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走后,太夫人招手把谢娴儿叫到身边,拉在炕上坐下,又让丫头带着真哥儿和太极去厅屋玩。

马国公、二老爷及世子爷都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态度也特别和蔼可亲。马家的男人都俊,中青两代帅哥对着她和颜悦色,若搁平常,谢娴儿会受宠若惊,可现在却有些惴惴不安。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个恩宠来得太突然,让她不得不提高警惕。不会现在就让她回谢家吧?想到这个可能性,谢娴儿惊得出了汗。

马府比谢府好混多了,她可不想走,更不想去当姑子。

谢娴儿脑筋急速转着,想着各种当老懒的办法。

………

谢谢伊朲紅妝、闲来无事?、洳心的平安符,非常感谢!谢谢亲们的鼓励,有亲的支持,清泉会一直坚持写下去。再次求收藏!

还有亲提出最好更新时间能固定,那就暂时定在中午吧。因为清泉这段时间比较忙,若是偶尔更新时间不稳定,还请亲谅解。

第47章 蹿门

 实在不行,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先把舆论造开再说。这个法子对知识分子出身的谢娴儿来说还是有些丢面子,但也是目前最直接的办法。

谢娴儿正想着如何当老懒,太夫人说话了,“二郎媳妇,老公爷在大觉寺里养病…”便把圆空大师让老公爷在乡下静养的事说了。

“我们府里的庄子都在上京城郊的北边和西边,离大觉寺太远,不方便圆空大师给他老人家把脉。而你的玉溪庄正好在玉岭山下,气候宜人,又离大觉寺近,所以想让你祖父暂时去那里休养一段时间,你也要去他老人家跟前敬孝…”马公爷说道。

原来是这件事!谢娴儿想仰天大笑几声。她做梦都想逃出后宅,到广阔的天地里去飞翔几天,没想到就这么实现了。看来,老天总会厚待穿越女滴。

赶紧表态道,“爷爷曾经是大夏朝的大元帅,国公爷,是有大福的人。他老人家能去玉溪庄休养,整个庄子都沾了福气了,儿媳求之不得。再说,爷爷对儿媳很好呐。公爹请放宽心,儿媳一定会在祖父跟前好好孝敬,让他老人家安享幸福晚年。”

几个男人很满意谢娴儿的表态,频频点头。太夫人高兴地拍着谢娴儿的手,反复念叨着,“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

之后,几个人开始商量什么时候出发,怎么住,怎么把院子扩大些,带多少人的事情。

谢娴儿几人离开福庆院的时候,银红手里多了个紫檀妆匣,里面有好几样漂亮首饰。

正院里,马公爷跟大夫人说,“准备准备,娘五日后就去乡下,二郎媳妇和真哥儿都去。”

大夫人已经知道老公爷和太夫人要去玉溪庄休养的事,也知道谢娴儿会去。但听说真哥儿也要去,有些不愿意了,说道,“真哥儿才长好了些,咋能又去乡下受罪?”

马公爷不赞同地说,“去乡下咋会是受罪?这些孩子养得娇贵,去乡间跑跑说不定还会更健壮。再者,有个孩子在老人跟前陪着解闷,他们也不至于太寂寞。”

大夫人便不好再说了。

第二天,天空飘起了毛毛雨,马府笼罩在一片烟雨朦胧中。但是,谢娴儿要陪着老公爷和太夫人去乡下休养的事,还是像插了翅膀一样,很快在府里传开了。

包括奴才在内,众人议论纷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谢娴儿受了重用,也有人认为谢娴儿是被放逐了。

雨汀榭内,雀儿跟谭锦慧说道,“奴婢听说,那个人,”她用手比了个二字,“不会再回咱们府了。陪着老公爷去庄子休养只是一个打发她的说辞,以后老公爷和太夫人回了府,肯定不会让她跟着回来。”

谭锦慧面上一喜,“那她之前不是白挣了那么些的油面子?”

雀儿道,“要奴婢说,是她看不清形势。自己那么不光彩地进了府,又把二爷气走了,太夫人和国公爷不生气才怪,还能容她继续当着二奶奶?大夫人又是姑娘的亲亲姨母,不替您谋划还能由着她翻腾?越翻腾走得越快!”

