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图书馆外满满当当的人,街道瞧着敞亮多了!

李元婴见天色还早,和李承乾他们商量要不要干脆出城踏青!这个提议当然获得小伙伴们的一致赞同,可惜没等他们出发,李二陛下派来的人上线把他们拦了下来,客客气气地请他们去一旁的酒楼雅间说话。

李元婴不太乐意,但李二陛下好歹是李承乾他们的爹,他也只好跟着一起上楼去。

一到雅间,李元婴惊了一下,不仅李二陛下在,魏征、房玄龄、孔颖达、长孙无忌这些人都在。这些人好好的政务不管,都偷跑出来吃酒!几个小的显然都被这仗势震住了,个个都跟个鹌鹑似的上前行礼。

李元婴可不怂,他还不怕死地跑过去问李二陛下“皇兄,你们怎么都玩忽职守,跑出宫来看热闹!天下的百姓可都指着你们为他们谋福啊!”

魏征几人“…”

李二陛下一下子没忍住,抬手往他脑袋上敲了一记。

李元婴捂着脑袋,觉着他皇兄心眼太小啦,听不得实话!

不过既然李二陛下等人集体翘班,李元婴又有了新想法“皇兄,来都来了,不如我们一起出城玩玩!做事也要劳逸结合效率才高,要是天天忙活一点都不休息,谁撑得住啊。皇兄我跟你说,承乾他有个好去处,可以做什么烤全牛烤全羊的,我们这么多人正适合去!”

众人齐齐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

他刚才听到“承乾”两个字时早该上去捂住李元婴的嘴。

第 28 章

李二陛下淡淡地扫了李承乾一眼。

去年年底李承乾因为沉迷打猎游玩, 就被好几个人联合参过一本,这才刚挨过罚不久便又故态复萌!

李承乾感受到李二陛下望过来的目光, 默然不言。他们虽是父子,他却不能像李元婴或者李泰那样无拘无束地和李二陛下撒娇耍赖。

李元婴一点都不在意他们父子之间的气氛,还凑到李二陛下身边感慨起来“我早就想去了,可承乾说耕牛不能宰, 得看看有没有谁家的牛出事儿能吃了再去买下来!我和承乾都等好些天了,还没买到,吃牛这么难的吗?”

李二陛下道“一头耕牛可以节省许多人力,你靠人去翻地,翻到什么时候才能种?你少盼着人家的耕牛出意外!”

李元婴可没种过地, 他连城都没怎么出过。不过上回在九成宫挖坑种向日葵, 才带着兕子她们挖了十个坑他就觉得很累。李元婴听李二陛下这么一解释就懂了, 兴致勃勃地换了个主意“那我们不吃牛了, 我们去吃羊, 羊不会翻地!”

李二陛下望向魏征他们。

李元婴见李二陛下看向魏征等人,立刻想起他皇兄当皇帝也很可怜,做点啥都要被人盯着,和他大侄子真是一对难父难子。

李元婴当即跑过去紧紧拉着孔颖达的手,一脸诚挚地说“孔祭酒,图书馆今天顺利开放, 多亏了您又出人又出力!为了庆贺从今以后芸芸学子多了一处求知之地, 我想请您和大伙去吃个烤全羊!”他一脸的郑重,说得正气凛然, “这只羊我们先敬孔圣人,再敬百家诸子,然后一起吃掉,祈祷将来能有更多继往开来的能人志士出现!孔祭酒您说好不好啊?”

瞧见李元婴一张稚气包子脸硬是摆出严肃正经的表情,还说出这么一番冠冕堂皇的话,不少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孔颖达被李元婴弄得气也不是,骂也不是,真想直接把李元婴握过来的手甩开!

长孙无忌忍笑劝说魏征几人“既是如此,我们就一起去。”

众人对视一眼,都认同长孙无忌的话。既然都翘班出宫了,再多翘半天也无妨,正好也可以去看看太子到底弄了个什么地方。

一直到吩咐人提前赶紧去做好烤全羊准备,李承乾都还觉得不太真实。明明是他一个人的秘密基地,怎么突然过了明路?他现在是要带他父皇、魏征、还有天天骂他光玩乐不学习的孔颖达一起去吃烤全羊?

李元婴一点都没有自己把李承乾卖了的自觉,他觉得人多,热闹!

