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应该就是知晓此情才会在胶东王面前直陈如果需要兵马粮草,苍水郡会全力协助。

可是,素波更相信胶东王接下来的判断:那就是胶东之地虽然民风剽悍、当地政令皆出于世家,但其实自前朝将胶东划入版图起已经慢慢发生了很大变化,至少表面上他们是尊崇新朝的,而且青州平叛也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威慑,如果处置得当,反叛的可能并不大。

如何才是处置得当呢?

这个结论他们并没有得出,因为他们知道的实在太少了,到了苍水郡打探消息也是先前计划中的一步。

胶东王便微微一笑,举酒道:“多谢宋郡守!但胶东为本王藩地,本王自然视胶东之地为自家,视胶东人为家中子女,此去胶东便是回家,又如何用得到兵马?”

宋涛再三称是,“王爷立意高远,下官愚钝,竟一时想错了。”举酒三杯自罚,苍水郡大小官员亦都附和,从他们的心中,其实也不愿意苍水郡卷入胶东之事中,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太学出来的,都对胶东王有着宋涛一般的深厚的景仰之情。

到了晚间,素波在驿站歇下,与胶东王谈起宋郡守,“宋涛还真是个好人呢,苍水郡出了名的穷,今年在他治理下庄稼也不过才一熟,他竟然能拿出全郡的兵马粮草来帮我们!”又哼了一声道:“倒是宋郡守手下的那些官员们好小气,一听王爷不肯用都大大松了一口气,连我都看了出来,其实我们去胶东又不是去打仗,怎么能借兵马呢!”

胶东王就轻轻笑了,“其实宋涛这些话固然出自真心,但更多的是给别人听的。”

“不是给我们听的?”素波怔了一下,略一寻思,也想通了,“对了!他其实是给胶东那些世家听的!”若是宋涛果真要给胶东王派兵马粮草,手下的人总不会完全不知情,他真正的目的是帮着胶东王震慑胶东,并不是真心希望以武力对付胶东世家。

“宋涛还真是关心我们,”不过素波虽然听了许多胶东世家十分强横的消息,可是她却还是很有信心的,“胶东的那些世家就是再强硬,可也是要承认朝廷,承认胶东王的,又有眼前的青州平叛,他们未必就敢谋反,何况我们过去并不是与他们争什么,而是要双赢。”

自从得知就藩开始,王妃就说了好多次“双赢”这个新词,虽然是新词,但是胶东王一下子就听懂了,而且觉得道理一点也不错,他到胶东,是想过得比京城好,同样也是希望胶东之地的百姓能更好,不正是双赢吗!

宋涛已经是当今极能干的官员了,也一心维护自己,却只想出用武力威胁胶东的办法,论起见识倒是王妃更高一筹。胶东王点头笑道:“不错,胶东是我的藩地,虽然这一次就藩是为形势所迫,但我既然来了定然是要将藩地治理得更好。所以我的话也是给胶东人听的。”

原来宴上两个人一唱一和,所为竟是如此,无怪自己觉得有些奇怪,素波仔细打量胶东王,“还是在我们逃难的时候,甚至还要在那之前,我就觉得你变了,不只仅会读书,而且判断事情特别准确,下决心也特别果断,完全就是正常人,不,比正常人还要聪明能干得多。”就比如今天宋涛的暗示,自己就没立即听懂,可胶东王却比自己明白。

这些改变是慢慢出现的,先前素波就是注意到了也不会十分留意,到了眼下才突然觉出来,胶东王的问题竟然都没有了,他是怎么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一个成熟的——呃,还是少年,他其实才十六岁!

胶东王很无辜地用一双大眼睛看着王妃,“我原来就这样啊。”

才不是!当初你还抢过我的点心,摔过我的茶杯呢!素波话到口边,又赶紧停下了,也许胶东王不记得那些事了呢,现在听了心里一定会不舒服,于是她就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是的呢,你先前也聪明得很,我竟然忘记了。”

虽然胶东王懂事了,长大了,还成了睿智的王爷,但是素波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乖宝宝,因为他一直没变的是对自己的依赖,就像一只可爱的大狗一般,无条件的依赖自己,就像现在,自己拆头发,他就赶紧拿了一把牙梳细心地帮着自己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甚至他还会替自己将头发挽成一个结,比自己挽得都好,不松也不紧,睡觉时既免得头发乱了又很舒服。

不过呢,人总不是完美的,胶东王的缺点就是他总想要那个——才一进被窝他就蹭了过来,十分无赖,“今晚,我还想要。”

素波是很坚决的,“不行!”

