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璇忍不住缩指握拳——让她劝着夫君纳妾,这种话婉贵妃到底是怎么说得出口的?

“我知道你心里也有疙瘩。”婉贵妃又开口了,“若你嫁的是平常人家,自可寻个一人一心,共守白头。可璇璇,你嫁的是皇家。这宫里有皇后,有众妃,每年还要给皇上选秀以求绵延后嗣。王爷虽比不得皇上,却也是龙子,居于正妃之位就该有容人之量,为大局着想。若是信王执意抗旨,惹怒了皇上,于你我都不好。”

殿中一时安谧,婉贵妃瞧着面前玲珑的妙龄少女,到底是叹了口气,“只是给个侧妃之位而已,迎进门便是顺了皇上的意思。至于往后她处境如何,那还是你跟信王说了算。所谓的一人一心,也未必就要流于这些形式。”

谢璇猜出了婉贵妃“于你我都不好”的言下之意,却还是难以下定决心。

好半晌,她才低声道:“贵妃今日的话,璇璇全都记在心上了。只是——”她垂头咬了咬唇,声音有些发涩,“如今我还是待嫁之人,不能答应贵妃什么,还请贵妃见谅。”

“你明白就好,回去好生琢磨琢磨。”婉贵妃也没指望谢璇能立时从善如流,撇开这个话题,问了问谢老夫人等人的近况,就叫人送她出去。

谁知道才出了坤德宫没两步,雨幕之中,迎面竟碰上了元靖帝和韩玠。

第110章

霏霏雨丝弥漫,在宫廊上蒙了一层薄雾,对面的人群穿透雨幕而来,身影却分外清晰。明黄伞下,元靖帝端坐撵上,韩玠高挺的身姿跟随在侧,轿辇的另一边则是如今正受元靖帝信任的掌印太监薛保。

送谢璇出门的宫女连忙行礼,谢璇自然也要退到旁边施礼,头顶上失去了伞,谢璇便觉微凉的雨丝浸润脸颊,原来雨势已经比来时大了许多。

元靖帝眯着眼瞧了瞧,好半天才问道:“那是谁?”

薛保并未看清谢璇的脸颊,才要上前询问时,韩玠已然开口道:“是恒国公府的六姑娘。”躬身说话时眼角余光落在谢璇身上,头一次发觉这春日细雨竟如此可恶。

元靖帝长长的“哦”了一声,“原来是婉贵妃的侄女,起来吧。”

谢璇依言起身,旁边的宫女却还在施礼,越来越细密的雨丝落在发梢,贴上额头。她此时与元靖帝不过四五步的距离,稍稍抬眼就能看清轿辇上的皇者——比起去年七月在南御苑远远瞧见时的模样,他如今更见老态。春日里明明已经和暖起来,他还穿着冬天的夹袍,额头眼角的沟壑愈发明显,不过只说了一句话,便不可遏制的咳嗽了起来。

薛保忙凑过去,拿了小太监随时捧着的温热茶水给他润喉,元靖帝缓了缓,才朝韩玠道:“我去瞧瞧婉贵妃,你自己去吧。这个谢…”他想了想也没记起谢璇的名字,便朝她指了指,“大概也没见过惠妃,你带她过去看望,也许惠妃能高兴些。”

——自元靖帝有意提携韩玠来牵制越王之后,就连惠妃都沾了光,熬了多年后平白挣了个妃位。

“儿臣遵命。”韩玠躬身。

轿辇越过尚且淋着雨的谢璇,到了坤德宫门口的时候落辇入内。

韩玠走上前去,看着谢璇如经雨的海棠,透着柔弱。他是个昂藏男儿,出门时除了带着长随荣安之外,几乎很少带其他随从,刚才雨势变大的时候,元靖帝还叫人给他撑伞。谢璇却还是个少女,春日里常有乍暖还寒之事,这样一场雨淋下来,未尝不会有失。

他接过宫女手中的伞撑起来,心疼谢璇,却又不能在这里做什么,只吩咐道:“我带她去给惠妃请安,再送她出宫,你回去。”

宫女儿自是应命,施礼后退回坤德宫中。

长长的宫廊里立时清净了起来,远处有宫人冒雨往来办事,这一条廊道里却不见半个人影,崭新的红墙沉默静立,两侧因为新近整修过,连半点杂草都无,只有雨随风声,花瓣零落。

韩玠伸手,触到谢璇的脸颊时冰凉。

“冷么?”他将伞压低了倾向她。

谢璇摇了摇头,因为在思索刚才婉贵妃那番令人厌恶的话语,脸上便连笑意也扯不出来,只是道:“就这么一小会儿,不算什么事。”

