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璇入得厅中,瞧见那乳白绘春小瓮中的茶叶,便轻笑出来,“上好的寿春莲心,这还能叫简薄?我长这么大,也就喝过两三回,这次可真是要饱口服了。采衣——”她看向一直沉默的韩采衣,“你觉得简薄么?”

“当然不算简薄。”相较于从前的活泼好动,今日的韩采衣显然沉闷了些,兴致缺缺的瞧着那一副冲茶器具,道:“婉容一向最擅茶事,我不会旁的,今日专门坐着喝就是了。”

唐婉容握着嘴儿一笑,“我知道,你们都会偷懒,六姑娘必然也会这样说。罢了,我先辛苦些整理器具,那边的游鱼最妙,两位贵客先散会儿心吧。”她如此说着,便朝谢璇递个眼色,“表姐从前总爱捉我莲池里的鲤鱼吃,六姑娘你可要劝着她一些。”

谢璇自知其意,便挽了韩采衣往外走,“既然如此,今日索性恶人做到底,也捉两条烤了吃。”

俩人出得花厅,外头春光融融,莲池里只有几处经冬的荷叶残梗,周围柳丝低拂,梢头抽出的嫩芽漂在水面,有一群鸭子正在湖面上慢慢游动。

谢璇跟韩采衣是自小惯熟的,吩咐芳洲在池边等着,同韩采衣走远些,便问道:“一进来就瞧你心事重重的,是有什么事?”

“我是偷跑出来的,璇璇——”韩采衣看向谢璇,忽然叹了口气,“前段时间我们家被禁军围着,哥哥下狱的时候是你和表哥表姐费心出力,这些事哥哥已经同我说过了。可是,”她忽然声音一低,几乎带出哭音来,“昨儿父亲入宫面圣后回来,说,说哥哥他不是我哥哥,他…”

因心绪起伏,韩采衣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她强忍住哭音,“他说哥哥其实是个皇子,当年宫中皇子公主多有早夭的,才送到我们家来寄养磨砺。我怎么都不信,这么多年爹娘从没说过哥哥是什么皇子,宫里那么多人,也从没有做过任何…璇璇,我心里乱的很,我不信他是什么皇子,他是我哥哥,他…”到底是冲击太大,韩采衣在家的时候为家中武风所慑,从未懦弱哭泣过,这时候却忍不住了,扭身伏在谢璇肩上,抽泣道:“我不信。”

谢璇刚才见着韩采衣那沉闷的表情时,就猜度唐婉容这茶会是跟韩玠册封的事情有关,如今听韩采衣这样哭诉,心中便是了然。

她晓得韩采衣对这位兄长的依赖,只能拍着她的后背轻声安慰。

韩采衣肩膀抽动,泪水浸入谢璇的衣裳,声音里都透着委屈,“父亲说皇上感念他抚养哥哥的辛劳,会封一品国公之位,甚至说要封我做什么县主。我不要什么县主,我只要哥哥,璇璇,这一个多月…”她死死的咬住嘴唇,憋住了哭声。

“我知道,我知道。”谢璇低声,这种事无可回转,也只能宽慰,“不管玉玠哥哥是不是皇子,他疼爱你是真的,到了哪儿,他都还是你的哥哥。”

韩采衣也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母亲听见之后气坏了,跟父亲吵,哥哥这半个月都没能回府,我害怕极了。”

谢璇轻轻拍着韩采衣的后背,叹了口气——

除夕那夜赵文山入宫喊冤,皇后偷龙转凤的事只有几个当事人知道。元靖帝想要回孩子,不能翻出皇家里的阴私事情,就只能编出这样的理由。不过这由头也只能骗骗局外人,对着韩遂的时候,惠平帝并不能隐瞒事情。当年韩家的孩子已经死在了乱葬岗,即便韩遂能稳得住,得知实情的韩夫人又怎会无动于衷?

