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贯,”孙雷微惊,摇头道,“这也太多了些,搭一座粥棚,就算有一千人来吃粥,满打满算只需要两百贯钱即可。”

连吃带拿都够用了,何需一千贯。

遗玉面露不悦,“谁说要你只搭一座粥棚,城南城北,但凡是灾民聚集多处,你就给我搭上一间,钱不够用,只管寻我来拿,不过你办事要快,我只给你一天的时间,后日我要到城中查看,若是有不周到的地方,我便拿你是问。”

孙雷若单只是王府一个典军,作为朝廷命官,遗玉不会这般强硬的口吻同他说话,但他是李泰的死忠,是李泰的手下,关键时候,她还需要同他客气什么。

“这。。。”孙雷听她口气,面有难色。

要知道,虽然眼下正是买卖灾民的“旺季”,但是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因为转手运送人口都需要时间,城里放养着待被抓去买卖的外来人口,不说一万,也有两千,要真搭上那么多粥棚,让人吃上个三日,是要耗掉不小一笔钱两。

他并非是怕遗玉拿不出钱来,他掌管着都督府上的银库,对于魏王在此地存放的资产,还是心中有数的,只是到最后那些人终究是要被抓走买卖,她这么做,让人吃上几日饱饭,说来不过多此一举。

他抬头看了她一眼,暗暗摇头,心中的失望又多一些,终究只是一个宅中妇人,不知人间疾苦,这样做,恐怕是为求一个心安吧。

“不必支支吾吾,你若是不了,我就派给别人去做。”

听到这话,他还能推辞什么,点头任下,遗玉似是早有准备,当即就让平云带他去侧院取钱。

送走了孙雷,于通找了过来。

“主子,您找小的?”

“你在城里也跑有一段日子,总不会还是‘人生地不熟’,我这里有一件事交给你,务必要给我办妥。”

于通要比孙雷识相的多,问也不问是什么事,便一口应下,遗玉撵了屋里丫鬟出去,只留一个平霞在边上。

如此这般一番交待,遗玉就叫他下去做事,坐的久了腰酸,起来走了两圈,卢氏就闻风寻了过来。

“不是前个才说今年生辰要在家里小过么,怎地突然又说要在都督府上摆宴,这还有一天的功夫,来得及操办吗?宴帖都没有印,你这么晚发,让人家也没个准备,抽不出空来怎么办?”

遗玉被她扶着又坐回座上,不以为然道:“怎么来不及,吃的喝的都是现成的,城里那些门府,巴不得来巴结我,不说前一天送帖,我就是早上送出去,他们中午也得给我按时过来。”

此话不假,李泰在京里就是没人敢惹的主,名声在外,谁不晓得他手上有实权,不能得罪,作为他唯一的妻室,遗玉初到安阳城定居时候,很是引来了一群人争相拜访,就拿那位县令夫人来说,三天两头上门拜访送礼送信,言辞切切,说是要求她的字,像这样附庸风雅,随波逐流的大有人在。

不过都被她以静养未由,拒之门外,这几个月过去,怕除了这院子里做话的下人,外头连知道她怀着身子的都没有几个。

因为她心里清楚,这种表面上的恭敬和追捧,不过是卖了李泰的面子。

卢氏没想那么多,见她神色轻松,就当做是韩厉已经把她劝好,暗中他记了一功,殊不知对方是另有所图,才会废这一番口舌。

事情有了定计,遗玉晚膳时又恢复了食欲,多添了小半碗饭,待到夜深人前时候,才坐在书桌前,做起睡前最后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写信给李泰。

(明天可能会开新卷)

第六卷

第301章魏王妃

魏王妃从长安迁到安阳城来住,已有两三个月,城中但凡是上点台面的人物,都知道这回事,魏王是什么身份地位,不消多提,头一个月听到信,拜帖请函就不间断地送上门去,却是没听说哪家有幸见到魏王妃本人。

