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汉脸上喜气洋洋:“还真叫小子猜中了。就是上次来的那个家富。他的一个叔伯姐姐守寡好几年了。结果给俺一搭桥。一看就都相中了今年还不到五十呢。”

“那好啊。啥时候办事。俺们给操办。”胖子也不由大喜。

“嘿嘿。你不说俺也的找你啊。能不能借点钱。俺也的简单置办置办不是。再说。连房还没有呢。”张老汉这趟回。一来是催种。二来就是跟胖子商这件大事。

胖子抓抓脑袋。然后使劲一拍大腿:“有了。干脆您老就来个倒插门算了。嘿嘿嘿——”

正文 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王蝎

大王庄在大青山公社的南边,距离公社不到十里路,大水塘子之外,剩下的都是农田,主要是以种地为主。

分田到户之后,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大伙迅速脱贫,但是还没有达到致富,毕竟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常常被连在一起说。

也正因为如此,民兵连长王家富在去了靠山屯取经之后,这才决定要发展养蝎业。

这天上午,大王庄的村民忽然看到一队大马车呱哒呱哒来了,最前面是一匹高头大马,上面端坐着一个白胖子,一看到他,就叫人联想到老百姓中间流传很广的一条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一个白胖子。

后面是五六辆大马车,车上都装着一个个的大花篓,上面盖得严严实实,农村买卖猪羔子,通常情况都用这个。

不过里面并没传出小猪羔的吭叽声,显然不是来收猪羔子的。

有些人已经隐隐猜到,都那议论纷纷,直到张老汉神气活现地从马车上蹦下来,大伙这才确定:是靠山屯来给蝎子的!

“欢迎欢迎——”王家富一遛小跑迎上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爷们。

握手之后,王家富就介绍说:“这个就是们村的王村长,这位就是靠山屯的胖子——呵呵,你看我,还不知道胖子叫啥名呢。”

胖子也大笑几声:“叫俺胖子就成,现连俺自己都快忘了叫啥名了,那天有人喊了一声黄良,俺半天才反应过来来是招呼我呢。”

大伙是农民。没啥隔阂。所以很快就打成一片。王村长叫胖子他们去生产队休息。胖子连连摆手:“先办正事。谁家办了蝎场。先瞧瞧去。”

王家富就把胖子们先领到自个家里场有三间房大小。足可养殖十万八万地了。基本格局跟胖子地那个一样。看来张老汉这个技术员也不咋地知道照搬照抄。

“胖子。这次带来多少蝎子?”王家富看看道上地那些大马车。心里充满希望。

“不太多。十五六万只吧。那天你们是六个人要养。一家两万多就够用了。”

王家富挠挠头:“后来又有两家要养。房子都盖上了。就包括王村长说要带个头。”

“呵呵。这是好事啊。八户人家。你们就平均分吧。俺们那现在也拿不出太多种蝎。”胖子觉得王村长这个头带地好。有点村长地气概。

“那就这么办。”王家富二话不说,招呼人就开始往下抬花篓。里面都装好数了,一个花篓里面五千蝎子。价钱早就讲好,五分钱一只。

花篓倒出来子立刻满地都是,看得人头皮发麻。但是很快就全都钻进窝里,因为蝎子太多,也没法一个一个细查,不过看这堆也就差不多。

四筐蝎子卸下来家富心里还是没底:其实投入也不小,蝎种就一千块盖房子再加上建造几个养殖虫子的池子,小溜也花了两千。三千块的投资是借了好几家才凑齐的啊。到时候这玩意万一要是没人要,那就赔个倾家荡产啊。

就在这时候子拿出一个纸单子递过来:“这是合同,大伙都好好看看,咱们虽然都是乡里乡亲的,但是也不能差事。”

王队长拿过一份合同读起来,越看脸上的笑容越明显。王家富听了,心里的石头也彻底才落了地。

合同上写得明白:两年之后,蝎子如果没有销路,大青山股份公司负责回收,价钱不低于每只一角。就凭这一条,就彻底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

