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所言不虚。安王确实并不安于现状。他与朝中不少大臣都有所牵连。所以朕担心,此次科考,他会借机安插自己的亲信。他是朕的胞弟,倘若在会试做了什么,朕若是查他,太后必然阻挠,朕将会左右为难。”

“皇上想用李宿宸,又担心李宿宸会被安王刷下来。既然这样,不如给李家一个贤名。为贤任用,安王也懂这个道理。他既然有所图谋,就会在意自己的名声。一旦李家有了贤名,即便李宿宸会试落榜,皇上就是给他官职也并无不妥。最重要的是,李宿宸若当真落榜,世人必有怀疑,怎么李宿宸这样才德兼备之人竟然落榜了?定然是会试之中有什么猫腻。届时,安王在民间的声誉必然受损。既然如此,安王还不如顺手推舟,至少李宿宸通过会试无妨。”

“到了殿试,朕会亲自阅卷。只希望他有真才实学,当日的策论并非运气而是实力。若他殿试的策论仍旧鹤立鸡群,朕必不拘一格用人才。”

“皇上英明。李家的事情,就交给老臣吧。”

“米丞相办事,朕有什么不放心的。”

最近一个月,李宿宸有些纳闷,那就是他们李家忽然声名远播了。

先是大文豪林栋整出了一个什么赛诗会,广邀都城中所有十岁以下孩童。

钟墨寻也参加了。这么多年这个臭小子除了上房揭瓦啥正事儿都没干过。李明义也想着重在参与,没给钟墨寻什么压力。谁知道这小家伙还一鸣惊人了,虽然没有得到第一名,却也是头三甲。

所有曾经教导过钟墨寻的都城名师们都惊了呆了。百姓们议论纷纷,都觉得是李明义教导有方,将一块朽木雕成了美玉。

李晓香拎了钟墨寻来看,发觉这小子眼睛下面都是黑眼圈。原来是熬夜苦读啊。

又没有多久,李明义那个借了钱跑路的同窗宋修被官府缉拿归案。得知李明义替他还了那一百多两银子之后,痛哭流涕。

宋修骗了李明义,李家还是兢兢业业地赚钱替宋修还钱,只因为李明义曾经替宋修做了担保。

百姓们又传扬起来,说李明义真是个圣人啊!他替宋修还钱就是为了感化他,希望他能回到都城重新做人云云。

李晓香抓了抓脑袋,她都没、有想过替宋修还钱这件事被人说道说道竟然成了一件那么了不起的事。

这事儿放古代,宋修不还钱跑路了,若是李明义不还钱,那么李家就要受牵连。就是房现代,李明义若是不替宋修还钱也是要闹上法庭的不是。

怎么就传成是他李明义牺牲自己感化他人了。

月中之时,因为南阳水患,有不少南阳百姓逃难来到了都城。

一时之间都城之中乞丐无数。李晓香出个门送香,竟然被一群小乞丐团团围住,连走都走不出去。而虎妞那个傻丫头,为了把李晓香“救”出来,竟然将钱袋里的铜钱全部扔到地上引那些孩子来捡,这样才让李晓香脱了身。

李晓香看着那些孩子为了抢铜钱差点没打起来,心里觉得难受,上一旁的包子铺,买了一百多个馒头,让这些小乞丐拿去吃。

但是李晓香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有人敲锣打鼓的说溢香小筑的小老板要做善事给难民们送吃的了。李晓香差点吓尿了,扔了十几两银子给包子铺的老板,让他送馒头给难民吃,赶紧拉上虎妞跑路。

第二天,她李晓香为善不为人的义举就传遍了都城。包子铺老板绘声绘色地向人们描述李晓香见到那些孩子们是多么心疼,将全身仅有的几十两全部交给包子铺时时多么好爽。

她李晓香也成了不仅有生意头脑而且还有社会责任感的义商了。

还有就是都城里一个寡妇被婆家赶出家门不说,婆家还占了她当初带来的嫁妆。李宿宸替那个寡妇写了一纸状书,据说慷慨激昂,条理分明,从伦理道德延伸到大夏的法制,将那寡妇的婆家批判得够呛,围观的百姓们都指着她的婆婆和婆婆的小儿子唯利是图,竟然为了钱财将忠贞的大儿媳逼迫到如此境地云云。

百姓们又开始传了,说李宿宸的文采非凡,又肯为百姓伸冤,将来一定会是个青天大老爷。

那天,楚溪前来看望李晓香,与李宿宸同桌吃饭。李晓香忍不住摸了摸下巴问:“哥,我怎么记得你收了那寡妇状纸钱的?你说什么若只是要将这件事儿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要五十文钱。若要寡妇占理,驳尽婆婆与小叔,就要一百文钱。若要所有听审的百姓对寡妇‘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就要两百文钱!”

