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婴忙活完改良造纸法的事,已经到二月中旬了。春天气候越来越潮湿,李二陛下身上旧伤疼痛难忍,太医建议李二陛下前往骊山汤泉疗养几日。

李二陛下这段时间忙着接待吐谷浑使臣,暂且搁置了太医的提议。这次吐谷浑使臣是来迎亲的,李二陛下将一位宗室之女封为弘化公主,许给吐谷浑王诺曷钵,这几日礼部和鸿胪寺都在为这事情忙碌。

昨日李二陛下亲自出城门为弘化公主送嫁,并让左骁卫将军、淮阳王道明护送弘化公主前往吐谷浑。

吐谷浑与吐蕃比邻,占据大片草原,是个养马的好地方,隋朝时便是中原的供马之地,隋炀帝一直想把这地方给吞进大隋疆域里,一度把它打得几近灭国。到隋末,举国大乱,吐谷浑再度恢复元气,吐谷浑人依然游走在青海湖一带驯养养马。李二陛下许婚给吐谷浑王诺曷钵,一为吐谷浑的马,二为扶弱削强、分制吐蕃。

李元婴对朝中之事了解不多,他只知道李二陛下很忙,忙得没时间理会他们,当然趁机搞东搞西。

结果他忙得太欢,竟把小伙伴给冷落了。高阳一早来堵他的门,要他这一整天哪都不许去,只能陪她们去玩儿。

李元婴对此从善如流,堂而皇之地把课翘了,带着高阳她们出宫玩耍。

四个小萝莉都对图书馆那边的情况很感兴趣,李元婴便带她们溜达去西市看看。

图书馆开业小半个月,每天在外面等候的人依然不少,不过比开业那天有秩序多了。

原本属于国子监监生的红色马褂如今穿在一批寒门学子身上。他们原本都已经读不起书了,现在有个地方可以给他们徜徉书海,他们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这处宝地。李元婴亮出自己的身份,原本来维护秩序的志愿者便热切地引他们一行人入内。

里头的人都在安静地找书看书,连性情最跳脱的高阳都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对于这些每日早早过来等候图书馆开门的寒门子弟来说,任何一本书都是无价珍宝,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自己所需要的经义。

巧的是,魏姝正巧也在图书馆里。

两边顺利会师,四个小萝莉变成了五个小萝莉。

李元婴带着五个小萝莉在各个区域转悠了一圈,发现还是儒家典籍被翻取的次数最多,其他典籍瞧着很少被翻动,倒是他那本《韩子寓言》颇有欢迎,书页都快被翻破了,也不知是不是看在他是图书馆的主人才有这种待遇。

书都要来了,没人看有点浪费啊!李元婴在心里琢磨着怎么把图书馆里的其他书尽可能地利用起来,高阳却逛腻了不能喧哗更不能玩闹的图书馆,拉着李元婴的袖子想去别的地方玩。

李元婴也是小孩子心性,高阳这么一说便不再多想,带着她们出了溜达去。以前李元婴没封王,年纪小,不能自己出宫,更不可能带着高阳她们出来玩耍,如今他总算可以爱去哪里就去哪里了!自由是有了,具体要去哪玩却还没想好,李元婴索性问平时主意最多的高阳:“你说我们去哪里玩好?”

高阳也没怎么出过宫,不过她常和年长的皇兄们一起打马球,听了不少宫外的事,回忆了一下便说道:“我听说平康坊很好玩。”皇兄们私底下都说平康坊是个好去处,偏偏每次她深问或者央他们带她去的时候,皇兄们却都讳莫如深,不肯和她多提。

人都是这样的,别人越遮遮掩掩,你就越想知道!