胖子这么做并非自讨苦吃,这方面的市场行情他早就心中有数:蝎子这玩意的前景只会越来越好,稳赚不赔。

把马车上的蝎子都分配到各家各户,胖子的书包里面也多出了将近八千块钱。一同来的那些车老板子都暗暗咋舌:“好家伙,这赚钱也太快了吧,一天就差点变成万元户。”

“现在大伙都相信了吧,靠山吃山,大青山这个聚宝盆,咱们必须守护好。”没有外人的时候,胖子还不忘对他们进行一番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也要常抓不懈嘛。

大伙连连点头,坚挺的人民币,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胖子心里也偷笑不止:想不到这么来钱啊,除了卖野菜,这就是最大的一笔收入,看来养蝎厂要尽快扩大,否则就有点供不应求了。

但是大王庄的王家富他们却并不这样想,蝎子这玩意生长在山野,一只一只抓起来那么容易呢,而且还有被蛰的危险,五分钱一只,确实不贵。钱虽然没少花,可是数量也多啊,两万只呢,你抓抓试试去!

双方都满意,这样的生意,才叫合作愉快呢。

已经到了中午,王家富早就准备好了酒菜,在自个家里摆了两

他们也不客气,以后还要常来常往呢。

围着桌子团团坐定,张老汉用胳膊肘一捅胖子,顺着他的眼光看去,只见一个穿着花褂子的中年妇女正在屋里屋外忙着端菜。

胖子明白了,这位大概就是张老汉说的那个王家婶子。嗯,还真不错,面相挺年轻,也挺和善,透着股子朴实劲。

满意地点点头,胖子这才把注意力放到桌上,菜盘子不少,不过多数是园子里的青菜,茄子豆角子啥的,唯一带点肉腥的就是豆角炖腊肉。

咸鸭蛋照例切成两半,蛋黄的颜色也浅,没有青山牌鸭蛋那种红呼呼油汪汪的感觉。

王队长端起酒:“感谢大伙对俺们村的支持啊,薄酒素菜,不成敬意,以后估计还有社员想养蝎子,少不了麻烦你们。来。先喝一个。”

吱溜声立刻响成一片,胖下酒盅:“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不用客套。”

张老汉一点头:“对,一家人,一家人!”

胖子在桌子底下踩了他一下,示意不着急,这事最好等喝个差不多再提。张老汉也就稳住神,闷头吃菜。

两个屯之间,互相询问一下情况,话子一打开,酒兴也越来越浓。用酒盅喝酒最有意思,一口一个,一喝就多。每一盅也就三钱五钱的,觉得没啥,但是累计起来就多了,喝二十个就一斤酒啊。

“咱们王庄以后要是养蝎子出了名,大伙个个就都是蝎子大王啊,我提个建议,以后咱们出产的这个蝎子,就叫大王蝎。来,为了那一天早日到来,咱们再干一个。”胖子敝着怀,脑门子上一层细密的汗珠,对他来说,刚喝出点感觉来。

这话说得中听,虽王队长脑瓜子已经有点迷糊,不过还是又干了一个。胖子感觉到张老汉又捅了他一下,这才清清喉咙:“哈哈哈,这趟来一来是送蝎子,二来也是为了俺张叔有点事。这么大岁数了,还一个人呢,想物色个老伴,也有个照应不是。老两口往炕上一坐,喝点茶水儿,磕点瓜子儿,小嗑一唠,那有多得。俺们屯子还没有相当的,不知道大王庄有没有合适的啊?”