韩玠却道:“是我连累了你。走吧,去瞧瞧惠妃。”

谢璇依言跟着他往前慢行,荣安最会体察韩玠的心思,便故意落下七八步,不远不近的跟着。

雨丝落在伞上,像是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谢璇琢磨了半天也明白韩玠所说的“连累”是指什么,便不掩疑惑,“你刚说连累是什么意思?”——他应当不知道婉贵妃刚才说过的话呀。

“父皇刚才是故意的,你没觉得?”

“故意的么?”谢璇微讶。她对元靖帝的了解少得可怜,刚才这偶然的遇见已经是最靠近的一次了,自然不知其行事的习性和心思。

“坤德宫能召几个外面的姑娘进宫?你的年纪和打扮摆在那儿,他原本就是个心思缜密的人,猜都猜得出来。”韩玠的手掌落在谢璇已然潮湿的肩头,“他对我有气使不出来,便为难你,手段未免难看。”

这样一说,谢璇倒是明白过来了,压低了声音道:“是不是为了你执意不肯娶胡云修的事情?你这儿油盐不进,他就打算从我身上下手。今日就是故意叫我多淋雨,明天你要是还是这幅倔脾气,就拿更厉害的手段来招呼我?”

“他原本已经歇了这个念头,如今旧事重提还态度强硬…”韩玠沉吟,好半天才道:“婉贵妃召你入宫是为了什么事?”

“让我劝你,纳胡云修为侧妃。”

“可恶!”韩玠气怒。元靖帝对他百般威压,他全都扛得住,如今这老狐狸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谢璇的头上,元靖帝是想做什么!

目中阴云愈积愈浓,韩玠阴沉着一张脸,不发一语——

元靖帝这突然折转得态度来得蹊跷,也固执得奇怪,给儿子施压也就罢了,或许只是为了他心中作为天下至尊的骄傲,可如今借婉贵妃之手把谢璇卷进来,这其中就值得细究了——胡云修固然有才女之名,却也未必就是京城里最出挑的,哪怕是想迫使儿子从命纳侧妃,元靖帝也可换个人选,为何偏偏执意用胡云修?还不惜用这样难看的手段来逼他就范?

心里疑窦丛生,却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理清楚的,眼瞧着宫廊渐渐斑驳,到了惠妃所居的华章殿,韩玠便小声叮嘱谢璇,“她这样提,你便假意答应。总归是劝我,我也未必要听,到时候尽可推到我头上来。”

“这个我当然明白,只是觉得不忿。”谢璇在明白元靖帝那不动声色的刁难之后,也是存了气,“对你又利用又防范,如今就连婚事也要这般插手,就非得把那个胡云修送进来么?婉贵妃一开口,回头府里的老夫人必然也要开始念叨,盘算得可真好!”

“也只盘算而已。”韩玠冷笑,“就算他真的赐婚定了婚期,我也有法子叫这婚事名正言顺的泡汤!”

他这样笃定,叫谢璇微微诧异。不过两人已经到了华章殿附近,便没多问。

心里再多委屈和不忿,到了其他人跟前的时候,谢璇还是得好生收敛情绪。她理了理半湿的衣衫发丝,打点精神跟着韩玠进门。

这华章殿比起方才的坤德宫来,简直有些寒酸。

宫墙应是多年未曾修缮,上头有斑驳的雨痕,到了墙根儿底下,甚至还有松动的砖块和纷纷冒出头的青嫩杂草。走进里面去,格局也不如坤德宫宽敞,屋宇装饰自然更次一层,原先这里住着另一位嫔妃,自惠妃升了位份之后将那一位搬出去,才算是宽松了许多。

院子里的甬道经雨而润,中庭有一棵桂花树装点门面,游廊下的小太监见了韩玠,连忙过来跪迎,便有宫女进去通报。

韩玠同谢璇只在殿门口稍稍驻足,那宫女便迎过来了,“信王殿下请。”

里头惠妃大概是在做针线,手边还放着笸箩和裁剪出来的衣裳料子。她对于韩玠的身世自是心知肚明,如今不过是担了个母亲的虚名,却并不敢乔张作致,忙着叫人赐座奉茶,见韩玠是领着个十四岁的娇美姑娘进来,立时猜到了她的身份。

