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雷方从别院讲学出来,前脚回到都督府上,后脚便被于通去找了回来。

再来到遗玉跟前,前后不过半个时辰。

遗玉让平霞把事情经过同他说了一遍,孙雷听后,稍作迟疑,便问遗玉道:

“王妃的意思,可是让属下派人去把那两个小姑娘带回来?”

遗玉刘意到他用词时候,说了一个“带”字,而不是“找”,虽只是一字之差,却使得她敏感地嗅出不同寻常的味道。

“我是想让你去把人寻回来,可城里这么大,无赖又多,就怕她们被赶出城去,再流落他方,那想要找人,可就不容易了。”

见她面露愁容,孙雷道:

“王妃放心,人今日才被抓去,一时半会儿还不会被送走,您需下令,属下便派人去找。”

“送走?”遗玉又抓住他一处话柄,这回没有放过,“送到哪里去,不是要赶出城吗,怎么我听你话说,他们像是另有安排似的。”

孙雷这才迟觉说错了话,脸上微露惧色,飞快地抬头看一眼面前这耳聪目明的女人,低头掩饰道:

“还能送到哪去,不就是送出城外把人撵走吗?您想多了,灾民年年都有,只不过这回恰好是让您遇见。”

他想着打个马虎眼把这件事绕过去,不料话音一落就听一声冷哼,再抬头,刚才那慈眉善眼人已是冷下脸:

“哼,你当我是宅邸里的无知妇人,能被你随便糊弄吗,我问你一,你却同我答五,孙雷,你好大的胆子!”

难得见遗玉发一回怒,平霞吓得差点打了手中的茶壶,一个哆嗦,便跪了下来,脑子却迷糊着,不晓得主子发火是为哪般。

“王妃息怒。”

孙雷更是头一回见识她发脾气,一直以来,同她讲解历史故事,她都是ㄧ副安静时听取,好奇时发问的模样,许是因为有孕在身,为人温和,又时常笑脸迎人,哪有这样气势凌人的时候。

纵是他见惯了风浪,不免也微被吓着,念头一转,只当她是已经听说了什么,无奈之下,只德宫身道罪:

“王妃息怒,属下并非故意隐瞒,只是此事污秽,说出来难免有伤您耳目,更何况,这安阳城中的大小事,不过一日积累,非是您能管得过来的。”

在这位贵人迁来之前,他就收到京中来信,魏王府的李管事特别提醒,府上这位女主人为人正义,因而好管闲事,叫他留意,这安阳城里有什么不干不净的,千万别传到她耳里。

孙雷也是出于这点考虑,才会含糊其辞,不想是被遗玉识破,诈了出来。

见他承认,遗玉面色稍霁:

“我既问你,你实话回答便是,至于我管或不管,那还要看是怎么个情况,我先问你,那群无赖将灾民抓去,到底是要赶他们出城,还是另有安排?”

孕妇最大,况且是他顶头上司的妻室,孙雷无法,只得如实应答:

“他们确是另有打算。”

被证明了猜测,遗玉眼皮一跳,“你老实告诉我,他们会被送到哪去?下场又是如何?”

孙雷犹豫了片刻,面上阴晴变换,最后像是放下负担,苦笑一声,破罐子破摔道:

“还能去哪,跛脚还在的,都被强逼着签了贱等的卖身契,送到木场或是山里做苦工,病了死了,直接埋在山林的荒坟里。至于模样好些的女子,都被洗洗干净,卖进楼子里,就算侥幸逃出来,一旦被抓回去,下场只会更凄惨,总之,一旦被抓去,便没人再将他们当成是人看。”

闻这番直言,平霞惊地捂住嘴,一声发不出来。

听到外来灾民是被如此对待,遗玉心底一沉,绞着帕子的手只一个用力捏紧,不觉已是动怒,想要质问一声为何就没人管,孙雷若有所察,藏去眼中的不忍和痛恨,顾作冷漠道:

“恕属下直言,这样的事,不单是咱们安阳城里这一起,见惯了也就不怪了。”

遗玉闭了闭眼睛,将手里拧皱的帕子塞进袖中,抬手端起茶杯,想要喝上一口顺气,可眼里却全是杯中漂浮的,许是ㄧ两银子才有一片的叶子。

“...你可知,这当中得利的,都是什么人?”