谭锦慧的脸一红,啐道,“牙尖的小蹄子,怎么又扯到了我身上?”

雀儿低声说道,“姑娘也别骂奴婢,奴婢自然是为了姑娘好。姑娘从小没了爹娘,心里有苦却是说不出来。您今年已经十六了,那事若再不早些订下来,年纪就拖大了。”

谭锦慧幽幽叹了口气,目光转向窗外,远处的碧潭一片模糊,不知是雨还是泪。她何尝不想早些订下?只是老天都不帮着她,走了一个,又来一个。两个都不是姨母想要的,但两个姨母都没有办法阻止。

剑阁东次间里,谢娴儿心情大好地坐在炕上往窗外瞧着,雨雾迷离中的剑阁也有了些诗情画意。突然,她闻到了几缕清香,再仔细一瞧,是栀子子花开了。几朵白色花瓣俏立在大片绿叶中,上面还挂着雨滴,更显朦胧而美好。

“娘亲,你在笑什么?”正跟太极玩着的真哥儿看到娘一个人望着窗外傻笑,问道。

“真哥儿快来看,花儿开了,好香。”谢娴儿指着窗外说。

真哥儿听了站起身跑到窗前,却看见院子大门开了,张氏、秦氏领着平哥儿和方哥儿走了进来,打着油纸伞的丫头紧紧跟着。

“二哥哥、三哥哥来了。”真哥儿大声叫道。

大雨天的还来蹿门?

谢娴儿赶紧下炕迎了出去,站在厅屋门口笑道,“哎哟,二位奶奶光临寒舍,真是稀客。”

张氏和秦氏打着哈哈笑道,“我们是馋剑阁的点心了,大雨天的还要来讨两块。”

他们来到房檐下,脱了木屐,一起去了东次间。

几人盘腿坐上炕,白鸽和银红端上几碟小点放在几案上。

谢娴儿冲张氏笑道,“三弟妹和我一样是无事忙。大嫂是个忙人,这个时辰不帮着婆婆料理家事,却来我这里躲清闲?”

张氏笑道,“我先是跟着婆婆忙来着,后来看到表姑娘红着眼圈来了,像是有话要跟婆婆说,我就出来了。”

“哦?莫不是谁给表姑娘气受了?”谢娴儿笑问道。

张氏道,“谁敢给她气受?不过是又想死去的爹娘了,去婆婆那里撒撒娇罢了。”

秦氏笑道,“二嫂不知道,咱们府里没有姑娘,表姑娘就当正经姑娘娇养着的。她撒撒娇,连那些爷都得让着。”

几个大人聊着天,吃着点心。三个孩子跟太极玩闹着,看太极立着身子开抽屉、关抽屉,还把大奶奶的手帕偷偷藏在抽屉里,乐得在炕上直打滚儿。

谢娴儿请他们中午就在剑阁吃晌饭,到时让丫头们把他们的饭菜都领到剑阁来,她再亲自下厨做道热干面。

张氏和秦氏都笑说好,本来就是打的这个主意。孩子们更是高兴地欢呼起来。

谢娴儿就让白欧先去把面揉好醒着,提醒她一定要多揉,热干面越有筋力,才越好吃。等煮好后她去拌就行了。

这时,小丫头小绸大声禀报道,“表姑娘来了。”

……………

谢谢亲的支持,因为有了你们,清泉写文更快乐了。继续求收藏。

第48章 心思

 表姑娘来干什么?谢娴儿有些纳闷。

只得起身说道,“快请。”

谭锦慧来了东次间,看到一炕上的人,有些微愣。笑道,“二嫂这里可真热闹。”

张氏笑道,“可不是,今儿我们也是头一次来,这回都凑齐了。”

谭锦慧手里还拿了只鞋子,笑道,“我是来取经的,想跟二嫂学学。”

“跟我学做鞋子?表妹可是找错了人。”谢娴儿笑道。

“二嫂过谦了,上次你做的头花多好看,可都夸着你呐。”

“鼓捣花啊朵的还凑合,绣花做针线是真的不行。”谢娴儿道。

几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喊着“表姑姑”,谭锦慧答应着坐上炕。真哥儿正好挨着她,她摸了摸真哥儿的头说,“真哥儿长点肉真不容易,可别再瘦下去让你祖母心疼。”

