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以后身体得比大郎他们还好。”太子道。

史瑶“从出生到现在没喝过药,身体再不好都对不起她自己。”

“说到身体,李夫人又病了。”太子道,“我给母后请安时,听母后念叨几句,其他的孤记不清了,只记得一句,三郎劝李夫人多吃点东西,李夫人一顿就吃这么一点。”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李夫人有你这么高,再多吃一碗也不算多。”

史瑶“母后的意思是吃下半碗饭,她就吃不进其他东西了?”

“母后没说。”太子道,“估计挺难的。”

史瑶“那她的胃是真坏了。”

“那也是她自找的。”太子想起正月十五宫中家宴上的病美人,对李夫人生不起同情,只是可怜五皇子刘髆如今才四岁。然而,李夫人并没有一病不起。

太初二年,五月,未央宫才传出李夫人病入膏肓的消息。可是,直到此时刘彻也没转恋他人。史瑶怕三个孩子在宣室忍不住打闹,惹得因李夫人的病心情不好的刘彻烦躁,就把三个儿子拘在宫里。

五月二十四日,休沐,大雨从早上就下个不停,爱往外面跑如四郎也不敢闹着出去。大郎、二郎和三郎就和四郎坐在廊檐下看雨。

实则是三胞胎坐着,四郎跑到大郎怀里坐一会儿,就让二郎抱抱他,再跑到三郎跟前要东西吃。

四郎每次还不多吃,让三郎拿着桃子,他啃一口,一边吃一边向大郎跑去。大郎奇了怪了,“你都跑一个多时辰了,不累吗?”

“他怎么不累了,最多再过两刻就得让你抱着他睡觉。”四个儿子在西边,史瑶和太子坐在东边,史瑶扭头看去,“等着吧。”

大郎他们天天教四郎说话,快两周岁的四郎听得懂,“我不碎觉。”

“行行行,你不睡觉。”只要不闹史瑶,史瑶也懒得管他,“半个桃子吃完就不能吃了,再过一会儿给你做肉吃。”

四郎一下子跑到史瑶面前,往她怀里扑,“母亲,肉多多。”

“好,肉多多。”史瑶伸手摸摸他的衣裳,果然不出她所料,“四郎,你父亲想抱着四郎,让父亲抱一会儿可好?”

四郎转向太子。太子冲他伸出手。四郎犹豫一下,把手递给太子。史瑶无声地说,“哄他睡觉,衣服汗湿了。”

太子微微颔首,轻轻拍拍四郎,没过多久,小孩闭上眼。长秋殿大门被拍的咚咚响。

“谁呀?”三郎问出来,猛然转向史瑶,“李夫人走了?”

史瑶“可能是她。”话音一落,门房跑出来开门,透过雨帘,史瑶看到站在门口的女子,“你祖母使云圆来告诉咱们。”

第113章四郎调皮

“不会这么快吧?”二郎惊呼一声,“李夫人才多大啊。”

史瑶记不清了,“不是二十三就是二十四。”

“人一辈子最好的时候啊,可惜了。”大郎的表情一点也不可惜。

二郎看看大郎,又看看三郎,见他俩表情怪异,不知道又琢磨什么,也懒得问,“这就叫香消玉殒吧?母亲。”

“是呀。”史瑶想说什么,看到云圆到跟前就没说,听云圆说,李夫人死了,他们无需过去,使宦者送点纸钱就行了。史瑶说一声,“知道了。”云圆走远才问太子,“除了母后,李夫人是父皇那些女人当中封号最高的吧?”

太子一边拍拍怀里的小孩一边说“是的。李夫人是婕妤,仅次于母亲。以前婕妤以下皆居永巷,在去年永巷改为掖庭之前,除了母后,只有李夫人一人出来住。改为‘掖庭’之后,父皇又令有封号的女子迁出来,如今住在里面的只有一些宫女和罪妇。”

“李夫人这一走,刘髆呢?”史瑶好奇道,“搬去北宫吗?”