“可是我好想啊…”

“那也不行!”素波很严肃地讲道理,“我本来看在你过去不懂的份上才答应的,现在你已经懂事了,不许再提过份的要求!赶紧回自己的被窝,要是睡不着就出去练练剑!”

胶东王深深地觉得懂事一点也不好,会吃很多亏的,真不如不懂事时在王妃怀里打个滚儿,她就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第153章 特别之地

过了苍水郡, 就是胶东国。

此时天下郡国并行, 郡有郡守, 直属于朝廷,而诸侯国则沿袭朝廷制度设丞相、都尉、御史大夫等等官职,俨然一个小朝廷。这些小朝廷在属地有着极大的权限, 除了丞相由朝廷下旨任命, 其余下面的官员由国王自行选拔,税赋、军队,甚至铸币等等事务都可以自主。

不过, 只是理论上如此。

皇上建立新朝才不过数年,如今够得上封王的不过数人,从皇上的弟弟颖川王算起,诸王都留在京城, 胶东王是第一个出来的,至于胶东国, 眼下虽有经过朝廷册封的丞相, 但其实这位出自胶东最大世家祁家的丞相自前朝末年就掌管着胶东,他手下的官员也都是胶东一地的豪强,胶东王到了胶东,肯定不可能如臂指使。

事实果真如此。

胶东王到了胶东, 胶东王丞相不必说比不了宋涛的殷勤, 便是连路上所经过的寻常郡守都不如,只派了一个小小的驿丞出面,“王爷来得突然, 祁丞相原没接到朝中旨意时便去了海清郡,竟没能回来。”说着将胶东王府一行人安置到驿站之中,“祁丞相在海青郡也好,正能将东莱皇城整修一番,胶东王住着一定会很舒服。”

素波一直在马车内,隔着帘子见那驿丞言谈举止皆够不上恭敬,给王府一行安排的院落虽然是驿站中最正中的大院,可打扫布置显然不甚用心,便在心里鄙视了一下,果然这些人先来个下马威。

不过胶东王府诸人早已经料到了,大家早有应对,依着驿丞安顿下来,上千的兵马,上百的内侍宫女有条不紊地分散在驿站的各处,没一会儿工夫便将驿站变成一个小小的胶东王府,守卫、采购、膳房、洒扫各司其职,素波在重新布置过的正房内微笑着向送饭菜茶水的驿丞道:“东西都端下去赏大家吃吧。”驿丞的居心究竟怎么样很难说,素波才不想用驿站做的饭菜呢,说着向胶东王使了个眼色。

胶东王一笑,王妃总说自己成熟懂事了,其实真正成熟懂事的是王妃,她过去可是没有一点防人之心的。

驿丞倒不敢真在膳食中加点什么,但是按祁丞相的命令为胶东王府备的膳食很是平常,原本胶东王妃挥手将东西退了倒是合了他们的本意,胶东之地并不需要胶东王,也不愿意供奉胶东王,但胶东王妃不屑的神色还是让他心里不大舒服。驿丞带着人和东西退了下去,在门外悄悄地咽了咽唾沫,无怪胶东王妃瞧也没瞧自己手中的酒菜一眼,胶东王府自己备的饭食太香了。

驿丞毕竟是一介小官,纵是被胶东王府的美食所吸引还要忍着,他手下的小吏却要直白得多,“胶东王府吃的可真好!”

“可不是,”别一个小吏道:“不只王爷和王妃吃得好,下面的人饭菜也是一样的呢。”不像他们,与驿丞的饮食就天差地别,更甭提那些世家了。

“好也只是这几天了,”驿丞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等到了海清,他们恐怕连饭也吃不上了!”

小吏们赶紧闭了嘴,大家将酒菜端了下去,驿丞便道:“东西你们分了吧。”若是早知道胶东王和王妃一点也不动,自己也不必特别让厨师把菜做坏了,那么很多东西他便会给自家留下,可现在他对那些饭食一点胃口也没有。小吏们也都知实情,但是他们毕竟更穷苦一些,所以还是舍不得拒绝,这些胶东王妃看不上的东西对他们也是难得之物,就算味道难吃一些肉总归是肉,鱼总归是鱼,拿回家里给妻儿吃总比没有好。