又问道,“听姨母说,二嫂要陪着老公爷和太夫人去乡下?”看谢娴儿点头,又笑道,“你们都是城里长大的娇小姐,不像我,在乡下呆过两年。虽然我祖父是个大乡绅,但我小时候淘气,还是偶尔会去田间地头跑的。”

秦氏道,“我也去乡下庄子里住过几天,青山绿水的,很是好玩。特别是地头的野菜,炝着吃,味道极好。”

谭锦慧老练地说道,“三嫂只是玩几天,并不是长住,当然新鲜了。乡下再怎么说日子也清苦些,出了院子就是田地,买根针都要走老远。万一生个病什么的,就更不好办了,即使是有好大夫跟着,也总不能把药房都搬去吧?乡下那点子草药是治不好病的,着实不方便。”说完又有些后知后觉地说,“哟,瞧我都说些什么呀,二嫂年纪小,可别被吓着。其实哪有那么多万一呀,还是三嫂说得对,乡下青山绿水的,很不错呐。”

谢娴儿有些了然了,抿嘴笑笑说,“我也极想去看看乡下的青山绿水呐。”

真哥儿站到炕沿边抱着谢娴儿的脖子说,“真哥儿也要去乡下看。”

谢娴儿就势把他抱起来笑道,“去,去,咱们过几天就去。”

方哥儿和平哥儿听了,都各找各娘闹着说,“我也想看,我也想看。”

张氏和秦氏都笑说,“好,咱们以后去乡下看太爷爷。”

谢娴儿余光看到谭锦慧一瞬间的脑怒,心里快乐喷了。小丫头一个,还跟姐姐耍心眼。

小绫来禀,“白欧姐姐说面条已经煮好了,需要的调料也备齐了,请二奶奶去厨房拌面。”

谭锦慧听了,赶紧下炕说,“呀,快吃晌饭了?我得回了。”

谢娴儿几人留她在这里吃,她摇头说,“不了,我还得赶着把这双鞋做完,姨母说她只喜欢我做的鞋子,穿着舒坦。”

两人一道出了上房,谢娴儿站在房檐下目送谭锦慧走入雨雾中。她今天穿着一件湖蓝缠枝莲纹刺绣缎面褙子,浅藕色撒花百褶裙,小丫头在旁边帮她打着杏黄色的油纸伞,纤细的身影在雨雾苍翠中摇曳生姿,很是有些林妹妹的味道。

望着这道亮丽的背影,谢娴儿无声地笑了一下。空有林妹妹的心思,却没有林妹妹的心窍。然后,带着丫头向后院走去。

绵绵细雨连下了三天,终于放晴了。

谢娴儿和几个丫头把东西也收拾得差不多了,主要是收拾她和真哥儿的衣裳、被褥,还有厨房那套做点心的家什。太夫人说要住到出了伏才回来,所以东西拿了不老少。

庄子不大,老公爷和太夫人要带些服侍的人,谢娴儿就不能带多了。筛选了半天,决定带银红、绿枝、白欧,真哥儿带了青瓷。把绿枝爹王喜也带上了,他是赶车的,帮着跑跑腿。

谢娴儿私下跟白鸽说,“这次带了银红没带你,你也应该知道是为什么。把家里看好,特别是不能让剑阁的人出去生事,有什么事就找强子来送个信儿。”强子是绿枝的哥哥。

如今,绿枝一家做为谢娴儿的绝对心腹已经来了马府。王喜和王强,专门给谢娴儿赶车和跑腿。绿枝娘,人称王喜家的被安排在了马府大厨房烧火。这个差事不体面,挣钱也不多,但大厨房的消息应该是最灵通的,外院、内院的事情,一般都会先在这里传播开来。

白鸽道,“奶奶放心,奴婢会把剑阁守好的。这次周大叔受伤,也多亏银红家人帮了大忙,奶奶多给她份体面也该的。”

