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冒领女主功劳的姐姐上一章:第 61 章
  • 我是冒领女主功劳的姐姐下一章:第 63 章

袁老爷子收起信,“七郎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不日便能回到。”

袁学坤闻言,说道,“这小子总算愿意回京了?”

“不然呢,人姑娘去江阴看望外祖父了,难不成他要追着去?”

袁学坤一噎,敢情回京还成了他无奈之下的选择了?

袁老爷子关心地问道,“提亲的事宜准备得怎么样了?七郎回来就差不多要出发去庐江提亲了。”

袁学坤挥挥手,“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他回来看过后,立马就能启程。”

“官媒呢,请的是谁?”

“请的是……”

得知袁溯溟回京,翌日,裴华登门。

袁溯溟正好将周蓁蓁托他转交的包裹交到他手上。

得知这包裹是周秀秀给周宕的,裴华脸色有些不好,“周盈盈一家子不是进京吗?怎么包裹还托到你这里来了?”

这由不得裴华不多想。郑婶子当初托孤三人,他、周蓁蓁和周盈盈,按理说,周盈盈一家子进京,这包裹应该是托付给周盈盈才对。

袁溯溟连喝了两杯水,“当时周盈盈自顾不暇,蓁蓁恰巧碰到周秀秀去四房找人,就顺手帮我揽了个活。”

裴华闻言,心思转了转,想什么没人知道,总之脸色不是很好看。

袁溯溟也不关心,自顾自地喝着热茶。这几天为了赶路回京,风餐露宿的,着实吃了不少苦。

等他回过神,视线落在那包裹上时,心里才好受一些,他郑婶子比他有眼光,周蓁蓁比周盈盈有人情味儿。

想到袁溯溟刚才那句揽活的话,裴华露出一张八卦脸,“你和周蓁蓁?”

“嗯,府里已经准备好了去庐江提亲。”提起这事,袁溯溟眉眼间都是笑意。

“恭喜恭喜,那就等明年喝你俩的喜酒了。”裴华真心祝福他们,他真没想到这两人最后能走到一起。

袁溯溟微微颔首,算是接了他这句道喜的话。

“先生他荣升太子太傅时,曾和我说过周蓁蓁是他的贵人。你们一个是他得意的弟子,一个是他的贵人。你们俩成亲的话,他一定很高兴。”

看着他,裴华话锋一转,“快成家了,你是不是也该考虑养家糊口的事了?”

袁溯溟摩挲着手中的杯子,没有作声。

阿誉又忍不住在心中为他家公子带盐,别看他家公子虽然身上只是挂个闲职,但事情可没少为家族里分担。养家糊口,那是妥妥的。

而且,裴公子,小的会告诉你公子回来的时候给六姑娘发压岁钱了吗?养家糊口的事,他家公子已经悄眯眯地在进行中了。

“我说这话你别不上心,等你成了亲,周蓁蓁可是要出去交际的,那些娘们最爱攀比也最会看菜下碟了。你想想如果她因此受委屈了,你心不心疼?等有了孩子,就是拼爹的时候了,你也不想孩子矮人一等吧?所以别再守着你那破闲职了。”

阿誉知道,裴公子说那么多就是想着让他家公子换个职位,好在朝堂上与他守望相助。

拼夫君拼爹……“你说的这些我会考虑的。”本来他就有自己的计划,只是现在多了一个周蓁蓁,他需要在他后续的人生规划中,加一个她,甚至他们。

提到周蓁蓁,袁溯溟不由得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她,也不知道她到哪了,顺利到江阴了吗?

裴华知道有些话,过犹不及,于是打住了话头,目光不小心落在他手下的杯子上时,嫌弃地道,“你这水杯,是不是有点秀气过头了?看着像是娘们用的。”

袁溯溟手一顿,“……这是她送我的。”

“周蓁蓁送你的?”