大家在驿站里住了一夜,再启程走了十几里路便到了胶东第一个郡营河。

顾名思义,营河郡外有一条河名为营河,河水分成两脉围绕着营河城向东流去,正如守护着孩子的母亲的臂膀,而高大的营河城在营河水的环绕下更显得巍峨不凡——当年前朝攻占东莱古国之时,这里就是东莱国的第一道门户,据说战局在这里胶着了很久。

无怪这里的城墙看起来十分沧桑,它应该经历了太多,素波这样想着进了城。虽然有着特别高大的城墙,但城并不很大,也不是很繁华,这都没什么,毕竟素波是从本时代最大的城市京城来的,可是城里的静寂还是让人觉得不舒服。

一个城市,总是喧嚣而热闹的,可是坐在车子里的素波若不是将帘子打开向外看,便会觉得自己行在无人的荒漠中一般,周围一点的声音也没有,这可与一路上所有的地方都不同。

胶东王府一行上千人,带着华丽的仪仗,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被围观的对象,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时代人们很喜欢站在路旁看看热闹,同时也会指点着说点什么,而在人群聚集的城市乡镇就更甚,但营河城里的人似乎没有人对这个远道而来的车队感兴趣,纵是好奇,也不过远远地看一眼而已。

还真是很特别的地方呢。

营河郡又有一个特别之处,胶东王府一行人到了郡守府前就见到清冷冷的大街和关得紧紧的衙门,然后又一位驿丞出现了,“营河郡的郡守前些时候回家守孝,新郡守还没有派来,还请王爷移驾驿站,下官早已经备好房舍酒菜了。”

胶东王一抬手,“既然郡守不在,我们就留在官衙里。”

冯律便下马推门,见门在里面拴住了,半晌没有人来应,便一个纵身上了院墙,跳进去将门打开,笑道:“这衙门空着也是白空着,正好我们住下。”

驿丞急了起来,官话越发不通顺了,“那,那怎么行?王爷不能住在衙门里!”

“怎么不行?”冯律立即板了脸道:“胶东的所有衙门都是我们王爷的,王爷要住哪里就在哪里!”

“可,可后院还有女眷呢?”驿丞擦着头上的汗道:“如此王爷住下总归不大好吧?”

薛清便下了车,“难不成郡守回家守孝,夫人却留在了官衙?我去后院问一问,如何有这样的道理?”

冯律一向只唯王爷之命是从,薛清可是不仅仅从命,还最会讲理的。驿丞的声音已经抖了起来,“不,不是。郡守夫人,夫人是生病了。”

“原来郡守夫人生病了呀?”薛清便温声道:“正好我们一行带着良医所,便着一位御医为夫人看病吧。”

“不,不必了,下官竟忘记了,夫人,夫人的病原已经好了,今天就离开郡守府。”

“既然这样,也就罢了。只不过我们王妃是最怜贫惜弱的,”薛清就赶紧吩咐道:“百灵,你替王妃赏郡守夫人些补品,别忘记了再加一份丧仪。”没有丧事接了丧仪本就够倒霉了,而送丧仪定要写明事主官职名讳的,那样如果这位郡守不是真守孝,接了王妃的丧仪后也要真回家里守孝!

驿丞又语无伦次地说了两句什么,不过他竟然忘记了说官话,薛清便一摆手,“你下去吧,若有事换个会说话的来。”

素波进到郡守府里时,后院已经空了下来,很显然里面的是人是匆匆搬走的,纵是他们想掩饰,可根本不可能,太多的细节都将方才的实情暴露了出来。素波便微微摇了摇头,“看来胶东的情况比我们先前想到的还要复杂呀。”

薛清站在下手看青砚、玉书带着宫女们收拾房舍,此时便笑道:“王妃不必担心——论起来,胶东王府一行下车尹始,很容易吃些亏,可是现在已经赢了一局,王爷的本事可比他们大多了。”

想想也不错,素波就笑了,“既然有你们在,我就不管了。”说着带着云哥儿、寿儿去了厨房。

上千人长途跋涉,一路辛苦,因此素波一直非常重视一路上的饮食,又要营养,又要好吃,还要结合当地物产情况,将花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做为王妃,素波在一路上主管所有膳食相关事项,将餐饮总监的工作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她也取得了极好的结果,上千人走了一个多月,没有发生一次吃坏肚子事件,大家身体康健,精神饱满,让她越发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阿仁已经先一步到了厨房,正带着几个人在清理,“这些掉在地上的菜都扔出去,锅也不要了,待灶台收拾干净后换上我们的。”