五皇子刘髆还没封王,即便封王,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留在长安,刘彻也不会让刘髆去长安。太子想到这一层,“大概会移到北宫。”停顿一下又说,“李夫人在不在对刘髆来说没多大区别。”

“此话怎讲?”史瑶好奇道。

太子“早两年李夫人身体好的时候,整日琢磨如何此讨父皇欢心,这两年病歪歪的也没精神照顾刘髆。”说着看向史瑶,“说句不中听的,和你相比李夫人不配为人母。”

“对五叔没影响,对李家兄弟影响就大了。”三郎突然开口说。

史瑶回想一番,道“影响不大吧?你祖父挺喜欢李延年。”

“祖父更喜欢李夫人。”三郎道,“李家兄弟……”停顿一下,勾头看着太子,“不出三年就能把自己作死。”

太子颇为好奇“你又听到什么?”

“孩儿没听到,只是有人看到了。”三郎道,“孩儿先不告诉父亲,日后父亲就知道了。”

太子“那你还不如不说呢。”感到胳膊上很沉,低头一看,四郎睡着了,“放殿内吗?”问史瑶。

史瑶“大郎,去把四郎的小床拿出来。屋里闷,睡廊檐下吧。廊檐伸出去的长,水溅不进来。”随后吩咐当值的蓝棋准备纸钱,过两天送过去。

话说又回来,自从霍光成功代替李广利前往大宛,三郎就不再担心李家以后会给太子添堵,因为无需东宫推波助澜,李广利的两个好弟弟也会把他作死。李夫人下葬后,刘髆搬去北宫,大郎和三郎就不再关注李家,有空就领四郎玩儿。

四郎还不会说话,史瑶就给他立规矩,导致现在小孩皮归皮却不敢过分。比如想让三位兄长领他出去玩,大郎他们不同意,小孩闹一会儿就改生闷气。每当这时二郎总忍不住想笑,因为小孩故意做给他们看呢。

如果是休沐日,天气好,小孩想出去,三兄弟都会领他出去玩玩,有时去东市和西市,有时去博望苑,有时去几位叔父家中。

四郎还小,他可以玩的其实并不多,即便什么也不玩,对于整天关在宫里的小孩来说,能出去看看树木看看人也好。

在两三岁大的小四郎都知道他的三位兄长每五天歇息一次,为了提醒三位兄长带他出去,都记住一个月能出去五次时,迎来了酷暑。

七月乃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喜欢玩闹的小四郎不惦记着出去,太子反倒三天两头往外跑。刚开始史瑶也没注意到,忽然一天早上史瑶发现太子黑很多才意识到,“殿下最近是不是天天出去?”

“你怎么知道?”太子没见史瑶问他的侍从。

史瑶拿起太子的手,“殿下看看妾身的手,殿下以前并不比妾身黑,现在都快成黑人了。”

“黑人?”太子想一下,“你说的是昆仑奴吧?”

史瑶“昆仑奴?昆仑山那边的吗?”

“有的是有的不是。”太子回想一下,“反正肤色黑,眼窝深的番邦人都是昆仑奴。”

史瑶大概知道太子说的是哪里的人,“殿下别转移话题,还没说出去做什么呢。”

“五月份李夫人走的那天不是下很大一场雨么?六月份也下两场雨,我当时便认为今年风调雨顺,谁知自从六月中的那场雨结束,到现在一个多月连一滴雨也没下。”太子道,“我最近便出去查看,究竟旱到何种程度。”

史瑶皱眉道“如果是春天,一个多月没雨还好,三伏天没雨,豆苗都旱死了吧?”

“是呀。”太子站起来,“离河近的还好点,百姓挑水浇,离得远的还没等到水,估计河水就已经干了。”

史瑶“岂不是还会发生蝗灾?”

