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太唠:形容一个人太馋。)

她就苦兮兮地吃那伴着乳腐的白粥,蜜娘不爱吃白粥,她早上爱吃那些面食,沈三或是范先生早上出去转悠,常常会给她带那些小笼包、龙须面、馄饨饺子什么的,也爱吃糕点,就不爱喝粥。

沈三可心疼坏了,“怎么阿耶不在就切坏肚肚了?悯哥也真是,咋给奈买那些东西,阿耶买了酥糖……”江氏的眼睛刮过来,沈三顿了顿:“帮奈收着,等好了再切。”

蜜娘:……稀啦稀啦继续喝粥。

沈兴淮坐在床边上,“知道为什么吃了糖葫芦肚子疼吗?”

蜜娘:“因为不干净?”

“怎么不干净?”

“……”

沈兴淮一本正经:“因为糖葫芦里的山楂摘下来都没洗过,那绿油油虫子都还在上面,浇上糖就看不到了,然后脏东西、虫子……”

蜜娘眼泪汪汪地捂住沈兴淮的嘴巴:“否切的,否切的,再啊否切的。”

想起那绿油油的虫子,一阵反胃,粥也不喝了。

沈兴淮摸了摸她的脑袋。

与蜜娘同命相连的还有沈兴杰,他做臭号边上,天天被屎味熏陶着,熏得脑袋都疼,出来的时候脚步虚浮,身上也隐约带着那味道,吃饭也吃不下,硬生生受了几斤,两个人捧着一碗粥大眼对小眼,一个是不喜欢喝粥,一个是没胃口只能喝粥……

沈三且也是理解他,那粪号的滋味可非常人可以接受,就那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周身的味道,而且并非一时半会儿,那么多天,可不把人神经都给逼坏了。不过,被分配到粪号的几率也是不高,能中也真算是“幸运”哩!

沈兴杰在镇上修养了两日再回的菱田村,过几日他就要去县学报道了,黄氏又是欢喜又是舍不得,但跟儿子的前途比起来,这会子分别算不得什么,去了县学就只能一月回来一趟,不过沈三在县里有生意,可以顺路过去看看他。

去的那日是沈兴志送他去的,给他铺好床铺,沈兴志道:“咱们家就盼着出奈一个读书人,阿哥帮奈在后面垫着,奈挣个功名出来,咱们家以后也就不是地里刨的了。”

沈兴杰用力点点头,红着眼睛送沈兴志走了。也许经历了一次检验自我的考试,他是真的大了不少,沈三到县里就会给他捎带些东西,他平时除了在县学,有空就在春芳歇看书,若是碰到沈三,遇上了不懂的,还会问他。

沈三感叹也算是知道用功了。

那月余后,府试的红榜出来,沈兴杰没上,他知晓后也没多大伤心,本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的。

沈兴淮过了府试,不过并非案首,是第四名,然以他的年纪,如今已经是个童生的,实则不容易。县中不少人家都送礼来恭贺,亦有不少人家明里暗里地询问沈三江氏结亲的意愿,沈三和江氏并不愿这么早就定下亲事,以他年岁小性子不定,算命算出来不宜早定下回绝了。

沈兴淮才十二岁,那些个小姑娘也都还没定性呢,太早定下,若是日后出了什么事反倒不好。沈三还想着他儿子主意大,若是他们定下的他不喜欢可就遭了。再说他十二岁已经是童生了,若今年童生试过了就是秀才了,日后往上走的可能大得很,到那时,这层次不同了,可以挑选的人家层次也不同了。

沈兴淮成了震泽以至吴县最年轻的童生,那沈三和江氏又有了一波交际热潮,江氏那半个月里头也不认了多少人家的姑娘,那城东房员外家的、江主簿家的……蜜娘亦是识的了不少姐妹,那些个姐姐都待她温温柔柔的,给她吃的给她玩的,她倒快活得很。

江氏问她最喜欢那个姑娘。

她玩着江主簿家姐姐送她的九连环,“都挺喜欢的,都对我挺好的。”

“给你好吃的好玩的就是对你好了?”