这头一群人方才歇了巴结的心思,没想突然就收到请帖,魏王妃明日要在都督府上摆宴,贺生辰。

哪有人生辰宴请前一天才迟迟邀客的,这要是换做别人,准会因为怠慢,邀不到客去,但是这魏王妃可不是别的人家,多的是人想要一睹这位王妃的庐山真面目。

其他的不多说,单凭着她是魏王爷府上独一位的妃子,就足够让人好奇,更别提从京里传来的小道消息,有关这位王妃的种种“事迹”。

这便造成二月十二这天,从早晨开始,都督府门前就有车水马龙,水泄不通的趋势,先来的全是送礼的,门房不知是否被上头属意过,照单全收,来者不拒,半点都不客气。

遗玉离开宴前半个时辰,才从别院乘了马车,姗姗从侧门进了都督府,她有先见之明,若是从前门走,不定会被堵到开宴。

供她休息的院落昨日就被下人仔细地打扫过一遍,窗明几净,花瓶里插的芬芳枝桠都是今日新折下来的。

过完年头一次出门,遗玉身子不利索,一进门便先去更衣,解决玩了生理问题,才舒舒服服地坐在矮榻上,让平卉把门外候着的孙雷传了进来。

“启禀王妃,下官已在城中搭起六座粥棚,天一亮便开始鸣钟施粥,只是前来用饭的灾民并不多,照这么下去,今天准备的粥饭,恐怕是要浪费。”

“你急什么,这不是才头一天么,你又不是不知道正有人在四处乱抓灾民,他们逃躲都还来不及,又怎么敢光明正大地出来找吃的,安阳城这么大,你只占了六处,耐心些,人会越聚越多的。”

孙雷进门便规矩地低着头,听她这副不冷不热的语气,不由抬头去看她一眼。

今日的遗玉,许是为了庆生,从头到脚都是精心打扮的,梳理着繁复的惊鹄髻,发上的钗环是难见的金华珠翠,奢侈十分,用黛粉细致了眉眼,遮住了孕期的浮肿,孕中的妇人本就多几分耐人寻味的韵味,她却靠着一身色调过重的紫红袖袍,绎得十足。

她额上贴着金箔粘成的花钿,形状似像花园墙边随处可见的素馨,但也只是形状,素馨分明是玲珑小巧的花朵,不俗不雅,甚至连香味都淡的笼统,又岂会有她这眉眼中这般逼人的贵气。

“孙典军还有什么事要说?”

一声询问,唤得孙雷回神,他万幸自己不是一个喜形于表的人。又垂下头,为了掩饰方才的失礼,开口反问道:

“王妃可有别的交待?”

他只是随口这么一问,谁知道遗玉竟然应声:

“事是还有一件,不过这会儿不急,你先去迎客,等宴会过后,再来见我。”

孙雷疑惑地又看了她一眼,便应声退出去。

宴时将至,前庭已有不少客人提前来到,遗玉听下人禀报,并未在意,就让平卉去煮一壶花茶,抱了琴出来,点了调子,闲闲听她弹曲。

就这么着,客人一拨接着一拨来到,直至客满,负责应待的总管派人到正房请遗玉。

一请不见,二请不来,眼看着午时过半,空荡不见主人的酒席上渐乱,总管才满头大汗地亲自找过来,不想会吃了守门的平霞一记闭门羹,连人都没见,只得一句话:

“急什么,王妃身子不舒服、要躺一下,让他们等着去,等不及地只管走,谁留着谁了?”

总管自是不敢将平霞的原话学给客人听,面对着满园白来号贵客,只得圆滑地开腔,不提王妃迟到,只拿了桌上酒菜说事,一会儿介绍这个新鲜,一会儿讲解那个来历。

客人们不多是好脾气,今天的太阳不大,坐在宴园中,头顶着正午的大太阳,昨天才临时准备出来的菜单不见得可口,等了半个时辰还不见人,一张张脸上的笑容渐渐收起,露出了不耐。

又过了一会,终于有人受不住这般怠慢,出生打断了总管的赘述,阴阳怪气道:

“行了,再说下去,这里就改成酒楼饭馆了。还是劳烦周总管去请一请王妃,别是她忘记院子里还有我们这些客人。”

这说话的中年人名为戴良,是安阳当地名门戴氏一族的族长,说起戴家,就不得不起已故的民部尚书,戴胄。

这位戴尚书,早在当年皇上还是东宫时,便为参军幕僚,还是因着这么一位良相,因戴胄无子,便以兄长之子戴至德为后人,官爵袭传,故能荫蔽戴家,成为当地一大望族,以至于这戴式的族长戴良,便是相州的此时大人,面上也会同他客气三分。

是故今日他堂堂一大族族长,会登门来给一个女子贺寿,本来就自觉是有写折抵身份,等了这么久,更不会有好脸色。

周纵观暗捏了一把冷汗,赔笑道:

