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李二陛下没让人把他挡在门外, 而是叫人放他进来, 脸色淡淡的, 看不出高兴不高兴。

李元婴壮着胆子凑过去说:“皇兄, 那御史来和我道歉了!”

李二陛下睨他一眼, 问道:“你那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李元婴道:“您是说那个故事吗?我写得可投入了, 把自己都写哭了!”委屈这东西一般是越想越委屈的,本来只有三分难过, 想得多了就变成十分了。李元婴振振有词, “就是他们欺负人!”

李二陛下道:“我是说后半截。”李元婴把那俩监察机构写得有板有眼, 连每处招募多少人、给多少权限都列出来,计划得十分周全。

李元婴气鼓鼓地说:“我不想要什么,就写什么。圣人不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反过来也是这样的, 我就把我不想要的全写出来吓唬吓唬他们, 他们知道可怕,就不敢再欺负我们了!”

李二陛下道:“你就那么相信我不会照着你说的做?”

李元婴说:“皇兄您不会的。”他显然对这个很有信心, “皇兄您要是会那么做, 就不会忍老魏那么多年了。上回您为了让老魏不追着你骂, 连您的爱鸡都杀了送给他吃!”

李二陛下脸皮抽了抽。

这小子不提还好, 一提这事就让他想起魏征的黑脸和他惨死的斗鸡。

李二陛下骂道:“回头我就把你那份折子给魏卿看, 瞧瞧他还肯不肯把孙女嫁你!”

李元婴道:“才不会,老魏没那么小气的。”他满含期待地问, “那我可以回国子监了吗?我准备今年应考,争取明年开春就考个进士!”

李二陛下见他眼巴巴地看着自己, 说道:“行,你去考吧,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考上,可别连国子监里的考试都过不了。”

李元婴道:“少瞧不起人!”

李二陛下懒得搭理他。

终于磨到李二陛下点头解除禁足,李元婴也不缠着他了,欢欢喜喜就要跑。

李二陛下却喊住他,多说了一句:“大唐不需要商鞅。”

商鞅变法强秦,但刑罚严苛,民怨载道,还打破了贵贱的门槛,让贱民也能通过军功跻身贵族之列,得罪了许多人,所以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李二陛下自继位以后就重视教化,重用饱学之士,希望能让大唐长久地兴盛下去。李元婴的很多想法看似天马行空,实则都有可取之处,但他太容易得罪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都已经走到很多人的对立面。

李二陛下并不希望自己这个糟心弟弟成为众矢之的,毕竟到头来还不是要他这个兄长护着?

李元婴乍听李二陛下说“大唐不需要商鞅”还有些发愣,想了想才明白过来,李二陛下是让他下回不要出这种得罪人的坏主意。不成还好,真要成了,很多人怕不是真的会找人弄死他!

更何况,他皇兄想要的是一个宽容、开放、包容的大唐,而不是人人自危、言路闭塞,满朝上下无一人敢进言的一言堂。

李元婴可不觉得自己和下场凄惨的商鞅有什么相似之处,很光棍地说:“反正有皇兄在!”说完他撒腿跑了,生怕李二陛下反悔不给他出宫。

接下来几日李元婴便安心备考,等着迎接他们的第一次科场考试。武媚她们也报了名,她们的学问虽没名列前茅,却也发挥得很稳定,都在中下游徘徊。

期间魏姝悄悄和李元婴提了件事,她发现媚娘可能不止现在这水平,但是故意压低到和她们差不多。

女子进国子监机会难得,她们到国子监后都很安分,从来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基本不会与其他监生单独往来。连成绩也都是中规中矩,不做显眼的那个,魏姝和城阳是年纪还小,思维有限制,武媚却是有意压着考。

李元婴听魏姝说起这个,马上想明白武媚的打算:“我看她是想隐藏实力,回头一鸣惊人!你想想,平时考得好有什么用?要是考得太好招人嫉恨,纷纷闹了起来,她就没机会参加正式科举了。”他兴致勃勃地说,“现在皇兄他们看了你们的成绩,肯定觉得你们考不上的,到时一准放松警惕让你们入场考试!要是你们现在考得太好,他们一琢磨,可能会出女进士,说不准嫌麻烦就不给你们考了。”

魏姝道:“我们怕是没有第二次机会了。”她们跟着李元婴考一轮,李二陛下他们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再让他们单独允许女子入场怕是不容易。

李元婴道:“不怕,等我们在国子监这边考完了,一起备考春闱,肯定能考上的。”他又安慰魏姝,“没考上也没关系,我还去央皇兄给你考,只要你想考就一直考到你考上为止!”