大伙一起出发,李元婴也讨了匹小马,得儿得儿地骑着凑到他大侄子身边和他并骑,和他面色郁郁的大侄子商量“承乾,烤全羊怎么吃的?是不是拿把刀子直接切,切到哪块吃哪块?要不等会你直接切个羊蹄子送给老孔,以示尊师重道!你要是怕羞不好意思送,切给我我去送,我很想看看老孔怎么啃羊蹄子!”

李承乾一脸复杂地看着自己没心没肺的幺叔。这家伙刚才要扯人家当大旗的时候还喊人家孔祭酒,现在人家答应一起去吃烤全羊,他又喊回老孔了!不过想象一下孔颖达拿着个羊腿啃的画面,李承乾也忍俊不禁,答应道“好,我帮你切。”

李元婴骑到半路,觉得骑马太累,又不要脸地倒回去和兕子她们挤一车。三个小萝莉见他回到车上,特别高兴。几个小孩时而凑一起交流故事,时而趴在窗边看外头的景致,都因为这次意外的游春踏青欢喜万分。

因着要瞒着别人,李承乾的秘密基地有点偏远,算上准备车马的时间一行人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到。李承乾派去做准备的人花大价钱买了整只别人料理好的羊,快马加鞭地赶过去,这会儿柴火已经备够,大炉子也烧得火热!

李元婴没见过人烤全羊,一到地方便跳下车,领着几个侄子侄女跑过去看大炉子。

真的好大,还很高!

在几个小孩看来,这炉子简直大得不得了!

那只整羊已经被架在火上烤了,旁边好几个人盯着,随时准备给羊翻翻身或者加点调料!

李元婴带着几个侄子侄女目不转睛地围着炉子看了好一会儿,总算是过足了瘾。

这地方虽偏僻了点,风光却很不错,处处都是青山绿浪,远处还能看见几户依山而居的人家。眼看烤全羊还没做好,李元婴又怂恿李承乾去寻周围的猎户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猎物,买过来一并尝尝鲜!

李承乾依着李元婴的意思吩咐下去。

几个小的欢呼起来,又想去一边的小湖边抓鱼。李元婴完全没经验,眼珠子一转,掏出把金豆子跑去问随行的禁卫里头有没有会叉鱼的,谁叉到鱼奖励一颗金豆子。

禁卫们压根不理他。

李元婴只能跑去磨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一声令下,有经验的禁卫都站了出来,就地取材弄了几根鱼叉在几个小孩兴高采烈的围观下叉起鱼来。没一会,鱼有了,李承乾遣去的人也买回好几只山鸡,说是赶巧碰上个进山回来的猎户,这是对方全部的收获。

李元婴指着山鸡对李治说“雉奴你看,今天我们要做野雉!”

李治听他特意咬着个“雉”字来说,额头青筋跳了跳,恼羞成怒地说“和我有什么关系!”

叔侄俩互杠了几句,软脾气的李治又被李元婴拉着加入搞事行列,烤鱼烧鸡忙得不得了。

不幸的是,李元婴根本不会弄,鱼焦了,鸡黑了,还弄得自己灰头土脸!

李承乾已经成年了,被迫跟着李二陛下他们在周围转悠,听听他们商谈国事。

一行人转了一圈回来,李承乾一眼便看见李元婴那惨不忍睹的模样。

偏偏这家伙不觉得自己脸上这里黑一块那里黑一块有多狼狈,还对蔫儿坏地旁边专注于烤鸡事业的李治说“雉奴啊,你脸上黑了,我帮你擦擦!”说完便用黑乎乎的指头往李治脸上擦去。

兕子三人闻言看向李治,发现李治脸本来不黑的,被李元婴这样东抹抹西抹抹,竟是变成了大花脸!

三个小萝莉乐不可支地笑成一团。

没想到李元婴祸害完李治又转向她们,一副天下第一好叔叔的语气说“兕子,你脸上也黑了,我给你擦擦!”

兕子一听,把烤鱼塞给旁边伺候的人,撒腿便跑,坚决不让李元婴得逞。

老实孩子李治终于反应过来,把烤鸡塞给别人跑湖边一照,都快认不出自己了!

