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地动山摇

更新时间2010-8-24 16:20:31 字数:2030

 一连五日,除了丁峰露了下脸儿,公孙止和楼易都不曾出现,小茹叹了口气,她本来以为皇上可能会召自己前去问话,一直有些忐忑,现在看来,要不是一时间皇帝顾不上自个儿,就是公孙止想了个什么法子,让自己没有变得很显眼,按照小茹对老爷子的了解,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

这几日来,一直风平浪静,没有半丝要发生地动的意思,再加上立秋了,天气日冷,日用品又供给不上,吃喝沐浴都很困难,有不少人得了风寒,一些娇贵的,身体也疲累,觉得有点儿受不住,免不了抱怨不已。

在郊外避难的老百姓们,就开始嘀嘀咕咕,虽然不敢明着非议皇帝,暗地里却渐渐不以为然,觉得圣上不过做了个梦,就这么大惊小怪,劳师动众,弄得治下百姓们不得安宁,实在不是明君的气度,甚至还有几个担心家里留下的东西被偷,不顾其他人的阻拦劝说,偷偷摸摸回家去的。

对于这样的状况,小茹也没有办法,只隔三差五地让老鼠们成群结队地四处跑跑,尽量避免多数人乱了心思,至于个别的,她也管不了了。

不过,现在这个皇帝却着实沉得住气,消息依旧有条不紊地向附近各地传送,别管他是真不急,还是假不急,外在表现出来的,始终是心平气和,这从那些来往官员们的脸上就能看出来,要是皇帝焦虑难安,这些官员们,也不会有这般宁和的心绪。

小茹给最后一个病人开完药,便回到婆婆那边,帮着孟妮儿收拾晚餐,一边生火,一边沉思,那个皇帝居然听了公孙老爷子述说京师地动的消息,便当机立断,下了那份儿诏书,要是换上其他人,恐怕不会那么容易的。

她一开始没多想,可随着日子久了,心里却渐渐对那个皇帝暗赞不已,不愧是学究天人的公孙止老爷子都愿意效命的人,果然大气。

小茹心里明白,皇帝这份旨意虽然传达得很迅速,但是下之前,一定是认真调查考虑过,想必也是一日一夜没有安生,可是,他还是赌了,这个赌局,依靠的就是他对开国老臣能力和衷心的信任,若是他赢了,连上天都托梦示警,那么他天子的身份从此以后绝不可能动摇,现如今心里还有别的想法的所谓乱臣贼子们,估计都要在心中掂量一番,他治下的百姓们,想必也会真正认同他一代帝君的身份。

当然,就是万一错了,虽然不会有这些效果,还可能被人批评几句荒唐,但是,一来他并没有强迫这些或者不愿意离开故土,或者舍不得家里的财产,没有收拾妥当,来不及走的老百姓往别处去,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大家着想,安排了平整的避难所,还不忘加紧京畿治安,出钱出人出力,若运作得好,事后适当给予补偿,说不定还能得一个关心黎民百姓的安危的名声。

总之,益处多于坏处,可身为当事人,能做到如此果决,看得这么清楚的,天下少有。

“少夫人,吃饭了。”孟妮儿端了碗莲子粥,递到小茹的手里,又擦干净一只汤勺,小心地递过去,嘴里却抱怨道,“少夫人这几日越来越忙,就连晚上都不能安生,这要是劳坏了身子可怎么好?不如明天休息休息吧,反正咱们这儿大夫不少…”

“哪有那么矜贵,没看见两个老大夫,一大把年纪还辛苦撑着,我这个小辈儿,怎么能拿乔!”小茹笑了笑,“你顾着福儿和娘就好,别担心我。”

主仆两个正说着话,小茹心里忽然咯噔一下,脸色大变,小猴子多多吱一声,猛地蹿到小茹的怀里,瑟瑟发抖,一瞬间,她还来不及出声示警,就感觉到地面上下起伏,一阵天动地摇。

小茹想也没想,猛地扑过去搂住自家婆婆,按着婆婆蹲在地上,一边冷静地冲着满脸慌乱的孟妮儿晓燕她们几个喊:“冷静,抱头蹲下,不要乱动,孟妮儿,你照顾福儿,听着,这里的环境很好,不会出事儿的,大家都冷静下来,千万别乱。”

小茹的声音不大,可是,还是影响了周围的人,并且一个传一个,把这种影响向外传播出去,这种时候,一旦有少部分人乱起来,一众人就全乱了,可是有几个清醒的,其他人也会跟着清醒过来。

