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对,完全不对!

不过在拷问之前,他还是要再吃一顿卤肉饭的。这一回,他起码要吃五碗!

第74章 暗涌

被人惦记的叶秋浑然不觉。天一亮,她就下了山。

要求那小道士办事,就得给他把肉买回来。

原本连升要来给她赶车,可没想到,董青松和朱德禄也都跑来了。

“村长,你不能那么偏心,老带着连升下山,也得带带我们,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大家都跟着叶秋出门办过事,都知道跟她出门,那绝对是亏不了。

尤其是朱德禄,那天连升给他送了五十文来,当时家里都欢喜疯了。可静下来一想,不对。连升能给他送五十文来,他自己拿了多少?

村里办事都是有账可查的。

就是董大伯不在,走前也把账本交给小儿子董青松了。不是只有连爷爷会暗中嘱咐孙子,董大伯也藏了点小狡猾。

把账本留在自家,就是想让儿子能跟着叶秋多做事,多学点东西。看到连升一下子收了一百五十文,谁不眼红?

不过叶秋的账很公道,那银叶子是连升带回来的,算是村里的第一笔收入。他要记首功,当然得拿大头。

朱德禄对这事没意见,他头回出门办事,能赚五十文已经很不错了。不过谁不想多学本事,赚得更多?

连升的拳头已经悄悄提起来,他真没想到这些昔日的好兄弟都会来跟他争。可要跟人打么,他又凭什么?

看着年轻小伙子之间的暗涌。叶大村长心中窃喜。

有竞争才有进步。

她原还怕大家顾着人情,少了份争强好胜的*,眼下看来。是她多虑了。或许连爷爷那一辈还不太好意思,不过这些年轻人倒是有血性的。

其实叶秋蛮想看小伙子们打一架的,不过身为村长,咳咳,她还要顾及着形象。

于是便道,“我要去办祭拜的东西,这个听小道长的就是。不用麻烦你们了。我还约了董二嫂,她兄弟不是要娶亲么。这几天应该要借车。下山去说定了日子,就派你们三个帮忙赶车,可好?”

几个小伙子对视一眼,这样顺手的差事。他们实在是不好意思争了。

本想问叶秋不带个男的下山行不行,忽地想起那日,似乎就是这个小道士把几个追兵扔进水渠里的。

虽没亲眼瞧见,可这几日,大伙儿总看见冲数没事就爬到树梢上去晃荡了。那一手工夫,可是他们望尘莫及的。

叶秋笑眯眯的道,“你们也不要以为闲在家里就没事可做了,没事可以练练大个子教的劈柴法。对了地瓜,你今天教村里的人背九九歌。我回来可是要检查的。你要背错了,我就要揍你哦!”

小地瓜伺机冲他娘摆一个高难度的鬼脸,造型之奇葩。就不是仙人村能出产得了的。

叶秋眼角抽了抽,斜睨着那个一脸“教子有方”表情的小道士,暗地丢一记眼刀。

有了正事可以比拼,年轻人的干劲又迅速鼓舞起来了。

董青松家里屋子宽大,让人把村民喊他家来,抢先一步架起小地瓜就往他家去了。

朱德禄回去叫人。叶秋私下跟连升多说了几句,“不要觉得大家跟你争。就是跟你不和。只要你做得比他们好,迟早会让人服气。”

连升点着头离开,回去把这事跟爷爷一说。

连爷爷当即就拍着他的脑袋道,“这是人家真心教你呢,好好记着。要说你这小子是该敲打了,那天不过得了一百文,瞧把你美得。又说要你爹买这,又说要给你娘买那个。可你瞧瞧人家村长,也不比你大几岁吧?人家一回赚那五十五两银子,有没有跟你似的抖起来?就是背那一千五百两的债时,有没有皱一下眉头?别做一点事就觉得自己了不起,怎不想想,如果村长当时不指点着你们在那儿埋伏,你上哪儿挣这个钱去?”

如果说连升之前还有些想法,给爷爷这一说,彻底没有了。

别人来争,是觉得有资格争,他又没比别人强多少,干嘛不许人争?要是哪天,他能跟村长似的多学些本事,比他们强上太多,他们便是想争,又怎么争得过?

