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询语声温煦:“程禄的父亲是程府的老人儿,亦是相马的好手,为此,我出银钱建了这马场。有几年了。”

“以前竟从没听说过。”怡君抚了抚坐骑的鬃毛,“前两年,我和姐姐学骑马的时候,家父派人专程去山东买回两匹马。眼下看来,是舍近求远了。”她侧头看着他,“这马场,是不是只与熟人做生意?”

“算是吧。”程询道,“来这里看马的人,多为亲朋。马有灵性,不是熟人的话,担心它们得不到善待。”

“所虑在理。”怡君道,“毕竟,有的门第用清一色的宝马拉车。”

程询莞尔。

听得飒沓的马蹄声,怡君转头望去。

和暖日光下,生龙活虎的一群马离开马厩,撒着欢儿地奔跑在黄叶微摇的草地上。

冬日的萧瑟,便这样鲜活、灵动起来。

她带住缰绳,跳下马。

程询笑一笑,随之下马,站到她身侧。

一匹小马驹很快得到怡君的瞩目、凝望。只几个月大的小马,通身枣红,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神采飞扬地跑在一匹枣红色骏马身侧——那必是它的母亲,一大一小浑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偶尔,小马驹会侧转头,飞快地仰脸看一看母亲,凑得更近。它的母亲亦时不时地侧头看它一眼。

“真可爱。”怡君由衷地道。

程询转头看着她。

她穿着深蓝色道袍,长发利落地用银簪绾起,再无别的首饰,却衬得面色更加白皙,眉宇更为精致昳丽。

她的睫毛被暖阳镀上细碎光芒,唇角愉悦的上扬,唇畔的小坑若隐若现。

她转头,认真地看住他,“我要画这对母子。”

“好。”程询毫不犹豫地颔首一笑。

怡君又转头望着那对母子,凝眸观察,让最触动自己的一幕在脑海定格,刻画出鲜明的痕迹。

最好的画作之一,便是过滤周遭一切,完全呈现打动自己的事物在当时的样子。不需担心布局。能打动人的景象,布局浑然天成,只看你有没有领略。

骏马结伴奔跑了好一阵子,慢慢分散开来,悠然漫步、嬉戏,或是寻找可食的草木。

程询这才出声相邀,牵着坐骑带她去看留在马厩里的那些马儿。

马厩建盖得很精致,空间够宽敞,收拾得很整洁。

有几匹马是程询只要过来就亲自照看的,它们亦对他很亲昵:看他留在别处时,便略显烦躁地来回踱步、打响鼻,待他到了近前,便凑过去轻轻地拱他的手、肩,淘气些的,索性拱着门栏撒娇,要走出自己的房间。

那一双双眼睛,美丽、单纯。

程询抚着马的背、头,语声柔和地跟它们说着话。

怡君站在一旁,听着他的言语,看着他修长洁净的手,末了,看住他俊朗的容颜。

他对这些马,就像是对待友人、孩童一般,温驯的会夸赞“好孩子”,淘气的会笑骂“混小子”。

这般的世家贵公子,是她所不曾看过、不曾想象的。

可是,真好。

“每个月逢二、逢七的六天,下午我都会来这里。”原路返回大门时,程询漫不经心地说。

怡君哦了一声。

程询指一指倒座房居中的房间,“那里是我的画室,只要得空就会画马。”停一停道,“我最爱画的是马,但总觉着画得不够好。此刻之前,除了你,只我自己知晓。”

怡君微微扬眉,心头起了涟漪,“为何告诉我?”

“不该告诉你么?”他笑笑地反问。

应该。她在心里答,面上不自觉地笑了。

程询话锋一转,“得空就来转转?”

“…好。只要得空。”她说。

程询停下脚步,指向她一见就喜欢的小马驹,“它叫随风,它的父母都是我格外喜爱的,下次你来,我把它们正式引荐给你。”

怡君听着有趣,大眼睛里光华流转,“荣幸之至。方才我有没有见到随风的父亲?”

“没。”程询笑道,“那厮是关不住的,这会儿有人带它出去玩儿了。”

怡君更觉有趣,轻笑出声,“它有福了,你们亦是。”

“的确。欢喜是相互带来,人与人之间亦是。”他深凝了她一眼。

她颔首以示赞同。

程询说起别的事:“上午,程安与夏荷对弈,我瞧着程安有几次汗都要下来了——夏荷该是近朱者赤的缘故吧?几时得闲,你我对弈几局?”

