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乔小麦躺在被窝里将整件事情总结了一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别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年初三,天微微亮的时候,郑幺妹就过来叫起了。

乔栋乔梁昨晚就被告知今天要去姥爷家,兴奋了一宿,这会儿不等郑幺妹催,一个个便跟训练有速的兵哥哥般,以飞快的速度穿起了衣服,只乔小麦一个怕冷赖在床上不肯起。

过年走亲戚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事,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最重要的是收压岁钱。

而且姥爷家住镇上,出门就是市集,那可比村街繁华好玩多了。

“小懒猪,再不起,就把你一人撂家里喽,”郑幺妹捏了下她肉嘟嘟的粉脸颊,威胁她道。

乔小麦扭着身子躲开乔梁欲捏她鼻子的手,嘟囔着,“不去就不去,我才不稀罕呢,”哼哼两声,继续呼呼。

“好妹妹,快起床,一会我们到了姥爷家,二哥带你去市集玩好不好,还给你买好看的头花和手帕,”乔梁知道自己老妈是不会将小妹一人丢家里的,为了不让她拖‘大部队’后腿,便跟着郑幺妹一同哄她起床。

乔小麦不吭声,她也知道自己今天是一定要去姥爷家的,也没想睡懒觉,就是想赖会床。

乔栋穿好衣服后,看着缩在被窝里装小猪的小妹,二话不说,卡着胳肢窝给提溜了起来,又怕冻着她遭家里大人骂,便箍在怀里用被子包着,指挥着一旁的乔梁帮忙递衣服。

乔小麦对自己三十岁还被人抱在怀中穿衣服的行径很是不耻,挣扎着想要自个穿,而这副不配合不情愿的小样落在别人眼中便是丫在闹性子。

“给我老实点,在闹腾晚上就不跟你一被窝,丢你一人睡,冻死你,”乔栋箍着她的脑袋,让郑幺妹给穿套头毛衣。

“麦麦不闹了,乖乖穿衣服,你不想去姥姥家吗?姥姥姥爷都想你了,还说给你买了新衣服,等你过去穿呢?”

“妹妹,别闹腾,你看衣服二哥都帮你暖的热呼呼的,一点都不凉,你摸摸,”乔梁从被窝里拿出自己用身体暖热的棉衣,拽着乔小麦的胳膊就往袖子里伸。

此情此景,乔小麦就觉得自己投生的不是人,而是猪,宠物猪,被人摁在怀里五花大绑。

再坚持自己穿衣就矫情了,索性任他们服侍,让伸胳膊伸胳膊,让伸腿儿伸腿。

“妈妈,天还黑着呢,起这么早干嘛啊?”

“今天你西头富婶家也去镇上走亲戚,你爸跟人家说好了要塔他们家的机动三轮一起去,八点走,咱们不能让人等咱,”

这年月机动三轮在农村不多见,平常人家还在开拖拉机。

堂屋,乔建国正在点去丈母娘家带的年货,他现在已是矿厂的大厨了,下面带了三个徒弟,工资也从原先的80元,涨到了现在的120元,加上奖金,在村上也算是数得着的富裕户。

矿上福利好,今年过年像他这种级别的员工只单位发的就够过上一个丰年了,10斤重的豆油2桶,牛、羊、猪肉各10斤,肘子4个,肉鸡2只,鲤鱼6条,苹果、梨子、罐头、白酒各两箱,用脚踏三轮车拉回来时,老婆孩子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乔夏氏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逢人就说自己三儿出息了。

郑幺妹因为要照顾三个孩子,并没有正式工作,只是靠乔建国的关系在村小学谋了个代课老师的工作,教的是一二年级的语文课,离家近,出门左拐走五分钟的路就到,不耽误家里忙活。