小茹明显得觉得自己的心像是要跳出来一般,脸上却神色不露,紧紧地搂着婆婆,感觉自己如做过山车一样,先是上上下下的颠簸,又左右摇晃着,几乎蹲不住,只能任由自个儿的身子倒在地面上。

其实,地动时间很短,可是,这里的人,大概都觉得很漫长,不知道时间究竟过去多久,晕眩感终于过去了。

本来慌乱尖叫充斥的夜空,一时间寂静无声,小茹勉强支起身子,看着土地上细长的裂口,远处不少树木离土倒塌,吐了口气,暗自咋舌不已,虽然没办法测试,可这样的破坏力,至少七级以上,甚至可能达到八级了…

她正站着感慨万分,忽然,遍野的老百姓全有志一同地冲着西郊圣驾所在的方向拜倒,嘴里说什么都有,总之,全是感恩戴德的话,就连婆婆也一把拽住小茹的衣摆,连声道:“媳妇,你别愣着啊,还不快给圣上叩头,要不是圣上得上天庇佑,我这个老太婆还不知道过不过得了这一关,哎,你和小楼哥还没给我生个大胖孙子,我老婆子怎么舍得去死。”

小茹一脸憋闷,却还是乖乖地听话跪下了,哎,这皇帝靠着自己摘了桃子,得了这么大的声望,自己还得…给他跪下磕头,真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不过,自己应该会有不少奖励吧,不光是她,像小楼哥,公孙老爷子,应该都少不了功劳,只是不知道皇帝大方不大方,给钱呢还是给地,若是多给些地就好了,在古代,还是做地主安稳。

第四十四章 后续

更新时间2010-8-25 7:07:41 字数:2263

 惊天动地的大地震过去了,虽然提前得到了消息,可是,还是免不了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伤,甚至死亡。

京畿周边还好一些,一是得到消息的速度快,应对措施得当,虽然有一些百姓在地震时受到惊吓,不小心摔伤,被人踩伤,不过,临近的村庄却因为有一小部分百姓或是对地动的说法不以为意,或是居住地偏远,消息不灵通,留在家里没有离开,以至于被压在破碎的房屋下面,好在这个时代砖瓦房比较少,楼房更少,也没有高楼大厦,损失相比于现代来说,要小的多了。

小茹让下人们先带着婆婆返回,只是拉着孟妮儿和晓燕,千叮咛万嘱咐,要她们千万千万小心余震,暂时不要让婆婆住屋内,东西什么的到可以搬回去。

至于小茹,自然是留在慈心医会这边帮忙。

不光是慈心医会和医官,京城和周围各地的名医们也都聚集过来,参与救灾工作,当然,将灾民们从废墟中救出来的活计,都是男学徒和男护士们帮着那些专门被派来救人的衙役做,包括小茹在内的两位女大夫,四位女性护士,则只留在医疗所,等待着其他人将病患送到眼前。

忙了三日,总算把手头儿的活干得差不多了,楼易辛辛苦苦挤出一点儿时间赶回家,看到自家娘亲身体康健,没有受伤,也没有变得容颜憔悴,这才松了一口气。

说实在的,地震的时候,他虽然一直留在圣上和老爷子身边,可是,满心满脑子想的都是娘和小茹,生怕她们伤到,经历这么一场灾难,楼易才真正明白,他不再是孤家寡人了,如今,有家有亲人,心里有了挂碍,以后,再想像以前一样,为了老爷子或圣上交代下的任务,毫不顾惜性命,横冲直撞,那可了不得!

要知道,以前他和丁峰做事的时候,老爷子总是一脸担忧地叮嘱他俩,最重要的是安全,要小心谨慎,宁可什么都不做,只求安稳,也不能随便冒险那时,他们俩可没怎么放在心上。

“咦…小茹姐儿呢?”

“现在才知道找媳妇儿。”楼老太瞥了他一眼,“媳妇在城外的医疗所帮忙,你赶紧去看看,我在厨房里给她炖了锅鸡汤,从昨天晚上就开始炖,是只还下蛋的老母鸡,你带过去,给你媳妇好生补补。”

母亲有令,楼易怎么可能不听,再说,他还真有点儿担心自个儿的未来媳妇了。

医疗所设在京城西门外,此时是人声鼎沸,一派忙乱。自地动发生至今,已经有三天三夜,期间又发生了两回小规模的余震,病人也渐渐增多,以至于这块儿不算大的地方,满山遍野都是伤患。几乎每个大夫都累得眼前发黑,可远处的大夫们又因为交通不便赶不过来,大家也只好硬撑着。

