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娘道:“我知道的。”

人和人生来就是不同的,有人天生贵不可言,宛如天上之星辰;有人天生卑微下贱,只能在泥沼里挣扎着活下去。她自小生活在这淤烂之地,见识过多少多情与薄情之事,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她比谁都明白。

只是看到世上有这般明亮快活之人,她心里也觉得很欢喜。

仅此而已。

另一边,因为不能让兕子她们跑去北里的事传扬开,李元婴一行人难得地坐着马车进了宫,一路上连个检查都没接受。到了要下马车的地方,李元婴最先跳下去,把高阳她们一个个扶下车。

李元婴才奇怪地问李德謇:“皇兄怎么知道我们在那里啊?还这么快让你来接我们。”

李德謇显然不是个多话的人,他言简意赅地回道:“有人向陛下禀报的。”

李元婴琢磨着是不是随行的侍卫里头有人去通风报信了。毕竟拦是拦不住他们的,只能及时回去通知他们家大家长了。

高阳气呼呼地说:“一准是房俊那家伙去告的状!”

李德謇听了有些惊讶。

他没得到房俊也在那边的消息。

准驸马在北里遇到公主,这都是什么事啊?这要是让李二陛下知道了,怕是会火上浇油!

李元婴可不觉得自己犯了什么大错,不就是去了下风月之地嘛,又没做什么!他边牵起兕子她们的手跟着李德謇去李二陛下那边,边客观地否定了高阳的猜测:“遗爱贤侄才走没多久,哪有那么快跑到宫里告状,你不能冤枉人家!”

高阳哼道:“看他那样子就像是告状的!”

作者有话要说:房遗爱:我没有,我冤枉,后来你…我…

高阳:?

*

二更达成√

甜甜春有个小愿望!想让小王爷和隔壁王小雱在频道金榜上会师!差不多了!谢谢小可爱们的支持!(暗中观察

第 33 章

李二陛下脸色很不好看, 坐在御座上等着李德謇把李元婴几人拎回来。

李承乾有些担心几个妹妹, 又担心李二陛下气坏了身体, 想劝一劝, 却又不知该从何劝起,他们父子俩已经许久没有好好说过话了。

李承乾没退下,静坐在一旁和李二陛下一起等候。等有人来报说李元婴他们已经回来了, 李承乾才坐直身体往外看去。

首先跑进来的不是别人, 是被李元婴牵着的兕子。兕子平日里最得李二陛下喜爱, 李元婴和她咬了两句耳朵,她进门后便一马当先地冲到李二陛下面前,扑到李二陛下怀里喊:“父皇!”接着高阳和新城她们也跑了过去, 脆脆甜甜地齐齐喊人。

被四个宝贝女儿围在中间, 李二陛下的火气一下子散了大半。

李元婴见李二陛下脸色稍缓, 才慢腾腾地凑上前试探着自己有没有机会卖个乖。

李二陛下瞥见他那鬼鬼祟祟的模样,心里的怒火又腾地一下上来,骂道:“你给我站一边去!”

李元婴只好乖乖退到一边罚站。

唉,要是没高阳她们几个在,他可以更不要脸一点。

闹出这种事,李二陛下是不可能轻易平息怒火的,四个宝贝女儿撒娇也没用,他很快又板起脸来盘问到底怎么回事。同时李二陛下还勒令李元婴和高阳不许出声,这两个小鬼太滑头,李二陛下不信他们胡扯。

平日里最老实的城阳被选做代表,原原本本地把事情始末说了出来。听到李元婴他们都不晓得北里是什么地方, 是高阳听几个皇兄说的,李二陛下脸色稍缓,问高阳:“哪几个皇兄?”

高阳闭嘴不答。

李二陛下道:“还挺讲义气的是?”李二陛下冷笑一声,叫来左右的人把平时和高阳一起打马球的那几个儿子点名了,全部一起罚,公平又公正!

高阳睁大眼,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没出卖皇兄,李二陛下还是能把人都找出来。

李二陛下示意城阳继续往下说。

听到李元婴看到琵琶想起太上皇,李二陛下看了李元婴一眼,没说什么。直至城阳提起房俊在外面喊话抢人,李二陛下额头青筋才暴跳起来。这对未婚夫妻真是有能耐了,一个是身为女孩子却跟着她幺叔跑去那种地方,一个更了不得,居然抢人抢到自己未婚妻子头上!