那个婶子正给添菜呢,听胖子这么一说,脸上也有点发红,赶紧上外屋地了。

王队长虽然酒喝得稍微有点多,但是心里一直都明白:“胖子,你看刚才进屋忙活的王大嫂咋样,孩子们都成家了,也没啥牵挂,这两年不像原来,走道(妇女改嫁)也是正常事。”

胖子抿嘴笑了几声:“那还得看俺张叔啥意思啊,他这个人啊,就是眼皮高,要不能拖到现在吗。”

张老汉低下头,心说话:俺眼皮高啥呀,原来根本就没人愿意跟俺啊!

一看张老汉关键时刻有点掉链子,胖子又开了腔:“叔啊,这事有啥不好意思的,又不是十七八的姑娘小伙,一说这事害臊。都四五十岁的人了,就得当面锣对面鼓的,行与不行,给个痛快话。”

“俺岁数挺大,可还是头茬呢!”张老汉是老跑腿子,盼了好几十年了,于是鼓足勇气点点头:“胖子,这事你就看着办吧——”

“家富哥,你赶紧征求一下俺婶子的意见,要是都同意,咱们今天就把事定下来。”胖子倒是干脆。

王家富乐颠颠跑出去,很快有乐颠颠跑回屋:“俺婶子说了,她听俺的,俺当然没意见!”

“好啊!”胖子拍了一下巴掌:“叔,把你兜里的钱拿出来,给婶子买点东西,咱们就定个日子,把事办了。”

张老汉心里大急:俺兜里就三块钱,够买啥的啊?下意识地一摸挎兜,里面忽然变得鼓鼓囊囊,掏出来一看,是一沓大团结。

愣了一下,胖子也就知道是胖子偷摸给塞进来的,于是数了一下,正好二百,就给王家富递过去:“大侄子,一会你给你婶子,买点新衣服啥的——呵呵,我看这个月12号不错,六六大顺,干脆就这天得了。”

胖子掐掐手指头,心里就憋不住笑:今个都9月5号了,到12号就剩一个礼拜,这也太着急了吧!

“钉是钉,卯是卯,哪天办事哪天好。”王队长也当场拍板,作为村长,他说话还是好使的。

“那咱们赶紧走,回去收拾房子去。”张老汉有点乐颠馅,抬起屁股就拽胖子的胳膊。

胖子挠挠后脑勺,心里琢磨:你哪有啥房子啊?

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伙的事

“张老头。你腰包里有多少存款啊。就张罗结婚?”胖子大枣。上的张老汉搭着。

张老汉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还;60块钱不到100块!”

胖子差点从马上栽下来:60块钱啊。的了。您老先把借给你的200块还了吧。”跟前个马车上的人都笑前仰后合。

“俺原来就一个人。钱有啥用。不如打二两烧酒呢——胖子。你那书包里不是有八千呢吗。拿出一小半就够给俺张罗婚事的了。”张老汉现在后悔也有点晚了。就这四十块钱。是上鹿场打更之后才剩下的。主要原因还是靠山屯没有小卖店。买东西不方便。要不然也攒不下。

胖子拍拍书包:“行了。您老就别管了。这事回头叫老板叔给你张罗。保管又体面又省钱——不过这花销咱们都的记账。以后你们老两口还还呢。”

“成!”张老汉痛痛快的答应下来。反正他心里寻思好了:这么大岁数了。胖子你不能叫俺们老两口喝西北风吧。欠账就慢慢还吧。

胖子察言观色。很快就洞悉张老汉的想法。于是使劲咳嗽一声:“别耍赖。您老不是张罗着要儿子呢吗。反正这笔黄不了。父债子还。”

张老汉一下子就了:“听你的。越钱越好。”

回到靠山屯。胖子这事车老板子和李队长一汇报。车老板子琢磨了半天:“再有二百块钱就差不多。”

“这么省?”胖子觉的最少也个一千两千的呢。

“你算。暂时就叫他们和老革命住东西屋。也就是重新糊糊墙。买点红纸剪俩喜字。基本不用花钱;安排酒席也都是园子里和山上的菜。咱们再打点鱼。基本不用花钱;瓜子水果啥的划拉点就成也不用花钱——”