比起屋子里的人走得急,厨房更是如此,而且还走前把所有的食材都拿走了。当然,匆忙之间免不了会有些落到了地上,沾了泥土;至于灶上的几口锅,虽然还能用,但是阿仁做为亲手将□□从郑典膳手中拿到的人谨慎到极点,他不只选食材时特别小心,而且从不用别人的餐具。

素波便点了点头,瞧着厨房已经有了眉目,便向云哥儿道:“你带人去买些时令蔬菜吧。”上千人出门自然会带着不少食物,眼下又有几只宋涛送的羊,正可以杀了做全羊汤锅,再配些菜就正好了。

云哥儿跑出去没一会儿就回来了,“城里的人不肯卖我们菜!”

素波再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便再三问道:“会不会是他们的方言你没有听懂弄错了?”

“出了京城各处都说方言,可拿着钱从来都一样买菜,”云哥儿就委屈地说:“分明就是他们故意装做听不懂不肯卖我们东西。”

想到这两日的见闻,素波便也气恼了,“他们欺负我们人生地不熟,我们就派人到城外买菜,若是城外的人再不肯卖,就去苍水郡买!”说着便让人找胶东王,果然胶东王便派了五十个兵士赶着几辆大车跟着云哥儿出城了。

第154章 被打动了

云典膳带人去买菜了, 阿仁觉得他们今天回来的可能性太小, 毕竟大家此时已近黄昏, 只要略耽搁一会儿城门就关了。且瞧着方才的形势,云典膳不可能不费些周折才能买到菜,因此他便向王妃笑道:“我们今天晚上喝羊汤吧, 再烤些新麦饼, 蔬菜少吃一日也不要紧。”

素波在心里自诩为餐饮总监,便觉得阿仁够得上行政总厨了,他总能及时领会自己的意图, 而且还能做出极合理的安排,而且在自己偶尔偷偷懒的时候又总能完美的顶上。此时阿仁的建议自然是当下最合情合理的,素波就点点头,“就按你说的做!”

阿仁体贴地道:“坐了许久的车, 王妃不如到园子里散散步。”

素波知道他们要杀羊了,虽然她爱吃羊肉, 但还是不喜欢看到屠宰的场面, 便点头道:“郡守府里修得不错,我正要转转呢。”转身进了花园,见花木扶疏,万紫千红, 唯有一带曲折的游廊上挂着的数十只黄鹂婉转啼叫, 竟别无一点人气——想是府里的人急忙走了,根本顾不上鸟儿。

论起来营河城比京城要差得远了,营河郡守也远远比不上胶东王地位高贵, 但是眼前的这处花园却不比胶东王府的花园差什么,湖光山色,亭台楼阁,无不兼备,又错落有致,置身其中,心旷神怡。素波走了大半个园子,略有些累了,便在一处花榭坐下,就见留福跑了过不,“王妃,王爷已经查清,营河郡的郡守其实并没有回乡守孝,只是拿这个借口不肯出面迎接我们,如今正藏身在驿站中。是以王爷说我们便不走了,先停在此处。”

“我们正好走累了,也该歇歇,”素波就笑,“再者,营河郡离苍水郡近,买什么都方便。”

方才云典膳买菜的经历留福在王爷身边自然是听到了的,此时就冷笑道:“这帮子人,打量着用这些手段拿捏我们王爷呢,岂不知我们王妃本就是天女下凡,随随便便一点就能变出一桌子美食,哪里还会怕他们!”

素波心里原有些不快,看着园子里的美景消下去了大半,眼下听留福这样一说彻底散没了,笑得花枝乱颤,“你,你个马屁精!”

留福立即就咧开了嘴,嘻嘻笑着,上前替王妃捶捶后背,“老奴才说的都是心里话!”他见王爷时常给王妃捶背捏肩,王妃很是喜欢,自然也很有眼力地学会了。

“别捶了,你不就是来打探吃什么的吗?”素波就一摆手,“晚上我们烤麦饼,炖羊汤,只是我这个仙女怎么也变不出蔬菜来!”

留福就瞧瞧眼前的美景道:“营州郡守不但是个畏首畏尾,不敢见人的窝囊废,就是整治园子也不行,瞧这些花花草草有什么用?根本比不了我们王府里的园子,山上有野鸡,水里有鲫鱼,林中有梅花鹿,草地上有羊群!现在竟连一根菜也没有,这园子不好!”