既然城阳已经把房俊卖了出来,立在一边罚站的李元婴就忍不住插嘴了:“皇兄你看,我说了,挑女婿要好好考察的,你还说是你悉心挑的…”

李二陛下朝他喝道:“你闭嘴!”

李元婴转过身去背对着李二陛下站好,不理他了。

城阳老实归老实,还是很懂得给李元婴打掩护的。她没提李元婴还要与那苏七娘约定要通过图书馆联系的事,只说那苏七娘知道李元婴是滕王之后便将琵琶送予李元婴,再然后,李德謇就来了。

这套经过剪切处理的说辞没引起李二陛下的怀疑,李二陛下看向背过身去只给他留一个后脑勺的李元婴,一时不知该怎么骂他才能解气。

这小子糟心是糟心,可也是被误导了才会领着高阳她们去北里,到了那儿也没干什么荒唐事,反而还惦念起太上皇来。

搁别人身上,李二陛下只会觉得他瞎扯淡替自己狡辩,可太上皇搬到大安宫那几年,确实每日醉心歌舞,沉浸在美人堆里,兴起时还会自己抱起琵琶为美人们弹一曲。那时李元婴虽然还小,印象应当还是有的,他走进北里那种地方会想起太上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李二陛下顿了顿,板起脸严厉地教育了兕子四人一顿,罚她们回去抄书并闭门思过。

兕子还想拯救一下李元婴,小心翼翼地说:“幺叔——”

李二陛下一脸“没得商量”的冷酷,无情地说道:“行了,你们回去,不许再乱跑。”

兕子她们一走,屋内只剩下李二陛下、李承乾和李元婴。

李承乾在心里斟酌着该怎么替李元婴说说情。

李二陛下看了李承乾一眼,对仍背对着他们的李元婴斥道:“转过来!”

李元婴见兕子她们都被李二陛下赶走了,直接把李二陛下的“转过来”转换成“过来坐下”,屁颠屁颠地跑过去往李二陛下身边一坐,看得李承乾有些发愣。

李二陛下见李元婴又没脸没皮地赖到自己身边,不由骂道:“你小子能不能消停两天?到哪都能惹出事来!”

李元婴觉得李二陛下这话很没道理,有理有据地反驳:“才没有惹事,我们就是去听个曲儿,有什么不对?难道就因为有的人去北里是想干别的,我们单纯听曲儿的反而不能去了?”他哼了一声,“自己心里有鬼的人才会看谁都觉得龌龊,像那个房二就是,没见到我们时还挺趾高气昂的,见到我们后我叫他一起坐下听个曲,他吓得跟什么似的,一眨眼就跑没影了!”

这就是李二陛下刚才让李元婴闭嘴的原因,什么事经他的嘴一说,好像都挺有道理。想到自己挑的驸马,李二陛下更糟心了,横看竖看都觉得眼前这小子碍眼极了!

李二陛下道:“过两天我要去骊山,你两天内把《诗经》抄一遍,我带上你一起去。”

李元婴一听,脸色有些发苦,虽说他现在长进了,什么书都有看看,可是他对《诗经》着实没什么兴趣。翻来覆去全是诗,乏味得很,还有很多他看不懂的生僻字,有什么好看的!李元婴试探着问:“那我不去骊山,可以不抄吗?”

李二陛下冷笑一声:“可以啊,以后哪也别去了,随你抄不抄。”

李元婴立刻闭嘴。

李元婴和李承乾一起被李二陛下赶了出来。

李元婴刚才就看见大侄子一直欲言又止,显然是想找机会帮他说话!他感动地压低声音和李承乾交流经验:“承乾你不用担心的,只要和皇兄讲道理,皇兄很快就不会生气啦。皇兄罚我们只是要堵别人的嘴而已,其实他心里已经不气我们了。”说完他又对李承乾谆谆教诲,让李承乾记得贯彻“敌强我就弱,敌弱我就强”的基本搞事原则,每当李二陛下和老孔他们骂得凶时一定要诚恳认错,等风头过去再继续干坏事!

李承乾回想着李元婴刚才和李二陛下相处的情景,依稀也知晓他们父皇为什么独独对这个幺叔格外宽容。一般人绝对没李元婴这脸皮和这胆量!

