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边吃边喝,边跟谢娴儿讲着这一天工场里的事情,又会提一些问题。谢娴儿能说的就说,不能直接说的就启发他。马二爷做这些事情很聪明,自己听不懂搞不懂的,就用本子记下来去工场和工匠们一起探讨研究。

两人几乎每天要说到深夜,谢娴儿才会起身回北屋卧房歇息。

第二天天还未亮,马二爷起床开了门,谢娴儿已经领着丫头等在厅屋了。丫头们服侍他洗漱,谢娴儿则找出他的衣裳。哪怕知道他一进工场就又要弄得浑身脏兮兮的,但还是一丝不芶地把他收拾得利利索索。

开始一两天,马二爷还有些不以为然。暗道,不到半个时辰又弄脏了,干嘛还那么费事。但看到谢娴儿认真地打扮着他,打扮完了,还会抿嘴笑道,“没有谁比我相公更俊俏了。”那得意的样子,让马二爷根本说不出别的话来。

之后,谢娴儿陪他一起吃过早饭,再送他到东厢门外。依然是那句天天说的话,“二爷请慢走。”

马二爷已经非常习惯地看着她说,“爷知道。”然后,踏着咯吱咯吱的雪走出了内院大门。

此时,上房的灯才开始亮起来,老爷子和老太太要起床了。

这天早晨,已经吃过早饭的谢娴儿服侍一家老小吃饭。老太太先对她进行了充分肯定,又开始表扬马二郎,“二郎这孩子原来这么吃得苦,做起事来也有一股子韧劲,是我们之前看错他了。”

又对咕噜咕噜喝着羊奶的老爷子说,“老公爷以后不许再叫二郎傻小子了,他是个聪明的好孩子。将来的前程不会比咱们家其他孩子差了。”

老爷子抬起来头来委屈地说,“花儿,自从我打了那个傻…,哦不对,我又说错了。”他拍了自己嘴一下,又重新说,“自从我打了那个——小子,又骂了他,孙媳妇就再没跟我笑过了,也不做我喜欢的吃食。花儿,我以后再不打骂二郎了,你让孙媳妇跟我笑笑,好不?”L

ps:谢谢亲的月票和礼物,非常感谢!求订阅。

第159章 变聪明了

听老爷子如此说,老太太笑了起来,说道,“老公爷得罪的又不是我,我说了不管用。你得罪谁了,就去跟谁说。”

老爷子潜意识里是很骄傲的人,这辈子除了对他母亲和花儿认过错,对谁也没认过错。现在让她跟谢娴儿认错,哪怕他再喜欢这个孙媳妇,也有些不自在。他揪着胡子在那里纠结了半天,神情还甚是委屈。

谢娴儿看他那样气得牙痒,哼了一声扭过身嘟着嘴不理他。这老孩子变聪明了不少,记性也明显好了许多,可气人的是欺负马二郎也变本加厉了。马二郎才好不容易才被自己树立起了一些信心,她可不愿意让这老孩子再去打击他。而且,每次看到马二郎被欺负,她的心都会很疼。

老太太自然知道谢娴儿的心思,只笑不言语。

老爷子看花儿不帮他,这个孙媳妇不理他他又实在难受得紧。似乎遥远的记忆里有句话,叫英雄不吃眼前亏,好像还有一句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老爷子摇摇头,头都想疼了…

想通了,便讨好谢娴儿道,“孙媳妇别生气,等见到二郎我就跟他说我再不打他骂他了。”

谢娴儿转过身认真地问道,“爷爷说的当真?”