“戴公稍安勿躁,老奴这就去请王妃来。

戴良不满道:”快去快回。“

“是、是。”

周总管连连应声,刚一转身,抬头看一眼南边画廊口。见到人影,立马就站住,一张老脸笑开了花。

可算是来了,再不然,他可宁愿跑去厨房去躲着,也不爱这儿伺候这群难伺候的客人。

这边刚有客人注意到那头动静,正在好奇张望,就听周总管念道:

“让诸位久等,王妃来了。

宴上众人齐齐扭脸,行注目礼。

就见那来时的花廊入口,前簇后拥来的人影,一群年华正好的侍女,身子袅娜,个个穿着样式精美的丝衣,撑着五阳垂穗顶的,抱着银钩玉印壶,拿着锦团百花垫的,端着紫纱暖香炉的,远远的就能闻见一股雅香,不知是八斤一钱的金额还是龙脑,识香的一嗅便知道名贵,还没走进,就让人见识到了气派。

待到近了,看清被花团锦簇在当中的女主人,才知晓所谓光彩夺目,繁花迷眼,一时间都对于为何京中盛传魏王独宠一妃,甚至不惜为她得罪长孙家,明了起来。

然而众人来不及过多惊叹于这位王妃的美貌,便被她对襟的长衫间明眼可见的隆起,引去全部注意。

都不是瞎子,这么明显还看不出来魏王妃现金有孕在身,白长一双眼睛了。

甚至有几人忘记礼节,直接“目送”她落座。

“诸位免礼,都请坐吧。”

伴随着一声不冷不热地招呼,遗玉开始打量今日前来赴宴的客人,请柬是她发出去的,名单是从孙雷那里要来的,不管是官大官小,统共只有一个特性,非富即贵。

可以说,安阳城上得了台面的人物,眼下在都在这里坐着了,只除了相州刺史因公务缺席,但刺史夫人却很给面子地携带爱子到场贺寿。

她不慌不忙地把人都瞧了个一遍,一想到这里头不少人都靠着买卖灾民在营私,本就故作冷傲的脸上,更是带出一丝不屑,是对为官不关者,亦是对为人不仁者。

“今日是我生辰,然我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往年这个时候,王爷都会在京中大摆筵席,我抵不过他美意,每每从了。你们也见,我如今有孕在身,王爷当初正是怕在京中我被扰了清静,才特意送我到安阳城养胎,他眼下领兵在外,我今年生辰本不准备宴客,可前日晚上做了一梦,梦中有仙人指点,我欲为腹中孩儿积德,思前想后,还是发帖邀诸位前来,是有事相托。”

遗玉嘴上说着有事相托,面上却一点客气不带,一副颐指气使的神情,不免让等了她大半天的客人们,心中腹诽,对她这第一印象,直接从一个美貌的女子,变成一个恃宠而骄的女人。

心里不满,脸上可没几个敢表现出来,不提她字里行间被魏王的宠待,单凭着她那肚子,也得让人摆出笑脸,顺着她的话说下去。

“王妃有何事相托,但讲给我等听听,只要是力所能及,下官便不会推辞。”

这应声的,是安阳县令,邓文迎,这位人过中年的邓县令有些惧内,他现在的夫人是续弦,出自书香门第,不知从何处等来遗玉名声,遗玉居在别院这些时日,没少得她登门拜见求字,只是屡屡遭拒,直至今日随同邓县令来赴宴,才得见遗玉一面。

这会儿邓文迎说话,他那年纪还请轻的夫人便端庄大方陪坐在一旁,眼神好奇地望着遗玉看。

“是啊,还请王妃说说说,那仙人是嘱托了何事?”

邓县令看来人缘不错,他一开口,下面便接连想起迎合声,等着遗玉发话,心里却在猜测,这魏王妃是卖的什么关子。

“那仙人告诉我,说是北方今犯日盲,他有一名仙友将要南来,要我善待,成则福佑一方。”遗玉面不红气不喘地编着慌,天晓得她夜里梦的最多的就是李泰,至于仙人,叫她信鬼还差不多。

但她说的有模有样,容不得人不信,何况这本就是个信神诵佛的年头,众人面面相觑之后,多有动容,邓文迎又问:

“既然这样,那仙人可又说,这位贵人是谁?”

遗玉摇头,“没有。”

“是男是女?”

