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被唬得愣了愣,一时居然被吓住,没有开口。

“纪茂?那个有名的川扇大师?”

楼易眨眨眼,勉强从记忆里搜刮出这个人来,以前和同僚们喝酒聊天的时候,他曾经听说过,四川纪茂是个制扇爱扇的疯子,有一次甚至拆了他父亲最喜爱,为他母亲陪嫁的一只玳瑁箱子,选玳瑁扇骨,结果,气得他爹拿藤条怒抽了他一顿…

“楼兄居然也知道我表哥的名字?”李公子怔了怔,随即苦笑,“哎,也怪我,昨天磨着表哥把他求来的这把扇子借给我赏玩,还偏偏跑到香兰居来显摆,才会遭此横祸…”说着,又怒气冲天地瞪了张氏一眼,他现在找不着正主儿,只好把怨气撒在宠坏正主儿的人身上了。

张氏听了这么多,再被李公子一看,多少也有点儿心虚,讷讷地嘀咕:“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我们誉儿最听话…”

小茹皱眉,她虽然不知道折扇到底有多贵重,可眼前这把扇子,只是看着就让人觉得金贵,再加上,这东西在喜欢他的人眼里,根本没法子用金钱来换算,张氏又是这般德行,看来,这一次张氏母子要被李家记恨上了,小茹笑了笑,可是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等自己走了之后,他们愿意怎么闹就怎么闹,只别碍着自个儿的眼就好…

楼易的脸色却缓和了许多,笑道:“芳风馆的百骨扇我到有一把,只是,不是白面的,李公子,您看看能不能凑合一下。”说着,他便从腰间取出一个防水的油纸包,先把用彩绸裹着的一打薄薄的飞刀挪到一旁,才拿出一把小巧的百骨扇,打开,平放在桌面上。

李公子一怔,愕然地看着那把扇子,只见那扇子颜色古润苍细,扇骨是檀香的,镂空雕刻,带着浅浅淡淡的馨香,扇骨模仿着燕尾的形状,制作得极为精巧,在看扇面,一面是当今生上的御笔,只有一个大大的智字,另一面儿虽然没有落款,可是山水苍苍,一看就是名家画作,可比自己那把还要珍贵一些。

“这,这…”

“李公子,这把扇子放在我这儿,连附庸风雅都不常用它,实在是糟蹋了,不如请你帮我转赠纪大师,也算是给它寻一个好归处。”

“那怎么行…”李公子吓了一跳,脸上红得发胀,急忙摆手拒绝,“一般的宫廷用扇也至少价值五金…这扇子可是无价之宝…”

楼易一股脑把扇子塞进李公子的手里,吓得他手忙脚乱地拿好,才笑道:“它在李公子和纪大师这样识货的人眼里,才珍贵,在在下的手中,除了束之高阁,任由它发霉之外,可没别的用处,就是夏天赶赶蚊子,我都嫌它太累赘,你就不要推辞了。”

楼易劝说了半天,那李公子就是不肯答应,小茹摇摇头,笑道:“李公子,其实,纪大师制作的扇子,在我们心中,一点儿也不比芳风馆的逊色,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不如就让小楼哥用这把扇子,换一把纪大师的川扇,岂不是皆大欢喜吗?”

李公子一怔,一想也对,他表哥的制扇技术和芳风馆比,并不逊色,只是他喜欢收藏各家名扇,这才对稀少的贡品十分看重,在别人眼中,或许他制作的扇子还更高一筹也说不定,这么想着,李公子便犹犹豫豫地收下来。

楼易见他收了,这才出了口气,今天这事儿,要不是他刚好有把百骨扇,还真没法解决,几个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张氏急着回去看儿子,起身走人。

避开外人,小茹忍不住瞪了楼易一眼,低声道:“就你好心!”

楼易苦笑了下:“怎么说也是你继母,再说,一把扇子而已,反正我也不喜欢。”

小茹挑了挑眉,心道:就是不喜欢的东西,也不能拿去给那个女人做人情啊,自家婆婆让带来了那么一大堆礼物,她心里都不大乐意给张氏,现在到好,又送了把扇子出去。

坐在回家的马车上,小茹一个劲儿地瞪着楼易看,直把楼易看得心惊胆战。

“咳咳,别看了,娘子哎,我真不是喜欢没事儿摇着折扇的雅人,这扇子是老爷子送的,去年端午节的时候,圣上喝多了酒,非拉着老爷子,说他堪比三国诸葛孔明,是自己的智囊军师,所以愣是塞了把羽扇给老爷子,后来酒半醒了,又觉得羽扇不够有文人气质有让人拿了一盒进贡的折扇,命老爷子作画,他题字,酒醒之后,才哑然失笑,心道荒唐,不过,圣上还是把那一盒折扇全给了老爷子。”

