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三摇了摇头。他当然知道她口中的“他们“是指“破门六剑“。

“那几个人不断在转移地点,即使偶尔有跟我的同伴联络,也难以掌握所在。“杜三回答:“我们只确定他们已不在南昌以西的地带。但是有多接近这边,我也说不上。他们移动得这么频密,要不是预防的手段,就是…“

“就是什么?“霍瑶花将刀收回鞘内,心急追问。

“…就是察觉已经被某些人盯上,所以要摆脱。“

霍瑶花听了眉头紧皱。她北上而来,本来主要就是为了支持荆裂他们,但始终无法与之会合,又联系不上消息,甚至连他们当下身在哪个地点也不知道,每次有消息传递到来时早已离去。假如现在“破门六剑“真的遇上危险,霍瑶花也无从救援。

杜三怕被村民听到对话,也不再多说,众人牵着马出村离去。夕阳在他们右侧渐渐西沉,前路一片晦暗。

他们并没有骑马,只因除了霍瑶花一人之外,都没有那种一边提着火把、一边能够策骑避开障碍的高超技术,黑夜里人与马都很容易受伤。

领在前头的是杜三及两个年纪比他大得多的同伴,都是负责情报消息的线眼,刚才也有拿起弓箭来助战。他们对这一带地形道路了如指掌,即使天上投下来的月光极淡,都能辨别行走的路径。霍瑶花等十一人在后面紧随,众人之间只点了一盏灯笼,以减低被发现的危险,即使远远给看见,对方也会以为只得三两名旅人,没那么容易起疑。

他们正要将马匹和兵器送往某个据点储存,有人会将之转移到义军手上,以充实装备。相比在南昌府以西的武宁那一带,这东面九江府本来并不是宁王的根据地,孙燧布在此地的线眼比较活跃,他们也就不必像“破门六剑“把马匹宰掉那么浪费。

昨天伏击了六名宁王兵之后杜三等三名线眼与霍瑶花等十一人分了手,并没有带他们一起去交付马匹兵刃,现在却主动带着他们一起前去。霍瑶花感受到杜三对她信任大增,毕竟他们已经一起杀过敌。

徒步走了接近两个时辰,已然夜深,跟着走的民兵又饿又累,但他们依然忍耐着不吭一声。相比从前随王守仁在南赣剿匪,在险恶山水中开路攀爬行进,这路途轻松得多。

终于他们看见前面荒野中发出光芒。杜三加紧向光源处走去。

到达那片空地跟前,霍瑶花才看清楚是一片营地,搭起了三座小小的布营账,其间布着各样用品,中央生着一个火堆,有四、五人围在火前,借用火光照明,不知道埋头在干什么。

营账旁还堆着好几个竹笼,最初霍瑶花还以为是当作粮食用的活鸡鸭,

走近些才发现内里的是信鸽。

看见杜三到来,火堆前那些人都上前招呼,状甚熟络,显然是认识很久的同伴。他们发现杜三带着十几匹马与许多刀枪到来,都有些惊喜。

“小子,你凭什么抢来这么多?….“

“不是我。是她。“杜三笑笑指着霍瑶花。

问杜三的那个男人打量着霍瑶花。他已是五十岁上下年纪,火光映着他沧桑又结实的脸,霍瑶花一看就知是个走江湖的——毕竟她过去也是那条道上的人。

男人看看霍瑶花,目光一扫到她腰上的刀,马上露出恍然的表情。

——是个惹不得的女人。

那男人拍拍马匹,指示众人将马系到营地侧,然后看着霍瑶花说:“王大人派来的,果然都不是普通人。“

听见那个“都“字,霍瑶花双眉扬了扬。

“你见过荆裂他们吗?“

男人摇了摇头:“没见过。可是从那边收到的情报,就知道他们这十天八天干了些什么厉害的事,死在他们手上的贼兵已经差不多有两百人。“

霍瑶花点点头。她清楚“破门六剑“的能耐,担心的只是他们太显眼。

男人没有自我介绍,霍瑶花也就没主动问他的名字。她很明白,对方干这样的事情,尽量不想留下什么痕迹。这片营地也是随时就能搬走的模样,显然他们每天都更动据点的位置。

霍瑶花看见其中三个人回到了火堆前,继续埋头做着细工。她仔细瞧瞧,每人面前都摊开几封信函,他们将信上读到的东西,用幼竹签沾墨写在很小的纸片上。其中一个写好了,把纸片小心地卷起来,塞进一个比尾指还细的小铜管。

“这些是要传给王大人的军情。“那男人解释:“天一亮就会放信鸽送出。“

“到底是什么回事?“霍瑶花直视着男人问。此人明显是这据点的首领,而她知道杜三带他们来,必有特殊的原因。

“首先我想看看你们。“那首领说时,也看看十个民兵。

“看到了。然后呢?“

“有一件事情要拜托。“首领说完,又再考虑一下,才和盘道出。“我们需要人取一批信鸽到来九江。可是鸽子不同其他的,既难收藏伪装,遇上敌人搜查又容易被怀疑。所以必要时得硬闯。我们需要有能耐的人。“

“这事情对于打败敌军,重要吗?“

“重要。“首领点头。

“那就行。我们去。“霍瑶花马上答应。

“我得先说,这事情颇危——“

“我说,我们去。“霍瑶花坚定的语气跟眼神,令那首领中止原本要说的话。

“杜三没有看错。“他微微一笑。“那你们好好休息。明早拆了营账就出发。我还得把这些完成。“

男人接着坐回石头上,也跟同伴一样写着那些小纸片。

霍瑶花垂头看看。男人拿着竹签的手指甚稳定,一笔一划地将小字写上那只有寸许宽的纸片。她看着不禁佩服。

“这家伙的名字真难写“其中一个写着纸片的人抱怨说:“什么『锡晓岩』,笔划真多可不可以用石头那个『岩』代替呀?“(注:锡晓岩实为锡晓巖。)