“不知。”

席间有人争问:“那可说什么征相?”

“也没有。”

众宾客暗皱眉头,这没名没姓,又不知长相,连是男是女都摸不清楚,那怎么找?

戴良早就坐得不耐烦,所剩不多的好脾气一点点被磨没有,见遗玉说了半天全是废话,不禁笑着出声暗讽道:

“呵呵,看来咱们安阳城是没有福气,享王妃这福梦了。”

遗玉瞥了他一眼,结果平卉递给来的蜜酒沾了一小口,清了清嗓子,道:

“正是如此,我才借生辰邀请诸位前来,梦中仙人虽没有提贵人姓名,可却告诉我,他是来自北方,我于是联想到最近北方遭旱,不正是仙人所说日盲之相,灾民南流,说不定他那位仙友便混迹在北来的灾民当中,已经到了安阳城呢。”

众人一愣,这怎么说着说着,就扯到了灾民身上?

说了半天,遗玉总算把话带到正题上:

”我是想,宁肯错百,不可漏一,前日梦醒,便安排了人手在城中施舍粥饭,今日邀请诸位前来,本意就是想借诸位之力,在城中施舍,一齐来接济北方灾民,在城南荒地造舍,将他们安顿下来,万一有幸带到这位云游得仙人,得她青睐住下,造福一方,也算是为我这腹中的孩儿积德。'

遗玉说完话,下面便哑了声音,全不见方才的逢迎附和,她也不着急,依旧是高高在上的地睥睨着满园宾客。

安阳城就那么大点破事,关于买卖灾民,谁人心里没个数,她坐在上位,留意着他们此刻的神态,谁人皱眉,谁人心虚,谁人闪躲,一目了然。

戴了玉镯金扣的左手轻轻抚在腹上,她目光散漫地划过人群,不经意对上一双似惊又怔的眼睛,挑了挑眉,便转开目光,将缕金的酒樽放下,伸手让平卉扶她起来。

“此事便劳烦诸位帮手了,我身子不适,先行离席,酒水还多,诸位请慢用。”

这算是强加了任务给人头上,容不得人推拒,不理会众人的愕然,遗玉慢悠悠走到席半,才似想起什么,停下脚步,半转过身,突然变了脸,拈起一抹冷笑:

“忘了讲,也不晓得是不是讹传,我听说城中有人乱抓灾民充公,连逼良为娼的勾当都敢做。

这几日我会派人在城中巡查,最好这话是讹传,若不然,谁冒犯了我那北来的贵人,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一旦被我发现,莫怪我不讲情面。”

丢下一句警告,她佛袖而去,留下满座脸色或青或白的客人。

孙雷自觉地低下头,捏着酒杯的力道发紧,别人许是不懂她这么大费周章到底是想做什么,他心里却已经有了猜测。

这女人、这女人竟是真敢插手这安阳城里最扯不清的脏事,她竟真敢!

第302章兵来将挡

这遗玉最后撂那一句,是人都不难听出来是句威胁,于是在那之后,前来赴宴的宾客一多半都选择了离开,整场宴会可以说是还没开始便结束,闹了个不欢而散。

遗玉离席,并未直接回房去歇着,而是领着一群挤眉弄眼的丫鬟逛到了都督府上的书房,一进屋,平卉便忍不住高兴地叽喳开:

“主子,您果真的梦到仙人了吗,怎地前几日没听您提过?这下可好,有仙人混在外来的灾民当中,城里那些无赖再敢乱抓人,就让仙人好好惩治他们一番。”

遗玉笑看她一眼,扶了平霞走到书架下头,随意抽看着架上摆放整齐的书册,寻找着哪本留有李泰的笔迹。

平霞也很高兴,打定了主意待会儿要将这好消息去同小迪那孩子讲了,城里要来了仙人,看那些恶人还敢使坏。

她同平卉两人对遗玉的话是深信不疑,自是不会怀疑自家主子会扯了谎去坑骗满园子的宾客。

只是她们两个信得,不代表别人也都相信,这不,没过多久,孙雷送走了客人,便一路寻到书房来。

“王妃,孙典军求见。”

“让他进来。”

孙雷一进门,扫了两眼,便看到坐在露窗下的遗玉,他脸色不是很好,见屋里都是她贴身的丫鬟,便行了礼,上前几步,张口便是质询:

“王妃可知,您今日之举,实为不智。”