楼易说得哭笑不得,“一盒十二把的扇子,老爷子也不想把他们全堆起来任由发霉,就四处分发,给了不少人,我和丁峰也各得了一把,可我们哪是那种喜欢招摇的翩翩公子啊,这扇子到了我手里,根本半点儿用没有,还不如送给识货的呢…”

“扑哧…”听楼易说得无奈,小茹也不由失笑,心道,当前这位皇帝,至少现在,真能算得上一位心性极好的明君,不过,哪朝哪代的开国皇帝,刚立国的时候,到少有不是明君的,这么一打岔,小茹心里的不忿就淡了,暗自还忍不住嘲笑自个儿,何必呢,又没什么深仇大恨,怎么说张氏也是自己父亲的妻子,还为了自家父亲生儿育女,面上也不好给她没脸。。

一路上很安静,张氏做另一辆马车,已经快马加鞭地赶回家,小茹和楼易就不那么着急,只慢慢走着。

“小楼哥,咱们早点儿回家吧。”

楼易眨了眨眼,苦笑:“哪有刚来就走的,当初上路的时候,娘特意交代,要我陪你在你娘家多住些时日,最好呆个十天半月,好跟兄弟姐妹们处好关系…”

小茹努努嘴,忽然觉得,实在应该告诉自家婆婆,让她和张氏一家子处好关系,不是千难万难,而是绝不可能。

第二十四章 做戏

更新时间2010-8-12 17:12:59 字数:2041

 回到高府,张氏就直接去找她的宝贝儿子了,还是刘管家的媳妇给小茹夫妇安排的住宿。就在离后门最近的偏院儿里,按说,小茹应该住回自己的院子,可是,那院子早被张氏折腾得不像样儿,哪里还能住人。

“哎,这偏院儿别看小一点儿,却是最清净的,别的地方少爷经常带些狐朋狗友回来闹腾,太吵了,而且临着后门儿,你们小两口儿出去玩也方便。”

刘婶一边儿给小茹准备新的被褥,换上新的窗纱,一边感叹,“以前老爷夫人在的时候,咱们家在梅县也是大户,现在,败了,败了。”

小茹坐在桌旁,微笑着听刘婶唠叨,除了刘管家一家子,早年自己爹爹发还了卖身契的下人之外,其他的下人们,除了几个粗使丫头和跟在高小云身边的一个大丫鬟,初蕊,大多被张氏找了人牙子,打发出去了,说是要攒些银子,将来给儿子当盘缠,进京赶考,实际上,她那宝贝儿子连个秀才都不是呢,说什么进京高考,未免太急了点儿。

被打发走的下人里,有个刘婶挺喜欢,想讨来给儿子做媳妇的叫冬梅的丫头,所以,刘婶心里对张氏有怨气,嘴上难免不那么恭敬,不过,她心里还是念着高家,毕竟,爹在世的时候,对刘管家这一家子不错,现在这位纨绔少爷,也只是纨绔,并不是个坏人,对真心疼爱他的刘管家和刘婶,都很孝顺,有钱了也记得打点儿酒,弄点儿新鲜吃食,孝敬孝敬。

小茹正听刘婶说话,初蕊来到门外,“姑娘,欣悦坊的周婆子来了,夫人请您过去挑几身新衣服。”

小茹一怔,心里挺纳闷,这张氏怎么想起自己来了,要知道,就是当年她在家的时候,每回做新衣服,她总是被忽略的那一个,除非父亲撞上,否则,什么新衣裳,新首饰,绝对没自己什么事儿,如今,她都是嫁出去的人,张氏居然记得自个儿了,这可新鲜。

因为新鲜,小茹虽然不想多见那些人,还是无可无不可地跟着去了堂屋。一进门,就见一个穿得花里胡哨,涂脂抹粉,眼瞅着有五十,却做二十岁小姑娘打扮的老女人正坐在椅子上,地上放着个有些发黄的货箱,桌子上还放着一叠画的衣服样子。

张氏见小茹进门,赶紧地招呼她过来,笑道:“快来看看,可有什么喜欢的首饰玩意儿,姑娘回来一次不容易,为娘的得给你做几套新衣裳,新首饰,要不,让姑娘婆家瞧不起,那可就罪过了。”