李治气得不轻,捧了把水擦干净脸去追李元婴要报仇。

几个小孩你追我赶地追闹起来。

李二陛下见状也不阻止,由着他们跑来跑去。

李承乾站在李二陛下身边,有些羡慕地看着几个弟弟妹妹。直至底下的人过来说烤全羊做好了,李承乾才开口招呼李元婴他们别再闹腾,赶紧来吃烤羊。

烤全羊一出炉,香喷喷的烤肉味便四下飘散开,闻着好吃得不得了。这次是临时过来,没提前挑羊,所以个头不算大,不过还有烤鸡烤鱼之类的凑合着吃,瞧着也算丰盛。

李元婴几人围在烤得金黄喷香的烤羊边上惊叹不已,他们还没亲眼看过这么大一只烤熟的羊呢!李元婴想起路上和李承乾商量好的事,凑到李承乾身边戳了戳他,示意他该切羊腿了!

李二陛下瞅见李元婴朝李承乾挤眉弄眼,总觉得这小子又要弄点什么幺蛾子。

接着他便看到李承乾上前利落地切下连着羊蹄的半条羊腿。

李元婴拿起羊蹄子蹬蹬蹬跑李二陛下面前,很是热情地塞到李二陛下手里“皇兄,这个好吃,您吃!”

接着,长孙无忌、房玄龄、孔颖达都分了一只羊蹄子。

李二陛下和长孙无忌三人执蹄相看,一时无言。

分完蹄子,李元婴也不管他们心情如何,凑在李承乾身边指使他切这里切那里,给魏征他们分完又给兕子她们分,最后自己也尝了一块热乎乎的现烤羊排,调料用得很足,外香内嫩的,好吃!

都是老熟人了,所有人吃到兴起都没端着仪态,围坐在一起割肉吃酒。

李元婴小时候被李二陛下用筷子沾酒骗过,一直不太爱喝酒,此时看李二陛下他们喝得高兴又挺想凑凑热闹,又央着李二陛下叫人给他倒了一杯。

酒捧到手里,李元婴吸着鼻子嗅了嗅,觉得味道不怎么样。他试探着抿了一口便搁下了,对兕子她们说“这酒不好喝,你们别喝!等戴亭他们从高昌带葡萄酒回来,我们再喝那个。”

李承乾道“葡萄酿的酒太甜,哪有这样的烈酒好喝?”在东宫越被束缚,他越喜欢这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感觉,肉越大块越好,酒越烈越好。只有纵马行猎,快意吃喝,他才能稍微放松下来。

李元婴可没感受过李承乾那种束缚,自然没那么多感触,一点都不赞同李承乾的意见“烈酒有什么好喝的,就只觉得呛人!”

两人的对话倒是把话题引到了高昌那边,李二陛下和魏征他们聊起了大冬天出发前往高昌的侯君集等人。大军此去高昌得长途跋涉,途中又有沙漠连横,一路不知得耗却多少钱粮。提到钱,魏征等人又开始发愁,你一句我一句地数起朝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钱。

李元婴本来已经凑到李二陛下身边想听听行军情况,关心关心戴亭他们走到哪了,结果李二陛下他们一言不合聊起了国事!

李元婴听得眼冒金星,一头雾水。

好气啊!

这群人,就不能好好偷个懒给自己放个假吗!

第 29 章

临近黄昏, 大军仍在西行。

大军之后缀着百余人,每个人脸上都满布疲色, 却还是紧跟着前方的士卒迈步前进。他们已经进入一个小沙漠,若是不跟紧识途之人怕是会迷失在莽莽黄沙里。

为首的人正是戴亭。

队伍之中大部分都是上过战场的骁勇壮汉,起初对戴亭颇有些轻慢,他们满脑子都是李元婴给他们勾画的美好未来金子, 房子,媳妇孩子!

所以,表面上听从戴亭的指挥只是他是李元婴的信重之人而已。可一路行来,所有人都对这个看似纤弱的少年敬佩不已,他年纪虽小, 还是个阉人, 却从未喊过一声累。途中有个一直挑衅他的人得了急病, 他不急也不躁, 更没有扔下不管, 向人讨了药治好了对方的病才急行追上侯君集大军。

现在寸步不离守在他身边的彪形大汉就是那个得急病的人,要是还有人敢不听指令擅自行事,这人就抡起家伙要和对方干一场。戴亭对这彪形大汉的态度也没怎么改变,仍是每天戴着面具,只有需要分工时才会开口把事情安排下去。

走了两个多月,他们的人一个都没少。前方的大军倒是有些掉队的, 这也没办法,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这样艰苦的长途行军。

入夜就地扎营,侯君集与薛万均对坐饮酒。提到后头跟着的那么一撮人, 侯君集奇道“原以为他们跟着跟着就会知难而退,没想到能跟这么久,瞧着可能还真要跟到高昌去了。”

薛万均道“不过百来人而已,跟去也无妨。这也算是看好我们?不然战事凶险至极,谁愿意去冒险?”