“不然咧?姆妈,人家送我好吃的好玩的,我还讨厌人家哩?”

江氏无言以对:“那奈阿有给人家回礼?”

蜜娘摇摇头:“人家要我阿哥,我可不把我阿哥送人。”

这小丫头心里头聪明着呢!

打沈英妹知晓刘悯的心思后,专门打听了许久那姑娘家里情况以及那姑娘的性子,路上也专门同她碰上好几回,倒是个大方得体的姑娘,刘悯年岁着实有些大了,沈英妹也想着早些定下,觉得那姑娘不错,就同刘泉商量着定下来。

先让花氏去探了个口风,那姑娘的娘也是惊讶,却是忍不住欢喜。刘家当真是户好人家,镇上人谁不知那刘记医馆。

刘泉夫妇为人厚道,医馆坐诊抓药的费用是镇上最便宜的,大多数人都习惯到他家来抓药。若女人家有些私人毛病,都会同沈英妹说道说道。刘家人丁少,却也是善经营的,家中田地不少,又有医馆这项好营生,还有沈秀才那样的好亲戚,竟是这般好人家看上了她家闺女。

那人家姓庄,庄姑娘的母亲姓李,李氏一直害怕自己这身子拖累了闺女,也正焦急着,没想到就来了这门好亲事,询问过闺女后,庄姑娘亦是对那温柔高大的青年抱有好感,这桩亲事就先这样定了下来,等找个好日子,两家人家摆上几桌,请上几家近亲,交换庚帖,就是定亲了。

刘悯也是欢喜得很,也不计较当初蜜娘不守信用了,给她买了不少零嘴,感谢她那根糖葫芦吐得好!那秘密告得好!

刘愫有了那嫂子,便是三天两头地收庄姑娘给她的小礼物,绣的荷包,亲手做的糕点,刘愫可高兴的,也不去外面疯玩了,就绕着她嫂子转悠。

那刘悯定下了,黄氏也有些着急了,沈兴志比刘悯小上两岁,可也到了婚龄。她虽着急,却也不担心找不到好姑娘,如今家中有钱有地,那一栋大宅院也要开始造了。

沈三那园林也造了快半年了,从外观上,二分之一已经完成了,然而还有许多精细活需要慢慢磨,沈兴淮于内室装修也多有要求,这工期也就慢了许多。

家中如今多方生财,沈三无那钱财忧患,钱亦生钱,他倒是不是热衷于买田地,爱买宅子和商铺,回利快。这回他去府城也感受到那与县城不同的热闹繁华,这八月份淮哥还要去院试,这没个落脚地当真不大方便,他又是思索起在府城买个小院子。

不过如今家中造着园林,钱彩处的确紧俏了些,沈三托友人在蘇州城里寻些宅子,他看中了一栋位置偏一些的院子,比城中热闹地偏了些,但清净,有马车,出行又不是难事。日后那乡试也是要去蘇州城的,他同卖主扯了半个月,减了五十两,买下了。

沈兴淮已是童生,便可参加今年八月的院试,若是过了院试,便就是秀才了。他不热衷交际,依旧同往日一般在家中为院试做准备,偶尔同上次县试、府试认识的伙伴到春芳歇一块聊聊诗书。沈兴志在县学也结交了新的朋友,亦有杨成文这般村中熟人在。杨成文考了府试第十名,县太爷观其资质上乘,而家中贫寒,免了他的费用让他来县学读书。

家中都不敢打扰他读书,闭门谢客,蜜娘亦是不敢打扰兄长,近日也不找他学画画了,自己在那边摸索,她如今画些物象已是不错,可以像模像样地自己画出一幅画,她有自己的所思,虽阿公和阿哥都教她画画,且两种不同的画法,她觉阿哥的画法更真实,可以画人、画物,阿公的画法讲究意境,更适合画景。

范先生如今也顾着沈兴淮,无多少时间顾她,她自己铺上画纸,可画上半天,倒是有些个画痴的模样。儿时范先生总爱抱她在膝盖上将那些山川大江之事,她便在心中朦胧地勾勒出那澎湃的山水景象,偏爱看一些游记或是杂文。

