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们也骚动起来。

“要坏啊”

“这帮红学家出手了”

“张老师解释的了吗?不可能啊”

“针锋相对起来了啊,这才有意思”

“张烨老师到底行不行啊?”

有的学生很激动,等着看热闹。姚蜜等一些学生则很忧愁,用一种担心的眼神望着张烨。甚至于周学长等几个一直在提问一直想找机会反驳张烨论点的学生,也都替张烨担心起来,诚然,周学长他们是很怀疑张烨的观点,可那归根结底还是他们自己班级里的事情,是他们学生跟老师的一个交流,是在北大内部发生的一个文学分歧,但那帮文学界的人是外人,是来“砸场子”的,周学长他们也好,张烨也罢,都是北大的人,一致对外的情绪还是有的。

张烨看看他们,“就这些吧?”

马恒元教授冷笑道:“你先回答这几个再说。”

张烨点点头,“好,那我就回答一下,不过严副主席的问题,我先暂时放一放,我先回答前面的。”

严玉瞅了他一眼。

杨老师道:“行,你说我们听着。”

没有人相信张烨能解释的了

他们不知道,张烨早就猜到他们会问这些东西了,毕竟红学研究就那么三板斧,逻辑错误也就那么几个,问也问不出别的来,好猜得很,“大家请看屏幕,先看一下我给出的这个资料。”张烨和北大工作人员交流了一下,对方立即找到拿来的资料,放到了投影上打出来。

二小姐?

贾迎春的资料?

张烨目光一扫众人,道:“贾迎春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她的出身问题,大家应该也知道,但是我相信真正研究过楼梦》的人,都会有一个发现,那就是几个流传下来的古本中,关于贾迎春的身世描写竟然完全不一样,我这里的资料是几个古本中的记载,大家来看。”

二小姐乃赦老爹前妻所出。

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妻所出。

二小姐乃政老爹前妻所出。

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

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女,政老爹养为己女。

几个红学家都蹙眉不已,一来不懂张烨为什么给出这份资料,二来,这还是他们不熟悉的领域,这些东西他们确实看过,比如严玉,比如杨老师,甚至马恒元都知道,但因为比较偏,贾迎春在他们看来也不是特别重要的角色,于是当今红学界对其研究的不多,而且也因为楼梦》的逻辑问题太多了,有更多更大的其他逻辑错误去引着他们发现和研究,谁还顾得上去讨论一个无所谓的人物的身世问题?这个张烨啊,怎么给出的老是他们不擅长的领域?

张烨说完,便道:“五个古本描写的都不一样,我们知道,红楼的古本的出处都是有根据的,这是手抄抄错了吗?显然不是,如果前四个古本中是笔误抄错了,那么第五个古本这么长一段话,怎么会是抄手看错了?这完全不可能,导致这种复杂结果的唯一解释就是,这是曹雪芹在反复斟酌,来回来去地在修改,还没有想好,还没有定稿,所以才会流传下来这么多完全不同的古本,这个我相信是没有疑问的”

曾教授微微点头。

杨老师和马恒元没有表情,静静而坐。

张烨道:“那么有了这个基础和认知,大家刚才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曹雪芹不是病重写乱了,有些大家所谓的逻辑错误就在开篇啊,怎么会一开篇就病重不行了?脑子糊涂了?所以,这其实是曹雪芹还没有修改完,还没有完全定稿,林如海的死亡时间问题,秦可卿的生病死亡和第五回的图册判词问题,这些说穿了都属于枝节性问题,那也不过仅仅是涉及到个别人物的结局修改和一些简单的文字改动罢了”

杨老师驳道:“你不是说一百零八回的楼梦》写完了吗?”

“是写完了,大致写完了。”张烨道:“但写完并不代表就定稿了,相信写过书的朋友应该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吧,在场写书的人不少,我恰巧也是个作者,所以我很清楚里面的东西,就算不说写书,在座的同学应该也能深有体会,你们写作文的时候,写论文的时候,写完结束后难道就定稿了?”