“都不用花钱。那二百块钱也用不了啊。”胖子,开眼笑。

“怎么也的买点锅碗瓢盆被褥啥的。张老头那纯是白手起家啊。”车老板子早就心中有数。

胖子又掏出二百块钱:“老板叔。赶集的时候就把东西给凑齐吧俺这就安排几个半小子收拾屋子去。”

李队长拍拍屁股:“俺也别闲着了。先搁大喇叭吆喝一下发动群众。倒时候有东西的出西。没东西就出力。老板子东西等两天再买。万一大伙你送个暖壶。他送个被面啥的。不就又省了吗。”很快。大喇叭里面就传出李队长声音:“大伙都注意啦。咱们村的老光棍张老汉要找老伴了。日子定好了——胖子。哪天啦?”

胖子使劲嚷嚷了一声:“这个月12。阳历的。”

“对。就是阳历12还有六七天的工夫。张老汉的情况伙也都知道要钱没钱。要没人。所以这个事就是咱们大伙的事。谁也不许瞧热闹!”

村民都站当院听呢:“哈哈大伙的事。那把人娶过来之后算谁的啊。”

“还有谁家要送贺礼。麻溜到车老板子那报告一下买东西的时候就省了;另外就是茄子豆角大辣椒土豆啥的。谁家园子有。都提前一天送过去。就跟老革命住东西屋。”

胖子在后面一听。忙又补充了一句:“准备隋份子的就先不用报数了。准备拿东西的才报名。”

通知一结束。各家各户就都开始商量。张老汉这个事比较特别。拿东西跟拿钱一样。各家各户的箱子底里面其实都有点老存货。于是都开始翻箱倒柜。

那时候办喜事也流行送东西。脸盆暖壶啥的。要是人缘好的。家里孩子结婚。能收十多个暖壶。自家用不了。也就不。留着别人家办事再送回去。这样也省点钱。

当胖子溜达到老板子家里的时候。只见屋里已经有好几个人了。车老的小孙子正咬着笔头问呢:爷爷。肥盒皂字咋写啊?”小家伙刚上二年。认字还不多。

“我要是会写还用你啊——就写胰子盒不一样嘛。”车老板子识字也有限。顿时立立起眼睛。“爷。胰子的胰俺也不会写。”小家伙抽抽着脸说。

“行了。别遭这个罪了。给胖子叔吧。”胖子把小家伙扒拉到一边。就开始登记物品。

别说。大伙的积极性还真高。被面就送了四个。褥子面两个。绣花的枕套子两对。线毯一条。床上用品点棉花就齐了

车老板子把这些东西交给老板:“找几个老娘们给做两套行李就够了。把咱们给老小子攒的棉花先用上。等买回来再补。”

这些婶子大娘做被褥都是行家。三五个人一天就能做出来。就跟玩似的。

胖子又接着写:“暖水瓶两个。肥皂盒一对。塑料架的镜子一对。脸盆四个。俩鸳鸯戏水带字的。俩写着无产阶级革命万岁的——呵呵。

锅。买点碗筷厨房用品也差不多了。”

李队长咂咂嘴:“瞧瞧。这能省多少钱。这回估计有一百就够了。胖子。也给俺写一头猪。老大难的问题都解决了。俺这当队长的咋的也出点血。上菜的时候。没肉叫人家话。”

胖子向他挑起大拇指。然后在本子上给他记下来。车老板子的小孙子伸脑瓜过来跟胖子学习。嘴里念叨着:“李队长一头猪。”

“一边呆着去。没看中间还一个冒号呢吗。你给连起来念啥?”胖子在他脑瓜上蹦了一下。小家伙缩脖跑到外边玩去了。结果迎头撞到二柱子的怀里。

二柱子在他脸蛋子上掐了一把。然后说:“胖子给我也写上。这些日子正好抽空打了一个碗架子。一个炕琴。俩小柜。干脆都送给张老头吧。”