沈兴淮于诗词一块尤为薄弱,不知怎的他就是写不出诗,就是那天生缺了一根经脉,范先生下了狠功夫,倒是想了个死方法,让他提前写好几首广泛题材的诗,若是幸运,便套用一下。这就如同高考时猜作文题一般,总是要准备几篇样文,好好背一下的。

文赋、算学算是他的长项了,多是不怎么会出问题的,能不能考好,这问题还是出在诗词上。范先生也是奇怪,他看上去也不笨,也非慵懒之人,怎那作诗的水平这般次。那诗词不好,日后可还有麻烦,乡试、会试的,诗词的比重可不小。

只愿这三个月可把他那水平提上去些。

五月中旬开始进入梅雨季节,那衣服晒也晒不干,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五月十五是蜜娘的生辰,今年是她七岁生辰,家中好事多,之前沈兴淮过了府试也未请亲戚吃一顿,趁着她生辰,便是请亲友们来家中聚一聚。

孩子都长大快,一眨眼都大了。几个姐妹都给蜜娘送上小礼物,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自己做的荷包或是小木梳木镯子,蜜娘且都高兴地收下。

就莲姐儿空着手而来,许是面子薄,见其他人都拿了礼物,便拿一绢花做了礼物。那绢花瞧着便知是用过的,蜜娘也是笑着收进了木盒子里。

莲姐儿和秋分同岁,看着比秋分矮一些,面色比小时候好上许多,模样是沈琴妹的复刻版,依旧是瘦瘦弱弱的,不太健康。

这些年,沈老太有意隔开二女,有些事情也都不会去通知沈琴妹,交流上也就少了,打前年沈琴妹把她大女孙翠翠嫁给一瘸子,沈老太就对这二女死了心,任由她去了。秋分冬至蜜娘几个便同她也不怎么熟,比不得刘愫,对莲姐儿的记忆还停留在那个一直要抱着的表姐妹。

蜜娘不住村里,对她印象更是寡淡,也不记得儿时被抢过七巧板,只是更为生疏。

小姑娘们都在蜜娘的闺房里玩闹,因今儿个是蜜娘的生辰,都照顾着她。莲姐儿便就一旁看着,有些插不进去,她往日里不常出门,村里头的姑娘也不大爱同她一块玩,常常是跟在沈琴妹身旁。看表姐妹们玩的开心,又有些吃味。

待她们玩累了坐下来吃点心,莲姐儿才同她们搭上话,她细声细语的,倒也没那么讨厌。

“蜜娘,这是什么?”莲姐儿盯着蜜娘手腕上的红石榴串。

蜜娘甩了甩手,“红石榴珠子,阿耶给我买的。”

莲姐儿摸了摸手上有些旧的银镯子,艳羡地说:“真好看,可以给我玩玩吗?”

蜜娘点点头,退下红石榴串,放莲姐儿手中。

莲姐儿对那透亮的红色爱不释手,套上去又拿下来,又是一粒粒研究它。蜜娘见她玩的开心,也未要回去,后又被冬至拉去玩花绳了。

莲姐儿喜爱得不行,看着自个儿的银镯子怎么也没得那红石榴串好看,看看蜜娘的闺房,比她两个房间都大,那珠帘子、新奇的摆设,屋子里还有书画,她想到她姆妈说的:“可怜我莲姐儿,姆妈没嫁好,若是奈生在奈小舅舅那般人家,便就是大小姐……”

她懵懵懂懂间,似是有些明白了她姆妈往日的哀怨,就如同她手上泛乌的银手镯和那耀眼的红石榴石一般……

不一会儿江氏便喊着她们去吃饭了,小姑娘们玩的开心,笑着跳着跑出去,莲姐儿慢悠悠跟在后头,蜜娘也是忘了那一串红石榴串。

待那沈琴妹发现闺女手上的红石榴串,便问道:“噫,莲姐儿,奈这串是哪里来的?”