魏姝点头。

李元婴拉着她去问武媚,悄悄问她是不是一直故意压着成绩考。

武媚见他们识破了,也不瞒着。她确实是和李元婴想的那样很珍惜进国子监和考科举的机会,开始压着成绩是为了低调点多学些东西,后来则是为了不那么冒尖好争取能顺利进科场。提到这个,她的眼神熠熠生辉:“我听说卷子会糊名誊写的,他们从字迹认不出是谁,更认不出男女。只要入了考场,那就公平竞争,不分男女和出身了!”

李元婴也被武媚感染了,心绪莫名澎湃。他这几年认认真真读书,还乖乖入国子监,其实不过是想证明自己而已,他想凭自己让人瞧得起,而不是一提到他就想到他是李二陛下的幺弟、想到他是不学无术的混世小魔王!

李元婴道:“对,那可是公平竞争!等我考上进士,看他们还敢不敢再骂我!”

论出身,他比人强;论学问,他也不比人差!那些人凭什么见天儿污蔑他!

他就是要让他们都知道,哪怕他是混账,那也是天底下最厉害的混账!

李元婴被武媚不经意地激励了一通,每天备考备得更起劲。很快地,国子监迎来了这一年秋天最重要的日子,今年准备下场的考生都雄赳赳气昂昂地踏入考场。

因为今年有四个女子考生,所以宫中特批几个女官过来负责相关工作。不过在李元婴的强烈要求之下,她们的卷子和考法是和其他人一样的,并没有和其他监生区别开来。

李元婴顺顺当当地写完题,检查了两遍,自觉写得不错,早早交卷出考场等他的小伙伴们。

受李元婴影响,唐璿、唐观、狄仁杰等人都是今年就下场试水,大伙都怀着“考过赚了,没考过不亏”的心态踏入考场,答完也没什么压力,和李元婴一样答完就出来。

这虽是国子监监内的考试,却也关乎国子监数百考生的未来,所以接下来的阅卷过程紧张又严肃。

当然,哪都和李元婴没关系了。不管考没考过,他们都算是了却了一桩大事,趁着阅卷期间国子监给他们放大假,李元婴邀请小伙伴们去葵园玩耍。现在还能赶上新鲜玉米和新鲜花生,这些作物目前在各地都有推广,国子监更是不缺,但是直接掰下来就烤、直接□□就吃的乐趣哪是送到餐桌上能比的?

李元婴这个葵园主人一提出“毕业秋游”,大伙都纷纷响应。李元婴带着一群毕业生和自己的侄女侄孙呼啦啦地往葵园跑,葵园这天谢绝外客,每家人都卯足劲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李元婴这群准进士,烤肉不能少,歌舞也不能少。

李元婴带着小伙伴们爬上树屋玩耍,在树屋之间的横廊上站着远眺,觉得葵园热闹又美好,远处景色也很宜人,连吸入胸腔的空气都带着股莫名的甘甜。

李象和李小圆球跟李元婴一起趴在围栏上远眺,也觉得吹来的风比平时要舒服。他们一人霸占李元婴一边,李小圆球说远处的山像什么,李象又说天上的云像什么,争相想得到李元婴的肯定和赞同。

李元婴一手揉着一颗脑袋,哄道:“都像!”

“毕业踏青”结束了,国子监的阅卷工作也进入尾声。只不过还没放榜,阎氏就要带着李小圆球和他弟弟去相州了,李元婴见他们母子三人不是女人就是孩子,很不放心,跑去和阎立德商量找人送送,最好阎立德亲自去,要不咋安全?

阎立德道:“过些天不是要去太和宫吗?”

阎立德可是在随驾名单里的。

李元婴没听说这事,一听阎立德这么说,马上不干了,跟阎立德数落起李二陛下来:“皇兄他怎么能这样?我牵头翻修的太和宫,他居然想偷偷去不带我!太坏了!难道他想赖掉给人家挂匾额的事?”