“这就是恒国公府的六姑娘吧?”惠妃笑眯眯的看着谢璇,瞧见她衣裳发丝都沾了雨,便道:“外头这雨势缠绵,姑娘家身子弱,可别着凉了。桂春,去冲一杯姜糖来,再叫人熬一份姜汤。”

桂春应命而去,惠妃又叫人拿些糕点过来。

韩玠以前来给惠妃问安的时候大多坐一会儿就走,等不到熬姜汤那么久。可这会儿谢璇浑身半湿,若不驱寒,难保不会受寒,便起身道:“搅扰母妃了。”又例行的问候,“这两天时冷时热,母妃身子无恙吧?”

“都好着呢。”惠妃在宫里苦熬了许多年,并不羡慕那些个皇子,却格外喜欢几位公主。只是她从前位份低也不受宠,见到几位公主的时候也不能肆意疼爱,如今平白来了个姑娘,自是格外喜欢,“六姑娘喜欢吃点什么?这儿有极好的藕粉桂花糕,还有许多糕点,全都是小厨房每日里慢慢做的。”

韩玠跟惠妃也算是当了一年的母子,知道她深宫寂寞时常以美食自娱,到如今那厨艺出神入化,是整个宫里拔尖儿的好吃。只是惠嫔年纪已近四十,没了争宠之心,也怕再卷进那些是非里吃亏,便偏安一隅只求安稳度日,严格约束着宫人,并未往外传过,就连元靖帝都不晓得这里的美味。

他勾了勾唇,转向谢璇,“母妃这里的小厨房很好,还有你爱吃的银丝卷,就连蟹黄豆腐——还有你上次说的糯米丸子,都做的很好吃。还有那鸭血粉丝汤,手艺也不输你那位姐姐。”

“真的?”谢璇立时喜上眉梢,看向惠妃的时候,眸中都多了几许光亮,“娘娘这里原来有这么多好东西!”

这一下晶亮的眼神和期待的语气也点燃了惠妃的笑容,“是啊,但凡是我听过名儿的,如今都琢磨得差不多了,味道未必算绝顶,却也是上佳。六姑娘要是有爱吃的,回头我也可试着做出来——保准你喜欢。”

“那我可要天天来母妃这儿打搅了。”谢璇笑意浮在弯弯的眉眼里,也没想到惠妃是这样平易近人,在美食上还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

说话间一碟桂花糕和银丝卷都已上了桌,谢璇喝过姜糖水之后漱了口,拈一枚银丝卷,果然软糯清香,不黏不腻,立时又是夸赞。

这华章殿里宫人不多,惠妃的所有喜好却都在美食上头,每日里总要做七八样糕点,所以每一样都做得不多,却分外精致。

谢璇吃得高兴,惠妃瞧着也喜欢,连带着对韩玠都少了些从前的客气疏离,“玉玠喜欢吃什么?下回也给你备着。”

“儿臣不挑,璇璇喜欢的我都爱吃。”韩玠瞧着谢璇那一脸满足的模样,方才那些积郁似乎被驱散了不少,连带着对惠妃也有了感激,便生出投桃报李的心思。他知道惠妃的性子,不爱高屋华殿,不爱绫罗金银,既然她全副心思放在美食上,回头跟内务府打个招呼,多往她这里分些好食材也就是了。

那一头惠妃已经跟谢璇说起了种种美食的做法,竟是毫无藏私,倾囊相授。

韩玠也不多嘴,只是慢慢的喝茶听她们聊天。等熬好的姜汤送上来,谢璇也将糕点吃的心满意足,喝完了那一碗暖暖的汤,才流连万分的走了。

——惠妃体贴,怕湿了的衣衫冻着谢璇,还专门寻了件差不多的衣裳给她垫在里头,隔开湿气。

等谢璇出了华章殿时,已经将前半日的郁闷暂时抛在脑后了。

雨不知是何时停的,这会儿天上还阴着,宫廊里不见风雨,便显得柔润而安谧。谢璇的脸上笑意盈盈,凑在韩玠跟前感叹,“从前宫宴上没见过惠妃娘娘,今儿看了,真是出人意料。这宫廷里,像她这样安稳自娱的恐怕不多。”

“惠妃不争荣辱的性子确实很好,不然皇上也不会把我放在她的名下。”韩玠捏了捏谢璇柔软的脸蛋儿,“倒是我没想到你们会这样投缘,说起那些食物来,眼睛里都能放光了!”

