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说话,而是沉默无声地将箱子里的硬币一个个数出来。

她忍不住笑出声:“不用数了,你可把我整个城堡里的硬币都赢光了。”

她抽出请帖,晃了晃,扔到他面前:“就为了这个,我也要找机会在玛薇丝公主面前为你美言才对。”

这时提起她的名字,仿佛是一个嘲讽。她含着暧昧而鄙薄的笑意,仔细打量他,期待着他有什么有趣的反应。

他并没有去捡那张请帖,甚至没有抬头看一眼,依旧静静地数着硬币。

“随你。”她觉得有点兴趣索然,耸了耸肩,起身向门口走去,“对于你们这样的人而言,清楚自己的价格也是好事。”

他没有回答,也没有抬头。硬币一枚枚被他指尖推开,没有快一点,也没有慢一点。

她淡淡一笑:“记得,日后相见的时候,要装作从未见过我。”然后转身离去,将他独自留在堆满硬币的房间中。

他刻意数得很慢,要让这种屈辱与痛,永远铭刻骨髓。

11780。

每一个,都是耻辱的烙印。

亚当斯静静地看着手中的纸条。

原来,那一天,公主写下的数字就是这个。是她在那场荒诞游戏中的出价。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出价,而只是宣告:她明白他是什么人。

明白他做过什么样的事,有多么低贱。

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她天地悬殊。他心底之所以存在一点妄想,都源于他对自己未来的笃信。贫穷,卑微,默默无闻,这些迟早有一天会改变的,他会成为明星,拥有财富和名望。他有这个信心。

但唯独这个数字,是他无法洗掉的。未来无论如何功成名就,也洗不去这个污点。

一个出卖了灵魂、以尊严交易金钱的人,贵妇的男宠。

好莱坞曾上演着各种剧本。公主与一文不名的年轻人,落拓的艺术家,甚至乡间少年。这些故事无视历史,无视常识,满篇都是浪漫的邂逅,和完美到发腻的结局。但无论多么出格的幻想,男主角都不可能是一个男妓。

她知道这一点,寄回这张纸条便是正式告知他:这个秘密她已获悉。

这无异于一种宣判,宣判他那份少年之爱的死刑。

他甚至可以想象到,她看到信件下的署名时,眼底里掠过的鄙视。

恰好是这张一心一意换取的请帖,让他们之间唯一的可能性,烟消云散。出卖自己,换取和她相见的机会,却让她永远鄙视他的灵魂。

他整夜注视着这张纸条,一言不发,直到朝阳穿透了窗棂。

终于,他忍不住大笑出声,一点点撕碎这张纸条。

Chapter 6 战地鹰扬 The Eagle and the Hawk

和所有为爱心碎的男子一样,他报名参了军,前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最前线。

他将所有片酬都捐给了国家,只带走了那卷被退回的剧本。那是他一笔笔写下的,唯一的慰藉。

如果说,凯瑟琳的爽约让他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现实,玛薇丝公主寄回的纸条,就让他对这个现实绝望。早在诞生之初,上帝就将每个人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贴上标签,绑上枷锁。挣扎带来的不是改变,而只是更进一步的嘲讽。

这一刻,他不再想成为大明星,不再想功成名就。

而是想在战场上杀死自己。

如此而已。

那时,北美和东方某大国的战争还未蔓延到全球。双方为了避免直接冲突,选择了非洲作为交战场所。而北非,正是目前唯一中立国——欧洲联合王国的传统从属地。东西方两大国在此地的角力,严重损害了欧洲联合王国的利益。

这是异常危险的挑衅,一旦欧洲联合王国无法容忍,宣布参战,这场战争就会真正成为世界大战(5)。给人类文明所带来的损失,将远比之前的战争更加深远。

在这场战争中,国家尚且不由自主,何况个人。

亚当斯前往的,就是北非战场。

在多普敦,勃朗宁上校热情地欢迎了他。这是位地地道道的军人,高大,健壮,思维简单,绝对服从。他用力握着亚当斯的手,欢迎的热烈程度单从那爽朗的笑声中就能听出。

“欢迎您来到多普敦作战基地!我们早就盼望着您的光临了。你看,他们都是您的影迷!”

周围的士兵看到一身西装的亚当斯,全都放下了手中的事,好奇而欣喜地看着他。远处,果然有人挥舞着他的海报,大声道:“亚当斯先生,我是你的影迷!”

《深闺疑云》的上映,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票房表现,他已不是那个刚出道的小明星了,他成了个地地道道的大明星。

亚当斯的笑容藏住了他真实的想法。他觉得自己的装扮跟这个军营有些格格不入,于是问道:“我是不是该换上军装?”