连升的斗志鼓舞起来了,可村里其他的年轻人也不差。

这样的良性竞争,小地瓜表示很喜欢。

因为是他去给大家上课,许多人都带了些零食给他,方便求教。

小地瓜嘴里含着麦芽糖,手里拿着核桃酥,兜里的瓜子花生都快装不下了。然后一转眼,连蔓儿就跑回家,专门给他拿了个新做的斜背小口袋来。

真好。

小苹果跟在旁边不停捡漏,也表示很好。

至于朱方氏,离了叶秋,她就只是个最普通的老人家。骄傲于自家孙子被人吹捧还来不及,让她去拦,那不可能。

跟着朱长富那些年,她已经拦得太多了,所以一定要狠狠的从地瓜身上补回来。

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极大的激发了地瓜老师的教学热情。

但毕竟成人的思维比小孩还是要复杂的多,一旦气氛活跃起来,问题也多。所以很快,地瓜就觉得,自己应该学习更多的东西了。

没错,他要学习!

雪后的山顶还是白皑皑的一片,但地下的路有些已经被辗黑了。

坐在挡风的马车里,董二嫂有些不自在。她真的没想到,自家闹成那样,叶秋还会看顾着她。

不仅这回安排了人帮她家翻地,还特意带她下山,说起她娘家要借车之事。本来,董二嫂都决定放弃了。实在是没脸说。

因见前面除了赶车的小道士。没有外人,叶秋也很是坦诚的跟董二嫂说了几句,“村里这些女人当中。除了连大娘,就二嫂你是个精明能干的。往后村里的事若能干起来,我还挺指望着你能给我搭把手。虽说从前,你们家董二糊涂,许多事你也跟着一起糊涂,让人挺失望的。不过这回,董二和陶家那事。你又让我知道,你是个有主意。明白事理的。

二嫂我这人不爱说客套话,也不勉强人。你要觉得你能把家里的那摊子事收拾清楚了,真正的能当家作主,就来帮我。若是不能。那就算了,省得还让你家又说我,挑唆着你们家鸡飞狗跳的。”

董二嫂听得心中又是羞惭又是温暖。

她自小在镇上长大,论起见识和算计来,真是许多仙人村的男人都比不上她。只是嫁了那么个男人,把她的心思也磨得淡了。

就算是看着叶秋带着人风风火火的忙起来,她也总觉得自己是个旁观者。可这一回,叶秋把机会送到她面前来了,她要抓住么?

表个决心很容易。可她能说服得了她们家人不拖后腿么?

马车辘辘下了山,要办祭礼很容易,买肉的事。也在董二嫂的娘家很顺利解决了。

因为要办喜事,董家早早的就订了三十斤猪肉,听说叶秋也要,董家感念她肯借车的人情,便热心的把那屠夫叫了来。

算算她要的肉也不少,屠夫道。“既如此,你们两家要不干脆合伙要一头整猪吧。还能挑些好肉。眼下虽还未到冬至,但落了雪,腌肉也可以的。你们这会子买,比那时候买还能便宜些。”

叶秋和董家一商量,都觉得可以,干脆就去挑了头健壮的大肥猪,让那屠夫现去弄了。

因要猪头祭祀,叶秋让冲数去盯着。可冲数摇头躲得远远的,“我是修行之人,不见杀生的。”

那你还吃肉?叶秋很是鄙夷。

唔,那她也不见杀生了。横竖那屠夫是老手,知道怎么料理。

等待的时间里,董二嫂买了几样礼品,专程去谭木匠家走了一趟。因为董二去挖渠了,董三就不能去当学徒了。

谭木匠自家都有个儿子被征了兵,很是理解。还说要是修完了渠想来学,也是可以的。叶秋瞧这人还不错,便问他,往后若是有生意,可不可以请他去仙人村做活。

这个完全没问题。只是谭木匠腿脚早年受过伤,有些不便,得管他的车。这对叶秋却是不成问题的。

拖着大半车的猪肉要回村时,冲数很来劲。那口水滴答的小样儿,叶秋都怕他扑上去现咬一口。

最后去了趟陈家客栈,本想再收些最近的骨头渣子带走,陈掌柜却拉叶秋进屋,说了好一通陶家郑家的八卦。

“…这两家如今都是倒了大霉了,那日还见陶老爷带了他家大少爷离了镇子,也不知是不是出去躲羞。”

看陈掌柜一脸幸灾乐祸,叶秋却没他这么乐观。

以她对陶家父子的了解,一个主病,一个老顽固,怎么可能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怕是想办法翻身吧?