素波也想念起自家的花园了,离开京城时,张长史夫人种的一畦畦的青菜长势正好,府里那么多人都吃不过来,眼前的花草是好看,可是不能吃啊!她再一次环视着周围,突然眼睛一亮,“其实这园子里也有好吃的!”

“什么?是什么?”留福赶紧四处张望,他跟王妃这么久了,也习惯每餐都要有肉有菜讲究营养,因此乍听晚上只有羊汤其实也觉得心里是不能接受的。但是,郡守府的花园正与京城里那些富贵人家玩乐的花园一样,有用的东西一样都没有,到处全是没用的!

素波就抬手指了指头顶上,“看,这葫芦就能吃!”

花榭建在万花丛中,是一带长长的建筑,并不是封闭的,既没有墙也没有房顶,只是用原木竖起两排栏杆,再用原色的木条将栏杆在顶上连起来。不过所有的柱子都被一丛丛地葫芦藤和叶围绕着几乎看不到,而那些葫芦枝叶一路爬上去,最后在花榭顶上交织成青色的幔帐,遮接着阳光,又垂下无数的青葫芦,煞是可爱。

可是留福不知道葫芦是能吃的。也不只是他,便是随后过来的张夫人等也都不知道,“这葫芦我们都用来做器物。”

素波当然晓得,在这个时代,葫芦是非常非常实用的器物,每家每户都离不了它,整个葫芦挖去内瓤可以装酒装水装各种各样的东西,至于纵向剖开或者横向切断都是很好的用具,舀水的瓢,盛饭菜的碗,收纳针头线脑种种小零碎;当然,除了实用,它还有一种特别吉祥的寓意,葫芦也就是福禄,很多人还喜欢将葫芦做成种种装饰,摆在家中或者系在身上…

也许正是因为葫芦太实用了,大家反倒很少像素波那个时代的人一样吃它,素波便让大家将葫芦挑嫩的摘下,去了皮再用薄铁片旋成长长的条。葫芦肉是雪白雪白的,旋成薄薄的条状后便透出玉色,十分喜人——大家初次做葫芦条,未免手不够熟,而指挥者王妃其实也只是见过成品,因此同样没有经验,但总归不是技术含量多高的活计,而且素波一向承认,这里的人动手能力都超强,很快就做出绵延不断的与素波想要的一模一样的葫芦条了。

“把切得不大成功的短葫芦条送到厨房,”素波就吩咐道:“告诉阿仁今晚改做红烩羊肉,加上葫芦条一起炖!”看着留福手里托着一盘葫芦条飞快地跑了,他一向喜欢到厨房里传话的,就在他后面又道:“别忘记了多加些红枣!”

留福就回头道:“放心吧,王妃,忘不了!”

素波就笑了,“我们把这些多的葫芦条晾起来,等干了再吃又是另一种风味。”

花榭里又通风又防晒,正是晾葫芦条的好地方,大家很快支起架子,将长长的葫芦条摆在上面,成了另一道风景。

到了开饭的时候,大家吃着香喷喷的烤麦饼就着别出心裁的红绘羊肉葫芦条,个个心满意足,“原来葫芦竟这么好吃啊,尤其是与羊肉一起炖!”

葫芦条本身没有特别的味道,与香浓味厚的红烩羊肉炖在一起,就浸满了羊肉的香味,吃起来还有恰到好处的韧性,比起在羊肉里加上青菜的感觉要厚重得多,正是最佳的配对!留福吃得脸上都冒出了汗,“这时节吃羊肉葫芦条,可真是补啊!”

深秋的傍晚凉凉的,素波正是为此才做了红烩羊肉的,她又将麦饼掰碎放在汤中递给胶东王,“你尝尝怎么样?”

只要是王妃的提议,留福一定听的,因此不等王爷说什么便急忙将自己手里的麦饼掰开放到汤里,“味道肯定好极了!”

素波就笑道:“你还没吃呢。”

留福正等着酱红色的羊汤将麦饼完全浸透,他如今可不再是见了吃的就急不可奈,而是可以为了美食等上一等的,“虽然没吃呢,但是我也知道!”

仿照羊肉泡馍的吃法自然是极好了,没一会儿大家都把麦饼泡到了羊汤里,一面赞着眼下的美食,一面嘲笑营河城人,“他们这点伎俩,还真不够看的!”