第103章

谢璇和韩采衣回到花厅的时候,水已经沸了。

唐婉容安排两人入座,韩采衣有些不好意思。好在唐婉容性格平和宽容,平素也爱跟着唐灵钧逗韩采衣玩笑,几杯茶冲出来,又宽慰打趣几句,总算叫韩采衣慢慢展开了眉头。

品完了茶,恰逢唐灵钧自外面回来,听说韩采衣今日心绪欠佳,当下便带着她骑马出城,要去郊外疯跑一圈儿。

谢璇因顾忌着记着韩玠的嘱咐,并不敢外出张扬,便依旧回府去。

到得二月底的时候,册封韩玠的旨意就下来了。元靖帝用的由头正如韩采衣所述的,说韩玠是寄养在韩家,如今将韩玠改姓陈,沿用“玠”名,以陈玠的身份记入宗谱,封为信王。册封的当日,韩玠在宫中谢恩之后,同特意被召入宫中的韩遂夫妇见了一面,便迁入信王府中。

元靖帝对于军权防范极重,如今韩玠成了皇子,韩家父子虽然不再手握雁鸣关外兵权,却与那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更会提防。

韩玠这两年揣摩圣心的功夫见长,自身份确认之后,便一直克制着没有回靖宁侯府,至此时才算是见到父母面容。深宫大内,天子面前,父子俩克制着未曾表露,韩夫人却是泪流满面。

因韩玠身份尴尬,元靖帝显然不欲张扬此事,韩玠封王的当日,除了宗室之外,并无一人道贺。

随后元靖帝便嘉奖韩遂父子在雁鸣关外的战绩,封韩遂为靖宁公,以韩瑜为世子,念父子俩常年征战劳苦,特赐两人在京中休养,并特封韩采衣为县主,极尽荣耀。

这些荣耀并没能叫韩家任何一人高兴,当日敷衍着送走了前来道贺的宾客,韩遂夫妇、韩瑜夫妇及幼子并韩采衣几个人沉默着坐了一个晚上。

而在信王府中,韩玠也独自站了一个晚上。

这座王府恢弘显赫,到处都是元靖帝赐下来的仆从,除了几个从靖宁侯府带过来的随身小厮之外,便再没有半张熟悉的面孔。

从亲人俱全的靖宁侯府公子、青衣卫南衙指挥使韩玠,到如今冷冷清清,被元靖帝和越王忌惮、举目无亲的信王陈玠,这其中有多大的落差,只有韩玠一个人知道。

空中有星无月,韩玠独立中庭,于清冷风露之中,握紧了拳头。

素来福祸相依,他失去了与亲人共聚的天伦,失去了在青衣卫中办事的便利,如今真正成了个华丽而无用的空壳。王爷又怎样呢?说出来尊贵无双,叫人艳羡,然而如今却只是华美的牢笼——

他是元靖帝中途认回来的儿子,封为王爷,不过是为了身上这点皇家血脉。他与所谓的父亲并没有半点感情,甚至还被元靖帝所忌惮,怕他会借韩家的势力来夺嫡。即便有血脉亲情,但在元靖帝心目中,他如今还只是个外人,这江山天下哪怕是交给了草包,也不会交给他。

也许他的亲生母亲宁妃会对他有一丝半点的感情,但元靖帝对外宣布的时候,已经说了他是惠嫔的儿子,关于宁妃没有只字片语。而惠嫔与韩玠素不相识,不过是宫中没有权势、寂寞等死的女人。

即便不去管这些,他背负着元靖帝的忌惮,这一时半会儿就只能像当年的越王那样装闲散王爷——不能多对朝政置喙,更不能去探听许多机密的事情,从前在青衣卫中所能得到的全部便利,至此消失殆尽。

就在此时,他忽然明白了当年晋王的处境。

处在这华丽冰冷的斗兽场里,生来就是被忌惮的。当年的晋王没有任何野心,尚且在斗争的漩涡里几经险境,如今他一心要除掉越王这条毒蛇,斩尽恶贼党羽,还朝政以清明,自然会招来更多的忌惮。更何况过去几年太子和郭舍、越王的明争暗斗里,时常会有他的身影。元靖帝老而多疑,未尝不会有所揣测,除夕之后皇后被禁足、太子因谋逆罪名而自尽,到头来似乎只有他渔翁得利,这所有的起伏,元靖帝未尝不会怀疑是他作祟。

太子是元靖帝亲手抚养教导长大,都会被怀疑忌惮,更何况他这种中途认祖归宗,与元靖帝没有任何亲情的人?

他目下的处境,着实比以前艰难了太多。

只是晋王会退让逃避,韩玠绝对不会!