“比真金还真。”老爷子用了句谢娴儿爱说的话保证道,又伸出小手指说,“不信咱们就拉勾。”

老孩子一手揪胡子,一手伸小指,样子很可爱。但此时他不灵光的脑袋绝对想不到,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要这个孙媳妇一威胁他就伸出小指臊他的脸。让他面红耳赤却又无可奈何。

谢娴儿道,“拉勾就拉勾。真哥儿去帮娘跟太爷爷拉勾。”

真哥儿起身过去跟他拉勾说,“我替我娘跟太爷爷拉勾,若是太爷爷再骂偶爹爹,就不是好太爷爷。”

显哥儿见了,也跑去跟老爷子拉了勾。太极见了,也起身跳上老爷子的腿伸出小爪子。老爷子乐起来。又拉着太极的爪子晃一晃。熊大姐今儿起了个大早。见了,也扭着肥身子来到老爷子身旁伸出大肥掌来。看到它如铁钩一样的爪子,老爷子小心奕奕地抓住一个铁钩拉了拉。

晌午。老爷子终于如愿以偿地吃上了想了好几天的清蒸桂鱼。不知为何,这道菜孙媳妇做的就是比别人做的好吃。

谢娴儿怕他们争嘴,共蒸了四条。老爷子敞开肚皮吃了一条半,太极吃了半鱼。熊大姐看太极喜欢。把自己盆里的半条也给了它。熊大姐虽然喜欢争宠吃醋,但平时还是很有个姐姐样。十分照顾这三个小弟弟。

进入腊月后,天气更冷了,而且几乎天天都下雪。月初就应该上山找圆通大师给老爷子看病,但由于路不好走一直拖着。

九日下晌。雪终于停了。老太太把谢娴儿叫去上房商量道,“这雪终于停了,明天孙媳就陪着你爷爷去趟大觉寺。让圆通大师再给他把把脉,你正好也该侍弄双茶映月了。”

谢娴儿也是这么想的。便点头道,“孙媳也是这么想的,我现在就去做些素点给圆通大师带去。”便回了东厢。此时孩子们还睡着,她拿了经过“处理”的几瓶调味料去了后院厨房。

真哥儿、显哥儿和太极晌觉醒来后,看到久违的太阳十分兴奋。两个孩子穿得圆滚滚地去敲熊大姐的门,大声喊道,“姐姐起床床了,太阳照屁屁了。”

太极也立着身子用爪子挠门,扯着嗓门叫着。

打着呼噜的熊大姐终于被他们叫醒了,爬了出来。看到天晴了,它也高兴。便趴在地上,示意弟弟们骑到它背上去。

太极先爬了上去,接着是显哥儿,再接着是真哥儿。等弟弟们坐好了,熊大姐就悠哉乐哉地走起来。它先在内院散步,但院子太小,来回打转转得它头晕。又出了内院,去了大门外。绿枝、青瓷和粉蝶有些不放心,一直跟在他(它)们身后。

熊大姐也知道不能去远地方,只绕着院子转,把外面的几只土狗和一些鸡吓得到处跑,闹腾得一阵鸡鸣狗吠。下人们都乐滋滋地远远看着,不一会儿,离得较近的村民家的孩子也跑来看热闹。

真哥儿和显哥儿兴奋得不得了,大声笑闹着。

第二天,晴空万里,冬日阳光虽然亮的耀眼,却一点也不温暖。冒着冷嗖嗖的寒风,谢娴儿陪着老爷子上了马车。

谢娴儿上身穿着老太太送的紫貂皮妆花袄,下身穿着深红色棉裙,倒也不觉得冷。老爷子披着青色狐皮披风,虽然六十多岁了,却年轻得像五十出头。整个人气宇轩昂,精神抖擞,若是不说话,任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傻子。

来到大觉寺,圆空大师给老爷子把脉。谢娴儿领着太极去侧屋给双茶映月“治病”。等她侍弄完茶花出来的时候,圆空大师已经把完脉了。

圆空大师请太极上炕吃素斋,老爷子也伸过头去跟太极抢着吃。还说,“你分我一些吃食,等我有了好东西也给你一份儿。”

老和尚哈哈笑道,“马施主的心智似乎高了些。没想到,迷心草之毒除了茶花茶能解,还有其它能解此毒之物。”