北大学生都摇头。

“不会。”

“是啊,还得修改呢。”

“嗯,肯定得回头再看几遍,再修饰。”

张烨笑笑,“曹雪芹也是这样的。”

杨老师冷冷笑道:“那要是这么解释的话,八十回后的逻辑问题也可以这么说啊,如何能证明是两个人写的?”

张烨摇了摇手,道:“可不是这样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八十回后的逻辑错误,并不是单纯改几个字几个段落就能圆回来的,那可是涉及到全书的构想的问题,涉及到核心思想的错误,我们很难相信,曹雪芹原打算写贾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于净,,却忽然转而想写贾府家道复兴;贾母原本是一个慈爱的老祖母,作者却忽然想把她变成一个冷酷的家长;贾宝玉本来‘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作者却忽然想让他光宗耀祖起来,我们更很难相信,曹雪芹会从一个看破世事的人,忽然转变成一个热衷于功名、光宗耀祖的角色”

张烨的几个加重语调的排比句,竟让那些红学家无言以对

张烨道:“大家写论文时,回头过去会修改细枝末节,会改文字,会调整一些书写错误,可是,你们会将论文的核心思想和中心观点改掉吗?不可能所以拿这个做说辞,是根本说不通的”

真的解释出来了

而且解释得合情合理

杨老师有点脸沉,孟东国也眸子一冷,他们又没料到,这次张烨面对这些根本解释不了的错误,又不从书中内容说了,而是再次换了一个角度,居然从一个作者写作的逻辑思路上解释了

好一张嘴啊

好一个铁齿铜牙

严玉眯起了眼睛,“那贾母的问题也可以如此解释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要把我的问题单拿出来。”

张烨笑道:“如果我是个普通读者,普通研究者,贾母的年龄问题是可以这么解释的——作者来没来的及修改,大家肯定也能接受这个解释,不用再刨根问底多此一举,但是我不能,因为我现在的身份是个老师,在学术上我必须严谨,贾母的问题我之所以单列出来讲,因为贾母的情况比较特殊,不能跟之前的那些解释一概而论,我要是这么说了,那是对我的学生们不负责任”

“特殊?”

“是哪里特殊了?”

“感觉都一样啊?”

“是啊,贾母不也是生日啊年龄啊的问题吗?”

北大学生们都说了起来。

张烨详细道来,“这一块如果大家不提的话,我本来是不想讲的,但既然说到了,我就讲一讲,贾母生日的问题,到底是七十一回的八月初三日,呢?还是六十二回的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呢?这两个原文完全是茅盾的,但是,根据我的研究,根据宝钗生日的吻合,我判断六十二回的过了灯节,的生日才是与生活原型吻合的生日。另外一个理由是第三十九回有贾母的话:‘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又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也表明贾母的年龄不超过七十四岁。而七十一回的文字却是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

众人都回忆起来了

确实是有这些原文原话的

张烨总结出结论,道:“所以我可以肯定,八月初三是编的,八十岁?这年龄更是飞跃的、整合了的、虚构的,显然不是贾母的真正生日年龄。因此,七十一回的文字…是后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刚刚在大家提问之前,特意强调了我能解释‘大体,八十回的逻辑错误,因为曹雪芹前八十回的文字和稿本,也有过丢失和被人篡改跟误抄的情况,在贾母生日的问题上就是如此,这一段或者这一回跟八十回后一样遗失了,是高鹗或某个无名氏续写的时候自己改动补充的所以才出现了这么重大的瑕疵,所以这个瑕疵是有区别于刚才其他瑕疵的,自然要单独拿出来讲”

有理有据

有原有因

张烨又一次震住了所有人

那些记者是压根听不懂的,他们就算看过楼梦》,张烨说的很多东西他们也是一时反应不过来,觉得太深奥了,太精细了,可是他们不懂不代表他们不会察言观色,当看到那些第一排的文学家和红学家们的表情,记者们就算再傻也能看明白了,张烨老师的解释和分析十分有力

“说得在理啊”

“这样还真解释通顺了”

“莫非八十回后的作者真另有其人?”