连校长在内师资才十二人的村小学工资和福利自然比不上乔建国所在的省级国家矿,肉、鱼、油、糖等年货倒都发了,只不过每人象征性地发了两三斤,两只手便拎了回来。

不过,两人加起来,今年年货只需买些供给孩子们零嘴和招待客人们的糖果、小吃即可,瓜子、花生、糖糕子都是自家动手炒的,不花钱。

郑幺妹抱乔小麦出来洗漱时,乔建国已经清点完毕,又另外割了些牛羊肉装了个肘子包成一包。

农村送节礼讲究个六六大顺、八八大发。

所谓六六大顺、八八大发就是指六样八斤,八斤的猪肉一块、八斤重的鲤鱼两条、八斤重的肉鸡两只,白酒、罐头各八瓶、水果八斤,返家时,丈母娘家各样会回一半。

“我娘家人少,不用装这么多,”郑幺妹知道乔建国是真心待自家爹妈好,对他这样的做法心里也是高兴和满意的,可又怕家婆知道心里不畅快。

乔家虽然没分家,但采取的是一家两制。

田地是一起种,一起收,收成按人口摊分,买化肥、农药、种子的钱也按人口起,遇到节气便一大家子人一起吃,平时则是各吃各的,方便。

除去公摊用来招待来往亲戚朋友和回门的年货,丈夫的年终福利也就剩下这几斤散牛羊肉了,如今又都拿去,只怕瞒不了乔夏氏。

“没多装,剑峰二年没在家过年了,我拿些下酒菜去好好跟他喝几盅!”乔建国从东屋床底拉出矿里采买用的铁框,将年货一一摆进去。

“嗯,呆会你跟他好好唠唠,问问他这两年在外面都干了啥?若是听出啥不对劲的地方,你就劝劝他,他听你的,”郑幺妹对这个弟弟也是搞不懂,复原回来,放着好好的工职不干,跟人家南下做买卖,这一去就是二年,也不知现在是啥情况。

“唉,”乔建国洗了手坐到饭桌上吃早饭,见乔小麦皱着眉头一脸倦倦的小摸样,乐了,戳着她肉嘟嘟的小脸打趣她,“怎么,不乐意去姥爷家?”

乔小麦一向都有起床气,刚又被人那样折腾,心里烦着呢?谁也不想搭理,头一歪躲她妈怀里去了。

“我瞅着这丫头心情不好啊,”

“被人硬拽起来,心情好才怪呢?你家闺女赖着呢?要不是乔栋乔梁帮忙,我还真治不起她,”郑幺妹笑着,只当乔小麦是在闹性子,轻轻拍着她的背,顺毛捋着。

被人当小孩子哄着的感觉真好的,乔小麦打着哈欠心安理得地享受着。

心里自我催眠道:我才四岁,四岁,四岁····

“这可奇了怪了,以往一听要去姥爷家,她可是爬的最快的一个,”

“天冷,不愿意出被窝,她哥哥们吓唬她,再不起就不带她去了,你猜她说啥,不去就不去,在家睡觉多舒服!我说的没错吧,孩子忘性大,不过半年,就把从小将她养大的姥姥、姥爷给忘了,真真个没良心的小东西哦,”

“真不想她姥姥、姥爷了?到时别哭着闹着不愿回来才好,”乔建国跟大部分中国男人一样,喜欢儿子,因为儿子能传宗接代,而女儿则是赔钱货,可三个孩子里,老大长相随他小舅郑剑锋,老二随他,只这小女儿像足了她妈,他又是个老婆奴,自然爱屋及乌,将这丫头当宝贝疙瘩疼。

乔小麦不在她们跟前长大,跟他们不亲,刚来时,天天哭闹着要姥爷、要姥姥、要小姨,就是不要他们,这要搁两大的身上,早就一鞋底子抽过去了,只这小娇娇女儿,别说打就是大声说话都不敢,就怕孩子嫉恨上他、不理他。

“真不愿意回来,就让她在那过几天,反正离开学还有一些日子呢?我爹妈弟妹都想她了,年前就捎话说要让她在那过几天,”

乔建国低头喝粥,没搭腔。

他不想让乔小麦留丈母娘家,孩子刚跟他有点亲,这要是再去住上一段时间,回头又生疏了。

郑幺妹知道他心里咋想的,她也不是没顾虑,只是孩子在娘家养到三岁半,被自个父母当心肝宝贝肉疙瘩似的疼着,小妹也说了,妈想外孙女,想的都哭了好几回。

这一头是亲妈,一头是丈夫的,她也难啊。

屋子里一时间静了下来,只听见乔建国呼噜呼噜的喝粥声、乔栋乔梁吧唧吧唧的嘴巴声,乔小麦只觉自己肚子咕噜噜地直叫唤,摸着肚子,扮嫩道,“妈妈,我饿了,”

“我家小猪崽子饿了,那洗完脸吃饭好不好,”

“嗯,”乔小麦点头,卖乖道。

郑幺妹将她放在地上,打了热水给她洗脸、梳头,乔小麦吸取了教训,这会老实地站在镜子前任她妈捯饬,反正家里就这情况,她就是想发挥下她的艺术天分,也是设计师难为无布之裳。

索性郑幺妹在搭配服装和头发造型上一如后世般水准颇高,让她同样大红上衣配深黑下裤的造型在一群小村姑中愣是穿出了小模特的效果、小公主的风采。

因为走亲戚,还特意穿上了红色高帮小皮鞋!

