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也意识到李元婴有不错的天资,听李二陛下这样说便应道:“臣明白了。”从前他觉得李元婴不堪造就,自是不会管束他,既然知道李元婴颇为聪慧,李二陛下又有心让他们好好教导,他哪里还会轻慢!

孔颖达门生多,平时负责给李元婴讲学的人之中也有不少是他门下的,他只要和他们提一句就足以做到全方位严抓共管。

孔颖达说干就干,行动力很强,回去后就找几个门生开了个小会,把李二陛下的意思传达给他们:给我抓,给我好好抓!李元婴要是有八分聪明,你们就把他教成十分!

李元婴不晓得李二陛下和孔颖达正在给他织网,他回去后躺在榻上生了好一会儿的气,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一骨碌地爬起床,抄下孔颖达刚才的问题跑去向魏征请教。

魏征有些纳罕:怎地不问《礼记》,改问论语了?

不过,李元婴有心请教问题,魏征自然不会不答。魏征面上凶,答疑时却很有耐心,先是引导李元婴分析几句话的语境,随后让李元婴自己总结归纳一下为什么这几句话看似相互矛盾,却又都是有理的。

李元婴听完就明白了:“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应对的方法肯定不一样,要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

魏征颔首。

李元婴高兴地道:“也不难!”

魏征道:“一两句自是不难,难的是对所有内容都了然于胸。”

李元婴问魏征:“您的《论语》学得比老孔好吗?”

魏征听李元婴喊“老孔”,眉头直跳。他想了想,对李元婴提了一个人:“要数朝中论语学得好的,我认为应当是萧德言。贞观初陛下让我带人编纂《群书治要》,我曾与萧德言日夜畅谈,获益良多。”

李元婴既不知道《群书治要》,也不知道萧德言,听魏征这么说便来了兴趣。

一问之下,李元婴才知晓《群书治要》是魏征奉命编纂的治国参考书,汇聚了过去大部分的经籍史料,字数也特别多,比五千多字的《礼记》多了百来倍,真吓人!

李元婴想都不想就决定拒绝读这本书,改为问起萧德言是谁,现在在哪里。

不学则已,一学他一定要学到最好,不能让李二陛下看他笑话!而且,他才不要和孔颖达学,他要和比孔颖达厉害的人学!

李元婴打定主意,便决定寻机去找萧德言学《论语》。魏征告诉他,萧德言目前在李泰的文学馆内帮李泰编书,这次跟着一起来九成宫,他去李泰那边应当能寻到。

李元婴这几天还没见李泰呢,也不回自己住处了,径直往李泰那边跑。

李泰爱读书,至少对外是爱书如命的人设,李二陛下特许他开了个文学馆招揽贤才尽情交游。

提到文学馆,就要提起当年李二陛下还是秦王的时候,太上皇特许他设立弘文馆,任由他招揽了十八个学问精深的名士来增广见闻。

这秦/王府的十八学士里头,就有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个智囊,有虞世南、孔颖达这些大儒,为李二陛下打造了一批阵容相当强大的好班底。

李元婴听魏征说李泰有个文学馆,头一个便想到李二陛下的弘文馆,心里免不了暗暗嘀咕:老四不会是真的想效仿他爹吧?

房遗爱都和杜荷打起来了呢,太子和老四应该也快水火不容了!

左右不关自己的事,李元婴现在只想去撬一撬李泰的墙脚!实在撬不动就算了,自己多跑去请教一下便好。

李元婴打定主意,大摇大摆地跑去寻李泰。

李泰正在读书,听人说李元婴来了,搁下书起身相迎。不是他对李元婴另眼相待,着实是李元婴从小毁书不倦,他担心自己的宝贝古籍遭殃!

要知道,当年李元婴抓周时他与母后是在场的,李元婴这个抓抓那个玩玩,最后才拿起一卷书横看两眼竖看两眼——很快地,所有人都听到嗤啦一声,李元婴直接把书撕了!

后来他拿书去献给太上皇,李元婴也干过差不多的事,当着他的面就把他献的书撕得稀巴烂,还塞进嘴里咬!