李承乾道:“我记着了。”

李元婴一脸“孺子可教也”的满意表情。

李承乾和李元婴提起另一件事:“遗直那边有孙老的消息了,孙老眼下落脚的村子离骊山不远,赶巧父皇过两天要启程去骊山,应该可以直接把孙老请到骊山替父皇看看。”

李元婴听后很高兴:“看来老房还是有靠谱儿子的,那遗爱贤侄看着就不太靠谱。”

李承乾道:“十几岁的少年哪有不风流的,去个北里算不得什么。”

李元婴还是不太满意:“去个北里是没什么,他去了又不敢堂堂正正地承认,瞧着是个没担当的。”李元婴对几个小萝莉非常上心,“老房是很厉害,可要是他自己立不起来,爹再厉害也没用。换成你是高阳,你也不会喜欢这样的夫婿!”

李承乾道:“你说的也在理,可适龄的人都才十来岁,你哪里看得出他们将来能不能立起来?”他拍拍李元婴的肩膀,让李元婴不要想太多,先去把《诗经》抄完再说。

李元婴面色一苦,跑去把《诗经》找出来,才发现这玩意比礼记的字数要多好几倍!李元婴和为他找出《诗经》的武才人抱怨:“你说皇兄为什么让我抄这玩意啊?这么多诗,我一点都不想看!”

武才人娓娓为李元婴介绍:“《诗经》中的诗原是周王朝叫人收集的歌谣,有风、雅、颂三类,‘风’乃是百姓传唱的民谣,大多展现百姓的所思所想;‘雅’乃是名门望族祭祀或宴饮时所用的雅乐,还有一些来自百姓的讽咏;‘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曲和舞曲。”她含笑说道,“陛下让你抄这个,应当是想让你多了解一下礼乐之事。”

李元婴一听,明白了,哼道:“上次让我抄《礼记》,这次让我抄《诗经》,太坏了!罚人就罚人,还要借机讽刺我不懂礼乐!”

武才人没有接这话。

不是谁都能无拘无束地在背后骂当今天子的。

普天之下,她也只见过这么一个胆大包天的家伙。

李元婴也没再和武才人说什么,抱着厚厚的几卷《诗经》走了。他边往回走,还边在心里暗暗发誓,等他玉米种出来了,每个人都分一包爆米花,坚决不分给李二陛下,馋死他!

毕竟是《诗三百》,足足有三百多首诗,接下来两天李元婴埋头苦抄,抄到出发那天都才抄了一小半。李元婴耍赖之心又起,抱着抄好的部分去找李二陛下哭:“我怎么抄都抄不完!”

李二陛下瞥了他一眼,淡道:“收拾收拾去骊山。”见李元婴听到这句话就满脸喜色,李二陛下停顿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地把下一句补完,“到了骊山你接着抄,总能抄完的。”

李元婴:“…”

李元婴决定不理李二陛下了。

李二陛下是去骊山调理身体的,带的人并不多,太子也被留在京中处理朝中事务。临去前李承乾把随身信物交给李元婴,让李元婴到时候拿着去接孙思邈,事关李二陛下,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李元婴难得被委以重任,很是郑重地把信物收起来,又从李承乾那里听到了关于房家的八卦:房玄龄隔天就去向李二陛下请罪,说自己二儿子顽劣,已经被他狠狠地教训过了。听说,房二这几天病得根本不出门,也不知是真病还是被他爹打的。而且,房玄龄脖子上还多了两道口子,被人挠的那种!

李元婴闹的这一出事儿,把人房家上下弄得鸡飞狗跳!

李元婴认为自己非常无辜:“我真的只是去听个曲儿,谁知道他会来抢人?”

李承乾也不觉得李元婴真做错了,毕竟李元婴是真不懂那到底是什么地方。他也不再多说,只劝说李元婴:“高阳的婚事父皇自有考量,你不用太操心。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请孙老给父皇调理调理身体,最好能把父皇那些旧伤隐疾都给治好。”

李元婴一口答应,带着大侄子的信物跑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等我把玉米种出来了,我就全部烤着吃,不给你!

李二陛下:玉米?

【李二陛下暗中调查…】

【李二陛下获取玉米信息…】

【李二陛下派人前往采收…】

【系统:紧急提示,您的玉米已被李二陛下采收完毕】

小王爷:?????