这世上除了怕失去谢璇之外,他不怕任何事情。如今既已入了斗兽场,想要让谢璇过得更好,他必须更加用力,更加艰辛的斩除途中所有的荆棘,才能带着她安安稳稳的走上坦途。

为自保而被逼夺位,这似乎是许多皇家子嗣的无奈选择。

*

三月初一的清晨,太阳早早就露了脸,待谢璇起床洗漱之后,门外晨风徐徐,朝露晶莹剔透,画眉鸟儿清越的叫声入耳,叫人精神为之一振。

谢璇出了跨院的小洞门,对面的谢玥也正巧梳妆完毕走出来,姐妹俩便一同往荣喜阁去,到了那里的时候,隋氏和谢珮母女早已经到了。昨日韩玠封为信王的消息虽未张扬,到底是朝堂上新添了一位王爷,谢府几位当家人听到消息之后,皆为之震惊,今早谢老夫人跟隋氏便难免议论此事。

因为婉贵妃的关系,谢家对宫里的事情虽不算是门儿清,却也大致晓得一些。

婉贵妃进宫的时候,惠嫔就已经独居无宠不问世事了,据说她也曾生过一个胎儿,只是未及足月便胎死腹中,那还是二十三年前的事情,跟韩玠的年纪也对不上。

谢老夫人晓得韩玠的身份里有猫腻,可元靖帝既然是这样昭示天下,朝堂上下就得睁着眼睛当瞎子相信这件事情。

只是明面上不说,私下里却是可以揣测的,谢老夫人就是如此。

“…他出生的时候,我还特地到靖宁侯府去看过,那可确实是韩夫人十月怀胎生下来的,这一扭脸就成了惠嫔的孩子,也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当日三公主和宁妃的事情,婉贵妃并未外传,谢老夫人也是不知道的。

隋氏却非谢老夫人这样的性子,只是陪笑道:“既然皇上都这样说了,咱们自然是得信的,只是这身份转的太快,着实是叫人惊讶。韩将军这又封了一等公位,韩二姑娘封了县主,韩家担着抚养皇子的荣耀,往后就更显赫了。”

“你不懂这里的猫腻,叫做明尊其位,实夺其权。”谢老夫人昨儿跟老太爷亲自去韩府道贺,回来的时候也从老太爷那儿听了两耳朵,“从侯位到一等公位,家里又封了个县主,外面瞧着确实是恩宠无双。可你没瞧见,韩将军如今要在京中休养,连雁鸣关都去不得了,没了这带兵打仗的本事,从前的那点根基就打了水漂,这荣宠的公位就只是给人看的了。”

“还是老夫人看得明白,朝堂上的事情,媳妇确实是不懂。”隋氏陪笑。

谢老夫人略有些得意,随即叹气道:“只是不知道皇上这样安排,到底是为了哪般。信王既然已经入了宗谱,那肯定就是皇上的孩子了,可我当日明明是亲眼看着他…嗐!”老人家百思不得其解,一扭脸见谢璇走了进来,便灵机一动,“六丫头你过来。”

谢璇应了一声,同谢玥行礼完了,就听老夫人问道:“昨儿忽然传下旨意,说韩玉玠封了信王,改了国姓,你听说了么?”

“封了信王?”谢璇的惊诧颇为逼真,“我昨儿一直在屋里练字,倒没听说这个。”

谢老夫人有些失望,“先前你跟唐家那俩孩子在外面折腾的时候,也没听见什么信儿?”——她记得那时候谢璇是提过南平长公主的,那可是元靖帝最疼爱的妹妹,也许韩玠这个身份的折转,就是那时候开始的。

谢璇只能继续装糊涂,“那时候我和澹儿就只是跟着唐夫人一起,还真不知道。”怕她继续套问下去,连忙转移话题,“老夫人说的可是真的?玉玠哥哥他怎么会突然就封王了?哦对,我昨儿听着说老太爷和您去韩家道贺,难道是他们建了大功勋才封的异姓王?”