第298章小草、小芽,小迪?

安阳城的权政关系.虽远不如长安城错综复杂.但在掌管军事的都督府之外.上有掌管州道行政的刺史府,下有地方县衙,在这中间.世代累积之下.又不乏地方门阀豪强.处于底层的,才是黎民百姓。

就拿孙典劝诫的原话来说,安阳城的水不够深、但若是有哪个妄图淌一淌试试.一个不留神.同样是能淹死人的。

外来的灾民被强抓强卖.像这样的事.并非是头一天发生.这在常年遭早的河北,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况,更确切说说,是买卖。

至于从这当中牟利的人.不外乎是身处在社会上层、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

人口买卖,在这世道上本是一件极其平常又普通的事,对照律法.它甚至构不上罪责,但这并不代表,法律就鼓励民间肆无忌惮地贩卖人口.尤其是在强买强卖的情况下,精良民变作贱民,逼做娼妇。

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人性上说,这都是一件‘坏事’,所以那些在幕后牟利的权贵们.才不敢明目张胆地去做、而是拿了一群无赖做遮掩.还找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掩耳盗铃。

在遗玉的坚持下.孙典不得不将他所知.涉及买卖灾民并且从中牟利的门府一一相告。

真的将那些有份者听到耳中,她才晓得事情远比她想象中要复杂。

至少孙典有一句话没有说错,这件事.不是她能管的。

她到安阳城.不是找麻烦来的,她怀着身子,李泰远在西域,她一个毫无实权的王妃面对一座盘根虬错的城市,一个人又能做什么?

做什么.才能不给他增加负担。

先前的冲动平复下来,剩下的只有深深的无力,遗玉的沉默.孙典看在眼里.当是明白她已萌生退意,心里说不出是失望多一点,还是松气多一些。

终究是没忘记职责所在.他不惜劝道:

“王妃,这些外来的灾民固然值得同情.但即便是他们不被买卖.也一样会死于饥寒.至少被卖之后,还能多活几日。”

“不必再说,我知道了。”遗玉抬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扭头看了一眼惴惴不安的平霞,吩咐孙典道:

“你派人去把那两个孩子带回来吧。”

“是,下官这就去办。”孙典行了礼告退.身为都督府上的副典军.平日少不了要同上上下下打交道,黑白两道上的人都有结实.想要从人贩手上要回两个孩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看着他离开,平霞一脸放心地软坐在地上,抬头见遗玉正捧着茶杯不知在想什么.忙一骨碌站起来。

“主子您累着了.奴婢扶您回房休息吧。”

她站着等了半晌.才听见遗玉轻轻应道:

“……好。”

傍晚时候.卢氏才从观里回来,一进门.就听多嘴的门房说平彤晌午被打伤头被人抬回来。

这便慌忙寻到遗玉屋里.听完平霞讲述.不免长吁短叹:

“这世道,无家可归的人才最是可怜.那两个孩子若是寻回来,就留在府上吧.家里不差养这点人口。”

在遗玉的交待下.平霞只说了那对小姐妹,关于外来灾民被买卖的事.却是一字没讲。

“就照娘说的这样吧。”

“唉,早知道我就提前一天到观里去拜拜.给平彤那丫头请个平安,平卉呢?”