“你不懂这其中的乐趣!”谢璇得意洋洋,“下回我要尽力把木叶也带过来,让她偷师学艺,回头天天做给我吃。”

韩玠便是一笑,“下回你再进宫,就是信王妃的身份,想带谁就带谁。”

这样说来,信王妃这个身份也不错,谢璇笑了笑。

抬望远处,宫廷内翘角飞檐,琉璃彩画,雨润后分外清新。

*

二月底的时候,婚事皆已齐备,谢池上开了今年的第一次文社,依旧是南平长公主掌社,驸马从旁协助。年节的余韵还未彻底散尽,加上二月里的谢池风光旖旎,这一日的文社便格外热闹。

谢璇从长公主之邀前往,果不其然碰见了韩采衣和唐婉容——韩采衣与谢璇同龄,因为韩玠的关系,唐夫人又推了先前在议的婚事,至今未有定论,韩采衣也乐得逍遥自在。唐婉容比谢璇还要年长一岁,因南平长公主与唐夫人投契,且唐婉容性格和婉乖巧,听说前些日子两家议定,要把她嫁给长公主的爱子刘琮。

三个人自彼时天真娇憨的女童到如今娉娉婷婷的少女,感情愈发融洽,一见了面就先打趣唐婉容,而后同往文社。

南平长公主依旧在飞鸾台上,例行的做开社之礼,三个人沿途慢慢逛着。

这会儿大多数人都围在飞鸾台附近,这边倒有点冷清,曲折迂回的长廊,京中才俊的字画,自有值得赏玩之处。正走着,韩采衣眼尖,忽的缓了脚步,指着不远处,“那不是胡云修么?躲那儿干什么呢?”

唐婉容笑道:“人家那是赏玩什么器物呢,怎么就是躲了。”

“她总爱使些鬼鬼祟祟的手腕,所以我便觉得是躲啊。”韩采衣闲不住,冲谢璇眨眨眼睛,“咱们要不过去听听,看她又在传什么谣言。”

“上回玉玠哥哥听说她造谣的事情后已经教训过她了,她应该也有所收敛,未必还有那份胆子。”

“教训她?”韩采衣来了兴趣,“哥哥居然也会教训女孩,说来听听!”

“就是有次碰见的时候板着脸训斥过,勒令她平息谣言。说起来啊——”谢璇挑眉看向胡云修,啧啧一叹,“这位确实是个厉害的主儿,散播谣言的本事厉害,吃了玉玠哥哥的那通训斥,居然没几天就把谣言平的悄没声息了。这般收放自如,算不算厉害?”

听得唐婉容一怔,“放出去的谣言居然还能平息,这确实是厉害。”

“不简单啊这位姑娘。”韩采衣也觉得意外,“听说宫里的几位娘娘对她的评价挺好,可见很能演戏。不过我觉得本性难移,喏,她旁边那个红衣裳的是户部柳侍郎家的千金,货真价实的应声虫,这会儿兴头那么足,必定又是在议论是非,过去瞧瞧?”

谢璇对这个并没有兴趣,只是忽然想起什么,道:“走,过去会会。”

走得近了,就听那边一个姑娘语含鄙夷,“果真是这样,那天她可是说的真真儿的,跟北安县主有约。结果呢?原来是骗人的!”

“反正咱们也不能去跟县主去查证,她拿出来装面子诓人,谁信谁傻。”那红衣姑娘嗤笑。

方才说话那小姑娘就又开口,“外头纷传她跟北安县主交好,我当时还以为是真的呢,如今看来,那些传言也许只是她捏造!可惜信王殿下被她迷惑,至今都没看清。”

谢璇同韩采衣面面相觑。

那边一口一个北安县主,又是提及韩玠,议论的是谁,还不清楚?

谢璇只当胡云修会有所收敛,未料她竟又凭空造谣,便朝韩采衣解释道:“就是上回在庆国公府,她邀我元夕去猜灯谜,我说跟你有约来气她。结果一个不慎,就又被她捏着造谣了。”

“这捕风捉影的本事,当真是过人!”韩采衣竟自有些佩服了,同谢璇、唐婉容两人上前。那边几位姑娘虽围在一处,到底也有人留心附近动静,瞧见有几个人自屏风后转过来,立时示意闭口,待见到里头有今日议论的正主儿谢璇时,忍不住给胡云修递了个眼色。

胡云修转过身来,瞧见谢璇时面色微变,旋即笑道:“六姑娘即将嫁入信王府,居然也有闲心来此游玩?”