勃朗宁上校说:“不,亚当斯先生,完全不必要。我为您安排了最适合您的工作。”

他带领着亚当斯,来到了军营的正中心。亚当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几台摄像机架在掩体下面,几位男女士兵虽然穿着军装,但一看就是习惯了灯光与镜头的演员。扮演军官的男子站在场地中间慷慨激昂地演讲着,旁边站着几个人,拿着剧本、道具和服装。旁边,是熟悉的导演椅与卡板。

这一切,跟好莱坞实在太像了。

见到勃朗宁上校与亚当斯过来,他们停止了拍摄,兴奋地看着他们。勃朗宁大笑:“朋友们,看看我带了谁来?是加里·亚当斯先生!”

片场一阵欢欣鼓舞。就算对于这些演员而言,亚当斯都是当之无愧的明星。这六个月来,他已经脱胎换骨了,成为美国新一任的荧幕情人、Romantic Leader(浪漫领袖)。在众人欢呼声中,亚当斯微笑着向大家点头致意。

勃朗宁上校诚恳地对他说:“亚当斯先生,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您为我们拍一部战争宣传片,以达到鼓舞士气、全战必胜的目的!”

亚当斯暗中苦笑了笑。他离开美国,离开纽约,就是为了躲开拍片、交际,躲开繁华而虚假的一切,但,来到了这里,他仍然只能做这个。

而不是像位真正的勇士那样死在战场上。

“上校先生,您不能安排我上前线吗?我并不是个胆小的人。”

“亚当斯先生,这怎么可能?您若是少了一根头发,影迷会将我杀死的!”

围观的人也笑了起来,仿佛这是理所当然。

人人都只当他是个演员,这似乎成了他的命运。

亚当斯不愿再争辩下去,迅速妥协了:“好吧。”

不管怎么样,他总算是身处战争中,总算是在为国家服务。

影片迅速拍完了,迅速播出,迅速席卷全国。虽然制作稍显仓促,剧情更是简单到幼稚,却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亿万民众排着队走进了电影院,又热泪盈眶地走了出来。他们原本就不愿了解战争的真相,他们要看的,就是加里·亚当斯那张迷人的脸,和美利坚合众国强大的武备以及在战场上摧枯拉朽的气势。

因此,当他出现在荧幕上,身穿英挺的军装,驾驶着最先进的飞机冲进敌营,以一人之力重创敌军重兵器师时,成千上万的青年的热血被激起,高唱着国歌加入了军队。在前线,士兵们的士气也被鼓舞,抵住了敌军一波波凶猛的攻击。

亚当斯一无所获,除了学会了开飞机。

实际上,他见到的最多的也是飞机。敌军强大的火力将阵线压到了多普敦城外三百公里之处,在那里修建了一座机场。每天,敌机都会例行公事一般来轰炸多普敦。受敌军火力的压制,我军的机场却只剩下多普敦城中的那座了。而敌军的大本营却在千里之外的约翰利斯堡。

敌军严密的火力压制,让亚当斯每天只能待在军营里,与士兵们一起躲避轰炸。看烦了,他就踱到大厅,旁听勃朗宁上校的军事会议。超级巨星的身份让这些军人都不防范他,他可以任意出入那些被标为“禁区”的地方。

但今天的军事会议,却有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氛围。

勃朗宁上校面沉如水,凝视着作战地图。地图上用绿笔画出了几十个圆点,包围着多普敦,有些在城内,有些在城外。但,大部分上面都打了个鲜红的叉,只剩下寥寥的十来个。

“这些绿点,是我们最新式的雷达观测点,正是它们,让我们探测到了敌机的踪迹,将伤亡减到最少。这种技术敌军尚未掌握。但,他们显然已经知道了,敌机轰炸的真实对象,就是雷达。只要将这些雷达全都破坏掉,我们就如同瞎了眼,再也无法知道敌机什么时候来了。我们也会输掉这场战争。”

他的脸色有些黯然,坚毅的面容也流露出一丝罕见的颓势。

“所以,我们不能任由他们这么轰炸下去!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打乱他们的部署!”

“这个行动就是,轰炸他们的老巢——约翰利斯堡!”

部将们惊愕地对望了一眼。这个主意实在太大胆、太疯狂。

“上……上校,约翰利斯堡距离多普敦超过1300公里,而我们飞机的作战半径,才1100公里啊。这意味着……”

勃朗宁上校面容平静但坚定:“这意味着,执行这次命令的所有人、所有飞机,都不会再返回多普敦!”