“好哭了半天.我听着心慌,就干脆让她到平彤房里照顾去了.”遗玉惯例躺在榻上同卢氏说话,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全然看不出中午那会儿的愤恼。

卢氏点点头、取出小布包里仔细收着的符纸,数了几张递给一旁端茶倒水的平霞,道:

“好在今日多请了几道平安符.你且先拿着,待会儿捎给她们两个.贴身收着.免得再惹无妄之灾。”

平霞弯膝一礼.两手接过去,心里感动.就磕磕巴巴地道了谢。

卢氏一笑.又挑了一张不同的,交给遗玉道:“再过两日是你生辰.就要十七啦,娘先送你个平安。”

遗玉脸上的笑容变得由衷.“谢谢娘。”

草划应付过晚膳,遗玉原本以为要到明天才能见着那个孩子.不想睡觉前半个时辰,人就被送了过来,还多附带了一个。

……

客厅里,摆着两座长颈油灯、不算太明亮.可也能将人看清楚。

遗玉盘膝坐在短榻上,身下铺着厚厚的褥子.腿上盖着薄被.平云和小满就立在她身后,好奇地问她一起看着方被平霞领进屋的三个孩子。

那个子高些的.应当是姐姐、一只手紧紧攒着边上个头矮小的妹妹.一只手扯着褴褛的衣角,低着头.不安地搓着脚尖,足上的草鞋磨破了一边,随着她的动作,掉落下来一两块泥巴,落在干净的桦木地版上.十分显眼,她自己也看到.仿佛是受了惊吓.愈发缩起了脑袋。

姐姐这般拘谨.妹妹也***紧张.只在进门时候盯着遗玉看了一会儿.便学姐姐样.低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着。

因平彤和平霞没有透漏,两个小孩子家家,也不晓得这会儿在她们面前的.是一位王妃,要不然照这模样.许是会吓得两腿发软。

倒是跟着姐妹一起顺道被孙典救回来的那个男孩儿.看起来也只有七八岁的模样.面上脏兮兮的.看不看长相如何.但身上一样穿着破衫烂褂,却不怕生地来回打量着屋里,最后目光落在遗玉身上,不掩好奇地盯着她上上下下地猛瞧,被平霞察觉,偷偷扯了下袖子,他还不满地扭头瞪了她一眼。

“你拉我干什么?”

平霞怕他会招遗玉不喜欢.便压低了声音提醒道:“别东张西望。”

“我哪有东张西望.我现在看的不是前头吗,你多大个人了,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男孩儿嫌弃地瞥了她一眼,又回头去盯遗玉。

平霞脸上微红.下手又扯了扯他.无奈小声道,“那、那你别往前看。”

男孩儿不乐意了.干脆伸手一指遗玉,撇嘴道:“我是看她.又不是看你.你害什么臊啊。”

平霞见他竟然胆子大地拿手去指点遗玉.吁得慌忙把他的手拉下来.狠狠刮了他一服.怕他不老实.便牢牢捏着他的手.冲着遗玉弯腰道罪:

“主子莫怪.小孩子不懂事。”

这头遗玉还没出声.男孩儿却是先变了脸.活像是在躲瘟疫一样使劲儿甩着平霞的手.慌慌张张道:

“哎哎.你别拉我,男女授受不亲.受了就要成亲的.我吁不想娶你这么个力大如牛的彪婆娘.赶紧给我放开、放开啊!”

遗玉忍俊不禁.轻笑出声,小满也笑得抿起了嘴,而一向是老好人的平震则被气红了一张脸.一副恨不得把那孩子的嘴巴拿裹脚布塞起来的模样。

男孩儿到底不敌平霞力气大.被她按着肩膀、挣扎不能,便气地鼓起了腮帮子,仰着头.同她大眼瞪小眼。

遗玉见状,便收敛了笑声.清了清嗓子.冲那两个紧张地快要把头低到地上的小姑娘.温和道:

“姐姐是小草.妹妹是小芽、对吗?”

“对、对的。”两人连忙应声.飞快地抬头看遗玉一眼.又重新低下去。

遗玉怕再同她们说话,会吏让她们不自在,便转向那个有趣的“赠品”。

“那你呢?”

男孩儿听见遗玉询问,不甘心地放弃同平霞比眼大.转过脑袋.以一个费力地角度扬起下巴.不甘示弱地对遗玉道:

“我叫“小迪””

“小笛。”遗玉默念了一声、暗皱了下眉头,自语道.“是笛子的笛吗?”

两次被姚一笛绑票.遗玉对“笛”这个名字可谓是敏感非常。

男孩儿耳朵尖.嘟囔出声:“不是竹子头的那个笛啦。”

遗玉眼晴一亮.“你识字?”