小楼到城西的时候,就看到四处是抬着门板,草席,木头做的担架来回穿梭的人流,七八个大夫身前都排着一二十名等着看病的病患,后面还有无数正往这边赶的。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面色焦虑,行动迅捷,几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大夫,拿着红色,蓝色,黄色三种颜色的竹签,挨个检查病人,并且将竹签插在病人的衣襟上,另外的几个年轻人,则按照竹签开始安排病患们看病的时间。

楼易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觉得这竹签上的颜色,大概是代表了病患病情的轻重,这法子不错,可以避免重伤的,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误了性命…

看了一会儿,好不容易跟个大夫搭上话:“请问…高大夫在这里吗?”他记得那个什么慈心医会的大夫们和武昌的那些不一样,都是直接称呼小茹‘高大夫’。

“后面,最后。”那大夫简单地吐出两个词儿,就心急火燎地跑走了,楼易没辙,只好一边找一边问。

当他顺着大夫们的指点,辛辛苦苦来到比较靠后的一个简陋棚子时,一眼便看见了小茹,此时的小茹,和以往在家中见的不一样,她的发髻已经乱了,眼上有着青色的眼袋,眸子里明显流露出一丝疲惫,正半跪在草地上,轻声细语地跟一个大腿骨折的小姑娘说话,脸上一派温柔的严肃,手半分不停,利索地正骨,包扎,她的动作又轻又快,那小姑娘几乎没有太大的痛苦。

楼易怔怔地看着小茹一个接一个地处理病患,没过多一会儿,看到许多人忙碌,他都不好意思干看着,连忙也帮着做些包扎,抓药之类力所能及的活,其间,楼易和小茹只聊聊地说了几句话,还都是关于病人的,好不容易熬到中午,楼易才趁着一位老年病患被处理完抬走的工夫,把小茹拉出来,将已经冰冷的鸡汤递过去。

“累了吧,喝点儿鸡汤,娘亲自给你熬的,熬了整整一宿呢。”

小茹怔了怔,看着小楼哥殷切,隐约露出一丝疼惜的脸,心中莫名一动,叹了口气,婆婆熬的鸡汤,她当然想喝,要不然,岂不是辜负了婆婆的一番心意,只是…“小楼哥,我现在不方便喝太多汤,这样吧,我喝几勺儿,你把剩下的鸡汤拿去给轮休的大夫们喝好了。”

楼易满脸疑惑,只可惜,小茹又跑去帮着救治病人,他是没工夫问了,没办法,楼易只好按照小茹的交代,把鸡汤拿去给那些轮休的大夫们享用。

只是,看到这些大夫们的表现,楼易却有些惊讶,那些休息的,都喝着茶水,大口大口地吃热乎乎,香喷喷的食物,反而是正忙碌的大夫,只饿得不行了,才抽空啃几口干粮,看那样子,一点一点地咬碎了吃,吃得极少,水也只是拿来沾沾唇就算了,能不喝便不喝。

楼易终于忍不住好奇心,凑过去找了个正用餐的大夫问了。

这位中年大夫,正好也是慈心医会的,是震后才赶过来,忙了一日两夜,今天休息,这会儿吃了东西,精神头儿到不错,一听楼易的问题,便笑道:“还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要是吃的喝的过多,就免不了要如厕,一般情况下还好,万一遇上紧急危险的病患,其他大夫又赶不及,耽误片刻,就是人命啊…”

“以前到没这样的规矩,我听说,这是有一次在疫区救灾,高大夫见另外一个大夫因为急着如厕,耽误了个病人,差点儿丢了本来能救活的人命,这才跟大家商量,大夫们在休息的时候打理好自己,工作时尽量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少喝水,少吃东西…”

楼易愕然无语…不过,对于这个‘医’字,却有了别样的敬畏…

第四十五章 封赏

更新时间2010-8-25 17:22:03 字数:2184

 折腾了一个多月,到秋高气爽的时候,救灾终于完成了,京师百姓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这个时代,老百姓的承受力果然很强大,除了家里有人员伤亡的,依旧沉浸于悲戚中,对于其他人来说,刚刚过去的大地动,已经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实,这次地动闹出的动静不小,可京里的损失也算不得太大,虽然房屋什么的倒塌了一些,富贵人家的精致园子怕是保不住,可皇宫大内,王孙高官们的高门大院,因为地基打得稳,屋子建得结实,到是有部分好好的,修整一下就能入住,倒了的那些,他们这些人建个房子的钱可不缺,大夏朝官员们的俸禄一向很高,逢年过节还有不少福利,当官的都挺富裕,当然,朝廷对贪污渎职的惩罚,也比前朝重得多。