“你说什么?“

霍瑶花的惊讶叫声,令营地里所有人都看过来

“你说谁?锡...锡....“

“锡晓岩。“首领回答:“就是连续攻打南康府和九江府的贼军大将。有个什么『神猿将军』的封号。你不知道吗?“

另一头的杜三笑着插口:“我听贼兵都叫他『怪手将军』呢。“

霍瑶花一听见这个外号,更确定不会弄错。

她失去了原来的冷静沉着,就像突然中了风邪,整个人浑身颤抖,连腰上的刀也格格发响。

“怎么回事?“杜三上前来问。

霍瑶花激动地伸出手掌,示意他不要走近来。她抱着双臂蹲下,全身缩成一团,仍然无法制止那激烈的颤抖。

众人只能一直看着她。

良久,霍瑶花才渐渐恢复过来。她站直了,眼睛盯着火堆,似乎正在拼命思考。

然后她再次看着那首领。

“假如我要写一封信给九江城里那个锡将军,你们能够送到他手上吗?“霍瑶花的眼神里充满坚定的希望。“不可以经过他的部下。只送给他一个人。“

男人看着她好一会才回答:“有点困难,也有点风险。但是办得到。“杜三等几个线眼都用带着怀疑的眼神盯着霍瑶花。

“问题是…“首领又说:“我为什么要替你做这件事?“

“我为你带信鸽回来。“霍瑶花回答:“你为我送信。“

那首领与同伴互相看了一眼。他再沉思了一会。

“你的信,我们要先看看写什么。“他说:“我们会里外仔细检查。而且只能用我们的纸和笔。“

“相信我。“霍瑶花直视着那首领说,眼瞳极是澄澈,反映着黑夜中的火焰。

首领回想刚才霍瑶花听到锡晓岩那副震撼的模样。

——假如刚才她是在演戏,而我又看不出的话,那许多年前混黑道时我已经死了许多次。

——不管如何,先看看她这封信上写些什么。

“把纸笔墨拿给她。“

卷十八 杀与禅 第七章 变局

早晨的阳光,透过夏风吹动的树叶映进了厅堂。窗外树上的群鸟像交谈般热闹吱叫。空气里带着一股湿润泥土般的气味。一切令人感觉生机洋溢。可是坐在厅堂里的人却没有欣赏和感受这股生命气息的心情。

刚好相反,在那室内中央的大桌上,放满的那些册簿书信,推演行军用的棋子和地图,还有一片片来自各地的情报纸条…所有东西都只有一个目的:

以最有效的方法,把最多的敌人降伏或杀死。一个名叫战争的“游戏“。

王守仁并不真的想玩这个游戏。但他更不想输。

他看着摊开在面前那几张细小的纸片,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蝇头小字,每一张都是绑在信鸽足上,远从百里外送来,吿知他叛军行进的情况和各地守备兵力的虚实。王守仁知道,为了送出这些纸片,那群原本为孙燧办事的线眼是冒着多大的危险。他心里再次感谢敬佩孙大人。

与王守仁同坐桌前的,还有伍文定及几名吉安府的义军统领参谋。另外王守仁身旁坐着个一身儒服的老人,外表看来已年过六十,但身材甚高大,容姿颇有威仪,举止间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此人名刘逊,曾官至福建按察使,近年退居吉安城。刘逊为官三十年间甚有才望勇名,他跟王守仁一样,也曾经从大太监刘瑾的迫害风暴里活过来。先前王守仁一抵达吉安府,就命知府伍文定派人寻找当地有才学的忠勇之士协助勤王平叛,因而得知刘逊在此,马上亲身邀请他出山担当军师。

——王守仁聚兵勤王,面对的其中一大苦恼,就是欠缺有能之士分担统率义军的工作,只因江西各地原有的官吏及人才,不是被宁王府收买就是杀掉,王守仁只能靠就地搜寻、征召和提拔。

伍文定看着桌上那些地图,浓眉皱得像连成了一道。

“王都堂,我们还不出兵吗?“他咬牙切齿问,眼神燃烧着焦急的火焰。

宁王朱宸濠主力大军已经出动离开南昌的消息,王守仁他们早已得知。如今过了三天,义军却并未动身。

王守仁的目光没有离开那些纸片,只是摇了摇头。

“我们大军还未完全集结准备好,如今马上出击,兵力恐怕还不及贼军一半。“他用指头夹起其中一张纸片说。纸片上面记录的正是叛军兵力的观察情报,王守仁就是靠着综合这许多不同来源的消息,对叛军实力作出整体的估计。“我们此时必得忍耐。“

“若是给那叛贼取下南京,那就来不及了丨“伍文定拍一拍桌子。“南康、九江都不战而降,贼军进发到南京的门口,恐怕只在两、三天之间“

“我已通报各府县全力守城抗贼。“王守仁说:“安庆有张知府,他不一样的。我知道他这个人。“他说的自然就是张文锦

安庆扼守着鄱阳湖出大江后顺流东进的要冲,将是阻止朱宸濠攻打南京的一大关口。

“贼军号称十万,实际少说也有六、七万人!“伍文定摇摇头说

“这个安庆真能顶住吗?大人既说安庆知府勇猛善战,我们就更应该及早动身去助战,前后两面夹击“

这时老人刘逊从旁开口:“伍大人似乎忘记了,贼兵在南昌还有一支守军,另外他们在南康和九江二府相信也收归了不少新兵。万一我方冒进追击贼军主力,这三地守兵同时进发,从后袭击,到时被前后夹击的恐怕是我们。“

伍文定听了这位前辈所说,为之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