姚蜜很高兴,嘻嘻笑起来,张叔叔太猛了啊

她旁边的李英和李立兄弟俩也被说得心头一跳,张烨老师的观点真的是越来越冲击了他们的固有认知了

吴则卿微笑不语。

常凯歌曾教授他们不断点头。

其他北大的讲师和外来的历史专家们也若有所思

面对红学界一直以来都困扰着的逻辑问题,张烨竟然来者不拒,一口气全给说通了大半

文学界的人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昨天看北大官网的讲座视频,他们还没觉得什么,但是今天到了现场才知道,张烨这人真的是太能说会道了,里面有几个人确实是被张烨提出的观点和解释给惊到了张烨给了他们一个他们从未想过的崭新思路

而且最让这些文学界人士震惊的并不是张烨从各个思路上的分析解释,而是张烨对于楼梦》的滚瓜烂熟,竟然比他们这些研究红楼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人还要熟悉这是把楼梦》从头到尾都背下来了?张烨刚刚长篇大论的分析和引据原文,简直信手拈来,那可是都没有稿子的,那可是连屏幕和资料都没有看过脱稿说的那么庞大的引据和信息量,偏偏具体到细节文字都被张烨说的一个字不差啊

第几回。

第几句。

具体段落原文。

那是张嘴就说,磕巴都没打过一个,这在他们看来未免太夸张了别说他们来的这帮红学研究者了,就整个红学界也没有一个人能在这一块做到张烨的程度啊不管张烨观点对不对,这人肯定是懂楼梦》的,而且可能在很多地方比他们这些专家研究的还要深刻透彻

得出这个事实后,文学界这些人,里面有一半人脸色都更加不好看了

不过难堪之后,红学家杨老师却还是胸有成竹,在他看来,张烨从说出那句“我都能解释的了”开始,张烨就无法自圆其说了,因为红学家研究里还有一个从来没有人敢提的逻辑问题,是真的无解的

笔误?

没定稿?

不那个问题什么都解释不了

第324章【学生们死活不下课!】

嗓子说于了。

张烨喝了口茶水。

“我这些解释和分析,还是可以⊥人信服的吧?”放下保温杯,张烨看着大家,主要是看着第一排的文学界的人

有一些北大学生轻轻一嗯。

马恒元从旁边一个人那里拿来话筒,“但只是分析而已,只是你的个人推断,就算能圆回来,也不足以说明问题,一百二十回楼梦》早在学术界和历史界有了定论,怎么是几句话就能推翻的?在我看来,我就觉得一百二十回楼梦》是一个整体,虽然有一些各种各样的小瑕疵,但也无伤大雅,八十回后贾宝玉贾母等人的人物性格的变化,可能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想传达给读者一些我们还没有发现的信息和暗语,至少,楼梦》里的人物结局都是有头有尾的。”

“真的有头有尾吗?”听他狡辩出这种歪理,张烨反而笑了,这种说辞都上了,说明张烨已经把他们聊晕了。

马恒元冷声道:“当然,这有什么问题?”

孟东国也道:“一百二十回楼梦》,还是完整的,瑕疵是有,但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该写的都已经写了。”

张烨摇头,“这我可不同意。”

孟东国哟了声,“这你还有疑问?”

这些人又和张烨针锋相对在了一起

北大学生们也不太懂张烨为何又在完整性上提出质疑了,一百二十回楼梦》,难道连完整性都没有?