才想着,忽地门帘掀起,徐三思朝气蓬勃的脸忽地出现在面前。瞧见叶秋,眼睛明显时亮了亮,耳朵还有些微红。

“叶姑娘,好巧!”

是好巧,既然人家亲戚来了,叶秋就不想多留了。可徐三思却急道,“叶姑娘你等一等,唔,我带了好多菘菜来,你要不要?”

大白菜?这可是个好东西!

叶秋一个转身停下了,“你有多少?作价几何?”

看着她亮亮的眼睛,徐三思连脸也红了,结结巴巴的说,“我,我不要钱…送你。”

某马:年轻人,随随便便就送人东西是不好的。

小徐:那要送什么?

某马:送什么都不好。

某猪:恋爱自由!干嘛不让人送?有竞争才有进步。

某马:你想被一踢再踢吗?好啦,那个笨猪不用理它。

某猪:…

 

第75章 动心

不要钱的东西当然好,可叶秋却失了兴趣。

瞧着那一筐大白菜,大概也有好几十斤了,但青菜不经吃,她就是拿去腌,也只做得出一小坛子,只够给家里打个牙祭而已。

瞧她兴致不是很高,徐三思心里有些莫名的不安。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一般,想要补偿,“那,那你要嫌少,我再多拿些给你。”

叶秋笑了,“徐少爷客气了,如今这菘菜的价钱可不便宜。你送我这些,只怕都值一二两银子,我不是嫌少,是嫌多了。搁你舅舅店里,还能卖钱呢,拿两棵给我意思意思就好。”

陈掌柜却摇了摇头,“我要不了那么多的,这是贵菜,平常没多少人点,都是切了做配菜而已。叶姑娘你多拿点。放久了要是不出太阳,晒不干也容易烂。”

叶秋倒觉得奇怪了,“这么好的菜怎么会放烂?你们腌起来吃啊。”

徐三思又接过话道,“不是没有腌过的,只是这菘菜太爱出水了,腌了总爱坏。十缸里能泡出一缸来就算不错了,那个太贵,也没多少人吃得起。只好晒干了,还能放放。”

在问了大概的腌制方法后,叶秋知道了。

这里的腌制还是按普通泡菜来做的,这只能维持短期,时间一长就不行了。

要说积酸菜的专家,还得说是东三省那边的老百姓。叶秋家老保姆有个儿媳就是北方人,做得一手好酸菜,这门绝技也曾无私的传授过叶秋,所以她一听徐家的腌制方法,就摇头道,“我教你家一个法子,保管不烂缸。就是——”

可她话还没出口,就被徐三思拦住了,“等等!”

叶秋还误会了,“行,你去拿笔墨。”

可徐三思急得脸都通红了,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

这是怎么了?

陈掌柜小心的掩了门,这才低声道,“这样的秘方,你怎么能随随便便说出来呢?你要真的会腌,知道你这方子值多少钱么?”

叶秋瞪大眼睛,不过是个积酸菜,有什么好保密的?

可陈掌柜做了决定,“这样吧。这筐白菜你拉回去,要是不好腌,再多拿些,然后做些你说的酸菜。三思你回家去跟你母亲说说这事,看她是个怎样的意思,要怎样的合作。”

然后,他看着叶秋,很坦诚的道,“咱们这一带,种菘菜的不少,但收了也只好放在地窖里,存一些自家吃。再有多的,都是卖给陶家的。收不了的,也就烂掉了。你若是能做出酸菜来,又信得过我的话,我可以帮你收了本地的白菜。我姐那边,我想她也是愿意收了白菜给你做的,只到时你让我们赚个差价就好了。”

“那是为什么?”叶秋有些不理解。打击陶家她愿意,可她卖配方,不是更好吗?