平卉和平霞偷偷扯着袖子,面面相觑,不知这孙典军拉下脸,是在说哪出。

遗玉赏着窗外景色,头也不回道:“何处不智,你且说来听听。”

孙雷声音发沉,像是要将某种不知名的情绪发泄出来:

“其一,今日所到宾客,虽不及京城权贵,然也是地方上的名门望族,理当客气,您邀客前来,自己却迟到,让客人久候,怠慢不礼,日后难免会落人话柄,此为不智。其二,您宴中提及梦寐,请客扶助,一说有仙人北来,一说要为小世子积德,不顾他人意愿,强令诸客接济灾民,行为霸道,当为人诟病,此为不智。其三,您宴中离席,又——”

“够了,”遗玉打断越说越激动的孙雷,只是轻描淡写地回了他一句:

“我只想做对一件事,纵是我有百般不智,那又如何?”

这极其任性的一句话,让孙雷猛地抬头,看着那扶窗而坐的女子,脑子似有何物在叫嚣着挣破,挤压地他涨红了额头,暴出青筋,就在她回头一个凌然于上的眼神当中,破茧而出。

十多年前,一场大旱,带走了父母的性命,他十一岁那年背井离乡,那时还有姐姐相依为命,他们一路乞讨,辗转到了安阳,岂料等待姐弟的,会是一场难醒的噩梦。

许多年后,他仍然不愿意再去回忆,那干瘦如柴的少年,是如何磕头作揖,头破血流地从楼子里拖出一具满目狼疮的女尸,到城郊荒坟地里埋葬,哪怕那是他对亲人最后的记忆。

他不恨吗,他恨,可是恨有什么用,越是年长,就越是清楚,这世道本就如此,你命运不济,又能指望谁来搭救,更何况他自己,不也是踩着一颗颗人头爬到今天的位置吗?

但他真就忘了吗?

十多年前那个无依无靠,只能在荒坟中嚎哭的少年,指天立誓,但他目所能及,决不让这种惨剧发生!

“唰”地一声,他撩起衣摆,冲着那个让他想起初衷的女人,平生第三次诚心地跪下:

“属下孙雷,但凭王妃差遣。”

遗玉心细如发,察觉到孙雷的异样,却并未惊讶,每个人都有一段触及心底的往事,比起探究那些过去,她更愿意把握当下:

“正有事交给你做,城中那些无赖将抓走的灾民藏纳之处,城外方圆十里何处有被圈禁的流民苦工,你去打探,我给你五日,务必要拿到确信,可有难度?”

孙雷眼中精光一闪,利芒收敛:

“王妃放心,属下必查无失。”

“下去做事。”

“属下告退。”

戴府

“啪!”

书房里,响起一阵瓷器摔打声,门外的下人都识趣地远远避开。

“哼!她一个牙都没长齐的黄毛丫头,也敢对我们呼来喝去,简直是目中无人到了极点,气死老夫,气死老夫了!”戴良又砸了一只茶杯,愤声骂道。

“嗨,戴兄,你先别生气,当下还是赶快想想,怎么应对才是,她这么一招“仙人指路”,可是给我们添了大麻烦,难不成为了她一个梦,我们真要停了这买卖,再花钱去援济北方灾民?

傅正承在一旁劝道,他傅家也是安阳大姓,族上追说到朝中,前不久才故去的太史令傅弈便是他本家的叔父,至于这安阳的灾民买卖,他们傅家也有一份参与。

“她那是白日做梦!”

戴良显然被晌午宴会时遗玉的高傲的态度气得不轻,摔坏了一套茶具,在老友的劝说下,方才按下怒气,来回在屋里走动了几圈,停下,冷笑道:

“她不是要接济灾民么,好,咱们就让她接济。”

博正承不解:“你的意思是?”

“通知其他几家,谁府外没有百来号多余的人口,她愿意给我们省些口粮,我们有何乐不为”戴良眼中闪烁着阴狠,压低了声音笑道:

“让城中的商行都给我勒紧了钱袋,都督府上应该没有多少余粮,没人卖给她粮食,我看她能有多少现粮可用,等她招架不住,看她怎么下得来台,我就不信她一个小小妇人,背着魏王惹出这等事端,能收得了场!”