李泰实在是怕了他。

李元婴一点都没有自己很讨人嫌的自觉,见胖得圆滚滚的李泰下榻相应,他还非常感动,觉得这侄子真是尊老爱幼(老是他,幼也是他)。

李元婴拉着李泰的手,一本正经地说:“四侄子,一阵子不见,你又胖了,瞧着越来越有福相了啊!”

李泰脸皮抖了抖,想着李元婴拉他的手总比去撕书好,只好挤出笑脸和李元婴说话:“幺叔倒是瘦了些,是不是在九成宫住不习惯?”

李元婴道:“没有不习惯,挺好玩的!”李元婴很不客气地在李泰的邀请下坐下,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来意,问李泰能不能把萧德言借他几天。

在李元婴看来,带本活书在身边可比自己看书棒多了!

李泰一听,笑容都僵了。萧德言是他父皇专门为他选的老师,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李元婴开口就借他老师是想做什么?把他老师也当物品一样借来借去吗?!

李泰婉拒道:“老师年事已高,幺叔你若是想让老师帮你做事,他怕是做不了。”

李元婴一听就懂,李泰是不想借!

李元婴退而求其次:“那我去请教一下他可以吗?”

这个要求不太过分,李泰心中虽狐疑李元婴怎么突然要请教萧德言,但还是点头答应:“可以。”想了想,他又补了一句,“这样吧,我带你去见老师。”

李元婴大喜过望,屁颠屁颠地跟在李泰身后去见萧德言。

作者有话要说:

李泰:这家伙为什么突然找我老师?是不是父皇的意思?难道父皇发现了我的心思?没理由啊,父皇那么疼我,不会怀疑我的!

小王爷:这侄子借个人都不肯,吝啬!!!

*

更新辣!!

今天的甜甜春,超早的!!!!!

第 12 章

《闲唐》/春溪笛晓

第十二章

萧德言历经陈、隋、唐三朝,武德年间是负责教导太子的,如今又被安排来教李泰,可见学问特别好。比起学问,他更让人侧目的是身体极其健朗,今年他已经八十二岁,上马弯弓都还不算艰难,当真厉害至极。

李元婴原以为自己会见到个步履蹒跚、说话都直哆嗦的糟老头,不想他随李泰来到萧德言住处后却发现这人老则老矣,却很精神,那白发白胡子打理得齐齐整整,瞧着像是画里的神仙。

李元婴觉得这老头儿很不一般,竟不由自主地收敛起平日里的顽劣,跟着李泰上前问好。

萧德言也听说过李元婴干的那些荒唐事,不过他活得久了,早见怪不怪。他还颇感兴趣地问道:“殿下为何要找我?”

李元婴在萧德言近前坐下,开始讲起孔颖达有多坏。先说孔颖达那天在树下吓他,又说孔颖达罚他不许进讲堂,反正他不要跟着孔颖达学了!

李泰在旁听得不知该做什么表情才好,只觉得孔颖达真冤枉:好端端的你爬树上去做什么?你不爬树,就没后面那么多事了!

李元婴可不会这么想,反正他是不会错的,错的一准是别人。他和萧德言数落完孔颖达的不是,又把孔颖达给他出的题目告诉萧德言,虚心向萧德言请教:“您能不能给我说说,这样的问题要怎么才能答上来啊?”

这下李泰和萧德言都有些吃惊:孔颖达居然给李元婴这么高深的题了?

李元婴见萧德言不回答,又接着补充了自己已经请教过魏征的事。他清晰明了地说出自己想要达到的程度:“这题我会了,但是换一题我还是不会,我要怎么才能全会答呢?”

萧德言捋须道:“很难。”

若是往日,听到很难李元婴就会放弃,可他今天觉得自己被李二陛下和孔颖达瞧扁了,顿时生出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拗。李元婴说道:“我不怕难!”

萧德言打量着李元婴,发现此子双目澄明,神色坚定,竟是真的想要把《论语》给读透。见李元婴和自己最小的孙儿差不多大,萧德言便道:“可有通读《论语》?”

李元婴道:“能背了!”