谢老夫人看着孙女儿,失望的挥挥手,“罢了,坐着吧。不是异姓王,是实打实的认祖归宗,说是已经进了宗谱,身份都改过来了。”

底下三个姑娘均是惊异,交头接耳的议论纷纷。

因为这件事,早晨在荣喜阁里待的时间便久了些,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巳时二刻。

三月春光,最是明媚,荣喜阁里的海棠已经含了花苞,东边厢房底下两只猫儿睡在红漆游廊上,正互相挠着。姐妹三个过去逗了会儿,谢珮提议去后院里逛逛后一起读书,剩下两人自然应和,还没出院门呢,老太爷那边的刘妈妈就过来了。

“四姑娘、五姑娘、六姑娘。”刘妈妈规规矩矩的招呼。

她是老太爷跟前的人,姐妹们自然不敢怠慢,忙都呼“刘妈妈”。

那位也坦然受了,便又朝谢璇道:“六姑娘原来还在这里,倒是叫我好找,老太爷请你去翰墨厅呢,这就得过去。”

翰墨厅?那可是恒国公府迎客的正厅,除了皇家贵人和平级的国公及朝堂重臣之外,寻常都是不开的。如今谢老太爷竟然将来客迎入其中,还召她过去…谢璇猛然就想到了韩玠。

昨儿才封的王爷,今日一早就来这边,他是个什么意思?

谢璇还以为先前玄武南街外偶遇,韩玠说的是玩笑话呢。

旁边谢珮和谢玥也都晓得翰墨厅的重要,瞧着刘妈妈和颜悦色的来请,想必是有什么极要紧的人物要见谢璇,就有些羡慕了——谢珮的婚事虽已定下,谢玥却还是没着落的。她先前巴望着越王,后来因二房的分府另居而打了水漂,今年年节里纷传着宫中的事情,也没人正经谈论婚事,所以至今还没消息。

谢玥忍不住就问道:“刘妈妈,府里是来贵客了么?”

“是有贵客要见六姑娘。”刘妈妈在老太爷跟前伺候,嘴巴最是密不透风,只是笑着催促谢璇,“六姑娘这就走吧,那边已经等着了。”

俩人离了荣喜阁,刘妈妈才道:“是昨儿封的信王殿下来访,指名要见姑娘的,姑娘不会惊慌。”怕谢璇还不知道信王是谁,又补充道:“就是先前靖宁侯府的二公子,昨儿才封的信王。”

“原来是玉玠哥哥!”谢璇恍然大悟状。

刘妈妈便抿唇一笑,“我晓得姑娘以前很受他照顾,不过如今人家是正经的王爷,名和字虽没改,却也成尊讳了,姑娘可要记得改口。”

“一时惊讶就忘了,多谢妈妈提点。”谢璇含笑。

*

翰墨厅内,四角的鎏金铜制香炉之内瑞兽吐香,韩玠端端正正的坐在客位,手边是溢着清香的茶杯。他的身边恭恭敬敬的跟着已封了个低等品级的长随荣安,厅门之外有两位侍从守候——韩玠今日前来,并未带仪仗,就连外头那俩侍卫都是长史的苦口婆心劝说下带上的。

谢老太爷和谢缜陪坐在旁,正在说着客套话。

昨日韩玠封信王,韩遂封靖宁公,韩采衣封县主,接连三个消息砸得谢老太爷懵了好半天,经了昨晚一宿的翻覆难眠,到此时算是缓过来了。他是国公之位,虽不及王爷尊贵,算起来也是超品的家底,加上年纪摆在那里,应付起韩玠来倒也不吃力。

厅中一派客气融洽,等谢璇踏进门去的时候,韩玠便站起身来。

他身上穿的还是从前的沉香色暗纹锦衣,除了腰间新添的绶带佩饰之外,倒没有太多彰示王爷身份的东西。这一两个月间的风波似乎对他全无影响,挺拔的身姿站在桌边,就着后头摆设的方鼎,愈见劲瘦。

“拜见信王殿下。”谢璇想要按着大礼下拜,却被韩玠扶住了。

“还是和从前一样称呼。”他松开谢璇的手臂,后退了半步,“特意叫你过来,是为了采衣的事。她最近心绪欠佳,总是郁郁寡欢,想请你过去劝解一些。老太爷已经首肯。”

谢璇不疑有他,看向谢老太爷,就见老人家颔首道:“既然是县主的事情,就去吧。”

韩玠也不多逗留,带着谢璇出门去了。

他近来行事低调,并未堂而皇之的骑马,只是选了辆宽大的马车乘坐。

谢璇跟着他到了车边,猛然就想起上次的事情来,就有些犹疑。韩玠见她停了脚步,低头道:“怎么?”