这也不轻*。二子跟张老都在鹿场工作。交情也最深。

“好啊连家俱都有了。这下子是齐了。”车老板子一看李队长的号召力还真强。忍不住赞了一声。

过了一会。张老汉溜达过来他'里也记啊。胖子把单子给他一念,老头眼泪差点下来。

胖子见状。连忙又开起了笑:“这是你响应国家号召。晚婚晚育啊。值的表扬。”

笑声中大伙渐渐散去。子也回家吃饭。一进屋。就见奇奇在那教小说话呢。丫丫和吴琼也都回去了。奇奇没事的时候。就开始调教这几个小家伙。

看胖子。一个小家伙嫩声嫩的叫了一声:“叔——开饭——”

奇奇高兴的直拍手:“哈哈。终于会学话了。”

胖子则挠挠后脑勺。心里有点小郁闷:原来这也遗传啊。

坐在炕头上。大辫给大伙盛饭。手指上的金戒指金光灿灿老首饰匠的手艺真不错打的戒指美观大方。大辫子心喜欢极了。

胖子看到叶莺端着菜进屋。就忍不住逗了她一句:“叶丫头。看看小玉的戒指怎么样?”

叶莺皱皱鼻子:“哼抠门。一个金戒指就把俺们家小玉给糊到手。”

“哈哈放心。过年就给打全套首饰最低的来个500的金项链!”胖子的意的大笑几声。

“想吧你。除非挖到金矿!”叶莺给胖子拿了一个咸鸭蛋:“赶紧吃。堵上你的嘴。”

“大哥。咱们给张大叔送点啥礼啊?”大辫子一边吃饭一边问。

“好歹也是咱们公第一批职工。干脆就拿二百块钱吧。人家俩人都那么大岁数了。不能一结婚就拉饥荒*。”胖子算了一个大概。这样张老汉基本就能弄个平乎。以后俩人要是都赚工。日子就缓过来了。

一晃就到了11号。到了下午。村里就忙活开了。都为明天的喜事准备着。胖子和李队长他们先到新房转一圈。还真别说。啥也不缺。

墙上是新糊的报纸。墙上贴着个大大的字。外面窗户上还贴着一个。门上还有胖子写的对联:老树发新芽。金秋报喜;红梅开二度。勤俭持家。

横批四个大字:计划生育。

屋里的东西基本都是。炕席帐。家俱镜框。茶壶水杯。外屋的子以及锅碗瓢盆。篱盖帘。跟新结小青年一样。本来嘛。人家张老汉也是晚婚。

外面的当院摆满了土篮子。里面都是蔬菜。也有新采来的蘑菇和野菜厂送来的干菜。大木盆里面。一条条都是大鱼。个都有三斤多。是车老板昨天去南子捞回来的。

李二大厨也琢磨菜谱呢。胖子凑过去:“白面豆油俺家都有。该炸啥就炸啥。小娃子们都盼着呢。再说了。人家大王庄也要来娘家客。别叫人家笑话。”

“好嘞。有你这话就放心——三炮。猪杀完了没。赶紧把小肠拿过来。俺还的灌肠呢。”李二大厨也立刻精神抖。

王三炮正领着俩人在外面杀猪。正毛呢。嘴里嚷嚷着:“你忙啥。等这个拾掇利索。才轮到你呢——”

胖子听嘻嘻直笑。二大厨也终于反应过来:“三炮。原来你也坏。俺咋才发现呢。弯骂俺是猪。小子以后甭想吃俺炒的菜。”

“别吵吵了。没看这正分任务呢吗!”作为烙头忙。车老板子正操练面前站着的一帮半大小子。端盘子的倒酒的盛饭的烧火的都井井有条。一丝不苟。末了又加上一句:“这回是干。东家没赏钱。知道不。别过后撵着俺要烟。”