萧德言微讶。他颔首道:“那我给你列些书,你先去看完了再来找我。”

听到要看书,李元婴小脸拧成了苦瓜。可一想到自己很快会让李二陛下他们对他刮目相看,李元婴马上精神高涨,朗声应道:“好!”

萧德言看他什么想法都写在脸上,心中一乐,叫人磨了墨,执纸给他列书单。

李元婴自觉和萧德言熟悉了,马上开始不守规矩,好奇地挪动蒲团往萧德言身边凑,想提前瞧瞧萧德言给他挑的是什么书。

李元婴那探头探脑的模样完全就是小孩子作派了,萧德言更觉这孩子天真活泼,由着他在那张望。

萧德言一向最讲规矩,对李泰的要求同样严格。李泰瞧见李元婴这番动作本以为萧德言会呵斥,不想萧德言对李元婴竟这般纵容,不仅不训斥李元婴,还一脸的笑意!

李泰郁闷得很,李元婴却高高兴兴地挨在萧德言旁边评价:“您的字写得真好,刚劲有力!”他还感慨,“我也想写这样的字,可是写出来总是软绵绵的。”

萧德言说:“书画一道,三分靠天分,七分靠苦练。”

李元婴自有自己的一套道理:“您说得对!可我觉着若没三分天分,就算十分苦练也是白搭的!所以,我还是不练啦。”

萧德言还是头一次听到人懒得这么理直气壮。他不觉反感,还觉得挺有趣,便对李元婴谆谆善诱:“等你学透了《论语》,人家叫你写出来看看,结果你一写就是一手臭字,别人又有理由说你没学好了。”

李元婴也是头一回听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这样分析。他感觉萧德言说的话很有道理,他皇兄和孔颖达显然就是这么无耻的人!他哼哼两声,不服地说:“我也是很有天分的!我画画可厉害啦!”

萧德言道:“有天分也要让别人看到,别人才会承认。”他把写好的书单递给李元婴。

李元婴接过书单,乖乖谢过萧德言,又一溜烟地跑了,也不知有没有把萧德言的话听进去。

李泰等李元婴跑远了,才道:“老师,您好像很喜欢幺叔。”李元婴从小什么事都敢干,混账起来能把他父皇都气得七窍生烟,李泰着实想不到萧德言会喜欢他。

萧德言笑道:“我家孙儿与他一般大,见了难免喜欢。”

听萧德言这么说,李泰也就理解了。他留下与萧德言多说了一会儿话,才回自己的住处读书。

萧德言坐在原处看着庭院中一株常棣,常棣花在枝头无声绽放,宛如团团白雪。

《诗经》之中有一首常棣,写的是兄弟之义,头一句就是“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意思是“你看着常棣花开光明灿烂,多像是兄弟间的情谊啊!天底下的人们算起来,最亲也亲不过兄弟”。

可惜人心易变,总为外物所驱使。

萧德言合上双眼,低低的叹息隐没在徐徐微风里。

李元婴拿着书单又跑了趟藏书楼。

他最近活力充沛,浑身有着用不完的劲,跑来跑去也不觉得累,到了藏书楼便对着书单寻起书来。

李元婴恶名在外,一般人都不敢上前来打扰他,是以他看了半天都没把书找齐,才找到一两卷。

李元婴有点生气了:这里的书怎么这么多!

换成平时,李元婴一准直接吩咐别人给他找来了,可他倔劲上来了,非要自己找不可!

李元婴气哼哼地东翻西找,动静弄得有些大,很快惊动了书架另一边的女子。

那女子绕了过来,竟上回李元婴见过的武才人。

李元婴还记得她,奇道:“你怎么又在这儿啊?难道你把这里当家了?”

武才人笑道:“若是可以住在这里,有何不可?”她落落大方地与李元婴行了礼,看着李元婴手上的书单说,“殿下是要找什么书吗?我可以帮殿下找。”

李元婴想了想,点头道:“也好。”他把书单递给了武才人。

武才人美目一扫,便将上头的书名记了大概。她又细看了几眼,将书单还给了李元婴,开始熟门熟路地替李元婴把一卷卷书从不同的书架上取下来。

即便李元婴还小,却也觉得这女子看起来很不一般,连取书的动作都透出股别样的从容。看来她呆在这藏书楼里不是为了制造偶遇李二陛下的机会,而是当真在好好看书。

怎么一个两个都这么爱看书呢?得看那么多字,累得慌!