谢璇稍稍戒备的掀帘瞧了瞧车内,“要不单独乘一辆?”

“放心。”他压低了声音,“我不乱来。”

后头还站着送客至门口的谢老太爷和谢缜,那两位对于韩玠如今的身份毕竟是敬畏的,谢璇不敢表现太明显,只好道:“殿下先请。”

韩玠躬身入内,随即转身扶着谢璇的手臂,等她踩着矮凳上来。

马车辘辘驶离谢府,他倒是真的规规矩矩没有乱动。谢璇坐在靠近车厢门口的地方,见韩玠只管默然不语的打量她,脸上就有些发热,“采衣那里,还是不高兴么?”

“采衣前两天确实不高兴,不过已无需多安慰。”韩玠伸手握住谢璇,“我诓你出来,只是想带你去我那里走走。”

谢璇有些诧异,不解的看他。

“等平王的风波过去,我就会向皇上开口,由礼部安排提亲。”韩玠忽然笑了笑,“你是将来信王府的女主人,也该是头一个去的。里面该如何布设,还要听你的吩咐。”

他口中虽是这样说,有些情绪却是藏不住的。

谢璇能察觉他的情绪,没说什么,只点了点头。

安静了半晌,谢璇又低声问道:“玉玠哥哥,以后怎么办呢?越王当初连晋王都不肯放过,你在青衣卫的时候就跟他几度交手,今后恐怕更是躲不过。皇上显然对韩家有忌惮,韩将军不能再带兵上沙场,你恐怕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行事了。”

“那我就做个游山玩水、沉迷美色的闲散王爷。”韩玠忽然勾唇,将谢璇拉到怀里,在她额头轻轻一吻,“反正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将你娶过来。”

他这样的不正经叫谢璇心头阴云散了许多,“那越王呢?”

越王?

“我会帮他自取灭亡。”

*

韩玠果真是当起了闲散王爷,从三月里住入信王府开始,便渐渐退出了朝堂,极少再言政事,除非有时元靖帝问及,才会说上几句。私下里,他的生活也格外简单——要么在府中读书习武,要么就约了许少留和卫远道两个好友出去踏青闲游,再或者就带着谢澹和唐灵均两个少年外出打猎,有时候也会捎带上韩采衣、唐婉容和谢璇。

他去恒国公府的次数更加勤快,借着随谢缜修习书法的名头,有时候几乎每日去一趟,私下里对于谢澹也分外照顾,数次亲往国子监中,查问谢澹课业学问。

这种种举动之下藏着的心思呼之欲出——

这位新封的信王殿下喜欢恒国公府那位六姑娘,毫无遮掩。

进了五月里,韩玠益发如此,跟随元靖帝去了一趟虞山行宫之后,就贪恋起了山水,到避暑的别苑里待了整整一个月,除了照常的入宫请安,于朝堂之事一概不问,跟旧日的青衣卫同僚,更是形如陌路。

朝堂之上,越王渐渐显露出了过人的才华,从前的庸碌草包模样一扫而尽,于朝政大事上常会有过人的见解。青衣卫都指挥使蔡宗因罪被革职,副指挥使高诚暂时接管青衣卫,渐渐的跟越王也有了来往。司礼监掌印、元靖帝随身的大太监薛保更是对越王赞赏有嘉,称其心志坚毅过人、可堪大任,据说连元靖帝都对这个儿子赞不绝口。