虽然大家都瞧不起营河郡的小手段,但保卫工作却还是要重视的,先前入府时,冯律便带了兵士们将府内细查了一遍,睡前又清了一回,布下岗哨,毕竟大家已经在别人的地盘上了——虽然胶东名义是胶东王的,但此时此地还真没有人心里这样想,除了胶东王府一行人之外。

第二天一早,派出城的人回来了,带着满满几大车的鸡鸭鱼肉、各种蔬菜果子。云哥儿眉飞色舞地道:“我们昨天在城门前也没有买到菜,就留心看着,果然有一个四下传话不让百姓卖东西的人,抓了他教训一番才放走。可是近城的人都怕他们,我们也不愿意给大家惹了祸事,就又走远一些,便有许多人抢着卖我们东西——那些百姓都穷得很,菜价比京城便宜好几倍,我们买得开心,他们得了钱也高兴!”

说着将手里提着一篮黄绿色梨子呈了上来,“王妃,这是金香梨,正是营河郡的特产,今早小的在路旁买的,别看表皮不起眼,但梨肉又细又嫩,特别的甜!”

王妃一路上特别注意各地的特产,只要是没见过没吃过的,都要见识一番,因此云哥儿这个管采买的也特别注意,差不多每次出门都不虚行。

与前世交通特别便利,物流极为通畅完全不同,此时交流是很困难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各地也没有像前世一般世界大同,物种也逐渐趋于单一,而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物产,真是大大地让身为穿越女的素波开了眼界。

就比如眼下的金香梨,去了带着褐色斑点略有些粗糙的皮后,雪白的梨肉细嫩得滴下水来,咬一口汁水四溢,又甜又脆。素波几口吃下一只梨子,“云哥儿,这么好吃的梨子你怎么只买了一篮子?还不够大家每人分一只的呢。若是因为太贵了,可以用我的私房钱,但一定要给大家都分一只尝尝。”

虽然先前素波买房子买地得的利都捐给了慧心学堂,但是这一次胶东王府出京,她原就没打算回去的,便将府里所有带不走的东西都卖了,又有皇上的赏赐、皇亲百官们送的程仪,胶东王府便有了一笔不菲的资产,而胶东王还特别体贴地分给她许多当私房钱,所以她买些昂贵的梨给大家还真没什么压力。

云哥儿急忙摆手道:“用不到王妃的私房钱,这梨子特别便宜,一篮子只几个钱,先前小的是因为车子都装满了才只买了一篮子,原本回禀王妃后还要出城再买一车呢。”

“那好,你就买上一车,不,两车,给大家多分些,这梨子比冰淇淋都好吃呢。”不过,素波看着风尘仆仆的云哥儿就又道:“不若你歇一歇,换个人过去吧。”

云哥儿一笑,“小的已经知道哪个村子的梨子最好,村子里哪株梨树上的果子最甜,还与村民说好了再回去买,又留了些订钱,所以还让小的去吧。”

既使是一种果树,不同树上的果子也都不是完全一个味道的,甚至同一株树上不同位置的果子也不一样,而吃果子的人竟能知道自己吃的是哪一株果树上的果子,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所能享受的美好,素波的心就被打动了,“你快去吧,别忘记了多打赏村民一些钱!”

第155章 痛心疾首

比起当年自江阴逃到京城, 素波觉得到胶东这一路吃得好, 睡得好, 又轻松又舒服,但她其实也很疲惫,原本不觉得, 但在营河郡一停下来, 立即就觉得浑身懒洋洋的,吃过早饭就在树荫下闲坐。

一只金香梨让她觉得力气又重新回来了,便将梨子分给身边的女官并随行的女眷孩子们, 第一批的梨子太少,不够所有人的,是以就女士优先了。

不过,素波还是给胶东王留下两只最大的, 去皮切成小小的块,扎了牙签送了过去, 她总是觉得胶东王应该得到特别的照顾, 便是路上与大家吃同样的饭菜,她只要有可能总会亲手为他开个小灶的。

此时胶东王正在前面的官衙思索,到胶东之前他自然想到会遇到种种的困难,可真正来了不想却是如此, 并没有人针锋相对的争斗, 只是一片沉默,自己一路行来除了驿丞再见不到一个真正的官员,这应该是祁丞相的计谋, 若自己按他的安排一步步到了海清,只能落入他的彀中。

但停在了营河郡,当地人早结成了一块铁板,将自己这个胶东王当成空气,自己又该如何呢?