阎立德只能转移话题,继续和李元婴商量起阎氏去相州的事:“我会找家中子侄相送,肯定不叫她们母子孤身去相州。”

李元婴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叫你家子侄出来给我看看,得挑有担当有决断的才行。”

阎立德拿他没办法,还真叫家中子侄出来让李元婴见见。李元婴挑了三个觉得不错的,交待他们一路上要护好李小圆球母子几人,虽然随行侍卫和仆从都不少,但那都是外人,到底不如自家人让人放心。

李元婴年纪虽不大,做起安排来却十分妥帖,吩咐起人来也头头是道,他跑完阎家又跑魏王府,和阎氏说明会有哪几个子侄随行,让她若是觉得寂寞可以叫上这几人的女眷,也算带她们出门散散心。

阎氏谢道:“多谢幺叔安排。”

李元婴道:“一家人哪用谢来谢去。”他说完觉得自己和李泰的一摊子烂事有点糟心,便不再多留,风风火火地回宫找李二陛下算账。

要不是小圆球这边的事要紧,李元婴早直接蹿到李二陛下面前讨说法了:明明是我牵头翻修的太和宫!明明是我豁出脸面换回来的那么多亭台楼阁,怎么要去太和宫不带我?我还是不是你最喜欢的好弟弟啦?!

现在也不迟,李元婴回了宫直奔李二陛下那边,嚷嚷着说要负心皇兄给个说法。

李二陛下正和魏征等人讨论政务,就听李元婴在外面叫嚷。

长孙无忌几人脸上都带着一言难尽的表情,同时默契地朝魏征投以同情的目光。

还好还好,这小子祸害的不是自家孙女。

第 150 章

长孙无忌几人敢同情魏征, 却没人敢嘲笑李二陛下。长孙无忌还笑呵呵地劝说李二陛下让李元婴进来:“这叫嚷叫人听了去像什么样, 指不定回头被人参一本说陛下您在外惹了风流债。”

李二陛下黑着脸让人把李元婴放进来。

李元婴进里头一瞧, 魏征等人都在呢。他屁颠屁颠地往魏征旁边一坐, 挨在魏征边上质问起李二陛下做什么不带他去太和宫, 是不是想昧掉他的滕王阁!

李二陛下骂道:“许你建了吗?”

李元婴觉得李二陛下竟比他还不要脸, 当初他要怎么弄都说好好好, 现在建好了就说没许他建。不仅不夸他,还想兴师问罪!

李元婴气鼓鼓地说:“你许了的, 你说国库不出钱, 我有办法就自己建!我这不是有办法吗?”他继续追问李二陛下为什么不带上他。

李二陛下绷着脸不理他。

长孙无忌替李二陛下解释道:“殿下你的名字可是在随行名单上的, 哪会不带上你。这些天你不是在考试就是跟人出去游玩,才决定好的事怎么告诉你?”

李元婴听完就知道自己生错气了,赶紧挪了个位置, 跑李二陛下身边坐下大献殷勤, 还对长孙无忌他们说:“你们有正事可以接着说,我在这里给皇兄倒倒水捶捶腿!不用管我的, 反正我听不懂。”

长孙无忌几人觉得李元婴着实无耻。

别人不知道, 他们可是传阅过李元婴那份折子的。虽然没有人会赞同建立那种铁血无情的监察机构, 但是现有的台谏也可以借这个机会稍微整改整改, 主要是调整开喷方向, 私事不要盯得太紧,多着眼于朝廷大事, 尤其得绕开李元婴这家伙。

毕竟就算你喷了李元婴这家伙,李二陛下也不会听的, 往这个方向喷纯粹是浪费时间,至少得等李二陛下不那么偏疼这个弟弟之后再找他茬。

喷其他方面就好办多了,可以走程序由大理寺、刑部等部门联合办案,查明实情。台谏只有检举权,没有司法权,多方配合执行,还算公平公正,大家心里比较安稳!

李元婴能想出那样详细的章程,还敢说自己听不懂?

不过李二陛下没赶人,在场的人精们也没多嘴。李元婴听了就听了,还怕他传出去不成?

君臣几人商议完政务,长孙无忌又问李元婴考得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得头名。

李元婴道:“头名那么好得,那国子监也太差劲了,反正我能考过就行了。”

李元婴心放得很宽,毕竟如果他非要得头名不可,完全可以借助系统帮助随意查阅各种资料,所有经义都能在考场上搜索。但是那有什么意思,他又不是非要考第一不可!