谢娴儿点点头。安平给了刘嬷嬷一家给她填堵,但白鸽实实在在真不错。白鸽是她出嫁前才从外面买回来的,调教了几日就被派给她当差。

或许白鸽属于那种有天份的好员工,稳重,心细,忠诚,又聪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胜任了本职工作。

谢娴儿最不放心的是万婆子和谭婆子两人,愚蠢、嘴碎,又爱四处招摇。但她刚把刘嬷嬷一家打发走,不好马上再动这两个人,只得留她们一段时间。

正忙碌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上了门。是宝华银楼的方掌柜,她在马府大管家王总管的陪同下来了剑阁。

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是顺王爷的得力下属兼——红粉知己。连王总管都笑容可掬地亲自陪着来了,谢娴儿也非常给面子地迎了出来。

方掌柜三十岁左右,长得明眸皓齿,仪态端方。穿着明蓝色提方格纹的立领褙子,纯月白色马面裙,头上简单地挽了个髻,鬓间只插了支翠头金凤。显得清爽利落,极有前世职场女白领的范儿。

谢娴儿后来才听张氏和秦氏说,这位方掌柜多年前竟是顺王爷后院的一个侍妾,虽然因为身份太低连侧妃都没封上,但也没妨碍两人郎有情妾有意。后来不知因何突然反目,方掌柜主动搬出了顺王府,又闹着顺王爷去衙门撤了她侍妾的文书,单独立了女户。

堂堂王爷被一个侍妾甩了,这在皇家可算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丑闻了,连太后娘娘都下令打杀那个“贱人”。但顺王爷不仅没有打杀她,还力保她,怕她出事竟还让她去自己的一个绣坊当了掌柜。两年前新开了银楼,又去了那里。

………

谢谢浅忆伊人颜、悠悠我心。媚兒的礼物,非常感谢!谢谢亲们的支持,清泉很感动,这几天的收藏和推荐都涨了不少。有了你们,清泉的生活会更加精彩。继续求收藏、推荐、点击。

第49章 玉溪庄

 之后,顺王爷和方掌柜两人便从男女关系变成了下级关系,如此相处下来,倒也相安无事。

“无事”,是不知情的人的说法。据所谓知情人士透露,其实两人还是“暗通款曲”的。

到底有事还是无事,反正是众说纷纭,众口不一。

不过,那段风流韵事及匪夷所思的结果,到现在还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谢娴儿听后,直在心里竖大拇指,牛,比现代的许多男女都牛。同时,对那位在男权社会敢于当众打王爷一个嘴巴的女主角更加好奇了。

方掌柜见谢娴儿迎出上房,曲了曲膝笑道,“马二奶奶玲珑心思,顺王爷好一通夸奖呐。”

谢娴儿笑道,“方掌柜说笑了,可不敢当王爷夸奖。”

方掌柜笑道,“二奶奶过谦了,王爷说您的审美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又让跟来的婆子把车上的四匹锦缎抱了进来,“这是顺王爷送二奶奶的,他非常喜欢这次的图样。”

谢娴儿又盗版了一套前世某国著名品牌的经典项链、戒指、耳环系列款式,是她在时尚杂志上看到的。她灰常灰常喜欢,但七位数的价钱她做梦都没敢想过要买,只无事看看过干瘾。前天她画了出来,遣王喜去宝华银楼交给了方掌柜。

进了东次间,两人坐上炕,方掌柜又接过丫头手中的一个锦盒递给谢娴儿,“这是王爷给您的赏银,说这套‘星光灿烂’做出来定会更加奢侈夺目,不下于上次的‘幽潭之光’呐。”

谢娴儿接过笑道,“长辈赐,不能辞。方掌柜就代我谢过王爷了。”

方掌柜又道,“王爷还说,能不能请二奶奶画些步摇、珠钗之类的头面图样。项链再好,也只适用于穿襦裙或是薄衫时佩戴,要受时节限制。而头面却是一年四季都要戴,更好卖些。”

开玩笑,她哪里会设计什么头面!谢娴儿笑道,“王爷真是看得起我了,我哪里会画头面图样,就是那两款项链图样都是偶然间想到的,没成想还入了王爷的青眼。”看了眼方掌柜,又笑道,“当然,这还要感谢方掌柜,若不是你当时的厚爱,也不会让人把那个图样做出来了。”