“是啊。”李宿宸也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但李晓香却从他的目光里看出来这货什么都想明白了。

“所以闹半天,你写状纸根本不是为了帮老百姓伸冤鸣不平什么的吧?明明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唉,你心里清楚就行了,何苦要说出来让为兄没面子呢!”李宿宸呵呵笑了笑,与楚溪对视。

李晓香立马在桌子下狠狠踹了楚溪一脚,“喂,你说!到底怎么回事呢?”

楚溪疼得龇牙咧嘴,一张俊脸拧起来还真有几分惹人心疼,“什么怎么回事?不就是有人要你们李家有个好名声吗?这样,宿宸兄也是‘系出名门’啊!”

可是……到底是谁花了这么大的心思捧他们李家呢?

这时候,逢顺告诉楚溪,安王下了帖子,来到都城之后要前来楚府拜望。

听到这消息,楚溪的脸色立马变了,眉头紧锁,似乎十分烦心。

“喂,你怎么了?”李晓香担心地拉了拉楚溪的袖口。

与他相处得这么久了,她知道这家伙从不会冲动行事,所有事情必然前前后后盘算清楚了才会去做,所以很少有什么让他烦心。

“是不是那个安王很麻烦?”

“确实是个大麻烦。”楚溪捏了捏李晓香的手心,“安王乃是当今圣上的同母胞弟。他的封地是大夏最为富庶的西川六郡,乃鱼米之乡,但是从西川入都城不易。朝廷传报以及往来商旅被山川所阻,经常要绕行。于是安王请奏圣上,想要从山峦之间修建官道。”

“这……应该算是好事吧?”李晓香摸了摸脑袋。

若是官道真的得以建成,那么商旅之间的流通将更为频繁。既然西川六郡十分富庶,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能够通过官道送往全国各地,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吗?

“好事虽然是好事,但朝廷并没有同意。因为花费实在巨大。后来安王就上书说,他的西川六郡愿意出一半的钱,朝廷只需要出另一半的钱即可。只可惜如今南阳水患,朝廷急需银两赈灾,只得暂时搁置了安王的计划。”

李晓香摸了摸鼻子,“怎么觉得朝廷并不像将都城与西川连结起来?”

“正是如此。你想一想,本来西川与都城之间的山峦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西川如此富庶,安王必然兵强马壮……”

李晓香呆了,小声道:“难道安王有不臣之心?”

楚溪闭上眼睛,不再多言。

如若朝廷真的同意了让安王修建官道,万一安王率兵马从西川直入都城……后果不敢想象。

“那……安王下了帖子,你爹能不能不去?这家伙肯定没好事!你们楚家,算是皇商了!能做的这么大,也是皇上罩着你们家。若是皇上知道你们和安王有什么联系,那……”

楚溪捏了捏李晓香的鼻子,笑道:“你担心我啊?”

“我当然担心你了!万一这个安王向你们借钱修路,你们借不借?”

论大夏所有的银楼有谁能有这个财力借钱给安王修路的,那就只有楚氏了。

“看来你还不傻嘛,竟然猜到安王的意图了。”

“那……你们要如何婉拒他?像是他这样的皇亲国戚,只怕得罪不了啊!”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楚溪揉了揉李晓香的脑袋,“你放心,我们楚氏银楼是不会垮的。”

李晓香低着头,第一次觉得有钱未必也是好事。

她不需要楚溪富可敌国,她只想他平平安安,一生快乐无忧。

安王入都城的排场实在让李晓香大开眼界。

一般的王爷入都城,只会带顶多几百的亲兵,其余由皇上亲拍宫中禁军护卫。可安王倒好,竟然领了一千亲兵入都城。

这些亲兵的衣着护甲还有兵器都十分亮眼,走在都城的大街上飒爽利落。

百姓们夹道观望,而安王却比李晓香想象中要亲民。

他年纪越四十五岁,是个美中年。当然,皇室的基因是不容置疑的。能入得后宫的女人就算不是沉鱼落雁至少也是一等一的美女。安王继承了皇太后的容貌,看起来自然是俊美的。

他骑在马上,时不时向百姓们抱以笑意。要知道一般的皇亲贵胄出行,都会要求百姓回避。倒是这个安王,似乎听享受百姓们的瞩目。

安王入了都城之后,就向皇上以及太后请安,免不了一番寒暄外加母慈子孝。皇上本欲安王留宿宫中,但安王却说自己乃是成年男子,留宿宫中于理不合,自请住到都城中专供远道而来皇亲国戚暂住的别馆。皇上虽然点头同意,但心中也很明白安王此举不过是方便自己在都城中走动而已。

是夜,安王来到别馆之后,就命心腹将都城中大小适宜说清道来。

对方所禀报的,无外乎是都城中官员之间的是非。

安王停了一会儿便扬了扬手,对方便明白主子对这些消息不感兴趣。

“此次,本王将要主持今次科考的会试。可有什么是需要注意的?”