张烨轻笑不已,“这本来是我后面要讲到的内容,不过提到了,我也可以说,你们觉得一百二十回是完整的人物和情节,我可不这么看,情节人物的并不完整,也是我质疑八十回后并非曹先生所作的原因,我也不用九乘十二的结构分析,我也不用历史资料去佐证,咱们就从这一百二十回通行本里看看,我想问问大家,在八十回后,醉金刚这个人去哪儿了啊?”

醉金刚?

这人谁啊?

北大学生们研究不深,都忘了。

但红学家杨老师脸色微微一变,瞥了一眼马恒元和孟东国俩人,他则没言声。

严玉也皱眉不语。

孟东国一怔,什么醉金刚?有这人吗?他对楼梦》的研究也就那么回事儿,没有文本细读过。

马恒元一个文学教授,则是知道这个人,顿了下,他道:“这个人并不重要,也…”

张烨打断道:“不重要吗?这个人可是上过前八十回的回目的——醉金刚轻财尚义侠呵呵,一个不重要的人,曹雪芹能随便让他上回目吗?一个上过章节回目的人,最后就莫名其妙的没了?”

马恒元强撑道:“这种配角不需要交代。”

张烨笑道:“那好,我再问问你,小红呢?小红又去哪儿了?”

“小红?这个…”马恒元被噎住了。

对于小红,林玉红,知道的人更多一些。

开始还没太注意,张烨这么一提,大家倒是都想起来了,是啊,小红呢?

张烨对众人道:“如果非要说醉金刚是无关痛痒的配角,那小红总不是了吧?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小红可也是上过回目的人,而且是不止一次上过回目的重要角色,二十四回[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第二十七回,写小红因说话知趣,口角伶俐,被凤姐赏识起用。”张烨事先也早有准备,立即让工作人员给出资料,打出在屏幕上,指着上面道:“白纸黑字清清楚楚,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从前八十回中就看得出来,曹雪芹虽然用语不多,可却不止一次提到这个角色,那么在八十回后,小红这个人为什么没有了?”

谁也回答不出来了

张烨追问,“这还叫情节人物都很完整?如果现在通行本的八十回后真的是曹雪芹所写,那么曹先生就算是再糊涂,再病重,再笔误,也不可能活生生把一个他之前设定好的重要人物和铺垫给忘了吧?”

一直都是别人在质疑张烨,张烨全一一解释

如今,轮到张烨发问了,他们却没有一个人解释的了

张烨还不算完,再拿出一份资料来,“如果有人非要咬死说小红就不是重要角色,或者曹雪芹就是把她给遗忘了,忘了在后面写小红的情节,那么好,大家请看屏幕上脂砚斋的批语,脂砚斋这个人我昨天讲课已经讲过了,我也说到了整部书里提都没有提过的绅庙,,但我当时并没有给出这段资料,好,现在来看一看,这就是脂砚斋的批语,明明白白地写了,小红在后面狱神庙中还会出现的而且还救了贾宝玉就算现今红学界并不认脂砚斋的古本,但你永远不能否认它的存在,脂砚斋是信口胡诌的?怎么可能就算他胡诌,也不会胡诌出一个连提都没提过的地方和情节吧?而且连脂砚斋都记得小红这个人,曹雪芹怎么可能忘了?无论大家怎么解释,怎么圆,都是说不通的通过小红这个人物,也恰恰能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不是曹雪芹将这个重要角色忘了,而是后来的续写者,把这个角色忘了”

“你这说法”马恒元说了句,却断了,没有下文了,最后还是黑着脸没有再说话,因为他发现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真的反驳不了

文学界的人已经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了。

这个张烨还真够可以的,真是把楼梦》给从里到外地研究到了骨子里啊,什么问题居然都难不倒他,居然都能答得出来,而且回答解释的同时,还能去证明他的观点,难道…他说的才是真相?

不能啊

这太难让人接受了

这可是颠覆历史的观点啊

殊不知,张烨当然说得过去他们了,这对他来说简直小菜一碟,因为张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他是和他那个地球的所有文学家和红学家一起跟他们对簿

宋学姐高高举起了手,“张老师。”

“小宋,你说。”张烨点了她。

宋学姐起身,严肃道:“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证明八十回前后不是一个人所作?还有证据吗?”