谢娴儿可不敢说自己给老爷子用过什么,笑道,“很多东西都相生相克,或许就端巧吃了一种能克迷心草之毒的也未可知。但是吃了那么多的东西,谁知道是哪一种吃食起了作用?再说,用处也不算大,要不我爷爷的毒早就解了。我们还是盼着双茶映月开了花,能够彻底解了他老人家的毒。”

“是极。”老和尚点头道,又冲谢娴儿笑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自从女施主与双茶映月结了善缘,多次用心侍弄它。此花虽还未开,但马老施主的心智就开了一窍了。”

谢娴儿也不理这个老半仙是不是另有所指,跟着呵呵傻笑了几声说,“这说明双茶映月跟我爷爷有缘啊,它的病还未好全,就把我爷爷的病治好一些了。”

她扶着老爷子出门的时候,又碰到了朱得峙和朱得宜。L

ps:谢谢亲的月票,非常感谢!有亲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天夜里咱们就出去赏赏月。共赏一轮圆月,清泉唯愿明亮的月光把清泉的祝福送与每一位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160章 好事将近

老爷子积年威名,即使生病了,还是十分受皇上敬重。皇上都敬重他,别人更是如此。朱得峙和朱得宜先跟他笑道,“老公爷好。”

花儿说过对人要有礼貌,老爷子虽然没有跟他们说话,还是点了点头。

两人又异口同声跟谢娴儿道,“真巧。”

谢娴儿也笑道,“是挺巧的。”

朱得宜又笑道,“显哥儿多得二少夫人照顾,谢谢了。”

谢娴儿笑道,“朱公子客气了,显哥儿甚是懂事,我非常喜欢他。”

朱得宜看到谢娴儿扶着老公爷要走了,又道,“老公爷,晚辈这里提前给您道喜了。”

老爷子反应挺快,说道,“我又不娶媳妇儿,道啥喜?”

谢娴儿一愣,问道,“喜从何来?”

朱得宜所问非答地笑道,“也该让显哥儿早些回王府了,她二姑姑好事将近。”

谢娴儿有些莫名其妙,见他不愿意再往下说,便扶着老公爷走了。

下了山,正碰上坐着马车来的马三爷和马四爷,便一起回庄子。

由于路滑走得慢,到了庄子已经午时末,孩子们和熊大姐已经回房去午歇了。老太太看到两个孙子来了也高兴,赶紧吩咐厨房备酒备菜。半刻钟后,羊肉汤锅便端上来了,这是寒冬腊月里最御寒的吃食。

马四郎笑道,“莫非奶奶未卜先知,算到孙儿要来,所以提前煮了这么多的羊肉?”

老太太笑道,“羊肉汤是早就熬好的,至于这个羊肉却是不需要久炖。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话音刚落,丫头们就端了几大盘卷在一起的肉片和几种调料进来。

马三爷说,“这个厨师的刀功真好,肉片切的如纸一样薄。”

老太太笑起来,说道,“你们偿偿这种羊肉的吃法,二郎媳妇说这叫涮羊肉。看看有没有以往咱们吃的炖羊肉味道好。”

马二郎、马四郎学着老爷子和谢娴儿的样子吃了起来。一吃就欲罢不能,大呼好吃。几盘子肉卷不够,又上了几盘子。

吃饱喝足。才说了二人是奉马国公之命来接他们回京城的。本来前些天就想来接他们回京过腊八节,但连着下了那么多天的大雪,怕路上不好走所以一直耽搁到今天。

“我爹说天气太冷,这里条件又没有京城好。所以请你们一定要跟我们回去,明天一早就动身。”马四郎说。

马三郎也道。“是啊,快过年了,家里人都惦记你们。”