莲姐儿拉了拉袖子,飞快地看了一眼蜜娘:“蜜娘的。”

沈琴妹拿下那串红石榴串,高兴地说道:“这串红石榴串可真好看,颜色真好,和我家莲姐儿真配,有谢谢蜜娘吗?蜜娘眼光真好,知道这配你。”

蜜娘懵住了,下意识摸了摸手腕,突然想起她刚才给莲姐儿玩没有还给她,沈琴妹那话让她也是闷头一棒,她何时说给她了?

“好爸,那是我给莲姐儿玩的,莲姐儿忘记给我了。”蜜娘抿着唇,微微翘起。

莲姐儿脸色涨红,泫泪欲滴。

这一桌上的大人们都不禁脑补了一下,这忘记还了可是不是就带家去哩!沈老太放下筷子,皱紧眉头。

沈琴妹捏了捏这一串,看女儿那可怜的样子,舔了舔嘴唇,尴尬笑了两声:“莲姐儿可能忘记了,这串红石榴真好看,和奈阿姐真配,蜜娘,奈哪里买的,好爸跟奈把这串买了好不好?”

这亲戚间的,那可能真让人家花钱买下来,江氏说道:“算了算了,莲姐儿这么喜欢,蜜娘,便给莲姐儿吧,以后让阿耶再给你买一串。”

沈琴妹那还道:“这怎么好。”

花氏和黄氏都不想看她这虚伪的模样,撇了撇嘴,若真不好,好说那些个话。谁家亲戚好意思卖东西,说那话,可不明摆着要嘛!

江氏安抚地拍了拍蜜娘的手,“没事,蜜娘还有别的。”

沈琴妹还故作感叹:“蜜娘可真是好福气,阿耶出息,啥都给买。可怜我家莲姐儿,没个出息的爹。”

蜜娘头一回明白刘愫说的那人不讨喜,可不是不讨喜嘛!当真是令人厌恶。那莲姐儿就如同偷窃一般,蜜娘虽不缺那一串红石榴石,可她们那般下作手段可让人作呕,她自小得范先生教导,又有沈家血骨里的善恶分明,便是道:“我阿耶自是好,谁家孩子不觉自家阿耶好?亲爸(姑父)难道对莲姐姐不好吗?若是莲姐姐以后喜欢我那东西,就告知我一声,我好知晓我那少了啥。”

蜜娘冲着莲姐儿笑,小梨涡浮现。

第35章 035

这一顿生辰饭吃得不大开心,这寿星都不开心,一桌上人也极为不齿那沈琴妹母女的做派,无论沈琴妹替莲姐儿说多少好话,也无人接她的话,莲姐儿亦是哭哭啼啼哭到吃完饭。

沈老太烦的不行,直接拍桌子:“要哭回家里哭去,蜜蜜好好的一个生日,奈们又做啥啊似啊妖!”

孙四牛还是个老实人,对女儿做出这种事情极为羞愧,头一次对沈琴妹吼叫,拖着母女俩走了。

蜜娘受了委屈,大家也是极力安慰她,可这生辰也算是过得不大乐意了。

沈英妹也是对妹子失望得很,沈老太本就不喜欢这个二女儿,家里头几个妯娌也多不大同她合得来,也就沈英妹常去瞧瞧沈琴妹,可都这么多年了,沈英妹也快做婆婆了,哪里还能顾着一个妹妹。

这么多年过去了,沈琴妹那性子依旧那般不讨喜,只会自怨自怜,还养出了一个同她一模一样的闺女,也真当是让人头疼,不过好在,这般亲戚关系随着上一代的老去总是会越来越淡的。

待散席之后,沈老太便说:“日后,琴妹那儿便不要叫了,过年走动走动就行了。”

话语中的意思大家也都明白,这一门亲戚是注定走不远的,大家都在朝前走,就她家原地不动,还想着他们回去拖她,那根血脉拴着的关系绳索迟早有一天会断的,而差距的拉大会让绳索更早的断裂。