“王爷,此次从乡试开始,皇上就颇为看重,应该是知道了朝中大臣们借着科考安排自己的人。

所以皇上在乡试放榜之前命各地重新阅卷,三司复卷。所有阅卷官不敢越举,不少朝中大员本欲安排的人选都被筛了下去……只剩下这几位了,请王爷多多照顾他们。”

☆、第080章

安王收下了名单,不紧不慢道:“本王怎么听说,都城中新出了一位才子,名望渐盛啊?”

“王爷所指的,当是李宿宸吧?”

“这个李宿宸到底是有本事,还是沽名钓誉?”

“……这个,按道理他寒门学子出身,在朝中又没有什么靠山,此番乡试得中解元,也是因为皇上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念了他的策论。”

安王冷笑了一声道:“开玩笑!能让皇上当众念他的策论,他还叫没有靠山?没有靠山,谁将他的策论交给皇上?皇上怕是想用他。一来,朝中不少大臣与本王有所牵连,皇上看在眼里虽然不动声色,但却在寻找机会将他们一一拔起。二来,民间早就指摘朝廷科举名不副实。到头来都是些官宦人家的子弟考取功名,皇上必须要提拔有实力的寒门学子,让天下对朝廷重拾信心。”

“那……王爷打算怎么办?”

“既然皇兄要提拔他,我们身为人臣的怎么能忤逆圣上的意思呢。只不过……这世上没有任何人不能被收买。所谓贤者圣人,都已经作古了。”

“王爷说的是。”

冬天,就这么熬了过去。李晓香晚上盖着的是楚溪送来的鹅绒被子,身上穿着的是上等的毛皮大衣,再加上每日跟着楚溪吃吃喝喝……肚子上的肥膘……

唉,算了。这样富态,有福气嘛!

冬天一过,李晓香就该及笄了。

女孩子及笄是大事。整个李家比过年还热闹。清水乡里与李家交好的,都赶入都城。王氏与江婶也做了一桌子的好饭菜。李家的宅院里摆起了流水席。

李晓香对父母行跪拜之礼,王氏亲自替她束发,戴上发簪。

“今天,你就真的长大了。”王氏摸了摸女儿的脸,眼睛里满是溺爱,溺爱之中又多了几分期许。

“是啊,可以嫁人了啊!晓香这么能干,都城里不知道多少人家要抢着娶你做媳妇呢!”

“是啊!是啊!还记得去年,你爹还在村子里对你吹胡子瞪眼的,你娘担心你不懂女红嫁不出去,现在看来,可是我们清水乡飞出去的金凤凰啊!”

李晓香大囧。她现在仍旧除了制香社呢么都不会。

大家开始吃饭,左右聊了起来。李明义与李宿宸端着酒杯,感谢乡亲们前来,也谢谢他们多年来的照顾。

酒过三巡,乡亲们的话也就越说越开了。比如两个女儿均已出嫁的老陈,脸色微红,拍着李明义的肩膀道:“李先生啊,我老陈是个粗人,知道你的女儿本事!可这年头啊,本事的女人不好嫁啊!为什么,男人都怕!男人要的是什么?可不就是一个能照顾自己照顾家的女人……你的女儿……”

众人愣了愣,不止李家人,就是其他的乡亲们都尴尬起来。

老沈赶紧起身,将老陈按了下来,“老陈啊!你喝多了吧!多吃点菜,少喝点酒!不然你喝得像烂泥一般,我们可背不动你!”

其他人跟着呵呵笑了起来,尽管李晓香没觉得有多好笑。

酒吃得多了,自然是要到一旁通气透风的。

三姑六婆的见自己的桌子离得李家的桌子远了,便小声八卦了起来。

“真没想到,这才几个月,李家就能在都城里买得起宅子了!”

“那是,我听说李家闺女的生意,那都做到石城去了!还有还有!你们知道吗?就连恒香斋也在卖这丫头做的东西了!”

“哟,这么本事啊!”

“本事有什么用?愿意娶她的男人,除非看上她的家产,有哪个男人愿意娶她?”

“唉,是哟!这女人若是嫁了人之后才有本事,那还好说。毕竟娶了都娶了,就算你不待在家里相夫教子,夫妻间的情分在,男人还能忍着你。可若真的一门心思扑在生意上,只怕也是要闹出问题来的!”

“这要是没嫁人就这么多的身家,本分的男人不敢娶她,心怀不轨的都盯着看呢!这姑娘想要嫁个好人家,只怕是难咯!”

李晓香本来跟着王氏端着酒杯要来敬酒的,可听着她们议论的内容,就再也没那个心情了。

今天不是她李晓香的生辰外加及笄的日子吗?