“好啊。”怡君欣然点头,“我私心里敢说一句相较而言擅长的,不过棋艺而已。”停一停,对他一笑,“此刻之前,除了你,只我自己知晓。”

程询对上她视线,笑意袭上心头,再直达眼底。她棋艺之精绝,在前世,他是领教过很多次的——若非不及她,一度也不需潜心苦学。

就要行至大门口,程询柔声道:“我等下次相见。”

“明日不就能再相见么?”怡君笑盈盈的,四两拨千斤。

“那不同。”

“…”怡君多看了他两眼,有些无奈地笑了,到底还是道,“随你怎么说吧。”

在她看,差别倒是不大——看到他,知道他近在眼前,便是好的。

到了门口,程询笑着看她上马,与护卫绝尘而去。

目送她远去,他到房里换了身衣服,策马离开马场,兜兜转转,到了城中一所寻常的小四合院。

进到厅堂,看到的少年人形容整洁,只是目光呆滞。

他瞳孔骤然一缩,片刻后,缓步趋近。

少年立刻急于逃遁,在软榻上蜷缩起身形,慢吞吞地道:“廖、彦、瑞…廖、彦、瑞…”一遍遍重复。

廖彦瑞,北廖家的当家做主之人,廖文咏、廖芝兰的生身父亲。

程询缓步走过去,抬起的手,落在少年的肩头、后颈,安抚小动物一般地轻柔,语气似长辈一般的和蔼温缓:“别怕。元逸,别怕。我是来帮你的。”

.

怡君走侧门进到内宅,回往自己的小院儿。

吴妈妈匆匆迎上前来,面色有些不好,低声道:“北边的太太小姐上午就来过了,不知为何,下午又来了一趟。她们走后,大太太就急着找您和大小姐,得知您不在家中,便说等您回来之后,和大小姐一起去见她。”

母亲找不到她的时候太多了。挺多时候,怡君和姐姐都默认是跟母亲各过各的,出行大多不会告知,母亲想借题发挥的时候,由头一找一个准,她们姐妹也无所谓。

此刻,怡君在意的是城北太太和廖芝兰过来说了些什么。

想不出,便不费力气,抓紧更衣去见母亲。

廖碧君听得妹妹回来,从床上爬起来,从速更衣洗漱。

姐妹两个一起去见母亲。

廖大太太端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审视两个女儿片刻,语气沉冷地道:“明日起,你们便不要再去程家上课了。有法子的话,便将叶先生劝回来;没法子的话,便自学成才吧。程家委实不是上得了台面的门第,不知何时便会满门覆灭——我如何得知的,你们不需问,照办就是了。”

廖碧君冷笑出声,“您还是说说如何得知的好。是不是北廖家胡说八道您就相信了?”

怡君则道:“叶先生都未诟病过程家只言片语,怎么北廖家的人说话就那么有分量?娘,您要是这两日看我们不顺眼,责罚便是,上别人的当还惩戒自家女儿便委实可笑了。”

“你们知道什么?!”廖大太太的神色空前冷峻端肃,“那程家做的事…简直令人发指!那种门第,你们如何都不能再踏入!”

“是次辅所为,还是解元所为?”怡君道,“这一点,您得说清楚。”

廖碧君则是愤懑地道:“北边那家是要疯了吧?上午我只是言语间得罪了廖芝兰,她们怎么下午就来这么一出含血喷人的戏?龌龊!小人!”

作者有话要说:昨晚有个聚会,都喝高了,我睡到了下午两点o(╥﹏╥)o让我爸这一通训啊…头疼死了~

去发上章红包先,随后捉虫~

第20章 等风来

020

廖大太太铁青着脸喝道:“都给我闭嘴!”

廖碧君恼火地望着母亲,怡君的神色则是平平静静。

廖大太太深吸进一口气,耐着性子跟她们解释:“正因为南北廖家不合,那对母女说的话、做的事才更禁琢磨。

“芝兰那丫头一向争强好胜,跟碧君明里暗里攀比的时候还少么?如今你们到程府上学,她本该嫉妒,却不曾设法争取,与文咏登门拜访过一次便作罢。

“老爷视若珍宝的那幅枫林图,她们想看,不是想开眼界,是为着确定是否出自程解元之手,如果是,来日我们家就与程府撇不清干系——程解元何曾是那样大方的人?几时曾把得意之作送给疏于来往的门第?

“这样一来,往后程府若是出事,只要有人弹劾,我们就少不得被连累。

“若到了那一步,就算早就分家各过,北廖家也会被殃及。是因此,她们权衡轻重之后,才登门提醒。

“这些道理,你们当真不明白么?哪里就需要我仔细摆给你们看了?”

廖碧君轻声冷笑,言辞犀利:“您也知道廖芝兰的性情,如今这般行事,焉知不是她进不了程府才危言耸听的?那么多人争着抢着到程府求学,出自高门的也不少。哦,合着京城只有他们北廖家消息灵通,别家都是捂着耳朵的傻子么?”

廖大太太被呛得哽了哽,“她若真想去程府,总该来求我们从中递话吧?她这样做过么?”