老爷子在庄子里极好玩,有熊大姐。又能出去到处转转,比关在国公府里自由得多,所以根本不想回去。

听了两个孙子的话。便不高兴了,毫不客气地撵着他们。“回你们自己家去,这是我跟花儿、孙媳妇还有重孙子的家,我们不欢迎你们。”

老太太也不想回去,马二郎做的事情还没结束,她也急着想早些知道结果。便道,“我们现在不能回去,二郎还有些重要的事情没做完。你们也看到了,这里的条件很好。外面虽然比京城冷些,但屋里却是暖和的。你们先回吧,年前我们赶回去就是。”

谢娴儿突然想到朱得宜让显哥儿早些回王府的话,便跟老太太说了。老太太一惊,“咱们家有喜事,顺王府的二姑娘好事将近?”

说完看了看马四郎,猛地起身道,“难道是那刁蛮丫头看上了咱们家的四郎,想嫁进马家?这怎么行!不行,我得赶紧回去,现在就走。”然后连声吩咐王嬷嬷、青草快些准备回程的东西。

众人一听也吓了一跳,那朱颜是出了名的刁蛮任性,她和七公主的跋扈在上京城内家喻户晓。若是她嫁进马家,那这个家可就别想消停了。

马四郎更害怕,他若是娶了那个母夜叉,这辈子都别想有好日子过。他也站了起来,要马上跟老太太一起回京想办法。

马三郎劝道,“奶奶,四弟,稍安勿躁。这时候已经末时,路又不好走,此时启程着实不妥。咱们在这里好生合计一番,再收拾收拾,明早天亮了再走如何?”

老太太一想也对,又坐了下来。拉着马四郎说,“孙儿别担心,奶奶无论如何不会让你娶那个不省心的丫头。”

谢娴儿搞懂了,原来是顺王府的朱颜看上了马家的宝贝蛋马四郎。谢娴儿也不愿意让朱颜嫁进马府,那人纯粹是个搅家精。大夫人若是坏了汤的耗子屁,朱颜就是倒进一锅粥的大茅坑。若把大夫人的破坏力比作手雷弹,那朱颜的破坏力至少得是原子弹呀。试想这样的人进了马家,马家还能过太平日子吗?

几人开始商讨对策,谢娴儿也积极踊跃地发言。老爷子坐在那里很难受,不时地拉拉老太太的衣裳,扯扯谢娴儿的发梢。

谢娴儿也才知道,钻石小马哥十六岁还没有订亲的原因竟然缘于皇上几年前的暗示。马家人分析,那时候马四郎还小,皇上看上的应该不是马四郎,而是还没有生病的老爷子。自从老爷子病了后,皇上就再也没提过马四郎的亲事。但他也没说让马家自行给马四郎婚配的话,马四郎的婚事也就一直这么拖着。

老太太猜测,若是朱颜想嫁给马四郎,肯定走不通皇上那条路,多半会请太后下懿旨。太后是朱颜的亲祖母,又比较偏心姚氏的子女,反倒对先顺王妃生的朱得宜不甚喜爱。

若是太后下了懿旨,皇上也不好忤逆他老母。若马家执意不同意这门亲事,就是违抗懿旨。所以,必须要在太后下旨之前想办法把这门亲事给拒了。

几人正讨论得热火朝天,熊大姐扭着肥身子站在了侧屋门口。它今天穿了一套墨绿色掐荷叶边的短衣短裙,肩上坐着太极,一手抱个孩子。

马三郎和马四郎吓坏了,但还是壮着胆齐声呵道,“快把孩子放下!”

老太太忙道,“别乱喊,它是咱们家的宝贝儿。”

只见老爷子哈哈笑起来,跑出门道,“宝贝儿,我等你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L

ps:谢谢亲的月票,非常感谢亲对文文的支持!求订阅!!!