高阳也一样,她早就想去平康坊看看了。

李元婴平日里不爱玩马球之类的,又是个众所周知的混世小魔王,和年长的皇子没有共同话题,很少和他们聊起这些。听高阳报了个地名,他便在脑海里翻找出自己看过的长安舆图瞅了瞅,很有把握地说:“我知道平康坊在哪里,那边临近东市,从朱雀门前头那条路一直走就到了。”

李元婴是说走就走的性格,一定下目的地马上爽快地带着五个小萝莉前往平康坊。由于兕子她们还小,走不了太远,他还让人弄了辆马车直接送他们到平康坊门前。

一下马车,李元婴就觉着这地方和西市挺不一样。

西市那边热闹得很有人味儿,走在街上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吆喝声。这边许是因为周围大多是达官贵人的住处,街上要静上许多,一路走过去可以发现好些个邸院,都是地方上的驻京办事处,各地的官员有事要上奏便来这些地方稍作休整。除此之外,许多京城官员的住在也在此处,比如李元婴看到了褚遂良家的宅子。

李元婴奇怪地问高阳:“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呢?”这里是官那里也是官,看着就很乏味!

高阳道:“皇兄他们说好玩的!”

李元婴道:“那我们再走走看。”

李元婴往前溜达了一段路,寻了个老仆问对方这边好玩的地方在哪里。那老仆稀奇地打量了李元婴和他身后的高阳她们一眼,毕恭毕敬地道:“这边好玩的去处只有一个,就是北里。可是——”

高阳早走得不耐烦了,打断了老仆的“可是”,问道:“那你快告诉我们北里怎么走!”

见高阳浑身透着盛气凌人的气息,老仆不敢再多言,直接给他们指了去北里的路。

李元婴领着五个小萝莉浩浩荡荡地往老仆所指的方向走去。

老仆看着他们走远的背影,呐呐地把没说完的话独自补完:“可是,那地方不适合女娃儿去啊!就算是那小郎君,瞧着也太小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但是听起来好像很好玩的样子!

李二陛下:?????

*

二更完成!!!

勤奋如斯!!!

难道不值得夸奖吗!!!

第 31 章

北里还挺好找的, 李元婴带着高阳她们走了一会,眼前便豁然开朗。

这地方的门面远比西市要精致许多, 门口悬着的匾额都像是出自名家之手,瞧着很像样,不像西市那样随便写几个字招揽客人。

许是因为这边住的大多是京官与士子,白日里没空来光顾, 街上远没有西市热闹。

李元婴走近一听,倒是能听到不少丝竹之音,这些曲子软绵绵的,与他皇兄爱听的很不一样,倒是和他父皇在世前喜欢听的差不多。

看来这是个听曲子的地方啊!李元婴颇为怀念, 大摇大摆地牵着新城和兕子左看右看, 瞅瞅哪家店最大最好, 他就要去最大最好那一家!

沿街的窗户里倚着一些妙龄少女, 远远见有个半大少年牵着几个小女娃走进北里, 都挺好奇地把窗子推得更开一些,巧笑着往外张望。

李元婴几人平日里都习惯受人瞩目,倒也不在意这些目光,反而是魏姝和随行的侍卫们觉得有点不对。

尤其是随行的侍卫们,他们可都是成年人,某方面的需求肯定是有的, 便是没去过秦楼楚馆的也肯定听过, 一堆男人都在一起聊天哪能不带点荤味?

瞧这架势,这地方怕不是小孩子能来的!

高阳的侍卫平日里最常挨骂的, 看到那些倚窗张望的少女后都觉不妙,推了个人上前请示高阳“公主,这地方怕是不能去。”

高阳可不是听劝的人,转头望向那侍卫,不高兴地问道“为什么不能去?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的!”

对上高阳乌漆漆的眼睛,随行的侍卫都语塞,不知该如何和高阳几人解释。

若当真是那种地方,公主几人如何能去?可眼前这几个小贵人,显然什么都不懂,连最年长的滕王和城阳公主都才十岁!

那被推出来说话的侍卫硬着头皮说“这是男子听听曲儿看看舞的地方,女孩儿还是不去为好。”

高阳最不喜欢“男孩子可以,女孩子不行”这种话了,她自小没了母亲,在宫中野生野长,性子比男孩儿更顽皮几分,要不也不会和李元婴这混世小魔王臭气相投。

高阳道“什么曲子女孩儿不能听,什么舞女孩儿不能看?断没这个道理的,我偏要去!”