“不错,挺好看的,”乔小麦对着镜子点头表示满意,惹来屋里其他四人的大笑。

“爱哭鬼,”“最臭美,”乔栋乔梁一搭一合地糗她道。

“小不点,就知道讲俊,”郑幺妹点着她的鼻尖眉目含笑地拉着她向饭桌走去,乔建国探身一把将她捞起,抱在怀中,‘吧唧’两下,乐淘淘地赞道,“那是,也不看是谁的闺女,我家丫头跟她妈一样,穿什么都漂亮,”

乔小麦虽然知道乔建国醉翁之意不在她,可还是笑纳了他的夸赞。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有点慢热·····

富家

乔家村离镇上骑自行车大约四十分钟的路程,开机动三轮要省一半的时间。

江北的冬天冷,尤其是早上,那迎面而来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在人脸上生疼生疼的,机动三轮没有车棚,出门的时候乔建国和郑幺妹拎着年货,让乔大乔二抱了两床旧被子挡风用。

乔家在东,富家在西,再加上天冷路滑,几人徒步走约十分钟才能到。

这是重生以来,乔小麦第一次完整地看到这个庄落,还真是房矮路烂,她的记忆只到上世的六岁,那时她家已经修起了一层楼房(平顶,可以加层的那种),村里很多人家都住上了石、砖搭建的瓦房,哪里像现在,入眼都是矮塔塔好似牛棚的土房子。

路过村小学时,破烂的教舍和土坯墙垣让乔小麦想到了前世5.12大地震后汶川中学校的教学楼,唯一不同的是村小学的破旧是时间磨砺下的产物,而汶川中学是自然灾害下的产物。

很难想象,这样的房子是如何能经得住风雨的吹打和浇灌而至今屹立不倒。

甚至在如此艰苦的学习环境下,竟还孕育出了不少人才。

比如金融巨子乔大、富大,比如特种部队的乔二,比如提前一个月也不见得能排到的名医生富二,比如建筑高材生富三,比如硕博连读的乔小麦----等等。

可谓是人才辈出。

后来教舍重修后,再也没出过像他们这等优秀的人才了。

所以古人说的话很有历史依据,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乔小麦对回去不抱任何希望,只迫切地希望致富的大门快点敞开。

她对五岁前的记忆很模糊,只依稀记得,家里第一次盖房应该是在88年,她二伯母家的大堂弟和小婶婶家的小堂弟都是这年生的,一个三月,一个八月,他们家盖房子就在这之后。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也是因为她老娘常跟她念叨这段往事。

当年家里盖房,她被安排在二伯母家跟乔玉梅挤一床,晚上,两人玩耍时为抢一个塑胶袋,被乔玉梅推倒在地,头碰到桌角,额头上缝了三针,长大后只能用刘海遮住疤痕。

郑幺妹固执地认为若不是乔玉梅将她推倒,让她破相,她也不至于到三十岁还没嫁出去。

乔小麦不敢苟同,她认为如果郑幺妹的择婿标准能够降低一点,她应该早就嫁出去了。

毕竟额角上那小小的疤痕不足以影响她倾国倾城胜莫愁的容貌。(自封的!)

正回忆往事中,被郑幺妹轻拍后脑勺唤醒,认真叮嘱她道,“麦麦,前面就是富三叔家了,到了那,要叫人,知道吗?”

乔小麦点头,极不耐烦道,“知道了,妈妈,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不用你一直提醒,”

郑幺妹笑着帮她理了理额前的刘海,用哄小孩子的语气含着宠溺地说,“是,我们家麦麦长大了,昨个都会自己穿衣服了,”

乔小麦嘴角抽抽,没有再说话。

不过,现在的郑幺妹还真温柔,她心里嘀咕。

到底经历怎样的巨变,让温柔似水仙花般的郑幺妹变成了二十年后的毒舌彪悍妈。

只感叹,时间啊,它是最高端的魔法师。

不知是富姓带富了富家,还是富家为了配上这富姓而使劲浑身解数地发家致富,远远地,乔小麦就看到了重生以来第一幢楼房,在土房当道的乔家村,富家的两层小楼房是那么的鹤立鸡群。

乔家村前身叫乔家庄,民国时期,乔家先祖乔万财是江北地区有名的大户大富之家,乔家庄是他名下一个不大不小的庄园,乔建国的爷爷乔鑫诚是二房庶子,因性子温良,不善争权夺势,又因为嘴笨口拙,不善于逢迎拍马、巴结讨巧,不得老爷子宠爱,分家时,只得了这个最不打眼的庄园和附近百余亩田地。