第161章 沧海遗珠

熊大姐瞪了几眼马氏兄弟,便坐下把弟弟们放下。真哥儿和显哥儿见叔叔来了,都跑进侧屋来给他们行礼。

老太太道,“好了,你们领着太爷爷去外面玩,我们还有事要商量。”

他们走后,老太太简单讲了讲家里的新成员熊大姐,马三郎和马四郎听了直呼不可思议。

晚上,众人又陪老太太说了一阵子话,也初步商量了几个对策,便各自回屋歇息。马三郎和马四郎被安排在西厢客房,马三郎太疲倦,一挨枕头就睡着了。而马四郎则心事重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便翻身起床,穿上棉袍,推开小窗。

一阵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让马四郎混沌的思绪有了几分清明。只见漫天繁星闪烁,烘托着那轮不算很圆的明月。在马四郎看来,那些星星乱糟糟的,就如同他此时的心情。他的目光下移,院子里的灯光基本上都熄灭了,唯独对面那扇小窗透出橙色烛光。

他知道,小窗里有个妻子正在等待未归的丈夫。

这时,小窗上出现一个低着的头影,拿针线的手不时地上下舞动着。这是他曾经厌烦透顶的谢娴儿,九个月前跟他有过短暂的交集,而自己像却躲瘟疫一样躲开了她。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一颗最明亮闪耀的珍珠。自己枉自被喻为才高八斗、聪明过人,却是一叶障目。

如今,这颗珍珠被二哥捧在手心,成了自己敬重又欣赏的二嫂,是爷爷、奶奶最喜欢的二孙媳妇。

马四郎呆呆地看着那扇小窗,不知何时马二郎从外面回来了。他进了屋又出了屋。然后又进了屋。之后,小窗出现了两个头影,先是马二郎吃饭,然后是他们谈论着什么,马二郎还不时地低头写字。一直到月上中天,那抹倩影才起身离开,小窗也随之暗了下来。

马四郎的眼睛有些潮湿起来。那个名声狼藉的姑娘是如此聪颖贤惠、善解人意。而自己却是无福消受。如果当初自己“被迫”接纳她。让皇上也无可奈何,那么家族就不会面临如今的窘境吧?如果当初自己不自私地把她推给二哥,那么现在他就有一个美丽温柔、聪慧贤淑的妻子。

可是。当初自己却是那么自私,长辈们安排让无辜的二哥顶缸,自己还曾暗自庆幸。

哎,果真举头三尺有神灵。自己的报应来得如此之快。

二哥才是世上最有福气的人啊!

第二天,天未大亮。院子里的人都起身忙碌起来。马二郎破例没那么早去玉铁工场,他要送送他们。昨晚他已经同谢娴儿商量妥当,他暂时不会回京城,要继续留在这里。

熊大姐也起身了。它顾不得绿枝还没有给它洗脸穿衣,就先跑去了上房。因为昨晚娘亲跟它说他们要回京,却不能带它回去。怕它吓着别人。说她先回去准备准备,让它跟着爹爹一起回京。

它可不愿意跟着那个木呆呆的马二郎。娘亲不带它回去。那好,它就去找老太太。老太太更像托儿所的所长,这里的人都要归她管。

老太太刚刚起身,正在房里作轻微运动,就见熊大姐来到她面前,呜呜咽咽,哭得好不伤心。

老太太纳闷问道,“哎哟,宝贝儿怎么了?谁欺负你了?”

熊大姐一听老太太这么问,哭得更伤心了,不停地用大肥掌抹着眼泪。

老爷子看了更不好受,吼道,“宝贝儿别难过,说,谁欺负你了?我这就去砍他。是不是那傻…”话还没说完,赶紧把嘴捂上了。

熊大姐哭的动静有些大,把众人都吸引了过来。谢娴儿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跟老太太说了缘故。

老太太一听,也为难了。劝熊大姐道,“宝贝儿,不是我们不愿意带你回去,实在是你回去了要把人吓着。”

熊大姐听了更不得了了,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真哥儿、显哥儿、太极都舍不得它,也跟着一起哭起来。顿时屋里热闹起来,房顶都快被哭声掀翻了。