周婆子一眼看见小茹,顿时眼前一亮,笑道:“哟,这就是你们大姑娘吧,长得可真俊,快来瞧瞧,咱们欣悦坊的衣服,都是京城的时兴样式,穿出去,绝对称身份,还有这些珠花,瞅瞅,多好啊,戴在年轻媳妇头上,就是好看。”

小茹笑了笑,沉默不语,顺从地拿了样子翻看,打开一看,心里忍不住喷笑,这东西就是放她们武昌,也是旧得不能再旧的样子了,哪怕梅县县城里的姑娘们,估计也没几个人穿,还什么京城的时新样式呢,只是欣悦坊虽然不是什么大的制衣作坊,在梅县到也有点儿名气,当年她还在家的时候,娘请人做新衣服,大多都找欣悦坊的…不知道是欣悦坊落魄了,还是周婆子是个骗子…

小茹心里虽然乱七八糟,可面上不显,看了看那货箱里的东西,也就零落散乱地放着一些珠花,样子不好看,还比不上自家福儿攒的。

张氏到和周婆子说得兴高采烈,只是,似乎也对那些样子不那么上心,显然,她也并非一点儿见识都没有。

小茹沉默了一会儿,就听张氏道:“周婆子,你这衣服样子真不算好,你看看,我们大姑娘身上穿的这些,也比你的强啊。”

周婆子讪讪地笑了笑:“姑娘大城里出来的,哪是我们小作坊能比,姑娘身上穿的,自然要贵气大方得多…要不这样吧,夫人,云姐儿也到了年纪,该说婆家了,这一阵子陪着你见客,总要有能拿得出手的新衣裳,要是你看不上我们的样子,不如拣一件儿姑娘的衣裳给我们,让我们照着做几套…”

张氏蹙着眉,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小茹一下子明白过来,冷笑了一声,张氏可真够可以的,居然动脑筋动到自个儿头上了…居然连自个儿的衣服都要琢磨!

她这次过来,婆婆给准备的礼物里有不少时新的衣物,若真找样子,用那些就成…心里冷笑,小茹口里也就不大客气,低着眉,看也不看眼前的俩人:“我的衣裳带的不多,都要穿的,可没多余的给别人,继母还是自己找样子吧。”

说完,留下异常尴尬,脸色变来变去的张氏,转身走人。

其实,小茹是不知道,高家现在真是不行了,当年高庭去世之后,高家医馆又开了几年,结果,在第三年上,就有个坐堂大夫开错了药,差点儿药死人,那大夫跑了,可医馆跑不了,衙门罚款,给受害者的赔偿,一下子就把高庭多年的存款折腾了完了,还欠了宗族一些钱。

张氏不是个过日子的,做生意更不会,高誉又只会赌博玩耍,高小云也掌不起家业,渐渐地高家就败了,偏偏,张氏又爱面子,又想给高誉一个好出身,将来娶媳妇容易,科举也容易些,死活不肯把医馆关了,药材行什么的欺她不懂行情,很是骗了不少,所以,高家债款是越欠越多,这一次,小茹回来的挺及时,她带来的礼品,可帮了大忙,正好替张氏把大部分债务偿了。

不过,也正因为尝到甜头,张氏还想着再刮一批油水出来,她到没脸明目张胆地要钱,可当姐姐的给妹妹点儿新衣服,送点儿新首饰,总是应当的。再加上见到楼易在香兰居赔偿人家老板时候的利索,还有那把百骨扇,心里更活泛了,所以,今天就来了这出戏。

第二十五章 熊猫

更新时间2010-8-13 12:44:55 字数:2231

 晚饭是一些外表看着漂亮,实际上味道很不正的食物,好在楼易在外面走惯了,虽然偏好美食美酒,却从不挑剔,小茹也是从艰苦日子过来的,至少不至于食不下咽,吃完饭,回到偏院儿里休息,小茹和楼易的房间毗邻,当然,刘婶儿本来只准备了一个房间,还是小茹说小楼哥晚上要看书,这才又收拾出一间书房。

烛光氤氲,听着窗外偶有的蝉鸣,小茹分外想念家里的婆婆,乖乖,还有小猴子多多,甚至大青山上的一草一木,还有狼王大老青,她们娘俩自相遇以来,从不曾分开过片刻,小茹也没有在外面留宿过,路上的时候,因为警醒,小茹到没有想那么多,此时安定了,却不免有些心浮气躁。