他好文不好商,而文人又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钱财之物虽不至于厌恶,但也不那么看重,自是不屑跟那些为了家财而斗得你死我活的兄弟们为伍,对于自己没分到乔家名下之前产业也不在意。

后来大房长子当家,他连同妻妾孩子被发配到这个小庄园做了名靠收租子过活的地主爷。

他为人宽厚、大度,待人和善、亲切,耳根子也很软,见不得佃户为了交不起租子跪在他面前哭诉,便经常减免租税,并常常接济周边穷农,落得个仁义、好善之名。

名是落下来了,但同时家里的财政也开始吃紧起来,那时佃户们大多诚实、纯朴,但也不乏有利用他的善心装穷不交粮不交租子的佃户,他平日只一心钻研学问,对经营管家之事,十窍通了九窍,待人处世也只讲究‘仁’‘义’二字,渐渐的,到了乔建国爷爷乔博文这代,空有地主爷的名衔,而没了地主爷的腰缠万贯。

乔鑫诚有两个老婆,大老婆李氏为他育有三女一男,小老婆刘氏生有一子养在李氏名下,她比乔鑫诚小了近二十岁,儿子不亲,膝下无女,丈夫倒是宠她,只是太过迂腐、刻板、没啥情趣,眼见家道中落,觉得这日子也没啥盼头了,便裹了自己的私己,跟后山一养蜂的外乡人跑了。

乔鑫诚知道后,恼羞成怒,怒极攻心,一时间想不开,在哀嚎一声家门不幸中与世长辞。

乔博文接管掌家,本欲励精图治、百废待兴、重振家业、振兴乔家时,中国解放了。

1950年,中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土改、文革期间,地主们被纷纷打倒,土地也被没收,乔家因为先前的‘广结善缘’,没有被老百姓揭发、检举,归为地主、乡绅一流,因此躲过了被批斗的厄运,改革开放后,地主们平反,但土地已经全面收归国有,乔家也不例外。

乔家庄自此改名为乔家村,乔家的祖产百亩良田也成了生产队的公有田,所以乔家村并不大,整个乔家村加上后来迁居过来的也不过五六十户人家,随便站在谁家墙头上都能看见富家这漂亮、高耸的两层小楼。

楼房门口,富三婶正往车上铺稻草,见他们过去,大老远地便迎了过来,“咋过来了,昨个不是告诉你们在家里等着就行,”

“不碍事,路不好走,去接我们还得回头,太麻烦了,”

“有啥麻烦的,又不是骑自行车,加上油门,不过两分钟的路,”见郑幺妹拎着篮子一路走来,脸都红了,额头都冒了一层细细的汗,她知道她娘家在镇上,不像农村人有的是力气,虽说嫁给乔建国十余年了,可一直都被乔建国像对女儿般娇养着,又因为连为乔家生了两个大胖孙子,乔夏氏对她也还算好,再加上,她在村小学里做教师,教过的孩子基本知识都挺踏实,村里人大多不识字,对像她这种的文化人都敬上三分。

“大老远的拎这重的东西,累着了吧,”

说着就要接过郑幺妹手中的篮子,两个儿子都被她教过,成绩不错,她高兴,打心里想拍拍她的马屁。

郑幺妹忙避开,“别,三嫂,你忙你的,我自己能拎得动,”

年货大部分在乔建国那儿,她的里面只有一些点心、熟食、干货、糖果和一块扯给她娘的布料,就这点东西,这点路愣是让人看出了她的累,还真是没用。

脸越发红了,配上额上的汗珠,就像沐浴在晨雾里露珠下的玫瑰,娇艳欲滴。

看的一旁的乔建国心里痒痒的,恨不能将她搂在怀中,藏进口袋里。

眼看就要到家了,富三婶也不再坚持,却一个跨步,将落在后面包裹严实的乔小麦一把抱起,想起前天她的‘猴子’论,笑呵呵地逗她道,“哎呦呦,这不是咱们那从猴成功变成人样的小麦麦吗,这小脸冻的可快成了猴子屁股喽,”

又转身对郑幺妹说,“叫你们在家等着吧,偏偏早早地过来了,这大冷的天,也不怕把孩子冻着了,”

“早起走走暖和,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身体也好,”郑幺妹解释道。

“三婶,我不冷,真的,”乔小麦一向嘴甜,又经过她妈多番叮咛,这会子小嘴更是甜死个人,“你摸摸,我的手都流汗了,”说着,手就覆上了富三婶的脸颊,“倒是婶婶脸被风吹的有点凉,我给你暖暖,”