她说罢便挥挥手让侍卫都退下,催促李元婴赶紧挑个好去处,她要去看看女孩子不能看的歌舞有什么特别!

李元婴一向不怕事儿大,只嫌事儿小。一听高阳这么说,他立刻指着前头一处装潢得光鲜亮丽的地方说“那家店不错,够大,够气派,我们去那儿看看。”

高阳高兴地同意了。

魏姝四人自然是紧跟李元婴,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兕子吸了吸鼻子,对李元婴说“这里闻起来香香的。”

李元婴闻言嗅了嗅,点头说“是挺香。”他对此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不管是大安宫还是太极宫,他都是在香粉堆里长大的。

李元婴领着五个小萝莉迈进那家“大店”的店门,立刻有人迎了上来。

对方是这挽翠楼的老鸨苏二娘,四十来岁、风韵犹存,她稀奇地打量着李元婴,很好奇这么几个一看就是天潢贵胄的小娃娃怎么会跑到北里来。

看出李元婴几人身份不一般,苏二娘谨慎地询问“小郎君是来做什么的?”

该不会是来找爹的?这样的荒唐事也不是没有,苏二娘开这挽翠楼这么多年,还真见识过正室带着孩子来逮人的!只是几个小娃娃一起找过来这种事,她当真没见过。

李元婴到哪儿都不会觉得拘束,虽没怎么来过外头,表现得却很理所当然“自然是来玩的。你们这地方有什么好玩的事儿,都给我们说说。”他想起太上皇生前之事,印象有些模糊,却隐约记得太上皇喜欢琵琶,便装作很懂地说道,“先找几个会弹琵琶的弹给我听听,跳舞的也要。”

李元婴这倒是装对了,北里虽都是那市妓汇聚之地,却不会直来直往地做皮肉生意,寻过来的大多是新科进士或者达官贵人,都风雅得很,极少有那强取横夺的腌臜事。

听李元婴吩咐得熟门熟路,苏二娘虽是纳罕,却还是收下李元婴叫人递来的银钱去吩咐底下的姑娘们做准备。

有些事看破不点破更能保平安,她当寻常客人一样收了这银钱,若是这几个小孩身份当真不一般也不至于追究到挽翠楼上,毕竟这只是开门做生意而已。

反倒是不收钱或者不接待,闹起来会惹祸上身!

左右的小婢好奇地看着李元婴几人,见苏二娘去吩咐姑娘们做准备了,便热络地上前给他们引路,领他们去二楼最好最宽敞的房间。

李元婴带着高阳几人一溜坐开,便有几个妙龄女子鱼贯而入,为他们端上精致的点心瓜果。

这些女子衣着和宫中女子不太一样,都露胸束腰,俯仰之间尽显婀娜身姿,相貌虽不算是顶尖,胜在年轻俏丽,瞧着总是讨喜的。

魏姝心里咯噔一跳,已明白这地方显然不知是听歌看舞的,这约莫便是书中所写的“风月之地”了!

魏姝虽时常穿着男装出行,却也不至于觉得自己可以跑到这种地方来。

她看向一旁的李元婴。

李元婴这厮看都没看那些女子一眼,倒是兴致勃勃地看着眼前一碗绿汪汪的茶水一会儿,转头对她们说“我小时候喝过这个,是一个南边来的人进献给父皇的,我当时吃了很多烤肉,喝这个挺解腻的。不过父皇不喜欢,后来就没人煮过了,没想到竟在这里见着了!”

魏姝“…”

好,看来这些女孩儿是白装扮了。

李元婴和魏姝她们随口一提,周围的女子却听得心中一惊。

挽翠楼也会接待不少达官贵人,但皇家之人来这里一般是遮遮掩掩的,绝不会像李元婴这样不仅带着几个小女娃过来,还大大咧咧地提到“父皇”。

有人已经悄悄退出去找苏二娘了。

苏二娘本就一直注意着这边的情况,听了这话更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可真是招来了不得了的人啊!

眼下她只能盼着好好招待完这几个贵不可言的客人,顺顺利利地把他们送走,别闹出什么大动静来!