长孙无忌被李元婴噎了一下,不再多问。

御驾还没出发前往太和宫,国子监就放榜了,比起外头的秋闱,国子监的考试要宽松许多,过了就能参加明年的春闱。正因如此,众人对名次也不那么在意,只有有能力争前几的人会急着去看,其他人只要知道自己榜上有名就成了!

李元婴兴致很高,拉着魏姝她们一起去看榜。结果到那儿之后发现榜前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根本挤不进去!

李元婴也不往里挤,只喊前头的人帮忙看看:“有我吗?”

里头的人找了一会,回道:“有的!”

“有我姝妹妹吗?”

“有的!”

李元婴一个个问过去,一干小伙伴都在榜上。再问头名是谁,里头的人说是唐璿。李元婴大喜过望,转头对唐璿说:“你是头名,今儿该你请客了!”

唐璿学得好,常得奖励钱,生活要求又不高,再加上家里也常给他钱,所以他的小金库还挺丰厚,闻言爽快地答应下来,带着小伙伴们去外头吃顿好了。

李元婴这个背后东家一点都不想着照顾自家生意,反而说:“丰泰楼的菜常吃,我们换一家尝尝鲜!”

其他人自然没意见。

女孩子们还是坐在一起,不掺和他们喝小酒。魏姝悄悄问武媚:“媚娘你这次还是压着考吗?”这么重要的考试,她觉得成绩不好把控,万一压过火了岂不是止步在这一环了?

武媚笑而不答。

她的名次稍微比平时高一点点,就是她写文章时稍微放了放的结果。想拔尖难,想中庸还不容易?

武媚那么一笑,魏姝就懂了。她自认也不是笨人,但是还是有些佩服武媚的过人才华,武媚这么一步步地铺垫,怕是从一开始就想在科举时来个大的!

想想要是武媚远远压过那些个寒窗苦读许多年的士子,所有人的脸色都会很精彩!

李元婴考过了,虽然排名不怎么高,还是屁颠屁颠地给所有人报了一遍喜。

又过了两天,阎氏一行人就要出发前往相州了。李二陛下狠心起来是真的狠,李泰就藩之后就没让回来过,连妻儿都是派人送去,没许李泰回来接。

李元婴知道李二陛下没能让儿子们好好地兄友弟恭,被伤了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像早前他和李治说的那样,寻常百姓家的兄弟一样能为两三亩地翻脸,更何况是出生在帝王家?

李元婴挺庆幸自己出生得晚,他是在大安宫出生的,那会儿太上皇已经退位,所有人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他和那个位置没半点沾边的可能性。所以,他从小到大都快快活活的,没卷进什么糟心事里面。

李元婴又是叹惋又是感怀,当天亲自去送李小圆球出发。

李小圆球怕李元婴忘了他们的约定,又和李元婴拉了次勾,让李元婴记得去找他玩。

李元婴送他们上了马车,目送马车远去,骑着马回了宫。接下来他又忙碌起来,忙着通知鄠县的人按时赶往太和宫,挂牌仪式马上要开始了,逾期不候,错过别哭!

这可是面圣机会!

原以为李元婴只是画个大饼,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实现。结果李元婴转眼就来通知他们说李二陛下马上要驾临太和宫,他们的匾额也都备好了,统一规格、统一样式,到时统一挂牌!

所有出资人都激动不已地感慨:滕王殿下,实诚人啊,说一是一,说到做到!

两边人马先后出发,鄠县人先到太和宫外守着,翘首以盼等待李二陛下到来。

结果李二陛下来了吗?当然来了,不仅李二陛下来了,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都来了,阵容十分豪华,堪称买一赠百。

众人万般激动,纷纷上前行礼,恭迎李二陛下一行人的到来。

李二陛下看到其中一些人的商贾装扮就有点头疼,李元婴只看钱不挑人,出资的自然有不少商贾。一看见这群人,李二陛下马上回忆起李元婴做的好事,转头横了李元婴一眼,终是和气地免了那群鄠县人的礼。

人家出钱给你修行宫,你总不好再对人家冷眉冷眼。

李二陛下见完鄠县人,带着群臣往太和宫走去。只见整座行宫的门面已经焕然一新,外头的围墙重砌了一圈,还粉刷得漂漂亮亮,全然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也不知李元婴是从哪移栽来的梅杏桃李,远远便见它们刚巧高过宫墙,含蓄地伸出几枝或绿或黄的枝条往外窥探,想来要是春天来了必然能看见满园春色。

