“来人,送太子回东宫。”

华贵妃的死讯很快就传遍了各处。

平王知道后大喜,立刻进宫去见淑妃。

“什么因自责抑郁病故,给太后下毒的人一定是华贵妃,才被父皇秘密处置的!”

淑妃摇头:“下毒之人或许与华贵妃有关,但不见得是她。我还有一点感到奇怪…”

“奇怪什么?”

淑妃笑了笑:“你父皇不是狠辣之人。太后如今平安无事,就算他认为是华贵妃下的毒,按理来说只会把华贵妃打入冷宫,而不是秘密处死。”

“母妃的意思是——”

“我猜测,因为太后中毒一事,你父皇一定是查出了华贵妃做过的更大恶事,她才会落得如此结局。”

“太好了!”

淑妃侧目:“臻儿?”

平王忙收敛喜色:“儿子是说,那妖妃作恶多端,落得如今下场也是报应。”

还有什么恶事比给太后下毒还严重?

厌屋及乌,华贵妃犯了大错,父皇对太子还能有好脸色才怪!

想到近来太子接连出丑,平王有一种天意如此的感觉。

也许真的是上天不愿看那个西贝货鸠占鹊巢,才有这么多事发生。

淑妃见平王难掩激动,劝道:“臻儿,你在外人面前切记不可喜形于色。无论你父皇多厌弃华贵妃,她名义上也是你的庶母,被你父皇看到会恼你凉薄的。”

“儿臣明白。”

平王回到平王府,立刻喊了暗卫秘密吩咐下去。

华贵妃才刚刚归天,一则谣言就传遍了京城大街小巷。

“什么,外面谣传太子是沐恩伯之子,被华贵妃李代桃僵换进宫里来,如今事发,华贵妃才被朕秘密处死的?”昌庆帝听到这则离谱的谣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吩咐暗卫在京城各处秘密探查嫡皇子一事,这则传遍大街小巷的消息并没像许多民间传闻那般热热闹闹一阵子就消弭无踪,而是第一时间传到了昌庆帝耳中。

昌庆帝一张老脸都黑透了,气得在屋子里来回打转,一抬脚踹飞一张小杌子。

真是岂有此理,就这样一个儿子,居然还被谣传是别人家的,他这个皇帝,当得太惨了些!

“查,给朕查出来谣言是从哪里起的,定不轻饶!”

朱洪喜没想到踩太子的机会这么快就来了,当即大着胆子劝道:“皇上,起于民间的谣言往往无迹可寻,奴婢以为,当务之急是集中全力查明嫡皇子之事。”

不管嫡皇子是生是死,有了这种谣言,太子的日子是不好过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 灵光一闪

谣言这种东西,就像无根的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有人信以为真,有人权当看个热闹。

不过这一般是置身事外之人,凡是与谣言有所牵扯的人,就没这么简单了。

昌庆帝便是如此,他哪怕对这忽起的谣言嗤之以鼻,内心深处还是存了疙瘩,甚至有些后悔太快赐死了华贵妃。

“伺候华贵妃的人都给朕看好了。”昌庆帝这样吩咐朱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