陈掌柜笑道,“你们村位置偏,是挺不方便,但也有一点好,就是不怕消息外传。若是象我们这样在镇上的,就算学了这手艺,我估计不到开卖就全传开了。如果只有你们村的人会,又不说出去,这门生意就能长长久久的做下去了。”

徐三思点头补充道,“酸菜比白菜经放,又提味。我们家每年腌出来的虽然少,但有钱人家是很愿意买的。就是送到潞州去,也不愁销路。只是太少了,提不起价来。如果你能大量的做,我们甚至就能往定襄城卖去。这在这边,还是独一份呢!”

叶秋惊着了,就个破酸菜,还能做成独家生意?

陈掌柜道,“叶姑娘,你是有见识的人。在你眼里,这可能不算什么。但在我们这边,真的是门很好的生意。”

“你要会做,我也能帮你卖点,我们观里也许多人爱吃。”忽地,窗外探个头进来。

这样喜欢听墙角的,除了冲数那小子,不作第二人想。

陈掌柜舅甥俩吓一跳,叶秋把刚刚大张的嘴巴合上,翻翻白眼。

她已经习惯这小子的神出鬼没了,尤其他对于封闭的房间有着特殊的爱好,总喜欢探头瞧一眼人家在干嘛。不过,卖给出家人是个好主意啊。

许多寺庙道观可都是大财主,前提是,不要让她施舍。

“外面没人偷听吧?”

“放心,除了我,只有一只耗子。”

叶秋吓一跳,徐三思已经跳了起来,左顾右盼,“耗子?哪有耗子?”

“房梁上。”冲数说着话,抬手一扬,一只不知从哪儿摸来的筷子就扔了上去,一下戳中那只倒霉的老鼠,掉下地来还吱吱作响。

徐三思很想表现下男儿气概,过去踩两脚,又实在觉得恶心,下不了脚。

还是陈掌柜动作利索,当即搬起凳子咣当一砸,那老鼠死得不能再死了。

叶秋掩面起身,一刻也不想在这屋子多呆了,“行了行了,这事咱们暂时就这样说定了,有啥想法来仙人村找我。对了,你们真要找我腌酸菜的话,给我准备一批大缸。怎么卖我也不管了,给我们村分成就好。”

看着她和外甥都生怕沾染到半分臭气,逃离屋子,陈掌柜摇了摇头。到底是年轻人,遇到这点子小事就连生意都不谈了。一个破老鼠,至于么?

不过这可是门好生意,陈掌柜的心思活动开来。眼下陶家声望正跌到低谷,如果有人出手购进大批白菜,乡亲们肯定愿意卖。只是这件事如果要做得好,最好请个外人出面。

陈掌柜眼珠一转,有主意了。

叫人来收拾屋里,他出门的时候,叶秋已经带着半车白菜走了。

徐三思红着脸嗫嚅着解释,“我让叶姑娘多做几缸试试,舅舅要不我回头再送你一车吧?”

这孩子,是不是有些动心了?

陈掌柜瞟瞟外甥,却不点破,只道,“赶紧进屋吃饭,吃完我跟你回去。”

刚看完死老鼠,谁有心情吃得下?

徐三思摇头,“娘说过,做生意看准了一定要下手快。这就走吧,路上饿了,随便买些吃的也就是了。”

陈掌柜如何猜不出那点子小孩心思?走吧。

叶秋来时轻车简从,又多是下坡,走得很轻松。等到回去,拖了一大车东西,又是上坡,走得就慢了。看马儿拉得吃力,遇到上坡时,叶秋和董二嫂都会下来,有时还帮着推一把。

董二嫂犹豫了很久,才跟叶秋说,“如果村里真是要做酸菜,你最好留一手。我不是要把人想得坏,只是村里的闺女总是要嫁人的。要是学了手艺,难保不会带出去。好些媳妇也是,总不能见娘家不好过,不帮着一把的。”

叶秋之前那样的话都对她说了,她要是不把这些说出来,心里实在不好受。

唔,这确实是个问题。

叶秋其实倒不在乎教大家一门手艺,只是仙人村实在太穷了,如果能给大家赚几年钱总是好的。

还有陶家,看样子也不是一下能打垮的。若是技术放开,百姓就是积了酸菜也找不到地方卖,还是得找到陶家去,那他家反而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