在家的时候,每一次心烦,小茹便会练字,可是出门在外,她又没带着笔墨纸砚,实在不想麻烦张氏,忆起无意间得到一本医书,小茹索性静静心,翻出来细看,一看便入了迷,读到神思困倦,才和衣睡下,一夜到天明。

第二天一早儿,小茹就把自己带的一些新衣和看起来名贵些的首饰塞进箱子里放好,虽然张氏不一定那么没脸没皮,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是她寻个理由祸害自个儿的东西,小茹可就难受了。

随便吃了一点儿早餐,小茹就把福儿叫来,手把手地开始教她刺绣,那妮子坐不住,丝毫没有定性,半个上午,只绣出一根勉强能看出来的竹子,就闹着要出去玩,小茹担心这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不肯放她去,福儿到也听话,不是那些得不到就痴缠不已的孩子,只是免不了嘟着小嘴儿不高兴,弄得小茹也有些心疼。

没过多久,楼易敲门进来,手里还拎着个很精巧的玳瑁箱子。

“得,咱们没吃亏,这回还赚了呢。”他的把箱子往桌子上一搁,苦笑道,“一把换一箱,可不是赚了,只是,咱们要这么一大堆折扇干什么。”

小茹怔了怔,心道,那李公子和他那位姓纪的表哥还真守礼客气,好奇地打开一看,果然,里面放着上中下三层折扇,她随便翻了翻,发现第一层是竹木为扇骨,第二层是檀香扇骨,第三层是沉香的扇骨,每层六把。

楼易笑道:“虽然比不上我送出去的那把百骨扇,可是,这玩意儿不比内务府定制的那些一般点儿的扇子差,最少一把五金,咱们以后没钱吃饭,随便卖出去,就尽够了。”

小茹也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呵呵,我正想着,等跟你进京之后,那些人情往来,年节礼品,可有的头痛,这下好了,送折扇多风雅,而且不用花钱。”

小两口打趣了几句,小茹忽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道:“小楼哥,咱们来一次四川不容易,不如进山看看吧,这地方环境不错,山里应该有不少好药材。”

楼易当然从善如流,两个人都不是拖泥带水的性子,想到就行动,小茹换上方便的衣服,带着福儿,让江天去找刘婶儿借了一个药篓子,让楼易背上,就出发了。

因为带着个爱热闹的小福儿,小茹想了想,绕了个远路,顺便到集市上看看,没想到,正赶上大集,居然有不少杂耍,有个身材矮小,却满脸胡子的老头,立在街上耍‘变脸’,小茹数了数,一分钟内居然变了七十三个脸谱,看得她都忍不住目瞪口呆,福儿兜里塞得那一点儿散碎银子,更是没一会儿就撒光了。

带着福儿看了变脸,喷火,旋舞,还听了相书,不光是福儿满意,小茹也心满意足,她已经好些年没有看过这么热闹的场景了,看到这些,才有了些许踏实的感觉,若非乱世结束,哪里还有人有心情热闹呢。

逛完,又各吃了一份担担面,三个人才向山里进发,准备去做正事儿。

四川的山水果然明秀动人,小茹一进山林,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只是这里的路,比家里的大青山难走多了,而药材却也丰富,刚进山小半个时辰,小茹的药篓子便采集至半满。

楼易这一路,却走得战战兢兢,让小茹忍不住失笑:“我听老爷子说,你们以前也经常走山路的,不应该怕蛇啊,你怎么怕得这么厉害?”

“不是怕,只是那种冷冰冰,黏糊糊的感觉太讨厌…奇怪,以前进山没见过这么多蛇,怎么今儿层出不穷?”

小茹抿着嘴儿,一边偷笑,一边灵巧地把一条细长的青蛇引到草丛里,不叫小楼哥看见,她就靠这些小东西带路采药,怎么可能不多?

“小茹姐儿,你听,前面有山泉。”

此时快到中午,太阳已经有了热力,福儿的精神头也小了不少,小脸儿晒得红扑扑的,小茹拿出薄荷为主药做的清凉油,先涂了一些在福儿的太阳穴上,有给楼易也擦了一点儿。

楼易顿时忘了前面的山泉,笑道:“这是什么,我觉得很清凉,很舒服。”

“防暑的,来,你身上带一罐,夏日可以用来醒神。”小茹拿出一只小瓷瓶儿,塞给楼易,笑道,“走吧,我们喝点儿水,吃些东西。”

三人绕过一片竹林,眼前顿时开阔,扑面而来的水汽将夏日的闷热驱散,山泉喷涌,冰爽宜人,福儿撒花儿一般地冲进盖过脚面的泉水,把整张小脸都凑到山壁上,去承接泉水,小茹挑挑眉,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笑道,“福儿,小心不要摔倒…”

楼易见小茹也是一片向往的表情,嘴角一勾,笑道:“我去弄点儿野味儿,捡些柴火…咦?那是什么?”