*

更新足足三千五√

今天更新太晚啦,可能写不出二更了!最近都写到差不多十二点,再睡着就是一两点了QAQ我要早睡早起!

等我调整一下作息,明天早点更新!说要111111更!结果从未实现!这说明什么!

说明甜甜春根本没有存稿(x)

有妹子问隔壁王小雱是谁!隔壁王小雱就是隔壁的《玩宋》,北宋大佬的欢乐日常!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完结一个月,王小雱还在频道金榜上,排位甚至比小王爷还高!所以他们可以在频道金榜上会师!

注:《诗经》相关介绍,参考百度百科!

*

最后,推荐一下小伙伴酒矣的新书《与春色相逢》,与花滑有关的甜甜的现言!

简介如下↓

《与春色相逢》

冰刀划过坚硬冰面时发出的声音回响在宽敞空间里

在冰场上的少女身影像跃动的蝴蝶

轻盈而肆意

当这只蝴蝶扑棱着漂亮的薄翼,好奇般地向他飞近时

仓促的瞬间,谢临忽然难以移开自己的目光

网页:

爪机:

APP做不了链接,从文案页面戳回专栏或者《与春色相逢》就可以找到啦!

第 34 章

骊山离长安城不远, 不需多久御驾便行至汤泉处。

由于隋末战乱连连, 大唐又国库空虚, 即便太上皇和李二陛下时不时会过来玩玩, 骊山行宫并未大规模修葺,瞧着破破烂烂的。

因为前两天才把李二陛下气了个狠的,李元婴一路都很乖巧, 一点事儿都没闹。

李二陛下带随行的人用过饭, 入夜后便领着几个亲近大臣泡汤泉去。

骊山的汤泉堪称当世一绝, 太医们都说那边天然的温泉池对疗养身体很有好处,李二陛下这几日一直忍着旧疾复发带来的痛楚,坐进汤泉后终于放松下来。

李元婴则和李治他们泡在一起。

夜色这么好, 李元婴觉着光泡汤泉有点无聊, 索性开始给李治他们讲鬼故事。

讲故事是李元婴的专长, 他不讲书上那些教育人的鬼怪故事,专挑自己平时叫底下的人收集回来的讲,全都很接地气,很贴近生活。

李治还是和李元婴混得多的,还挺稳得住,其他随御驾来骊山泡汤泉的皇子们对此完全没有抵抗力,听着听着只觉阴风阵阵,不是觉得泉水底下会伸出只手来,就是觉得左右伺候的宫人们会变成怪物。

随着李元婴越讲越恐怖,几个小萝卜头终于没撑住,从汤泉里连滚带爬地爬起来, 口里哭喊着“父皇”、光着屁股寻李二陛下去了。

李元婴成功吓跑一群小伙伴,心里真啊真高兴,倚在石岸边和李治说:“他们一走,我们泡着就宽敞多啦!”

李治竟无言以对。

半晌,李治才说:“小心他们和父皇告状。”

李元婴道:“他们自己胆子小,可不怪我!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你看看,我们不就不怕?”

李治一阵无语。他哪里是不怕,他是以前被李元婴吓唬过,习惯了。

李治奇怪地问:“你从哪找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

李元婴道:“宫里最不缺故事了,你知道你身边伺候的人都来自哪里吗?”

李治一愣,摇摇头。

李元婴道:“我也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流传着不少传说故事,有的大相径庭,有的大同小异,听起来都很有趣。我小时候每天不肯睡觉,非要身边的人轮流给我讲故事;因为我喜欢听,我身边渐渐都换成会说故事的人;他们自己的故事讲完了,为了继续留在我近前伺候,又会自己去收集别人的故事讲给我听。这样一来,天南地北的传说故事我都晓得了!”

李元婴虽恶名在外,人称混世小魔王,在他跟前当差却是轻松又有油水,许多人都对早早在他身边占了个位置的戴亭羡妒不已。

李治想了想,说道:“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灵王好细腰,所以士人们多忍饥挨饿,瘦得需要扶着墙才能站起来;晋文公好素简,所以士人们多穿着简陋的衣裳,衣食住行都很节约。”

李元婴不耐烦这些大道理,不接李治的话,转了个身,改趴在石岸边打瞌睡。

李治怕他睡着,戳了戳他,说道:“可别睡了,太医说汤泉虽好,也不能泡太久的。”

李元婴打着哈欠说:“好了好了,不泡了,回去睡觉!”他确实有点困了,套上小宫女拿过来的里衣便赤着脚回房睡觉去。

李治没想到李元婴这么干脆,还真说走就走,傻眼了一会也穿起里衣回房了。

刚才有李元婴在他还不觉得怎么样,李元婴一走,这家伙刚才讲的那些鬼怪故事一下子涌入李治脑海中。太吓人了!