职业女性的共同话题就是要多些,哪怕有相隔千百年的代沟,还是有很多共性在里面,两人很快便惺惺相惜起来。

谢娴儿还留她吃了晌饭,正好小厨房今儿做的是奶油包,方掌柜极喜欢,她走的时候,谢娴儿给她带了一盒。

顺王爷给了谢娴儿五百两的赏银和四匹宫花缎,作为回礼,她送给了他孙子一个自己做的布艺猴子。没办法,贫富差距太大,礼轻人意重嘛。

谢娴儿也是听方掌柜无意中说了顺王爷只有一个嫡孙,今年刚刚两岁,平时爱若珍宝。

五月十五,宜出行。

大概晨时初,马府就侧门大开,先是跑出了二十几匹马,接着是十几辆马车,再后面又是二十几匹马。

今天要上早朝,马国公和二老爷脱不开身,让马大爷、马三爷领人护送他们去庄子。

从这里去玉溪庄,坐马车大概要走两个多时辰。他们计划着这个时辰走,大概午时初就能赶到庄子,再竭竭,就可以吃晌饭了。

谢娴儿同真哥儿、太极、银红、青瓷一辆马车。真哥儿因为要去乡下,昨天激动得很晚才睡觉,不停地问山上有没有藏宝物的山洞,有没有水帘洞、火云洞、黑风洞,等等。

太极更激动,真哥儿都睡着了,它还在扯着胡子呵呵傻笑。说,“大宅院里太无趣了些,这也不能走,那也不能去。白天真哥儿玩我,夜里我玩老鼠。这次终于能找到更好玩的伙伴了,真好。若是遇到个志同道合的,就领回家来一起玩。”

谢娴儿吓一跳,警告道,“你想在外面怎么玩都行,可别把那些动物弄回家来,又脏又吓人。”

太极翻了个白眼,说谢娴儿搞种族歧视。谢娴儿大乐,这个词儿好久没听到了。

随着路慢慢颠簸起来,马车出城进了乡村。城外哪怕是所谓官道,也是土路,只是宽些而已。

真哥儿已经在谢娴儿的怀里睡着了,谢娴儿把他轻轻交给青瓷。自己则把车帘掀开一个角,看着一片片树林、麦田、水塘、村落从眼前闪过,还有远处总也绕不过的青山,有种前世自驾游的感觉。

那时,马家辉负责开车,她负责观景。最远的一次是到了西北某地看青海湖,那片少有污染的湖泊碧绿澄澈,让她留连忘返。当时马家辉还说,“既然你这么喜欢,明年我们再来。”

只可惜,还没等到再去,就发现马家辉出轨,她也失足掉下悬崖来了这里。

如今,她已经到大夏朝两个多月了,从最开始的死局,到现在有了一些回转的余地,成绩还是比较令她欣喜的。

还有十个月的时间让她谋划和准备,而未来的三个多月可以说至关重要。她能近距离接触大家长,有挣表现的机会,人身也相对自由得多。必须要趁机把大家长抓牢,争取延长合同期。同时,也要为自己找条后路,更要把玉溪庄完完全全变成自己的根据地。

大概午时一刻,马车缓慢下来,赶车的王喜说,“二奶奶,快进庄子了,周嫂子和二栓子已经在前面的岔口侯着了。”

马车到了玉溪庄门前,先一步赶到这里的马四爷、马二总管及杵着拐的周大叔已经领人在大门口迎接,第一辆车里的太夫人被扶了下来,众人也都跟着下了车。

大院子掩映在一片绿树中,院墙是青色砖砌的,在乡下显得气派又豪华。如今,院子的右边和后边正在热火朝天地盖房子,右边是盖主宅院的一个跨院,后边盖的则是下人住的房舍。

外院不大,有两棵大槐树,十几个护卫、下人和周大叔父子三人住这里。主子和贴身服侍的丫头嬷嬷住内院,后罩房是厨房和库房。还有些住不下的护卫和下人则去村里乡民家借宿。

…………

感谢浅忆伊人颜的礼物。本书明天女生首页强推,八月一日上架。上架后就会加更了,每天保底两更,希望亲们能继续支持。

第50章 老公爷

 内院是普通的四合院结构,青石板路呈田字形,连接垂花门和正房及东西厢房。路两旁是几棵桂花树及两棵石榴树,此时正是石榴花开季节,红色花朵竟相怒放,灿若云霞,刹是好看。