“来看看风景,瞧着字画儿听人说话,也挺有意思。”她一挑眉,问道:“刚才我听几位的意思,是在议论我呢?跟北安县主有约…嗯,这是我当日跟胡姑娘说的吧?”

胡云修没见半点羞惭,只是收拢了双手,徐徐道:“当日我诚意邀六姑娘去猜灯谜,六姑娘说跟北安县主有约。只是那夜我曾跟北安县主在一处赏灯,并未瞧见六姑娘,就有些好奇这缘故。”说着盈盈一笑,“六姑娘若是瞧不上我,直说也就是了,也好叫我知情知趣,这样搪塞,倒叫人意外。”

她话里提着北安县主,却对站在面前的韩采衣没任何表示,谢璇觉得有趣,拦住正要开口的韩采衣,“胡姑娘竟跟北安县主一处赏灯了?县主那样温柔可爱的人,应该叫胡姑娘印象深刻吧。”

“县主温柔美貌,自是叫人过目不忘。”

“哦。”韩采衣噗嗤笑出声来,“胡姑娘过奖了,这温柔二字,我是当不起的。”她平素不爱拘束,今日也不过寻常打扮,且身后几乎没带什么随从,乍一眼看着便是个普通的贵家之女。

胡云修登时愣了。

自先前胡云修放出谣言之后,京城里许多姑娘便知她与谢璇不睦,这会儿见俩人凑在一处,远远近近便有来围观的。

谢璇瞧着她那渐渐涨红的面皮,便笑了笑,“为免胡姑娘误以为我性情倨傲,还是该解释下,当日我所说的与北安县主有约,并非虚言,更不是敷衍姑娘。”

旁边韩采衣接住话头,“是那日璇璇受了风寒,才未能出来赏灯。胡姑娘仅凭一己猜测就这样议论人的是非,实在有失风范。其实你若当真想邀璇璇,既然碰巧在一处赏灯,过来问一句又如何呢?我必定会据实奉告,就不必你私下揣测,以为旁人也跟你一样了。”

这最后一句有点重,听得胡云修面红耳赤,正要还嘴时却被谢璇截住了——

“听说姑娘曾答应信王殿下,不再论人是非、散播谣言。我以为姑娘通情达理,已改过自新,谁知这会儿又在揣度臆测,哪怕旁人曲解也不加阻止。殊不知你一句揣测出去,便是三人成虎,损人清誉。”她笑了一笑,衬着谢池的春光,明媚姣好,似有叹息,“这般出尔反尔,实在不像胡家门风。”

对面的谢璇、韩采衣和唐婉容已经离去,胡云修被身边的姑娘们拱卫在中间,死死的揪住了袖中丝帕。

得意吧,看你能得意到几时。

等皇帝的旨意下来,信王他当真能抗旨不遵?当真能对着活色生香的诱惑无动于衷?他,毕竟也是个食色为性的男人!

第111章 成婚

三月初三,上巳佳节。

京城外早已是绿柳成行百花绽放,成群结队的少年男女们相约去踏青赏春,一时间陌上游人如织,初怀心事的少女眼波儿如蜿蜒清流,柔软清澈而婉媚多姿,一年中难得的明艳时光。

今年的上巳节,除了踏青之外,还有比这更加津津乐道的事情——

信王殿下亲自穿了大红的喜服,骑着高头大马前往恒国公府迎亲,给足了谢府面子。按礼,皇家的婚礼仪程虽与民间差异不大,但皇子皇孙们总是高贵一筹,公主出降时是驸马入府,而王爷娶妃,则不必向民间那样亲自迎娶,只管在府里等着即可,外头自有礼部成群的官员打点。

然而韩玠还是不顾礼部尚书的劝阻来了。

二十余岁的男子身高体长,常年习武练得肩宽腰劲,那一袭华贵的喜服穿在身上,加之人逢喜事精神爽,奕奕神采令人为之倾倒。那些成日里与韩玠打交道的官员们瞧见了,也是随之一笑,继而感叹,“信王殿下今儿是真的高兴啊。以王爷之尊亲自骑马迎亲,咱们开国百年,几时有过这样的殊荣?”