“我去为他们弹琵琶。”一旁侧耳听着她们说话的少女开口。

少女名叫苏七娘,乃是自小被苏二娘收养的,约莫十三四岁,却已学了八年琵琶,楼中数她才名最高,出场也最少,在北里之中素有“一面千金”之说。

苏二娘知道七娘性格一向倔强,便是身在这挽翠楼中也从不曾想过攀附哪家权贵,要不凭她这相貌与才名,要过上富贵日子太容易了!七娘这是看她为难,想帮他分忧解难。

苏二娘想了想,叮嘱道“你莫要冲撞了贵人。”

七娘点头。

这会儿李元婴正游说魏姝她们试试那茶水。

茶叶多产在南方,北人是不怎么喝的,李唐乃是关陇起家的,自然也没有喝茶的习惯。

兕子几人都不曾喝过,觉得绿汪汪的不太好喝。等见到李元婴就着茶点用茶,一副好喝得不得了的样子,兕子几人才心动地试着喝了起来。

魏姝也跟着试了几口,发现原本有些腻人的点心就着茶水用下后竟变得刚刚好,尝着确实有些独特之处。

几个小家伙正讨论着这茶的奇妙之处,苏七娘已抱着琵琶推门而入。

李元婴抬头看去,只见这少女相貌姣好,气质动人,身姿也依稀有了豆蔻少女初现的婀娜。他对此不甚在意,反是被她手中的琵琶吸引住了。

这琵琶一看就是好琵琶。

待苏七娘朝他们行了一礼开始弹琵琶,李元婴更确定这琵琶好得很,若是太上皇在世一定会喜欢。

高阳见李元婴紧盯着苏七娘那边,忍不住戳了戳他。

李元婴回神,朝高阳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事。他记性自小便好得很,太上皇去时他才五岁,如今他却还记得太上皇如何把他抱起来逗弄,如何纵容他胡作非为。

李元婴无心去听苏七娘弹了什么曲子,等苏七娘弹完了,竟直接开口问“卖吗?”

苏七娘被问得愣住。

她对上李元婴澄澈的眼睛,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等苏七娘定神再看,才发现李元婴的目光落在自己手中的琵琶上。

他不是要买她,而是要买她的琵琶。

李元婴见苏七娘下意识地抓紧手中的琵琶,已知这是她的心爱之物。他摇头说道“算了,你留着。”

高阳还是很关心小伙伴的,凑到李元婴身边奇怪地问“你怎么了?”

李元婴道“也不知为什么,一走进这北里我就想起了父皇,看到这把琵琶后更想了!父皇一直喜欢琵琶,我想着买下来送他的,想了想又觉得还是留给能弹的它的人,他又不能弹了。”

兕子几人听李元婴这么说,都围过去抓住李元婴的手安慰“幺叔不难过!”

李元婴哼道“我才不难过。人总是会死的,有什么好难过!”他正要让苏七娘她们换点热闹的玩法,别弹这婉转幽切的琵琶曲了,却听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几人侧耳一听,却是有人在高喝“我当你们苏七娘有多难请,原来只是瞧不上我房俊!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马上去把人带过来!”

听到“房俊”两字,李元婴眉头一跳,转头看向高阳。

虽没正式赐婚,李二陛下却早就和房玄龄通过气,要把高阳嫁给这房俊。

这件事高阳也是知道的,她和城阳不一样,城阳性情柔顺,她性格性格火爆得很。

一听是房俊在外头吵吵闹闹,还是要抢正在给她们弹琵琶的苏七娘,高阳立刻风风火火地起来,打开房门和门外那位房家二郎针锋相对“让我看看,是谁要抢我们这边的人!”

房俊见鬼一样瞪着她。

第 32 章

房俊这一刻只觉得, 老天是不是在玩他。

李二陛下要把高阳许给他的事他是知道的, 不仅知道, 他还认得其他几个驸马!自打从他们那里得知驸马的生活有多惨, 房俊就决定及时行乐,免得以后想行没得行!