平民百姓们的屋子虽然都倒塌了,可因为朝廷发了不少救济银子,去了旧的,到能得个新的,紧凑些,说不定还小有结余,多数也没觉得难受。

不过,小茹他们家到占了便宜,城外小庄的屋子全倒了,用不着专门花钱找人拆,正好全盘推倒,按照自己的想法重建,省事儿不少。

至于朝野上下,除了盛赞当今圣上,英明贤德之外,也不曾引起太大的波澜,一众救灾功臣的封赏,从中央到地方,一个不落地赏过去,连只是尽义务的慈心医会,这一次也得了一块儿御赐的‘仁心仁术’的金牌匾,乐得本来没赶上救灾,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的老大夫,全都见牙不见眼了,几个参与救灾的医生,还多赏了不少宫里的玩意儿。

当然,小茹到觉得赏给她的那十八匹杭州进贡的水纹绫罗,很有可能是压箱底没人要的东西,这个皇帝到真会省钱,宫里娘娘们用剩下的几匹缎子就把人给打发了。

这当然只是开玩笑的腹诽笑语,小茹得了好缎子,开开心心地拿去给孟妮儿她们,正好可以给娘亲裁出几套新衣服来。

老太太虽然在吃上被惯坏了嘴,经常浪费许多金贵的药材食材,可平时用度还是十分节俭,衣服从来是穿到不能穿了,才想起来更换,以前不要紧,旧衣服还穿着舒服呢,可到了京城,恐怕少不了和其他官家夫人交往,各个大宴小宴,总不能一概不参加吧,到时候衣着不合体,让人家嘲笑自家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婆婆可就心里难受了。

“我个老婆子穿这么好的衣裳做甚,还是媳妇穿着漂亮。”楼老太笑眯眯地拿着匹粉红的缎子,在小茹身上比了比,点点头道,“嗯,好看,还是宫里的东西精致,媳妇啊,你和小楼哥的亲事可不能再耽误了,本来想在武昌家里办,结果没来得及,我又想着,在京里办也好,我家媳妇拜堂成亲,当然要风风光光,可是,又赶上地动,这算什么事儿嘛,要是这一回,我老婆子命不好,两眼一闭,两腿儿一蹬…”

“娘!”

“好,好,不说不吉利的话,老婆子还要长命百岁,等着我家媳妇给我生好几个大胖孙子,好继承咱们楼家的香火,嗯,最好再来几个和福儿一样可爱的丫头,老婆子就瞑目了。”

小茹听得哭笑不得,这什么事儿啊,还几个,当她是母猪吗?可是,小茹这个人对待自己心里在意的人,总是十万分的纵容,被婆婆这么一说,她到真舍不得不让婆婆抱孙子,当然,几个不可能,生一儿一女最好,福儿也有个伴儿。

这婆媳俩,完全没想到堂还不曾拜,就先想着孙子孙女,儿子女儿了。

“老夫人,少夫人…”

小茹正和婆婆说笑,就见孟妮儿踉跄着冲进屋,急忙道:“急什么,我说过多少遍,你将来是要做大夫的人,心要定,手要稳…慢慢说,怎么了这是?”

“咳咳,咳咳咳…”孟妮儿跑得太急,岔了气,咳嗽了好几声,又让小茹给她顺了好半天,才勉强道,“少夫人,老夫人,宫里来人了,说是圣旨,有圣旨到,快去出去接旨吧。”

小茹一怔,楼老太更是吓得一哆嗦:“圣旨?什么圣旨…呀,这可怎么好,圣旨怎么接啊!”

屋里一通忙乱,婆媳俩换好衣服,匆匆忙忙走到大堂,果然看见三个太监模样的宦官,正在大堂里喝茶。另外,还有几个小太监抬着一排托盘儿,地上也堆满了上好的红木箱子,托盘上那金光闪闪的珠宝,看得人眼晕。

至少,连小茹这样稳重的大夫,也坐立不安了。

幸亏不一会儿楼易就赶过来了,再加上那几个太监对着楼老太和小茹都很尊敬,小茹才镇定下来,按照小楼哥的安排,摆好香案,一家老老小小,都跪下接圣旨。

“制曰…”那年纪较大的太监摇头晃脑,念了得有盏茶工夫,小茹听得头晕目眩,幸亏她家学渊源,古文造诣不俗,这才勉强听懂这圣旨的意思。

前面都是一些大面上的盛赞的言辞,总之说楼易和自己救灾得力,功在百姓,功在朝廷什么的,还有说她贤良淑德,听那意思,简直成楷模了,一边听,小茹一边暗自抹汗,她真有那么好吗?待听到自家婆婆直接越级封了二品夫人,她也是三品淑人,小楼哥也直接升了一品,从四品到了三品,小茹才恍然大悟,原来皇上还记着自个儿提前预警的功劳,要知道,婆婆这个‘夫人’,是正正经经的朝廷命妇的诰命,可不是民间百姓叫的那个‘夫人’。