更有从前畏惧于韩玠凶煞之名不敢近前的,此时也是窃窃私语,“这还是那个传闻中杀人不眨眼的玉面修罗吗?这样的人才气度,像是辰时悬在天上的太阳,又光亮又暖和,满京城里有几人能及?”

而于韩玠而言,这些纷纷议论不足入眼,他所期待的只是那座熟悉的府邸,那道熟悉的身影——

前世他年少时随韩遂上了沙场,成婚要比这回晚两年。那时候他也是这样满心欢喜的骑着高头大马前往谢府去迎娶谢璇,似乎是艳阳高照的秋日,空气里全是干爽的桂花香味,那是他一生里最堪珍藏的记忆。

而今阳春三月,山河媚丽,经由熟悉的街市来到谢府,心里藏着的不止是喜悦。那一世沉甸甸的记忆还藏在心间,那扇漆黑色的巨门时隐时现,他曾错失,亦以极大的代价求得重来的机会,往后的每一天他都不能错失,每一个朝夕,都不可辜负。他所药给她的,拼尽全力也要给予——

哪怕因执意不肯纳侧妃而被元靖帝恼怒。

哪怕因违抗规矩亲自迎娶而被朝臣诟病、父皇斥责。

那些他全都不在乎。

目标已然明晰,他只要朝着那里走下去,其他的细枝末节,全都不足为惧。

*

恒国公府外装饰了满目红绸,礼部不能阻止韩玠胡闹,只好在谢家做功夫,为不失皇家身份,除了老太爷和老夫人年事已高、身份颇尊,可以在府中等候之外,自谢缜以下,全都要出来迎候。

按礼部的安排,谢缜是岳丈故而无需跪迎,其余人则全都穿了喜庆的红衣裳在外跪接。

谢家的三爷谢缇奉皇命南下并不在场,妻子隋氏要为谢璇送嫁,还在府内陪伴新娘。故而到了最后,在外跪着的全都是家仆,只是靠近门口地方还有两个脊背僵直不情不愿的人——谢纡夫妇。

谢纡早已是布衣百姓,面对王爷本就该跪接,他以前因为攀了郭舍且出身公府而颇骄傲过一阵子,今日前来谢府主事的礼部官员恰巧被他得罪过,所以特地把住在临近的夫妻俩叫了过来,在显眼处跪侯。

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的进了巷口,韩玠纵马走在最前面,明媚春光下,英姿挺拔。谢缜连忙过去迎接,一面又派人往里头递信儿。

棠梨院里,谢璇端坐在梳妆台前,瞧着镜中的明眸皓齿,一时恍然。

出嫁新娘的装扮原就艳丽,她是要嫁入皇家,自需一番盛装。宫里特地派了嬷嬷过来为她修容整妆,华丽精美的凤冠上垂了珍珠流苏,粒粒浑圆,柔润生光,上头宝石金翠装点,耀人眼目。身上则是礼部送来的王妃吉服,比之前世所用的嫁衣霞帔,其绣工用料及花纹装饰无不精致,绣了飞凤的立领如绽开的荷瓣,衬得脸颊格外白皙。

她的脸原本就生得娇丽精致,如今被凤冠嫁衣衬托,愈发显得娇小玲珑。

细腻白润的粉几与肌肤同色,唇瓣上涂了娇艳的胭脂,稍稍启唇,便如最娇艳的花瓣绽放。蛾眉如远山青黛,经了脂粉点缀的眼眸愈发神采明亮。

宫中服侍妃嫔的嬷嬷果真是妙手巧心,这一番打扮下来,谢璇纵有九分姿色,也要被装点成十二分来。

谢珮在旁看得感叹不已,“寻常瞧着璇璇,自是姝丽,从没见过你这样打扮,真是…真是…”好半天也没能寻出恰当的词汇,她悄悄捏了捏谢玥的手,“瞧着璇璇这模样儿,我也想出阁了。”

——姑娘家爱美,此生能有这样美丽出彩的一天,绝对值得珍藏。

谢玥悄悄的打趣,“这是嬷嬷的手艺好,你恐怕没这等福气。”

那嬷嬷倒是听见了,便一笑道:“四姑娘若看得上,回头等四姑娘出阁,我也愿意再来侍奉。”