问完话.她就看到那男孩儿的眼神分明闪躲的一下,才略带掩饰道:

“一、一点点。”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或许还有些小秘密,遗玉暗道,却没有揭穿他。

“那就是启迪的迪喽。”

“随,随便你怎么叫,“他又小声嘟囔,“听起来不还都是一样。”

遗玉笑了.并不想深究什么.太多的人.她帮不了.可眼前这几个.既然被送到她面前、那她就不能不能管。

见他们身上还都穿着破旧单薄的衣裳.遗玉询问平霞:

“怎么不先寻了衣裳给他们换一换。”

平霞不好意思道,“看天晚了,主子待会儿要休息、就急着先带过来给您见一见。”

小满插话道:“宅里应该也没他们能穿的衣裳,就先拿小点的将就两日.这几天奴婢闲着,正好给他们缝两身穿穿。”

遗玉点点头.见那小迪又开始望着她瞧,她可不以为自己脸上有花.顺着他的视线一挪.目光落在手边,便晓得他看的到底是什么。

“先带他们下去洗洗干净.弄些吃的.安排到西院住——不.还是算了.把小迪领到于通那儿、小草和小芽就跟着平霞睡吧。”

遗玉一通安排下来.一屋子都十分满意.只除了一个。

“谁是于通,我才不要跟他一起睡,不能单独给我一个房间吗,不然就让我睡柴房。”

遗玉笑而不答.一手扶着腰,让小满搀着起来,将手边一口未动的点心盘子端了起来.缓步走到他们面前,笑昧眯地将盘子递给他.松开小满搀扶、空出一只手,也不管他是不是愿意.落在他乱蓬蓬的头发上.轻轻抚了抚。

“不行哦,你们还小,要问大人一起睡。”

很是寻常的一句括.却让三个孩子,一时间都红了眼睛。

第299章你不是王妃么

三个孩子就这么在别院住下了,许是因为没有能够帮助更多的灾民,遗玉心里拧了个疙瘩,便对这三个孩子的食宿十分上心,不单吩咐下去给他们准备新衣裳,就连被褥都亲自嘱咐要多添两条,似乎是想借此弥补自己的有心无力。

昨儿是晚了,才没留他们说几句话,等第二天起来,吃罢早饭,遗玉就问起他们,平云以为她是想见人,便叫守门的小丫鬟把人带了过来。

安阳不比京城魏王府里下人多,正好遗玉养胎需要安静,从都督府钱迁出来,也没带下人,左右就是原来在翡翠院跟着她的那几个。

后天是遗玉的生辰,提前说好不准备大办,但几桌宴席还是要摆得,平霞就早上在厨房清点食材,这在王府本来是陈曲的事情,可她留在长安没有跟来,便成了平霞她们工作,她带着两个小的,听说遗玉找,便放下手中的活,一道过来。

遗玉坐在外间看书,见到平霞领着两个小姑娘进来,便放下书本,抬头仔细去大量。

小孩子的五官本来就带着稚嫩个,小草和小芽洗洗干净,虽因为营养不良皮肤发黄,但五官却是端端正正地,姐姐是大眼睛,双眼皮,妹妹扎着两只羊角辫,上头绑着红发绳,被平霞催促着喊人时候,微微露出一对尖尖的小虎牙。

“拜、拜见王妃。”

“小芽拜、拜王妃。”

就这么一句话,平霞昨晚不知道是教了多久。

姐妹俩的家乡远离长安,只之多王妃是比县太爷还要厉害许多的人物。

好在昨晚先见过一回,遗玉慈眉善目的,并不像她们认知力的可怕,甚至还让她们觉得有些亲切,就好像一路从家乡乞讨过来,偶尔会遇到施舍给她们的姐姐婶婶一样。

昨晚听平霞絮絮叨叨说了好几遍,她们很清楚地知道,若不是眼前这位好心肠的夫人,她们肯定被坏人带走卖掉,再回不来了。

姐妹俩说话带着些北方固有的口音,遗玉昨晚就听出来,而小迪那个孩子就没有,显然她们不是一个地方来的。

“平云,拿两只垫子来,让她们坐着说话。”