张烨笑道:“当然有,但是”看了眼手表,“今天的课程时间已经差不多快到了,还剩三分钟。”

周学长忙道:“哎呀,您再讲讲吧”

宋学姐也立即道:“这就结束了,很多人今晚肯定睡不好觉的,能不能再延长一会儿时间?延长十分钟也行”她是求知若渴。

“接着说吧”

“别下课啊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张老师您这是吊胃口啊惨无人道啊”

“必须接着讲今天别下课了我们听到晚上都行”

其他北大学生一听要下课了,都唧唧喳喳起来,会场一下子乱哄哄,这你妈刚听得上瘾呢,哪儿能下课啊

张烨无语道:“你们很多人下午还有其他课呢。”

“不上了”

“对,逃课”

“就听您讲了”

“别的课也没心情听了啊”

北大学生们也很光棍,当着前排的那些北大校领导和讲师的面儿,就这么喊上了。

张烨也没辙了,看向吴则卿,“吴校长?”

吴则卿回头看了看学生们,又和身旁的另一个副校长交流了一下,最后拿起话筒道:“可以再延长二十分钟。”

好多记者看了这一幕都哭笑不得,以前他们上大学的时候,都巴不得早下课呢啊,哪里有争着喊着不让下课的?老师想不讲了都不行?这也太欠了可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张烨的公开课,确实太精彩了

张烨就不矫情了,“好,那大家既然喜欢听,我就再多讲一会儿,呵呵,反正你们不急着下课,我也不着急。”

姚蜜笑嘻嘻地对话筒道:“只要您不累就成。”

张烨微笑,“你们不累,我肯定也不累,我曾经录节目,做过最长的一次,是从早上八点录到晚上九点,现场观众换了六七拨人,我十三个小时没有休息,下了班以后我还溜溜达达地吃了碗拉面才走回的家,呵呵,我这人就是工作狂,你们要是想听到明天早上,我都能给你们讲。”

“张老师威猛啊”

“别,明天早上我们可受不了”

学生们的精神一直在绷着,一直被张烨牵着走来走去,过瘾是过瘾,精彩是精彩,可人的注意力毕竟是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每节课都会规定固定下课时间的,都是有科学根据的。既然还要继续讲,那么自然要调整一下方法了,张烨就说了个题外话,让大家笑笑,扯一扯闲篇儿,也是让学生们稍微放松一下精神,这样的话,是有助于大家继续认真听课的。

文学界的人不清楚。

但北大这些搞教育的老师们都看出来张烨的用意了,有张有弛,有松有紧,这个新来的张烨老师,真的是越来越像个人民教师了,肯定了张烨的能力,他们这下对张烨的偏见也少了许多

第325章【红学家的反击?】

学生们都坐好了。

有想去卫生间的也都是小跑着去了,快去快回。

杨老师和几个红学家们也没打算让张烨这么早下课呢,他们还有最重要的东西没说呢,于是见延长了课时,这才满意,他们是抱着拆穿张烨论点的目的来的,哪儿能就这么说走便走啊,目的还没有达到,若是就这么灰头土脸地回去了,视频一发,公开课一经报导,他们这些文学界人士的脸还往哪儿放?到时候老百姓肯定以为他们这帮钻研了这么多年的红学家还不如一个后辈,这是杨老师马恒元等人不能接受的结果,所以无论如何,他们也得赢下这一场

怎么赢?