李二陛下以前是来过太和宫的,光是从外头这么一看,他便感觉太和宫已和从前完全不同了!李元婴也没见过太和宫翻修出来的样子,不过他在系统里模拟过效果图,和现在的样子差不离,让他非常满意。

李元婴兴致勃勃地拉着李二陛下往里走。

到太和宫内,里里外外的建筑更是焕然一新,无一处不精巧,不一处不雅致。

众多亭台楼阁之中若要选出最引人瞩目的,当然是建在高处的滕王阁。李二陛下也相中这地方,领着人径自登上滕王阁远眺,只见远处长安依稀可见,群山环抱,绿水相绕,宛如置身仙境。

再往下一看,整个太和宫尽收眼底。

来时已经见过的景色自不必说,一旁宽阔的猎场、整齐划一的马棚更是对极了李二陛下的胃口,若不是还要主持李元婴口里的挂牌仪式,他已经过去挑马行猎了!

李二陛下对这处行宫非常满意,觉得既然已经翻修成太上皇亲自来都想不起原样的新行宫,就该换个名,当场宣布它更名为翠微宫。

接下来,鄠县的出资者们便有幸第二次面见李二陛下,在李二陛下的一番嘉许之后满心激动地跟着自己那块牌匾去挂牌,感觉自己走路都带风!

李元婴头一次办成一桩大事,心情比鄠县的出资者们更激动,看着偌大的翠微宫更是心潮澎湃。他想起上回去伊阙行猎时,李二陛下可是下令让岑文本帮忙撰写碑文、褚遂良执笔题字,虽然他以前觉得这事怪无聊的,但轮到自己头上他又觉得不能少了它!

李元婴腆着脸跑李二陛下身边说:“皇兄,这么好的日子,你不该叫人写篇诗文纪念纪念,再刻个碑竖在前头吗?”

李二陛下见李元婴没脸没皮地凑过来讨要,本来有这意向都想收回了。好在今天他龙心大悦,也没真和李元婴计较,只叫这两年他身边的专业文手岑文本撰诗文一篇纪念一番。

岑文本早接到指示,很快成文。

李元婴也如愿拿到了褚遂良书成的原稿!

他满足不已,高兴地招呼所有人入座,还小大人一样给所有人敬了一轮酒。然后趁着大伙酒兴正高,怂恿李二陛下叫所有人作了首诗,李二陛下先来,而后是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

李元婴决定把岑文本刚才写的那篇文章命名为《滕王阁序》,跟这些赞美翠微宫的诗一起刊印成集!这可是在夸他修的滕王阁和他张罗着翻修的翠微宫,必须人手一本留着做纪念!

李元婴臭不要脸地做好决定,积极地把所有人写的诗都记了下来,准备回头就叫人排版下印。

酒宴过后,李二陛下想去行猎,李元婴寻着机会便往魏姝她们那边溜,和她们说起自己伟大的计划。做好事,要留名!干了大事,一定要让别人知道!

李元婴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把自己的打算说完了,又改了主意,兴致勃勃地说道:“不能单叫《滕王阁序》,得叫《翠微宫滕王阁序》,回头我去封地还要修滕王阁的,要好好区分开来!”

第 151 章

李元婴的主意一说完, 魏姝几人都很好奇席上都写了什么诗词。

李元婴不喜欢陪李二陛下打猎, 感觉那跟陪玩似的, 很没趣味, 便不跟去了。他笑嘻嘻地说:“想知道的话, 你给我磨墨, 我写给你看!”

魏姝见他一脸得意, 只差没在脸上写“姝妹妹你快来伺候我”,有点想掐他脸。但有旁人在, 魏姝还是得给他点面子的, 她本就爱书法, 磨墨对她来说实在再简单不过,听李元婴这么一说当真将黄莺黄鹂取来的砚台和墨块接了过去,熟练地给李元婴磨起墨来。

李元婴更得意了, 朝狄仁杰等人笑得一脸灿烂, 意思是“看看,我媳妇儿多好, 你们抓紧找”。

其他人都不想和他计较。订婚早了不起啊?!

狄仁杰更是白他一眼, 谁会羡慕他们两个小屁孩的幼稚炫耀。他是有远大志向的人, 才不爱跟李元婴一样早早被儿女情长绊住!