不过,皇上还真沉得住气,到了现在才跟其他有功绩的官员一块儿封赏,这样一来,虽然看着厚些,别人也只会当这是皇帝对国师和楼易的荣宠,不会多想什么。

“恭喜楼大人,如今圣上亲自赐婚,做您的媒人,这可是天大的荣宠。”

小茹一回神儿,就看见自家婆婆脸上隐隐约约,强力抑制的喜色,又看见小楼哥儿恭恭敬敬地塞了荷包,把几个宦官送出去,这才迷茫地摇了摇脑袋,她,刚才走神儿的时候,是不是露听什么了…

“媳妇,呵呵,当今天子亲自给你和小楼哥赐婚啊,这是天大的面子,以后啊,我们家媳妇走到哪儿,都能跟小楼哥齐头并进,他要是敢对你不好,皇上也饶不了他…”

楼易刚一回来,就听见这句话,霎时间是哭笑不得,这到底是谁的亲娘啊!

第四十六章 婚前闲居

更新时间2010-8-26 8:25:05 字数:2510

 秋日的风已经渐凉,小茹身上披了条毯子,躺在一把竹椅上看在路上新得到的那本医书,只是午后阳光很好,哪怕是她深感兴趣的医学知识,也抵不过柔和的风,清新的空气,她的呼吸放得很轻缓,自有一种别样的韵调,竹林里,清幽的气息,让她的整个身子舒畅轻松,整个身体似乎与周围的环境融在一起,她甚至感觉到,自己仿佛能听见风吹云动,树叶漂浮等自然的声响。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能力,只是小茹常年与野兽们打交道,自然而然地学会了野兽的那种呼吸方式,再加上她本身精通中医,完全明白到底要怎么呼吸,才能让自己的身体更好,更健康,多年周而复始,习惯成自然,现如今,已经不用刻意去保持呼吸的节奏了。

只是,古代的环境果然和现代完全不一样,她在现代生活了二十多年,一样的呼吸,却从来没有过这样奇妙的感觉。

乖乖老老实实地窝在小茹的腿旁,小猴子多多不知道去哪了,到是小盼难得精神头十足,在竹林里面摇摇晃晃地漫步。

这一片竹林,是楼易不声不响地请专门负责皇家园林的匠师种植的,看起来杂乱,可是,却比一般人工种植的竹林,少了几分匠气,多了几分奇妙的韵味,也难怪自从有了这片儿竹林,小盼比以前精神得多,熊猫嘛,果然还是比较适应这样的环境。

得到这么一片竹林,小茹虽然没说什么,可是,心里不是不温暖,楼易果然是个很细心体贴的男人,竟然能从她日常的只言片语中,察觉到自己为了小盼,十分希望能找一片竹林。在古代这样的环境下,自己能找到这么一个知冷知热的男人做未来夫婿,共度一生,也算幸运。

现在城外的小庄还没有彻底修建完成,要完工,估计还得等半月,可是婆婆已经开始准备婚礼的一切事宜,好在没什么需要小茹插手的,婆婆给她的任务,只有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养得珠圆玉润,乖乖等着当新娘。

至于其他新娘子需要准备的绣活儿之类,早在年前,小茹就已经准备妥当,新房也设计出来,交给别人建着,总之,这一次几乎是新建的房子,不像以前在旧房上面改建,小茹很干脆地按照自己习惯的现代别墅加古代园林,设计了一个院子做新房。

外表什么的,和许多豪门大宅相比,当然不算豪华,可是绝对舒服极了,看了设计图,就连那几个匠师,都忍不住来询问,他们是不是能借用一下,小茹到无所谓,反正这东西没专利,只要出来了,别人就能学走,索性痛快地答应,这些匠师都是有本事的,和他们打好关系绝对没错,谁知道以后自己一家子用不用得上人家。

其实,也难怪别人看得眼晕,小茹将一座十分现代化的别墅,镶嵌进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里,玄关的地面上铺着青石和鹅卵石,铺了一条不算长的小路通向客厅,客厅的陈设很有中国式的古典韵味儿,却又不失现代的舒适,看上去像太师椅的红木框架里面,装得却是‘布艺沙发’般的实质,传统的土布套子,并未让它变得不伦不类,反而充满古典雅韵。