她跟前的地上铺有干净毯子,但二月的天还不算暖和,小孩子坐在地上久了,总归会不舒服。

小草和小芽见遗玉开口让座,一齐把头扭向了平霞,见她点头,才手拉着手,小步地朝铺好了垫子,笑着冲她们招手的平云挪过去。

待她们坐下,遗玉又让平霞把事先准备好的点心和茶果都摆到她们跟前的小桌子上,和颜悦色道:“还记得家在哪儿吗?”

妹妹到底还小,注意力被面前几盘漂亮精致的点心吸引过去,没听见遗玉问话,姐姐要懂事许多,楞了一下,便赶忙答道:“沙、沙镇。”

虽然没听说过这个地方,但遗玉还是点了点头,她已先从平霞哪里听说,这对小姐妹的父母,早就饿死在路上,还是靠着好心的乡亲

挖些野菜给她们果腹,才能活着走到安阳。

却不想,到了这里,等待着地不是一条她们渴望已久的活路,而是——

遗玉恍了下神,将思绪拉扯回来,见到小芽呆呆地瞅着点心盘子,一副想吃又不敢拿的模样,便向前倾身,指着当中一碟梅花糕,轻声道:“这个是甜的,你们尝一尝。”

两人又扭头去看平霞,后者连忙抽出帕子包了一块送到姐姐手边,待她小心翼翼地两手接过去,才又取了一块送到妹妹嘴边。

妹妹小芽咬了一小口,津津有味地在嘴里嚼着味道,姐姐小草捧着那块点心,眼里分明写着渴望,却不往嘴边懂,而是偏头,看着妹妹吃。

遗玉见她不动,便问道:“怎么不吃?”

小草怯怯地冲她摇了摇头,又看一眼小芽,小声地解释道:“娘说过,要等、等妹妹吃饱了。”

听这话,遗玉忽然就想起来小时候,他们一家四口还在靠山村过活,起先日子过的穷苦,家里粮食紧张,就是一张干巴巴的饼子,娘亲和哥哥们都是紧着她先吃的。

几乎是一瞬间,遗玉眼里便聚起了雾气,她侧过头,平复着波动的情绪,而拿着点心在喂小芽的平霞,已经忍不住扭头去抹眼泪。

享惯了锦衣玉食,曾几何时还能记得,当年也有过为了一顿温饱而满足的时候。

“吃吧,往后你们就在这里住下,家里有很多吃的,不会让你们再饿肚子。”

遗玉温声细语地哄劝,姐姐小草欣喜地使劲儿点了下头,妹妹小芽舔干净了嘴唇上的点心沫子,仰起脸,亮晶晶的眼睛望着遗玉,满是期盼道:“能让、让哥哥,和婶婶们也来吗?他们()也饿肚子。”

听见这稚语,小草偷偷扯了下妹妹的手臂,遗玉偏头去问平霞:“她们两个还有亲人在?”

平霞看了姐妹俩一眼,很肯定地对遗玉摇头道:“没有了。”

“那她说的是?”

“应该是一同乞讨到安阳来的乡亲,他们现在——”平霞说到一半,似乎想起什么,没了声音,低下头继续去喂小芽点心吃。

遗玉也没有再问下去,只是避开了那孩子盯着她,满是期冀的眼神,望着门外,渐渐走神。

屋里的气氛突然沉闷起来,只有两个孩子吃点心时候发出的小小声响,就这么安静了一阵,直到门前冲进来一道人影,打破这沉寂。

“你是王妃,你是王妃对不对!”

听见这失礼的一嗓子,平云张嘴就想要斥责,可看请粗来人,愣是没骂出来。

遗玉看着横冲直撞进来的小迪,喉头还有于通慌慌张张地追着,不过于通守规矩,追到了门口就刹住脚,没敢闯进来,只压低了声音冲小迪喝道:“你快出来,出来!”