时间亲缘都是如此,唯有并肩走着,才能走的长远。并非是嫌贫爱富更非势力,当一方走得远了,所出的阶层不同,只会渐行渐远。

谁都没有反驳,就这样平静地同意了。再多的儿女亲情、兄妹情,这么多年下来,也都没多少了。

待送走了客人,再重新坐回去,一家子都不是多痛快。

“以后,别请旁人算了,这生辰弄得不开不心的。”沈三若非顾念着那点子亲戚情谊,早想把那母女扔出去

范先生:“这谁家没几个糟心的亲戚,总归是会断的。”

沈三道:“我二姐年轻的时候虽是性子不讨喜,扭了些,如今怎的变成这般。”

江氏摸着蜜娘的头:“这人都是会变的。蜜蜜,奈今天也太冲动的,咋能直接这样和别人说话。”

蜜娘托着腮帮子,撅着嘴:“可是……她们真的太过分了!她说要玩我,我就给她玩,她就不还了,这是偷窃!”

范先生摸着胡子颔首,义正言辞道:“就是,这种小人不能姑息,省得日后成了农夫与蛇。”

沈兴淮不太赞成范先生这般教她,范先生是男儿,立于世,正直烈性可让人称赞,可若是换成女子,随意传几下,就成了泼辣、蛮不讲理。男儿率性直言,女儿家处内宅,那些个女人且都心眼子小,性子太烈容易得罪人。

江氏身为女人当然更懂,“她们自然不对,可你也不该就这般同你好爸说话。你受了委屈,可不一定就一定要说出来,你不说出来,别人也能看得到,若是你说出来,反而得理不饶人。可你不说,大家也都明白你的委屈。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只会得个口舌伶俐、泼辣的名声,讨不着好。”

蜜娘若有所思,手指头扣着指甲缝,道:“可,若是不骂出来,可不就不痛快?多累啊,我受了委屈还得憋着。”

沈兴淮拂去她的手指,她总喜欢掰指甲缝缝,指甲边上的肉都不大平整。

她被抓了个正着,朝沈兴淮吐了吐舌头。

“人活着自然是不能窝囊,你也要有自己的思量,那一种方式对你最有利。骂出来痛快了,可你一骂,就好像抵消了一点别人的过错,因为你也骂人了。这事后也能算账,又何必当场算呢?就好比别人若是偷了你的东西,你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打人家骂人家。外人看来,他偷了你东西,他有错,可你把人家打坏了、骂的很过分,你也有了错。可你明明可以做那个受人同情的,他被抓进衙门,自是有他痛苦的地方。”沈兴淮说着,“当然,并非万事都可以忍让,小不忍则乱大谋,而大忍则毫无必要,有时候退步不是为了海阔天空,是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

蜜娘望着沈兴淮,慢慢消化他的话,很是认可地点点头。

范先生、沈三、江氏目瞪口呆。

“……淮哥那小子那心思当真是蔫坏蔫坏的,你说咱们沈家的孩子都这么耿直老实,怎么就出了他这么个蔫坏的。”沈三靠在床上,百思不得其解。

江氏翻了个白眼,继续写账,“再啊坏也似奈尼子(再坏也是你儿子),蔫坏蔫坏,有奈介啊港奈尼子嘛?(有你这么说你儿子的吗)”

上头两个兄长这么耿直老实,还不是出了你这个贼精的弟弟。

“否似偶港,淮哥就是个芝麻馅的团子!哦呦,还有蜜娘,要被她阿哥带坏了。”沈三坐起身,有点苦恼。

江氏想起了淮哥小时候,吃鸡蛋,不爱吃蛋黄,就笑嘻嘻地把蛋黄给她姆妈吃,她姆妈一开始还以为是淮哥喜欢她,后来觉得不对,问她淮哥给不给她吃蛋黄,她姆妈笑着说:“这小子,忒坏了,这么小就知道动小心思。”

可不是,淮哥从小就不同寻常。她也曾惶恐过,她姆妈便是一句话:“他从奈肚子里爬出来的,我亲眼看着的,是奈儿子!奈害怕啥?”