侯君集哈哈笑道“那倒是,随他们去。”

倘若光是李元婴的人侯君集根本不会去关心,可里头还有李二陛下几个嫡出子女派来的人,李二陛下的面子他还是要给的,这才叫人偶尔禀报一下这批人的情况。

只不过,也不必太上心就是了。

薛万均说得对,区区百来人能成什么事?

李元婴是睡着回去了,他对国事着实没什么兴趣,只听了一会便呼呼大睡,还大逆不道地把李二陛下的腿当抱枕。到要回宫了,他还不愿醒,还是李二陛下把他抱起来扔车上去的。

李元婴是玩累就睡,开心不已,李承乾却没那么容易过关。李承乾回去后又挨训了,李二陛下和孔颖达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不务正业,劳民伤财地搞个地方弄什么烤全羊,不如多读点书!

李元婴听李治提起他大侄子的悲惨遭遇,顿觉这些人太过分啦,明明自己也吃了,一抹嘴居然又来秋后算账!

李元婴溜回住处研好墨,大笔一挥,画了幅《君臣对坐啃羊蹄》,偷溜到李二陛下的议事堂外趁着禁卫不注意张贴到显眼的地方。

这天被宣召到议事堂说话的大臣进门前都会停顿一下,愣愣地看着张贴在外头的画,这,这是什么?虽则画得不怎么写实,面过圣的人却都能一眼认出正中央的正是李二陛下!其他几个拿着羊蹄在吃的,明显是孔颖达、房玄龄、长孙无忌啊!

这几个人什么时候一起啃羊蹄,还被人画了下来?!

这个疑问盘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却没人敢直接问李二陛下他们,毕竟这几个人不是一国之君就是朝中重臣,哪能随便问这些闲话?

最后还是禁卫换班时注意到了这张怪画!

禁卫赶紧将画撕下来,进议事堂向李二陛下禀报此事。

房玄龄他们早上到了议事堂便没再出去,自然没机会看到这幅画。接过禁卫撕下来的那幅《君臣对坐啃羊蹄》一看,房玄龄脸都绿了,忙呈上去给李二陛下看!

李二陛下只消看一眼便知道这是谁的杰作。他脸色顿时黑了,勃然大怒地叫人去把李元婴逮过来。

怪不得今天许多大臣进来时都神色古怪,敢情是李元婴干了这样的好事!

李元婴正和兕子她们展望葵园的规划呢,这葵园本来是种葵花的。眼下又有了玉米和花生,李元婴便交待董小乙一并去种下,为求保险,他还让董小乙把它们分种在两个田庄上,免得一害病就全死了。

一看李二陛下派了人过来,李元婴便知道东窗事发了。他也不慌,把摘抄出来的玉米种植指南、花生种植指南留给兕子她们看着玩,自己乖乖跟着禁卫去议事堂见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见李元婴那乖乖巧巧的模样,更来气了,把那幅“巨作”往案上一扔,喝问“这是什么玩意?!”

李元婴不慌不忙地跑到李二陛下身边,把被李二陛下捏皱的“巨作”摊平,诚挚无比地和李二陛下解释“我昨儿玩得太高兴了,早上起来还一直想着吃烤全羊的事,索性画了出来!画好以后,我想到皇兄您平日里对我这么好,我这幅画合该送给您才对!可等我走到这边以后,又觉得您正在忙正事,我不该去打扰您,所以,我就把它贴在外头,想着您忙完就能看到它了!”李元婴得意洋洋地说,“您看,您这不就看到了!”

李二陛下看着画上那啃羊蹄啃到仪态全无的君臣四人,脸皮抽动了两下,冷笑着骂道“你再胡扯一句试试看。”

李元婴立刻闭嘴。

李二陛下睨着他“说说,画这个做什么?”

“昨天您和老孔他们明明也吃了,做什么骂承乾呢?”李元婴一屁股坐到李二陛下身边,光明正大地替他大侄子抱不平起来,“孔圣人都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肯定也很讨厌被人骂的,怎么动不动就骂承乾啊!”

李二陛下道“承乾是太子,一言一行都该注意些!”