“什么?”小茹闻声转头,一开始什么也没看见,不过片刻,旁边不远处的杂草丛一阵蠕动,里面探出个小脑袋,小茹愕然地瞪着那圆圆的脑袋,黑黑的大眼圈,雪白的毛发…

“这是熊吧?要不要逮住?我有点儿想吃熊掌了。”

熊掌?熊掌?小茹被噎得差点儿上不来气,吃熊猫?她不想被枪毙…当然,在这里也不可能被枪毙,可是吃国宝,她还没有那么好的心理素质…

小茹叹了口气,过了好半天,才送野外遇见熊猫的奇遇里回过神儿,伸出手,低声道:“来,你妈妈呢?怎么一个人啊?”这只熊猫个头还很小,大约断奶不久,小模样憨态可掬,可爱极了,连福儿都屏息凝神,生怕吓跑了它。

那熊猫瞅着小茹,眨眨眼,居然真的连滚带爬地一点点儿凑到小茹身边,一把搂住她的腿,忽闪着大眼睛,差一点儿把小茹给幸福晕了…

第二十六章 病鸡

更新时间2010-8-13 18:34:48 字数:2114

 小茹皱着眉头,甚是为难地看着那只小熊猫,小熊猫也用纯洁的眼神儿一眨不眨地看着小茹,一人一熊猫相顾无语。

“扑哧…”楼易忍不住失笑,见小茹转过头瞪自己,咳嗽了一声,“它不走,你把它带回去就是了…,这么个小东西,难道还怕养不活?”

小茹叹了口气,她其实并不担心养不好它,怎么说也当了好些年的兽医,怎么可能连这么点儿小事儿都做不到,只是,这熊猫明显没成年,自己把人家拐走了,它妈找不着孩子可怎么办,小茹头疼地继续和熊猫大眼瞪小眼,可惜,无论它怎么问,这只倒霉熊猫就是记不起它妈在哪儿,只会说饿了,或者撒娇。

不会是个笨蛋吧!小茹觉得脑子几句变成了一团浆糊,把手里的肉干混着嫩竹笋,喂到小熊猫的嘴里,叹了口气:“好吧,既然你找不着妈妈,只好跟我走了。”事实上,有一些熊猫妈妈因为生得孩子多了,养育不过来,不得已,也会丢弃一些,没准儿这小东西就是被丢弃的。

小茹也只能百般无奈地如此安慰自己!

把小熊猫带回去,最高兴的却是福儿,小丫头吃力地搂着熊猫,高高兴兴下山,简直乐得见牙不见眼了。

小茹和楼易,背着重了许多的药篓子,带着战利品国宝一只,和福儿回到家的时候,正碰上刘婶儿挎着篮子出门儿。

“小娘子回来了?”刘婶看到小茹,脸上笑出一朵花来,“夫人吩咐我上街买只鸡,弄两条鱼,大概是想给小娘子补补身子,要我说,小娘子太瘦了,是应该补一补。”

小茹无语地挑挑眉,她还瘦?要说自己的身材可不错,该有肉的地方肉呼呼的,该纤细的地方也苗条顺溜,摇摇头,只当长辈们的眼光和自个儿不一样。

“咦,福儿丫头怎么抱着只熊?这是什么熊,又黑又白的,我怎么没见过?”刘婶和小茹说了几句话,这才发现福儿怀里的熊猫,不由好奇地瞅了几眼。

小茹赶紧打了个哈哈,“小孩子弄了个玩意儿,让她玩吧。”

好在刘婶也没有多问,又交代了几句,就挎着篮子走了,小茹和楼易回到偏院儿,让福儿带着小熊猫去就在眼前玩,她自己拿出医书,继续阅读,刚读到精彩的地方,忽然听到楼易惊叫了一声儿,吓得小茹差点把书给扔地下。

“小楼哥?”