那孩子一天天长大,她总觉有些欠缺,蜜娘出生后她大概是明白了,欠缺那一份为人子女对父母的依恋,淮哥没有,他就像个小大人,没有了父母也好似可以活下去。蜜娘的到来让这个家中有了点特殊的气息,淮哥很疼蜜娘,但那种疼爱就像是沈三对蜜娘,而不像是一个哥哥对妹妹的,那种带着有意的引导的宠爱,甚至于比他们做父母的做的还要好。

沈三许是喝了点酒,夜里有些烦:“……不行不行,蜜蜜这么乖,被淮哥都带坏哩,以后少让淮哥……”

江氏合上账本,朝他飞了个眼神,这姑娘家的,有些小心思总比傻愣直好,只要不是坏心思。

日子便是那悄悄地过,一家人都等待着院试,七月底,那太湖大闸蟹大了,不少渔人已经捕了螃蟹出来卖,此时正是吃雌蟹的好时候,那雌蟹黄正多,喜欢吃蟹黄的,都会吃雌蟹,雌蟹黄多肉少。

沈三得人赠送,满满一大桶的螃蟹,往其他几家分了分,自家留了够吃的那点。这是家里头今年第一次吃螃蟹,大伙都很馋。

便是搬出一张桌子,在院子喝起了桂花酒和米酒,吃着螃蟹,范先生最喜爱这般情调,指不定还能诗兴大发,作上一两首诗。

微风习习之中,大家都有些微醺,沈兴淮被范先生敬了一杯酒。

“过个几天就是院试了,且好好考,不中也无碍。”

“谢谢先生。”沈兴淮也斟了半杯米酒,这酒酒劲不大,小孩女人都可以喝。

蜜娘吮吸着手指头上的蟹黄,还在回味刚才的那些个味道,可惜她只能吃一个螃蟹,眼巴巴地瞧着篮子里的螃蟹,桌山那堆螃蟹壳尤为的干净,当真有几分技术。

江氏笑道:“奈个切喀,个螃蟹倒是切来好的。”

(切喀:吃客,形容一个人很会吃。)

蘇湖地界水产丰富,靠水吃水,没钱的人家吃不起肉,却可以天天吃鱼虾,嘴灵活的,那虾进去,一整个壳出来,吃鱼可以把一整条鱼吃得干干净净,刺全吐出来,也是这常年练出来的本领。

“那我还可以再吃一个吗?”蜜娘眼馋地问道。

江氏:“否来赛(不行),今后多得是机会切螃蟹。”

蜜娘嘟了嘟嘴,还是擦干净手乖乖吃别的菜,可那螃蟹就在眼前晃悠,只怪她一上来就吃螃蟹,待她吃完其他人就开始吃了……

范先生看着这皓月长嗟一声,拿起酒杯,拍了拍沈兴淮的肩膀:“来,淮哥,喝一杯,作一首诗看看,趁着这么好的景色,也要对的起这螃蟹。”

沈兴淮拿着酒杯:……这酒他不喝了,螃蟹也不要了。

迎着风,望着月,他的衣襟飘飘,凭着脑袋里的存货,也算是挤出了一首诗,范先生不满意,拉着他让他改,当真是喝醉了,拖着他拖到了半夜。

乐极生悲,夜里头闹腾得太厉害,又喝了酒,吹了风,夜里头沈兴淮竟是发起了烧,第二天早上沈三见一向早起的儿子还未起来,便觉奇怪,到他屋子里一看,他正裹得像个粽子,满脸通红。

如今这天气,正还有些热哩,这热发烧最是难受。沈兴淮注重锻炼,身子骨向来好,往日里都不常生病,可没想着就在这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范先生昨夜喝了酒,醒来也是挺晚的,得知沈兴淮吹病了,亦是愧疚得很,嘘寒问暖一番。

许是长久未生病,这一场病来势汹汹,白天好了些,夜里又发出来,反反复复,不光一家人急得很,那刘泉沈英妹也跟着急,天天晚上来看他。

沈老头沈老太也是急的上火,这紧要关头怎就病了呢!那求神拜佛、驱邪迷信都来一套,可再是如此,那院试也近在眼前,沈兴淮就算是好了,身体也是虚得很。

沈三更为担忧他身体,那院试虽重要,可也不能坏了身体,“今年便别去了,反正院试三年两回,后年再去也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