按照习俗。跟着帮忙的。多少都的打赏点东西。一般就是两盒烟啥的。

“这都是大伙的事。不赏就不赏呗。”半大小子异口同声的回道。

正文 第四百六十六章 百元婚礼

张老汉今个打扮得格外精神,胡子刮掉,嘴巴子确青,乌黑亮,是他非缠着老药子,弄了点草药给染的,凑跟前一闻,还有淡淡的药香。

一身灰色中山装,胸前戴着大红花,脚上蹬着布鞋,仿佛一下子就年轻了十岁。胖子给他整理了一下帽子:“嗯,有点新郎官的架势。”

“赶紧出发接亲吧。”张老汉瞧瞧太阳已经从东边升起来,心里就起急。

“忙啥,赶趟儿。”车老板子却还是稳稳当当。

“赶上你们不着急了!”张老汉一个劲跺脚。

“你这是二婚,咱得过了中午12点再去迎亲。”车老板子吧嗒着小烟袋说。按照当地的风俗,二婚要下午办。

“拉倒吧,俺是头一婚,马车,赶紧都准备好了,现在就走,一切都按照头婚那么办。”张老汉也急了,俺是纯小伙啊,老光棍了。

车老板子吧吧嗒嘴:“成,就按照你说的办——我说老张啊,你心急也没用,不等到黑天你就入不了洞房,嘿嘿——”

哄闹声中,五两大马车整装待。张老汉过了一下数:“哪有整个单数出来的,麻溜再凑一辆。”

胖子也混在迎亲的队伍中,一路来到大王庄。王大婶的姑娘儿子毕竟觉得这事有点好说不好听,所以都没腾面,只有一些远房亲戚和邻居给张罗着。上车也是在王家富家里,走的时候象征性的扔俩钱就成。

送亲人还不少。一多半都是中年妇女。剩下地一半是小娃子。老爷们就是包括王家富和王队长在内地三五个。

王大婶也没啥东西。就着俩包上车了了马车上。张老汉这才给她也带了一朵大红花。弄得王大婶眼泪巴叉地。从这时候开始。也就不能再叫王大婶。改教张大婶了。

上午十点多。马车就返回靠山屯。噼里啪啦响了一阵鞭炮之后。张老汉就着张大婶进院。这么大岁数了就不用抱着。

娘家人进屋一瞧。都连连点头。对屋里地陈设比较满意。王队长哈哈两声:“好哇。跟年轻人结婚一样。啥都是新地。”

张大婶象征性地在炕上坐了几分钟。然后就乐呵呵地下地给大伙点烟。因为是老新娘以也没有调皮捣蛋地。

要是年轻人结婚。新娘子点烟这个活老艰难了。尤其是那些半大小子。净偷摸使坏想方设法把火柴吹灭。叫新娘子多费点事。

最气人的就是把烟卷上的纸扣掉一小块,然后朝下叼着,不注意还真发现了然后用火一点就漏风,看着确实也使劲吧嗒,就是点不着,你就说坏不坏吧。

那些婶子大娘在屋里唠嗑,王队长就拉着胖子来到当院,抬头看到门上的对子不住乐了:“谁写的啊,这么大岁数还计划生育呢过这词倒是赶了一回时髦。”

胖子嘿嘿两声:“俺写的,别看张叔年纪大是却宝刀不老,还惦记着养活一个胖儿子呢。”

王队长也跟着嘿嘿几声后说:“正好李队长也在这,领着我们到你们那几个厂子参观参观,我们也学习学习。”

“等吃完饭再溜达吧。”李队长看看时间,也快要开饭了。

“得了吧,就俺这酒量,估计肯定得喝多,趁着现在清醒,先瞧瞧吧。”王队长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个多大斤两。

看到养鸡场里面数千只小鸡,然后几百只同时咯咯哒地站在鸡窝旁边叫唤,向主人邀功,王队长的脑子有点发晕:这一天得产多少鸡蛋啊?