“我想起来了。”楼易瞪着正在福儿的逗弄下,在地上打滚儿的小东西,“我在御书房里看过一本手抄册子,记录的是宫廷轶事,南周则天大圣皇帝曾经把这东西送给过日本的天武天皇,呀,没想到居然是它。”

小茹翻了个白眼儿,至于这么大惊小怪的,低下头继续看书:“小楼哥,你要是无聊不如出去转转,正好采买一些土特产,咱们带回去给娘。”

楼易想了想,点了点头,看样子张氏不可能给小茹备什么礼物,就是她给,自家媳妇也不一定愿意要,虽然他知道,自家娘亲根本不可能看重小茹娘家的东西,可是,如果真一点儿不准备,回去之后,那些街坊邻居说不定会说闲话,所以,他还是早做打算的好,哪怕为了给小茹撑面子,也该采买些东西。

看书,绣花,过了晌午,居然在后院偶遇高小云,小茹难得心情平静,耐着性子,和她说了小半刻的话儿,然后回屋去继续读书,小茹本以为,这一天就这么悠悠闲闲地过去了,却没想到,天还没擦黑,福儿就领着还跑不稳当的熊猫一头撞进屋子。

“少夫人…刘婶买来的鸡生病了,可是,可是他们都不相信福儿…”

小茹皱皱眉,放下书本,安抚地摸了摸福儿跑得凌乱的小辫子,笑道:“福儿冷静点儿,好好说,到底怎么了?”

“少夫人,刘婶的买来的鸡生病了,福儿看得很清楚,可是,他们都不相信福儿,还说福儿捣乱…”

“病了?”小茹抿了下嘴儿,点点头,站起身来,如果是别的到也罢了,可是,福儿从小就跟着自己,她给左邻右舍的牲口家畜看病,从没有避开过福儿,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她既然说那鸡是病鸡,恐怕不会有错儿!

这入口的东西,可万万由不得自己不经心,万一把病鸡吃进肚子里,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小茹叹了口气,她在家里过得多自在,到这边来了之后,麻烦事儿是一件儿接着一件儿,没办法,哪怕知道麻烦,她这个正牌子兽医,哪怕只为了自个儿和相公的生命安全,也只能拉着福儿过去看一看了。

出了偏院儿,进入后院儿的大厨房,小茹一眼就看见撒在鸡笼子里的那只肥头大耳,摇摇晃晃,外表看起来挺不错的公鸡,刘婶在旁边劈柴,江天也在那儿帮忙呢。

看见小茹,刘婶和江天连忙行礼。

“小娘子,这地方脏,您可别过来。”刘婶急忙拦住小茹,笑道,“小娘子饿了?还得等一阵子才能开饭呢。”

“刘婶儿,家里不是养了鸡鸭吗?怎么还要出去买?”小茹疑惑地眨眨眼,她记得刚才看见后院有个鸡窝,怎么也有十几只鸡呢。

“哎,家里的都是下蛋的母鸡,夫人舍不得吃,所以才让我这老婆子出去买了只公鸡。”刘婶看了看柴火,冲江天道,“够了,够用了,你快去歇着吧。”

江天憨憨地笑了笑,用袖子抹了把汗,又转头抓了扫帚扫地,刘婶看得感叹道:“勤快,是个好劳力…小娘子,你赶紧回去,这粗鄙地方,不是你该来的。”

小茹却没听见刘婶的话,只认真地看着那只公鸡,嗯,眯着眼儿,毛很松乱,缩着脖颈,垂着翅膀,鸡冠隐约呈黑紫色,的确像是只瘟鸡…

“刘婶儿,这鸡不大对,你是从哪儿买的?”

“不对?哪不对?”刘婶怔了怔,诧异道,“这是隔壁王家娘子听说我要去买鸡,特意从她家挑了只给我,可省事儿不少呢…刚才福儿这丫头非说鸡病了,我还以为她淘气呢…难不成,这鸡真病了?”

小茹摇摇头,眉头皱起,隔壁?那麻烦了,这鸡瘟可是传染的。

第二十七章 防治

更新时间2010-8-14 12:49:28 字数:2076

 瞅了那只肥头大耳的公鸡不过片刻,就连刘婶也发现不正常了,本来应该挺精神的一只大公鸡,居然昏昏沉沉,摇摇晃晃站不稳当,在鸡笼里转上了圈子,看起来的确不怎么健康…

小茹呲牙:“真是怪事儿,按说,一般都是春秋两季好发生鸡瘟,现在是个大夏天,不应该啊…”

别管应该不应该,也无论是什么原因,它的确是发生了,于是——刘婶,小茹,楼易和张氏齐聚在隔壁王家的院子里。

“小娘子,没弄错吧?”刘婶担心地看了眼脸色发白的王家媳妇,心里叹了口气,这王家的男人去年不知道惹上什么人,腿被打断了,如今瘫在床上,根本成了废人,家里近七十岁的婆婆,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儿,就靠着王家媳妇忙前忙后地养了点儿鸡,每日用鸡蛋换口饭吃,若真是鸡瘟,那可怎么得了?