所有人都失色。

这实在是个很荒唐的决定。这个决定真的能起到打乱敌军部署的目的吗?没有人敢肯定。作战会议陷入了难言的沉默中。

“我,参加。”

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

所有人都惊愕地回头。亚当斯斜倚在门框上,缓缓举起右手。他标志性的侧容被暮光勾勒,宛如大屏幕上一样醒目。只是,不同于以往那些赏心悦目而无关紧要的姿态,他的神色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不得不为之动容。

大厅中顿时鸦雀无声。

他走到桌边,双手按住桌边,面容平静而沉着。显示他刚才那番话,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勃朗宁上校一惊:“亚当斯先生,您不能……”

亚当斯笑了笑,他看了一眼众人,缓缓道:“荧幕上,我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但我知道,我不是。真正的英雄是你们。当你们在浴血抵抗敌军时,我却躲在掩体里,拍电影,背台词,无端地享受着人民的爱。你们家里有父母兄弟,有新婚的妻子,有刚出生的孩子,完全有理由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当接受国家征召时,你们投身沙场,争先恐后,毫无畏惧。我却不同。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混迹名利场,无所事事,却意外地获得了那么多人的赞誉,被无数人当做英雄来崇拜。我深感受之有愧,日夜不能平静……”

他看着所有人,眼中缓缓浮起一缕沉静的笑意:“然而,就在今日,我的心终于获得了安宁。因为,我找到了一个机会,将这一切回报给我的祖国和人民。

“I must serve the country.”(我愿意为国捐躯。)

这句话,掷地有声,令所有人都失色。勃朗宁上校的脸色也郑重起来,啪,向亚当斯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作战计划迅速地通过了。像他这样的超级明星尚且奋不顾身,何况其他人?在亚当斯的带领下,一支准备将生命奉献给这场战争的志愿军,建立了起来。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相信,他们国家发起的战争,是正义的。

只有一个人不这样想,那就是亚当斯。他,只不过是想在这场战争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个对生命已无留恋的人,最适合他去的地方,就是战场。

那是个沉沉的黑夜,刚结束完了一轮轰炸之后,敌军的飞机划着骄傲的弧线飞走了。又有三个绿点永远被打上了红叉。接下来,是让人窒息的宁静。

十三架飞机,就是在这样的夜色掩映下,向约翰利斯堡悄悄飞去。这个作战计划被严密地保护起来,没有走漏任何风声。

1300公里外的约翰利斯堡,尚处在歌舞升平中,没有一丝战争的气息。对于驻扎在这座城市的部队来讲,战争,并不是太迫切的事。敌军的军队,绝对不可能攻打到这里来。他们安于享受南非人民的热情,以及这里的富饶。

等十三架飞机莅临上空时,他们还以为是晚归的友机。

炮火,带着仇恨,带着正义的怒火,倾泻在这座不设防的城市。

为了被压制的痛苦。

为了被逐个搜索、击灭的雷达。

为了节节败退的颓势。

为了一个个相继死去的同伴。

火光飞舞,在南非上空爆散出难得一见的美丽烟花。一朵朵黑色的浓云腾起,在建筑上空妖娆狂舞,一如在地狱中盛开的罪恶之花。

这是无论多么宏伟的战争片都不曾捕捉到的景象。

美丽到惊心动魄。

十分钟之后,敌机才仓促升空,迎接这次战斗。但十分钟,已足够长,长到可以将这座城市变成一片火海。

根本就没存着回去的念头的士兵们,选择了最壮烈的作战方式。他们用不可思议的灵巧躲避着敌军的攻击,尽情地将火力倾泻在城市中。当他们的弹药耗尽之后,他们掉头飞出了这座城市。他们不能让敌军看出来,他们其实没有返航的能力。

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坠毁在自己的土地上。飞机的无线电中响彻着他们壮烈的口号声,他们终于有了机会serve the country(为国捐躯)。

以他们的生命为证。

亚当斯也在微笑。他的愿望也实现了,他将死去,用光荣的方式。他还有什么遗憾呢?他紧紧地握住了怀中的手稿。

友机们在一架又一架地坠毁,连他们最后喊出的口号声都没有留下。

亚当斯眼中含着热泪。

他知道,自己也会如此,不可避免。但他紧紧咬住唇,没有喊出任何一个字。

这一刻,他不想祈求上帝,也不想高呼国家与正义之名。

他甚至拒绝叩问自己的内心。

那里,有刻骨的伤痕,不知被谁刻下,至今仍流淌着淋漓的鲜血。

终于,仪表盘指针颤抖着归零,飞机开始坠落。

他望着茫茫的夜色,脑中禁不住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如果凯瑟琳现在看到他,肯定会觉得是一颗流星。她会不会闭上眼睛,许一个愿?她会许什么愿?