李元婴见武才人几乎是不假思索就能把书找出来,夸道:“你挺厉害的。”夸完他想了想,又补了一句,“不过还是不如姝妹妹厉害,姝妹妹会写两种字!”

武才人闻言也不恼,只好奇地问:“姝妹妹是谁?”

李元婴道:“自然是我刚认识的好朋友!”

说话间,武才人已把李元婴要的书都找齐了。

李元婴睁大眼:“这么多!”他唉声叹气地抱过那七八卷书,朝武才人道了谢,苦着脸走了。

李元婴抱着书往回走,迎面撞上了刚巧下课的李治。

李治有些震惊:“你抱着这么多书做什么?”

李元婴一脸的理所当然:“拿来看啊!”

李治忍不住白了他一眼,说:“我当然知道书是拿来看的,我是说你怎么突然要看书了?”

李元婴与李治一起转了个弯,说起孔颖达跑去御前告状的事儿。他恶狠狠地说道:“老孔太坏了,我要让他大吃一惊!”

李治一阵默然。

李元婴又把自己去找魏征和萧德言请教的事告诉李治,很有把握地说:“等我把这些书看完了,一准能把老孔问得答不上来!”

李治听到李元婴的目标这么远大,心里觉得不太可能。但李元婴难得想要看书学习,李治也不打击他,只说:“书单让我抄一份,我也要看。”

李元婴爽快答应,大方地和李治共享学习资料。一个人看书太无趣,拉上李治正好!

既然打定主意要好好学习,李元婴接下来也不翘课了,每日带着书去讲堂看。

风平浪静地过了几日,暖房那边的董小乙过来告诉李元婴,那向日葵种子发芽了,嫩芽钻出地面来啦!

李元婴高兴得很,兴致勃勃地和兕子她们分享这个喜讯。第二日一早,他又跑去魏征住处寻魏姝,喊她一块去看向日葵的芽儿。

魏姝欣然答应,与李元婴一起去和兕子三人会合。

三个小萝莉虽然口里说不喜欢幺叔了,隔天又开开心心地去找李元婴玩儿,根本不会记着自己哭得那么伤心。

五个人跑去看完向日葵,李元婴又把自己要好好学习的事告诉她们,还对字写得好的兕子和魏姝说:“我也要开始练字,你们是怎么练的?教教我呗!”

兕子讲不出所以然,只能说:“父皇教我的。”

魏姝思路比较清晰:“照着喜欢的字多写写就会了,祖父时常也会提点我几句。”

李元婴道:“我明白了,多写写,然后去问人。”

魏姝点头。

李元婴说:“那我先写着,下回先拿来问你们。若是你们都觉得好了,我再去问别人。”李元婴还是很好面子的,知道自己现在的字拿去给别人只会贻笑大方,所以打定主意先通过内部考验再向外发展。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元婴每天不是看书就是练字,以及陪兕子她们玩。

不过,讲堂上的气氛也在慢慢变化。

以前所有人都恨不得当李元婴不存在,免得被他搞出的动静影响到。结果这段时间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每个夫子都很喜欢点李元婴回答问题,简直快把他当成重点培养对象了。

当然啦,李元婴是不这么觉得的,他只觉得这些人在针对他。

李元婴让戴亭一打听,发现这些人都是孔颖达的门生!

真是岂有此理,居然轮流提问他想看他出丑?没门!

很快地,李元婴开始化身另一种令人头疼的学生:在夫子们还没点他起来回答问题之前,他先举手提问!他的问题角度刁钻,思路清奇,随随便便就能让整个课堂乱成一锅粥。

若不是负责讲学的都是饱学之士,怕是要被他弄得没法往下讲!