袁溯溟颔首。

阿誉望天,六姑娘她没有,六姑娘她不知道,六姑娘她……

周蓁蓁还不知道自己‘被’送了一只水杯给人。只知道自己在分开的第二天,遍寻不着自己的水杯,最后只好让云霏再给她拿一只备用的。

 

第94章

而被袁溯溟万般惦记的周蓁蓁, 他们此时刚到江阴,排着队等进城。

他们还在排队呢, 就有李府的人寻过来了。来的还是老熟人,前几个月将江青、罗成等人送去庐江的二总管黄文。

“两位表姑娘表少爷, 你们可算是到了。接到你们要来江阴的信啊, 老太爷老太太是日盼夜盼地,就盼着你们来呢。特别是这几日, 两老估计你们快到了,日日都打发人到城门留意着。”

“两老的身体还好吧?”周蓁蓁问。

黄文笑着回道,“好好好,好着呢。特别是听到你们要来,这些日子精神头瞧着比往年都健旺。”

说话间, 他们渐渐往前面移动, 有李家人帮忙, 他们很快就办好了入城的手续。

周蓁蓁他们到达江阴的消息, 早有手脚麻利的小厮报回李府。

等周蓁蓁他们来到李府时, 被人直接领到老太爷老太太所居的院子松鹤院。

她外祖父外祖母一共生养了两子两女, 她娘是第三个孩子,下面还有一个小姨。两位舅舅娶妻后分别开枝散叶, 大舅生了两子两女, 二舅生了两子一女。

到了松鹤院,周蓁蓁发现除了她大舅和二舅之外,差不多人都齐了。

亲人相见,自有一番亲香。

见到周澜澜带着女儿前来, 两老少不得问一声缘由,毕竟最开始他们接到来信只是说周蓁蓁周宪两姐弟来而已。

周蓁蓁给周宪使了个眼色。在老一辈长辈的心里,顶门立户的都是男丁,男丁多露脸是他们很愿意看到的。

周宪乖乖上前,从他们打算去怀洮镇看望他们大姐开始说,一直说到他二姐力主让她大姐和离以及后来清点嫁妆时的闹剧。

果然,周宪一说话,两老就笑眯眯地听着。

只是越听越目瞪口呆,越听越生气,最后老太爷忍不住拍桌子,“这陈家也太没规矩了!”

女子的嫁妆,一般就是女子嫁人后偶尔取用,更多的是留给自己的儿女,哪有一大家子都依靠媳妇儿的嫁妆来供养的道理。

大舅妈也点头,“是这理儿,陈家人太上不得台面了,和离了也好,不然也会被他们拖累死。”

二舅妈附和,“这事该这么办,再留在那陈家,搞不好要丢命。”

她外祖母搂着周澜澜,一阵后怕,“这次多亏了蓁蓁折道去看你,不然的话,白发人送黑发人,你让我们怎么活啊。”

周澜澜一边哭一边点头,“是多亏了蓁蓁,她不仅救了我,还救了妞妞。”

“救了妞妞?”怎么个救法?大家都好奇。

“嗯,妞妞先前生病,被前一个大夫治坏了,后面病情加重,都进气多出气少了。是蓁蓁治好了她。”

周蓁蓁开了制药厂和药庄一事,由李氏药材行在庐江分行的总负责人李宏转告,他们是知道的,但他们现在猛然听见她身怀高明医术,怎么像是在听天书一样不可置信呢。

周宪一脸认真地强调,“是真的,我二姐医术可好了。”

“我有小姐妹说三秦药庄售卖的药都很好用。”小表妹小小声地说。

周蓁蓁笑,“这次我带了不少成药来,一会我送到松鹤院来,让二老给你们分一分。”

“谢谢表姐/表妹。”

听到周澜澜和周宪都说周蓁蓁医术好,大舅妈很心动,提议道,“娘,你总说天一冷,就觉得浑身冷嗖嗖的,不若让蓁蓁给你瞧瞧?”

老太太看向周蓁蓁。

周蓁蓁颔首,“那我试试。”

周蓁蓁给她把了脉,又给她各处关节按了按,一番检查之后,才坐下来。

“怎么样?”李家的人都好奇她会说什么。

“外祖母这是年轻的时候寒气入体了,当时也没将它驱出来,所以这把年轻了才会那么遭罪。”

“是了,你外祖母年轻的时候跟着老头子我走南闯北地走商,不分寒热,才打下这么一份家业的……”一说起这个,老太爷眼睛就湿润湿润的。

老太太就笑他,“说这个干嘛?这么大年轻还哭鼻子,孩子们要笑话的。”