最近房俊迷上了这挽翠楼的苏七娘,本来他不爱听琵琶的, 这苏七娘弹的他却爱听。偏偏苏七娘号称“一面千金”, 而且也不是你想请就请的, 还得经过重重考验,麻烦得紧,让他很不耐烦。

刚才房俊在楼里听小曲喝酒, 听人说苏七娘抱着琵琶去了别人那里, 顿时有些气不过, 不由领着仆从出来找茬!

结果他看到了谁?他看到了高阳!别的公主他不一定见得到,这高阳他却是见过的,因为她是公主之中最骄横跋扈的一个,整日穿着骑服打马球,出门更是不可能带什么幕篱。

这都什么事啊!

房俊整个人都是懵的,这不是北里吗?这不是挽翠楼吗?高阳为什么会在这里?

高阳见房俊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吱都没吱一声,拧起小眉头看着这刚才还来势汹汹的“准驸马”。

房俊老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不敢置信地问高阳:“你怎么会在这里?!”

高阳觉得这家伙可坏了,还想来抢人,闻言哼了一声, 很不高兴地道:“你们这些人真奇怪,听个小曲儿而已,你们听得,我们为什么听不得?”

听高阳说的是“我们”,房俊心里咯噔一跳,有种背脊发凉的感觉。他走过去一看,只见那雅间里头除了他刚才惦记着的苏七娘之外,还有李元婴、城阳、兕子、衡山!

房俊眼前一黑,差点要当场昏了过去。

这是把李二陛下最宠爱的几个小孩都一锅端了!

李元婴看见房俊,眨巴一下眼,热情地邀请:“是遗爱贤侄啊,来,坐下一起听曲儿。你常来这里吗?知不知道什么曲儿最好听?”

房俊知道李元婴那混不吝的臭脾气,忙不迭地反驳:“没有,我不常来,今天是第一回,哦不,第二回过来。我就是来听个曲儿!”

李元婴奇道:“当然是来听曲儿的,不然还能做什么?”

房俊背上冷汗淋漓,斩钉截铁地说:“不能做什么!”

李元婴觉得房俊怪怪的,虽说他不太喜欢这个准侄婿,可也想深入深入了解再决定要不要把他和高阳的婚事搅和掉。李元婴自认是个非常讲道理的人,好歹房俊他爹也是太子太师,很得李二陛下信任,若没个像样理由很难成事!

李元婴再次邀房俊一起听曲,房俊却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连连摇头表示自己和别人有约,逃也似的下了楼,一溜烟地跑出挽翠楼。

高阳压根不了解这个未来驸马,见他这么不给李元婴面子,坐回李元婴身边气道:“他怎么这么不识好歹!”

魏姝斟酌着开口:“他恐怕不是不识好歹,而是害怕了。”

李元婴几人纷纷看向魏姝。

魏姝便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这也许不是单纯听曲子的地方,而是男人出来寻欢作乐的风月之地。

李元婴听完后恍然大悟:“怪不得他们都说女孩子不能来。”

高阳也反应过来:“所以那房俊刚才才吓得跑了!”

兕子和衡山听得一脸茫然。

还是城阳提出最重要的事:“幺叔,我们是不是该走了?”

要是父皇知道她们来这种地方,一定会很生气的!

李元婴不慌不忙地说:“不急。”他还有事想和这挽翠楼的人聊聊,便给了城阳几人一个安抚的眼神,转头端起那碗茶汤问那苏七娘,“你们这里有南边的人吗?”