师生间每天针锋相对,倒是让李元婴觉得到讲堂听课不那么无聊了。

李元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很混账,照常跟李治交流书中问题、跟兕子及魏姝交流练字成果。偶尔去找魏姝时若是碰见了魏征,他还会顺便听魏征讲讲《礼记》。

如此学了一个多月,李元婴竟认认真真地把萧德言给他列的书看完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我要让你们大吃一斤!

孔颖达:是大吃一惊。

小王爷:不管,大吃一斤!!!

*

这章有足足三千六!!!

没错,如此勤快的甜甜春就是想早点上架QAQ距离《玩宋》完结,已经差不多足足一个月啦!!!非常渴望赚钱养自己ing(喂

今天要上月榜了,决定这章留言随机掉落小红包,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 13 章

《闲唐》/春溪笛晓

第十三章

这段时间李元婴虽然称得上是在好好学习,但混账事他也没少干。

五月上旬的时候,他拿着一把什么葵瓜子在孔颖达考较李治时吧嗒吧嗒地磕,磕得孔颖达勃然大怒,没收了他的葵瓜子并把他赶出讲堂。

据说李元婴还不服气呢,嚷嚷着说:“再过几个月,我种的葵瓜子就长出来了!”

孔颖达气得去找李二陛下告状。

结果是李二陛下领着一干大臣去暖房那边围观那十株漂洋过海来带大唐的向日葵。

得知李元婴找到这种稀罕作物的种子,却全部炒着吃只留下十颗种着玩,所有人都气得肝疼!

按照那份向日葵栽种指南上说的,这葵瓜子看起来不仅吃着香,产量高,种植周期短,而且,还能出油!

这样的好东西,都被这小子吃了!

现在那十株向日葵已经被团团围住、严密保护,每天都有人要绕路去看两眼,瞧瞧它有没有开出金灿灿的花儿来、什么时候能结籽儿!

至于葵瓜子的来处,李元婴老实交待说是有人给他的,他觉得有趣就拿出来种了。

李元婴说得不清不楚,李二陛下却自动帮他把东西的来处补齐整:当年太上皇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幺子,连会见外客都会把他抱在膝上。后来太上皇故去,留给李元婴的东西也最多,至少李元婴搬进太极宫时东西那是一箱接一箱,叫人目不暇接!具体里头有什么怕是连李元婴自己都不晓得,所以李元婴时不时拿出些稀罕东西也不稀奇。

李二陛下拿到孔颖达上交的炒葵瓜子,都想去没收掉李元婴那一箱箱宝贝了!

天知道他还会糟/蹋什么?!

好在李二陛下还是要脸的,到底没去强抢自家幺弟的东西。

李元婴一点都不在意自己捣乱课堂带来的小风波。

眼看自己生辰要到了,李元婴欢欢喜喜地给柳宝林写信,说自己最近长进啦,读了老多书。等将来接娘去了封地,他可以开班授课,教出一群好弟子雄霸科举,惊呆李二陛下!

李元婴在信中图文并茂地给柳宝林构建了美好的未来蓝图,透着一股子想马上前往封地大展身手的迫不及待!

李元婴是带着兕子她们一起写信的,兕子见李元婴洋洋洒洒写了厚厚一叠,忍不住凑过去看李元婴写了什么。

李元婴也不瞒着兕子,和兕子分享自己的种种计划——

首先,他要培养一批人陪他玩耍,这些人要会读书,会写字,会讲故事,谁的故事讲得最好,他就奖励谁。到那时候,他就有听不完的故事了!

接着他还要让人搜集天下所有的好吃的,谁找来的最好吃,他也奖励谁,那样的话,他就有尝不完的好东西!

要是离长安很远的话,他还要偷偷开宵禁,让城里每天夜里都像白天一样热闹!

兕子一开始高兴地听着,觉得李元婴的想法特别棒!可她很快想到,李元婴要是去了封地,她不能跟着一起去啊!

见李元婴那么开心,兕子扁扁嘴,有点伤心。

回去之后,兕子和姐姐城阳、妹妹衡山说起这件事:“幺叔去了封地,就不能带我们一起玩啦!”说完,兕子眼泪就哗啦啦地往下掉。才是六岁多的小孩,还不懂得控制情绪,难过了就忍不住要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