因为大脚嫂子去张罗张老汉的婚事,所以小鸡就没有散放出去溜达。这帮家伙野管了,被圈起来就有点不愿意,特别闹吵。

里面还有几只野鸡,领着毛茸茸的小鸡仔,这些野鸡也开始繁育后代。因为它们数量少,所以也就没控制。

今年鸡场并没有孵化小鸡,胖子准备从明年开始,每年孵化一千,然后把老母鸡淘汰。毕竟过了三年,小鸡产蛋的能力就越来越下降。这样一年一年循环起来,正好可以确保鸡场的稳定。

这样看来,那些公鸡就显得有点多余,大脚嫂也曾经提出来处理一批,结果叫胖子给否了。这种自然放养的情况下,还是保留一定数量的公鸡比较好,毕竟阴阳和谐,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随后,王队长又转悠到猪场,只见曹国救正抡着大鞭子追赶一头公野猪。大野猪不慌不忙地颠和着,曹国救愣是追不上。

看到胖子他们,曹国救停下来,气喘吁吁地说:“这家伙太不像话,母猪还没发情呢,它就总想往身上爬,你说该不该打!”

胖子转转小眼珠子,心里也想明白了:这是嫉妒啊。

于是嘿嘿几声:“国救老哥,时候没到呢,时候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曹国救听得心里别提多痛快了:“是这个理,等那边头一桌吃完了,别忘了打发个人换我,还得随礼去呢,你看我这五块钱都准备好了。”

说完,拿出一张崭新的票子,抖得哗啦哗啦直响。他现在的工资在村里也算高的了,所以头一回敢随五块钱的份子。

王队长心里也有点羡慕:猪倌随礼都五块钱,这靠山屯还真够富裕的啊。于是向胖子说道:“听说现在都养野猪,这玩意比蝎子来钱吧?胖子,俺们也订几窝野猪崽行不行?”

“野猪可没有蝎子值钱啊,这玩意20块钱一只,基本上是一块钱一斤;要是蝎子一斤值多少钱啊,最低两三块。”胖子不慌不忙地跟王队长算账。

“关键是这玩意见效快啊。”王队长被胖子说得脸上乐开花。

“见效快也是一子买卖,要是咱们的大王蝎闯出品牌,那就厉害了,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才长远呢。”胖子顺便也给王队长上上课。

然后几个人溜达到鹿场队长又羡慕得不得了,刚想开口买几个小鹿,想起胖子刚才说的贪多嚼不烂,又硬生生忍下。

这一圈溜达来,李队长虽然没啥实际的收获,但是眼光却越来越亮,看得出,他养蝎子的信心和劲头越来越足。

这对胖子来说也是好事,大王蝎为在胖子的木盒里面养过几天所以才显得比普通蝎子要强悍,抵抗力也更强。但是这种情况顶多能影响到第二代,到了后面就不行了,还得不断上靠山屯来补充种蝎,胖子走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回到张老汉家,酒宴也就始了占了东西两院放席,老革命那个屋写礼账。

小娃们正好放晌午学,都受到优待着第一桌吃。一共也是八对八,十六个菜,八凉八热,小娃子们爱吃的拼盘、闷子、灌肠以及过油的样都不少。

另外还有难得一见的肉,炒大辣椒里有肉片,炖豆角子里有肉块,山野菜里面有肉丝,这下可解馋了,一个个甩开筷头子起腮帮子,都跟小老虎似的。

车老板子一个劲张罗:“慢慢吃你们填,反正就这一顿完就都滚蛋上学。”

以往要是有办事的,烙头忙最怕小孩刚吃完上一拨,趁你不注意,立刻又找地方坐下,专门划拉凉盘。倒是不在乎那点吃的,关键是占地方啊。

大脚嫂陪着两桌娘家来送亲的婶子大娘,在新房摆了两桌,大伙一瞧,饭菜很上档次,比有些人家给姑娘儿子办事菜还硬,更是满意,都夸张大婶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