李元婴胆大包天地说“可太子上头不是还有皇兄您吗?”他昂起脑袋直直地望向李二陛下,“您看您正当壮年,连白发都还没有,少说还能活个几十载,就该让承乾先玩够了再说!要不然他从小就要这么累,多难受啊!”

对上李元婴乌溜溜的眼睛,李二陛下一阵静默。他虽然才四十多岁,但世事无常,谁能保证他能活多少年?他的皇后才三十出头,不也扔下几个年幼的儿女撒手人寰?

李二陛下少有地用郑重而认真的语气和李元婴说话“我们大唐马上得天下,治国却不能在马上治。我不是非要承乾通读经典,但他不能整日耽于游猎,这不仅荒废学业,更让天下有志之士失望。既然承乾当了太子,就得担起太子的责任。”他沉声说,“你只看到我白发未生,却不知我戎马半生,身上隐伤无数,莫说数十载了,怕是要不了多少年就会随父皇和你皇嫂而去。承乾若是一直这样荒唐,你让我如何放心?”

李元婴愣住了。

他想到父皇和皇嫂的故去。

两人都是生了场病便一病不起,最后再也没醒来。

李元婴道“不能治好吗?”

李二陛下道“早成了陈年积疾,治不了了。”这也是他夏天时常要外出避暑的原因,这隋朝留下的大兴宫夏季潮湿炎热,容易诱发他身上的旧疾。

李元婴抓住李二陛下的手,倔强地说道“皇兄肯定会健健康康地活一百岁!”他给李二陛下举例,“你看萧老学士,今年八十三岁了,多精神啊!皇兄也会活到一百岁的!”

李二陛下道“你少惹点事,我说不定能多活几年。”

李元婴有点难过,和李二陛下说完话后跑回去想了很久,到夜里都睡不着觉。他在榻上翻来覆去许久,终于还是没忍住,一骨碌地爬起来穿好衣裳,沿着回廊一路跑去东宫。

春来多雨,这夜入夜后便有淅淅沥沥的细雨飘落,把整座宫宇都打得湿漉漉雾蒙蒙。

东宫诸人见是李元婴来了,忙引他入内。李承乾显然是被罚了,这会儿还在书房点着灯抄书,听人说滕王来了,愣了一下便叫人赶紧将李元婴领进来。

二月的夜里有点凉,李承乾见李元婴穿得单薄,身上还被雨淋湿了,叫人赶紧送热汤过来。吩咐完了,李承乾才问李元婴怎么这么晚了还过来。

李元婴说“我睡不着。”

这对李元婴来说可真是太稀奇了,李承乾从来没听说过李元婴有睡不着的时候,像昨天,李元婴可是直接趴他父皇身上睡着了,连父皇把他扔上车他都没醒来,一直睡到回了宫!这么能睡的家伙,怎么可能会睡不着?

李承乾奇道“怎么会睡不着?”

李元婴便把白日里李二陛下对他说的话说了出来。没谁会拿生死来开玩笑,身为一国之君的李二陛下更不会,所以李元婴才会又难过又害怕。他说道“难道太医院就没有可以把皇兄的伤治好的人吗?那么大的太医院,那么多的太医,一个厉害的都没有吗?”

虽然皇兄很凶,但他还是不想皇兄离开他们。

李承乾没有回答李元婴的话,他已经呆住了。

李承乾也想起了他的母后。

那么突然的一场病,只小半年便带走了他的母后。他求访名医,求了天拜了佛,甚至还想求李二陛下大赦天下,最后却还是无济于事。当时他就想,父皇当了皇帝有什么用,他当这个太子有什么用,连母后都留不住!

现在,李元婴说他父皇也有积疾在身。

长孙皇后病倒后的一幕幕,又浮现在李承乾脑海中。

那样的话,父皇从来没和他说过,父皇只不断地对他提要求,只让孔颖达他们不断地规劝他。他从来都没想过正当壮年的父皇,也有着随时会离开他们的可能性。李承乾沉默了很久,才生硬地宽慰李元婴“不会的,父皇身体康健,一点旧伤没那么严重。”

李元婴还是不放心,拉着李承乾的手说“我听李淳风说有个很厉害的神医叫孙思邈,皇兄想请他当太医他都不愿意!要不,承乾你想办法把他请回来!”

李淳风和孙思邈都是道士,只是侧重点不同,一个搞吉凶测算和产品研发,一个搞医学研究。李元婴闲暇时跑去找李淳风聊天,陆陆续续从李淳风嘴里听说过不少传奇故事,孙思邈就是其中之一。只是当时李元婴根本不需要什么名医,压根没放在心上。现在有需要了,他便想起这人来了!