老太太被吵得头痛,连忙说,“好了,好了,跟就跟吧。但是丑话要先说在前头,宝贝儿回了府里不能到处乱跑,更不能出府,或是故意去吓唬人。”见熊大姐止住哭使劲点头,又对马三郎说,“三郎先回府里跟人说清楚,让府里的人先有个准备。”又一迭声地吩咐人去外院交待一声,弄个车身大些的马车做熊大姐的专车。

吃早饭的时候,老太太看到心爱的四孙子眼睛有些红,猜想他可能害怕娶朱颜。劝道,“四郎放心,奶奶不会让你娶那个搅家精。我想好了,若是那几条路都走不通,就让你爷爷到皇上和太后跟前卖傻去。他们有本事,就杀了这个老傻子。”

马四郎听了,难过地说道,“奶奶,是孙儿不孝,又让您老人家为难了。再说,孙儿就是再该死,也不能让爷爷去犯险呀。”

马二郎昨晚就听谢娴儿说了这件事,他翻着眼皮看看老太太,又看看马四郎,义正言辞地说道,“家里一有不好的事就推我出去顶缸,原来我也就认了。但是,这次你们若是还想着让我休了丫头,代四弟去娶那个坏女人,话我先撂在这儿,休想!”

话刚说完,后脑勺就被敲了一下,是老太太用筷子敲的。

老太太骂道,“你个小兔崽子,得了便宜还卖乖。我们什么时候让你休了这个孙媳妇了?”

马二郎摸着后脑勺说,“我不是害怕你们这么想,提前跟你们说一声嘛。”

老太太还想敲,被谢娴儿拉着她袖子晃了晃,就敲不下去了。

马四郎红着脸起身,深深给马二郎作了个揖说,“二哥对不起,由于弟弟的自私和无知,让你难过了。其实我也很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做。但是,弟弟无意中也把世上最好的东西推给了你。弟弟就是再有错,也请二哥不要再埋怨弟弟了。”说完头也不回地出了屋。L

ps:谢谢亲的月票和礼物,感谢支持!原来清泉在设定文文时,给女主设定了另外两段感情对手戏,其中有一段就是马四郎。但现在清泉觉得感情纯粹些更好,于是这段戏就不写了,只略写写马四郎的遗憾就够了。之前埋下伏笔的相关章节可能会略修文,清泉修完后会通知亲重新看看那个章节。

第162章 法子

谢娴儿瞪了马二郎一眼,小声骂了句,“呆子。”

马二郎无辜地说道,“丫头,其实我也不想四弟娶那个败家女人,想安慰安慰四弟的,但不知为何一开口就说了那种话。”

老公爷正兴奋地看着花儿拿筷子打人,还想往下看就没有了。急道,“花儿,你咋才打一下就不打了?继续啊。”

谢娴儿气得嗔了他一句,“爷爷,您若再挑事儿,我就不理你了。”

老爷子一听,赶紧坐直身子继续吃饭。

下晌未时,浩浩荡荡一队马车到达誉国公府大门。因为马三郎先一步回府,内院外院都做好了迎接特殊客人的准备,该加宽的门加宽,剑阁一间耳房也已经开始改造。同时,马三郎再三讲明了熊大姐通人性,不会威胁人的生命。

马家本是将门,娶的媳妇除了二夫人外,都是军功起家的将门之后,所以天生胆子大。再加上听说这个熊瞎子经常背着真哥儿、显哥儿玩,更是让孩子们向往不已。

马府大门口,以马三郎、王大总管为首的男人列队迎接。许多人想一睹熊瞎子的风采,可惜人家没下车。到了二门,二夫人领着女眷和孩子们等在这里。

别人都换成骡车进内院,熊大姐坐了那么久马车,早不自在了,直接下来步行。真哥儿和显哥儿见状,都下了车让熊大姐抱着走,它就好脾气地一手抱一个。熊大姐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穿着妃色印花连衣裙,还戴了一个插花带沿的小圆帽。它扭着肥身子慢慢走着,无法。立着身子走不快,但它也不愿意自毁形像爬着走。