修了个大大的阳台,小茹打算在上面种植藤类植物和花草,间或也种些驱蚊的植物,虽然有园子,但是,连屋里都能充满绿意,也挺不错的,而且,闲暇还能倚在阳台上看书品茗,赏赏风景,等有了工夫,再养只花猫,这样的生活,一定很舒服。

设想了这么多,小茹便对婚后的人生,很期待…或许别的女孩子新婚,总会忐忑不安,对未来迷茫没有头绪,整个人也许会变得战战兢兢,担心害怕,可她高小茹当然用不着,说起来,小茹早就是楼家的人了,这次婚礼,不过是面子上的事儿,正式加入一个已经生活了七年的家,她就是想故意寻摸出点儿不安来,都不容易啊!

日子一天天平顺的过去,在楼易默许,婆婆的纵容下,小茹并没有因为即将新婚,就被约束在家里,反而能时不时地上山,当然,身边肯定要跟着护卫家丁之类的,要不是碍于婚前不能见面的礼俗,小楼哥也比较忙碌,估计自家婆婆得让儿子全程陪同。

就像她初到武昌的时候做的一样,小茹先和山上的野兽们打好关系,顺便寻摸些珍贵的药材,连带着捡了不少珍贵的植物,能移栽的,都移栽进自个儿的新房院子里,因为常年自己培植草药,小茹对植物的知识也懂不少,移栽的这些,到有八成以上能健健康康地活下来,等自己的新房修建完了之后,院子也绿化得差不多,省钱又省力。

这一回,小茹用不着乖乖看家,公孙老爷子和楼易早安排了不少家丁护院,又是地处京师,治安有保障,乖乖它们就不用做苦力了。

小茹干脆直接让它和多多住在自个儿的院子里,进食儿的时候,才把乖乖放归山林,不是小茹喂不饱它,只是若不一小心把一头猛虎养成病猫,那可罪过了。还是让乖乖自己猎食,丝毫无损地保持住野性,比较妥当。

至于小盼,小茹在竹林里面给它搭了个简单的竹屋,它愿意住家里可以,不愿意就住竹林。不过,以前小盼对小茹虽然亲近,到算不上黏糊,这段儿日子到不知道怎么的,居然跟紧跟出,贴身不离,连觉都睡得少了许多。要不是小盼身上没伤痕,也没问出什么不妥,小茹几乎要以为家里有人虐待动物了。

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书,耳边忽然传来一阵吱吱叫的声响,小茹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想着多多那小东西终于露面了,昨天一整天没着家,婆婆都念了好几回。

刚想抬起头教训那小东西一顿,‘啪嗒’一声,一团黑乎乎的泥团忽然被甩到了小茹的衣裙上面,小茹皱了皱眉,虽然她对泥土之类的东西并不像富家千金那样深恶痛绝,可是一个姑娘,若非‘干农活’的时候,总不愿意自己干干净净的漂亮衣裳被弄得一团糟儿。不过,当小茹看清楚衣服上的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一下子把脏啊,臭啊之类的形容词儿都抛于脑后了,急忙小心翼翼地将泥团拿起来,笑道:“不错,咱们多多长本事了,居然还知道给主人采药,行,今天晚上煮花生米给你吃。”

多多吱吱地叫着,一蹦老高,开开心心地凑过来腻乎,可惜,小茹只顾着把手里这支根须俱全,采摘得很完整的何首乌暂时移植到花圃里,至于匠师们弄来的,据说宫里的娘娘最喜爱的什么什么花草…只好让了地儿。

“哎,我的暖房还得等一阵子,这地精还是抽空儿处理了吧…不过,以前天天带着多多采药,只是觉得它比较熟悉山里的道儿,现在看来,猴子这种生物还真聪明,居然学会采药了!”话虽这么说,小茹看着明显不同一般,个头儿大得惊人,品相也不错的何首乌,还是有点儿心疼,她的药园子也得重建,有一株好药材做种,是不可多得的好事儿啊。

感慨了一会儿,毕竟也不是太珍贵的东西,小茹便放开手儿,搂着小猴子,捧起书,稍微带着点儿滋味儿地读了下去…

第四十七章 前夜

更新时间2010-8-26 18:32:38 字数:2017

 半个月的时间,说长不算长,说短也不算短,在小茹悠悠闲闲地度过了这半个月之后,随着新房完工,庄子成型儿,她的婚礼终于提上了日程。

婚礼前一日的晚上,小茹是跟婆婆睡的,楼老太亲自铺了床。

老太太年纪大了,身体总是冰冷,以前乱世,不得不露宿荒野的时候,小茹总贴着婆婆睡觉,把自己当暖炉,后来安定了,婆婆屋子当然少不了暖炉之类的,也就再用不到小茹,今日到是几年来,她们婆媳俩第一回同榻而眠。