坊间渐渐有了流言,说越王殿下其实才华过人,只是早年碍于皇后和太子的威势,才不得不敛才自抑。如今才华显露,便有朝臣开始提议,请元靖帝立越王入东宫。

元靖帝对此无动于衷,只是擢拔了几个越王推荐的官员,并加封越王为亲王,常有优待。

七月初的时候,元靖帝在南御苑举办了一场宴会。

自从平王自尽之后,虽然京城中一切照旧,到底曾蒙了阴影。谢池文社因此再度推迟,往年惯例的几场宴会射猎皆被取消,就连先前元靖帝去虞山行宫的时候,也没带几个朝臣前往。

这次的宴会则是邀请了三品以上所有的官员,各公侯之家及皇亲国戚尽皆受邀,是这两年里宴请规模最为盛大的一次。

宴会定在后晌,南御苑和谢池清晨时就解了封禁,前晌正好容各家游赏。

七月的谢池正是风光无限的时候,满湖碧波于风中荡起涟漪,几片莲叶田田相接,有早开的菡萏散逸清香,精致华美的画舫穿行其间,偶尔可见红衫绿叶,相映成趣。

谢堤上柳丝如织,浓荫覆满地面,碧波柳影随风而动,衬得行人都多了几分柔媚慵懒的风姿。

韩玠带着唐灵钧、谢澹沿谢堤缓行,过不多时,就见谢璇和韩采衣的画舫游近,两人相携登岸。

经了数月时间,韩采衣已经恢复了从前的活泼好动,因为是赴宴而来,以县主的身份着衣打扮,分外精神。谢璇则还是公府千金,撒花烟罗衫下面系着绣蝶百花曳地裙,臂间搭一条海棠玉绫披帛,她的身条儿又拔高了许多,湖岸的风撩起发丝帛带,她在芳洲的搀扶下登上岸边湖石,如踏波而来。

堤上日影揉碎,正当妙龄的少女如同湖中迎风挺立的花苞,摇曳生姿。

第104章

谢璇和韩采衣游湖好半天,中途碰到五公主的时候又耽搁了片刻,这会儿已近晌午。宴会虽在后晌,赴宴的人却要在中午时就到南御苑去迎接圣驾,韩玠也不耽搁,带着一群少年少女过了谢堤,往南御苑而去。

南御苑占地极广,正中间的高台上是元靖帝携带宫中嫔妃及皇亲国戚,往下一侧是公侯朝臣,另一侧则是各家女眷。

韩玠在内监引路下前往高台,唐灵钧拉着谢澹走了,便剩韩采衣、谢璇和唐婉容三人往女眷堆里去。那头谢老夫人同隋氏坐在一处,旁边围着几个相熟的人家,韩夫人也在其中,唐夫人素性冷清,便只在旁边独坐看风景。

自打韩家封了国公之后,韩夫人便抱恙了几个月,先前谢璇去找韩采衣的时候也没见着他。

这还是韩夫人抱恙后头一次出门赴宴,整个人比之从前沉默了许多,那副惯常挂在脸上的得体笑容也消失不见,倒似乎沾了些唐夫人的冷清。见到女儿和谢璇相携而来的时候,她也只抬了抬眼皮,“回来啦?”

“嗯,谢池上风光可好了。”韩采衣贴过去挨着她坐下,“娘你刚才应该和我同去的。”

“我哪有你这样折腾的精神。”韩夫人显得意兴索然。

韩采衣并不知道当年那个死去的哥哥,且这半年里韩玠虽不曾与韩遂夫妇来往过多,对韩采衣却格外照拂,如今她看得开了,便想着逗韩夫人开心些,“娘你这是病久了的缘故,回头多出去散心,自然就好了。等明儿咱们去京郊的别苑里,还跟从前那样骑马游湖好不好?可以邀请唐家姨妈,还有表姐、璇璇她们一起去。”

跟从前那样么?

韩夫人下意识的看向高台,远远的瞧见韩玠同越王等人行礼,正当盛年的男子自是风姿如旧,且比从前更添了几分沉稳,挺拔高健的背影如鹤立鸡群。他坐在了下首的空案之后,韩夫人黯然瞧了片刻,目光一转,便落在了当中空着的大案上。

居中摆设着紫檀飞龙大案,那是元靖帝的御座。

韩夫人的目光猛然顿住,像是有些失神似的看了片刻,慢慢的浮起一抹冷笑,摸了摸韩采衣的背,并没答话。

谢璇就坐在她的斜对面,因为韩采衣的言语而留意,恰好捕捉到那个眼神,心头微微一跳。

那眼神之中藏着她所熟悉的刻薄,只是更为冷锐浓烈,甚至卷了深深的怨毒,在盯着元靖帝御座的时候,无可抑制的喷薄而出。

韩夫人恨元靖帝,并没打算像韩遂那样收敛臣服!