“能治不?”大舅妈关心地问。

“能治。”周蓁蓁肯定地说道。

冬病夏治,她这体内的老寒病,其实在三伏天的时候治,效果最好。不过现在也没办法了,麻烦也得治,总不能再让老太太遭一冬的罪,等到来年再治吧。

“可是要用到什么药材?我让人去备。”他们李家就是经营药材的,只要不是太罕见的药,应该都不能凑齐。

周蓁蓁罢罢手,“药材倒不难寻,需要用到的是附子干姜艾草之类的寻常药材。治起来就是麻烦点,到时我捡好一副副中药,每日晚间熬煮好让外祖母先泡脚,微微出汗的时候,我再给她针灸将体内的寒气引出。”

周蓁蓁没说的是,她这次来还为他们配好了贴脚的中药包。每晚睡觉时就贴在脚底,早上再扔掉,这中药包能将身体的污浊垃圾引出来排出来,让身体松快起来。

老太爷挥手,“麻烦不怕,我盯着你外祖母泡脚,等好了后你再给她施针。”

“麻烦你了,蓁姐儿。”老太太拍拍周蓁蓁的手。

“不麻烦的。”

大舅妈心中一动,看了自家大儿子一眼,她压下砰砰跳动的心脏,告诉自己不要急不要急,先看看再说。

“蓁蓁表妹,你这身医术和制药术是打哪学的呀?”她二表弟李致好奇地问。

周蓁蓁心里苦笑,只得将之前她编的那套继续拿出来用,“……当年我跟他学的时候,是迷迷糊糊一知半解的,当时就是半吊子的水平。到了今年,才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将他之前教的医学知识完全地融会贯通了。”

“想不到庄子上那姓张的游医医术这么好。”大舅妈心里一阵懊恼,要是她细心一点,让那张大夫给她大儿子瞧瞧病多好。

见她大舅妈如此后悔,周蓁蓁连忙转移话题,“你们别围着我呀,外祖父外祖母,现在宪哥儿读书可厉害呢,族学里的夫子都夸了他好几次了。”

她外祖父一听,眼睛就是一亮,“果真?没骗人?”

老太太白了他一眼,“他们都是好孩子,哪里会骗人了?况且骗你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处?”

她外祖父一脸努力装作一脸严肃地对周宪说,“你姐说你会读书,你不否认是不是?”

周宪摇头,“不否认。”他现在应该算是会读书了吧?

“好,你不否认的话,那我可要考考你的。”

“可以的。”

“那行,来人,去书房将我那套四房五经拿来!”

老太太连忙拦着,“拿两本就行了,考那么多,你是想累着我乖外孙是不是?”

“行吧,那就将论语和春秋拿来!”

接下来就进入一老一少的考校时间。

老太爷拿到书之后,从书中取段分别考校周宪释义、背诵、上下文背诵,考校内容由易入难。周宪前面都应付过来了,到了后面难的部分,才渐渐磕巴起来。

就是这样,也足够让她外祖父意外和高兴的了。

周蓁蓁趁机说道,“外祖父,您不知道,其实宪哥儿之前不会读书,是他之前的夫子教法有问题。后来我爹做主将那夫子给辞了,宪哥儿就一直跟着族学的夫子进学,倒学进去了。”

老太爷一顿,“他之前的夫子,可是那姓曾的?”

“正是他!”

老太爷疑惑,“他教得不好?”

“很不好,他只会照本宣科地读课本,然后让学生背诵,背不出来还会体罚学生,轻则拿戒尺打手心,重则罚跪背书。他教了几年,宪哥儿都厌学了,再让他教下去,宪哥儿就废了。”周蓁蓁将曾老夫子贬得一文不值。

老太爷气得吹胡子瞪眼,“竟然有这样欺世盗名的恶人!亏我每年——”还让人送了不少孝敬与他!

说到这里,他恨恨地住了嘴。

他不说,周蓁蓁也猜得到那未竟之语是什么。

“不过他因为参与了科举舞弊案,已经被天家剥夺了功名,发配西南去了。这辈子休想再祸害学生。”

听到这个结果,老太爷满意了,“恶有恶报,那就好那就好。”

周蓁蓁故作神秘地说道,“外祖父外祖母,你们两老有所不知,宪哥儿读书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长处。”

哦?大家都好奇地看了过来,“什么长处啊?”

“其实宪哥儿读书时记性很好,有些短小的文章他看一遍就能记住并背诵,长文章大概就要看两遍,看一遍大概只能记个七七八八。”

老太爷瞪大了眼,急切地追问,“这可是真的?”