上房四间房带两间耳房让给了老公爷和太夫人住,下晌马四爷就会去大觉寺把老公爷接过来。

东厢和西厢各三间房带两间耳房,谢娴儿领着真哥儿住东厢。西厢作客房,马四爷今晚就会住在这里,他要把老公爷和太夫人安置妥当才会回府。而大爷和三爷因为要上衙,下晌就得往回赶。

绿枝几天前先来了,她和周嬷嬷已经把东厢收拾了出来。因为院子里住的人多了,不好再让真哥儿跟她一起睡。她住北屋,就把真哥儿安在了堂屋另一侧的南屋。

太夫人年纪大了,不堪劳累,直接回上房歇休。谢娴儿和真哥儿却精神头十足,带着太极去了后院。

后院较前院稍微小些,被一个小池塘占了大半,里面养了些锦鲤,水面上还浮着几片莲叶、两朵莲花,上面搭了个小石拱桥。周围栽了几竿竹子,桥边一棵柳树及几棵梅花树。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再后面就是后罩房和茅厕了。

谢娴儿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看不够,她激动了,这可是自己名下的别墅,前后院加起来至少有一千多平米。站在这里,她才心安起来,不像在剑阁,更不像在谢府。那里她没有一点归属感,时刻提防有人会卖了她。只有站这里,才感觉实实在在踩在自己的地盘上。

太极也高兴,在它看来,是谢娴儿的就是它的。所以,它的三瓣嘴一直咧着,笑得口水都兜不住,不时拿小爪子接。

真哥儿看到娘亲笑得眉眼弯弯,娘亲高兴他就高兴,也嘿嘿嘿地笑不停。

院子后面的几百米处就是玉岭山,据说山上风景秀丽,又因为有仅次于报国寺的大觉寺座落在山腰,终年香客不断,香火甚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当然仅限于前山,后山据说悬崖峭壁,草木纵深,有不少大的野物,连猎人都要几个一群才敢进去打猎。

晌饭是在上房侧屋摆的,老夫人带着三个孙子在炕桌上吃,谢娴儿和真哥儿在地下桌上吃,太极依然是在炕上的一个托盘里吃。

今儿的饭菜主要是周嬷嬷领着一个在村里雇的贺嫂子做的,很是有些乡村野味。特别是那道荠菜丸子,很合太夫人的口味。饭后,太夫人还专门招见了周大叔和周嬷嬷,口头嘉奖了几句,又赏了五两银子。

谢娴儿要服侍太夫人上床歇息,太夫人摆手笑道,“好孩子,我自有服侍的人,你把真哥儿照顾好就成。”

回了东厢,真哥儿却哼哼唧唧,不愿意跟谢娴儿分开睡。谢娴儿坐在床边,拉着他的小手做工作,保证每晚给他讲故事,一定等他睡着后再离开。

小家伙双手吊着谢娴儿的脖子,凄凄艾艾地问,“不一起觉觉,娘还会把真哥儿放在心尖尖上吗?”

听了这暖心的话,谢娴儿的心一片柔软,甜言蜜语道,“真哥儿本来就是娘的心尖尖,不需要另外放的。”

小家伙听了才笑着渐渐睡去。

太极早就去谢娴儿的床上睡了,它说现在要把磕睡睡足,晚上才有精神去林子里找乐子。睡前它悄悄地趴在谢娴儿耳边说,“我在天上看到林子里众生百态,眼馋了几百年,今儿夜里终于能体验体验了。”

之后,谢娴儿同周嬷嬷、银红几人收拾整理东西,周嬷嬷禀报了庄子里的一些事。

“冬小麦前天才脱完粒,按照您的吩咐没拿去卖,直接收进了后罩房的仓里。接着就会种玉米和花生…还有些山地种了些瓜果菜蔬…”

谢娴儿记得古代种玉米和麦子都要事先泡水的,本想说玉米种最好先泡一天的水。但想着自己的这个话乡民们不见得听得进,等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