“过两天下雨就不会。”太子道。

没撑两天,隔一天关中就迎来暴雨。太子放心下来,然而还没过半个月,他就收到山东发生蝗灾,远远比去年严重的奏章。

刘彻还在甘泉宫,太子暂理政务,看到奏章太子先回一封,询问山东当地官吏有没有把鸡鸭赶到田里,随后才去向刘彻禀报。

蝗灾对于大汉臣民来说是天灾,天灾人无能为力,刘彻看到蝗灾的消息,什么也没说就随太子回宫了,和太子一起等结果。

两天后是八月十五,没收到灾区的奏章,一向爱玩闹的刘彻连宫中家宴都取消了。八月十六日,下午,太子和刘彻在宣室,父子两人一边批阅奏章一边唉声叹气时,小黄门趋步进来,向刘彻禀报,山东急报。

刘彻想也没想就说“快宣!”

小吏进来,把奏章递给黄门令,黄门令呈给刘彻,刘彻突然不敢看了——怕失望。刘彻就让太子拆开。

太子相信史瑶,并不担心用鸡鸭吃蝗虫的法子没用,只担心当地百姓没及时把鸡和鸭敢到地。听到刘彻让他拆开,太子直接撕开,粗粗看一眼就递给刘彻,“父皇,上面说此次蝗虫多,受灾面广,但损失极少。”

“真的?”刘彻连忙翻开,仔仔细细看一遍,大喜,“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蝗灾了。”

太子“是呀。父皇,孩儿突然想到还有件事,想先回去?”

“有什么事?”刘彻下意识问。

太子心说,我没事,怕你又拉着我喝酒,“四郎身体不大舒服,儿臣一直担心他,想回去看看他好点了没。”

四郎身体极好,几乎没生过病。刘彻忙说“你快回去吧。”

“诺。”太子应一声转身就往外走,走到门口看到一女子远远而来。太子驻足看一会儿,拐去长秋殿,见到史瑶就问,“父皇宫里又添人了?”

太子冷不丁来一句,史瑶险些没反应过来,好一会儿才知道他问什么,“殿下说的是刑娙(xg)娥?”

“娙娥?”太子惊讶,“不是新人?”

史瑶“是新人。”

“新人封娙(xg)娥,以后有了孩子封什么?”太子问。

史瑶“封什么不都是父皇一句话么。父皇不喜,刑夫人生七个八个也是娙娥,父皇喜欢,她生不出来,以后也是婕妤。左右越不过母后,随父皇高兴好了。”

“你说得对。”太子道,“孤突然想到李夫人刚承宠,还没生五弟就封了婕妤。”

史瑶“还有王夫人,二弟的母亲。”

“她是娙(xg)娥,比婕妤低一点。”太子道,“先不说她们。”随即把蝗虫消灭的事告诉史瑶。史瑶也挺高兴,“殿下今日回来比往常早,是为了告诉妾身这事?”

太子想说不是,抬眼注意到史瑶嘴角含笑,话锋一转,“是呀。毕竟是你想出的主意,你应该知道。”

“殿下说错了。”史瑶道,“主意是妾身,但是殿下告诉父皇。殿下不讲,妾身亲自告诉父皇,父皇也不信妾身。”顿了顿,又说,“这份功劳应该算在殿下自己身上。”

太子笑道“都算在孤身上,孤会承受不住的。”

今天不是休沐日,太子左右看了看,“四郎呢?”

“母后接走了。”史瑶道,“母后想四郎了,四郎去陪陪母后。”

太子“四郎一刻也闲不下来,到母后宫里,母后不准他乱跑,他不会闹吧?”

“不会的。”史瑶道,“四郎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很乖,实在够了他会说想妾身和殿下了。”

太子“走多久了?”

“有三刻。”

太子“不出一刻,他就会回来。”然而,话音刚落,长秋殿大门就响了。门房打开门,太子扭头看去,皇后宫里的宦者抱着四郎站在门口。

太子和史瑶下意识走过去,夫妻俩同时问“四郎怎么了?”

“四皇孙困了。”宦者道,“四皇孙一定要回来睡,皇后令奴婢送四皇孙回来。”

太子想伸手,史瑶先他一步,“给我吧。四郎有没有给母后添麻烦?”