周宪忍住羞意点了点头,他二姐说了,让两老开心就是他的孝心了。

“外祖父,你可以考考我。”

周宪主动让考,老人心里就信了个七七八八。

这事她和宪哥儿商量过的,倒不是说要故意出风头。如果她料不错,李家会遭逢大难,那么她需要给予他们希望和强心剂。或许周宪还没办法成为李家的强心剂,但是至少一抹幼小的希望不是吗?

“好,再给我取一本书来,不要四书五经,取一本生僻一点的书。”老太爷急切地想知道真相。

这次考校自然也没有让人失望。

李家小辈们惊呼,“宪表弟这表现好像神童里的主角张载呀。”

周宪在一旁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太爷简直大喜过望,“好好好!老婆子,快,将我放在床头的漆金盒子拿来,我要奖励宪哥儿,嗯,还有蓁姐儿,救了澜澜和妞妞,也该赏。”

李家小辈们都在偷笑,谁还不知道他那漆金盒子里装的就是银票呀。

等周蓁蓁被塞了一把银票时,顿时无语了,这种一言不合就塞银票的场景叫人莫名的熟悉,原来大佬都喜欢干这样的事吗?

大舅妈二舅妈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自家孩子读不进书,自家家公总是哀声叹气的,以前日盼夜盼地,就希望上天给老李家赐下一个文曲星,但无奈,小一辈的都随了长辈祖先,经商是好手,但都不是读书的种子。

周宪刚出生时,他还期盼了一下,待周宪及十岁,也没表现出多少读书的天赋时,老太爷就死心了。

如今周宪的表现对老太爷来说,无疑是枯木逢春。

她喜欢这仨外甥,他们的到来,给李家带来了欢笑与希望。

一阵热闹过后,李家人体谅他们仨长途跋涉周车劳顿之苦,催促他们去休息。

老太太拉着他们说道,“这次既来了,就多住些日子。”

大舅妈二舅妈都是和善人,当下附和道,“你外祖母说的是,客房都是打扫好了的,你们且安心住下。”

只是没预料到大外甥女也来了,不过她已经吩咐人赶紧再收拾一个院子出来,这事就不用说出来了。

第95章

周蓁蓁三姐弟往外走,李家人都站起来相送。

大表哥李放急急地起身, 然后晃了一下, 周蓁蓁眼疾手快地扶了一把, “小心!”

大表哥李放是早产儿,智力没什么问题,只是说话很慢,反应比别人慢半拍, 走路像鸭子一样摇晃摆动, 不好看。

从刚才就一直坐在那, 和善地笑着,却不怎么开口。

他站稳之后,想了一想,好一会才不好意思地笑笑, “谢谢……蓁蓁表妹。”

周蓁蓁点了点头, 才松开扶着他手臂的手。

晚上吃饭的时候, 他们大舅二舅终于出现了。

一直到他们出现, 两位舅舅还在商量着什么,直到见了他们三姐弟, 才收起一脸严肃的表情,露出笑容来。

周蓁蓁仔细察看了他们的脸色, 眉眼间难掩疲惫, 但看向他们的目光很温和,还勒令家里的孩子不许欺负他们仨,也不许他们出去野, 要他们多陪陪周蓁蓁仨人。

周蓁蓁有些哭笑不得,两位舅舅这是仍将他们当孩子来对待呢。

一家子人其乐融融地吃过饭,又看茶聊了一会,才各自散去。

周蓁蓁回到客院,没有等人来请,她带着银针就去了松鹤院。

他们之前就商量好了,因药材取用也便宜,她外祖母的治疗就从今儿开始。

她到的时候,她外祖母正开始泡脚,估摸着要泡两刻多钟。

周蓁蓁请她外祖父将两位舅舅请来。

老太爷纳闷她怎地这个时候要见她两位舅舅,周蓁蓁只好告诉他,请他们来是为归还之前李家和周氏一起合资大批量购进了犀角的那笔银子。

这笔银子是上次李家拿出来购买犀角的,然后和周氏一起坑了沈氏一笔,周氏宗房那边核算之后,连本带利结算给李家的钱。当时是以银票交割的,好让她方便携带。

但考虑到李家可能遇到的危机,她下意识地不想带银票,直觉地想给李家带去黄金。

她本想托海大爷将四十五万两银子全兑成黄金,但一算即使兑换成黄金也有将近三千斤重……长途运输,挺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