小迪理都不理他,涨着一路跑红得脸,喘着粗气,冲遗玉大声道:“抓我们走的那些坏蛋,说是要把我们卖掉!他们还打人,把牛大叔都打*死了,好几个姐姐都被他们欺负,关在小黑屋里,整天哭,你能救我们出来,肯定不怕那些坏人,你去把他们通通抓起来,再把人都就出来吧!啊?”

比起昨晚见到脏兮兮的孩子,眼前的小迪,洗了干净,白净的一张脸,加上一身干净衣裳,不像是路边的小乞丐,倒有几分大户人家的小书童模样。

遗玉听他扯着嗓子喊了一通,抬手冲将要上前把这孩子拉下去的平霞摆了摆手,示意她退下。

她端起茶杯,往嘴边送了一口,咽下卡在喉咙里的那股沉闷,看着眼前的孩子,想要说些场面话先来安抚他,哄劝住他,可张开口,却是自己都陌生的僵硬:“我是不怕那些坏人,可我救不了那么多人。”

她骗不了一个孩子,也不想去骗。

“为什么?”小迪惊讶地瞪圆了眼睛,“你不是王妃吗,你是魏王爷的妃子,就是县令大人也要怕你的啊!”

遗玉摇头,“他们怕的是王爷,不是我。”

小迪似懂非懂,两只肩膀松垮下来,下一刻,又挺起来:“那、那你也可以抓坏人啊,那些当官儿的害怕王爷,肯定不敢不听你的话,你让衙门去抓坏人,把人都救出来,好不好?”

遗玉嘴里发苦,要她怎么痛一个孩子解释,这世上有两种关系,一个叫做官*一家,一个叫做**相护。

这就好像是要她管人家借刀子,去划破人家的钱袋子,取走人家的钱,谁会肯做这种傻事,况且对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船的人。

“我把他们就下,将他们放了,继续让他们乞讨,忍饥挨饿吗?”她这样问,不知是在向一个孩子求解,还是在向自己。

“你可以给他们吃的啊!”

“我为什么要给他们吃的,他们自己有手,有脚,可以走路,可以干活,我为何要养着这么一大群人,白白供他们吃喝?”

遗玉用冷漠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企图打消这个孩子的妄念,可他仍是不死心地说道:“你雇佣他们,让他们给你做事,只要你给他们吃的就行。”

“这样做,同将他们卖了,同你口中那些坏人做的,有差别吗?”

小迪被她这一句话问倒,愣了半响,不大点的孩子,脸上的表情根本藏不住,一下是懊恼,一下是困惑,一下是惊觉,到了最后,固定在一脸愤怒上:“不用找这么多借口,反正你就是不肯救他们就对了!”

遗玉垂下曲卷的睫毛,遮住眼中的波涛,她摇摇头,轻声道:“对,我救不了他们。”

小迪捏紧了拳头,死死地盯了她一眼,咬牙切齿地冲她吼了一句,便头也不回地跑了出去——

“什么狗*屁王妃,一点用都没有!”

听他骂,一屋子的人吓得脸白,平霞噗通一声便朝遗玉跪下来,平云急忙转身去看遗玉脸色,于通愣愣地站在门口,不知是进还是退。

“主子息怒,小迪他还只是、是孩子,什么都不懂,求主子恕罪。”

遗玉怔怔地望着那孩子的背影,直到消失在门外,才恍然回神,扶着桌脚勉力站起来,往卧房走去。

“于通,看好他,别让他跑丢了。”

第六卷

第300章你道他们争什么

将一个孩子的指责放在心上,其实没什么必要,小孩子的是非观念太直,觉得是对那就是对,错就是错,完全不去会考虑其他因素。

可遗玉就是觉得心神不宁,翻来覆去,都是小迪红着眼睛忿忿地盯着她,大骂她没用的模样。

卢氏听说这事,午膳时候见她没动几下箸子,便挖空心思去安慰她,但卢氏言拙,倒要遗玉反过来宽她的心,还要强做出一副无事的模样。

卢氏心里发愁,怕她怀着身子会郁气,便找到西院去向韩厉求助。

这一趟迁往河北,怎么会少了韩厉这条尾巴,而韩拾玉则不愿意跟来,韩厉对她管束松乏,卢氏劝了几回见没用,就干脆让她留在了长安宅邸,同晋璐安作伴。难得卢氏主动过来找,韩厉想当然是客客气气将人从门前迎到厅里,这宅院不大,但还是单独拨给了他一个小院,不知是遗玉有心还是无意安排,离卢氏住处整整隔了大半座院子。