苏七娘一愣,思及李元婴几人把房俊吓跑的事,当即恭谨地答道:“是的,母亲是南边来的。”她说的母亲正是苏二娘,即便苏二娘一直表示收留她们只是为了让她们替挽翠楼赚钱,也只给她起了个“七娘”当名字,她依然感激苏二娘当年救她一命。

李元婴道:“这茶喝着很不错,不知是哪个地方产的,你知道的话和我说说。”

苏七娘便给李元婴说起这茶的来处,原来苏二娘的义兄每年都会遣人从江南东道那边送茶了,那地方远得很,几乎是最南边了,好像叫福州。这煮茶之法也是苏二娘从那边学来的,若是有不爱喝酒的客人来了,苏二娘便送上茶汤,算得上是挽翠楼的一个特别之处,过去有些个文人尝过了格外喜欢,还曾赋诗称赞。

李元婴道:“我也想要这茶,若是你母亲那义兄在送茶来,你们着人去西市的图书馆给我送个信。”

苏七娘听了李元婴这话,眼中忽地绽放出一丝异样的光彩,伏地拜道:“苏七娘拜见滕王殿下。”

李元婴一愣,一思索便明白苏七娘是怎么猜出自己身份的,奇道:“你也去过图书馆吗?”

苏七娘道:“去过,里面有许多曲谱。”她去的时候用幕篱遮挡半身,左右虽也有窥探的目光,但馆内大体上安宁静谧,找书看书的人各不相扰,叫人非常安心。

她们这些市妓不像教坊的官妓那样有专人教导,同行女伎都是靠这个吃饭的,自然不会愿意将曲谱倾囊相授,只能自己费心收集和揣摩。现在不一样了,过去她们花大价钱都求而不得的曲谱,全都大大方方地放在那图书馆里供人阅览,她一介女伎进出其中也无人阻挡、无人恶语相向。

当时苏七娘就在想,这滕王殿下定然不是一般人。如今苏七娘亲眼见了,更觉李元婴与别人不同,他生在帝王家,却有着一副赤子心肠,便是到了北里这种地方也不曾生出邪念,反倒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苏七娘拿起自己的琵琶,双手奉给李元婴:“七娘想把这琵琶献给殿下,报殿下广传曲谱之恩。”

李元婴听苏七娘这样说,便叫随行的董小乙把琵琶收下,回头送去献陵给他父皇在九泉之下弹着玩。

李元婴和苏七娘聊完了,正要带着忐忑不安的城阳她们离开,忽听楼下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竟是有两列禁卫齐齐冲进挽翠楼。为首的是李靖将军之子李德謇,这李德謇平日里和李承乾交好,今日李承乾在李二陛下跟前旁听政务,忽听有人来报说李元婴带着几个小公主往北里去了。

李承乾一听就知道要糟,见李二陛下脸色发黑地吩咐禁卫出宫逮人,便提出让李德謇来一趟,免得别人不知轻重害了兕子她们的清誉。至于李元婴,那是虱子多了不愁抓,他干出什么事来别人都不会觉得稀奇!

李元婴一看这架势,心大地觉得有人来接自己挺好,招呼兕子她们一起下楼。李德謇见李元婴压根不心虚,还欢欢喜喜地迎上来,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几个小的是要回宫的,魏姝却该回家去。李元婴本想亲自送魏姝回西市,李德謇却一脸坚决的表示必须一个不少地带回宫,李元婴只好命董小乙代自己送魏姝回去。

魏姝误入这种地方,心里其实有点慌,不过她遇事向来镇定,上马车时还不放心地回头看了李元婴一眼。见李元婴毫不担心地在车下目送她坐进车里,魏姝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这事着实不能怪他们的,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北里是什么地方。

她祖父说过,李二陛下是个讲道理的人,她相信祖父的话!

李元婴也很乐观,带着四个小萝莉钻进李德謇叫人赶进来的马车里回宫。李德謇多留了一会,告诫苏二娘等人不许泄露李元婴他们今天来过挽翠楼的事。苏二娘能把挽翠楼安安稳稳地开这么久,自然不是笨人,立即诚惶诚恐地应了下来。

待李德謇护送着李元婴一行人离开,苏二娘转身看向犹自望着街道尽头的七娘,抬手拍拍她的手背,说道:“别傻站着了,进去。”

七娘应声回神,跟着苏二娘入内,把李元婴交待的事讲给苏二娘听。

苏二娘道:“若他当真要茶,到时去知会一声也无妨。”她顿了顿,出言提醒七娘,“这位滕王身份尊贵,这次显见是误入北里而已,往后会不会再来这边还不一定,你可莫要生出什么不该有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