胶东王总需要一个突破口。

就拿营河郡的郡守开刀?自己到营河郡,他非但不来迎接,反而还谎报守孝,只要把证据做实,罢了他的官还是最轻的,判个流刑杀鸡吓猴倒不错,也让祁相受到严重的打击,因为郡守正是祁相的亲侄子。

但这样双方就撕破脸了。

正在这时王妃笑盈盈地走来了,“来,尝尝这梨。”一面将梨肉送到他的口中,一面笑着谈到了金香梨,“等买来两车梨子,我就榨些鲜梨汁现在喝,再做些梨膏,冬天喝起来又甜又养肺…”

胶东王吃着甜丝丝的梨,突然就问王妃,“现在胶东的局面怎么能打开呢?”不知从几时起,王妃的意见已经是他重要的参考了,虽然王妃往往不会认真思考。

眼下就是,王妃的眼睛迷离了一下,然后就随意地道:“我们不用着急,反正现在大家住在郡守府里挺舒服自在的,吃的用的都不用愁,至于花销,也都够用。若是有人跟我们作对,我们再想办法。”

胶东王就笑了,“这也是个办法,静观其变。”

“王爷,”留福走了进来,“方才驿丞来求见,我将他赶了出去!”

素波就问:“他想做什么?”

“想催我们赶路,说在冬天前到海清最好,那时祁丞相一定把过去的皇宫改建成新的胶东王府了。”留福不满地道:“他以为他是谁,一个小小的驿丞,竟然直接求见王爷!”

上百年前的东莱国国都就在海清,那里还有东莱古国的皇宫,先前胶东王的确自然而然地也以为将王府设在那里才合常理。可才进入胶东,他便已经改了主意。现在听留福说赶走了驿丞就点了点头,胶东之地的官员既然如此轻慢自己,那么自己也不会见他们。

素波将一块梨子送到胶东王的口中,又替他道:“你做得好,我们就先在营河郡住下了,赶路的事看我们的心情,也许过了冬天也未必可知呢,反正眼下正是吃金香梨的好时节,总不应该错过。”

留福早就看到了王妃手中的果盘,现在更是光明正大地问起,“王妃,这就是云典膳新买回的金香梨?”

素波就赶紧将几块梨子塞进了胶东王的嘴里,然后才将其余的分给留福,看看盘子里所剩无多,便解释道:“云哥儿先只买了一篮子,这会儿已经又带了大车出去了,到时候大家都能分到的。”

其实留福已经知道了,可是他就是馋得很,总想先尝为快,此时达到了目的,便带着盘子退了下去,走前还不忘记附和一下,“王妃要留在营河郡过冬,老奴也觉得很好,眼见着就到了冬天,赶路该多艰难呐。”

“留在营河郡过冬也不错,”胶东王想了想,“我们就从胶东的最西开始,一点点向东边推进,把整个胶东变成我们真正的属地。”

“要想胶东的百姓真正认可我们,就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素波可是经过时代巨大变革的,深知经济发展的力量,“既然营河郡产这样好的梨,我们就帮着大家把金香梨卖到京城去,让梨变成钱,那时候就是再有人不让百姓卖我们东西,他们也不会听了!”

王妃的话虽然简单,但其实却与管子“通货积财”的主张相同,管子便是如此辅佐齐恒公,民富国强,而后称霸天下,正所谓“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是,“胶东与京城相距上千里,梨子怎么能运过去呢?”

“这个不难,可以做成梨膏,”刚刚吃到金香梨时素波就想着要熬些梨膏送回京城给叔父,止咳最好了,“而且,还可以晒梨干,做梨脯,那样就方便运送了。”

胶东王就想起王妃为冷月庵设计的玫瑰饼,竟成了京城最令人瞩目的点心,排队购买人一向络绎不绝,就是达官贵人也常有买不到的时候,为庵堂带来了极大的收益,就问:“然后我们也饥饿营销?”

“这个不适合的,”素波想了没想就道:“我们做成梨膏后要创建一个品牌,然后把它当成贡品献给皇上,让京城人知道梨膏的好处,然后再卖梨膏,一定能赚钱的!”

京城人一向喜欢模仿皇家的吃穿用度,各地的贡品他们自然肯花大钱买,胶东王不禁为如此聪明的头脑折服,“看来王妃就是本王的管仲啊!”

素波虽然对自己很有信心,可是她觉得还是比管仲差得远了,听说诸葛亮一向自诩为管仲乐毅的,“这我可不敢当,不过卖个梨膏还是没问题的。”最关键的是怎么能做出又好吃又能保存很久的梨膏。

两人聊起了梨膏,说得当热火朝天,就等着云哥儿把梨子买回来。可是过了好久,云哥儿才由留福陪着进来了,躬身行礼道:“那些百姓又不肯卖我们梨子了!”