怎么这么多人担心她嫁不出这个问题?

她不烦恼,她爹娘不烦恼,她们烦恼个什么?

其中一位大婶忽然瞥见了站在身后的李家母女,赶紧变了脸色撞了撞身旁的人。大妈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在人家姑娘及笄的日子讨论人家遥远的终身大事,实在不妥了,住了嘴。只是大家笑得,真叫尴尬。

“这个……晓香年纪还小,不用那么急着嫁人。慢慢选,慢慢挑,是吧!”

“是啊!是啊!”

就算慢慢选慢慢挑,也得有人上门提亲,这才有的选有的挑不是?

李宿宸笑着端了酒杯过来,拍了拍李晓香的肩膀,再看看那一群三姑六婆,大概也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他压低了声音,小声在李晓香的耳边道:“你看,是你不让楚溪观礼,这会儿乡亲们都真当你没人要呢!”

李晓香以胳膊肘子将他隔开道:“我才不要他来现世呢!”

楚溪这家伙,有时候做事特别脱线特别没下限。他要是来观她的及笄之礼,指不定说什么让人喷饭的话。

可惜事与愿违,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敲门。

“谁啊——”王氏望了望李晓香,“是你还请了什么贵客吗?”

李晓香摇了摇头道:“生意场上的人,我都没请,只说了是家宴。石老板还有洛老板都只是送了贺礼来。至于疏喻姐姐还有韩将军他们,我是约好了改日一起吃饭的。”

王氏和李宿宸去开了门,没想到门外的竟然是官媒风四娘。

这个女人,四十多岁,一身打扮完全超出了李晓香的预料。

在李晓香的印象里,媒婆都是穿得大红大绿,脸上浓妆艳抹,巧舌如簧,如果再有典型性一点,大概是脸上多半会配上一颗大痣。

可是官媒风四娘却衣着素雅,脸上也是淡妆轻抹,也没把自己的发髻弄成圣诞树。若不是她取出官媒的文书,李晓香还以为她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夫人呢。

一听见是风四娘来了,整个宴席上的人都站起来了。官媒登门,自然是来说亲的。可官媒从来不替一般平民百姓说亲,只有官宦人家娶妻,才需得请用官媒。

“到底是哪个大人?”

“果然到了都城见着大世面了就是不一样!连来说亲的都是官媒!”

王氏与李明义都迎了上去,对眼前的突发状况完全摸不着头脑。

这大门一开,无数绫罗绸缎被送入院中,各种首饰珍宝成箱地堆了进来。乡亲们都看傻眼了,他们活了这么久,何曾见过这样的金山银山?

李晓香按住自己的脑袋,她肉疼。

这么张扬,除了楚溪那家伙还能有谁!他们俩不是处得好好的吗?除了他楚溪,她也没想过要嫁给别人啊!这么大张旗鼓的,整个都城都知道了,这家伙就是打这么个主意吧?要都城里的人都知道,他已经定下她了,别人都不能打她的主意。

这只大尾巴狼,还真把她当成他的肉骨头了!

“风四娘,你……这是替谁来说媒了?”李明义看着满院子的重礼,开始觉得头晕了。

风四娘欠了欠身子,笑道:“李先生有礼了。安王仰慕李家贤名,李先生教书育人不以门第量度,李公子才华横溢为名请命,李小姐更是心有灵慧,不止让溢香小筑名满都城还不忘做善事。

安王的次子今年十六岁了,与李姑娘年龄相当。安王欣赏李姑娘,愿意与李家结成秦晋之好!”

乡亲们都傻住了,老陈拎着的酒杯掉了,三姑六婆的嘴巴能塞下鸡蛋。

李晓香这个乡下丫头,要嫁给安王的次子了?

谁不知道安王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封地还是西川六郡!

但是李晓香却茫然地看向一旁的李宿宸:“哥……风四娘是替谁来说媒的?”

“安王次子。”李宿宸的眉头也皱得很紧。

风四娘与李明义还有王氏到底说了什么,李晓香已经听不明白了,她的耳朵里一阵发蒙。

这到底怎么回事?楚溪呢?派官媒来说亲还送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摆阔,不是楚溪这个土豪干的事儿吗?

所有乡亲们都簇拥到了李明义夫妻面前,不断地说着恭喜之类,但是李明义夫妻已经明显没有被人恭喜的心情了。

好不容易送走了乡亲们,李家呆坐在院中,看着一堆的箱子,半晌回不过神来。

良久,李明义才说了句话:“我……我还一直当楚公子与晓香情投意合呢……”

李晓香抬起眼睛来,心慌无比。她可以在家里无法无天,在楚溪面前无法无天,但是这个世界终究不是围着她转的。她再蠢也知道安王得罪不起。

楚溪你个笨瓜!我叫你别来观及笄之礼,没说不让你来提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