好在韩厉并不叫屈,只在饭后会到卢氏面前晃荡晃荡,偶尔也会去找遗玉“谈天”。

“你来的刚好,我煮了一壶好茶,你来品品。”

韩厉似乎在天南海北都有门路,到了哪里都吃得开,好茶好酒,就跟从外面街上捡回来的一样。

卢氏哪有心情同他喝茶,牛嚼牡丹地砸吧了两口,直奔主题:“你去帮我劝劝玉儿。”

韩厉其实对安阳城里买卖灾民的事早有耳闻,但面上却做出一副疑惑样子:“出什么事了这又是?”

卢氏就把事情经过给他讲了一遍,最后道:“我晓得她心里头是过意不去,所以才会郁结,可她也不想想,这档子事哪里轮得到她来管,管不就不管吧,偏偏她又放不下、一天到晚就会同自己过不去,你帮我去劝劝她。”

说了半天,卢氏也没表达明白,她到底想让韩厉去的劝遗玉什么,可韩厉却一脸听懂的表情,点点头。

“好,我去。”

说罢,品一口茶,看她一眼,就是坐在那里不动,卢氏等了一会儿,狐疑道:“你怎么还不去?”

“不急,喝完这壶茶再去不迟,”韩厉提起热腾腾的茶壶头往她杯子里斟了一口,突然开口道:“听说安阳城东这个月末有花市,我打算去挑两盆景栽放在书房里。”

卢氏急着催他过遗玉那边去,便敷衍道:“好,你那书房空荡,添两盆摆设也好。”

韩厉面露愁色,“只是我对屋里的摆置不甚在行,就怕挑回来不好看,白跑了一趟。”

卢氏想也没想,便接茬:“到时我同你一道去挑就是。”

“那我们可说定了,我这就去帮你劝劝她。”韩厉一笑,站起身往外走,目的即巳达到,就设再得寸进尺,免得她反应过来,又要给他好几日脸色瞧。

走远了门口,他才摸摸下巴,会心一笑。

十几年前的长安城,也曾有过这样的花市,记不得多时,那一年春暖花开,他写信邀她去赏花,鼓起勇气想要表明心意,却不想等来的是她被许给他人的消息,到后来,家破人亡,隔了二十几年,才再有这样的机会。

韩厉找到遗玉时候,她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支着头,手里捧着一本书,状似在看,半天不晓得翻没翻上一页。

“这么好的天,是该出来坐坐,可在太阳底下看书,会伤眼睛。”

听见声音,遗玉回神,抬头见到韩厉从拱门走进来,便坐直了身子,挤出笑:“韩叔。”

她虽对韩厉的人品不感冒,但面对一位可称是“博才多学”、“满腹经纶”的长者,该有的尊重,一分都不会少。

韩厉点点头,平霞极有眼色地跑进屋里搬了方凳出来,请他坐下说话。

“在读什么?”

遗玉把手里的书卷递给他,又指了指香案上摞的那几册,道:“是从长安城送过来的,几本杂集。”

她离开这些日子,墨莹文社的姑娘们几乎是每个月都会派人送东西来,有时候是几本书,有时候是几张字画,更有甚者,还将长安城里的大小事写成笔录,事无巨细,传送过来。

比方说,房大人升迁做了尚书左仆射,加封了太子少师,过年时候,一直被社里几位小姑娘暗中爱慕的莱国公娶了亲,程小凤就快要临盆,女馆新修了一座书楼,勤文阁又遭了几次贼偷,等等。

适才遗玉身在安阳城,对京中的动向,并非是一无所知,但见她们只字未提北方灾情,一副天真不知世事的模样,心中叹息不止。

韩厉眼见她神情阴郁,却做不知,将书卷接过去随便翻了几页,便撂在茶几上,自顾自说道:“昨日出门,听茶馆有人讲了一段故事,觉得有趣。是说,有这么一个穷人,得了一大笔钱财,后来没过多久,就被人发现死在家中。”

遗玉听了个开头,见他卡住,为了不扫兴,便顺势发问:“然后呢?”