小茹面色沉重地点点头:“是鸡瘟…”她话音未落,一只老母鸡已经摇摇晃晃地一头倒在鸡舍的干草上,口吐粘液,眼瞅着没了气息…

王家媳妇脸色惨白,愣愣地呆立当场,嘴唇哆嗦,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张氏的眉头紧锁,不悦地瞪了刘婶一眼,冷冰冰地冲王家媳妇道:“虽说左邻右舍的,咱们两家儿关系也不错,可是,我们家现在也不容易,今天晚上本来是想杀只鸡,招待招待林婆子,如今碰上这种事儿,太不吉利了,幸好那鸡还来不及做,万一不小心吃了瘟鸡,弄出病来,可不是你赔几个钱就能过去的…”

王家媳妇一语不发地把二十文钱递给刘婶,张氏一把抢下,掂了掂,揣到怀里,神情还是带了三分不满,嘴里咕哝了句,“至少得赔三倍才合理…”不过,她看小茹和楼易都皱起眉头,她还是闭上了嘴。

小茹叹了口气,苦笑道:“王大嫂,这病鸡恐怕是希望不大了,现在我帮你检查检查,看看是不是都有病,若是还有没得病的,到是可以试着救上一救。”

王家媳妇一怔,眼睛里总算有了一点儿亮光,虽然肯定有损失,但总比血本无归要强吧。

小茹仔仔细细地在鸡舍里寻摸半天,小心地把病鸡挑出来,搁笼子里,王家居然还算幸运,一共二十二只母鸡,两只公鸡,只有十四只得了病,别看这数字不小,实际上,一只瘟鸡绝对能祸害整个鸡舍,甚至是整个村,整条街,整个县城…小茹本来没抱什么希望的…

“嗯…弄半粒儿巴豆,混上生油,给这些瘟鸡灌下去,看看还有没有好起来的可能,还有,弄五片大蒜,捣烂了,混生油和硫磺,给这些看起来没病的鸡也灌一些…”小茹犹豫了下,觉得还是试试这两个方子,做些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吧?

王家媳妇连忙点头答应,“好,好,我马上去…硫磺,硫磺…啊,公爹屋里还有一些…”说来也巧,王家前两代都是炼丹的方士还俗,直到这一代子孙,才没有再干老本行,所以,王家到有不少硫磺,硝石之类的东西在。

手忙脚乱地按照小茹说的方子,给这些鸡通通灌了药,虽然现在还不出效果,可是,王家媳妇还是心定了不少。小茹点点头,“差不多了…等到明天再开始喂食…”

小茹看看王家家徒四壁的样子,挠了挠头,仔细搜刮脑子里便宜的预防鸡瘟的方子,“对了,你弄些干辣椒,和麦秸稻草捆在一起,点燃了搁在鸡舍里,用烟熏一熏,又便宜,又能预防鸡瘟…还有,死了的鸡要马上弄走焚毁,一点儿灰儿都不要沾染,鸡瘟可不是件小事儿,一个弄不好,连人都可能传染上病…”

“人?”张氏吓了一跳,瞪大眼,“小茹姐儿,你可别危言耸听,人怎么会染鸡瘟啊?”

小茹扭过头,冲张氏冷道:“继母,你大可以不相信,不过,我话可说在前头儿,我就碰上过染了鸡瘟而死的病人…你要是还关心自个儿的儿女,回去之后,最好也赶紧消消毒,尤其是鸡舍。”当年的禽流感,还不也跟鸡瘟是一个类型儿的病?

张氏虽然半信半疑,但被小茹一吓,还是马上就回去忙活上了,毕竟,她对小茹的医术很有些印象,当年梅县知名的老神医都说高庭活不过半月,却硬是让小茹给他延长了一年的寿命,张氏嘴上不说,心里却多少有点嫉妒不满,觉得高庭偏私,把医术传给前妻生的便宜货,却不管自个儿儿子,丝毫没有想起来,当年她儿子学医的时候,根本是个榆木疙瘩,高庭也是没办法了,才放任自流的。况且,哪个当爹的会不希望自个儿儿子出息呢?