李治快步跑回房,一时在心里念一段《道德经》,一时在心里念一段《心经》,强迫自己不胡思乱想。

另一边,李二陛下正和长孙无忌说着话,几个光屁股的儿子跑了过来,一脸的惊吓。

李二陛下一问,才晓得又是李元婴那小子在作妖,根本懒得生气了,由着几个儿子挤在一边一起泡汤泉。

一行人泡完往回走,李二陛下招来底下的人询问,很快知晓李元婴早已回去呼呼大睡。

这小子吓完别人,自己倒是一点都不害怕,睡得老香甜了!

第二日一早,李元婴抄了几首《诗经》里的诗去让李二陛下品鉴一下自己的字是不是大有进益。

李二陛下接过一看,发现李元婴练字还真练出了点成果,一手字瞧着可比以前的鬼画符好看多了。

李二陛下满意地颔首:“倒是不错,看得出是下了功夫。”

李元婴便顺势把自己和大侄子商量好的事给李二陛下说了:“承乾差人打听了好些天,终于打听出那孙老神医这两个月刚巧在骊山一带给人治病。”他取出李承乾给他的信物让李二陛下看,“既然太医对皇兄你的旧疾束手无策,我和承乾就想着去把那孙老神医请来给您瞧瞧!”

李二陛下毫不意外李元婴会把两个人上次的对话转告给李承乾听,闻言脸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对李承乾这个儿子、这个太子,李二陛下一直是满意的,面对这个儿子近几年的叛逆他一直没想出应对之法。他是一国之君,也是李家的大家长,不可能对儿女——尤其是太子放低姿态说太多软话。

近来看李元婴和他走得近,李二陛下便有心让李元婴当个传话之人,把一些想告诉这个儿子的话转达过去。

李元婴不知道李二陛下的心思,见李二陛下不为所动,只觉得自己皇兄真是铁石心肠,半点感动都不表现一下。

李元婴只能越俎代庖地替李二陛下感慨:“承乾这孩子,多孝顺啊!知道您旧疾缠身,他晚上根本睡不着觉!”

李二陛下听他这么个豆丁点大的个头说什么“承乾这孩子”,脸上的冷淡表情有些绷不住了,抬手便往李元婴脑门上敲去。

李元婴觉得自己要被李二陛下敲傻了。

他不理李二陛下了,带上李二陛下借调到他身边的两个禁卫去寻随行至骊山的李德謇。

李德謇与李承乾交好,李承乾让底下的人把孙思邈的下落告知李德謇,让李德謇带李元婴去找这位老神医。

得知李元婴已经和李二陛下通过气,李德謇便告假带李元婴出了行宫,前去附近一个村庄拜会孙思邈。

大唐立国已有二十余年,战乱带来的伤痛已经逐渐平复,骊山行宫周围的田野又恢复了过去的祥和模样,入春后处处都透着蓬勃生机。

李元婴鲜少在田野间行走,觉得什么都很新鲜,不时停下来看看农夫怎么驱赶耕牛翻地、蜻蜓怎么试探着停到青青的嫩苗上。

李德謇见李元婴这般模样,也不催促,由着他走走停停,慢腾腾地行到村头。

还未走近,李元婴便看到村头有株几人合抱才抱得过来的老树。此时那株婆娑的老树下有朗朗诵读声传来,细听隐约能听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类的,竟是前朝逐渐流传开的《千字文》。

李元婴初启蒙时学的也是这个,全文由近千个不相同的常用字组成,既能帮初学者认字,又把许多道理与典故编了进去。

李元婴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发现树下立着个和李治差不大的少年,约莫十一二岁,手里拿着卷书在教导几个齐齐整整坐在树下的小孩。

他们有的带了个蒲垫,有的直接席地而坐,年纪约莫是十岁左右,全都认认真真地挺直腰听那少年口齿清晰地带他们念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