***

就在遗玉生辰宴后,当天下午,到都督府外设的几处粥棚吃粥的灾民,就从上午的数十人,猛然暴涨到了几百,一直徘徊在粥棚附近,让被派去施舍的人手应接不暇,往往一锅粥刚刚熬出来,就被人蜂拥抢光,半天便超出了预计一日所用,使得他们不得不再派人到都督府上去领粮。

除了遗玉安排设下的这六处粥棚以外,第二天,安阳城几处不显眼的地方也添置了三两处施粥地点,算是象征性地应付了她在生辰宴上所“请”,只是每天仅煮上两锅粥,施完便收摊,根本起不了大用。

城里的无赖仿佛一夜间蒸发,从都督府中派出去巡查的人手,一整日在城里转悠,都没有发现何处出现强行捉拿灾民的现象。

傍晚,这两天种种反常被汇报到遗玉那里,纵是她早有准备这是一场恶战,也不禁为那些人应对的手段皱眉。

于通提议道:

“主子,依小的看,这来吃粥的灾民里,有一多半都是本地的人口,假扮成了流民来乞讨,您看,是不是要小的派人抓上几个,盘问一番?”

遗玉要整治安阳城中买卖灾民的现象,这点一开始就没瞒着于通这个得力的手下,故而他对遗玉要做什么,是一清二楚,适才会有顾虑和担忧。

“不可,”遗玉摇头,“你若是敢抓了他们,他们就敢将事情闹大,到时候赖说我们欺侮灾民,反倒是称了他们心意。”

对方敢派人混进来,就是有恃无恐,她真动辄去拿人,反而惹得一身腥气。

于通迟疑道:

“眼看着人越聚越多,不少灾民都露宿在咱们粥棚附近,等着白天施舍,孙大人与小的先前只准备了三日的粮食,可现在只剩够煮二十锅粥的,还不足他们吃一早上,小的已经同周总管商量过,先从府库里提一些粮食出来应急,您看明日是不是要派人再到商行去买上一批。”

原本遗玉是同孙雷说要施粥三日,可她昨日在生辰宴上“大放厥词”,显然是不能这么三两天便草草了事,可日子长了,粮食的来源也是一个问题,都督府上也有百来号人口要养,本来往高昌出兵就带走了大部分的口粮,岂能把剩下的存粮全都用出去,那他们自己吃什么?

“也好,你——”遗玉刚想派他去办,突然想起什么,目光一闪,改而道,“不用去买了。”

“诶?那?”

遗玉揉了揉额头,笑不达眼,“你以为他们派人混在灾民当中,就是为了多吃我们几口粮食么,你现在到商行去买粮,信不信就连一口袋糙米,咱们都买不到,他们这是要把我逼到墙角,走投无路再知难而退。”

转过弯来,于通着急道:“这可如何是好?”

遗玉沉思一晌,掐指算了算时日,肃声道:

“先从府里取粮,就是硬撑,也要给我撑上半个月。”

于通知道利害,这事情办不好就会功亏一篑,他咬咬牙应了下来,匆匆离去同周总管商量挪用都督府中为数不多的存粮。

遗玉这两日关注着外面动静,没怎么好好休息,所幸卢氏整日好吃好喝地灌着她,加之被韩厉一语点醒,不必昧着良心做事,她虽是身体疲乏,但精神却是前所未有的好,用卢氏的话说,她若是卯足了劲头要管闲事,就是来上十匹马都拉不住。

第三零三章大人都是胆小鬼

关于遗玉在生辰宴上所说的那个梦境,不知如何就在安阳城里传开,这几日,街头巷尾议论的最多的,就是魏王妃做了一个福梦,说是从北方逃难来的流民当中,有一位仙人扮作平民混迹在当中,若是谁有幸善待到这位,必将得福报。

传言的威力不小,才不几天的工夫,城中的居民对待街头的流民乞丐,态度便明显有了好转,谁家有做多的饭菜,往往会盛出来均给在外乞讨的灾民,在街上见到脏兮兮的叫花子,多是不会捂着鼻子退避三舍,骂骂咧咧让他们滚开。

二月十七,遗玉以都督府的名义在城中施粥的第六天,大概是为了抢到早晨第一锅热粥喝,据下面回报,目前围聚在几处粥棚附近的流民,已经逾过千人,这还不包括那些被派来恶意“吃白饭”的。

“城西那一块荒地,原本是用来围建马场的,只因王爷不常到安阳城居住,便一直空在那里,没有开用。”