“当真?”谢珮喜出望外,旋即咬了咬唇,觉得自己将喜悦表现得太明显。

那嬷嬷却只觉得小姑娘率真可亲,“到时候王妃有命,自无不从。”

谢珮看向谢璇,便见她嫣然而笑,“那就看四姐姐到时候愿不愿意了。”

外头已经有人来传话,说迎亲的队伍已经抵达,谢璇披好盖头,被搀扶出门,由谢澹背着到了轿辇跟前。待谢璇进了轿辇,谢澹转身的时候,身子稍稍一顿,到韩玠跟前低声、认真的道:“信王殿下,我姐姐就托付给你了。”

“嗯。”韩玠郑重点头。

轿辇在欢庆的奏乐里起行,韩玠骑马跟在旁边,距离谢璇不过几步之遥。

到了信王府,礼部已安排了诸般仪程,今日由元靖帝带着婉贵妃亲自来道贺,自是格外热闹。喜堂里人影错综,脚步繁杂,谢璇被那一头的金银珠翠和宝石珍珠压得脖子都酸了,眼前遮着红盖头,也看不清那些幢幢人影,只能感受到韩玠的气息,叫人心安。

强撑着拜完天地,往洞房走的时候稍稍清静些,谢璇总算是舒了口气,伸手去扶了扶有些歪掉的沉重凤冠。宽大的袍袖滑落,露出嫩白的手臂,她比以前稍稍丰腴了点,藏在大红喜袍里的那一段手臂便格外引人遐想。

韩玠这会儿没了顾忌,低声问道:“累么?”

“脖子疼。”谢璇小声嘀咕。

信王府的规模不算小,拜堂用的是正厅,洞房却还在后头,绕着游廊走过去,还有一程子呢。他有点迫不及待,躬身将谢璇打横抱起,“抱你过去。”

垂顺的盖头被掀起了一角,露出里面谢璇讶然的面容,旋即满面飞红,低声道:“放我下来!”

“这样快些。”韩玠目下尚未喝酒,脸皮却厚了许多,也不顾后头婆子丫鬟们诧异的目光,大步的往洞房里走。

整个信王府都浸泡在喜红的海洋里,游廊两侧都是红纸灯笼,旁边花树上点缀着红绢堆出的繁花,起伏交错的红绸里,满目皆是喜庆。谢璇借着韩玠步伐的起伏稍稍窥到外头布置,贴在他怀里的时候,气息灼热。

他的胸膛宽厚,比记忆里的更加结实有力。

那时候初初成婚,靖宁侯府的规矩更加宽松,韩玠也是从华堂上一路抱着她去了洞房,然后…心里忽然砰砰跳了起来,谢璇揪紧了韩玠胸前的衣裳,不自觉的有些紧张。

洞房之外已有人等候,韩玠将谢璇抱进去放在床榻,在她耳边低声道:“等我。”

外头还有宾客,元靖帝和婉贵妃也在,韩玠并不能逗留太久。

远远的依稀能听见外面的笑闹,芳洲上来问她渴不渴要不要吃点糕点垫肚子。谢璇这会儿确实有点饿了,吩咐屋内的人先到外头伺候,再叫芳洲把凤冠取下来。头顶上的千钧大山移去,谢璇瞬间觉得松快起来,轻快的活动了下脖子,便先吃些糕点垫肚子,不过也未能尽兴——唇上还涂着胭脂膏子,万一花了被人瞧见,那可不大好。

这会儿宾客都在宴席上,谢璇难得清静,便取了个迎枕靠着眯会儿,吩咐木叶在外把风。

她今早四更天就被拖出了被窝,这一路顶着沉重的凤冠在轿辇里颠簸,确实是累得够呛,眯着坐了会儿便昏昏睡去。

半梦半醒之间被芳洲摇醒,精神立时又好了许多,连忙戴好凤冠盖头等着。

外头已经有一大群人涌了进来,便又是一套繁琐礼仪,待韩玠以金秤挑开盖头,谢璇才算是能彻底卸下那华丽又沉重的凤冠。眼眸微微抬起,看到同样华服覆身的韩玠,他今日精神昂扬,此时脸上罕见的有了醉意,想必是被人灌了不少酒。