谢璇下意识的再度看向高台,元靖帝尚未到来,两侧妃嫔的位子还空着,这会儿一侧是南平长公主及几位公主、郡主及甚少出来的平王妃,另一侧是几位亲王,下首并排坐着越王和韩玠,越王的身旁,有位朝臣正在同他说话,正是卫远道的父亲卫忠敏——

元夕夜郭舍被刺之后,内阁中并未增补阁臣,次辅卫忠敏递补而上,成了首辅。他对元靖帝心思的揣摩远不如郭舍那般精湛老练,便跟掌印太监薛保走得较近,自越王才华彰显之后,朝堂上许多事也会交给越王插手,两人常有来往。

这会儿元靖帝尚未前来,他会上去同越王说话,也不算意外。

谢璇瞧了片刻,那头韩玠有感应似的,原本低头把玩茶杯的人却忽然抬起头来,目光直直扫向这边。

隔着几丈的距离都能感受到灼灼之意,谢璇慌忙收回目光。

高台之上,韩玠勾了勾唇角,低头喝茶的时候,那抹笑容尚未收敛。

“信王殿下又有高兴事了?”南平长公主之子刘琮就在身侧,因为长公主的关系,他从前跟唐灵钧的来往不少,加上这半年韩玠和长公主的往来,倒是挺喜欢跟韩玠相处。

“只是想起件趣事——”韩玠说到一半,见元靖帝已经摆驾过来,便收了话茬,起身迎候。

台下众人见状,纷纷起身。

元靖帝今日精神头还算不错,只是经了两次丧子之痛,愈见老态。因皇后还禁足正阳宫中,一概宴席的后位均不设,且玉贵妃癫疾尚未痊愈,众妃之中自是以婉贵妃和段贵妃为首,环立左右。

得宠的妃嫔大多只二三十岁的年纪,华贵珠翠点缀之下,如群芳盛放,愈发显得元靖帝面容苍老。

群臣跪拜后宴会开始,台上众人暂且不论朝事,只以亲眷的姿态来关心各家的孩子——比如端亲王又添了个宝贝孙子,长公主又添了个外孙,再或者三公主即将出降,五公主的婚事尚未议定。

说着说着,不免就有人提到了韩玠这个单身汉——

“听说越王侧妃新近又诊出了身孕,这都是第三个孩子了。信王这儿也该娶妃了吧?”

元靖帝即将再添孙子,也挺高兴,“玉玠今年也二十多岁了,身边却连一个侧妃都没有,是该早日成家了。”

底下就有人推荐,“听说胡太师有位孙女姿容出众,温柔敦厚,于信王风姿向来仰慕。”

“既是太师的孙女,必然是教养极好。”元靖帝似乎也挺满意。

胡太师是当年同陶太傅一起教导过元靖帝的,元靖帝登基之后对于诸位恩师皆授以十分尊荣,胡太师膝下三子皆有官位。这会儿提到的姑娘名叫胡云修,是胡太师次子胡安之女,年方十五,才华容貌皆十分出众。这般姑娘自是个香饽饽,京城中多少人上门求娶不得,为的只是一样——

胡云修曾与靖宁侯府有过来往,于韩玠的风采十分仰慕,先前还在父母严厉管制下有所收敛,等韩玠封王之后,胡安夫妇也动了心思,胡云修仰慕韩玠的消息便走露了出来。

在座众人中也有听过这消息的,也有见过胡云修的,便各有所言。

韩玠并未留心那些言谈,只是有些诧异的看向元靖帝。

胡云修之父胡安如今任正二品都察院御史之职,手里管着一众言官,也有些实权。按照元靖帝对他的提防,就算议亲,也该选个尊荣而无实权的人家,这会儿却怎么想着把这御史头子塞给他当丈人了?

疑惑压在心头,韩玠虽揣摩不清元靖帝的心思,对于胡云修却没半点兴趣。

他缓缓起身,走至正中跪在元靖帝跟前,“父皇在上,京中贵女众多,各有所长,儿子只心悦一人,愿娶她为正妃。”

元靖帝脸上还带着笑意,“谁?”