书房里,周总管被叫到别院问话,他立在屋子当中,老老实实地低着头,只偶尔抬头瞄一眼正伏在桌上写画的王妃。

“我派人去看过那块地,地方还挺大,哦,那地契是在你手里吧,待会儿你去给我找出来,到县衙去报个备,免得到时兴起土木,有人乱说话。”

周总管狐疑,“您、您这是要让人把那马场修了?那要不要小的这就让人去采买石料和木材。”

遗玉晃晃毛笔,“马场就不修了,那块地我另有用途,石料和木材不用你管,你将地方给我准备出来就好。”

周总管是个人精,眼睛一转,联想到最近城里动静,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民,大概也能猜到遗玉是要干嘛。

“是,小的这就去办。”

周总管领命退出去,在门口和横冲直撞跑进来的人碰了个满怀,万幸他年纪虽长,但腿脚利索,不然摔这一下,没准半个月都别想爬起来。

“哎呦,站住,这冒冒失失是做什么呢?”

周总管站稳了,眼明手快地拉住就要往里面冲的小人儿,低头一看,见是个七八岁大点的孩子,想想从孙典军那里听说的,就晓得是谁。

“我要见王妃,你是哪里冒出来的,我怎么没见过你?”小迪被周总管揪住胳膊,跑不开,扭头见人面生,便反过来去质问他。

周总管他家里有个小孙子,也刚七岁,他就喜欢逗小孩子玩,便故意板起脸,低声道:“我是都督府上的大总管,你是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就敢随便乱闯。”

小迪不但没被他“大总管”的名头吓到,反拿鼻子哼了他一声,不屑道:“你是都督府上的总管,又不是这栋宅子里的总管,我就住在这里,你管得着么?”

这小孩子说话十分欠揍,周总管被他气乐了,奈何这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正要把他拎出去“教训”,屋里面就传来一道女声吩咐:“周总管,你去做事,让他进来。”

听见遗玉的话,小迪得意洋洋地冲周总管翻了个白眼,滑不溜秋地从他手里挣脱开,一头钻进屋里。

周总管无奈,摸摸脸皮,摇头笑着离开了。

遗玉正忙着手上计算,余光瞄见小迪那孩子进来,没有招呼,任由他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盯着她看。

平霞怕他又惹遗玉不快,偷偷瞪了他好几眼。

“你不是说过,不帮他们的吗?”

听见这突兀的一声,遗玉放下笔,转过头,看着眼前这别别扭扭的小男孩,他不知是从哪里跑回来,早晨才换上的干净衣裳,这还没到中午,袖口领口就黑了一大片,缠起的发束有些歪扭,就同他撅起的嘴巴一样,没有规矩,却不让人讨厌。

“吃过早饭了吗?”

“吃、吃过了。”

“怎么没同小草和小芽她们一起玩?”

小迪脸色一红,微恼道:“我是男孩子,为什么要同她们小丫头一起玩!”

自己都是个小毛孩,还叫人家小丫头。

遗玉呵呵一笑,扭头对平霞道:“周总管家里好像是有个孙儿,同小迪差不多年纪吧,你明日带他搬到都督府上去住下好了,小孩子嘛,没有玩伴,一个人是太孤单了点。”

“是,”平霞一口答应了,扭头冲小迪低声教道:“还不谢谢王妃。”

哪知小迪不但不因为遗玉给他找了玩伴而高兴,反倒是气的鼓圆了腮帮子,一跺脚,忿忿道:“我才不谢她呢!一副假惺惺的模样,我就知道,那些灾民,你根本就不想管他们,你派人给他们饭吃,就是为了落一个好名声!骗子,虚伪!”

遗玉被他呛住,好端端地被他又损了一通,看见他闷头跑出去,扭头对着正在咬牙切齿的平霞,哭笑不得道:“这孩子,我都不知怎么招他了。”

平霞看清楚遗玉眼中的一丝无奈,心里一酸,强扯出一个难看的笑容,道:“主子,奴婢出去找找他。”

说罢,她便沉下脸,匆匆追了出去。

“站住!你给我站住!”

小迪只顾着闷头往前跑,冷不丁被平霞扯着衣领往后拉,一屁股跌倒在地上。

“你干什么!”