只要拿出一个张烨解释不了的难题就行了

杨老师已经有了主意,他和几个红学家们低声耳语了几番,几人笑了笑,但却都没说话,这个杀手锏他们准备留到最后,课程结尾的时候他们再扔出来,现在要是问了,张烨肯定答不出来,却说不准就会凭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又转移话题过去,再开一个新问题解释分析插科打诨,以张烨一个专业主持人的那张嘴皮子,这种本事他是有的,大家方才也早见识过张烨这张嘴了。如若那样的话,大家的注意力肯定多多少少会被转移,会影响效果,他们就是要一击必胜地把张烨给问住,让张烨没有反击和转移话题的机会——这也是在他们看来,张烨要为辱骂文学界所付出的代价

山雨欲来

文学界的人已经开始酝酿最后的战役了

张烨也注意到了第一排那些红学家的反常举动和窃窃私语,不过他压根不当回事,从一开始,张烨就没把这个世界的红学研究放在眼里,他再次喝了口普洱,淡笑道:“那么好,咱们继续讲课。”

说话声没了。

几千人的会场都保持了安静。

以前,就算是北大开学典礼或开大会,吴则卿校长上去讲话的时候,下面都不可能一点声音也没有,不可能这么给面子,然而张烨一个新来的北大普通老师却做到了,这也说明,学生们是真的发自内心地喜欢他的课。

“刚刚,小宋同学想让我再举几个例子来证明,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是这个想法,都还想听一听,那自然没问题。”都开课一小时了,一般的老师到了这时候,都会开始疲惫,感觉精力下降,但张烨没有,看着学生们投来的一道道求知的目光,张烨反而越说越精神越说越有力气,“昨天的一整堂课,我是在用历史资料和文献考证楼梦》,今天的课,我是在内容上,分本用小说结构、小说人物和人物性格来论证我的观点,来分析剖析那一百二十回楼梦》的不对劲,那么听到这里有同学可能会问了——今天说了结构分析了人物,您说的这些我们暂时是认同了,那除了这些,你能不能从情节上也给我们说说啊?楼梦》大体八十回后的具体情节,是不是也有跟大体前八十回中不相符的?”一顿,他道:“当然可以,是有的”

宋学姐已经拿出了本子和笔,一眨不眨地看着张烨,准备开始记录下来了,不再是抱着挑刺的态度了,而是开始抱着学习的态度了。

剩下好多同学也都是这样的。

比如姚翠和李英李立他们,都做了笔记。

毕竟马上也要考试了,说不准张烨老师讲的内容都是要考的,这可都是学分,怎么也不能丢的。

张烨上资料了,“情节这一块能说的地方有很多,不过我不想讲那些已经被现今红学界研究过的情节逻辑问题,大家都说过的东西我也不想再重复讲,我讲一个从没有人提过的重大情节缺陷吧。”

文学界里有人翻白眼,还没人提过的漏洞?怎么可能,你当我们搞文学研究的都是傻子吗?我们搞了几十年了,但凡是有问题的地方和缺陷,怎么会没人提出来过?你口气也太大了吧?

严玉也被张烨的目中无人弄得无语了,忍不住道:“哪个情节?”

杨老师和马恒元他们也来了气,这姓张的还真是自始至终都没把他们搞文学研究的放在眼里啊

“对啊,哪个段落?”

“你说说看,我们洗耳恭听”

一个妇女和一个青年都开口了,他们也是业内为数不多的红学研究者。

张烨从容道:“是贾家获罪的情节,在这一块,续写的人写的十分可笑和滑稽”

严玉道:“你先别说续写不续写的事,这段落哪里可笑了?”

杨老师也道:“抛开里面人物性格的问题不谈,这段情节有什么不对?”

贾家获罪的情节问题,在这个世界的红学研究上确实没有人提到过,因为他们觉得这里没有问题

可张烨却知道,里面不但有毛病,而且毛病很大,“大家都觉得这段写的很符合逻辑吗?同学们呢?”

北大学生也回答了。

“呃,还好吧?”

“我是没看出问题。”

“这段可是大情节,没毛病吧?”

宋学姐起身道:“按您说的论点和结构分析,前八十回已经有暗示贾家衰落了,暗示会被抄家,这么写不是顺理成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