“没有。”来人道,“四皇孙特别乖。”

小孩到了史瑶怀里,张开眼看一眼史瑶就闭上眼。史瑶眼角余光留意到,险些笑喷,送走椒房殿的人,史瑶就把小孩放在地上。

太子惊呼“你做什么?阿瑶。”

“没做什么,让他自己走。”史瑶朝小孩屁股上一巴掌,“别装了,我知道你没睡。”

四郎站直,冲太子咧嘴笑笑,怕太子数落他,转身往屋里跑,“父亲,孩儿饿了。”

“这孩子……”太子哭笑不得,“胆子不小,连你祖母也敢骗。”

四郎睁大眼睛反驳“没有骗,孩儿,孩儿半路醒了”

第114章全军覆没

太子乐了,“你醒的真巧啊。”

“是啊。”四郎还听不出太子话里有话,见太子笑了,便认为太子不生气了,又跑回来伸出手,“父亲抱抱我。”

太子弯腰抱起他,朝他屁股上一巴掌,“祖母宫里好玩吗?”

四郎第一反应是看史瑶。史瑶笑道“你父亲问你话,看我干什么?”

“好玩。”四郎道。

太子很意外,他以为四郎会说不好玩,低头看着小孩,“明天还去可好?”

“明天不玩。”四郎道。

太子有些惊讶,故意问“不玩做什么?”

“母亲,抱抱。”四郎转身找史瑶。

史瑶接过四郎,捏捏他的小脸,“不知道该怎么说,想起我了,刚才怎么不让我抱?”

四郎想到了,刚才是史瑶把他放在地上,拆穿他装睡。这下尴尬了。小孩左顾右看,他的三位兄长还在上课,没回来,犹豫一会儿,又向太子伸出手,仿佛在对史瑶说,现在也不让你抱。

大郎、二郎和三郎小时候,太子抱三个儿子的时候就只能坐着。怕三个小孩觉得他偏心,在他们像四郎这么大,太子觉得他们懂事了,就很少抱他们走动。回答三个儿子的问题时,也是不偏不倚,自然也无法像现在这样来回逗四郎。

太子接过四郎又给他一下,“好玩吗?”

小孩往太子怀里钻,好似在说,人家不好意思啦。太子乐不可支,忍不住朝他脸上咬一口,“你怎么就这么好玩呢。”

“不好玩!”小孩抬起头。

太子笑吟吟问道“那谁好玩?”

小孩被问住了,下意识想找帮手,看到史瑶,母亲是向着父亲的,“阿兄!”

“你阿兄好玩?”太子问道,“哪个阿兄好玩?”

史瑶“没哪个。他阿兄回来。”

太子回头看去,三个大儿子先后进来。小孩挣扎着要下去,太子放下他,小孩向大郎跑去,边跑边喊,“大兄,父亲,坏!”

侍从帮大郎背着书袋,大郎两手空空,就蹲下来揉揉他的小脸,“父亲欺负你了?”

“母亲,坏。”小孩搂着大郎的脖子。大郎抱起他,小孩坐在大郎胳膊上转向史瑶说道。

大郎故意问“那你想我怎么做?打父亲和母亲吗?”

小孩可不敢打父母,连连摇头,“不和他们玩儿。”

“嗯,不跟他们玩。”大郎道,“父亲,母亲,孩儿去偏殿。”

四郎抱着大郎的头转向他,不要和父亲讲话。

太子好气又好笑,拍拍他的脑袋,“欠揍。”

小孩抬起胳膊拨开太子的手,瞪一眼太子,不要碰我。

“不得对父亲无礼。”大郎道,“否则不和你玩。”

小孩慌忙收回手,睁大眼睛望着大郎,我没有,不是我。

“真乖。”大郎满意了,“和父亲说,我们去偏殿。”

小孩不想说,可他不讲大郎就不动弹,二郎和三郎也看着他,小孩瘪瘪嘴,“父亲,孩儿去偏殿。”