平霞不理会他挣扎,拎小鸡一样把他揪起来,轻轻松松一路扯到了花园中安静的一处角落,才一甩手把他丢到地上。

小迪摔了个跟头,呲牙咧嘴地从地上爬起来,抬头盯着平霞,倔强的眼睛里“嗞嗞”地冒着火星:“你敢摔我?”

“摔你?”平霞冷着脸,“信不信我还敢打你,你再敢对主子乱说话试试看。”

“我才没有乱说话,她就是个假惺惺的女人,什么狗屁王——”

“啪!”

小迪愣住,缓缓抬手捂住火辣辣的左脸,一脸见鬼的模样瞪圆了眼睛,“你、你、你敢打我?”

平霞不比他气的轻,她森着一口白牙,一反平日憨和,仿佛要一口把这小混蛋吃下去:

“我打你怎么了,谁让你乱说主子的坏话,谁准你骂她的,你是什么东西,你知道个什么!要不是主子,你早就被那群坏人论斤称了卖,你现在还能吃好的穿好的?你晓得有多少人为了一口饭给人磕头作揖,你晓得有多少人因为短一件衣裳冻死在街头?你以为只有你一个吃过苦,只有你一个人受过罪吗?”

平霞说着说着,想起身世遭遇,想起在遇见遗玉之前为奴为仆受过的苦辱,怒火中烧的眼中不由蹿下泪水:

“我才不管主子是不是你说的假惺惺,我就知道,像我们这样的流民、奴仆,走到哪里不被人轻贱,只有主子肯把我们当成人看,她给我饭吃,给我事做,不是把我当成狗使唤,是人,是人你知道吗!”

“你凭什么骂她,她是王妃又怎么了?是王妃就一定要救民于水火吗,这是谁规定的!这世上有权有势的人多了,你不去怪那些坏人,凭什么要怪她一个,凭什么把火气撒在她身上!你有本事,怎么不自个儿去找那些坏人评理,你怎么不去同他们拼命,我原本以为你只是年纪小不懂事,现在看,你就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我瞧不起你!”

小迪是个心智早熟的孩子,平霞的话不难理解,他被她骂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红,不知是羞的,还是怒的,到了最后,直接被她眼中赤、裸裸的鄙夷,烧红了他的眼睛。

“啊!”

他大叫一声,使了浑身力气将平霞推开,跌跌撞撞地向远处跑去。

平霞冷不丁被他推了个踞咧,一屁股坐在地上,拖着两行泪,傻乎乎地看着小迪跑没了影儿,好半晌,方才抬手一拍脑门,闷呼呼道:

“我是傻了么,同一个小孩子叫什么劲呐。”

遗玉派孙雷暗中调查各处贩卖人口的据点,给了他五天时间,孙雷办事效率很快,不知是动用了多少人力,果然在期限内完成了任务,将名单呈递到遗玉手上。

遗玉阅后,又详细询问了他一些情况,对他的调查很是满意。

“有劳孙典军了。”

“不敢,”孙雷客气了一声,又询问,“属下听说城中的商行最近断了供粮,王妃开了府库接济流民,属下以为单靠施舍接济,这并非长久之计,敢问王妃,可有其他打算?”

遗玉点点头,想了想,干脆从桌角上抽出几张纸卷,打开递给他看:

“城南有一块地,原是用来建马场的,左右空着也没用,又在王爷名下,我打算拨给这群外来的灾民作为住地,搭一座小村镇让他们安居。城郊正好有一片荒田,离河道不远,也在都王爷名下,正好交给他们开垦使用,来年便能自给自足。”

孙雷看着规划好的图纸,眼前一亮,一边暗叹她慷慨,一边又考虑到疑难:

“恕属下多言,要建村镇,这石料和木材,又是一大笔支出。”

遗玉敛眉一笑,“支出?那块荒地不远就是一片山林,石料和木材都是现成的,何来的支出。我给他们安排好落脚之处,再给他们工具和匠师,至于安家落户,自是要他们自己动手,你以为这世上真有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吗?平白得来的,终究不会珍惜,更不会长久。”

孙雷默念着她的话,心思又被触动,趁着她低头翻看名单的空隙,深深地望了她一眼。

“那粮食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难道要都督府白养他们一整年,到他们来年地熟?”

遗玉挑眉,轻轻拍了拍桌子,“要养上千人口,省吃俭用些,一年花上三千贯,虽是贵了点,可你以为我拿不起吗?”

孙雷皱眉,“可眼下库中余粮不足,城中商行又不卖给我们。”