李承乾也觉得是个办法。他点点头,答应了李元婴的要求“好,我派人去找找。如果他不愿意来,我就亲自去请!”

李元婴听李承乾答应,喝了李承乾叫人送来的热汤便高高兴兴地回去睡觉。

既然已经让李承乾找那神医孙思邈,李元婴就没了烦恼,洗漱更衣后很快睡得极其香甜。

换成李承乾睁着眼躺到天亮。

第 30 章

李承乾第二天顶着熊猫眼起来, 有点惨。

太子妃见他如此憔悴, 关切地问他怎么了。李承乾摇摇头, 说没事, 还去看了看仍在熟睡的儿子。皇孙李象快要满两岁,向来聪明可爱,李承乾在床边坐下看了一会才去早朝。

待早朝结束, 李承乾便与房遗直等人商量寻找孙思邈下落的事。

李二陛下登基之初, 孙思邈曾应邀来到长安。当时孙思邈已经七十多岁, 瞧着却是鹤发童颜,康健得很。李二陛下邀他入太医院任职,他却不同意, 更愿意云游四方为百姓治病。有段时间朝廷中许多医学典籍需要整理编改, 孙思邈也应邀而来, 还带来了一些他自己编整过的医书。

对这位老神医,李承乾还是有点信心的。他并没有和别人提及李元婴那番话,只说想找孙思邈,房遗直等人也不多问,都领命而去。房遗直几人都是家中嫡子,能动用的人力和物力都不会少,孙思邈名气又大,出没在什么地方都是有迹可循的,真要去找不算太难。

自与李承乾说了李二陛下那番话,李元婴便时不时带着些小玩具去寻侄孙玩耍,顺便问问李承乾有没有找到神医的踪迹。

李承乾也在等。

这年头消息传得太慢了, 便是房遗直跑出去的人在外头找到了孙思邈,要把人或者消息带回来也得费些功夫。

没老神医的消息,李元婴只好去捣鼓自己的事。去年他让戴亭给他买个工坊,造纸的那种,因着冬天却材料,工坊虽买下来了,却一直没造半张纸。

入春之后草木丰茂,造纸材料好采集,董小乙便禀报李元婴说工坊可以开始造纸了,是否要按原来的工序正式开始产纸。

李元婴一听,来了兴致,打发走董小乙便溜达去寻武才人。现在李元婴把武才人当图书管理员,有想找的书都先去寻武才人问问。

武才人听李元婴问造纸之事,想了想,摇头说:“这等是很少人有专门记述。”造纸之法大多是口口相传,顶多只会提一句蔡伦造纸,谁会详细地记载造纸之法。

见李元婴实在好奇,武才人又给李元婴提及一些她了解的东西:纸有麻纸,自汉代起便用□□、苎麻、黄麻作材料,因着麻还得用来做衣服,麻纸造价也不便宜;后来又有用楮皮和藤来造纸的,叫皮纸和藤纸;听说,现在江南一带可以用竹子来造纸,叫竹纸,质量很好。若想改进造纸之法,可以从原料下手,看看什么原料又便宜又好用。

武才人说得头头是道,李元婴听得点头不已,转头出宫去工坊那边有样学样地对造纸师傅如此这般如此这般一说。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缺钱,当场又叫董小乙亮出一个金灿灿的金元宝,相当大方地说:“谁若能提出把本钱降下去的好办法,这就是谁的了!”

接着他又强调,成本低了质量差点也没关系,纸太软了可以拿来擦屁屁,纸太粗糙了可以拿来包装食物。总之,前期成品怎么样不要紧,先摸索出适合的来!单用一种不行,那就多种材料混着用!短期内有没有产出不要紧,他只要最新最好且成本最低的造纸之法!

他要的不是纸,而是让纸价降下去!

从前造纸匠人虽然也有工钱拿,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一锭金元宝——事实上别处也没有,是李元婴在鼓动自己的侍卫去高昌后灵机一动叫人按着他画的图铸出来,实心足重,像座小金山,看着就很诱人!

古往今来能抵挡金子诱/惑的人并不多,听李元婴金口玉言这么一许诺,整个工坊的匠人们都激动起来,纷纷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去摸索新式造纸法。李元婴很喜欢这种气氛,学着李二陛下平时说话的模样勉励了匠人们几句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