廖碧君打鼻子里哼了一声,“您还真瞧得起我们家。以廖芝兰那个德行,怎么肯欠我们的人情?她求谁也求不到我们和您头上吧?人家就夸奖了几次您针线活好,您还真就对她另眼相看了,真是…不知道说您什么好。”

廖大太太怒声训斥:“你给我好好儿说话!”

廖碧君撇一撇嘴。

廖大太太辩不过女儿,索性快刀斩乱麻,“不管怎样,这事情就这么定了。日后你们两个不准再出门,老老实实做针线。”

廖碧君刚要反对,怡君先一步出声道:“好啊,我们记住了。”语毕看向姐姐,握了握她的手。

见次女态度忽然来了个大转弯,廖大太太反倒满腹狐疑,凝视片刻,问道:“之前你又跑去哪儿胡闹了?”

怡君道:“遛马。”

“…”两个女儿学骑马,夫君是赞同的,时不时就会教训她们不要懒惰,别把两匹好马关在家中当摆设。廖大太太不耐烦地摆一摆手,“都给我滚回房里去,哪个再敢擅自出门,别怪我打断她的腿!”

“是。”怡君屈膝行礼。

廖碧君满腹火气,但见妹妹如此,便也随着行礼退下。结伴回房的路上,她问怡君:“你这是怎么了?是知道怎样说都没用,还是笃定娘打错了算盘?”

怡君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这件事,要看爹爹的态度。我瞧着娘那个架势,定是听说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却不屑告诉我们。等爹爹下衙之后,娘一定会细说由来。万一爹爹宁可信其有…”

廖碧君神色一黯。

“也没事,我们先观望着。明日若是爹爹跟娘态度一致,我们再想别的法子也不迟。”怡君说。

廖碧君轻轻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这时候,廖大太太正在吩咐丫鬟:“去外院候着,老爷一下衙,便请他即刻回房来,说我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告知。”

丫鬟称是而去。

廖大太太留在房里,翘首等待。

但是,等到夜色深沉,廖大老爷也没回来。

.

下衙之际,廖大老爷见到了前来送请帖的程安。

程安恭敬地道:“我家大少爷今日在状元楼设宴,请您赏光前去,有几句要紧的话要告诉您。”

“是么?”廖大老爷想到那个温文尔雅、样貌俊朗的才子,面上一喜,“解元相邀,荣幸之至。如此,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多谢大人。”程安道,“那小的这就去回话,大少爷已在状元楼恭候。”

“不敢当,不敢当。”廖大老爷打心底笑出来,心念一转,“我到就近的别院换身衣服就过去。”

程安笑着行礼离去。

廖大老爷上了马车,命车夫从速去往别院。更衣只是个借口,真正目的是去取一幅珍藏的工笔画,作为回礼送给程询。之所以把不少名画放在别院,也是无奈之举——儿子败家,偶尔喝醉了,便把他珍藏的名画随手赠人,过后他气得吐血都没用,总不能把脸一抹去要回来。

他是打心底欣赏程询。

如果今日设宴相邀的是程清远,他一定会找辙婉拒。

官员与官员之间,不论品级高低,厌烦一个人有时根本不需要理由。更何况,昔年柳阁老与程清远政见不同,他打心底支持的是前者。这几年,因柳阁老离开内阁,方有程清远的上位,在他看来,怎么都有点儿小人得志的意思。

可程询与程清远不同。

程询近几年所作的策论,他都用心读过,看到的是那年轻人的政见与柳阁老相同,不知为何,给他更为大气、磊落之感,偶尔犀利的一笔,又让他会心一笑,拍案称快。

是以,程家父子,在他,要分别开来对待。只要程家不出天大的幺蛾子,只要有机会,他都愿意与程询常来常往,连带的想让儿子与程询结识甚至交好,长些见识。

.

状元楼的雅间,程询临窗而立,望着喧哗扰攘的长街。

在前世,这酒楼是他与怡君相识、诀别之地。

今生,不会刻意与她同来,除非哪一日她想过来尝尝这儿的招牌菜。

廖大老爷进门时,程询牵出谦和的笑容,迎上前去,神色自若地与之寒暄。

廖大老爷带来的回礼是一幅前朝的名画《月下翠竹》,殷勤地请程询当场验看。

程询看过之后,心里有了三两分由衷的喜悦:此画价值不菲,作画之人心性的清冷高洁全然体现,手法亦因心性有着少见的超脱清逸,廖大老爷愿意割爱相赠,对他总该是有着些许看重。

——与怡君相关的事,他一方面笃定,一方面又没法子生出自信。很矛盾。

他由衷道谢,慎重地收起来,躬身请廖大老爷入席。

酒过三巡,廖大老爷记起程安的话,笑呵呵地道:“今日解元要我前来此地,委实破费了,真是叫人于心不安。是有事吩咐南廖家么?”

“是有一件要事相告。”程询笑着遣了服侍在一旁的程安、程福,亲自给廖大老爷再斟满一杯酒,语气淡然,“关乎南北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