韩玠的目光紧紧锁在她脸上,惊艳毫不掩饰。

谢璇同他对视了片刻,微微一笑。

如春花绽放,凤蝶萦绕,团团簇簇皆是锦绣丽色。

周围全是客套的夸赞声,这会儿来了不少亲近宾客,韩玠在不熟悉的女眷跟前大多严肃,此时也未多说话,接了酒杯递到谢璇手中。健壮有力的手臂与娇柔纤细的皓腕勾叠,凑近了的时候,他的呼吸夹杂着酒气,将谢璇的脸颊烧红。

合卺酒在贺喜声中饮尽,外头还有宾客要招呼,韩玠凑到谢璇耳边低声道:“休息会儿,等我。”随即起身,往外头去。一大群的女眷已经鱼贯出门,韩玠故意落在最后,回头一望,就见谢璇在芳洲的搀扶下站起身来,娉婷身段掩藏在精致华丽的喜服当中,双眸瞧过来的时候,若有水光。

他低头笑了笑,抬步离开。

*

外头的欢声笑闹渐渐的低了,谢璇在芳洲的服侍下吃了些清淡的小菜垫肚子,便回榻上坐着。

夕阳斜下的时候,洞房内花烛愈发明亮,金色的龙凤缠绕在儿臂粗的红蜡上,两座十二支的烛台分立在帏帐之后,透过那一层薄纱,将上头金线绣出的飞凤描摹得鲜活生动。满屋子都是红与金交织,世间最喜庆和最尊贵的颜色,在姑娘家最看重的日子里肆意绽放。

芳洲瞧着谢璇又有些犯困了,便劝道:“姑娘要不再眯会儿?寻常都要歇午觉,今儿本就起得早,折腾了一天也该累了。再这么熬下去,回头等殿下来时精神不济,可不大好。”她瞧见谢璇脸颊上浮起的胭脂红润,握着嘴儿一笑,“姑娘可得养好精神。”

随嫁而来的刘妈妈也劝道:“姑娘放心眯会儿吧,我叫人去外头把风。”

“嗯。”谢璇觉得今晚韩玠必定不会轻易放过她,等他归来时还有得折腾,确实该趁着这会儿补个觉,便又吩咐,“备好醒酒汤,壶里的茶也温着,芳洲四处瞧着些。”

绣金的鸳鸯纱帐落下,谢璇脱了绣鞋,并不敢乱了衣裳发饰,只规规矩矩的躺在榻上,取了个软枕靠着养神。如今正是三月天光和暖的时候,这么躺着也不怕着凉,渐渐的便安心进了梦乡。

韩玠来得悄无声息。

远远的还有宾客的笑闹声,夜色中的信王府被灯笼映照得如同白昼。烛光自红纸透出,映照在红廊绿柱上,为疾步而行的韩玠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他的喜袍在夜风里微微摆动,不好在自家王府里飞檐走壁,便健步如飞,如一阵红色的旋风卷了过来。刘妈妈亲自在门口把风,远远瞧着有一团红影飘来,细辨出是信王殿下,想要回屋叫醒谢璇的时候,韩玠的身影已经飘到了跟前。

“都退下。”他沉声吩咐,掀门进屋,将同样惊讶的芳洲木叶等人屏退。

一室春暖,瑞兽吐香,融融的烛光里,可以看到纱帐内规规矩矩小憩的谢璇。她的身子又长高了不少,修长的腿藏在喜服之下,双手交叠放在腹部,两侧宽袖延展,上头绣了一圈暗纹合欢,再往上便是鼓起的胸脯,领口微敞的脖颈,秀气的侧脸,红嫩的唇瓣…

压制了许久的热气又开始在小腹内流窜,韩玠今儿高兴,喝了不少的酒,脑子却还勉强算清楚。

他缓步上前,掀帘入内。

谢璇睡得安稳,娇美的脸蛋在烛光里愈发柔润,长长的眼睫投了暗影,她的唇角微微勾着,不知是在做什么美梦。

韩玠坐在榻边,如在梦里,一时恍然。

他曾在前世的破碎里无数遍的咀嚼过一句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那时候他远在雁鸣关外,将她独自留在京城,聚日短少,无数个日夜的思念,全都只能化为月光与烈酒。可那月光毕竟还是甜蜜的,因为还有盼头,他盼着有朝一日能立下战功,为她博得更多的荣光。然而那个寒月凄风的初冬,就连水中月影都破碎了。他再也没能找到她,整整十多年。

那时候他才明白,还有比动如参商还难过的事情。

参星已没落,只剩孤独的商星悬在空中。再无伴侣,空留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