一行人的骡车也只得跟着它慢慢磨叽。安哥儿要大些,虽然心里好奇,但表面还不显。平哥儿和方哥儿就不行了,脑袋伸出车窗不停地跟熊大姐打招呼,看到两个弟弟被它抱着羡慕得不得了。

熊大姐很是享受众人的惊讶和追捧,一路微笑保持着良好形像。

在福庆院吃过晚饭后。老爷子、孩子们、太极及熊大姐在宽敞的上屋厅房屋里玩。老太太和马国公等人来到东侧屋里,又开始商量阻止搅家精进马府的对策。

马国公不愿意朱颜进马家门,还不光嫌她是搅家精。更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

如今朝中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暗涌。五个皇子已经成年,皇上身子也大不如前,却没有立储。

大殿下朱得峙二十四岁。生母早丧,而且地位极低。是当时皇上还是皇子时。酒后意外临幸了一个宫女,生下大皇子后,才被封为侧妃,皇上继承大统之前就死了。朱得峙外家最大的一个官就是当了从四品文官的舅舅。可以说没有任何助力。虽然他居长,但却是几个皇子中最没可能继承大统的。当然,老太太和生病前的老爷子私下从来不这么看。

二殿下朱得鑫二十三岁。是吴德妃所生,文武双全。外家是平武伯府。

三殿下朱得立二十岁,是窦皇后所生。窦皇后又是肖太后的外甥女,外家是极有权势的肃国公府。而且朱得立聪慧仁善,又根正苗红,他夺储的呼声最高。

四殿下朱得雍十六岁,是元后刘皇后所生,幼时最得皇上宠爱。却在六岁时一次高热热坏了脑袋,成了傻子,刘皇后也郁郁而终。这是皇上最大的痛。

五殿下朱得文也是十六岁,文才极佳,提笔成文,外家是吏部尚书府。

目前呼声最高的是朱得立,其次是朱得鑫及朱得文。

窦皇后与姚氏是表姐妹,若是娶了朱颜,那么马家就被迫绑在三皇子阵营里了。老爷子生病前,就最看不惯窦皇后及肃国公的行事作风。

“皇上圣明,若是他真想立那位,也等不到这一天了。咱们府不需要从龙之功,不会去站队。”马国公道。

老太太若有所指地说道,“你爹生病前曾经说过,咱们要听皇上的,皇上让咱们站在那一方,就站在哪一方。”

谢娴儿原来没关心过朝庭什么事,只想着怎么能在马家立足,怎么能让马二郎少犯二,怎样多赚些银子。所以,今天才知道看似歌舞升平的朝庭也不太平,边关在打着仗,朝内在夺着嫡,这是内忧外患啊。

听老太太那意思,冒似皇上在这几个皇子里已心有所属,而且生病前的老公爷也支持皇上。若是马家站了队,那家里也不会消停了。

几人讨论下来,朱颜肯定不能要,要了不止马家遭殃,皇上或许还会不高兴。既然这样,还是先从皇上那里下手为好。而且,得快,趁太后还没下旨先搞定。

第一个法子最直接,就是明天马国公去见皇上。禀报马家发现了石炭,并且正在试制一种比石炭燃烧时温度更高的燃料,这种燃料能炼出更好的铁,打出更好的兵器。然后再随便透露一下几家想跟马府结亲的意思。毕竟顺王府想结亲的意思还没有明确表达出来,不好直说。

商量完,谢娴儿才领着一大家子回了剑阁。如今,他们剑阁的宝贝最多,排着队都是一长溜。

给熊大姐的耳房还没有改造好,所以今天夜里它就暂时睡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