“去吧。”太子忍着笑说。

小孩拍拍大郎的肩膀,大兄,我说了,我们快走。

太子望着四个儿子走进偏殿,才和史瑶说,“你把他们教的很好。”

“是殿下教的。”三郎什么道理都懂,大郎又狂又傲,她的话根本听不进去,要说教孩子也只有二郎一个是她教的,“妾身只管他们穿暖吃饱。”

太子“你太谦虚了,阿瑶。孤早出晚归,不是你,他们仨早已变成膏粱子弟。”

“殿下,妾身像是谦虚的人吗?”史瑶反问。

太子哑了。

“殿下身为父亲以身作则,他们才能越来越懂事。”大郎前世的父亲也是个厉害人,太子做的再好,在大郎看来也就比他以前的父亲好一点点,而太子又很年轻,让大郎尊敬太子也是难为大郎。

早先刘彻和大郎闹着玩拿东西砸大郎,太子毫不犹豫挡在大郎前面,史瑶看得很清楚,从那之后大郎才打心眼里接受太子。

三郎前世没享受几天父爱,太子只需多关心关心三郎,哪怕只关心他有没有吃饱,有没有穿暖,就能把三郎降服。事实上太子做的更好。史瑶不能说实话,才那样说,“不过,他仨向着殿下,以后四郎很有可能和殿下争风吃醋。”

“吃醋?”太子不解,“为何?”

史瑶“四郎最喜欢的三位兄长不向着他,向着父亲,换作殿下是四郎,殿下是不是很不高兴?”

太子想象一下,笑了,“还真可能。”

厨子走出来,等着史瑶说完。史瑶看到他便问,“怎么了?”

“太官令知道咱们东宫喜欢吃鱼虾,奴婢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弄的泥鳅,给咱们送一盆,奴婢不知该如何做。”厨子指着不远处的小水缸,“放在那儿有半日了。”

史瑶“我睡午觉的时候送来的?”

“是的。”厨子道,“奴婢不敢打搅太子妃歇息,没敢告诉太子妃。”

史瑶上辈子只吃过泥鳅,还是炸的面目全非的,问她怎么吃简直为难她,“我去问问大郎他们想怎么吃。殿下先回殿内?”

太子微微颔首,笑道,“四郎这会儿不想见我,我就不过去了。”

三郎听到“泥鳅”二字,一下子站起来,“母亲,泥鳅是好东西。”

“所以呢?”史瑶问。

三郎“泥鳅大补汤,再来个炸泥鳅。”说着话找出放在偏殿的笔墨,“母亲等一下,孩儿这就把做法写下来。”

“阿兄,我也吃。”四郎恐怕三郎把他忘了。

三郎“知道。”随后小声问史瑶,“有虾吗?”

“我去问问。”史瑶把做法给识字的厨子,就问有没有虾,得知有一碗,厨子打算炒着吃,史瑶吩咐他们放点葱姜用清水煮。

晚上史瑶他们吃泥鳅,四郎吃虾。四郎倒是想吃泥鳅,史瑶怕他嚼不烂,卡着他,没敢给他吃。

四郎不高兴,三郎就同他说,“你好好吃饭,再长这么高,就准你吃泥鳅。”

“多高啊?”四郎故意问,“我现在这样高?”

三郎把他拉到墙边,在墙上划一道,“你现在这么高。”随即往上画半尺,“这么高的时候,你自己记住啊。”

“好的。”四郎不闹了,吃过饭就跑到墙边站着,仰头看一眼,就问,“阿兄,我有长高?”

史瑶率先说,“长高一指,还得多吃饭。”

四郎高兴了,跑向三郎就朝他怀里扑,“阿兄,我长高啦。”

“四郎真厉害。”三郎道,“我们现在出去玩玩,然后回来洗澡睡觉?”