一番贴心暖胃的话,把富三婶疼的心肝宝贝的乱叫,“哎呦呦,这么个可人儿,怎么就没投生在我们家,可怜我为富家连生三个儿子,却没一个让我省心的,”

左右开弓,‘吧唧吧唧’把乔小麦小嫩脸亲的跟西瓜瓤子般,红彤彤、水汪汪。

乔小麦不动声色地将口水擦在了她的身上。

到了富家,富三婶先张罗着乔建国将年货放到车上,又叫大儿子搬了凳子给他们坐,乔建国也不跟她客气 ,他挎着百十斤的年货走了十多分钟,这会儿有点喘,拉着郑幺妹就坐了下来,“师兄呢?怎么没见着,”

富老大的爹行老三,人称富老三,大名富建国,村里跟乔建国一般大的人有一半都叫建国,这些叫建国的人里有一半都学了厨子,另外一半则做了瓦匠泥水工人,少数几人通过关系进了部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怎么上过学,初中毕业都是高学历。

富老三和乔建国拜同一个师傅学厨,师兄弟一共五个,除了乔建国在省煤矿厂里做大厨,其他三个师兄弟都在事业单位里做大厨,只富老三一人突然半道改行从他大哥手中接了活做起了包工头,看他家就知道,他这包工头做的很成功。

这时的人都特别的尊师重道,友爱同门师兄,虽然富老三不做厨子了,可一日为兄,终身为兄,两家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平日来往也频繁,逢节庆日也是要相互送节礼的。

再来两家孩子差不多大,又都在一起上学,两家关系自是亲厚的很,只比亲兄弟差一层血缘而已。

“去后院叫人了,有一会了,这会子该是在路上了,你们先坐坐等会,”富三婶边说便从堂屋的茶几上端过一个装有糖果、瓜子的塑料花盘,先把乔小麦身上的所有口袋都装满了,这才招呼其他人吃。

郑幺妹见富三婶这般热情,忙在一旁劝道,“三嫂,别这么惯孩子,她年龄小,不经惯,”

“弟妹,你别拦着,惯着就惯着,这么个宝贝,谁见着不欢喜,咱们农村,女儿就得娇着养,没事,惯不坏的,”

将花盘放在乔大乔二面前的凳子上,亲自帮乔小麦剥了颗糖塞进她嘴里,“这是软糖,比硬糖好吃,”

“谢谢,三婶,”乔小麦嘴里包着软糖,含糊不清地说着,嘴角勾着,眼睛也因为糖块的甜味眯了起来,这摸样像极了贪嘴的猫咪,太可爱了。

连一旁陪乔大乔二玩的富大也觉得这个小乔妹妹很可爱。

粉嫩嫩一张小脸,鼓起的腮帮因室内室外的温差微微晕红,小嘴唇嘟着,像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眼眸弯弯,一脸的满足和甜腻,富大心想,若她是我的妹妹,我就把糖都留下来给她吃。

作者有话要说:我知道我速度很慢,我会慢慢加快的,争取一日一更!

干妹

富老三回来了,见乔建国一家在堂上坐着,过来招呼道,“怎么来了,不是让你嫂子告诉你在家等着的吗?”

乔建国起身上前迎了两步,“也没多少路,让孩子们走走,全当锻炼身体了,”从口袋里掏出一盒香烟,抽出一根递给富老三。

富老三接过烟塞到耳根处,“大冷的天,瞎折腾啥,也不怕孩子们吹了冷风着凉了,”将屋里的乔小萝卜挨个地溜了一圈,指了指被糖块撑的小脸鼓囔囔的乔小麦,“你女儿?”

他没见过乔小麦,只知道这个师弟有个女儿一直养在丈母娘家。

“嗯,今年秋天刚从丈母娘家接回来,有点认生,”忙招手将三个孩子叫了过来,“孩子们,都过来给三叔拜个早年。”

富老三入师门比乔建国早了两个月,依师门规矩,孩子们应该称他为师伯或者伯伯,但两人是同村,乔建国又长他半岁,于是中和了一下叫法,两家孩子都管大人叫叔叔、婶婶,这样方便管理。

乔小麦打头站在富老三面前,将嘴里的糖块嚼碎吞下,双手抱拳,冲着富老三童音软语地喊道:“三叔、三婶,春节快乐,侄女乔小麦这厢给两位长辈拜年了,祝三叔新年鸿运到,路路迎财神,祝三婶福星高照、青春永驻、容颜不老,祝三位哥哥学业有成、身体健康、吃嘛嘛香,”

上世乔建国疼她入肝,没少带她出席酒会、盛宴,乔小麦见惯了大场面、大人物,对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场面话那是张嘴即来,都不带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