韩厉摊摊手,“没有后来了。”

遗玉有些可笑,“这算是什么故事?”

韩厉也笑,问她:“你猜猜看这人是怎么死的?”

遗玉随口就说了两个答案,“仇杀,谋财害命。”

“再猜。”

“再不然就是死于意外。”

韩厉摇头,“不对。

遗玉想了半天想不出别的答案,也被勾出点好奇,便虚心讨教,“那他是怎么死的?”

韩厉哈哈一笑,冲她眨眨眼睛,慢悠悠地给了答案:“愁死的。”

遗玉皱了皱眉,转眼就明白过来韩厉是在拿她开涮,正不知是该生气,还是该装作没听懂,韩厉已经自顾解释开来:“这个人啊,她穷的叮当响时,想要许多东西,只是没有钱去买,便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挥霍。可真等到她有钱的时候,先想的却不是怎么花出去,而是怎么将这些钱财保护好,不丢一个子儿,整日整晚的睡不着觉,就怕天一亮,钱财就会凭空飞去,久而久之,她不敢花钱,又害怕丢钱,就守着这笔花不出去的钱财,直接愁死了过去,哈哈哈,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

韩厉旁若无人的大笑,在遗玉听来,无端的刺耳,等他高兴完了,才出声道:“您究竟想说什么,不妨直言。”

韩厉面色一整,一改方才笑话,“你是不是想插手安阳捕卖灾民的买卖。”

听到有关灾民的事,遗玉下意识就想否决,可在韩厉似能洞悉的目光注视下,就是说不出一个“不”字,心中没由来的一阵烦躁。

为什么一个个都拿这件事来质问她,她不过是想要安安静静地在这里等李泰回来,不想惹事,也不想生非,更不想在关键时期给他树敌。

那些灾民的确值得同情,她也想救助他们,可她拿什么来救,就凭着头顶上一个外强中干的称号,就凭着李泰对她的宠爱和纵容吗?

“你还不明白吗?”韩厉慢腾腾地站起身,透彻的目光洞察着她的心思:“钱,就是用来花的,买你想买的,权,就是拿来用的,做你想做的,若不然,人们还争什么!”

说罢,他也不管遗玉是否能够领会,掸了掸坐皱的衣摆,信步走远。

一席话,字字箴言,回荡在遗玉耳边,所谓醍醐灌顶,不过如是。

平霞和平云目送韩厉离开,小心翼翼地转头去看遗玉脸色,见她低着头,脸上忽睛忽暗,口中喃喃自语,不知说些什么。

“是啊…争什么,若是不用。。。。。。他们还争什么?”

两个丫鬟相互推搡了一下,最后还是平霞站出来,干巴巴地说道:“主子,太阳大了,奴婢扶您进屋去?”

遗玉仿佛身在梦中,被这不轻不重的一声惊醒,容颜一焕,猛地从榻上站起身来,吓了两个丫鬟一跳。

“平云,去将孙典军请过来,平霞,先到书房去给我研墨。”

她走开几步,才发现丫鬟没有跟上,扭头看她们还在傻站着,漾开了笑:“还愣着做什么,快去。”

“是、是。”

平霞和平云不知她为何心情突然大好,但见她有了笑,也跟着开朗,忙着去遵照她的吩咐。

“施粥?”

遗玉看着面露迟疑的孙雷,一脸理所应当道:“后天是我生辰之日,借这机会做善事积德,施粥三日,此事交由你来办。眼下城中灾民不少,我先拨给你一千贯钱,若是不够,你再来管我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