“恒国公府六姑娘,刑部侍郎之幼女。儿子对她心悦已久,此生此世,愿以她为妻,恳请父皇成全。”说罢,竟是行了个大礼。

“恒国公府,那不就是婉贵妃的娘家?”元靖帝不自觉的皱了皱眉。

——纵使他对婉贵妃母女格外宠爱,对于恒国公府的观感却一向平平。当年谢缜和陶氏、罗氏之事传遍京城,元靖帝也有所耳闻,这些年里谢缜虽负才子之名,于朝堂之上却是政绩平平,更兼先前谢纡出府别居,可见谢府家风。且婉贵妃如今会同段贵妃代掌后宫,韩玠曾于宫闱之事插手过,元靖帝多少有些忌讳。

旁边婉贵妃既已被提及,就没有躲开的道理,当即笑道:“想来是我二哥膝下的璇璇了?”

“正是。”

“论姿容相貌,品行才华,不是我自夸,璇璇倒是极好的。”婉贵妃转向元靖帝,精致妆容下艳色夺人,叫元靖帝目光不自觉的柔和起来,“五儿小的时候喜欢跟璇璇玩,臣妾也曾数度召她入宫,皇上以前也曾见过的。品行谦和进退得宜,待人恭谨之外又不失活泼,叫五儿时时念叨。”

这么一说,元靖帝似乎是有些印象了。

旁边南平长公主素性和气,在为韩玠进言之后,对韩玠的过去也了解甚多,知道谢韩两家早年定亲,之后韩家被退亲,长辈们虽然存了芥蒂,韩玠却不改初衷,据说常往恒国公府去,可见其心未泯。

这半年里韩玠对谢澹的照顾她也看在眼里,且谢璇本就是个迥然不同于谢府家风的好姑娘…

南平长公主放下手中的甜酒,便也凑趣,“臣妹也知道她。容貌才华自不必说了,难得的是性情也好,臣妹先前数次召她过来抄经,其字清丽,抄得也用心,是很难得的。当年惟良还在的时候,也曾在文社上称赞其才华心性。”

晋王惟良过世已有两年,从最初的忌讳到如今的惋惜,南平长公主提起来的时候,倒是勾起了元靖帝后知后觉的父爱之心。

“惟良秉性温和有礼,想来其品行也是极好的。”元靖帝追思之下,渐渐发觉晋王惟良才是几个孩子里最好的,天然便对谢璇生出点好感。

底下韩玠依旧笔直的跪着,目光沉着。

元靖帝便抬了抬手,“起来吧,既然你心中已有中意的,回头咱们再议。”

这事儿就此揭过,旁人自不会追着不放,便又说起旁的话题。

待得宴会结束,元靖帝离席的时候,他便朝韩玠道:“跟我过来。”撇开了婉贵妃、段贵妃等人,元靖帝只带着薛保及一众内监随侍。

感情疏离的父子俩平常除了朝政之外,沟通得并不多,元靖帝并未直接回宫,只是叫薛保在后面伺候,他带了韩玠在南御苑慢慢散步,“你想娶谢家那个姑娘,朕并不反对。”

“儿臣多谢父皇。”韩玠出语感激。

元靖帝摆了摆手,“但是那个胡云修,是朕授意提起的。”他并未掩饰,少见的直白,“朝堂上议储的事越闹越厉害,都察院关于你的折子也越递越多,你毕竟也是王爷,在都察院里还是该有个人盯着。”

这里头蕴含的信息有点多,韩玠不能立时接话。

对于元靖帝的疑心,韩玠向来只会高估,他不大确定老皇帝这是不是试探,便只道:“儿臣谢父皇点拨,朝堂上的事,如果父皇有命,儿臣自会倾尽全力。不过娶妻的事情上,儿臣还是只想迎娶所爱。”

“一为正妃,一为侧妃,未尝不可。”

“儿臣旧时曾许诺过,此生非她不娶,也无意迎娶他人。父皇若是见责,只管怪儿臣固执。”韩玠自知拂了他的好意,不愿让他迁怒谢璇。

元靖帝果然有些不悦,不过晓得韩玠固执的性格,一时间并未强求,只是不吭一声的走了,留下韩玠一人立在原地。

这态度中的责怪是显而易见的,韩玠瞧着渐去渐远的背影,忽然笑了笑。

自打封了信王,韩玠明面上虽不跟青衣卫和朝臣往来,却不可能真的自囿于信王府中。那些不打紧的同僚原也不太重要,最要紧的高诚那里,却是从没断了联系的,而今元靖帝这个态度,果然是印证了高诚所提供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