李元婴就是乐一乐, 乐完便给小伙伴们写李二陛下他们作的诗。他把诗都默写完费了不少功夫, 不过这是草稿,用不着写得太好, 他的字自然写得龙飞凤舞。

李元婴写一首,魏姝她们读一首, 虽没参加大宴,却也能想象出当时的盛景。

默完诗,李元婴揉揉手腕,开始对他们的诗进行评价:“说实话,我觉得皇兄他们的诗写得都不怎么样,不过看在他们都是在夸滕王阁和翠微宫建的好的份上我还是要印出来!”

魏姝看了几首,也大逆不道地跟着点头,这些诗美则美矣,就是千篇一律,没什么新意,更没什么叫人眼前一亮的句子。就跟李元婴说的那样,读下来只有一个感觉:他们在夸好!

至于夸得怎么样,就不能做要求了。

李元婴又说:“早叫你们一起来了,你们偏不来。我建的滕王阁,我的朋友怎么不能来?我跟你们说,老房他就带了个他媳妇娘家的侄子,年纪和我差不多,诗写得还挺好。”他在诗稿里头挑出一份给魏姝她们传阅。

这诗写得清新隽永,颇有些趣味,和刚才那些辞藻优美、精雕细琢的“场面诗”完全不一样。不愧是少年人,还没被官场磨成老油条!

武媚看了眼署名,念道:“卢照邻?”

狄仁杰对众多世家也很有些了解:“范阳卢氏?”

李元婴想了想,点头道:“老房媳妇好像是范阳卢氏的,这卢照邻挺不错,长得挺俊,临场反应也快,皇兄都夸他这诗写得不错。”

狄仁杰几人都赞同李元婴挑选出来的“全场最佳”。

李元婴顿时来了兴趣:“不如我们去找他玩!”

大伙都去行猎了,他们一直窝在这里看诗也不好,所有人都点头表示想去。李元婴叫黄莺黄鹂把诗稿拿去和《翠微宫滕王阁序》一并收好,自己带着小伙伴们去猎场那边玩。

大人都进猎场打猎了,女眷和年纪小的、不擅骑射的没跟去,但也有娱乐,高阳就很活跃,组织了两队马球队开始玩马球。

李元婴一行人行到马球场附近,正好看到意外的一幕:高阳坐在马上拿着马球杆,愣愣地看着场外呆站着的少年。

那少年长得眉清目秀,看得出是个翩翩君子胚子。他手里拿着刚捡起的马球,那马球上头沾着些许泥污,叫人看了觉得那球污了他的手!

高阳愣了一会才回神,有点不自在,耳朵莫名红了一下。她凶巴巴地说:“我的球,还我。”

少年也回过神来,上前把马球还给了高阳。

李元婴把少年认出来了,兴致盎然地跑上去叫人:“卢兄!”

少年自是刚才被李二陛下特许房玄龄带到席上的卢照邻。见了李元婴,他斯文有礼地见礼:“殿下。”

李元婴道:“不兴这么多礼的,我们可是平辈,当寻常朋友相交就好。”

卢照邻听卢氏说过李元婴许多不好,让他离李元婴远些,此时见了却觉得李元婴亲善友好,与卢氏说的混世小魔王大不相同。

高阳下马问李元婴:“幺叔,你怎么没跟父皇去打猎?”

李元婴说的话堪称大逆不道:“我才不去当陪玩呢。”他本就不爱打猎,对于追逐猎物没什么兴趣,毕竟比他厉害的猎物追着累,比他弱小的猎物打来了也没成就感,没意思!

比起打猎,还是认识新朋友要紧!

李元婴拉着卢照邻把他介绍给小伙伴们,又给卢照邻一一介绍了狄仁杰等人。

卢照邻这才知道刚才那个让他看呆了的明艳少女是自己表弟的前未婚妻高阳公主。解除婚约没给她带来任何影响,她看起来浑身散发着自内而外的明快,玩起马球来畅快又自在。

虽然有卢氏的告诫在前,但少年人哪里经得起同龄人的诱惑,没一会就被李元婴拉入小伙伴行列。李元婴见卢照邻没去打猎,便说:“你也觉得打猎没什么意思吧?太累人了!不过读书之余,打马球放松放松倒是挺好的,我们去跟高阳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