“媳妇,委屈你了。”楼老太脸上带着笑,只是,眉宇间却难免有些遗憾,当年匆匆忙忙,三书六礼不齐,简简单单地把媳妇接回家,再加上丈夫公公不在,家里没有主心骨儿,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承担起偌大的家庭,还得照顾瞎眼的婆婆,那会儿难啊,是真难。

直到今天,楼老太还记得媳妇初到楼家时,怯怯的像小猫叫一样的声音,那时候她看不见,一开始还担心自己养不活这么个小媳妇,却没想到,真正要人养的,没两天就变成了自个儿。

小茹嫁进楼家之后,天不亮就上山采药,为她这个瞎老太婆治病,一个姑娘家,不得不抛头露面,猎捕野味儿,拿去集市上卖,人家欺负她年纪小,故意少给她钱,一开始不知道野味儿的价格,上了几次当,不过,小茹这孩子是真聪明,没几次就摸出门道儿了,找那比较和善的饭店掌厨之类,直接把野味往饭店送。这才稍稍多赚几个钱,家里也渐渐好过许多。

“记得不,你第一次给我做的那身儿新衣服,天青面的袄,我穿了一年多呢。”

“咳咳。”小茹噎了下,脸色羞红,“丢人…”是够丢人的,小茹在家里可没学过绣活,她继母不让她学,她整日看书,也没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女人应该学会什么,等到了夫家,才发现自己该会的什么都不会,婆婆眼睛不好,也不能教她,只好拿了猎捕的野味给邻家的大婶,求着人家教给她。

初学针线手艺,小茹便信心满满地给婆婆做衣裳,结果做出来,一只袖子长一截,一只袖子短一截,婆婆不愿意浪费了,居然真的穿上,还一穿便穿了一年,直到小茹起早贪黑拼命学,针线手艺渐成,又给婆婆另外裁了一身,她才把衣服换下来。

“丢什么人,我媳妇第一次做,就能做成那样,是本事啊。”楼老太笑眯眯地拍拍小茹的肩膀。

那些年,兵荒马乱,大夫不多,药材也贵,一般人哪看得起,老百姓们得了小病,多数就是熬着,熬好了就好了,万一熬成大病,出不起诊费,便只能等死。

当时小茹虽然年纪小,可是凭着几次给人看病,给牲畜看病的机会,渐渐显露出才能,邻里乡亲们也乐得用粮食,蔬菜什么的做诊费,让小茹帮着看病,楼家也渐渐好过了,可惜,好日子没几天,家乡就开始闹兵乱,今天进一波土匪,明天来一伙儿当兵的,兵匪不分家,有的时候,你根本分不清哪是兵哪是匪,老天爷也不开眼,今儿旱灾,明儿涝灾,灾后尸殍遍野,瘟疫横生,小茹只好带着婆婆跟许多许多人一起逃难了。

“逃难这些年,咱们的日子可比别人好过。”楼老太感慨道,“当时饿死多少人啊,咱们不但没饿着,还让人置办了不少的家业。”

“哪有那么好,只比别人好一点儿罢了,还不是整日担惊受怕,担心遇上土匪乱兵。”

“是,太平日子来得不容易,所以说,咱们圣上是圣明天子呢,呵呵,皇上给我家儿子媳妇赐婚,你们俩,一定能沾上皇上的福气,一辈子和和美美,举案齐眉。”

“您又来了,赶紧睡觉吧,明天一早,还得早起呢。”小茹闭上眼,暗地里撇了撇嘴,自从赐婚的旨意下来,婆婆就乐得不行,这句话已经说了一千八百遍了,好像那些诰命啊,赏钱啊,都比不上这么一道赐婚的旨意。真不知道婆婆是怎么想的,要她说,就是皇帝不赐婚,他们不还是得成亲嘛,还不如换块儿耕地来的有价值。

“好,好,睡吧,明我们家媳妇,要做最漂亮的新娘子。”

第二天天还没亮,小茹就被闹醒了,一睁眼,婆婆早就穿戴整齐,正忙着指挥孟妮儿和晓燕七手八脚地闹腾些瓶瓶罐罐。

“娘,这鸡还没叫呢,您怎么这么早啊?”

“不早了,快点儿起来。”楼老太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拽着小茹,把她推进浴室里,“孟妮儿,去伺候少夫人沐浴,快一点儿。”

小茹迷迷糊糊地任凭她们摆布,半天才醒觉,不对啊,婆婆怎么在这儿呢,按说,婆婆是夫家的长辈,应该到庄子的新房那边去啊。

“孟妮儿,娘怎么还不过去?”