四郎点头如捣蒜,“我要和阿兄睡。”

“你要和哪个阿兄睡?”二郎问。

三个兄长都喜欢,如果不让四郎选,自然是和离他最近的三郎睡。经二郎提醒,四郎想说三郎又怕大郎和二郎生气,扭头问史瑶,“母亲,我和谁睡?”

“这孩子……”一直坐在旁边静静地看他的太子很是无语,“把问题抛给你了。”

史瑶“可不是么。你说‘点兵点将点到谁是谁’,就不用自己选了。”

“怎么点啊?”四郎走到史瑶身边。

史瑶拿起他的小手,点给四郎看,结果点到大郎,“今天和你大兄睡?四郎。”

“可是我想和四郎睡啊。”三郎故意说。

小孩张了张嘴,突然想到,“是母亲点的,阿兄。”

“噗!”二郎刚刚端起山楂水喝一口,这先全喷了,“母亲,孩儿支持你揍他。”

小孩慌忙跑向大郎,叫到“大兄……”

“大兄保护你。”大郎前世也有不少孩子,然而,没有一个有四郎有趣,忍不住捏捏他的小脸,“二郎敢揍你,我帮你揍他。”

小孩不怕了,歪头看着二郎,你还支持母亲吗?

二郎没理他,拿着面巾擦擦嘴,把剩下的山楂水喝完,就问三郎,“咱们出去玩,不带四郎。”

“我领你。”大郎道。

四郎站起来把手递给大郎。史瑶忙提醒,“别出长乐宫。”

“孩儿知道。”兄弟四人也没到处跑,拿着四郎的明日穿的意思到大郎殿内又回来,向史瑶和太子告辞,才再次回去。

太子这几日被蝗灾搅得寝食不安,现在蝗虫被消灭,太子放松下来就觉得很累。

翌日,早饭后就把四郎抱在怀里,给四郎读《论语》。四郎的性子很难安静下来,但他很想和三位兄长一起玩,史瑶就骗他,背会整本《论语》就能和三个兄长去长信宫。

四郎依然不愿意,大郎就画一幅四郎,问四郎他厉不厉害。四郎满眼崇拜,大郎就问四郎想不想向他一样厉害。

四郎说不想。

大郎险些憋晕过去。三郎就直接和四郎说,他们不和什么都不懂的小孩玩。四郎怕了,才老老实实听太子“念经”。

最迟四郎只能忍一炷香,后来习惯了,史瑶往上加,现在已经能忍两炷香不乱动。太子也知道教孩子得慢慢来,不可能一蹴而就,给四郎念两炷香,就去拿蹴鞠,和四郎在殿后玩蹴鞠。

父子两人玩一刻,四郎累得满头汗,太子牵着他的小手回正殿歇息,刚喝一口水,就听到敲门声。

史瑶往外看去“谁呀?”没容身边人回答,就说,“殿下,这两年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妾身想让东南的百姓做些茶送过来。”

“宫里没茶了?”太子问。

史瑶“不是茶汤,是清茶。”

“你写出来,不难办孤令博望苑的人去东南置办。”太子说完,看到今日当值的党帛走到门口,“何事?”

党帛“启禀殿下,攻打匈奴左贤王的两万骑兵全军覆没。”

太子霍然起身“全军覆没?!”

作者有话要说提前祝大家元旦快乐,赶去外地参加婚礼的我也没断更,是不是棒棒哒~?≧3≦?

第115章主动请缨

史瑶慌忙拉住太子,“殿下别急,全军覆没的意思为首的将军也被匈奴捉了去?党帛。”

“是的。”党帛偷偷瞟一眼太子,见他太子真被史瑶拽住了才说,“刚才来的小黄门以前经常被常融欺负,皇上因常融诬陷殿下而处死常融,他就当咱们救了他,皇上那边有点风吹草动都来告诉奴婢。”

史瑶看向太子,“父皇知道此人吗?”

“父皇大概不知道。”太子道,“知道也不在意。”怕史瑶不信,“父皇对身边的人十分宽容,只要别太过分。”

史瑶“大军开拔前,父皇有找舅父商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