素波就道:“一定是有人警告了他们!”

“小的也这样想,”云哥儿就又说:“那些百姓明明十分不舍地把地把订钱还我,可却就是不肯卖,还有几个脸上带了伤,没准儿是那些坏人打的。”

胶东王立即就意识到这正是他在找的突破口,从买梨这件小事着手,一定能牵出营河郡大大小小的官员,甚至最后还会把祁相引来。但他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王妃气恼地道:“梨我一定要买的!明明云哥儿已经定下了,不肯卖就是毁约!”

胶东王就点了一个从京城跟随而来的幕僚叫山文举的,“买梨事小,但违约事大,你带着一队兵士们过去,不只要抓到挑唆百姓毁违之人,还要驻扎那里,保护百姓!”

素波听了便转怒为笑,“就是要如此。”又叫云哥儿,“你再辛苦一趟,毕竟先前都是你去接洽的,还按事先说好的价钱买梨子,再与百姓约定,过几天我们还要再多买。”

当天晚上关城门前,两大车金香梨送进了郡守府,张长史和云哥儿笑哈哈地回来了,向王爷和王妃回禀梨子已经订好,又捆回来几个威胁殴打百姓的官吏。

胶东王略点了点头,“先把他们关到牢狱里,待有空儿再审。”眼下他要看王妃怎么熬梨膏,他其实并不知道梨膏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

素波自然是吃过梨膏的,但她也没有熬过,在前世梨膏是大批量生产出来的,在超市或者药店很容易买到,根本不用自己做。但好在她一向有个习惯,那就是对吃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吃梨膏时特别注意了配方。想到自己曾靠着种种回忆和用心琢磨做出了许多的美味,梨膏应该也没多难,所以尽管好多人来看热闹,她依旧胸有成竹。

第一步自然是梨子洗净去皮,因为这里没有榨汁机,她只好将梨肉磨碎,放在一块细纱布上提起四角,然后挤出梨汁。

刚榨出的梨汁非常鲜美,素波赶紧分给大家每人,“赶紧喝,过一会儿就会变色变味了。”梨子买了两大车,足够用呢,而她一向又是最大方的。

喝罢梨汁,大家干活就更有劲头了,没一会儿就重新压出梨汁,素波就将梨汁倒入锅里,加红枣、姜、冰糖和甘草煮开,然后用小火慢慢熬煮成棕黑油亮而且粘稠的汁液,可这时候还不是梨膏,要放凉加入蜂蜜。

到了睡前,素波就舀了一匙梨膏用温水调开给胶东王,“以后你每天早晚各喝一次,最是润肺养血了,而且还能清肠保肝利肾呢。”

从王妃开始熬梨膏,胶东王就越看越动心,王妃本就是极美的,而专注于美食的王妃更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让他心动神摇,现在喝了梨膏脸就更红了,见留福出去了便小声道:“王妃,这个梨膏对肾真很好,我现在就觉出来了。”

“你说什么?”素波过了一会儿才醒悟过来,捏住胶东王的脸用力一扯,痛心疾首,“你怎么学坏了!”

“我才没学坏呢。”胶东王委屈地说:“我就是想从现在开始吃梨膏,到我们真成亲的时候,我一定很厉害的。”

第156章 建品牌

自己根本就没有那样的意思好不好!素波很生气, “都是随行的那些粗人, 否则你怎么会学会这样的混话!”胶东王府先前人口简单, 胶东王也一向深入简出,除了文澜阁、太学便少与人来往,是以心思特别单纯, 虽然他早有了那种反应, 但也只是生理上的,心理上其实还很纯洁的,可现在却变了。想想这次出京带来上千人的卫队, 其中难免鱼龙混杂,恐怕就有说荦话的。自己平常坐在车子里听不到,胶东王常与他们一起骑马,自然听了去。

不管怎么样, 素波总是要拯救自家的清纯少年,就告诉他, “这梨膏能帮助肾脏排出毒素, 与那个没关系的,你记住了。”

从很久起胶东王就全心全意地相信王妃了,但是今天他却生了疑心,什么排出毒素, 自己身上的毒早没了, 而且自己可是听有人说强肾怎么怎么的,最关键的是今天喝了梨膏身体就有了很强的变化呀!

也许王妃明明知道就是不肯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