“去哪儿?少夫人,您是睡迷糊了吧,这次婚礼,老夫人充作您家的长辈,公孙老爷子充作少爷家的长辈啊,前几日不就说好了?您也点头答应了的。”当时老夫人拐弯抹角地问少夫人可有家族长辈要邀请,少夫人干干脆脆地给一口否决掉了,老夫人还喜滋滋,挺高兴,任谁也看得出,老夫人很愿意做女家的长辈。

说好了?她怎么不知道。小茹愕然,这可够乱的,要是迂腐人家,肯定要骂几句不合礼数,可惜,看样子他们家上上下下都理所当然,没一个觉得不对。

不过,小茹也没工夫胡思乱想了,洗过澡,她就被拎出去化妆,换嫁衣。看到搭在架子上崭新的凤冠霞帔,旁边还有圣上赐的命妇冕服,那花钗翟衣看得人浑身发麻,小茹摸了摸脖子,望着婆婆喜盈盈的眼神,不由莞尔,乖乖地耸耸肩,由着一群人去折腾,新婚能打扮得漂漂亮亮,也蛮不错,要是现代,想要个这样的婚礼,还不知道得花费多少钱呢。

第四十八章 洞房夜

更新时间2010-8-27 11:26:37 字数:2040

 整整一早晨,小茹被喜娘折腾到头昏目眩,是迷迷糊糊地上得花轿,那些吹吹打打的声音,鞭炮声,道贺声,还偶尔夹在着几声调侃,小茹觉得自己还没有醒过闷儿来,轿子就一路到了城外的新房处。

小茹隐约听见轿子外面,丁峰忍着笑,唧唧咕咕地指挥着楼易踹轿门。

牵着红绸,小茹低眉顺眼地盯着楼易的脚后跟,跨过门槛,被喜娘扶着,顺顺当当地拜堂,听着婆婆一声接一声的朗笑,不知道有多少客人嬉闹,拜了天公,祖宗,谢了神恩,一直到晌午过了许久,小茹才被送入洞房。

孟妮儿和晓燕俩人阻了门,婆婆也交代不许人进去闹,所以,小茹就解脱了,顾不得什么礼数,急急忙忙把累得自个儿半死不活的行头取下,洗了脸,又吃了些点心。又吩咐孟妮儿把账单拿来,她正好趁着有空儿对对账单,省得婚后还得忙活。

到是孟妮儿晓燕俩人对自家少夫人的行止哭笑不得。俩人私下以为,自家少夫人准是害羞了,故意要做点儿什么,分分心。

一直忙到天色入夜,酒宴散了,楼易才摆脱了一堆吵闹的家伙,深吸了口气,进了自家新房的大门。

略带了三分酒意,楼易坐在床上,撑着头,望着自家新娘子。

小茹的喜服已经褪下了,现在穿得是一身她自制的棉布衣服,上衣是短褂儿,下身儿长裤儿,虽然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是前襟的带子松松垮垮,有些皱,看在他眼里,便觉得有几分妩媚。

今天的婚礼挺热闹,娘和老爷子都很高兴,还有一堆同僚来观礼,当然,那些故意跑过来灌酒的,全被丁峰挡去了,至于想闹新房的,也靠丁峰那小子去解决,既然是兄弟,帮自个儿挡灾挡难,本就应当,要是新郎新婚夜把自个儿弄得烂醉如泥,唐突了佳人,别人不说,自家娘亲不打断他的腿才怪…只是,新娘子不是应该娇羞地坐在床上等夫君来掀起盖头吗?

隐约察觉到灼热的视线,小茹心里一跳,脸上难以自制地升起一丝薄红,就如涂了胭脂一般,她心里一再告诉自个儿,不用害羞,说起来也是老夫老妻了,她高小茹做楼家媳妇已经做了七年,有什么好羞,只是,依然觉得心头儿微微颤抖,新婚之夜,两辈子第一次经历,虽然不是恋爱结婚,但她和所有新人一样,对婚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红烛燃烧的噼啪声,在寂静的夜里,惊得人心绪不宁。

小茹一双眼睛,死死盯在桌上的账单上面,红木桌子上,散落着客人的礼单,小茹笔下的字,是端端正正的小楷,可她的心里,并不是那么安宁的——“呐,你饿了吧,吃点儿东西。”忽然一伸手,将桌子上的绿豆糕端起来,递到楼易眼前,眼神却一直凝在桌面上,绝不斜睨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