他已无暇再想。

飞机撞击地面的巨大冲击力传了过来,迅速地将他吞没。

Chapter 7 唯有天使生双翼 Only Angels Have Wings

凯瑟琳手执着扫帚,将整个房间都打扫完了。这个狭窄的公寓,终于变得干净起来。当她气喘吁吁地抬起头,一枚流星从天际划过。

她虔诚地闭上眼,双手合十,许了一个愿。

神啊,请让我再见他一面,一面就够了。

亚当斯并没有死。

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身上缠满了绷带。旁边放满了鲜花,以及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慰问信。整个医院中最宽敞的房间被腾了出来,房间里只有他一个病人。如今他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嘲笑的肥皂剧演员,而是前途无量的巨星,无论去哪里,都会受到最隆重的礼遇。

他获得的荣誉,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当他率队冲进约翰利斯堡时,敌军最高领导者的继承人正在那座城市中,被他的一枚炮弹击中身亡。这件事引起了最高层的震怒。敌军所有的军事行动都被中止,投入到对多普敦的狂轰滥炸中。

多普敦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那些雷达系统保存了下来。在此后的战争中,它们像是潜伏的毒牙,等待着属于它们的机会终于到来时,就会狠狠地咬在敌军的咽喉上。

这次计划,因为他的支持,得到通过;又因为他的英勇,取得了圆满的结果,使联军在非洲战场上,一点一点扳回了劣势。

那次突袭,扭转了整场战争。

只是,他无法站起来了。

全美最高明的医生会聚一堂,尽全力保住了他的双腿,但它们已永远无法行走。

但这已经是个奇迹了,他的十三名队友们,全都在坠机的那一刻壮烈牺牲。也许,像他这么夺目的男子,连上帝都不忍心带走。

他赢得了所有勋章,从十字勋章到荣誉勋章。但亚当斯一点都不快乐。看着自己的双腿,他的笑容中有一丝自嘲。

从此,他连一次光荣地杀死自己的机会都没有。

他坐上了第一批送伤员回国的船只,转过好望角,向纽约行去。

那时,《深闺疑云》仍然像一股飓风卷过整个美国,随处都可以见到他狂热的影迷。等待他的,将是没有任何巨星能够达到的巅峰。他不仅仅是偶像,而且是国家英雄,是整个民族的榜样。但,他面对这些的时候,没有丝毫欣喜,面容阴冷。

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卡尔欣喜若狂地迎接他。

他的名气伴随着他的英雄事迹,在世界上迅速传播开。他的名声爆炸般扩散着,十倍,百倍。每一天,他的影迷数都在疯狂增长。他成了美国最好的象征,英俊,强大,英勇,敢于牺牲。

邀请他去演讲的信函像雪片一样多。高傲的好莱坞制片人们在他面前简直像仆人一样听话。他们甚至为他更改剧本,将所有的主角都换成了坐在轮椅上的英雄。不止一位著名的导演筹划将他的真实事迹搬上银幕。他的名字只要一出现,就会激起无数人的感叹。

所有关于他的负面新闻全都消失了,人们无法容忍任何对于他的诽谤。《时代周刊》《每日美国》在忙着澄清自己以前对他的报道,以求得读者的原谅。

加里·亚当斯,已成为了一个现象,一个象征。

他放弃了电影事业,拒绝了好莱坞天价般的报酬,巡回美国演讲。他的每场演讲都是义务的,不收取任何费用。他呼吁将演讲所得的款项全部用于救助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儿童。这使最苛刻的批评家都不得不承认,他就是天使。

从没有一个人,将如此多的赞誉集中在一起。他的一举一动,事无巨细,都充斥着报纸版面,并被不断美化。全美民众都几乎相信一件事——他是时代之子,由上帝派遣到这个战云笼罩的世界,给民众以最深的慰藉。

但他的面容日益冷峻。因为,他所做的这一切,只想让一个人看见。但,在他的听众之中,唯独没有这个人。

这一天,宛如命运注定的一般,他又来到了纽约。主办人为他选取的演讲地点,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帝国大厦。

他一如既往地在卡尔的帮助下登上讲台,展开温和而迷人的笑容,在镁光灯的聚焦下,开始他的演讲:

“我一向认为曲线是最美的。刚下过雨的清晨,阳光透过还未消散的乌云,照下一道道笔直的光带,这固然美,但,如果阳光是曲线的话,那会是什么?

“是彩虹。”

他挥笔,在黑板上画出了一道彩虹的痕迹。这时,一声短促而清脆的呼喊响彻了整座大厦:

“Cary!”

所有人都回过头来。凯瑟琳脸上充满了惊喜,站在大厅的入口处,看着亚当斯。她的双手情不自禁地在胸前合十,似乎是在感谢神明,让她实现了那个愿望。

亚当斯的脸色,在那一刻突转阴冷。他脸上迷人的笑容,变得有些陌生。但幸好那只有一瞬间,他随即恢复,继续道:

“一道彩虹从天上照向你,另一道彩虹从你照向天上。不必怀疑,如果没有你所散发出的这道彩虹,天上的那道彩虹也会黯然失色。正如,你若是不快乐,就算我说这个世界再美丽都没有用,所以,你心中的彩虹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