张氏和王家嫂子在院子里开展轰轰烈烈的预防鸡瘟活动,弄得整日烟雾缭绕,折腾了七多天,王家嫂子的鸡又死了两只,不过,另外的都健康的活下来了,包括几只病鸡,都渐渐地没了病征,小茹特意去检查过,又观察了几日,才点点头,说是没事了,王家嫂子大松了口气,当然对小茹感激涕零。

这两家如此折腾,其他人家怎么会不知道呢,不过半日,梅县闹鸡瘟的事情,就通过街坊邻居,一传十十传百地扩散开去,弄得人人自危,许多老百姓听说高家有治疗预防鸡瘟的办法,都自动自发地跑高家来求方子,一开始,小茹还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别人,后来见来的人络绎不绝,小茹叹了口气,干脆把注意事项通通写下来,方子也添了几个成本比较高,效果更好的,让小楼哥挂在大门外,任人去抄,这才避免了前几日焦头烂额的情景…

只是张氏对小茹的做法,板着脸说了好几句败家子,她一开始还想靠着这些小茹的方子赚一笔,说不定能让自家的药房起死回生,谁知道,小茹居然来了这一手儿,也难怪她心里不舒坦,好几天不给小茹半个好脸色,小茹也乐得她不凑到眼前来让自个儿不自在,到盼着她多别扭几日。

第二十八章 回家

更新时间2010-8-14 17:14:07 字数:2396

 “小娘子,夫人也太不像话了,林婆子哪是个正经的媒婆,她根本就是个人牙子,云姐儿的婚事儿托付给她?那怎么了得…当初她让我买鸡买鱼,我还以为是夫人心疼您了,闹了半天,全是用来哄林婆子那混人的…早知如此,干脆把那只瘟鸡炖了算了,世上还能少个祸害!”

刘婶絮絮叨叨地坐在烛火边纳鞋底儿,她年纪大了,眼神儿不大好,做活比起以前慢了许多,小茹微笑着想,七年前,刘婶做活可比如今利索,一晚上能纳出一打鞋底儿来,现在怕是不成了,不过,到还是那么节俭,知道自个儿晚上要读书,索性就凑过来,省得多废灯油。

“小娘子,虽然刘婶舍不得你,可是,你还是早些走吧,我见夫人看你的眼神儿不对,你可千万小心,别被她哄了去。”

小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下,她不觉得自己会被张氏哄了什么走,她一直远着张氏,要不是因为这是自己的家,心里也有些念想,就是住,也不想和张氏住的这么近,又怎么会被哄去什么,不过,她到是想早些离开,可小楼哥不同意,说是婆婆下了死命令,一定得多呆些日子…

小茹的烦恼,隔天便因为丁峰忽然出现而解决了。当然,也招惹了更大的麻烦,以后楼家二分之一的大麻烦,都是由此而起。

丁峰来的时候穿的是官服,红罗上衣、下裳和蔽膝,足登白袜黑履,腰束革带和佩绶,头上到未佩戴梁冠,只是一方四方平定巾。

不得不说,丁峰这小伙子长得真是漂亮,尤其是大红的四品官服一穿,腰上佩戴御赐金牌,端的英姿挺拔,估计这一路走过来,不知道唬得多少大姑娘小媳妇们面红耳赤呢,小茹想,小楼哥穿上一身官服,想必也是这般派头吧。

只是…这派头到这地方摆…看着张氏一双眼睛冒出‘阴森森’的绿光,那态度,简直殷勤地让丁峰手足无措,小茹瞪了偷笑的楼易一眼,叹了口气,给丁峰使了个眼色:“丁哥,看样子你是有事儿找小楼哥吧,不如你和小楼哥出去慢慢谈。”

丁峰松了口气,顺着小茹给递的梯子出溜下来,也顾不得什么礼貌,拉着小楼哥跑了,只留下可怜巴巴的小茹,被张氏逮住,一通询问,看张氏那样子,简直是想把丁峰的祖宗八代都打听个遍,小茹冷着脸,先是绞尽脑汁给丁峰抹黑,说他是个孤儿,没有亲人,家里也无恒产。

张氏点点头:“嗯,小伙子可真本事,就凭自己,年纪轻轻就是大官了,没产业不要紧,他还年轻,可以慢慢置办,那官服,看着真漂亮,几品啊?”

小茹心里越发厌烦,漫不经心地说自己没见识,不懂品级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